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林中一番辯論之後,其餘眾人倒不曾將那日之事太過放在心上,畢竟漫說是李健不是真的發怒,就是往日裡爭論得比這還凶的日子也不是沒有,過後大家相視一笑,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但徐庶這段時間卻是怎麼也平靜不下來,心裡總是想著李健最後在自己耳邊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將來一定能做成這農無稅之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君強想要造反?」這個念頭只是在腦子裡一閃,便立刻被徐庶自己給否定掉了,畢竟李健現在只有十五歲,說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便已經下定決心要造反,徐庶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的!雖說當年項羽也曾對著秦始皇的車仗說過自己將來定要取而代之的話,但項羽畢竟是楚國名將之後,當時又普遍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童謠,項羽有此心也不足為奇!可李健是什麼人?不過是商人子弟,家族又遠在交州,說他要造反?恐怕說給靈帝聽,靈帝也不會相信!「可他最後那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左思右想,終是無法窺其要害之下,徐庶決定還是私下裡找李健問個明白才好!
面對徐庶的質問,李健開始時只是避而不言,最後被徐庶逼得急了,才沒頭沒腦的反問徐庶道:「元直兄以為,當今天下大勢如何?」
徐庶一聽此話,心中當時便被驚得呆立在當場,心中反覆的念道:「難道君強真要造反?」轉而又想道:「如此重大之事,獨獨為何要告與我知曉?」心情激動之下,徐庶原本鬆弛的身體一下子緊繃起來,扶在腿上的雙手也慢慢的握緊,竟是一副隨時要與李健拚命的架勢。雖然徐庶棄武習文已有多年,但一身的功夫卻不曾落下,當年那顆遊俠之心,在此時又似活過來一般。
看著徐庶緊張的樣子,李健心裡暗叫:「糟糕,看來玩過頭了,忘了徐庶這個保漢派當年可是敢入室殺人的主!」當下隨手將放在一旁的茶水順著案機遞到徐庶的跟前,輕聲笑道:「呵呵,小弟不過是想與元直兄探討一番天下大勢而已,元直兄為何如此緊張?」
沒想到徐庶卻毫不放鬆的說道:「君強,你我同窗一場,相知甚深,今日既然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你還是說明白的好。要不然,別怪為兄不顧同窗的情分!」說話間一股殺氣從身上散發出來,似乎連屋內的氣溫也隨之下降了一般,李健甚至感到絲絲涼氣從徐庶身上飄揚過來,激得李健幾乎打了個寒戰!而隨著徐庶身上殺氣的不斷湧現,李健多年習武的身體自然也開始有了反應,一股戰意從心底升起,抵擋住寒氣的同時,隱隱的與徐庶的殺氣對抗起來。李健會武這事徐庶是知道的,但李健在鹿門時從來也只是打打拳,踢踢腿,活動活動身體,並未顯露過武藝。今日被徐庶的殺意激出了底牌,倒讓徐庶又吃了一驚。
正當徐庶忍不住就要動手之時,李健突然收回了那股戰意,神情莊重的對徐庶說道:「元直兄不必如此,我李健在此敢對天發誓,從未有過造反起事之心!若是我真有此意的話,去歲黃巾大鬧天下之時,小弟大可在交州起事響應,何必跑到這荊州求學?」
徐庶看李健的神情不似說謊,又是對天起誓,心中信了大半,散去殺氣,沉聲問道:「既然如此,那日你在我耳邊所說之言,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健見徐庶沒了拚命之心,長出了一口氣,放鬆了身體,誠懇的向徐庶說道:「元直兄,今日之事既然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小弟也不瞞你,你也不必對小弟諱言。以元直兄看,當今朝廷真的還有挽救的餘地嗎?」
徐庶雖然忠心與漢室,但卻也是一時之智者,更經長年在外四處遊學,對大漢目前的情形也是深有體會。聽了李健所問,當下也是神情一暗。但轉既說道:「大漢如今雖然可說的病入膏肓,但形勢也未必有君強所言的那般不堪。雖然當今聖上算不上一名賢君,但我嘗聽人言,當今大皇子劉辯雖然年幼,但卻性情寬厚,將來登基之後,任閒用能,未必不能中興我大漢天下!」
「呵呵呵呵,一個幾歲大的孩子,能看出什麼來?」聽了徐庶的辯解之詞,李健輕笑了數聲,對徐庶說道:「且不說這大皇子的性情是否真如元直兄所言一般的寬厚,就連當今百年之後他能不能登上皇位也尚為可知啊!元直不會沒聽人說起過,咱們這為聖上可是偏愛幼子啊。若不是朝中重臣們拚死阻柬,如今恐怕連太子之位也早已經立好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當今聖上的身體情況可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一旦離世,而兩名皇子又如此年幼,這帝位之爭可是絲毫玩笑不得的。如今大將軍何進是外戚,定然是支持小皇子的,而宮中的十常侍為了自保也必然力挺大皇子。何進雖然名為大將軍,掌天下兵權,可不要忘了,洛陽城中的禁軍,西園八校可是掌握在塞碩的手上,兩相若是爭鬥起來,以元直兄看會是如何呢?」
「哼!幾個閹宦,雖掌兵權,若要除去,一死士足矣,有何為難之處?」
對於徐庶如此不屑的態度,李健輕輕的擊掌笑道:「元直果然豪傑,但咱們這位大將軍真能有此膽魄嗎?不要忘了,何進不過是一殺豬的屠夫,胸無點墨。要不是家中生了個漂亮妹妹,就憑他也能當上大將軍?我料定若是將來一旦與十常侍發生衝突,他必定以勤王之名,招天下諸侯進京。到那時,天下大亂就在眼前啊!」
「就算是諸侯帶兵進京,但天子骨血尚在,難道還敢弒帝自立不成?」自古以來,外番諸侯帶兵進京,便是天下大亂的徵兆,徐庶並非不知。但在大漢四百年的積威之下,徐庶仍是不敢相信會有那個諸侯敢冒如此天下之大不韙。
對於徐庶的這種想法,李健也是早有準備,坦然言道:「若是真有諸侯帶兵入京,以地理計算,最有可能搶先如京的必定是并州丁原和西涼董卓二人,丁原也就罷了,就算是為禍,也不過是囂張跋扈而已。可這董卓則不然,當初陛下幾次欲調其入京為官,以解其兵權,董卓卻置之不理,便足可見其野心。(升董卓為少府,調其進京是中平六年的事情,這裡為了情節需要,提前了)而西涼鐵騎乃天下雄兵,又都唯董卓馬首是瞻,他要進了京肯安分守己,那才是天大的笑話。雖然不可能立刻便弒帝自立,但挾天子以令諸侯則是必然。而黃巾之後,關東諸侯實力大增,便肯輕易就犯?起兵討伐董卓是必然之事!事後不論勝敗如何,朝廷威嚴必定是一落千丈,週末諸侯混戰的局面以是必然。元直兄以為如何?」
雖然李健所做出的分析也算是絲絲如扣,但其中猜測的成分也是不少,徐庶那裡肯盡信。而李健又不能和徐庶說明自己是從未來而來的人,於是二人爭論不下。最後還是李健說道:「元直兄,此事你我在此如此爭執也是枉然,不如先且安下心來,靜觀天下局勢,如何?」徐庶經過剛才的一番談話,已經明白了李健之心,因此也不像開始時那般防備李健。如今二人爭論不下,也只有按照李健所說之言行事,便起身準備告辭。走到門口之時,突然回過身來,衝著李健厲聲問道:「若是天下太平,你所招攬的那數千童子又該如何?」
李健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若是將來不幸被我言中,真的天下大亂,那這經過細心調教的童子那時也已成年。到那時,退,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進,則是我逐鹿中原的雄兵!若是天下太平,便是我李家揚帆遠行,縱橫四海的絕佳助力!」
徐庶聽了李健的回答,仔細的打量了李健半天,最後說道:「君強真是好見識,好算計!元直佩服!」說完,一扭頭,轉身大步離開了李健所居的茅舍!
剛才和徐庶的一番答對,雖然身體上並沒有什麼活動,但心思轉動之下,也把李健給累得不輕。看著徐庶走遠,李健重新坐回座位,毫無形象的往案機上一趴,口中喃喃自語道:「和這種聰明人共處一室,還真不是個輕鬆的活計啊!」
ps:眾位讀者大大,本書更新至今字數已經超過五萬,可以衝擊新書榜了,還望各位大大看在小弟這幾天更新不易的份上,多多給點推薦、收藏吧!寶劍在此給眾位行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