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藩鎮

龍騰世紀 第五十二章 酒肆趣事 文 / 燕歌豪氣

    最後幾天上新書榜,哥們有票推薦收藏狠勁地砸!

    日頭偏西,血狼堡演武場。

    豹頭環眼,身材粗壯的狄虎頭手腳綁著沙帶,身負沙衣,手持槌頭木槍刺了八十多下便累得不行,轉頭一瞧,張直方跌坐在地,「虎頭,某才扎六十多槍,就累得夠嗆,血狼堡的紅巾兒與某差不多同時停下,他們扎夠了一百槍嗎?」

    狄虎頭眼一瞪,咬牙道:「他們扎夠一百槍,某便扎一百一十槍,斷不可讓他們小覷了幽州紅巾兒。」

    「彭!」「彭!」狄虎頭將槌頭木槍紮在木人樁上砰然作響。

    「虎頭,論橫刀的功夫,你也可在幽州紅巾兒排前幾位,去稱量稱量李賢齊的橫刀。」張直方一邊抄起木槍,一邊慫恿狄虎頭出頭。

    「算了,某就不出這個丑,你練完了去瞧瞧,李賢齊練完長槍後,在一旁打坐片刻,現在手提一把鐵劍,那就是根鐵棒,練得正起勁!」

    張直方不再言語,咬牙扎完一百槍,由狄虎頭扶著去瞧李賢齊練劍。

    只見李賢齊運勁成圓,全身鼓蕩。手持鐵劍,反反覆覆就是順刺,逆擊,橫削,倒劈那幾招,身負沙衣,速度也不快,招式銜接倒也順暢。

    「練時用勁,打時用力,臨戰膽雄氣壯,沉著虛靜,身體圓活無滯,方能爆發出驚天一擊。」李賢齊持劍而立,臉不紅,氣不粗,道出從前世今生萃取的武學真諦。

    周圍的紅巾兒凜然受教。

    張直方卻恨恨地想,某是將門子弟,往日僕從前呼後擁,威風八面;與紅巾兒縱馬在驛道飛馳,那是何等的快意。現在成了李賢齊的手下,天天累得像牲口。自己流年不利,不知何日才能脫離苦海。唉,睡覺前還要練什麼繃體功,得找個借口溜掉……

    「兄弟們這幾日練得辛苦,某便教你們一首軍歌:狼煙起,江山北望……」李賢齊唱起了那首激盪人心的精忠報國。

    「……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結尾處反覆吟唱了三遍,紅巾兒跟著哼了起來,精神一振,疲態盡掃。

    等了好久,張直方覷了個空子,將李賢齊拉到一邊,咬著耳朵說了幾句。李賢齊點頭應允:「既然如此,叫上十幾個訓練出色的兄弟到桃花酒肆,某請客,犒勞犒勞大家。」

    李賢齊走到戰鼓旁,擊鼓兩通,紅巾兒列陣完畢。

    「周武、石鈺、陳貢言、楊射虎……史文進,狄虎頭等十六人訓練出色,獎勵休假兩個時辰,隨某到桃花酒肆。」李賢齊大聲讚道。

    張直方一急,脫口而出:「李賢齊,還有我!」

    「對,還有張直方,原來身嬌肉貴,訓練時叫苦不迭,不過進步挺快,特准隨行為我們付賬。」李賢齊一臉正色。

    紅巾兒皆嗤嗤發笑,張直方也不違逆頂嘴,李賢齊練得比他多了一倍。厚著臉皮大聲道:「某甘願認罰。」

    脫去沙衣,沖了個冷水浴,張直方換了身輕便的斥候皮甲,牽出那匹心愛的玉花驄,到演武場上集合。

    「上馬。」隨著一聲令下,張直方騰身而起,身子竟輕盈許多,如鷂子般穩穩落在馬背上,心裡一喜,縱馬揚鞭,飛馳而出,夕陽裡,十幾騎紅巾兒一陣風似地刮出了血狼堡。

    到了桃花酒肆,前院的雅捨大堂座無虛席,座上的三教九流猜拳行令,好不熱鬧,突地見湧進來一群繫著紅色圍脖,身著皮甲,挽弓帶刀的少年斥候,威風凜凜,以為要拿人,頓時大堂針落無聲。

    酒樓掌櫃鄭掌櫃匆匆趕來,一見這場景,心中一動,一邊拱手行禮,一邊故意大聲:「東主,鄭掌櫃忙得昏天黑地,迎接來遲,請勿見怪。」

    李賢齊親切道:「鄭掌櫃辛苦了,無須多禮,尋個雅捨,安排兩桌酒席。」

    鄭掌櫃一臉為難,「恐怕還得等上個把時辰,要是東主不見外,右偏院可以放上兩張桌子。」

    李賢齊眉頭一皺,無可奈何:「好吧,某惜時如金,如何等得了那麼久?」

    酒肆大堂一角,黃臉虎鬚的漢子與幾位彪悍的壯漢淺斟慢飲,冷眼瞧著這一幕。

    紅巾兒沿著轉曲迴廊,欣賞著中庭的桃花春水,移步邁向中院。

    到了右偏院,一股嗆鼻的油煙味飄來,張直方皺眉:「在這兒飲酒,壞了兄弟們的興致,莫若到後院尋處小院,花不了兩個時辰,反正是夫人們自家的子侄,也不是外人。」

    榴花院,一南一北院角載著兩顆石榴,榴花火紅,濃艷到了極致,幾位夫人正在花間飲茶聊天。

    周夫人道:「幾位姐姐,桃花酒肆給我們發個冊子。可在此地購房置產,御河兩岸的兩進院宅,搭配五十畝良田。院宅外桃紅柳綠,景致幽美,自不必說。我們去瞧了瞧已建好的一套院宅,兩層小樓圍合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前院寬敞明淨,卵石鋪地,後院或栽桃李,或栽桂楓,搭配了些月季海棠,幽雅得緊,前院二樓左邊搭建成半邊亭,正可觀賞春水映桃花的美景,每年春夏來桃花塢別宅住上幾月,就如住進桃花源一般。」

    張夫人心中有事,歎道:「何止春夏,如果幽州一亂,風雲不測,禍福旦夕!住在此地的家小,還有機會乘船出海,躲避兵災禍亂,好過給人家握在掌心……」

    幾位夫人都沉默不語,細細思量這番話,過了好一會,「史夫人那邊也在議論此事,恐怕人同此心,她們與我們一樣,家家都訂了不少傢俱,還有這身旗袍,穿起來把那腰肢身段兒掐得……回去我家石游騎會……」石夫人站了起來,走了幾步,惹得幾位夫人唧唧喳喳,眉飛色舞地議論半天

    張夫人道:「我們在府中操持家務,一大家子老老少少的吃喝拉撒,處處都要用銀錢,府裡也有田莊商行,奴看這桃花酒肆不錯,酒味醇厚,透明清澈,菜餚烹製手法獨特,如果在幽州或檀州開上一兩家,姐妹們既會花錢也會掙錢,為府中老爺分憂--」

    張直方一進來,見他母親就嚷道:「母親大人,我們哥幾個聚聚,想在後院尋個地兒,兩個時辰足矣。」

    幾日不見,直方清瘦多了,透著一股子蓬勃向上的精氣神。張夫人正要將他拉過來仔細瞧瞧,卻見石鈺周武擁著一個朗眉星目的少年,皮甲刀弓襯得他英姿勃發,一進院子就叉手為禮,「李賢齊拜見諸位伯母!」

    張夫人眼圈一紅,這孩子母親已遭不測,父親遠在塞外戍邊,他小小年紀,顛沛流離在外,隱姓埋名,數月間就做了番事業,連張檀州來信都讚他年少大才,資兼文武。

    「孩子過來,讓伯母瞧瞧,這幾月在外吃了不少苦頭吧?」

    素來沉穩的李賢齊,驀地雙眼潮濕,鼻子發酸,緊咬嘴唇,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緩緩點了點頭。

    「我們娘倆一見如故,莫若到梨花院坐坐?」張夫人問道。

    石夫人多伶俐的一個人,聞絃歌而知雅意,笑著道:「奴最喜歡熱鬧,侍女偏婢都俊俏伶俐,哥幾個就在榴花院吃酒,奴到周夫人那兒再聊一會。」

    待酒菜上齊,石夫人的貼身侍女到梨花院喚出李賢齊,見他眼角猶有淚痕,取出一方香帕,柔聲提醒他:「公子,你眼角有淚痕,擦乾淨,免得他們笑話。」

    「謝過姐姐,唔,這手帕透著絲茉莉香味,襯出姐姐淡雅脫俗的性子,敢問姐姐芳名?」李賢齊用手帕拭去淚痕,卻並不還她,為了調整情緒,笑嘻嘻地調戲侍女。

    那侍女杏眼圓睜,揚起粉拳,薄嗔道:「快將手帕還來,半大小子也學得油嘴滑舌,將來鶯鶯燕燕如何得了?」

    李賢齊一付無賴樣,慢慢將手帕揣入懷中,張口分辨:「某只是覺得姐姐心地善良,如同觀世音菩薩一般,手帕留給我做個念想?」

    「不行!」那侍女急得一把抓向手帕,被李賢齊一閃,身子踉蹌前傾,眼看就要跌倒。

    李賢齊輕輕勾住她的腰,順勢一摟,軟玉溫香抱個滿懷。

    不待那侍女反應過來,飛也似地向前跑了,將手帕放在溪邊亂石上。

    春風輕拂,溪水淙淙,侍女望著他高大矯健的背影,剛才男兒氣息粗重,噴在臉上癢癢的,少女的心如那春水亂了……

    「賢齊,快坐,酒菜剛上齊。」張直方招呼道。

    李賢齊一眼瞥見桌上兩壇桃花春,眉頭一皺,「待會兒還要回血狼堡,每人限一碗酒,淺酌慢飲,大家閉目輪流講個故事,誰先來?」

    紅巾兒面面相覷,無人應答,李賢齊硬著頭皮只好自己上,清了清嗓子,閉目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講的魏蜀吳三國合縱連橫,征戰殺伐的故事……」

    張直方瞧著滿桌菜餚,食指大動,轉目四顧,見大夥兒都瞧著酒菜垂涎欲滴,眼睛瞪得像牛眼。

    紅巾兒瞪過來瞧過去,忽地不約而同,閃電般迅疾出手,竹筷奔著那蒸蹄膀、烤仔排去了,手腳慢一點地將就著鹵豬蹄、鹽水鴨。

    「白馬銀槍趙子龍七進七出血戰長阪坡……呔,趙子龍被那曹營偏將……」李賢齊聽見周圍咀嚼聲一片,暗道不好,此番打雁,反被雁啄了眼睛,瞇縫著雙眼,一雙筷子閃電般夾起周武碗裡的燒烤仔排。

    狄虎頭滿嘴嚼著蹄膀,含混不清地道:「正說得起勁,曹營偏將和趙子龍怎麼著?」

    周武本也是紅巾兒中的騎射高手,眼力不凡,毫不示弱,伸筷夾住那塊燒烤仔排,半路攔了下來。

    雙方臂力相當,較起勁來,掙得臉紅脖子粗,狄虎頭嘴沒閒著,還在問曹營偏將和趙子龍交戰的結局。

    「雙方槍來劍往,為一塊仔排拚個生死……」秦起暫停了他的橫掃桌面的行動,鼓掌道。

    張直方滿嘴流油,笑道:「你當我們傻麼,還閉眼講故事。先下手為強,後出手遭殃!這個道理兄弟們明白。」

    在座的紅巾兒除了相持不下的兩人,一齊笑出聲來。

    李賢齊心氣一洩,那塊仔排被周武奪了過去,睜眼環顧,桌上盤子見底,僅剩斑斑油漬,菜餚被一掃而空,慘不忍睹。

    狄虎頭夾起一塊掉在桌上的瘦鴨頸,遞與李賢齊,討好道:「大夥兒正聽到興頭上,白馬銀槍趙子龍激戰長阪坡--」

    大夥兒肚子已填了個半飽,正等著上菜,注意力被吸引過來,起哄要李賢齊講下去。

    李賢齊夾著這塊無人顧及的瘦鴨頸,嗟呀感歎一番,我倆相同的際遇,轉頭瞧著周武得意洋洋啃著脂香肉厚的仔排,氣不打一處,恨聲道:「白馬銀槍趙子龍被那曹營偏將拉下馬來,一頓胖揍,眉目青腫,臉如豬頭……」

    你不投票,趙子龍就是那樣的結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