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雲中骷髏:東吳?這個書中這個時候的孫策還在袁術手下打工呢!
hyl5170717:漢代的漆器那可是貴族長用的器皿!
劍心逍遙:大馬士革鋼刀本來就不是量產貨。至於馬匹,用海運輸送馬匹雖然可行,但遠隔萬里能運到漢朝的馬匹總數有限。主角自己買來的馬自然不會賣,其他商人的馬主角買點,自己留點,剩下的那點馬匹賣到中原,也只要大戶才買得起,數量有限得很,除了裝備一些將領,行不成戰鬥力!
因為情節需要,本章的結尾處做了些修改!
有了維吉爾這個海外殖民專家的幫助,李健在台灣迅速的站穩了腳跟,隨著最先投靠李健的那三個部落不斷的向外擴張,被送到台北城的戰俘也越來越多,隨著他們的加入,台北城的建設也越來越快,當人們播種下的第一批稻穀成熟時,台北城的主體城牆已經夯鑄完成。站在城樓之上,看著已經成形的台北城,李健向台灣大量移民的時機成熟了!於是在和眾人商議之後,將台灣大小事務一股腦的交給徐庶之後,李健帶上李恪和五百名精銳,乘坐十五條海船,離開了淡水港,向這次中原之行的第一站,徐州駛去!
雖然李健這些年來將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了海外,但對於中原的局勢卻一直是相當關注的。隨著大量東南亞以及中東地區的各種奢侈品流入番禺,番禺商會在內陸中原地區的商號也越來越多,雖然這幾年中原戰亂不休,但世家豪門對這些奢侈品的需求卻並未因為戰亂而有所減少。因此伴隨著商會的規模越來越大,中原的各種情報也匯聚到了李健手中。根據這些情報來看,初平三年,即便是在亂世當中,也絕對算得上是個多事之秋!
首先,為禍一時的董卓終於在去年的時候,被王允和呂布聯手誅殺在長安,除了領兵在外的女婿牛輔之外,一家老小無一倖免!這原本應該是大漢王朝最後一個重新振奮的機會,但生性鯁直,不知變通,毫無容人之量的王允卻將這個機會白白的浪費了。隨著郭淮李汜等董卓舊部請求赦免己罪的奏折被王允毫不留情的一口回絕,郭汜李傕(原來這兩個人的名字記錯了)等人在謀士賈詡的策動下,以替董卓報仇為旗號,迅速將董卓二十幾萬的舊部匯合在一起,殺向了長安!而此時,忠於漢室的禁軍早在洛陽之時,便被董卓解散的解散,混編的混編,只剩下了不到兩千人,還圍攏在獻帝的身邊。而呂步手中的并州兵,也在這幾年中被董卓逐步瓦解吞併,早以沒有了當年在洛陽時和董卓西涼大軍叫板的實力。再加上呂布本身除了勇武之外,也不是什麼合格的大將之才。於是在經過短暫的交鋒之後,這場長安保衛戰便以呂布出逃,王允身死畫上了句號。而剛剛擺脫了董卓的長安朝廷,再此陷入到了和郭汜和李傕的手中。
如果這時的關東諸侯們能夠再次組成聯軍,進兵關中,那麼漢室說不定還真能再一次的重新站起來,但此時的關東諸侯們那裡還有心思去管什麼皇帝的死活。在幽州,公孫瓚抓住了劉虞,並將其軟禁,實際上奪取了幽州的控制權。緊接著,又和袁紹為了爭奪河北的霸主地位,在翼州、青州與幽州的交界之處打得不可開交。徐州的陶謙雖然忠心於漢室,但不論是本身的實力,還是其魄力,都不是可以挑起大梁的人選,只能保住徐州這一畝三分地,暫時遠離紛爭,那裡還敢主動參合進去?至於荊州的劉表,雖然已經完成了對荊州的控制,但不知道是處於宗室身份的無奈,還是心中另有別的想法,總之是一頭紮到荊州的庶務之中,努力的發展著荊州的經濟,招攬流民恢復生產,一時間荊州大地倒是在他的統治下,顯現出些許的太平景象!至於益州,天高皇帝遠的,正巴不得中原更亂些才好,那裡肯出兵勤王?至於揚州,正在袁術的『淫』威下瑟瑟發抖,那裡還有工夫去支援朝廷?所有諸侯當中,唯一還算在幹點正事的就是曹操了。初平二年,正當李健在台灣大力發展的時候,曹操正率領部曲,在東郡王肱的邀請下,進駐東郡攻打黑山賊白繞,並在擊敗了白繞之後,被車騎將軍袁紹封為了東郡太守。而今年一開春,曹操就帶領著軍隊開始征剿黑山於毒,也是分身乏力!就在這一片紛亂之中,李健帶領著十五艘海船及五百名護衛,在徐州的朐縣登陸。
朐縣就是後世的連雲港市,這些年來,隨著李家生意的越做越大,李家的船隊也時常光臨這座瀕海的小城。加上徐州在幾年受中原戰亂的影響較小,所以在來往貨商的帶動下,朐縣竟也成了一座相當繁華的城市,這在中原四處戰亂,各地人口凋敝的時候,不得不說是個另類的存在!在朐縣住了一晚之後,李健就帶著隨從向郯縣而去。而船上因為裝載著大批的糧食,所以為了防止意外,就停留在了朐縣港外的海面上。倒也不用為了安全擔心!
其實說起來,陶謙的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不是趕上了這個亂世,說不定他還能夠封侯拜相,成就一番美名。即便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陶謙還是盡自己的所能,團結豪強,收攏流民,把徐州治理成了一個暫時遠離戰火的樂土。
看著大街上人來我往的繁華景象,李健想起日後這裡被曹操戰火波及,而幾乎變為空城的結果,不由得輕輕的長歎了一聲。一旁的李恪聽到李健歎氣,問道:「主公,這郯城街面上人口眾多,一片繁華景象,比起番禺來更加繁華。在這片戰亂之中還能保持如此景象,也算是殊為不易了,主公為何歎氣不已!?」
「正是因為徐州繁華,我才覺得可惜啊!」說著一邊放慢了馬速,一邊對身後的李恪輕聲說道:「你想,在周圍全都因為戰亂而人口凋敝之時,惟獨徐州能夠保持如此繁華景象,周圍的諸侯能不惦記它嗎?而徐州本身呢?雖然繁華,但卻沒有大將坐鎮,陶謙也不是善戰之人。而徐州又是地處平原,易攻難守,等到周圍的諸侯們騰出手來,還能放過這裡嗎?」
李恪作為李健最為信任的親信之一,自然知道李健逐鹿中原的抱負,當下壓低了聲音說道:「既然如此,主公何不取之?」李健聽後,微微一笑,用只有二人才能聽見的聲音說道:「非是不想,而是現在時機未到。陶謙雖然為人懦弱,但在徐州卻擁有著極高的人望,貿然前來攻打,必然遭到全州百姓的憤恨,反而不美。等過幾年其他諸侯先來攻徐之時,我等再尋個借口,以支援之名前來,非但能夠一戰成名,更是獲得徐州百姓的民心。而陶謙年邁,也活不過幾年了,到時候水到渠成之下豈不更好!?」
「主公英明!」對於李恪來說,李健的命令就是一切,至於其他的全都可以拋到一邊,更何況是這種弱肉強食的亂世,既然你守不住自己的基業,那與其被其他人拿去,還不如叫給自己的主公!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來到了李家在徐州的商舖門前。店中的掌櫃自然是知道李健這幾日就要來到徐州的消息的,早早的便準備好了一切,安排眾人住下之後,李健將他招到屋中詢問了幾句這段時間以來家中在徐州的生意之後,問道:「翁仲,你來徐州之前,我曾囑咐你一定要和徐州的高層拉上關係,這件事辦得怎麼樣了?」
「回主公的話,這幾年家中之貨物在徐州很受那些世家的歡迎,借此機會小地也和徐州幾個大的世家豪族拉上了關係,其中糜家更是和咱們有了生意上的往來,關係很是緊密。」聽了翁仲的話後,李健點了點頭,表示滿意之後,對他說道:「既然如此,你這就拿著我的名帖,去趟糜家,就說我明日要登門拜訪!」
「是!」翁仲接過李恪梯過來的寫著安遠將軍、都督台灣諸軍政事的名帖,行了一禮後,轉身出去了!
徐州城雖然不小,但從李家的店舖到糜家也用不了多少時間。當糜竺接到了翁仲親自送來的名帖之後立刻同意了李健關於見面的請求!等翁仲走後,糜芳向哥哥糜竺問道:「交州李健年紀不大,但聽說在交州已經是翻雲覆雨的人物,不僅掌握著通向遠洋的航線這一番禺商會的根本。其本人更是在前一段時間聯合吳巨徹底擊敗了原來的交州太守士燮。但卻被吳巨忌憚,只封了個安遠將軍和都督夷州的名號,就被扔到了夷州那塊海島上。這個時候,他來徐州幹什麼?莫非是想離開交州來徐州發展?」
「應該不會!」糜竺好整以暇的喝了口茶水之後,笑道:「你真的以為李健會因為吳巨的一句話就乖乖的跑到夷州去?不要忘了,直到現在為止,李健仍是番禺商會的會長,整個南海郡都在他的影響之中。他若不肯就範,吳巨還真敢對他動手不成!我看八成是他自己主動要去夷州的。雖然為兄現在也不明白他們去那海外孤島想做些什麼,但從他往日的作為來看,應當有著特殊的目的。可這雖說交州荒蕪,但好歹也曾為一朝國都。這夷州島上除了一群野人還有什麼?實在是看不懂他啊!」說道這裡,糜竺對糜芳說道:「不管如何,明日你我兄弟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