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史上第一怪姓非為別家,卻是在中國極具尊榮的「孔」姓。
其怪處在於:此姓三百多萬人口,99%以上宣稱是二千多年前的孔丘先生的嫡傳後代,而且能言之鑿鑿捧出白紙黑字的族譜家譜來論證。奇怪的是,與孔丘同時代的孔姓男人成千上萬,他們的後人呢?
難道他們都得了不育之症了?
難道計生委派人穿越把他們都給「計劃」了?
難道孔丘先生象殺少正卯一樣把他們全部滅門了嗎?
難道他們自覺自願地自宮了?
難道?
謎底是什麼?讓我們穿越歷史,撥開迷霧,從孔丘的時代,春秋時期開始,去探詢這一世上史上第一怪姓的形成.
春秋時期的孔姓家族來源甚廣,現今有記錄的就有不下十支,比如:
一、出自姬姓,春秋時,鄭穆公之子公子志,字「士孔」,後為姬姓孔氏;
二、出自姬姓,春秋時,鄭穆公另有一子公子僖,字「子孔」,其後代中有人名叫孔張,後代亦成姬姓孔氏;
三、出自姬姓,春秋時衛國公族孔達,其後代孔圉、孔悝,該支也為姬姓孔氏;
四、出自媯姓,春秋時陳國公族孔寧,其後代成為媯姓孔氏;
五、出自佶姓,衛成公時大夫孔達,也稱孔莊叔;
六、出自佶姓,衛莊公時大夫孔悝,與孔達同出佶姓,卻非同支;
七、出自姜姓,女媧氏末期已有共工氏族,其首領稱為共工,據說姓姜,孔為其氏,孔甲或出自共工氏族;
八、出自姜姓,春秋後期齊景公大夫孔虺出奔莒國,其後以孔為氏。此也為姜姓孔氏;
九、出自子姓,是殷商成湯之後裔,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湯名字中的「乙」組合起來,為子姓孔氏;
十、出自子姓。西周初期,成湯的後裔微子啟被封於宋國,微子啟死後,其弟宋微仲繼位。微仲九世孫孔父嘉為宋上卿,他的後代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也是子姓孔氏,孔丘即是孔父嘉七世孫;
從上可見,即便是有記錄的孔姓,春秋時期就有不下十支,更何況沒有記錄的孔姓人家。孔子的父親叔梁紇還有一子名孟皮,也算是孔丘之外的一支吧。所以,春秋時期,孔丘在所有有傳宗接代能力的孔姓成人男子中怕只佔到數千分之一。
春秋時期中國人口一千多萬,大約是現在的百分之一,孔姓人口現在是三百多萬,類推一下春秋時期孔姓人口就是三萬多人。當然如此簡單的類推是不怎麼精確的,但至少給我們一個參照,表明春秋時期孔姓成年男子有數千人這一論斷是基本合理的,這已經考慮了後來孔姓人口數量增長較他姓更快的因素。
由此可見,孔丘這一支孔姓在孔丘在世時占孔姓人口千分之一都不到,更為可憐的是,孔丘之後多次單傳,尤其是頭七世,代代單傳,第二代孔鯉;第三代孔伋;第四代孔白;第五代孔求;第六代孔箕;第七代孔穿,可謂是岌岌可危險險絕後。此時的孔丘一支占孔姓人口的比重不用說千分之一了,萬分之一有沒有都是個問題.
平地一聲起風雷,來了救星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孔丘後人得到了朝廷恩賞,有了地位有了錢,孔丘這一支算是沒了絕後之患,還小有發展。不過充其量也就是個小康而已,人口增長依舊緩慢,到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時期,在曲阜的孔族後裔尚不足10戶,外遷的數量極少。就算每戶20人,也不過100多人口,加上幾戶遷出去的,孔丘一支300人是肯定不到的,占孔姓總人口0.3%也就最多了。(唐末中國人口約五千來萬,孔姓人口應該不少於十萬。)
大宋寶元元年,在朝廷的大力支持贊助下,曲阜孔家將四周農戶驅趕一空,大興土木,建起了延續千年至今的孔府。宋至和二年,趙宋朝廷再次施恩,孔丘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被封為衍聖公,是為衍聖公之始。獨尊孔教、封衍聖公、大興孔府、豁免稅賦、恩賞不斷,宋代是孔丘一支人口發展的黃金時期,不但自身各支開支落葉,而且收錄了許多原非孔姓的傭奴僕從,著名的真孔偽孔內孔外孔之爭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原因很簡單,孔丘一支可享受豁免稅賦等朝廷優惠政策。相比現下許多漢人為了享受民族優惠政策,改成少數民族;那時的他姓人等,改個姓氏享受朝廷優惠也屬正常,至於數典忘祖這四個字,是抵不過實際利益的。
由於趙宋對孔府的特別關照,宋代成了孔丘一支人口數量劇增的第一個高潮,許多別姓人等改名換姓成了孔丘子孫,而孔姓別的支系更是不甘人後,紛紛把祖宗給變了。你非孔姓都能認孔丘為祖,我本姓孔那就更理直氣壯了。宋時孔姓別支中,有宗譜的祖上有名氣的還稍微矜持些,祖上無名氣或無宗譜的那就更是有恃無恐,聲稱本為孔丘後人只因年代久遠宗譜湮沒云云,現重新錄譜回歸孔丘一支。這個借口後來成為無數孔姓別支「重返」孔丘一系的最佳工具,為孔丘支系人口的擴大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獨尊孔教、封衍聖公、大興孔府、豁免稅賦、恩賞不斷,應該說趙宋對孔府可以算是君恩浩蕩。但孔家可真對不起老趙家,金人來了馬上投靠,蒙人來了立馬更不含糊不但投靠還由衍聖公孔元用帶人入蒙軍效力。孔府是絕對不嫌金蒙的腥膻之味的,更記不得自己是華夏漢人之後。有奶便是娘,孔教不但能伺候漢人皇帝,伺候外族皇帝更有其弱漢之妙用。故而不論是金是蒙是清,無不一面屠殺奴役漢人,一面高舉孔儒大旗。
娼妓不管昨晚恩客有多少深情厚意,今夜立馬叉開大腿,迎候新嫖客的光臨。孔府行事比之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趙宋對孔家的恩情用句俗話來說,就是比山高比海深,可孔府投向金蒙時卻沒有絲毫的慚愧、猶豫、或是羞恥感,非常有職業精神。原因很簡單,不論誰掌權,孔教都是其愚民御民的良器。誰會跟自己的江山過不去呢?尤其象女真蒙古這樣的外來戶,更需要孔教來削弱被征服百姓的抵抗意志。孔府投過去好處肯定是大大的!.
由於孔府審時度勢順應歷史潮流,自宋以後,孔府蒸蒸日上,無論華夏如何生靈塗炭,不論皇帝寶座上坐著哪只屁股,孔府永遠都是贏家,引得不斷有姓孔的不姓孔的加入這一光榮的支系。
伴隨著真孔偽孔、內孔外孔、嫡孔庶孔、南孔北孔等等爭議,孔丘一系人口飛速發展。到了清代初期,孔丘這一支系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近半,而且還有許多孔姓在跳腳聲稱自己是孔丘真傳直系,在現實利益面前,過去矜持的不矜持了,過去不矜持的早就立在孔丘一系的牆門內偷著樂了。
清代康熙年間,孔、顏、曾、孟四姓聯合修譜,為了搶進孔丘一系,全國孔姓別支進行了慘烈的鬥爭,迫使女真皇帝康熙下旨凡姓孔者都被認為是孔子的後代,終於使孔姓全國一家親,都成了孔丘先生的「嫡傳」後代。
之後滿洲八旗溫屯氏、溫都氏等氏集體改為漢姓孔氏,獨龍族『孔當』氏、錫伯族孔古爾氏、裕固族孔薩氏改為孔姓,景頗族也有改孔姓,後來其中又有不少成為了「孔丘直系後裔」。而漢人之中,新的孔姓並且是「孔丘嫡傳」更是如火如荼層出不窮.
那麼,從血緣上說,孔姓之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孔丘「嫡傳」呢?
已經很難給出精確的數據了。歷史上比較有依據的應該是唐末,也就是本文前述「在曲阜的孔族後裔尚不足10戶,外遷的數量極少」,此時孔丘一系人口不足三百,占孔姓人口比例尚不到0.3%,這已經包含了一些混入孔丘一系的傭僕。而宋之後外支的外姓的蜂擁而入,孔丘一系所佔比例不斷升高,但已無任何可靠性可言。
事實上,給出一個大約數還是可能的。雖然孔丘一系也個別遷居外地甚至外國的,但其主體一直留在山東曲阜,畢竟在那裡得到的朝廷實惠最多。
曲阜孔姓共約十五萬人,刨去冒孔的,外孔的,真正的孔丘後人恐怕連三分之一都不到,這還是因為在曲阜,相對有所查證不易冒入。曲阜以外的那就是無法無天胡編亂造了,絕大多數都是外支外姓的。
寬鬆點,誇張點,多算點,全國孔姓當中,真正孔丘直系後裔的最多不會超過十萬人。在孔姓三百五十萬總人口中,所佔比例絕對不超過3%.
當你遇上一位姓孔的先生,他多半會找機會告訴你,他是孔丘第n代直系後裔。那麼他這句話可信度有多高呢?
答案是:不會超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