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
一、辦法方向 我以為鄉村師范學校負有訓練鄉村教師改造鄉村生活的使命。 《師范教育下鄉運動》 原載1926年1月《新教育評論》1卷6期 初級師范大多數設在都市里面;畢業生所受的教育既不能應濟鄉村的特別需要,而他們飽嘗都市幸福的滋味,熏染都市生活的習气,非到必不得已時,決不愿到鄉下去服務;于是鄉村學校的師資最感缺乏了。 《新學制与師范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46頁 中國的師范學校多半設在城里,對于農村儿童的需要苦于不能适應。城居的師范生平日嬌養慣了,自然是不愿到鄉間去的。就是鄉下招來的師范生,經過几年城市化,也不愿回鄉服務了。所以師范學校雖多,鄉村學校的教員依然缺乏。 《師范教育下鄉運動》 1926年1月《新教育評論》1卷6期 《陶行知文集》第91頁 不能訓練學生改造眼前的鄉村生活決不是真正的鄉村師范學校。 《師范教育下鄉運動》 1926年1月《新教育評論》1卷6期 《陶行知文集》第92頁 我們要想每一個鄉村師范畢業生將來能負改造一個鄉村之責任。就須當他未畢業以前教他運用各种學識去做改造鄉村之實習。 《師范教育下鄉運動》 1926年1月《新教育評論》1卷6期 《陶行知文集》第92頁 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离開鄉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飯不种稻,穿衣不种棉,造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華,看不起務農。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子弟變成書呆子。他教富的變窮,窮的變得格外窮;他教強的變弱,弱的變得更弱。 《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年12月 1928年4月《中國教育改造》 《陶行知文集》第155頁 鄉村師范學校是依据鄉村實際生活,造就鄉村學校教師,校長,輔導員的地方。 《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答客問》 1928年4月《中國教育改造》 《陶行知文集》第149頁 我們鄉村師范學校,總目標是:培養鄉村人民儿童所敬愛的導師。從總的目標又分為五個目標,如下表: 培養鄉村人民儿童所敬愛的導師: 健康的体魄 農人的身手 科學的頭腦 藝術的興味 改造社會的精神 《湘湖教學做討論會記》1927年 1951年7月《教學做合一討論集》 《陶行知文集》第216頁 有生活力的國民,是要靠著有生活力的教師培養的;有生活力的教師,又是要靠著有生活力的師范學校訓練的。 《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 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41頁 我們愛師范教育;我們更應愛全國的儿童和民族的前途。惟獨為全國儿童和民族前途打算的師范教育才能受我們的愛戴。 《師范教育之徹底改革》1927年2月3日 1929年7月《行知書信》 《陶行知文集》第168頁 現在的人以為師范生要件件都能。這卻不對。高等科和國民科不同,普通科与特殊科又不同。師范學校教育當發展各人的特長,以适合社會上的需要。 《師范教育之新趨勢》 原載1921年10月22日《時事新報·學燈》 二、中心學校 中心小學意義有三個: 第一以鄉村生活為學校生活的中心;第二以學校為改造社會的中心;第三在這所學校本身已辦得成績了,可以訓練師資中心。 《中國鄉村教育運動之一斑》 1927年12月《時事新報》 《陶行知文集》第204頁 “辦中學要多學小學,少學大學”。辦師范更應學小學。師范學校的職務是要采取优良小學的辦法,訓練學生,以廣流傳。 《天將明之師范學校》 1926年10月《新教育評論》2卷21期 《陶行知文集》第117頁 自然社會里的生活產生生活的中心學校;活的中心學校產生活的師范學校;活的師范學校產生活的教師;活的教師產生有生活力的國民。 《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 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38頁 師范學校的使命,是要運用中心學校之精神及方法去培養師資。他与中心學校的關系也是有机体的,也是要一貫的。中心學校是他的中心而不是他的附屬品。中心學校也不應以附屬品看待自己。正名定義,附屬學校這個各字要不得。 《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 原載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1期 《陶行知文集》137頁 師范學校的各門功課都有專業的中心目的,大部分都應當与中心學校聯串起來。 《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 原載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37頁 小學乃是師范中心,先須有很好的中心小學,才能有好的師范學校。 《中國鄉村教育運動之一斑》 1927年12月《時事新報》 《陶行知文集》第210頁 我們主張培養小學教師要在小學里做,小學里學,小學里教。這小學是培養小學教師的中心,也就是師范學校的中心。 《曉庄三歲敬告同志書》 1930年3月《鄉村教師》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55頁 現今師范教育之傳統觀念是先理論而后實習,把一件事分作兩截,好比早上燒飯晚上請客。除非讓客人吃冷飯,便須把飯重新燒過。教學做合一的中心學校就是要把理論与實習合為一爐而冶之。 《曉庄三歲敬告同志書》 1930年3月《鄉村教師》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56頁 三、辦學原則与方法 師范學校,是要運用環境所有所需的事物,歸納于他所要傳播的那种學校里面,依据做學教合一原則,實地訓練有特殊興味才干的人,使他們可以按著學生能力的需要,指導學生享受環境之所有并應濟環境之所需。 《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 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1期 《陶行知文集》第136頁 曉庄是從愛里產生出來的,沒有愛便沒有曉庄。因為他愛人類,所以他愛人類中最多數而最不幸之中華民族;因為他愛中華民族,所以他愛中華民族中最多數而最不幸之農人。……曉庄沒有愛便不能奮斗,不能破坏,不能建設,不能創造。 《曉庄三歲敬告同志書》 1930年3月《鄉村教師》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54頁 如果要找一個人中模范,教一切人都學成和他一樣,無异于教桃花、榴花拜荷花做模范。我們當教師的實在需要園丁的智慧。曉庄不但是不要把個個學生造成一模一樣,并且也不愿他們出去照樣畫葫蘆。曉庄同志無論到什么地方去,如果只能辦成曉庄一樣的學校,便算本領沒有學到家,便算失敗。 《曉庄三歲敬告同志書》 1930年3月《鄉村教師》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60頁 師范生變了孫悟空,那唐僧誰做去呢?師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師范生應該拜小朋友做師傅,如同孫行者的本領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 《師范生第一變 變個孫悟空》 1931年4月15日《師范生》月刊創刊號 《陶行知文集》第286頁 小朋友是我們的總指導。不愿受小朋友指導的人不配指導小朋友。 《師范生第一變 變個孫悟空》 原載1931年4月15日《師范生》第1期 小孩子是一個再大無比的發明家。 《師范生第一變 變個孫悟空》 原載1931年5月15日《師范生》第2期 倘使您能完全回答小孩子的問題,便取得一百個博士的頭銜也不為多。 《師范生第二變 變個小孩子》 原載1931年5月15日《師范生》第2期 鄉村師范的職務,是訓練小學教師;故他的指導員和普通中學的教師不同,必須明白儿童生活才能胜任。 《介紹一件大事》1928年8月15日 原載1929年亞東圖書館《行知書信》 有許多師范學校,對于畢業生毫不關心。這是最不好的現象。當知畢業是局部的,暫時的,學生固不可從此不學,教員也不當從此不教。所以學校對于畢業生有繼續培養的責任。例如,調查、講演會、巡回等事情,更當注意。 《師范教育之新趨勢》 原載1921年10月22日《時事新報·學燈》 鄉下教員要做的事,他們就拿來教學生學。凡事會做則樂,不會做則苦。尋常師范生以下鄉為苦,多半因為他們不會做鄉下教員要做的事。 《天將明之師范學校》 原載1926年10月《新教育評論》2卷21期 我今天要代表鄉村儿童向全國鄉村小學教師及師范生上一個總請愿:“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 《曉庄試驗鄉村師范的第一年》1928年3月15日講 原載1928年5月《教育研究》第4期 小庄曉 曉庄原名小庄,后有老山,改為勞山,寓在功力上勞心之意。 老山功;老山功, 小庄曉:小庄曉; 新時代,咱鋤頭, 推動了。起來了。 老山功,老山勞, 小庄曉:小庄曉: 偽知識,士階級, 消滅了。下野了。 1929年12月20日 《陶行知文集》第270頁 自立立人歌 一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飯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漢。 二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飯, 別人的事我幫忙干, 不救苦來不救難, 可算是好漢? 三 滴大眾的汗, 吃大眾的飯, 大眾的事不肯干, 架子擺成老爺樣, 可算是好吧? 四 大眾滴了汗, 大眾得吃飯, 大眾的事大眾干, 若想一個人包辦, 不算是好漢。 1935年 《陶行知文集》第505頁 |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