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奇兵(上)
魏國三十幾萬人馬浩浩蕩蕩入蜀,這是舉世矚目的大事件。做為當事國的蜀漢政權和曹魏政權都是全力以赴,而江東的孫吳政權同樣虎視眈眈關注著。所謂坐山觀虎鬥,孫吳政權處於旁觀者的位置是再舒服不過的了。
長江北岸的曹魏雖然是傾力西下,但淮間和宛洛依然囤積著重兵。司馬昭親自坐鎮許昌,王基鎮守兩淮,王昶負責守衛襄陽。加上新野,徐州,青州等各處的軍隊可以隨時支援,想要趁魏國空虛一舉渡江北上還是有相當難度的。
吳主孫亮經過剷除孫綝的事件後,成熟的相當之快。一舉一動之間隱然讓江東群臣看到了孫權的影子。江東士族對孫亮的評價不斷上升,同時也開始了和皇室的討價還價。士族要權利,皇帝也要權利,平衡的分配權利是非常困難的。
權利不是不是蛋糕,你一塊我一塊吃肚裡就結束。權利和**都是無底泥潭,大部分人都是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孫峻孫綝兄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取得絕對的權勢之後,你可以做一個流芳千古的權臣,也可以選擇做一個佞臣。有人會說自己是身不由己,可沒有足夠的思想防範又是誰的責任呢?
江東群臣和吳主孫亮對於這場大戰的看法保持一致。魏勝則由白帝入蜀,瓜分川中;蜀勝則泛舟北上,掠取兩淮青徐。大量的軍卒和物資不斷在各個戰略要地集結,然後便是靜觀事態的發展和變化。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未入川前鍾會沒有確實的印象,一晃入川已經接近月餘,這才有了切身的體會。
荀愷的後軍在連續攻破蜀軍多處據點後,在黃金山寨吃了癟。蜀軍黃金督柳隱守禦的是天衣無縫,而且柳隱手下的兵將明顯強過其他幾處蜀兵。依據山勢之險,堅守營盤十餘日,魏軍不得寸進是小,損失慘重是大。看著手裡不知不覺折損了兩三千人,荀愷決定不攻了。
這營寨裡的蜀兵也就是三千人左右,對方雖然也有損失,然而已經成倍的殺傷了魏軍。再這麼下去,鍾會非得吃了自己不可。前段日子魏興太守劉欽被下了死命令,三日內要取得陽平關。結果呢?三日過了折損了一萬多人,陽平關沒攻下,劉欽的腦袋也被鍾會割了下來,號令三軍。單是此舉就震懾了整支魏軍,以往懈怠的看不起鍾會的將領都改變了態度。
樹立了軍中的威信,可戰事沒有絲毫進展。陽平關不知儲備了多少弩矢和石塊,任憑魏人捨命攻打依然是巍峨不動。魏軍在關下前後丟了不下三萬條性命,鍾會下令停止進攻。再這麼死傷下去,對士氣損傷太大。
於是十幾萬魏軍就這麼被擋在了陽平關外,不再攻打關隘大家都放鬆了心情。可是這十幾萬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後勤保障來解決。人需要糧食,馬匹等需要草料。山川野地之中蜀軍沒留給魏人半點可用之物,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補給部隊源源不絕的運來。
山路險阻難行,蜀兵北伐之時就因其運糧不便,每每軍糧不繼而退。魏軍入川情況也是如此,蜀軍還因地制宜有木牛流馬來運送物資,魏軍只能依靠普通的車輛牲畜來馱運。甚至到了難行的路段,還需要人力去拉運。三十萬大軍的補給近四十萬人來運送,甚至動用到了長安的百姓來補充人力。
這般損耗人力和物力,讓魏國西部處於一種動盪不安的局勢之中。聽說是往川中徵調民夫,百姓都是逃避躲著官府。甚至在運送物資的路上,也發生了數起民夫逃散的事件。
人心如此,道路更是崎嶇難行。很多在中原暢行無阻的大車,到了川中小路上便沒了用武之地。笨重不堪,而且體積太大,難以通過小路。這一路上苦難重重的和魏軍接上了頭,看看時間卻是晚了十幾天。
照這個運糧速度,鍾會大軍的糧草也只能撐得住六十天。過了六十天,一粒米都不會剩。算上大軍回程的路途,恐怕在四十天的時候就得張羅著往回撤了。這還是托了蜀軍的福,少了幾萬張吃飯的嘴。
過不了陽平關,只能依靠鄧艾和諸葛緒的兩路人馬。姜維帶著蜀漢主力人馬從沓中撤回了劍閣,國內的廖化和胡濟都是帶兵聚集在劍閣。鄧艾的人馬未必比蜀軍多出多少,而且劍閣也是個險要的地方。姜維帶著蜀軍堅守不出,鄧艾和自己一樣沒有辦法。鍾會想來想去,縱是滿腹的錦囊妙計,可對眼前的陽平關是無計可施。
魏軍處於進退兩難的窘境,這都是姜維一手的策劃。歷年以來漢中守將無論是魏延還是王平都是據守川口,使敵軍不得寸進。涪城的軍隊立即趕赴漢中增援,在軍勢上足以震懾對方,軍力上也足夠守禦川口。敵軍進不了川中,時間久了只得撤退。
姜維認為這樣做雖然拒敵於外,但也僅僅是防禦而已,難以從戰爭中獲得利益。於是姜維重新制定了漢中的防守策略,清野堅壁是主要的,在野外不給敵人留任何可以使用的物資。然後將所有的兵力集結在漢樂兩城和外圍的據點之中,留出道路讓魏軍長驅直入。通過陽平關和劍閣等險地的守禦,敵人會因為不能破關停滯不前。時間久了敵軍缺少補給,便會開始撤退。這個時候各軍齊出,可或全勝。
如今鄧艾和鍾會的軍隊都依照姜維的設計陷入困境,在劍閣當中的姜維很是滿意。唯一有顧慮的便是陽平關的兵力,負責支援陽平關的胡濟也是如同廖化般從成都出發。結果到了劍閣,陰平橋就被諸葛緒佔領了。雖然用計逼退了諸葛緒,但諸葛緒依然屯駐在陰平橋北側,阻攔住了胡濟支援陽平關的道路。
陽平關只有五千蜀軍,雖然配備了新式的諸葛連弩和投石車,但面對的卻是近二十萬魏軍。鄧艾和諸葛緒的軍隊屯駐在劍閣之前,軍力比蜀軍多出了近兩萬人。若是分出一支人馬去陽平關背面夾擊關隘,陽平關的情勢就會危險得多。
胡濟當初拖了姜維的後腿,沒有依照約定進軍支援,導致了姜維大敗而歸。如今又是領軍見面,胡濟卻是想開了,主動和姜維套其了近乎。以往大家分屬不同的派系,彼此掣肘是家常便飯。現在劉禪獨掌大權,各派系之間要和睦許多。
鄧艾軍中氣氛和鍾會那邊差不多,劍閣蜀兵眾多,而且堅守不出。過不去劍閣,更別提什麼平定川中。對於此處征討蜀漢鄧艾是不贊成的一方,經過半年多的休養生息曹魏的國力有所恢復,但還不是伐蜀的良機。
雙方對峙的局面對於魏軍簡直是慢性毒藥,諸葛緒在自己營中思索了幾日,便去找鄧艾商量。
「軍中糧草尚算充足,但後續補給道路難通……總要有個辦法才行。」諸葛緒道。
「諸葛雍州可有良策?」鄧艾在桌案上鋪了一張地圖,目不轉睛的邊看邊問。
「依某之見不如分一軍去夾擊陽平關,與大軍匯合一處。」諸葛緒早有腹稿,不假思索的道。
「諸葛雍州且看此處!」鄧艾似是沒有聽到諸葛緒的言語。
諸葛緒走上前去,只見鄧艾手指一處,卻是在茫茫山川之中。
「將軍這是何意?」諸葛緒知道鄧艾非是無的放矢之人,於是問道。
「劍閣天險易守難攻,照此下去不過月餘恐怕便是退兵了。」鄧艾笑道。
「確是如此,將軍有何見解?」諸葛緒繼續問道。
「由小路奔德陽亭,然後攻取涪城,此乃川中腹心所在。劍閣之軍若是回援,我軍當破劍閣而入。這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備的戰術。」鄧艾侃侃而談。
「這小路從未有人走過,險山峻嶺之中行軍恐有不妥。」諸葛緒皺眉道。
「我素知地理,蜀軍盡數聚集於此內部空虛,伐蜀成敗在此一舉。否則就算大軍來此匯合,對局面有何幫助?」鄧艾信心十足的道。
兩人討論多時,終是定下了計策。以鄧艾為首挑選精卒三萬,備齊糧草工具等物,偷偷出營行小路偷襲川中腹地。諸葛緒打著鄧艾的旗號繼續和劍閣的姜維對峙,為了防止被蜀軍看出破綻,取消了夾擊陽平關的計劃。
鄧艾的人馬翻身躍嶺,在川中群山之中辨明方向全力前行。前鋒為大將田續負責開路搭橋,鄧艾自引一軍隨後,令有一萬餘人負責保障沿途的軍需供應。雖是聲勢浩大,但這路乃是條絕路,步履維艱但不用擔心被蜀人發覺。
劍閣的蜀軍一切如常,每日平靜的和打著鄧艾旗號的魏軍對峙著。並沒有發現魏軍的變化和異常。諸葛緒在營中每日皆是提心吊膽,唯恐被姜維看出了破綻害了鄧艾的性命。
這奇襲涪城的計劃甚是大膽,一旦成功可以說蜀國不攻自潰。但也把自身置於絕境之中,若是被蜀軍察覺到了有所安排,身處蜀軍腹地又無糧草後援的鄧艾一軍難逃被殺的厄運。
對於魏軍最高統帥鍾會,這個消息當然不能隱瞞。不過鍾會拿到書信也是七八天之後的事了,做何種動作都改變不了鄧艾行險一搏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