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時節到了,李萬全、李萬祥和劉秀珍即將出門去做麥客,家裡留下劉二花帶著一群小輩做農活。
農民種地,是一個永遠沒有停息的活,經過春天的播種,現在地裡的莊稼苗都生長出來了,在整個夏天就進入了大田管理階段。李青林家今年種的主要糧食是玉米和紅薯,此時的最主要的農活就是田間管理,而田間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兩個字:鋤地。
本地農諺說「千鋤銀,萬鋤金,一鋤不動草生根」、「鋤下有火,鋤下有水」,說的就是鋤地的重要性。鋤地的作用有二:一是除去野草和雜苗,以免和莊稼爭肥爭水;其二是保水保肥。天旱時鋤地,可以切斷土壤裡水分蒸發的毛細結構,以保住土壤裡水分,大雨後將地表土壤鋤松,使暴露於空氣中的土壤表面積增大,利於蒸發水分。
這鋤地的確是個技術活,最少要鋤三遍。玉米的第一遍鋤最重要,俗稱「拔苗鋤」,也叫「定株鋤」,技術要求也最高。春天播種時為了提高出苗率,一般在一處不止撒一顆種子,第一遍鋤最主要的就是除掉雜草和多餘出來的苗,並且每隔一尺或者一尺五保留最好的那一棵苗。
俗語稱「草死苗活好鋤,苗死苗活難鋤」,此時鋤草人需眼作尺、心丈量、手要准,不然極容易連好苗一起鋤光。除了留好苗,鋤的方法也有講究,就是俗語所稱「三鋤一埝」。「三鋤一埝」要求在這株保留的好苗前一鋤、左一鋤、右一鋤,鋤出的土最後在苗根部形成一個埝。
李萬全還沒走的時候已經帶著劉秀珍和李青林將家裡玉米鋤得差不多了,李青林需要單獨鋤的剩下不多了,所以他的活並不多,留在家裡實在是看看家而已。
李青林一開始以為鋤地是一個很輕巧的事情,沒想到鋤地還真不簡單,今年他第一次下地就被劉秀珍取笑了好幾回。
鋤地的標準動作是前後腿錯開,要求前腿弓、後腿蹬、腰要彎、手要准。李青林一開始兩腳平行站著,彎著腰撅著個屁股鋤,劉秀珍笑他:「你在踩藕啊?」後來李青林雖然雙腳前後站,但直著個腰,劉秀珍又笑他:「你在搖櫓啊?」劉秀珍話雖粗糙但理不糙,比喻還特別形象。
「把式把式,全憑架勢!」劉秀珍邊說著邊拿過李青林手中的鋤頭,她開始給李青林做示範,教他如何下鋤,如何用鋤頭的兩個角挖土、埋土。這些使用鋤頭的動作還有既形象又好聽的名稱,比如小雞抿嘴,比如鵪鶉跌蛋,比如八哥洗澡等等
在這種言傳身教之下,李青林鋤地慢慢的開始像模像樣,連李萬全也評價他:「再多鋤鋤地,就算是個好把式了。」
李萬全他們走了,李青林兩天時間就把剩下的地鋤好了,家裡的牲畜有衛三丫照顧,李青林除了溜溜騾子、練練武,剩下的時間不是套兔子就是和錢多貴一起造槍。劉政洪上次走的時候向錢多貴定了兩把,他師父也定了一把,所以這段時間錢多貴一直在加班加點地幹。
李青林和錢多貴日夜趕工,錢多貴師傅定做的槍都送走了,可劉政洪還是沒有來取定做的槍。李青林判斷,劉政洪要麼已經被抓了,要麼已經逃走了。
錢多貴手裡壓了兩支槍,他問李青林賣不賣,李青林歎了一口氣,道:「留一支吧,另一支賣了!」
麥收季節過了,李萬全他們回來了。今年麥子長勢好,李萬全他們掙得比往年多,回來的時候都是滿載而歸。
李青林因為家裡有部騾車,時不時的被人請去運糧什麼的,也賺了一點錢。
劉秀珍趁著手裡有錢,馬上托媒人向姜美枝家正式提親。媒人經過姜美枝父母的同意,使用庚帖互換生辰八字,再拿到老祖那裡「合八字」以占卜凶吉。其實二人的生辰八字劉秀珍早已經請老祖合過了,當然是既吉又祥,八字相合。
合完八字,先由李家選擇吉日請媒議聘,姜家提出聘禮數額標準。
議聘完畢,接下來就是李家和姜家正式訂婚,本地叫「過紅書」,也叫「過節子」。訂婚由李家先下十份全書給姜美枝父母,再下諫請媒。訂婚這一天李青林家懸燈掛綵,焚香點燭,李家請執事先生書寫「求允書」,再由媒人攜帶「敬請金諾」的紅帖子和聘禮到姜美枝家,姜美枝家收下紅帖,再由媒人帶回「幕允玉青」的綠帖子,「過紅書」儀式正式結束。
過了紅書,李家如果想要正式迎娶,還得托媒邀請姜美枝父母喝一次酒,本地叫做「哈親酒」,在酒席中雙方約定迎娶日期,然後各自回去做各項嫁娶的準備工作。
劉秀珍是個雷厲風行的女人,在不長的時間裡過了紅書、下了聘禮、喝了哈親酒,李青林娶親的日子確定在臘月二十六。
這一連串的事件弄得李青林眼花繚亂,也深有感觸。
從議聘到定親再到確定日期,都沒有看見姜美枝的影子,以前只知道就是婦女地位低下,但沒想到低下到如此地步。如果不是在無意之中見過自己,姜美枝豈不是將和一個既不認識、又不瞭解的人生活一輩子?即使以後女方對婚姻不滿意,她也沒有可能、也沒有權利逃離這個婚姻。
反正親事已經定了下來,李家就等著臘月把新人娶進門了。
李青林又將做一次新郎,他覺得有點對不起衛三丫,總想在別的方面對衛三丫有所補償。上次錢多貴賣了兩支槍,分了二十大洋給李青林,李青林悄悄給了衛三丫五個大洋,讓她買點喜歡吃的或者穿的。衛三丫拿著錢只是幸福地笑,既沒買吃的,也沒買穿的,最終將這五塊大洋裝在一個罐子裡藏在炕洞裡。
李青林知道如果不是自己買的話,衛三丫是不會花錢的,於是只要有機會就帶衛三丫和李青奇一起到鎮上,順便給她買吃的和穿的。
已經快到七月了,氣溫一天天升高,天氣一天天炎熱起來,人們開始穿上夏天的短衣。衛三丫這段時間發育得很快,以前的舊衣已經完全穿不上了,李青林選了一個趕集的日子,帶著衛三丫和李青奇到長勝鎮去買布,準備給衛三丫做新衣。
今天家裡沒安排什麼農活,李青林他們不需要趕時間。到了鎮上,李青林照例先聽了一段說書人說的書,然後再帶著二人去吃血腸、扁粉,準備吃完以後再買布。
李青林本來準備像上次一樣請裁縫到家裡去製衣,可衛三丫堅決不同意,她說夏天的衣服很簡單,像劉二花她們都是自己縫製的,自己的衣服自己縫好就行了。李青林見她說得很堅決,也就沒再堅持請裁縫。
李青奇自從吃了李青林帶回去的燒雞以後,就宣稱他最喜歡吃的是燒雞,而現在他最喜歡吃的是煎血腸。因為上次李青林帶他來吃了一回煎血腸以後,他覺得血腸比燒雞更好吃。
煎血腸是本地風味小吃,其貌不揚,卻膾炙人口,深受百姓喜愛。本地人將麵粉、豬血、香油、五香粉調和,然後灌入洗淨的豬腸上屜蒸熟、晾涼,再將灌腸切片煎制,吃的時候需趁熱蘸蒜泥。
這煎血腸美味可口,脂肪肥厚,口味厚重,價格還經濟實惠,對於李青奇這樣肚子裡油水很少的人來說是最佳選擇。
吃完了早點,三人起身去錦大布店去買布。
就在去錦大布店的路上,衛三丫忽然拉了拉李青林的袖子,用手指著前面一個矮個子男人,小聲而又緊張的對李青林說:「青林,前面那個人就是上次和你媽打架的日本人!」
日本人?還和劉秀珍打過架?他們跑到這個豫北小鎮來幹什麼?是不是為了調查那兩個特務被殺的原因的?
李青林立刻打發衛三丫和李青奇去錦大布店選布匹,選好以後自己再去找他們。
等衛三丫他們走了以後,李青林摸了摸插在腰間的那把匕首,決定悄悄跟蹤這個日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