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外族起兵搗邊疆
「凡諸黨錮多非其罪,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宋後家屬並以無辜委骸橫屍,不得斂葬,宜敕收拾,以安遊魂。又,郡守、刺史一月數遷,宜依黜陟以章能否,縱不九載,可滿三歲。又,請謁希求,一宜禁塞,選舉之事,責成主者。又,天子之體,理無私積,宜弘大務,蠲略細微。」尚書盧植上言。
漢靈帝大怒,當庭就免去盧植尚書之職,貶為廬江太守,遠離洛陽。
天氣已經開始轉涼,就如人情般。
百官雖然敬佩盧植直言上書,但是他們還得為自己的家業著想;文者雖然敬佩盧植高風亮節,但是他們還得為自己的前途著想。
來送行了除了盧植的家人外,除去袁隗一系,蔡邕,外帶呂布十數年輕人,這與那日在緱氏山所見的人山人海比起來,真得太過寒酸了。
「恩師,路途遙遠,請定要保重。」
盧植笑道:「奉先啊,你記住,這洛陽的水太深,你年紀還輕,難免會有氣盛的時候,那時候,為師的不在你身旁,你可以找蔡師,袁公,請他們幫忙。」
蔡邕袁隗笑道:「盧兄放心,定保呂布萬全。」
另有幾名好友皆是此等心思。
盧植謝過這幾人,卻是再拉過呂布,好生叮囑了幾句。
此時的盧植卻還是未得子女,對呂布的期望很高,可以說幾乎把他當住自己的子嗣在培養,此時要遠去廬江,惟恐那些宵小之輩趁機為難自己的徒弟們。
呂布突然覺得心頭一酸,眾然有淚不輕彈,卻也是忍不住熱淚盈眶,只是從所未有過得事情,即便那日親眼見到母親倒在血泊裡,也未嘗掉下一滴。
「送君千里,終需一別。諸位的情誼,我盧執銘記在心,寒風習習,就請諸位回去吧。」盧植甩手道別後,逕自回了馬車,狠下心來,不回望一眼。
呂布跪倒在地,朝著盧植離去的方向,重重的叩了三個響頭,大叫:「師傅,一路走好,弟子給你磕頭了。」
直至車隊遠去,呂布依然跪在地上。
在場眾人,不論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皆是深受感染,傷感不已。
「奉先,起來吧。」卻是蔡邕前來扶起呂布。
只是對於現在的呂布卻好像看不到這些,十分平靜的起來後,先向蔡邕袁隗等前輩行禮後,默然的回去了。
蔡邕看到這一切,只能輕輕一歎。
呂布現在很憤怒,一個如此憂國憂民的忠臣,就這樣被無情的貶到千里之外。
帝皇無情,尤其一個昏君更是無情。
呂布已經徹底對漢靈帝失去了希望,他決定了,必須盡早建立自己的勢力,遠離這洛陽。
而這個機會卻是不遠了。
此時此刻,想那北宮伯玉不會讓自己太失望吧。
在這漢末要想有一番作為,首先就是要有錢財與人脈。
對於錢財,呂布暫時是不抱什麼希望了。
現在各種貿易,基本已經被各個家族所包攬,小家族出身的呂布在這方面沒有多大的發展前途,只能尋機遠離外地,找尋能夠合作的盟友,或者說是資助吧,比如說資助曹操的衛家,資助劉備的糜家。
倒是人脈這一塊還是頗有作為的。
首先,呂布先後幾次風頭,世人大多知曉其為大儒盧植的得意弟子,其後受盧植所托,呂布又拜入袁隗門下作為知客。
隨後,袁隗一方面是向盧植示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加自身的實力,於是令官員考察後,給呂布舉了「孝廉」。
此時的社會,如果不先舉孝廉,無論你有多大的本事,也是無法被朝廷承認,更被說入朝堂議事了。
但是作為當時文士最大勢力的袁氏,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右僕射,議事議郎,這就是袁隗許給呂布的好處。
因此換來的是中立派系對袁隗的好感,袁隗在洛陽,在文士中的影響更加巨大。
開始要入冬了,天氣開始轉涼,昨夜好像還下雪了。以往看著白茫茫的天地,呂布只會感到天地的廣闊,世間的秀美。
新官上任,前輩看重,本來是值得高興的,只是盧植的離去還是如同一根刺卡在呂布的心中。
冬日的太陽也有那一絲溫暖,但是對邊關的軍民,對呂布,對大漢的天子來說,這個冬天是那麼的寒冷。
朝堂之上的天子看著手中剛剛呈上的邊關急報,急了。
漢靈帝不得不急啊,因為那個外族又開始作亂了。
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親率大軍往擊匈奴,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南)陷入匈奴重圍,此即所謂「白登之圍」。被困七天,用陳平計,重賄匈奴閼氏,才得突圍。自此,西漢政府感到自己實力不足,乃採用婁敬建議,與匈奴結「和親之約」,漢把宗室女作為公主嫁給單于為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大量的絮、繒、酒、米等物品,並與匈奴進行貿易。呂後時,單于曾寫信侮辱呂後,呂後因國力不足,繼續實行和親政策。後來漢元帝亦遣宮人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西漢初實行和親,使雙方關係暫得和緩。可這卻是所有大漢子民的一大恥辱,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有誰願意把自己的同胞送去給外族凌虐。漢安帝時起,羌人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起義,前後延續五六十年。羌人的鬥爭和各地的農民起義相呼應,給予東漢王朝以致命的打擊。由於長期的殘酷戰爭,使整個西北地區殘破不堪,社會生產遭到巨大的破壞。
漢皇朝已經不想在經歷這樣的動亂了。
少有的,漢靈帝第一時間就招集大臣,大殿議事。
「說話啊,倒是說話啊,平時你們不是喜歡說,喜歡吵嗎,現在朕就讓你們說個夠,拿出一個決策來。」漢靈帝咆哮著。
底下的臣子們不少都是有些恐慌,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更是明白外族作亂意味著什麼,想想洛陽離三輔並不遠,過了西安,過了潼關,過了函谷關就是了。身為朝廷重臣,三公之一的太傅袁隗越眾而出道:「陛下,臣以為邊關有十萬兵卒,加上皇甫嵩,董卓都是成名許久的宿將,諒胡羌邊莽之人,怎麼會是我天朝之敵。」
司空張溫也道:「胡羌之地苦寒,每每到了冬季,因為糧食不足,只能搶掠邊地。胡羌善馬而少兵器,不可攻城,只需駐軍防守,待得敵軍糧盡,自然可退之。」
聽了二人的話,漢靈帝明顯放鬆下來,蒼白的臉色也有好轉。
「阿父,你怎麼看?」
張讓笑道:「陛下,我朝兵多將廣,區區邊丸小族如何與天朝相爭。」
「嗯,說的不錯。」
見漢靈帝很是滿意,張讓繼續道:「我大漢在陛下的治理下,國泰民安,多有積糧,倒時候只要胡羌求饒,便賞他一些又何妨,一來展現我朝國力之強盛,二來也可以表明陛下的寬仁。」
「好,好,說的好啊。來人,下旨:令皇甫嵩總領三輔軍務,見機行事,以退邊敵,萬不可辜負聖意。」
下完旨意後,漢靈帝的心情只能用愉快來形容,這一放鬆,老樣子卻又是現出來了:「諸位臣公,有事速報,無事就退了吧。」
自從盧植被貶後,眾臣大多數已經學會閉嘴,因此今日還是如平常一般,等候在天子宣佈退朝。
「那就……」
「急報,急報,西涼急報。」
有小黃門急忙接過,傳至殿內。
漢靈帝的臉色又開始轉銀,怒道:「念。」
「是。金城太守陳懿,護羌校尉伶征八百里急報:賊新安令邊允、從事韓約勾結胡羌起兵五萬犯邊境。金城兵少將微,恐不能守,特向朝廷徵求援軍,罪臣陳懿萬死,本該自裁以謝陛下,只是賊勢浩大,希留性命以殺賊匪,萬望絕斷。」
漢靈帝聽罷大怒,搶過奏章,撕個粉碎。
殿中百臣也是面面相覷,皆不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