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倒轉乾坤
德福又苦苦一笑道:「土地買來後是要在上面建房子的,綠水那一大片地我都不知道拿什麼錢去建,哪還能在青山買這麼多地?我看你還是多給我幾年電費吧!」
徐書記爽朗地點了一下頭:「我們也想到了這一點,那就照縣裡的第二套方案:你們追加一千五百萬投資,縣裡再給你們五年電費,另外還奉送兩萬平米土地搞商貿城。」
白送兩萬平米土地,建商貿城幾乎不用花錢買地,條件的確不錯,然而德福卻滿面愁容道:「電站的建設期為兩年,回收期為三年,加上這五年總共是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工程做得順利還好,如果做得不順利,我一輩子的前程就爛在青山縣啦!」
邱書記張大嘴愣了半晌,然後哈哈一笑道:「邱老闆多慮了!邱老闆多慮了!以你和志強的精明能幹,哪會把工程做砸呀?」
德福微微一笑道:「我們對自己的能力不乏自信,但有些狀況是我們自己無法控制的,就像這一次的變動……」
徐書記連拍了幾下德福的肩道:「邱老闆,邱老弟,我的好老弟,這一次是我們做事欠妥,以後絕對不會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們昨晚開了一個常委會,這次的常委會表現出空前的團結,全體常委有了前所未有的共識:大家一致認為,不管怎麼改都只是縣內工作的調整,絕對不能因此影響德福公司的根本利益,絕對不能破壞青山縣的投資環境。為了提高政策的延續性,我們接受了志強之前的提議,決定把有關投資的政策放到人大會議去討論通過,有了法律作保證,邱老闆你就可以高枕無憂啦!」
連吸了兩口煙之後,德福長出一氣道:「有你最後這番話,我倒是放心多了。好,我答應追加投資,但對原來的合同必須作出修改,而且這一次的合同我們要跟你們兩個縣一起簽,以便三方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一句話:絕不能再節外生枝!」
徐書記連點了幾下頭,接著用廣東牌普通話道:「沒問題的啦!沒問題的啦!」
德福笑了笑道:「既然是這樣,你們兩個縣的領導是不是坐下來協商一次,然後跟我們重簽一份合同?」
徐書記哈哈一笑道:「行!行!那我們就抽一個時間,跟曾書記他們談一……」
德福一捻香煙大聲道:「不是抽一個時間談,而是應該立刻就談,這種火燒眉毛的事怎麼能拖啊?新的合同不簽下來,我們公司就沒法安心投資,水電三局好幾百口人,我不叫他們停工可能造成損失,叫他們停工又等於坐吃山空。你給我一句明白話:停還是不停?」
「你別急嘛!你別急嘛!其實這並不是我們的意思,青山縣想急也急不來,綠水縣的楊縣長……他說性急吃不得熱豆腐,有些事是急也急不來的!」徐書記緩緩吐出一口長長的煙霧,接著拖聲拉調道:「其實他說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就拿香港回歸這件事來說,都讓英國人佔據一百多年了,但我們還不得不再等十幾天,等到七月一號……」
德福突然聽出了靈感,馬上哈哈一笑道:「徐書記,我太太來電話說,這段時間很多內地人到香港旅遊,香港現在空前熱鬧。我看不如趁這個機會,請你們兩個縣的領導去香港考察一次,大家一邊玩,一邊談……」
徐書記將煙頭往地上一扔,如夢初醒地拍了一下大腿:「啊哈,還是邱老闆想得周道啊!哦,現在離七·一隻有十幾天了,我們還要趕回來準備全縣的迎回歸工作,去香港的事宜早不宜遲,我馬上去給曾書記和楊縣長打電話。還有,關於這個人數問題,我看重數量就難保質量,是不是每個縣只去十七個人就行啦?」
點了頭之後,德福才覺得胸口隱隱作痛:去三十個人還要保證質量,一百萬港幣馬上要掉進水裡啦!
志強到德福公司做事這兩年中,德福的太太曾多次邀請他去香港玩,可他一直抽不出時間回老家辦證,這次既不用自己親自辦證,又能與何倩一同出行,心裡自然高興萬分。
不料就在動身的前一天晚上,對志強已親如兄弟的水發辦趙主任突然找來了,原來通過趙主任的活動,縣木材加工廠和縣裡的紅磚廠都同意讓德福公司承包幾年,另外,庫區內的木材也已經辦好了砍伐手續。志強將趙局長送走之後,馬上找德福商量庫區內伐木的事,一旁的何倩知道事不宜遲,就主動提出不去香港了。
德福帶著兩個縣的領導浩浩蕩盪開往香港時,志強和剛剛被聘為木材廠廠長的張老三忙開了,庫區的採伐工作刻不容緩,他們要迅速將樹木砍倒並晾乾,以便在春雨來臨之前把木材全部運回木材加工廠。
庫區裡不僅有許多杉木、松木和普通雜木,而且有少量櫸木、楠木和紅豆杉,這些通常不許砍伐的特種木材,其價值只有志強和張老三這種做過木材生意的人才清楚。據林業局的有關人員透露:木材總量超過三萬立方米,木材總值接近兩千萬人民幣。
這麼多木材全部加工好之後,根本不是邱氏家族三間公司所能消化的,但可以通過志強的木材店大量出售。其實志強看中這筆生意還有一個原因,德福公司所經營的項目都算引資項目,每年要比別人多省下幾百萬的稅費,僅是這一點優勢,就足以讓其它人眼紅幾年了。
話分兩頭說,德福一行到達香港時,所有的酒店都已客滿為患,幸好父親的公司有幾幢剛為別人裝修好的別墅,裡面家俱電器一應俱全,只要自備一點鋪蓋就能入住。
頭痛的是德福公司在香港已經名存實亡,僅有的一個老職員守著一間小辦公室安享清福,這樣的景象讓青綠兩縣的領導看到自然不妙。好在伯父和父親的公司就在隔壁,三間公司的員工共同忙乎一陣後,德福公司就變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公司,德福靈機一動,順便把那幾幢別墅也說成是德福公司的產業。不料,青綠兩縣的領導對此根本就不在意,到公司走花觀花地轉了一圈之後,就匆匆趕回別墅,開始專心致志地體驗香港富豪的生活。
一個星期裡,兩個縣的領導在香港和澳門吃喝玩樂,因為住宿基本沒有花錢,吃飯又多是在德福姐姐開的飯店裡,所以加上購買紀念品的花銷,才花了不到六十萬港幣。離開香港的前一天晚上,早已想通的德福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手頭剩餘的四十萬港幣分成四份,分別塞給了兩個縣的黨政一把手。
回到青山的當天晚上,剛洗去風塵的兩縣領導就坐到了談判桌前,因為有德福公司廖律師起草的合同稿,三方沒用一個小時便重簽了一份合同:將青綠兩縣的資金合在一起交給德福公司,按原有規模修建那三個水庫,略有不同的是明渠工程交給綠水的農民去做,德福公司(其實是水電三局)只負責技術指導和材料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