第82章奇兵(下)
伐蜀的戰事暫歇,蜀軍得以喘了口氣。漢城,樂城,黃金三處中唯有黃金損失頗多,兵員減少工事損毀。黃金督柳隱趁此時機連忙指揮蜀兵夜以繼日的修復並加強防禦工事。
營寨建立在山上,魏軍戰鬥力再強對於山體是沒有破壞的。因此需要鞏固的是營寨受損之處,木材和石料早有儲備,而且可以就地取材非常方便。唯獨人力難以補充,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防禦戰打得漂亮但想自身毫髮無損是絕對不可能的。
魏軍若是不及損傷的繼續攻擊,黃金營寨被破是早晚的事,關鍵便在於魏人是否願意犧牲數倍的軍力作為代價。鍾會不及損傷的在陽平關下丟了三萬餘人,已然是給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統帥視軍卒的性命如同兒戲,兵將如何願意效力?
鍾會和荀愷的歇戰,加上雍州刺史諸葛緒的按兵不動,這一系列舉動無疑在告訴世人,伐蜀並不順利。只有少數幾人知曉,此番伐蜀的成敗都繫於鄧艾一人之身。鄧艾的奇兵若是成功,諸葛緒當直取劍閣,然後回身夾擊陽平關迎接鍾會的大軍入川。
浩瀚山川之中,鄧艾的軍隊奮勇前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甚是辛苦。鄧艾和其子鄧忠皆是身先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激勵士氣。身陷絕地之中,唯有同心協力才得一線生機。
一路之上環境惡劣不說,山路崎嶇難行頗多險峻,負責後勤傳運補給的軍卒越來越多。行軍之中多有部卒跌落山間喪命,或是遇野獸襲擊而亡,幸好鄧艾通曉地理,又時常督促各軍才保持軍心不散。
行出百餘里後,面前已然沒有了道路。縱然望見遠處的山道,可中間山川相隔道路不通。鄧艾早有準備,帶著眾軍操起工具便是挖山開路。幾萬人同時開動,又不是崇山峻嶺的隔絕,沒過多久便打通了道路。這裡通了,走不多遠又是隔絕。鄧艾所選之魏軍皆是壯勇,明白自身沒有退路之後兵將們都是豁出來的心態。即便困難再多,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士氣。
同時眾人心裡都在念著,這道路這麼難行,甚至是無人可行,蜀人是絕對料想不到的。蜀人沒有準備,奇襲的成功率自然是極高,這等壯舉必可留名百世,戰後封官進爵也是唾手可得!
從山中趕往江油,然後奇襲涪城,這是絕妙的想法。不過這一路若是都「鑿山」而行,恐怕這輩子都走不到江油。綿延幾百里的山川地帶是鑿不穿的,至少不是鄧艾這兩三萬人可以做到的。
要做的是由隱蔽處進入山中,通過山中遺留的古道或是自然而成的道路,把這些道路連貫起來用以行軍。在蜀人想像不到的位置轉入左儋道,然後突襲江油城取得補給後再奔襲涪城。
這是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只是鄧艾心裡也沒有把握是否能夠成功。畢竟左儋道和江油城是否相同還是疑問。
許昌的司馬昭得到消息後與往常一樣,看不出有什麼態度。每日仍舊是立於朝堂之上處理國政。魏主曹奐吸取了高貴鄉公曹髦的教訓,對於自己的「路人」位置很是滿意。時不時的還想方設法的增加司馬昭的權勢和威信,不過已然是晉公的司馬昭再上一步會是什麼呢?
朝野之間沒有人敢明言,但眾人心中皆有算計。司馬昭做到了這個份兒上,取曹氏而代之是易如反掌。敢於反對的聲音和勢力都被消滅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人都是裝聾作啞。
而且經歷淮南三叛之後,世人也見到了司馬昭的武功。更重要的是從司馬懿時代起,司馬氏便順應民意治國。到了今天,天下人都是對司馬氏有所好感,曹氏的存在感已是非常微弱。就算有人仍然終於魏室,可惜再沒有諸如諸葛誕文欽之輩敢於起事。
魏軍受挫讓江東的孫吳政權感到幾分意外。蜀軍放棄了漢中的守禦,放魏兵長驅直入。就算陽平關和劍閣是天險,也沒有道理能頂住魏軍的強攻。可惜得不到具體的戰況,只能夠根據有限的情報做分析。
入川的補給是最大難題,這是眾所周知的。既然攻勢受阻,又不可能長期在川中和蜀軍對峙,顯然魏人退兵不過是這兩個月的事兒。若是這樣,留給吳國的時間並不是很多。
討伐孫綝之役多虧了丁奉和陸抗兩人,在軍事上吳主孫亮也是由其倚重兩人。丁奉是百戰成精的老臣,資歷雖老人卻是壯年。現今被封為大將軍,假節領徐州牧的高位,儼然是江東的軍事一把手。
陸抗出身名們,其父親陸遜是江東唯一丞相和大將軍兼任的人物。在陸遜死後,孫權曾經找過陸抗,痛哭流涕訴說往事。最後死皮賴臉的要求陸抗回家毀掉當初敘述陸遜「罪狀」的信件。
短短的一件事,可見陸抗和其背後的陸氏家族在江東的份量。陸抗不計前嫌的仍然盡心竭力為朝廷做事,協助孫亮除掉孫綝這等逆臣,讓孫亮格外的感動。因此封陸抗為鎮軍將軍,領揚州牧。
丁奉沒有讀過書也不識字,對於軍事戰略全憑經驗和理解。陸抗則是文武雙全,恰好和丁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只是丁奉為人忠誠謙遜,很少與人產生摩擦;陸抗也頗有乃父之風,愛賢敬士。兩人代表的階級不同,但相處的非常愉快。
渡江北伐是可行的戰術,畢竟西蜀已經吸引了三十多萬魏軍。江東也跟著舉兵響應,在戰略上魏國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只是東吳連續的內亂,自身的消耗也是不少。
平穩的恢復國力對江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倉促出軍導致大敗而歸,已經不止一次發生在這片土地的統治者身上。從這個角度考慮,出兵北伐又是應當慎重才好。
慎重起見,吳主孫亮親自修書一封,遣人送到荊州江陵給驃騎大將軍施績,徵求意見。施績臨近川中消息要比江南各地靈通的多,但只是瞭解個大概。無論江東的環境有多惡劣,至少要比投入重兵的魏國以及被魏國大舉入侵的蜀國要好得多。
既是如此,出戰何疑?
於是吳主孫亮大發江東之軍,驃騎大將軍施績引荊州人馬取襄陽,進逼挽洛仿關羽故事;大將軍丁奉督諸軍過長江攻兩淮,意在揚徐之地;鎮軍將軍陸抗督柴桑夏口諸軍為偏師伺機而動,三路人馬共計不下二十萬,吳人聲威大震。
左儋道是入蜀的常用道路之一,不過卻不通江油。不通江油,但是卻通往別處。早在年前姜維重新佈置漢中防務之時,便在這左儋道上設立了一座小城。目的是防止敵人偷渡陰平橋。
不過此舉針對的並非是鄧艾,只是例行的防務而已。鄧艾偷渡陰平雖是瞞過了一時,大軍一進入左儋道便露了行蹤。蜀漢雖然沒有足夠的兵力阻擋,但卻是有斥候於山中奔波查探。這些斥候都是例行公事,從來沒有想過會在劍閣之後發現魏兵。
鄧艾若是開闢一條道路直抵江油,必定是無人發現。但開闢山路走了大半,最終還是轉到了這左儋道上,未免有功虧一簣的嫌疑。沿途魏軍的先鋒田續在前,接連殺敗了三撥蜀兵的伏擊,攻了這座小城。
繼續向前,蜀兵已然有了戒備。奇襲之計不成,鄧艾等人攜帶的糧食根本支撐不到撤回劍閣。鄧艾把心一橫,在小城中留了數百人打著旗號虛張聲勢,自己帶著眾軍再次涉險進入大川之中,奔江油而去。
姜維和胡濟,廖化等人守在劍閣每日操練人馬積蓄糧草,做反攻的準備。同時又頻繁派人和劉禪聯繫,劉禪親帥的援軍已然逼近涪城,準備屯駐在涪城觀望態勢。過了段時日,姜維等人便得到了鄧艾偷渡陰平的消息。依照姜維的意思,請劉禪的軍隊前往迎擊,再由劍閣分出一軍隨後追擊鄧艾。
劉禪覺得姜維有些大驚小怪了,鄧艾那一夥人再厲害,可也是走了幾百里山路的人。能剩下多少軍卒不說,在沒有補給身處野外的情況下戰力也不過是平時的兩三成。
自己手中的軍隊足有三萬多人,又補充了巴西的守軍,可謂是兵精糧足。就是不出戰,守著城池與鄧艾乾耗,早晚也把鄧艾耗死了。這有什麼可怕的?劉禪心裡想著想著,忍不住美滋滋的笑出聲來。
第一次指揮軍隊作戰,對手便是魏國的名將鄧艾。放在以往自己絕對不敢如此托大,但眼前的鄧艾不過是個紙老虎而已。不說是不堪一擊,但給自己練手絕對是恰到好處。
劉禪帶著大軍在涪城屯駐,過了幾日便有消息傳來。鄧艾軍突然現身在江油城外,江油太守馬邈不戰而降,把江油城獻給了鄧艾。劉禪等人聽後都是大吃一驚,這消息不亞於晴天霹靂!
江油的蜀兵有兩三千人,糧草充足軍械完備。鄧艾疲憊之師得到了江油做據點和補充,再出現時候便是魏軍的精銳……
屁股再也坐不住的劉禪不禁後悔,這幾日多有臣子進言大軍應繼續前進據守險要。自己一時大意竟是沒聽……真是追悔莫及!
當下劉禪傳令各軍盡發,向江油進軍,一定要在鄧艾緩過力氣之前將其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