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
一、師德修養 職業教育既以養成生利人物為其主要之目的,則其直接教授職業之師資,自必以能生利之人為限。蓋己立而后能立人,已達而后能達人,天下未有無生利經驗這人而能教育人生利者。 《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 1918年11月3日《教育与職業》 《陶行知文集》第4頁 做新教員的要有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擺出做官的態度,事事要和學生共同甘苦,要和學生表同情,參与到學生里面去,指導他們。 《新教育》1919年7月22日 原載1919年9月《教育潮》第1卷第4期 我們要曉得國家有一塊未開化的土地,有一個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們沒盡到責任。 《第一流的教育家》 1919年4月《世界教育新思潮》9號 《陶行知文集》第17頁 我們從事鄉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們整個的心獻給我們三万万四千万的農民。我們要向著農民“燒心香”。我們心里要充滿那農民的甘苦。我們要常常念著農民的痛苦,常常念著他們所想得的幸福,我們必須有一個“農民甘苦化的心”才配為農民服務,才配擔負改造鄉村生活的新使命。 《我們的信條》 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3期 《陶行知文集》第143頁 我們深信教師應當做人民的朋友。 《我們的信條》 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3期 《陶行知文集》第144頁 我們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無价之寶,非金錢所能買得來,就不必靠金錢而后操作,尤不可因錢少推諉。 《我們的信條》 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3期 《陶行知文集》第144頁 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 《我們的信條》 1926年12月《新教育評論》3卷3期 《陶行知文集》第144頁 我們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個同志,創設一百万所學校,改造一百万個鄉村。 《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年12月 1928年4月《中國教育改造》 《陶行知文集》第156頁 自勉并勉同志 人生天地間, 各自有秉賦。 為一大事來, 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發翁, 蹉跎悔歧路。 寄語少年人, 莫將少年誤。 《詩》1924年3月15日 1947年4月郭沫若審編的《行知詩歌集》 《陶行知文集》第158頁 大凡小學教員,沒有改造社會的精神,便是很枯燥無味的。鄉村教師与未來的鄉村教師,心里都應當有一個“理想的社會”。比方這里定山已是一個社會,我們要把這個原有社會的惡習慣,坏事情,統弘革除,把我們心中理想的新社會實現出來。雖然時間不各市地我立刻完全成功,但是我們干一段去了,可以把未完工作交給第二屆同學,以至于第三屆第四屆第十屆……同學去干。 《湘湖教學做討論會記》1927年 1951年7月《教學做合一討論集》 《陶行知文集》第216頁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你們抱著這种精神去教導小朋友,總是不會錯的。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錄自1934年上海儿童書局版孫銘勳編 著《古廟活菩薩》 《陶行知全集》第5卷第235頁 教員的天職是變化,自化化人,雖然不容易學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但是至少要看重變化。……我們對于自然的環境和人為的環境,都該要有理想的安排。教育是實現理想社會的歷程,假使理想社會里有不好的東西,我們就要運用教育力量去變化它;至于优良的雖在這社會之外,也要把它吸進來。 《湘湖教學做討論會記》1927年 1951年7月《教學會合一討論集》 《陶行知文集》第217頁 現任教育者,無不視當教員為苦途,以其無名無利也;殊不知其在經濟上固甚苦,而實有無限之樂含在其中。愚蒙者我得而智之,幼小者我得而長大這,目視后進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樂為何如耶?故辦教育者之快樂當在手續上而不在其結果之代价。 《師范生應有之觀念》 原載《行知研究》總第18期 紙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 《<中國教育改造>自序》1917年 1928年4月《中國教育改造》 《陶行知文集》第238頁 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小人居高位如在廳里挂畫像,挂得愈高,愈見其小。 《介紹一件大事》1917年8月15日 1928年9月1日《鄉教叢訊》2卷12期 《陶行知文集》第239頁 我們自從跳進實際生活中去工作,便覺得真正的教育,必須使學者和人民万分親近。与人民親近是“做人”的第一步。 《第二年的曉庄》 原載1929年3月15日《鄉教叢訊》第3卷第3期 要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于什么計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在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第二年的曉庄》 原載1929年3月15日《鄉教叢訊》第3卷第3期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 《中國大眾教育的問題》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論文選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頁 象愛迪生母親那樣了解儿童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們這里的教師們,要有愛迪生母親那樣了解儿童及幫助儿童從事特殊的修養,……。 《育才學校創辦旨趣》 1951年4月《育才學校》 《陶行知文集》第665頁 方針: 甲、以嚴肅認真態度律己; 乙、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 丙、以科學方法治事治學。 《育才創辦年計划大綱》 1951年4月《育才學校》 《陶行知文集》第684頁 你心里的理想的社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人類依著歷史發展的趨勢勢力創造出來的。 《談生活教育》1939年12月 《陶行知文集》第692頁 有了覺悟才起信仰而生出力量。但覺悟又從何而來?從研究而來。研究是追求真理即是求知之行。那末覺悟是從行而來,從“求知之行”而來。 《生活教育運動十三周年紀念告同志》 1940年3月15日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論文選集》 《陶行知文集》第696頁 我對于工作也提出几點意見,以供大家參考。第一點最要緊的,是要“站崗位”。各人所負的責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崗位,各人應該站在各人自己的崗位上,牢守自己的崗位,在本崗位上努力,把本崗位的職務做得好,這是盡責任的第一步。……第二點最要緊的,是要“敏捷正确”。人常說,做事要“敏捷”,這是對的。但我覺得做事只是做到敏捷還不夠,敏捷是敏捷了,因敏捷而做錯了怎么辦?所以敏捷之下必須加上“正确”二字,工作做捷而正确才有效力。……第三點最要緊的,是要“做好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頭無煞尾,做東丟西,做西丟東,忙過不了,不是一事無成,就是半途而廢。我們做事要按照計划,依限完成,就必須憑毅力堅持,一直到做好為止。 《每天四問》 1951年4月《育才學校》 《陶行知文集》第722頁 人生是患難与歡樂所織成。追求真理的人以与患難搏斗為樂,唐僧向西天取經,遭遇八十一難,不知者以為他是自尋苦吃,其實他是抱著一個宏愿要完成,看破生死,樂而忘苦。總之,人生与患難有不解之緣。患難給有志者以戰斗之情緒与戰胜之智慧。 有了戰斗之情緒与戰胜之智慧,還必須有戰到底之意志,才能克服大難,以至于成。一個人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是永遠不會被患者壓倒,那他成亦成,敗亦成,而不是世俗所謂之成敗了。 《育才十字訣》1942年12月4日 1951年4月《育才學校》 《陶行知文集》第734頁 教師的生活是藝術生活。教師的職務也是一种手藝,應當親自動手去干的。那些高談闊論,妄自尊大,不屑与三百六十行為伍的都不是真教師。 《藝友制師范教育答客問》1917年1月8日 1928年1月31日《鄉教叢訊》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221頁 大丈夫不能舍身試驗室,亦當埋骨邊疆塵,豈宜隨便過去! 《第一流的教育家》 1919年4月《世界教育新思潮》9號 《陶行知文集》第17頁 我本來是個中國的平民。無奈十几年的學校生活漸漸的把我向外國的貴族的方向轉移。學校生活對于我的修養固有不可磨滅的益處,但是這种外國的貴族的風尚卻是很大的缺點。好在我的中國性,平民性是很丰富的;我的同事都說我是一個“最中國”的留學生。經過一番覺悟,我就象黃河決了堤,向那中國的平民的路上奔流回來了。 《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 1929年7月《行知書信》 《陶行知文集》第64頁 二、教師作用 教師得人,則學校活,學校活,則社會活。倘若有活的教師,各辦一所活的小學,作為改造各個鄉村的中心,再以師范學校總其成,繼續不斷的領導各校各村前進,不出十年,必著成效。 《地方教育与鄉村改造》 原載1929年2月《地方教育》第1期 《陶行知全集》第二卷第130頁 好的鄉村教師第一有農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學的頭腦,第三有改造社會的精神。他足跡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學校气象生動,二年能使社會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學農業著鏟,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廢人生利。這种教師就是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 《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答客問》 1928年4月《中國教育改造》 《陶行知文集》第150頁 學校現是鄉村的中心,教師便是學校和鄉村的靈魂,教師的人格影響于學生和鄉村人民很大…… 《中國鄉村教育運動之一斑》 1927年12月《時事新報》 《陶行知文集》第205頁 小學教師之好坏,簡直可以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和世運之治亂。我記得一個土地廟前寫著一幅對聯說:“廟小韓大;天高日月長。”小學校便有如此气魄。 《介紹一件大事》1917年8月15日 1928年9月1日《鄉教叢訊》2卷12期 《陶行知文集》第240頁 導師須是一個火把兩頭燒。他一方面要把小孩的熱心燒滾,使個個小孩都愿做小先生,不再做守知奴。這件事是很容易成功,大概只須一次演講就行。另一方面,他要把大人的熱心燒滾,使個個大人都愿拜小孩子做先生,不再輕視小朋友。 《怎樣指導小先生》 1934年4月1日《生活教育》1卷4期 《陶行知文集》375頁 他們有農人的身手,他們都能夠做農民的工作。第一,他們因此可以了解農民的困苦艱難和一切問題,并且容易做他們的朋友,幫助他們;第二,他們有了農人的身手,便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做園藝等工作,象他們宁產低額薪俸,种園一事,不無小補;第三,他們有了農人身手,在鄉間便有用武之地,因此便有多辦學之樂而少辦學之苦。 《中國鄉村教育運動之一斑》 原載1927年9月27日《教育季刊》第3卷第3期 他們有科學的頭腦,他們是虛心的,好觀察和嘗試。他們對于科學農業和科學上其他的新發明,都感到濃厚的興趣,并且他們很切心希望把這些科學常識介紹給農人。這是鄉村教師最應當有的態度。如此,才能控制一般農民社會的守舊性。 《中國鄉村教育運動之一斑》 原載1927年9月27日《教育季刊》第3卷第3期 他們有改造社會的精神,他們把自己的小學變成發明机,把電力送到農家去,使家家發出光明來。雖然全校只有一個教師,也覺得孤單寂寞。因為每個學生都是活的線,把學校和社會連接起來了。 《中國鄉村教育運動之一斑》 原載1927年9月27日《教育季刊》第3卷第3期 三、教學相長 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 《教學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號 《陶行知文集》第14頁 先生既沒有進步,學生也就難有進步了。這是教學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這樣,他必是一方面指導學生,一方面研究學問。 《教學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號 《陶行知文集》第15頁 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們极愿意學生能有一天跑在我們前頭,這是我們對于后輩應有之希望。學術的進化在此。但我們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師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們要一面教,一面學。 《南京安徽公學辦學旨趣》 1923年《十年來之安徽中學》 《陶行知文集》第60頁 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就地位論,好學的教師最為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換句話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同學也互相感化。好學的同學能引別的同學好學。 《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 原載1926年2月《新教育評論》第1卷第12期 一個不長進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興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話,而是一位教師受了大眾的蓬蓬勃勃的長進的壓迫之后,對于自己及一切教師提的所出警告。只有不斷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這樣的恐怖。 《中國大眾教育問題》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論文選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頁 只須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學生做學生,他們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們能為你保險,使你永遠不落伍。 《中國大眾教育問題》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論文選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頁 我們必須認真辦學以求對得住小朋友,對得住國家民族,毀譽之來,可不必計較。橫逆之來,以慈愛智慧庄嚴無畏處之。我們追求真理,愛護真理,抱著真理為小孩,為國家,為人類服務,社會必有了解之日。 《給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頁 現在我提出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第一問:我的身体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每天四問》 1951年4月《育才學校》 《陶行知文集》第717頁 現在我想到有五個字,可以幫助我們學問易于進步。哪五個字呢? 第一個,是“一”字。一是“專一”的一。荀子說:“好一則博”。這句話是很有精義的。因為有了一個專一的問題做中心,從事研究,便可旁搜廣引,自然而然地廣博起來了。…… 第二個,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寫法,是這樣“”,好象許多鉤鉤一樣。我們研究學問有了中心題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們便象“集”篆寫一樣,用許多鉤鉤到處去鉤,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鉤,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鉤,鉤集在一起來,好細細研究。……我們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徹頭徹尾的來研究它一個明明白白,才能夠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對于每一個問題,都必須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深的精益求精的研究。在研究上發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強創造力量,集体創造,共同創造,在創造上建立起我們事業的新生命,樹立起我們事業的新生机,穩定我們事業的新基礎。 第三個,是“鑽”字。鑽是鑽進去的鑽,就是深入的意思。鑽是費很大的力量,才能夠鑽得進去,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了最寶貴的寶貝。做學問雖不能象鑽東西那么鑽,但是能夠用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很快鑽進去。…… 第四個,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鑽進去還不夠,必須解剖出來看它的真偽,是有用的還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清化運用。……對于每一個問題搜集得來的材料,除了鑽進深入之外,必須更加著意做一番解剖的工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顯微鏡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沒有毒素的就拿來運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拋掉不用。如此,鑒別材料,慎選材料,自然因應适宜了。 第五個,是“韌”字。韌是堅韌;即是魯迅先生所主張的“韌性戰斗”的韌。做學問是一种長期的戰斗工作,所以必須有韌性戰斗的精神,才能夠在長期的戰斗中,戰胜許許多多困難,化除种种障礙,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能把“一”“集”“鑽”“剖”“韌”五個字做到了,在做學問上一定有豁然貫通之日,于已于人于社會都有貢獻。 《每天四問》 1951年4月《育才學校》 《陶行知文集》第720頁 探討真理,我們提五條路:(一)体驗;(二)看書;(三)求師;(四)訪友;(五)思考。這与中庸上所講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可以比起來看。体驗相當于篤行;看書、求師、訪友相當于博學;思考相當于審問、慎思、明辯。我們的治學次序是依据“行是知之始”及自動的原則排列,可以說是把傳統的道理顛倒過來。 《育才十字訣》1942年12月4日 1951年4月《育才學校》 《陶行知文集》第733頁 虛心,虛心,虛心,承認一無所壬,一無所能;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也跟敵人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得專,也學得博。 《從五周年看五十周年》1944年6月 1951年5月《育才學校》 《陶行知文集》經743頁 民主的教師,必須要有:(一)虛心;(二)寬容;(三)与學生共甘苦;(四)跟民眾學習;(五)跟小孩子學習……;(六)消极方面:肅清形式、先生架子、師生的嚴格界限。 《實施民主教育的提綱》 1945年5月《戰時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5頁 個人學習不如集体學習,偶爾學習不如經常學習。為著進行經常的集体學習,最好是聯合起來組織社會大學、星期研究會以實施共同之進修。 《小學教師与民主運動》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論文選輯》 《陶行知文集》第817頁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看出這兩句話有因果的關系。惟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賣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覺到疲倦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 《小學教師与民主運動》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論文選輯》 《陶行知文集》第817頁 我們要跟小孩子學習,不愿向小孩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個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問題,小孩的困難,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讓他們發揮出小小的創造力? 《小學教師与民主運動》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論文選輯》 《陶行知文集》第818頁 我們要跟老百姓學習,學習人民的語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努力發現老百姓的問題,困苦,和他們心中所希望達到的目的。 《小學教師与民主運動》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論文選輯》 《陶行知文集》第818頁 我以為不但教師要學而不厭,就是職員也要學而不厭。因為既以生活為學校的中心,那么各种事務都要含有教育的意義:從校長起一直到廚司、校工,各有各的職務,即各有各的學問要增進。 《我之學校觀》 原載1926年11月5日上海徽州同鄉會《徽音》月刊27、28合刊 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說孩子小, 誰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還要小。 《小孩不小歌》1931年4月18日 選自郭沫若審編的《行知詩歌集》 《陶行知文集》第489頁 師生本無一定的高下,教學也無十分的界限,人只教師教授,學生學習;不曉得有的時候,教師倒從學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訓。 《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 原載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24頁 我們要培養新父母和新教師,以培養更有福的后一代。舊父母和舊教師,憑主觀以責儿童之服從;新父母和新教師,客觀地根据他們的需要能力以宣導他們的欲望而啟發他們自覺的活動。新父母与新教師,要跟儿童學,教儿童啟示自己如何把儿童都得更合理。 《敲碎儿童的地獄,創造儿童的樂園》 1944年12月16日《時事新報》 《陶行知文集》758頁 |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