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蟻賊

第4卷 第165章遷民 3 文 / 趙子曰

    第165章遷民3

    次日巡查縣、鄉,直到傍晚方回。

    一個新興的政權,辦事效率往往很快。鄧捨踏著暮色,先不回城,特地轉到流民聚集的城外,看到城牆上已經貼出了募兵榜,就貼在奉旨成立海東行省的公文旁邊,言簡意賅,短短數十字,寫道:

    「暴虎入門,懦夫奮臂。今行省募兵,海東百姓,求活者,來。願從軍者,管飯、管衣服;從軍而立功者,賞田、賞銀錢。」

    此時晚間,榜下沒甚麼人。等到白天時候,會有行樞密院及平壤府派出專人來負責解釋並招募等項事宜。鄧捨不發愁人招不夠,真要少有人主動報名的話,採取強制措施便是。這叫「先禮後兵」。

    平壤府奉鄧捨之命,在流民區搭建起了許多簡易的棚戶,盡其所能,分給些許破舊不堪的御寒物資,畢竟相比糧食,這類東西比較好收集。至於其它方面的賑濟,比如飲食等等,基本很少,聊勝於無。

    流民們三餐不繼,所到處哀鴻遍地,哭聲陣陣。放眼儘是一堆堆的垃圾,臭氣熏天,偶爾有髒兮兮的小孩兒亂竄馬前。沿路見許多背插草標的男女跪在路邊,卻無人問津。因為,為了保持城中穩定,這流民區周圍駐紮了兩個百人隊,沒有軍令,外人不得隨便出入。

    「叫平壤府出幾個人,把垃圾整整。」鄧捨皺了眉頭,提著韁繩,小心避開地上的髒污。好在深冬,天氣嚴寒,要放在夏季炎熱時分,就這許多的垃圾,怕不早疫病流行。

    同行的人裡,有平壤府的官員,恭聲應命。

    「官醫提舉司,派這兒的有人麼?」

    官醫提舉司,屬於行省的直轄衙門,才成立不久,「掌醫戶差役訴訟」。所謂「醫戶」云云,正式的名稱應為「太醫院戶」,由太醫院管轄。有元一代,戶籍並非由某個部門統一管理的,而是看其職業,比如「軍戶」、「站戶」,就由樞密院管。通常來說,一經簽發、登記入籍之後,沒特殊的情況,就要子子孫孫,永為此戶;世代相承,不得改易。

    這個制度有利有弊,長遠來看,弊端大過利處。治天下百姓豈能如養牛馬?擠牛奶的就世代為牛,割羊毛的就世代就羊,用來騎乘的就世代為馬。時日一久,就不說制度僵化,必然激起民怨。

    不過暫時之間,對鄧捨的海東行省來說,照用蒙元的戶籍管理制度倒是省事、方便。

    隨行的行省官員回答道:「派來的有人,早晚各一次巡查其間。流民有疾病者,尋常疾病,平壤府出錢,治療、給藥。倘有疫情,即刻隔離。」

    鄧捨點了點頭,轉了一圈,就些想到的細節吩咐了幾句,不再多看,打馬回城。

    回城入府,眾人散去。輪值的侍衛早早迎上來報:「通政司李知事等候多時。」鄧捨大喜,來不及吃飯,先叫李首生來見。上得堂中不久,三兩侍衛引著候在廂房的李首生,疾步即到。

    李首生跪拜地上,道:「見過主公。」

    「快快請起。」鄧捨扶了他起來,打量幾眼,笑道,「路上辛苦。」招呼畢千牛上茶。兩人落座。李首生的通政司明為負責站赤管理,實則搜集情報。對這一點,畢千牛是知曉的,見他長途遠來,料與鄧捨必有要事商量。上過茶水,他自帶侍衛退下不提。

    先不說正事,鄧捨聽他說些路上見聞,話題一轉,笑道:「策反瀋陽乾討虜軍這件事兒,你做的很好。前數日與文將軍等人提起,無不讚不絕口。……雖事關機密,無法通傳全軍,不過我心中有數。」

    李首生道:「主公讚譽,卑職愧不敢當。微末小功,卑職的本分。」

    鄧捨一笑,道:「本以為你還得過兩三天才到,來的挺早。事情準備怎樣了?」

    「人選已經挑定,由卑職親自帶隊。山東那邊得了陳哲、任忠厚的幫助,大致情況摸了個七七八,具體的實施計劃也已經定下。只等主公下令,即可行動。」李首生說話的聲音不大,很沉穩,言簡意賅地回答清楚。

    陳哲,即軍中商隊的頭腦,多次來往山東等地。

    任忠厚,上馬賊老兄弟。當日王夫人回去山東,鄧捨派遣了此人跟隨,名義上路途護送,去了之後沒有回來,現在王夫人門下行走。鄧捨給王士誠、王夫人送過幾次禮,皆經由他手;王夫人給鄧捨送過幾封信,也是通過的他。

    鄧捨極為歡喜。

    如今遼東大致平定,納哈出實力大損,收拾他早晚的事兒。有道是未雨綢繆,鄧捨牢牢記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目光早投向了山東。

    他倒不是想吞併山東,山東隔著大海,吞併也不切實際。只是山東內憂外患,察罕帖木兒隨時可能攻入,若被他得了山東,遼東便成孤地,後果可想而知。故而,不得不防一手,早做預備,免得兩眼黑,到時措手不及。

    他交給李首生的任務,不止探查山東虛實,還包括了探查河南虛實。必須知己知彼,他才可以適時做出或援助、或坐觀、或者其它的正確決定。

    「具體計劃是怎麼計劃的?說來聽聽。」

    「卑職奉主公之密令,從諸軍中總計挑選出來了三十六人,盡為原籍河南、山東、中原等地的老卒,挑選的標準有六:首先,有城府;其次,有機變;再次,會察言觀色;第四,能言善道;第五,有父母子女在我海東;第六,互不相識。

    「計劃分批先入山東,隨後半數趕赴河南。

    「不管負責山東事宜的,抑或河南事宜的,第一步,各自返回本鄉,借助鄉黨做初步的瞭解。第二步,隨身帶有金銀珠寶,若有機會,可賄賂當地有權勢者,或入地方衙門,或入軍中;若無機會,則長期偃伏,可辦酒樓,可辦客棧,借此收集情報,同時長期偃伏。第三步,無論有沒有打入當地衙門,都可視情況收買對方之官僚。」

    孫子論間,分五種。「有鄉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李首生列舉的計劃裡,佔了三種。借助鄉黨為鄉間,收買對方官僚為內間,打入對方官僚系統、借助職業長期偃伏為生間。

    鄧捨頷首,問道:「軍紀強調了麼?」

    「賞則重賞,洩密者誅。

    「卑職除了選此三十六人做主間之外,另外選有七十二人做副間,副間之下又有從間。每一主間與兩副間為一組;每一副間與兩從間為一組。副間與從間,亦有收集情報之責。有事時,則從間聽副間之令;副間聽主間之令,以為配合、掩護。

    「主與副之間,副與從之間,主不知從,從亦不知主;每組之兩副,彼此也不相知。同時,從有督副之責;副有督主之責。

    「主、副、從之外,卑職親自坐鎮山東,帶二十人,專責匯攏情報。若有叛變,則卑職親遣人殺之,並及子女親人。」

    簡而言之,分作三**組,七十二小組。每大組三個人,每小組也是三個人。彼此之間,單線聯繫,總的聯絡人為李首生。他手底下二十個人,不負責情報收集,專門負責殺叛徒。萬一出現叛變,則連及叛變者留在海東行省的親人。

    李首生說完,取出所選定的間諜名單,遞給鄧捨觀看。鄧捨仔細考慮片刻,沒補充的地方。

    當初選擇李首生管情報,就因他心思縝密,為人深沉、低調。鄧捨又特地叫羅國器、洪繼勳等人給他上過課,講過歷代兵法中有關用間的內容。他這幾條,就嚴格執行了孫子中對間諜運用的原則: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正事談過,鄧捨召來畢千牛,上了飯食,留他共用。正吃飯間,聽見門外嘈雜,不知發生了何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