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傲天下

龍騰世紀 第二十六章 佳日宜歸(上) 文 / 光線

    嚴格按照在建康便擬定的作戰計劃,絕不與敵人接觸,避開大城厚邑,只往前行。六天後,全軍已到丹徒。

    丹徒依山傍水,鎮外零星湖泊水塘懷抱,鎮內溪澗流水縱橫交錯。民居枕河而築,小橋流水人家,街巷幽深靜謐。當真是一帶高崗枕流水,流水潺爰飛石髓。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

    這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典型江南小鎮,規模卻比出征之時的北洋小了許多,也老了許多。舉目望去,前頭是一片片低矮的青磚瓦房,那些整齊的馬頭牆、青灰瓦,安安靜靜經百十年潮濕的南方氣候浸蝕,已經斑駁陸離,露出一塊塊灰暗的底色。偶有一兩座甲秀小樓,三重屋簷高挑輕出,朱欄碧瓦,雕樑畫棟,卻也是陳舊得有些發霉。

    眼見得三萬五千名軍士經不停歇的強行軍已疲憊不堪,便命全軍在此地休整。蘇墨和蕭歌跟隨我往前踱步,陳維維卻是養尊處優的大小姐,走過幾百里山路,已累得不成人形,便躲在帳蓬裡睡大覺,而蕭吟,則跟著胡應炎大將軍在軍營裡亂逛。嗯,這個十五歲的男孩子一直對軍隊充滿強烈的興趣,等著他慢慢地成長,指不定能成為聞名天下的統帥。

    我拉著蕭歌,身後跟著蘇墨,專找小鎮的街頭巷尾穿行而過,沿途除了當街有甲冑整齊的士兵匆匆行走,竟然一個人影也不見。蕭歌問蘇墨:「蘇哥哥,丹徒怎的這麼冷清了?該不會是把我們當成匪徒,全城百姓逃進山了吧。」

    蘇墨也不得其解,拉過一名正在鞠躬行禮的軍漢詢問。原來是全城百姓聚集在鎮中心牌坊處,聽軍宣隊的演講去了。軍宣隊有這樣大的威力嗎,竟可以全城空巷?我興趣大增,帶著他們往中心牌坊尋去。

    那裡已經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全鎮七八千居民扶老攜幼分了十幾處,或將幼童頂在肩上,或攙扶著裹腳的顫微微的老太太盤腿坐在長條木凳上,圍成十幾個圓圈正興味盎然觀看裡面軍宣隊員的演說。

    蘇墨選著一處圈子幫我和蕭歌分開人群,擠了進去。定睛一看,裡面有八名隊員圍著一個十七八歲、臉上稚氣未脫的小個子男孩正賣力地表演。他們跟隨著那個男孩講話的語氣,尋著激昂關鍵處,便使勁敲響手裡的鑼鼓,然後八個人大聲重複男孩最後講的那句話。再往外一圈,又有十六個人每四人一伍站在四個大木檯子前,木檯子上放著將要發給鄉民的軍糧,和多餘的諸如軍衣、炸藥等隨軍物資。

    此時,人群中心這孩子繞著人群行走,一邊慷慨激昂地大聲說道:「……蒙古韃子喪心病狂,所過之處就像蝗蟲噬食,弄得赤地千里,屍殍遍地。鄉親們也是知道的,江北之地被韃子佔領,那邊的千百萬漢人淪為蒙古人、色目人的奴隸,終日與牲口為伴,住豬圈睡牛棚,吃的是糠糲穿的是粗麻,卻幹著畜牲一樣的重活。這還不算,可憐的奴隸們只要稍不如主人之意,便是鞭笞火烙。更有凶暴的韃子,會把犯事之人剝皮點了天燈,卻絲毫不會受官府的追究,因為這是他們在處理自己的私有財產。」

    說到這裡,他將右手握成拳往胸口一收,臉孔現出難過的神情。另外八人跟隨著手勢,同時敲響鑼鼓,一齊吼道:「點了天燈,喪盡天良……」

    他等著吼聲停止,又往下說:「我們南人更慘。在韃子眼裡,南人低賤得比不過一頭騾子。在江北地面上,一頭懷胎的騾馬可以換得三個壯實的南人。韃子們怎麼會把我們南人看作是人啊,不但要變為韃子的奴隸,成為他們的私人財產,還屢被韃子軍隊綁了助其攻城。攻常州時,元朝大將阿里海牙便將周邊鄉村的百姓推至城下,讓他們打頭陣。自己人怎麼會打自己人,那些英勇的人們奮起反抗,卻被阿里海牙通通殺了。他還把這些人的屍體扔進鍋裡熬出油膏,塗抹於常州城牆上,用於燒城。然後把剩下的骨頭,當作支撐架子築進攻城土台裡頭……慘啊,常州就這樣被攻破。那個該當天打雷劈的阿里海牙還將常州十幾萬居民殺得乾乾淨淨。鄉親們,常言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們怎能溫順地服從他們肆無忌憚的壓迫啊。請牢記我們是中央之國的漢人,是英勇不屈的華夏子孫,拿起我們手中的刀槍,舉起我們胸前的長矛,向韃子頭上砍去,大聲對凶殘的韃子說不。即使我們戰死,也要讓萬惡的韃子知道漢人是寧折不屈的好漢……」

    話音剛落,立即鑼鼓喧天,八名隊員一邊使勁敲打一邊半跪了身子,大聲齊叫:「我們是寧折不屈的好漢!殺盡韃子,為漢人復仇!」

    四周聽得熱血沸騰,屢經蒙古人殘酷殺戮和無情掠奪,已經被欺壓得夠了的百姓,終於被撩撥得忍無可忍,皆是將雙手高高舉向空中,咬牙切齒跟著大吼起來:「我們是寧折不屈的好漢!殺盡韃子,為漢人復仇!」連盤腿據坐在木凳上的老太俱都站起,舉起乾枯的雙手,流著淚使力叫喊,其狀態直似恨不能親自殺他幾個韃子。

    我在人群裡為那個孩子使勁鼓掌,欣喜於自己的部隊裡還有這樣的人材。一邊仔細看去,那人卻是愈加面熟,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

    孩子身上的戰衣已經破爛,臉上還有一道刀痕滾過,從額頭直劃顴骨,本是破了相的,因了他熱情四射的活力,卻不會給人醜陋感覺。他這時伸出雙手壓住群眾的叫聲,帶著略微的浙西口音又往下講開去。

    我聽著他中間偶而出現的方言,終於記起是誰來了。原來是胡應炎在蕪湖大敗之後,為避免走漏消息抓的壯丁。我在瓜洲紮營時見過他,這人叫於敏。那時參軍剛十幾天,還是一個經常臉紅的羞澀孩子。

    含笑從人群裡擠了出去,身後的於敏開始與其他隊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鼓動百姓參軍。

    走得遠了仍聽見他喊叫聲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吧。挺起胸膛對那些屠夫們說,你們踐踏和屠殺我們,我們也會讓你們同樣接受走向死亡的命運……」圍觀的群眾便熱烈鼓掌,激揚吶喊,整個小鎮刮起震耳欲聾的旋風,「讓韃子走向死亡!」——

    &網——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