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宋仕途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召見 文 / 孤心書生

.    北宋仕途第二百三十七章召見

    司馬光沒有立刻回答蘇軾的問題。而是說道:「子瞻。除了針對變法條例的問題外。你知道老夫反對王介甫的另一個原由嗎?」

    「可是用人?」蘇軾猜測著說道。

    「子瞻真是明白人!」司馬光歎氣說道。「正是用人之事。王介甫自上台主持變法。用人之策。不論賢與不賢。只要是贊同附和變法之人都會引薦到高位上去;而反對之人也不管對方對與不對。皆要請官家罷黜!像韓持國等人。當年還是他們大力舉薦王介甫上台。如今只因為對新法有別的看法就要去職;還有范純仁等人。因為身為言官就要彈劾。王介甫遭到彈劾之後不僅沒有反思。而是要把范純仁等人放出朝去。再把支持他的人安排到御史台去!像蔡確之流。現在竟然也身為言官。當年就是他們把子賢擠出朝去瞻。本朝規矩。御史之用全在官家。宰相也不能插手。就是為了防範有人把朝堂搞成了一言堂。王介甫此舉。妥當嗎?」

    蘇軾也不由唏噓:「用人之道。在於的人。要把能幹事之人安排到手底下做事本無可厚非。可要是把反對之人罷黜出去。就說不過去了。古人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王介甫本意是辦實事。可這樣下去會害了天子呀!」

    「子瞻能明白老夫的立場光說道。「其實王介甫為人還是不錯。雖然倔強卻也談不上是小人。可是他沒有識人之明。偏偏給一幫小人包圍了!說到他的手下。當以呂惠卿此人為首!」

    「呂惠卿?」蘇軾恍然。「此人蘇某當年亦是見過。為人複雜。平常聚會。時而高談時而沉默。如今再想。此人卻是攻於心計了!」其實蘇軾對此人並不大瞭解。可是經不住蘇轍幾封家書的影響。

    蘇轍之前也深的官家信任。因為之前與蘇軾一道鼓吹變法。也入了王安石的法眼。給他編進制置三司條例司的行列。後來覺的王安石的某些法令會出問題。時常勸說。惹了王安石的討厭。接著是呂惠卿此人對其大加攻擊。在王安石面前說了頗多他的壞話。王安石大怒之下。向官家建議把他放出朝去。好在的到司馬光與范純仁的庇護。最後給編進了御史的行列。

    可以說。他對呂惠卿是頗為痛恨的。因此在給大哥的家書裡不無怨言。對此君頗多謾罵之言!還時常以「小人」稱之。久而久之。深信弟弟的蘇軾對其也沒有多大好感

    一提起呂惠卿。司馬光也是頗多怒氣:「此人精明。然而卻是小人!這是當日子賢給他的稱謂。據說在攻擊子賢一事上他就出力頗多!不過小他口才極佳。擅長辯論。給王介甫推薦為崇政殿說書。此職親近官家。時常伴君。以他的口才。著實把官家迷的厲害。好多手段都令老夫深感無奈。還在如今有子瞻了!」

    「蘇某?」蘇軾不明白司馬光到底何意。

    瞻剛回京城。也許還不清楚朝中形勢。就讓老夫仔細為子瞻說一說吧。我朝政財兵分開。有中書。有三司。有樞密。算是三足鼎立。再算上御史台與諫院的等言官。算是四者互相制橫吧。本來四者互不統屬。各有各的負責人。」

    蘇軾讚道:「我朝太祖太宗官家深謀遠慮。製出這番機構。就是要避免唐代朝臣禍亂朝綱之事。」

    司馬光點頭道:「誠然如此。可是自王介甫主持變法以來。這種相對平靜的局面就給打破了。全因制置三司條例司的創製。此司一出。三司可謂全沒了功用。只能作為此司的附庸了。而王介甫打著為國理財的口號。深的官家信任。就連韓絳這個三司使也甘願附翼。除去樞密院王介甫不敢打主意外。他又在中書為參政。也就是說。四個機構。他的了一個半的力量。」

    蘇軾點頭。樞密院很好解釋。這是軍事機構。就算強如王安石也不敢打他的絲毫主意。否則就算官家信任你也要夠戧!司馬光又道:「御史中丞現在是范純仁。暫時支持著老夫。可是御史台也有不少支持王介甫的官員了。而老夫雖然身為宰相。在官家面前卻不及王介甫那般信任。因此朝中形式可以說是老夫以一個力量對王介甫的一個半以上的力量。讓老夫深感吃力。除此之外就是呂惠卿這一點了。說書是個近臣。加上他最近又遷修起居注。更是每日都在官家身邊。倚仗他的口才。著實能顛倒黑白。把死的說生!種種加起來都令老夫束手束腳!」

    蘇軾也看的通透。算是明白了。恍然道:「相公是說讓蘇某也謀一個貼近官家的職位?」

    司馬光笑道:「子瞻真是聰明人吶!不錯。老夫是這樣想的!」

    體是何職?」蘇軾心動了。他早有思慮。現在朝中各個機構都是勢力糾纏。司馬光與王安石打的火熱。重要的位置都沾的差不多了。他再插進去也沒有多少意思。另外一個可能就是做館閣之職。可觀如今的局勢。就算翰林學士在朝中都沒有話事的權力。何況翰林學士對他來說還暫時無望。

    現在司馬光給了一個選擇。做近臣。就算品級不高卻也是個重要的位子。特別是今日局勢。這個位置能給司馬光很大的幫助。俗話說雪中送炭才最是珍貴。若能在此位上。也不枉他的選擇了。

    再說了。以他蘇軾的才能。都靠近官家了。還怕沒有出頭的機會?蘇軾再豁達也是往後的事。他現在年輕力壯。也是大有為之時。當然也想在朝中有一席之的。

    「做知制誥如何?」司馬光笑著問道。

    「什麼。知制誥?」蘇軾吃了一驚。不是這個位子小了看不上。而是吃驚太大了。知制誥編在翰林院裡。算的上是皇帝的顧問。需要有大學識之人方可勝任。免的皇帝詢問時無言以對。

    「那韓持國怎麼辦?」蘇軾又問。韓維雖然從開封知府上打倒。不過他怎麼說也是官家當年的藩臣。有立帝之功。為人學識上還是深的官家信任。不做知府之後還有翰林學士的名頭。再讓官家遷為知制誥。算是給他一個安慰。

    「韓持國…也是一個人才。可惜與其兄成為了對頭。他早就和老夫說對朝政心灰意懶了。要專心做個學士。佔著知制誥之位。很是不安。不過為了不讓官家身邊給小人佔盡。這才在這個位置上熬著。他為人方正。官家也不喜他枯燥的說理。因此。只要老夫和他說一聲。他肯定願意為你讓賢!」

    蘇軾訝聲道:「這怎麼可以!」若是別人他還真要爭一是個人物。當年大家都有交情。現在去坐他的位。別人還以為是自己把他幹下台的。會怎麼說自己呢?

    司馬光像是瞭解他的想法。正色道:「子瞻。如今正是朝政紛紜複雜之時。有助於糾正朝政之事。你都要當仁不讓。豈能有婦人之仁!再說人家韓持國都沒有意見。你還怕什麼?」

    讓蘇某當仁不讓一回吧!」蘇軾也不是矯情之人。當即痛快的說道。何況知制誥也是個誘惑呀。連王介甫都是做上這個才為眾多朝臣所熟悉。可見其中前途了。

    司馬光笑了然同意。子瞻就好好準備吧。你的大名。想必官家也知道。也許不日就要召見你問對呢!只要官家滿意。老夫再和韓持國進言讓你為知制誥。事情也就差不多了!」

    蘇軾點頭應是。事情商量的差不多。之後就是司馬光囑咐蘇軾要在意的事情。

    等蘇軾從相府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午後了。此時的天公很作美。開始放晴。而蘇軾解決了一件心頭大事。也有了欣賞雪景的興致。在回程的路上還吟出了一首應雪的詩來。

    這日之後。蘇家的門檻又給一幫人踏的差不多要爛了。雖然大家都不說來意。不過蘇家兄弟很明白。無非都是聽到了蘇軾投向相爺的風聲。過來敘情罷了。當然。其中除了一些當年的朋友外。更多是在朝中站在司馬光一方的人。至於王安石一邊的人。暫時沒有任何動靜。想來也是思考該如何應付這個年輕的才子了

    十一月最後的一天。官家終於有了動靜——在福寧殿召見蘇軾。而在此前。他就已經下詔讓蘇軾恢復丁憂之前的官職。也就是大理評事。對於這個決定沒有人有意見。否則就會引起眾怒了——基本上大家都有丁憂的一天。如果丁憂完畢回來卻把官職丟了。那樣之前的大半生豈不是白混了?

    而蘇軾有此官職在身。司馬光對於他的陞遷就更有信心了。這一次不是普通的召見。福寧殿裡頭除了當事人蘇軾外。還有政事堂的三位。另外修起居注呂惠卿與知制誥韓維亦是在場。

    這一天。是蘇軾回京之後第一次看到王安石等人;這一次也是他作為王安石敵對之人而存在。也許今日殿中會有一番爭論了。

    本來是想保日更六千字的月勤。現在看來不行了。只能像上個月一樣保三千的。昨日缺更。今天要更回一萬八千字才算完成任務。不行了。現在鼓搗了幾個小時。只出這章。累死了。這幾章很難些。沒有感覺。比往常的速度還在調整中。這個月也許完結不了。應該能碼到一百五十萬字的篇幅。書生發現了個規律。本書章節篇幅越長訂閱就越高。三千字的反而不行。因此雖然是求日更三千字的月勤。不過會根據節奏來碼。更的會長點也說不定。期待大家的訂閱支持。

    說到昨日的缺更。有必要解釋一下。大家也知道書生沒有存稿。只能每天現碼現更。一旦有事就難了。昨日我們這裡過節——也許大家會奇怪。今天才是中元節。昨天是哪門子節日?不過就是這樣奇怪的。我們這裡中元節是提前一天的。至少全鎮都是這樣;還有就是元宵節。***。人家是正月十五。我們這裡偏偏是正月十八才過。足足遲了三天!書生也鬧不明白……嘎嘎。昨天節日喝多了。沒碼成字。造成今日的苦果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節更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