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於康熙末年

龍騰世紀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失言 文 / 雁九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失言

    拜見完新總督,被留下用飯,魏德心中惴惴。因拜見前聽侄兒說過一次,倒也沒有太驚訝,只是神色間難免有些拘謹。

    雖然先前聽說傑兄妹進京,借過曹家的力,可也沒想到關係會這般親密。

    畢竟這世態炎涼的多,可也不乏念舊情之人。曹家早年在江寧為宦,魏家是江寧有頭臉的鄉紳,兩家有舊也不意外。

    自己不就是顧念族兄早年所施恩惠,才想著要照看他留下的兒女?

    沒想到,曹顒不僅對傑另眼相看,連帶著自己這個族叔也都受到照拂。

    督大人做東,留他做客,又叫總督堂弟作陪。傑則是跟著總督公子一道,去內宅用飯。總督府家宴,別說是他一個七品縣令,就是保定府知府,也未必有資格為座上賓。

    其實,曹顒留他,一半是為了給傑,一半則是為了自己。他不能老拘在總督府,總要下去看看地方民生。

    可只有他一雙眼,一時所見,未必周全。

    魏德已經在滿城任了四年知縣,吏部考校的成績又不錯,曹顒便有心通過他多瞭解瞭解地方民生。只是今日曹頌過來,顧不上說旁的,還真是單純的吃飯。

    倒是曹頌,聽說魏德是江寧魏家之人,是魏五的堂弟,打量了他好幾眼,奇怪道:「早年在江寧時,我同大哥也是常去魏家的,怎麼沒見過你?」

    魏德猶豫了一下,道:「在下幼時曾在從兄傢俬塾讀書,十二歲後離開私塾,本家就去了少了。」

    曹頌聞言一愣,隨即明白其中緣故。

    魏德是進士出身,想來同其他士子那樣,從懂事起便開始苦讀,魏信少年時卻是個霸王,整日裡惹是生非的主兒,這兩個人要是玩兒到一塊,才是稀奇。

    「既同魏五關係平平,還能想著照拂他這一房,魏大人高義。」曹頌看了魏德一眼,笑著說道。

    不怪他多心,魏家兄弟進京已經大半年,都沒聽說直隸還有這門親戚。等到曹顒升了直隸總督,就多了位「仁義」的族叔。

    以孤兒身份的族人做晉身之資,這樣的行為,實是太下作了些。

    曹頌向來是眼裡揉不進沙子的主兒,何況算計的還是他最尊敬的哥哥,心裡就有些不自在。眼下又喝了酒,言談就無忌起來。

    魏德既能憑一己之力,從童生考到進士,又在知縣位上做的有聲有色,絕不是不通世情的書獃。

    聽了曹頌這話,他就曉得,這是在疑他對傑的用心。

    他的臉漲的通紅,卻是抬起頭來,坦坦蕩蕩地看著曹頌,朗聲道:「不敢當曹總鎮謬讚,不過是略進綿力。」

    其實,這其中另有內情,只是他到底是讀書人,雖曉得眼前這兄弟兩人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物,卻也不願多言為自己辯白。

    他雖也姓魏,可同魏信已經出了五服。

    魏信家是江寧數一數二的鄉紳,魏德家卻是貧寒,只有祖上傳下來的十來畝薄田度日。他年幼時,父親患病,將幾畝薄田變賣乾淨,也沒有能救回性命,還是扔下孤兒寡母走了。

    從此以後,母子二人,就靠魏德母親姚氏紡紗織布餬口。

    日子雖過的艱難,姚氏卻有幾分見識,知道家無恆產,兒子只有讀書識字,考取功名,往後才能成家立業,不再受苦。

    鄉下雖有私塾,可他們母子果腹尚且艱難,哪裡有餘錢置辦束脩。

    聽說本家五少爺要入,本家太太正給五少爺挑伴讀,姚氏便帶著兒子求到魏家。

    魏太太當時已經答應了旁人,雖憐惜姚氏孤兒寡母不容易,也不過是叫人包上幾尺布頭、幾貫銅錢,並沒有換人的意思。畢竟是同族,伴讀又比下人身份高不了多少,她可不願犯口舌是非。

    還是魏信,見魏德老實乖巧,比自己年紀小,只說有個弟弟好,要同這個弟弟一塊去堂。

    魏太太最是寵溺幼子,見兒子拉著魏德不撒手,實是沒法,就允了魏德也跟著先生讀書,並不以伴讀的身份。

    而後,魏信年歲漸大,越來越頑劣;魏德則用功苦讀,跟著先生的有聲有色。

    魏信嫌他無趣,懶得再搭理他,兩人反而不如小時候親近。

    等到魏信十三歲,魏德十二歲,魏信就再也不肯進堂,魏宅的私塾也就散館。

    因魏德的緣故,魏太太這幾年對姚氏也多有照拂,他們家母子不再那麼艱辛。家中也有了餘錢,使得魏德能有束脩繼續業。

    魏德康熙五十六年中舉,康熙五十七年會試落第,等到康熙六十年才中了三甲進士。而後授了保定府滿城知縣,任職到今。

    姚氏雖不是大戶人家出身,卻懂得感恩知禮,感念魏家的照看,尤其感激魏老太太與魏信。

    早在魏傑幾兄妹被送回江寧時,姚氏就經常藉著給魏老太太請安的機會,去看望他們兄妹,親手給幾個孩子縫鞋襪什麼的。

    等到魏信凶信傳來,姚氏對魏家這幾個孩子越發憐惜。雖有心報恩,可兩家家境天差地別,本家又有孩子們的親祖父、親祖母,也輪不到她這個出了五服的長輩說話。

    而後,姚氏隨著兒子到任上,離江寧就遠了,輕易聽不到鄉音。

    還是端午節時,魏德的舅兄到滿城看望妹妹、妹夫,說起家鄉事,姚氏才聽到傑兄妹被魏家大房擠兌,舉家進京之事。

    而後,魏德吩咐長子進京,通過順天府舉人登記,才尋到傑兄妹的住處。

    按照姚氏的本意,是想要讓兒子將傑兄妹接到身邊照看,以報早年恩情。

    可魏德聽兒子回報,傑兄弟都已經中舉,如今進京是為了會試之期。魏家兄妹已經買房置地,落戶京城。幾兄妹跟著養母,日子過的還算富裕,又得權貴人家照拂。

    魏德便沒有進京接人,只使人給魏傑傳了幾次書信,叫他們兄弟安心備考。

    魏德心中也在猶豫,不知道這恩情該怎麼報。要是魏家兄妹日子過的緊張,不過是捨些銀子;可他們兄妹不缺銀子,自己只能另闢蹊徑。

    要說提挈前程,他一個七品知縣,還真是有心無力。

    等到傑落第,魏德才想起還有個辦法,那就是將傑接到身邊教導,以期下次會試。因此,才借口衙門書吏缺人,將傑叫到直隸。

    沒想到,一片好心,落在權貴眼中,就成了別有用心。

    「立名九月就使叫傑過來了,傑是掛念著志會試,才拖到冬月才出京。」曹顒對曹頌道:「若是立名真有攀附之心,也不會兩入京城,都不到家中。天下之大,喜鑽營的小人多,也不乏重義氣的仁人君子。」

    聽到第一句,曹頌便知道自己誤會了。

    曹顒升直隸總督的旨意,是十月初才下的。別說魏德一個七品知縣,就是曹家兄弟,一個在御前,一個是京堂,之前也沒聽到半點風聲。

    他羞愧不已,站起身來,衝著魏德做了個長揖,道:「是我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這裡給立名兄賠罪了!」

    魏德沒想到曹顒會直言捅破窗戶紙,也沒想到到曹頌會躬身認錯。他忙站起身來,從座位上避開,道:「實不敢當,總鎮大人快請起……」

    曹頌卻不容他避讓,仍是對著他做了個長揖,才直起腰身,訕訕道:「在京城看慣了大家耍心眼,都讓人蒙了心竅,瞅著誰都不像好人了!」

    魏德倒是不好說什麼,曹顒問了幾句江寧舊事,氣氛才漸漸緩和起來。

    等魏德走後,曹頌搓著手,對曹顒道:「大哥,我說錯話,得罪人了。」

    曹顒歎了口氣,道:「以後再說話,還是三思,不要不留餘地。魏德是君子,話說開了也就罷了;若真是個有謀算的,被當眾揭破,還不知心裡會怎麼嫉恨!與人交往,坦蕩君子,固然值得尊敬;無恥小人,也難免碰到,即便看不過眼,也要應酬。古往今來,多少君子倒在小人的攻訐下。若是你覺得受不了,還不若趕緊上折致仕,以免身受其禍,讓我們跟著糟心。」

    曹頌羞愧不已,低著頭道:「是弟弟猖狂了,只想著在大哥的地盤上,又喝了幾盅酒,言語就放肆了……往後長了教訓,再也不敢……」

    驛站,魏德房間。

    見傑提著大包小包回來,魏德目瞪口呆。

    「都是世叔母預備的,這是給叔祖母的人參同靈芝,這是給嬸娘預備的首飾同料子,這是送叔叔的硯台,送堂兄的兩盒湖筆,給兩位妹妹的荷包……」傑小聲說著。

    因族叔是先回來的,曹顒夫婦便吩咐他將這些見面禮拿回來。

    不是他自專,沒有問過族叔之意就受了禮;而是身為晚輩,他只能聽吩咐,也沒有多嘴的餘地。

    況且,他也曉得,曹顒夫婦準備得這麼妥當,還是因他的緣故;他要是推三阻四,倒顯得不知好歹。

    魏德看著這些東西,半響方擺擺手,道:「知道了,不早了,你也早點安置去吧……」

    等到傑退下,魏德在炕上,卻是輾轉難眠。

    自己真的那麼坦蕩麼?在聽說新總督便是與侄兒家有舊的曹顒,他沒有過竊喜與期望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