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66年7月) 我是上月中旬和館中几個領導同志一同調去集訓的1,因身体關系,上星期被調回來參加學習。回來后,看過三半天大字報,才明白館中文化大革命運動,在中央派來的工作組正确領導下,已搞得熱火朝天。像我這么一個微不足道的人,諸同志好意來幫助我思想改造,就為特辟專欄,寫了几十張大字報,列舉了几百條嚴重錯誤,我應當表示深深的感謝。因為首先想到的是,一切批評總在治病救人。我若真是牛鬼蛇神,自然是應當加以掃除的。 但自然也感到十分痛苦,巨大震動,因為揭發我最多的是范曾,到我家前后不會過十次,有几回還是和他愛人同來的。過去老話說,十大罪狀已夠致人于死地,范曾一下子竟寫出几百條,若果主要目的,是使我在群眾中威風掃地,可以說是完全作到了。事實上我本來在群眾中就并無什么威風,也不善于爭取任何威風,只想在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平平實實做一個文物工作者。前十年,我的工作主要是在陳列室和庫房里,就是最好的證明。痛苦的是若照毛主席所說,凡事應當“實事求是”,來作一點解釋,我的神經和心髒實在不許可。因為目前低壓總在一百一到一百二,高壓在一百九到二百左右。我說這個數字,年青同志目下是不會明白的,因為缺少實踐經驗,到將來衰老時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我只舉一個例就夠了,即范曾揭發我對群眾最有煽動性的一事,說是丁玲、蕭干、黃苗子等,是我家中經常座上客,來即奏爵士音樂,儼然是一個小型裴多菲俱樂部。這未免太抬舉了我。事實上丁玲已去東北八九年,且從來不到過我家中。客人也十分稀少,除了三兩家親戚,根本就少和人往來。 來的次數最多大致便是范曾夫婦,向我借書主要也只有你夫婦。你怎么知道丁玲常來我家中?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別的我就不提了。即使如此,我還是對范曾同志十分感謝,因為他教育了我,懂事一點,什么是“損人利己”。可說是收獲之一。 至于其它同志對我的种种揭發批評,我在此再一次表示誠懇的感謝。說得對的,都要一一加以虛心考慮,堅決改正。 有不對的,也值得我深深警惕,要照毛主席的指示,善于對待批評和自我批評。我們在一處共事,雖說相處已十多年,表面相熟,事實上并不相熟。主觀上我已夠小心謹慎,非常怕做錯事,總還難免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以至于比諸同志所說嚴重得多的錯誤,我深信是能一一改正過來的。 至于對館中的事情,領導上面的矛盾問題,我歷來是不大明白的(略)。同時也讓像我們這种從舊社會來的臭知識分子,假專家,假里手,把靈魂深處一切髒、丑、臭東西,全部挖出來,得到更徹底的改造。在這個大革命時代,個人實在十分渺小,實在不足道!求世界觀的根本改造,一定要好好學習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個人一點點知識,也才會有使用机會,且不至于像三十年前從事文學創作時那么害人,誤己! 沈從文 【注釋 1沈從文是研究員,無領導職務。 給在工厂的次子夫婦 虎虎之佩:得近信,得知一部分紅紅情形。婆婆、姑姑均充滿興趣。希望常有信談談,特別是婆婆,想要知道孫女寶貝一切!你們日常生活也想知道知道。大伯為買了些小儿畫,已另外寄來。這里無什么新出版的,將來或去小黑妮家、慶慶家收羅收羅,抄抄兩個小家,也許尚可得到些果實!咳嗽川貝母粉沖糖水吃好,虎虎可試試看,有效驗。 北京已快到“綠遍郊原”時,爐子尚未撤去。奪權反复多,糾紛多。因為有些事從感情出發,用“原則”來代感情,得有一個較長學習過程,或一年半載,或三年五載也說不定! 机關工厂不比學校,學校問題或許“易放易收”。机關工厂情形比較雜,不大能放,放了也不易收。學校中听說已解放了許多教書的,停止強迫勞動等等。即當權派中党委(成員),也有半解放听之在群眾中看看听听的,准備下一階段斗批改。 照這樣子,則斗批改亦可望如過去整風方式進行,講道理,談事實,正常進行各事。也比較解決問題。因為即奪權,也不會讓同學去作教授,事實上教不了。机關情形不相同,有些人“幻想”可能比較大,而“能力”卻又比較校有些“權”和“能”是一件事,有了權,也就有能,如許許多多主任、處、科長。有些事又非有真正工作能力經驗本事不可,不是什么人都拿得起來。因此不免复雜一些,也麻煩得多。或正在上面商討商討之中,可能會有斗爭,有較激烈的“路線”、“方向”、“方法”、“策略”之爭,過一些時間,必可明白一部分……經過這一年的動亂,“大串聯”決定是不再進行了,因為副作用大。奪權限于“監督”,也正式提出。到一定時候,將恢复党組活動,因為領導工作不能沒有党。“黑幫”范圍必縮小到真正“一小撮人”身上,才符合事實。但是平時本來十 分老實怕事,又無爭權奪位野心的老年高級知識分子,將怎么辦還不明白。原本听說除党內當權派外,即知分是主要打擊對象。自從劉、鄧、朱、賀、彭、楊、陸、羅事半公開或公開化后,“三家村”中吳□也成了小腳色。各部長也無什么斗頭,吸引不起群眾注意。教授專家權威相形之下,自然更不足道了。所以到分別斗批改時,或不至于如去年那么興奮。 人數范圍將縮小,不可能擴大。(另外說,即大家都相當疲累了,工作已擱得太久,一般工作人員已發現一种散漫自由對工作消极情緒,再搞一年下去,許多方面損失將更顯著。政治方面也并不能有效提高,生產方面損失則极其顯著。大標語彼此攻訐無個了時,使得一般人對領導各部門頭頭失去信心……至少是方法得改變改變,不能長此下去!有些工作經這么一搞,可能得有一二年才能回复正常。)1文化部門有大量人閒著,也不知如何改造,即可望于一二年內回复到演戲作畫本業上。還有研究“洋”、“古”的,如何辦?學校教這個的,要不要?要又如何辦,不要又如何辦?這些問題,大致至早也得在今年秋后才可望知道一點眉目。試就北京方面熟人算一算,六十以上占大多數,真正得用的也已經剩不了多少人。是人太少不是過多。事實上即完全留用,許多研究中空白點也并未填補得了!并非人太多,更并非占的地位太重要,或權過大……而且高知中如××等有政治野心的實不多……至于思想落后,自然是一种事實。 媽媽依舊忙些,不是開會,即外出串連看大字報,也出外賣報。2至于刊物將來是否存在,如何辦,中、老作家在這次運動中大多成了沖擊對象,年青的如何接手,大是問題。或許有一個較長時期停頓。文學比繪畫難對付。大多數文學書都已不許出售,年青人以億計無書可讀,問題如何解決還不知道。 我仍照常。媽媽和我這一年中境遇雖不相同,卻同樣已在風浪中顯得老了好些。每次上街,已很少遇到像我這么滿頭白發的人。目前走路雖還得力,消化力還正常,但心髒總是常痛,一惡化,即將完事。出門已經几次頭眩,腦血管遲早會出問題,若再遇較大沖擊,必然即完事。 虎虎工作因遷厂而停頓,有回來看看机會沒有?若因事回來,不妨帶紅紅來,擱到這里和婆婆住住,有姑姑可以照料,也有同伴小女孩子同玩。黑妮、小慶慶都長大了許多,過二三年,即成小姑娘了。 北京大街上和一切机關,還是大字報占領一切牆壁。天安門除人民大會堂和博物館不許貼,此外看台和兩側廣牆及地面,是標語大字報海洋。几天來占壓倒一切的是“打倒譚震林”。五一過勞動節,是否和往年一樣,使得天安門干干淨淨,還是听其如當前那么到處是大字報,還不得而知。一切似在慢慢回复一种理性秩序,許多人過去被沒收的東西在退還。永玉3一自行車也開始退還,至于書籍、收音机、手表、照相机,則還在代管中。畫冊一部分也許已被焚毀。其實這都還是小事,將來處分不算是什么“三反分子”或“右派”,才真是万幸! 上街的擠車的和我年紀上下的已极稀少,真是一种警告。 運動完后不“免職”也得研究研究是否應當請求“退職”。事實上工具書多已處理,稿件不沒收也已自作處理,即受鼓勵再來寫什么,看來也鼓不起勇气再動筆了。媽媽工作即不出岔子,看情形至多二三年也會要受編遣,在“解職”、“退職”、“退休”諸名詞中擇一而行。這都是從好處設想。也可能會出現新事情。若從可能坏處設想,則也許我還有受大沖擊之時……一切只能听之任之。一切望放心。 (一九六七年)三月廿五 【注釋 1可能意識到這一段對形勢的看法,与當時宣傳口徑相悖,括號內的文字,在原稿中被作者涂蓋。 2沈從文夫人張兆和任《人民文學》雜志編輯,當時曾承擔上街零售一种“文革”小報任務。3永玉即沈從文的表侄黃永玉,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 小虎之佩:你們信均已收到。虎虎信是八號的,這里廿才收到,必是先前積壓航郵較多的原因,平信或許反而快一 些。所要的材料,俟明后天大1回家時,必可寄些來。……這一個月北京變化大,從街頭即反映得十分明白。大節日前半月,仿上海作了許許多多大字報棚架,在節前已一律撤除。 櫥窗上牆壁上的各种本市外省市大字報,也一律清除。天安門前,也恢复運動前節日景象。至少看出在首都,大字報無限制的上街,已成過去,告了一段落。較多的是尺來大附相片用鉛字印成的“通緝令”,多指某一單位小當權派業已潛逃失蹤。“大聯合”勢必要實現,大致也得費點時間,不是一提出即可解決。因為在“權”字上有矛盾,所以才提出批“私”,是針對這矛盾而來。次一段將是“三結合”,矛盾可能也不易解決。因為涉及解放上中層干部。事實上即是業務方面,若不將他們大部分解放,是不容易恢复進行生產的。但在這問題上,又會碰到一個“私”字,因為解放誰,和本人總是有些利害關系的。不僅大的學校有這种情形,小机關也有。媽媽單位人不多,即如此。總之,要一點時間,有一個過程。我們單位不大,聯合事似至今還未得到解決。因此解放誰來參加業務領導,即一時辦不到。隔壁革命博物館,揪的人多,但解放也快,如今只剩二當權館長,其余無事。我們卻還有五個人:三館長,一王主任,均党員,加上個我,非党員,為專家權威。過節時,還集中在館住了一天,二號即回家。將來總不可免要或大或小的批評。百科2、永玉情形相同。百科工作單一,技術性強,又有需要,問題不大。永玉也不會有什么3,因為王遜便已解放。 我因為作事多了些,不可免錯處也多些。好在和“三家村”、“閻王殿”均無關系,當不至于如巴金冰心困難。這自然也只是比較上說的。只有好好學習下去,老老實實等待外批、內檢。解放也大致是上頭有一定安排,即總的安排。例如卞舅舅處4,揪了卅多人,津津于《紅樓夢》煩瑣考證的吳世昌,因新回國,即得解放。詩人雖是小頭頭,李健吾在戲劇問題上哇啦哇啦多,和錢鐘書等均已解放。馮至是周揚搞外文重要副手,也听說要解放。甚至于俞平伯還在解放商討中。協和醫大只有一個權威待批,別的全無事。以彼例此,我們即太不重要,十分渺小了。可是本單位人少,總得要個非党對立面,好教育青年,所以應放一時不會放。平時既無什么野心,作的几件較大事情,又是得到上面點頭的,所以或不至于受過大沖擊。一切可放心。近來血壓還是在二百上下,心髒供血不良,每天經常心痛,頭有時沉重不能使用。此后希望完全恢复工作,大致已不可能,將來總不外“免職”、“退休”二者間擇其一。好些未完成的基本功,在一二年后即有机會完成,也只希望在“顧問”位置上備咨詢,不希望再獨當一面來作費力不討好的傻事了。 街上新的引人注意唯一大字報,即關于王力歷史和新的陰謀的揭發,隨林杰、關鋒、穆欣事而出現。比這三人事件還更惊人。因為前不久還在天安門五十万群眾集會中受歡迎,新電影紀錄片還在國內放映,忽然說是……甚至于比陶鑄下台還來得突然!所以格外引人注意。王府井小報已較少,因為紙張印刷均受一定限制。又聞要重新登記。過節日,供應充實丰富,特別是蔬菜品种多而賤。媽媽還是一個忙字。節 后大家下鄉參加秋收十天,媽媽留在机關刻蜡版,工作也相當重。每天來回走路不坐車,吃得較好較多,臉色也好得多,精神极好。出的報刊已改由“文藝口”負責,辦得文縐縐的,失去了原來活潑,她們自己也不大愛看了。自己單位另出一 創作性的,一時似乎也難見精彩。“文革”送下許多稿件,即分別看稿件。新要求大不同于過去,這工作沒有分配給她,她即搞點雜事,也很好。可能有不少人若不抓學習,都不免會成“逍遙公”,也是一般現象,不僅首都各机關,外省市也必然。所以提倡辦學習班,即針對在這過程中把消极因素轉為積极力量和气氛一种安排。如何進展到第二階段,不易知道。 因為全國事太复雜,我們什么都不知道。特別是現在在隔离中的“知識分子”,真符合了主席說的“极端無知”。所以想要積极一些,也不知從何措手!正因為無知而脫离社會斗爭,脫离群眾,甚至于許多文章也看不懂了!听黃家老五老二在此說了些安徽湖南事情,他們都是“造反派”而來的,明白問題一多,似乎都感到畏怯。因為都看過大武斗的一部分。紀倫看到經過大武斗的長春市容,也有同感。現在這事大致均已成過去了。新的部署“斗私批修”,自然還是工作艱巨。但不動武就太好了。 聞以瑞大表哥事已公布為“被謀害”,有了定案。似從小平處听來的。小平等如常。小慶慶還無學校可上。听本院的小將說全市均將于十一月上課。其實名分上十月即已上課,事實上十一月上課也將是漸漸复課,每天上二小時,即已不錯。 許多課不好教。盡學語錄或新五篇和報刊文章,也難教,且不盡合复課理想。本院子有四五個中學生,都長得如一個成年人,報刊即不常看,也看不懂,升學大是問題。前后院子待上小學的可能過十位,無學可上。小黑蠻已完全如一大人,十分膽小怕事,升學無望。小黑妮也大了許多,經管家中大小事務,相當精明,也十分有用。“大”一天有的是工作,不加入什么打砸搶,卻和几個同事抓大方向,配合新形勢搞學習,搞大標語和語錄,作得很好。厂里生產也近于停頓,因為誰也無興趣抓。學校還是爭得激烈,大喇叭在半夜里廣播,鬧得人無法安睡。我們過去只知道“事難成而易毀”,是二千年前古人說過的,譯成現在語意,即“摧毀容易,創造完成比較難”。不太明白“易放不易收”的道理。經過這次運動,自然也懂得深刻了許多。又說“人的工作最不容易做”,到具体問題上,才明白真不容易。面對現實千頭万緒待一一處理,最辛苦的大致應數周總理,前不久就還有人專找他的麻煩的。 你想想,這怎么成? 陳老總在外交場合上已不大露面,一切事將由總理直抓。 “斗私批修”照我們點點滴滴認識,前者費力大,且必需在較短時間來解決,才能進一步批修。若批修只是抓最大當權派中一小撮走資派,劉鄧等等及舊市委彭劉等等,新報刊提的新材料已對多數人失去吸引力。各院校新報刊關于“斗私”,多在做文章,總做不過《人民日報》、《文匯報》。因為這件事是要從實踐中去解決,文章可不能解決的。批修新文章以文化系統多,但有的已近于反复其詞,或勉強上綱,缺少說服力。罵得雖凶,道理講得并不透。在本市人看來,已不怎么得到啟發。听說曾有通告,校中報刊出售限于本校,不外售事。雖未實行,也可明白除泄密外還有些別的問題存在,如和中央統一口徑問題。總之,全盛期已成過去了。從報上知道格瓦拉死了,我們听說都感到痛苦惋惜。 媽媽從你來信中知道紅紅的种种。什么時候得便,照個全家福相來。告之佩,不要一定是雙眼皮,就盡她睡著也無妨!都希望看到她長得傻乎乎的,就覺得有意思。只要健康,作傻丫頭不妨事!同院住了個小机伶,四歲了還每天必哭,或在地下放賴,瘦骨伶精的,不可愛。我們希望紅紅小時傻傻的好。只要結實、好性格、快樂自得、見事即學就好了。小小的應當讓她學洗臉、洗手、拿拿筷子服服務,這么辦也能增加她的能力和自信心。秋天來還是和尚頭?照我們想,快到梳兩小蜻蜓了。 (一九六七年)十月廿一 【注釋 1這里按湘西習慣,把收信人的哥哥稱為大,即作者的長子。下同。 2百科指作者的連襟周有光,在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因為博學,被沈戲稱為周百科。 3歷史證明,作者這些估計過分樂觀了。 4卞舅舅是收信人對詩人卞之琳的稱呼。卞之琳在科學院社會科學部作研究工作。 小弟之佩:入市學習,想已告一段落。多接近些人,就很好。我一生最大弱點,即和人不易相熟,同事中有十六七 年還不相熟。希望你通過這次學習,思想上和工作方法上,都取得一定進展,回到原工作時,能更好、更堅定掌握運動大方向,而又能更靈活運用到處理本厂各种具体問題中,取得應有進展和解決!!"工作不妨多做,榮譽名利即讓人",這是我許多年來就那么注意到,特別是近二十年生活和工作。目前不至于如別的熟人處境窘迫,也有關系!之佩覺得你還不大會和群眾打成一片,這點看法极對,要注意改改,一定能改。"不爭名利擔重活",更有重要意義。 我因血壓長時期偏高,心髒負擔重,神經有時也不免有些緊張混亂。一切總還是盡個人努力學習下去,向好處想,好處作。万一意外沖擊一來,因之垮下,也是事理之常。年歲到一定程度,出事故是不可免的。年來給你的信,可注意一 下,不必要留的,即處理一下,免得反而在另外一時引起是非。可留的即作個紀念,因為別的什么也沒有給你們! 媽媽咳了將近兩個月,連打鏈霉素五針,才見好轉。只是身体似乎在逐漸衰退中,這是從前年下鄉后即顯明可以看出的。同院住的王大媽等,也一再說到。原因是工作緊張,她們那里至今還總在開小型斗爭會!飲食睡眠均不大夠,人瘦了些,較容易生气。希望在春夏之間能得到一點好轉就好。你們抽得出時間,經常寫點信來,對她有需要,有极大好處!因為在這里,即二姨也有二三月未見到了。沒有時間可用往來! 社會一切在不斷發展變化中,有許多事情,我們是不懂的了。而且越來越無知。即文化方面運動進展和障礙,由于和現實一隔,便不懂了。從上街大標語,知張本已被逮捕,情形即不明白。同類事件在別單位也會發生,不足為怪,因為運動一深入,“野心家”總是遲早會掃除的。 看到本院有兩家老太太托寄孩子,三四歲大,照料得都挺好,干干淨淨,而且极乖,我們不免想到紅紅。以為紅紅若能回來這么寄托在院子里,婆婆每天回來,雖得忙一些,但是情緒能分散轉移一下,緊張處也會得到點松弛調劑,就不至于把我當成唯一對象來注意了。這點空想愿望,自然是不易實現的。只不過万一你們中之一,若有机會來京開會,哪怕只十天半月停留,也不妨把小家伙捎帶來,擱在我們這里,不妨事,這里有好几個小女孩子,一同會玩得很好!婆婆快近六十歲,對小孩格外想念! 我在這里,間或可听到某某知名人物“捉去”消息,對我們雖近于新聞,事實上或已是“舊聞”,這些人不是舊當權派,即是新野心家,又或和過去蔣記有關系人物。相近親友中多無此資格。但不大健全神經,一到失眠,即不免有些錯覺產生,近于神經分裂症1的前期征兆。有時上街見生人即害怕,小孩子在院中叫嚷也感到害怕,甚至于媽媽說話也害怕。心里空虛軟弱之至。也希望天气轉暖,會隨同好轉。生活過于枯寂,可能大有關系。近一二月來,除了梅溪隔日來為打打針,只曉平表哥隔星期或來看看,別的熟人均少見到了。因為各人都忙著學習。我隔二三天才上一次街,辦辦吃的。一切都若在等待中,等等机關大聯合、三結合后進行斗、批、改。百多人的机關,也還是派系糾紛不已。各有所保,各有所揪,互不相下。別的上千過万人大單位,安排調動之不易,可想而知。本來說的三月十五以前,要完成全部高等院校大聯合,看來還是得順延下去了。 照醫生建議,總要我少看書報,免得腦子更亂。照我自己感覺,倒像是生命中還積存了較大量的“能”,得充分使用消耗它,才能取得平衡。看報刊和雜書,倒像是從這個同一 櫥窗口,一面可以消耗掉大量的能,一面可吸收些新知識。只可惜由于對工農軍問題都無實際知識,報刊上大量記載,因之多看不懂,懂不深透,總似乎記載前后彼此多相同,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倒是看國際新聞,談越南,談歐洲金融動蕩,東歐波捷政治局勢變動,多少還可明白一點問題。世界真正是在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過程中,一切如主席偉大的預言所指示,有利于中國,有利于世界被壓迫爭解放的民族和國家的人民革命、全世界的反帝斗爭。今年下半年將是一個极其重要的轉折點。歐洲金融的混亂,若引起美元的貶值,和世界經濟蕭條,隨同而來,必然還會有許多重要變化發生。越南抗美戰事必將取得更廣泛的胜利,美帝在這次戰爭中必然會更加慘敗,完全覆沒。 天气已日益暖和,再下禮拜就得移爐子了。在檐下做飯,自然不如房中方便。平時陽光直射,大雨中還得搶救煤塊,或扛著雨傘炒菜。不過日子一久,也就習慣了。住處窄一點,一 舉一動都不免會感到擠擠碰碰。同院組長來看看,也覺得太窄。特別是大哥地舖一攤,我們即停止出門。照目前情形說來,還是不圖改動好。有人住和平里,即已感到大不如過去和平清靜。花木多已毀坏,不少門窗破坏了也還無從修复,很多人家壓縮在一二間中,過了個無暖气的冬天。這里大雜院好處,即因人口眾多,反而不至于增加外來意外干扰。同院住的關系一好,什么通通不用擔心了。即或外出,火爐也不至于中途熄滅。只是到了五六月晚上,院子里將呈十分熱鬧景象,因為小將多已無顧忌的長大,占領空間日多,聲響也越來越大而高,院子于是也顯得比過去窄了許多。 院子和地道、毛房,一天我經常不斷去打掃,總還是有可掃除的東西,有些不理解。近來才發現原是小將們長時期不停的戰斗,隨手從垃圾箱取了些應用武器,煤球和菜根,凡是可以使用又不至傷人的,統統用得上。這一來,我的服務精神不能不相應提高了。只有几個老大媽明白情形,小將戰斗卻將依舊繼續下去,到升中學為止。 (一九六八年)三月廿三 【注釋1 文中“神經”的准确說法應是“精神”。 之佩:寄信或不到十天即可收到。要什么,來信說說。近來藥物供應已甚好,只是含糖鈣片或者還未到時。朝慧生了個女孩1,六斤多重,大小平安無事,已出院返住處。本人照料孩子無經驗,同住作三四孩子母親的多,關系好,平時即多得幫助,有了孩子,一定更多幫忙。小鐵床舖得厚厚的,衣著也應有盡有,生活大致也不至于過得太緊。住處收拾得比我們目前的還好些,整整齊齊。養了不少花。只是不向陽,冬天冷些而已。大表嫂2必可以常去看看她。小黑妮或許每天必去! 這里一切照常在進行中、發展中的,照常進、展。例如同院初中高中畢業生,前后即已有五六人下鄉入厂。韓家小華華也以一個壯士气概去了山西農村。長大真如一壯士!小黑蠻每天出去向較大同學宣傳下鄉,到明年這時,便又將為小一點同學動員了。即曉平哥哥等,也說是應有一种准備,大致總有部分人到一定時候,即得行動。大表嫂則已預愁著黑妮后年的行動,因為据說也可以自擇去處,拿不定回鳳凰還是去廣東。事實上听其自愿闖天下,或更好些。不過到一較接近親人的去處,當然也有不少方便。照趨勢看,即對繪畫雖有特殊天賦,想升中藝卻不可能了。下鄉一二年后,机會或許倒多些。但更可能,即是在鄉村生產隊搞宣傳。近來看她寫的美術字已相當好。身体极健康,又會治家,將來必是一把多能手。大表哥和二姨父照正常趨勢估計,至多到明年三月,或有希望解放。因為不是走資當權派,也和叛、特連不上,不是重點。主要還是“資思”。這個十分龐大的人數,大致到一定時候,還是得“解放”再“改造”,或在處理中將薪、級減減,批批資思,便可得到解放。下放也將是一部分年事較輕,体力條件較好的3。五十以上去的將不會過多。 最近聞梁思成即已“解放”。他是清華唯一點名的專家“權威”。消息傳來,大專院校自然有不少不曾點名已被揪住的專家“權威”心情松了好些儿。但各個机關情形不同,大表哥校中可能對于“教授”就抓得緊一些些。聞在清理階級隊伍中,還不斷有新的加入。大表哥表現還好,既學會了補鍋,近來又要他搞大型鑿花剪紙,正是“用其所長”,工作完成后,聞宣傳隊中工人相當滿意。希望再努一把力,到年底能回家就好。 媽媽工作照常。過不几天,部隊工作人員一來,或不多久,即將進入一种新的緊張階段,一切便全看客觀情形而定了。她十多年來工作上表現得穩重負責,同事關系也處理得很好,凡事能任勞任怨,勞動態度也好,照理說來,當不至于出意外事。(但是千万人都可以不同情形垮下了,人即再好,忽然一切完事,也有可能。)4至于進行改造,那是人人有份,不會例外的。 我血壓總在升級,又极不善自處,容易情緒混亂,過得了今年也怕不易過明年。社會變化太大,生活适應性卻极差。 懂得我的長處的人已不多,讓廿歲到四十歲的人來調動,有時彼此談話即缺少應有基本理解。最麻煩可能還是我努力用《實踐論》、《矛盾論》、辯證唯物論求知方法,慢慢積累得來的一些文物知識,本來有許多在新社會、新的文物研究、博物館工作各部門,還十分有用。但若缺少一种彼此意識溝通的語言,即將無辦法讓新的領導明白。若再加上些成見,此后困難必更多。即全心全意為年青一代打底子奠基工作,他們或將在不經意中,反而以為是擋路絆腳石,一下子踢開轟垮;而他們明日應學要學的,卻是我十多年從各方面努力學來,但在不經意中卻被他們一下子沖垮了,許多事不免又得再從頭學,從頭作。卻不明白差距之大,有些知識赶十年八 年也搞不好,有些一經沖垮,且只好作為缺門空白點了。想到這些,我不免有些難過。不知向誰去訴說好。因為文化部至今還不聞有新部長就職,科學院考古部門似乎也全垮了。机關如何接收,如何集中學習,如何斗、批、改,大致都將在十二月或明年一月開始進行。照政策辦事,机關已揪出几個當權多年走資派,而且還是叛徒,進行隔离審查,××父親即是其中之一。我要主動檢查,專案組他們卻不要。二姨父情形相同,時候不到。我還是就文藝思想部分,檢查了三次,送去一分較全面的。有說得對處,也有說得稍過分處。因為無從掌握分寸。讓廿來歲年青人,既從未看過我全部作品,即零星篇章看到,也不明白當時社會背景和一般水平,有的甚至于從來也未看過我一個集子,短篇內容也還看不懂,即來批判我的文藝思想,豈不是無可奈何的悲劇?我多么想為新的社會做几年事,把一切所學有用的知識,無保留使用上去。 可是由于年齡差距形成的間隔,要去掉它,真是如何困難! 也許會有奇跡出現,能和思成情形一樣,那可作的事就多了。人老了,就只是想作事,而且深深明白机關中薄弱環節,不赶上去,就將永遠成為空白! 你們工作怎么樣,教書有困難嗎?你們有麻煩,是想象得出的。要什么參考文件?紅紅在我們想象中必已長高了好些,大家都想念她。我能自由行動時,將一定先來自貢看看。 我极希望上三多砦去住一二月5,可望寫成一個好中篇小說。 這种預期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太少應有种种條件。但是世上事多說不定,万一新文化部成立,新的部長還是個有分熟識的人,我到時又能自由考慮工作和行動,我將不外提三种工作建議:一是去四川,帶几百种綢緞,為把成都蜀錦改好。就便去三多砦住一二月,用那個山砦作為背景,寫成的小說,將比《智取威虎山》畫面現實性好。二是帶綢緞去浙江、蘇州工厂。三是去景德鎮看新瓷器生產。因為學的兩大部門,對新的生產大都還有用處。這也是“下放”,只要心髒擔負得住,不出事故,工作是對國家有用處的。最容易出事是心髒。 還有什么別的需要,也告我們一下,趁時間還來得及辦。 怕万一到月末或明年正月,得集中學習,照學校方式,且星期天也不能回家,有那么几個月,許多事即不大好辦了。若我們得分別集中,則唯一能送點東西的,只有大哥。他一星期又只能回來一次,說不定還回不來,所以不方便种种在意料中。這事可能在三几天后即將出現,至晚過了年會發生的。 愿學習好、工作好、大小身体好。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四日 【注釋 1沈朝慧,作者的過繼女儿,待業青年。 2大表嫂指作者表侄黃永玉之妻張梅溪。 3事實正相反。一年多之后,包括作者在內三名“老弱脖職工,連同家屬被首先下放到湖北的“五七干校”。 4可能擔心自己的憂慮影響收信人,作者將這句話涂蓋了。5沈從文1951年冬曾路過內江与自貢之間的三多砦,那些峭壁頂端,順山勢蜿蜒建造的一圈石頭城牆,和城砦里遙遙可見的房舍、農田,給他留下多年不忘的极深印象。我為什么始終不离開歷史博物館1 (1968年12月于北京) 我是解放后才由北大國文系改入歷史博物館的,同時還在北大博物館系教教陶瓷。因為北大博物館系那個供參考用的陳列室,部分瓷器和漆器,多是我捐贈的,同時還捐贈了些書籍。 到館不多久,即送我去西苑革大“政治學院”學習,約一年之久。臨結業前,多重新分配工作,有的自愿填寫。我因為經過內外變故太大,新社會要求又不明白,自己還能作什么也不明白,所以轉問小組長,請轉詢上級,看作什么工作好,就派我去。因為既學習了將近一年,有大半年都是在飯后去廚房服務,和一個老炊事員關系搞得很熟。已對為人民服務不分大小有所体會。過不久,小組長約我談話,告我上級還是希望我回到作家隊伍中搞創作。這事大致也是那邊事先即考慮過的。因為較早一些時候,就有好几位當時在馬列學院學習的作家來看過我,多是過去不熟的。鼓勵我再學習,再寫作。 要我重新寫作,明白是對我一种极大鼓勵。但是我自己喪了气。頭腦經常還在混亂痛苦中,恐怕出差錯。也對“做作家”少妄想。且极端缺少新社會新生活經驗。曾試寫了個《炊事員》,也無法完成。所以表示,還是希望回到博物館服務。工作寂寞點不妨事,人事簡單比較容易适應。因此,即回了博物館。照當時情況說來,工作是比較困難的。首先是我自己史部學底子极差,文物知識也皮毛零碎,圖書室又不像樣。同時來的同事比起來,知識都比我扎實得多。有的搞了几十年陶瓷,如傅振倫。有的熟習漢事有專著,如馬非百。 有的還專史學考古,如孫、姚、王、李諸人。按習慣,研究員主要就是坐辦公室看書,或商討工作計划,談天,學習文件。沒有人考慮到去陳列室,一面學,一面作說明員,從文物与觀眾兩方面研究學習,可望提高認識的。我正因為無知,第一記裝不調查研究無發言權”2,第二記裝研究中國文化史的重要性”,第三學習《實踐論》,《人民日報》社論上介紹說“若一切學術研究工作,善于用實踐論求知識,反复求證的方法進行,必可得到新的進展”。(大意是這么說的)又學習過《矛盾論》,并不怎么懂,但是覺得,就懂到的點滴,試運用到文物研究,也一定可望取得新發現。明白“一切不孤立,一切事有聯系和發展”。這些原則當時雖還孤零的記入印象中,但試來結合到我對于文物的學習研究上,得啟發就太大了。本館一系列特別展覽,我總是主動去作說明員。一 面學,一面講。工作當然比坐辦公室談天、看書為辛苦。可是,知識或基本常識,便越來越落實了。加上入庫房工作和圖書室整理材料工作,凡派到頭上的就干。常識一會通,不多久,情形自然就變化了。有了問題,我起始有了發言權。有些新問題,我慢慢的懂了。再結合文獻,對文獻中問題,也就懂得深了些,落實好些,基礎踏實些。 記得當時冬天比較冷,午門樓上穿堂風吹動,經常是在零下十度以下,上面是不許烤火的。在上面轉來轉去學習為人民服務。是要有較大耐心和持久熱情的!我呢,覺得十分自然平常。組織上交給的任務等于打仗,我就盡可能堅持下去,一直打到底。 事實上,我就在午門樓上和兩廊轉了十年。一切常識就是那么通過實踐學來的。有些問題比較專門,而且是國內過去研究中的空白點,也還是從實踐學來的。比如說,看了過十万綢緞,又結合文獻,我當然懂得就比較落實了。 大致當時從組織上看來,我的工作似太沉悶了點,(或者別的原因)為照顧我情緒,又讓我去當時輔仁大學教三小時散文習作,為廿個學生改卷子。不多久,又給我机會去四川參加土改。這期間,我曾寫了個《我在文學創作上錯誤思想的檢討》3,可能是由《光明日報》發表,香港曾轉載過。土改工作是在內江縣三區產甘蔗出白糖地區,剝削特別嚴重,蔗農生活多近于農奴。我在總隊部專搞“糖房的剝削調查”工作,工作前后約五個月。受到一次終生難忘的深刻教育。本來用意,也有可能希望我就材料寫一中或長篇小說。末后因為時間短,問題多,懂的事還不夠全面,無法著手,只好擱下。 回到重慶,總隊總結發言時,還曾讓我就問題作廿分鐘發言。我表示完全擁護党的政策4。 回到北京,因參加過土改,對個人寫作思想錯誤,有深一些認識,在學生中還主動自我批評了一次。不几天后,又調我參加文物行業的三、五反,約工作一月,更近于“作戰”。當時全市似約百二十多家古董舖,我大約記得前后即檢查了八十多家。館中同事參加這一戰役最久的,我是其中之一。這也顯明是組織上有意教育我,有更多實踐學習的机會。 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卻十分興奮愉快。記得和几個公安人員一道,他們搬移東西,我說文物名稱、年代,后來喉嚨也嚷啞了。我的綜合文物知識比較廣泛,也比較踏實,和這次組織上給我的教育机會特別有關。主席偉大無比著作《實踐論》提示求知識的新方法,試用到我本人學習上,得到的初步收獲,使我死心塌地在博物館作小螺絲釘了。我同時也抱了一點妄想,即從文物出發,來研究勞動人民成就的“勞動文化史”、“物質文化史”,及以勞動人民成就為主的“新美術史”和“陶”、“瓷”、“絲”、“漆”,及金屬工藝等等專題發展史。這些工作,在國內,大都可說還是空白點,不易措手。但是從實踐出發,條件好,是可望逐一搞清楚的。對此后通史編寫,也十分有用的。因為若說起“一切文化成于勞動人民之手”,提法求落實,就得懂史實! 因此,當輔仁合并于人民大學,正式聘我作國文系教授時,我答應后,經過反复考慮,還是拒絕了。以當時待遇而言,去學校,大致有二百左右薪資,博物館不過一百左右,為了工作,我最后還是決定不去。我依稀記得有這么一點認識:教書好,有的是教授,至于試用《實踐論》求知方法,運用到搞文物的新工作,不受洋框框考古學影響,不受本國玩古董字畫舊影響,而完全用一种新方法、新態度,來進行文物研究工作的,在國內同行實在還不多。我由于從各個部門初步得到了些經驗,深深相信這么工作是一條嶄新的路。作得好,是可望把做學問的方法,帶入一個完全新的發展上去,具有學術革命意義的。 如果方法對,個人成就即或有限,不愁后來無人。 我于是心安理得,繼續學習下來了。 我雖那么為工作而設想,給同事印象,卻不會怎么好。因為各人學習方法不同,總像我是“不安心工作,終日飄飄蕩蕩”,特別是整日在陳列室,他們無從理解。因為研究員有研究員習慣架子(或責任),不坐下來研究,卻去陳列室轉,作一般觀眾說明,對他們說是不可理解的。所以故宮直到六四 年后,除非什么要人貴賓來參觀,高級研究員才出面相陪,平時可從不肯為普通觀眾作說明的。本館也有這個習气,惟在專題展時稍好些。陳列改上新大樓,情形不同一點。但是有點基本認識并未克服,因此即少有搞陳列的同志,真正明白從作說明員中,同時還可以學許許多多東西。且由此明白某部分懂得并不深透,再進而結合文獻去印證,去反复印證。所以經過十年八年后,說來說去,永遠無從對某一問題的深入。 因此到改陳時,就多是臨時抓抓換換,而并非胸有成竹,心中有數! 這是誰的責任?我想領導業務的應負責任。從一系列特种展和新樓陳列展,他本人對文物學了什么?只有天知道!說我飄飄蕩蕩不安心工作,到我搞出點點成績,他又有理由說我是“白專”了。全不想想直接領導業務,而對具体文物業務那么無知而不學,是什么?別人一切近于由無到有,卻學了那么多,方法原因又何在?總以為我學習是從個人興趣出發,一點不明白恰恰不是個人興趣。 正因為那种領導業務方法,不可能使業務知識得到應有的提高,許多同志終于各以不同原因离開了。因此一來,外机關有更好的位置,我也不會离開了。因為我相信我學習的方法若對頭,總有一天會得到党領導認可的,研究人少,我工作責任加重是應當的。 博物館到計划搞通史陳列時,碰到万千种具体問題,都得具体知識解決,不認真去一一學懂它,能解決嗎?不可能的!沒有一批踏踏實實肯學習的工作同志,用什么去給觀眾? 問題雜,一下子搞不好,是必然的。要搞好,還是一個“學習”。所以我繼續學下來了。以為我只是從個人興趣出發,其實是不明白陳列說明中所碰到問題的多方面性。一個研究員在很多方面“万金油”的常識,有時比專家權威還重要得多。 從生活表面看來,我可以說“完全完了,垮了”。什么都說不上了。因為如和一般舊日同行比較,不僅過去老友如丁玲,簡直如天上人,即茅盾、鄭振鐸、巴金、老舍,都正是赫赫烜烜,十分活躍,出國飛來飛去,當成大賓。當時的我呢,天不亮即出門,在北新橋買個烤白薯暖手,坐電車到天安門時,門還不開,即坐下來看天空星月,開了門再進去。晚上回家,有時大雨,即披個破麻袋。我既從來不找他們,即頂頭上司鄭振鐸也沒找過,也無羡慕或自覺委屈處。有三個原因穩住了我,支持了我:一、我的生命是党為搶救回來的,我沒有自己,余生除了為党做事,什么都不重要。二、我總想念著在政治學院學習經年,每天在一起的那個老炊事員,我覺得向他學習,不聲不響干下去,完全對。三、我覺得學習用實踐論、矛盾論、辯證唯物論搞文物工作,一切從發展和聯系去看問題,許多疑難問題都可望迎刃而解,許多過去研究中的空白點都可望得出頭緒,面對新的歷史科學研究領域實寬闊無邊。而且一切研究為了應用,即以絲、瓷兩部門的“古為今用”而言,也就有的是工作可作。所以當時個人生活工作即再困難,也毫無絲毫不快。一面工作,有時一面流淚,只是感到過去寫作上“自以為是”犯的錯誤,愧對党、愧對人民而已,哪里會是因為地位待遇等等問題? 大致是一九五三年,館中在午門樓上,舉行“全國文物展”。我自然依舊充滿了熱情,一面學,一面作說明員。展出時間似相當長久,因此明白問題也較多。 后來才听說主席在閉館時曾親來看過兩次。看過后很滿意。問陪他的:“有些什么人在這里搞研究?”他們回答:“有沈從文……”主席說:“這也很好嘛……”就是這一句話,我活到現在,即或血壓到了二百三十,心髒一天要痛二小時,還是要想努力學下去,把待完成的《絲綢簡史》、《漆工藝簡史》、《陶瓷工藝簡史》、《金屬加工簡史》一一完成。若果這十八年工作上有了錯誤,降我的級,作為一個起碼工作人員,減我的薪,到三十,至多五十元,在這种情形下,只要我心髒支持得住,手邊有工具書有材料可使用,工作還是可以用极端飽滿熱忱來完成。而且還深信,這工作是會在不斷改正中搞得好的。為什么?因為我老老實實在午門樓上轉了十年,搞調查研究,有些認識是嶄新的,唯物的!我應當用工作來報答主席,報答党。 同樣是一九五三年,似九月間,全國文代會第二次大會在怀仁堂舉行,我被提名推為出席大會代表。我參加了大會。 到左側房子接見一部分代表時,主席和總理等接見了我們。由文化部沉部長逐一介紹。主席問過我年齡后,承他老人家勉勵我“年紀還不老,再寫几年小說吧……”我當時除了興奮感激,眼睛發潮,什么也沒說。為什么?因為我前后寫了六 十本小說,總不可能全部是毒草,而事實上在“一二八”時,即有兩部短篇不能出版。抗戰后,在廣西又有三部小說稿被扣,不許印行。其中一部《長河》,被刪改了許多才發還,后來才印行。二短篇集被毀去。解放后,得書店通知5,全部作品并紙版皆毀去。時《福爾摩斯偵探案》、《封神演義》、《啼笑姻緣》還大量印行,老舍、巴金、茅盾等作品更不必說了。 我的遭遇不能不算离奇。這次大會經主席接見,一加勉慰,我不能自禁万分感激而眼濕。給我机會在寫作上再來補過贖罪。 照我當時的理解,這對我過去全部工作,即無任何一個集子肯定意義,總也不會是完全否定意義。若完全否定,我就不至于重新得到許可出席為大會代表了,不至于再勉勵我再寫几年小說了。 這勉勵,只增加我感激和慚愧。這經過,即家中人我也沒有說,只考慮我應當怎么辦。由于學習了几年主席關于文藝的許多指示,從工作全面去考慮,照“文藝面向工農兵”的原則,我懂的多是舊社會事件問題,而對新社會問題懂得极少,即或短期參加過土改、五反,較長時間卻在午門樓上陳列室、文物庫房、圖書室。若重新搞寫作,一切得從新學習。 照我這么笨拙的人,不經過三年五載反复的學、寫、改,決不會出成果。同時從延安隨同部隊,充滿斗爭經驗,思想又改造得好的少壯有為,聰明才智出眾超群的新作家又那么多。 另一方面,即博物館還是個新事業,新的研究工作的人實在并不多。老一輩“玩古董”方式的文物鑒定多不頂用,新一 輩從外來洋框框“考古學”入手的也不頂用,從几年學習工作實踐中已看出問題。同級研究工作人員,多感覺搞這行無出路,即大學生從博物館系、史學系畢業的,也多不安心工作。我估計到我的能力和社會需要,若同樣用五六年時間,來繼續對文物作綜合研究,許多空白點,一定時期都可望突破,或取得較大進展。我再辛苦寂寞,也覺得十分平常,而且認為自然應當,十分合理了。 因此我就一直在午門樓上轉了十年,學了十年。許多舊日同行,學校同事,都認為是不可解的! 工作不可免遇到許多困難,有來自外部的,也有出于本身的。來自外部,多由于不明白許多工作是嶄新的、創始的,帶試探性,不可免會走些彎路,必須不斷改正,才可望逐漸符合事實,得出正确認識。正應合了前人所說“民可樂成而難創始”,必見出顯明成績后,才會得到承認。例如我搞綢緞服裝,館中同志初初即多以為是由個人興趣出發,不是研究中必需的,不明白它用在許多方面,都有一定作用。直到我寫出篇有關錦緞論文時,同行中才明白,這里面還有那么些問題,為從來寫美術史的所不知。且就這一部門舉几個小例,就可證明搞綢緞可不是什么個人興趣了。 一、本館建館時,派過兩位同志去上海征集文物,化一 千五百元買來一部商人擔保是北宋原裝原拓圣教序。這部帖据說還經由申博專家代為鑒定的。拿來一看,不必翻閱即可斷定說的原裝大有問題。為什么?因為封面小花錦是十八世紀中期典型錦,什么“擔保”謊話,什么專家“權威”鑒定,若有了點錦緞常識,豈不是一下即推翻? 二、傳世有名的《洛神賦圖》,全中國教美術史的、寫美術史的,都人云亦云,以為是東晉顧愷之作品,從沒有人敢于怀疑。其實若果其中有個人肯學學服裝,有點歷史常識,一 看曹植身邊侍從穿戴,全是北朝時人制度;兩個船夫,也是北朝時勞動人民穿著;二駙馬騎士,戴典型北朝漆紗籠冠。那個洛神雙鬟髻,則史志上經常提起出于東晉末年,盛行于齊梁。到唐代,則繪龍女、天女還使用。從這些物證一加核對,則《洛神賦圖》最早不出展子虔等手筆,比顧愷之晚許多年,哪宜舉例為顧的代表作? 三、東北博物館藏了一批刻絲,是全國著名而世界上寫美術史的專家也要提提的。因為在偽滿時即印成了一部精美圖錄,定价四百元,解放后在國內竟賣到三千元一部。六三 年人民美術出版社還擬重印,業已制版。東北一個鑒定專家在序言中說得天花亂墜。其實內中年代多不可靠。有個“天宮”刻絲相,一定說是宋代珍品,經指出,衣上花紋是典型干隆樣式,即雍正也不會有,才不出版。其實內中還有許多幅清代作品當成宋代看待。 四、故宮几年前曾花了六七百元買了個“天鹿錦”卷子,為了上有干隆題詩,即信以為真。我當時正在絲繡組作顧問,拿來一看,才明白原來只是明代衣上一片殘繡,既不是“宋”也不是“錦”。后經絲繡組一中學畢業工作同志,作文章證明是明代殘料。那么多專家,還不如一個初學絲綢的青年知識扎實。為什么?故宮藏絲綢過十万,但少有人考慮過“要懂它,必須學”的道理。至于那個青年,卻老老實實,看了几万綢緞,有了真正發言權。 五、故宮以前化了几百兩黃金,收了幅干隆題詩認為隋展子虔手跡6,既經過鑒定,又精印出來,世界流傳,寫美術史的自然也一例奉若“國寶”。其實若懂得點歷代服裝冠巾衍變,馬匹裝備衍變,只從這占全畫不到一寸大的地位上,即可提出不同怀疑,衣冠似晚唐,馬似晚唐,不大可能出自展子虔之手。 此外如著名的《簪花士女圖》的時代,《韓(水晃)五 牛圖》的偽托,都可提出一系列物證,重新估价。過去若肯听听我這個對于字畫算是“純粹外行”提出的几點怀疑,可能就根本不必花費那以百兩計的黃金和十万計的人民幣了。其中關鍵處就是“專家知識”有時沒有“常識輔助”,結果就走不通。 而常識若善于應用,就遠比專家得力。 就目前說來,我顯明還是個少數派。因為封建帝王名人收藏題字,和現代重視的鑒定權威,還是占有完全勢力,傳統迷信還是深入人心,談鑒定字畫,我還是毫無發言權。可是我卻深信,為新的文物鑒定研究,提出些唯物的試探,由于种种限制,盡管不可免會有各种錯誤,總之,工作方法是新的,而且比較可靠。破除迷信是有物質基礎,不是憑空猜謎人云亦云的。將來必然會發展為一种主要鑒定方法。 我在前面隨手舉的几個例子,只在說明,我始終留在博物館不動原因,不是為了名、利、權、位,主要是求補過贖罪。搞的研究,不是個人興趣,而是要解決一系列所謂重要文物時代真偽問題。不是想做專家權威,正是要用土方法,打破在文物界中或歷史上的一切專家“權威”,破除對他們千年來造成的積習迷信,為毛澤東時代寫新的中國文化史或美術史,貢獻出點點綿薄之力。 這十八年中,我的工作另外方面犯了許多大小錯誤,曾初次作過大小六十多次的檢討。一定還有不少未提到處。我的學習方法,工作方法,必然也還有待不斷改善,并反复檢討和自我批評。現在只是就主席勉勵我寫作,我沒有照指示作去,依舊留在博物館的前因后果,前后思想,就個人記憶到的說明一下。這里自然包含一點希望,就是可以明白我根本不是什么專家“權威”,而我的學習,卻近于由無到有,用土方法,依照主席《實踐論》的指示,搞調查研究,來破除文物鑒定的傳統“迷信”、傳統“權威”,不問是徽宗乾隆帝王,都可以加以否定!一切努力,都是在對專家“權威”有所“破”、有所否定的。 我希望在學習改造中,心髒和神經還能支持,不至于忽然報廢,而能把許多待進行、待完成的工作,比較有系統有條理完成一部分就好! 一個人血壓總在二百以上,一天還有一二小時心髒發痛,搞工作的愿望即再頑強,總還是不免要受体力限制,感到生命有限,難以為繼。記得前年即曾為江青同志寫了個信:“為了補過贖罪,我在博物館工作已十多年,搞綜合文物研究。別的工作再求深入,受体力限制,已不會有什么成就。惟對錦緞研究,擬恢复三几百种健康活潑可供再生產參考取法的圖樣,留著我女孩作助手7,不要公家一文錢,或者在不甚費事情形下,即可完成。……”六三年政協大會,我前提案建議,將京郊上方山藏明錦8,經過故宮派人看選過的約一千七百种,調來北京。這案通過后,文化部或故宮已共同派人把原物調來,現存故宮絲繡組。那么一份材料,內中當然包含許多問題,必須加以整理,才能說明白糟粕和精華。若由對問題陌生人去清理,一 年半載中恐怕搞不出結果。若讓我去參加,至多有十天半月,即可將問題弄清楚,明白來龍去脈,寫出簡明報告。也算是完成一件工作。所以我希望在不久將來,得到解放后9,還能搶時間,先解決下這個問題。 照我個人認識水平,破四舊中的“破”,除對舊文化中特別有由于帝王名人、專家權威、狡詐商人共同作成的對于許多舊文物的价值迷信,以為是什么“國寶”的許許多多東西,并不是一把火燒掉或搗毀,而是用一种歷史科學新方法,破除對于這些東西的盲目迷信,還它一個本來面目。我的工作若或多或少還能起點作用,就繼續作下去。我估計,數年前舊文化部聘請的几個鑒定字畫專家“權威”,在國內鑒定的所謂“國寶”,若能用新的方法去重新檢查一下,可能還有上千种都是可以證明根本不是那回事,只能當作“處理品”看待,至多也只是“參考品”而已。 如我這個工作,在新社會已根本不需要,已不必要,在工作中又還犯了嚴重過失,就把我改為一個普通勤雜工,以看守陳列室,兼打掃三几個衛生間,至多讓我抄抄文物卡片,我也將很愉快、謹慎、認真,來完成新的任務,因為這也近于還我一個本來面目。在新社會就我能做的做去,正是最好補過贖罪的辦法!我吃了几十年剝削飯,寫了許多坏文章,現在能在新社會國家博物館作個陳列室的看護員,或勤雜工,只要体力還頂用,一定會好好做去,不至于感到絲毫委屈的。如果在新指示推動下,本館工作將進入人事精簡時期,商討到職工去留,從客觀說,我的所學,在新社會博物館工作中已并沒有多大需要,從我体力說,又實在擔負不了工作任務,只近于指指點點說空話,凡是要用体力解決的我都已辦不了,高血壓又已定型,身体報廢不過遲早間事,為了國家節約,把我放在第一批精簡人數之內,我也將愉快接受。即或不做事,到館中新的改陳要遇到一系列常識問題不好解決時,還是會就我頭腦中記下的、理解的、一一提出。外單位美術教育若有新的教材,照新要求應從“勞動文化”著眼,以勞動人民成就貢獻占主要地位,求措詞得体有分寸,感到難于下筆,要問到時,我的點點滴滴常識,大致還得用,一定也會就記憶到的、理解到的一一說去。在完全盡義務情形下,把工作搞好一點。 人老了,要求簡單十分,吃几頓飯軟和一點,能在晚上睡五六小時的覺,不至于在失眠中弄得頭腦昏亂沉重,白天不至于忽然受意外沖擊,血壓高時頭不至于過分感覺沉重,心髒痛不過于劇烈,次數少些,就很好很好了。至于有許多預期為國家為本館可望進行、可望完成的工作,事實上大致多出于個人主觀愿望,不大會得到社會客觀需要所許可,因為社會變化太大,這三年來我和這個空前劇烈變化的社會完全隔絕,什么也不懂了。即館中事,我也什么都不懂了。正因為對世事极端無知,我十分害怕說錯話。寫這個材料出來,究竟是不是會犯大錯誤,是不是給你們看了還可請求將來轉給中央文革,當成一個附帶材料十?因為若不寫出來,即或我家中也不大懂得我這十多年在博物館,究竟為什么而學,學的一切又還有什么用? 【注釋 1這是沈從文在“文革”中的一次檢查稿。 2作者歷來不會准确引用政治術語。即使在“文革”中易獲“篡改”一類罪名情況下,他在轉述政治理論文件原文,或試用“文革”語匯于文字中時,仍只能做到大致仿佛程度。下同。 31951年11月11日,《光明日報》以《我的學習》為題發表了這篇檢討。 4作者曾在當時一封家書里談到這次發言情況:“……我也上到台上去,在播音器面前說了廿分鐘的糖房剝削問題。如有四十分鐘從從容容說,就把問題展開,還像個報告了。只壓縮到廿分鐘,說一半時,卻有人來遞一字條,‘已超過五分鐘’。這种打岔是完全成功的,就不想說下去,結束了。” 5也是在1953年左右。 6即《游春圖》。作者1947年發表的《讀〈游春圖〉有感》,認為可能不是展子虔真跡。 7作者女儿待業在家,1966年9月被赶回原籍。這里提到的信可能是那時候寫的。 8指廟宇中所存明代《大藏經》用織錦裝裱的經面、經套,近數十年間大量被盜出國外,已所剩不多。 9實際上作者被宣布“解放”的時間,還在十個月之后。十本文原稿是作者“解放”以后,發還本人的材料之一。可見未能如愿轉給中央文革。 給陳蘊珍1 (1972年于北京) 蘊珍:多年來,家中搬動太大,把你們家的地址遺失了,問別人忌諱又多,所以直到今天得到竇家熟人一信相告,才知道你們住處。大致家中變化還不太多。孩子們可能都成了大人、青壯,下放鄉下又回轉到上海了!這八年我們家里大小一切還好,除了所有書籍几乎全部處理淨光,人事變動還不怎么大,值得放心。小虎虎的孩子也有了七歲,在她姥姥家(昆山陳墓)上了小學。虎虎和愛人還在四川自貢机床厂。小龍也結了婚,愛人在清江華東電業局,兩人一年南北來去有三個月可同祝家中當前便有了四個搞工的,倒也省事!還有一個“菜農”,即三姐,六九年隨同文化部五千人到湖北咸宁鄉下,在一個荒湖邊大家一道開了四千畝湖田,和《人民文學》月刊十多熟人同住湖邊一個民居家里,六七個人擠在一間黑陰陰小屋中過了一年多。冰心也曾短時期去同祝不能下湖即搞搞菜地。我是十一月下去的,獨自住在一個相去百多里的水田富庶兼風景區,過了一年多。名副其實的,有四万畝水田過千斤,環境比呈貢美得多,可是熱到四十五度。 受的倒是另外一种教育,即和區里三百來人大小無不相熟,住處一年四季地下總不免生點白毛綠毛,雨季房中也可養點青蛙。但是環境极端清靜,又還吃得很好。病倒了几回,三姐總是步行二十里還坐一小時公共車來看看。有次血壓升級到二百五,幸她赶來及時,轉車去縣里醫院住了卅天,得天保佑,几乎報廢又不報廢了。去年八月才和她一道行千里路轉過丹江同祝屬于文化部系統的老弱玻熟人也不少。三姐瘦雖瘦,也老了些些,可是倒真像大家說的“真正鍛煉出來了”,成了种菜熟手,因此還調來調去。和馮雪峰同搞一片菜地。原在湖邊時,下菜地還得走十里八里,据說還得挑糞桶過獨木橋。住處也相當荒野,經常會發現二米長大蛇迎面向人昂頭噴气。過丹江就簡直上了“天堂”,因為菜地离住處不到二百步遠近,用自來水灌溉,且只一天下午搞二三小時,所以絲毫不感困難。住處在真正山溝里。約五百人分別住,各有一間新房子,比我目前北京住處似乎還寬好些,而且清靜少灰塵。四里外即有個卅万人新都市,有個發電過百万千瓦大水壩!只是她做了小班長,所以忙得個可觀。一般同事年齡都比較大,多在六七十間,她雖已六十二,在那里居然成了“壯勞力”。一天忙得十分精神,有些方面似乎比住呈貢時還活潑健康!已動員她退休,好回來,她還希望等待等待,看有不有机會再工作五几年。我是去年冬天因醫生建議讓我回 來治病的,怕在那里病倒來不及搶救。看了四五個醫院,同證明心髒血管已硬化,心已肥大,勞損、漏血,不可能好轉。 所以倒省事,來爭時間做做事,一回來就把六三年搞的几件工作接手過來,不管心髒怎么樣,整天守在桌子邊不動了。有一份是服裝資料,有上千圖已制好版,幸好沒有毀去,說明約廿万字,也沒毀去。又還有其他一些較小的文章可寫。若在六七月搞好改正稿上交,今年或許可印,將算是我近廿年比較有分量一本書!2大致可以自動放放假,若果三姐能回 來,或可同過南方看看親友。今年已七十過頭,還能寫這种小字,就可知道一切還好,或許比六二三年變不了多少。看來還不像一時即將“報廢”樣子。未完待完工作還多,所以得堅決拒絕報廢!但是這里不少熟人,多在近八年內小病中即成古人,照規律我也難例外,因此更希望今秋明春或能過南方看看熟人。我們似乎不讓退休,不必退休。因為“古為今用”求落實,我近廿年懂的花花朵朵知識,還有的是事情可做!還會有机會和五八九年一樣,帶了上千綢緞,到南方各工厂搞展覽! 蕭乾夫婦似乎也還在咸宁,聞也被動員退休,我在那邊時沒見到他。只在六七年左右,有人從哈爾濱來問樹藏事,才知道她在那邊一個過万人工厂里做第一書記,不知你知道沒有?平時從不告我上升到這么一個“首長”位置,出了事卻又要我來為證明。來人初初還故意開玩笑,像審問我一般,說明白种种后,才充滿了好意向我說:“她做了那么大事,卻不寫個信告告你!”我估計,這些人也許會到過上海找你們的! 巴金体力听說還好,我們放心不少。王道乾還在上海? 靳以愛人處望見到時為我和三姐向她致意。熟人統在念中! 曾祺在這里成了名人,頭發也開始花白了,上次來已初步見出發福的首長樣子,我已不易認識。后來看到腰邊帆布挎包,才覺悟不是“首長”! 在咸宁熟人似還不少,一時間或許還回不來。只聞李季已回來主持人民文學出版社。各協還將恢复。月刊還將在一 定時候出版。市辦試編《文藝月刊》,由浩然和李學鰲主持,已出了二期,似乎不大容易熱鬧。出了些新書,也不怎么引起讀者興趣。大致還得另想辦法,才會有較好發展,因為文學作品不比電影。畫家出面的已不少,對外展出水花鳥畫又出了常且說還有美人畫。几個大而新賓館的布置,花鳥山水民族色彩的畫更占了個主要位置,還要題詩,蓋圖章。事實上能作像樣子舊詩和寫像樣行草字的人恐也不會多了! 曹禺聞也患心髒病,住協和醫院。本說擬寫什么張秋香劇本,或許又過了時,就擱下了。卞詩人和健吾3或尚在河南漯河。俞平伯、錢鐘書、吳世昌、何其芳等雖已回來,似乎還不會把研究工作提上日程,因為不大知研究些什么才合今后需要。我搞的一攤倒似乎還熱鬧。只是書全散失了,一 切得重新添補。主要還靠儲蓄到腦子里點滴,工作效率不大會怎么高,是可想而知的。好處是和三姐一樣,精神還挺好,体力比這里熟人似乎也還強些。只要有事可做,把別的什么通通忘了。 王道乾那個小女孩,躲在你家沙發后的情景我還記得极清楚,可能也長大成了大姑娘! 便中也希望告告我們生活种种。我們都十分想知道。記得六二年在南京時,還看到趙瑞蕻和楊靜如,不知近來還在南京沒有?活著沒有?這里熟人可故去不少! 并愿一家大小安好。 沈從文 六月十四日 【注釋 1陳蘊珍即巴金的夫人蕭珊。當時巴金還沒獲得“解放”,只能寫陳蘊珍收。 2事實上直到1981年,才在香港出版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比寫此信晚了九年多。 3 指卞之琳、李健吾。 給在工厂的次子 (1974年于北京) 小弟:得長信,适二表哥正在此工作,一切有同感。因上二 月以三万人大厂而言,月出車十六輛,上一月上升了些,亦只到七十輛,多可怕的現實!想起來實在不免令人痛苦。即小以知大,國內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生產在停頓中,或近似停頓邊沿情形,或將以万千計,而人數則將以數千万計也。 分析說來,即由于六六年運動由“大串聯”、“大辯論”發展而為“打砸搶”,再又有計划分成“兩派”,以為便于收拾,直到工人入清華,占領一切,改為軍管,……到“揪五么六”,到今年五月新的運動新的高潮為止1,搞得個億万人情緒紛亂,無所适從。即在党內,也有不少上中層熟人,恰恰如過去鄧小平說過的老干部遇新問題,多在莫名其妙中被揪,被斗,終于下放,复在莫名其妙中回轉到北京。認了錯,或不認錯,官复原職。對于更新的种种,還是不知究竟要向何處走,達到終點又是什么,難于明白。“逍遙公”之增加,即由之而來。因為凡是負某一方面實際責任的人,都對于身邊干部情緒的消沉,感覺到“無可奈何”,影響到生產的下降,顯明不過。思想水平也在下降中,只是少有人注意到!最令人擔心處還是思想水平的下降,由熱情轉為淡漠。但每天報上卻總說是大大上升,一切形勢大好。搞學習,以科學院的卞詩人為例,即近于磨日子!而學歷史談歷史上儒法斗爭,表面上的轟轟烈烈處,不少文章居多是背后由教授赶任務為寫成,由什么團体或個人“照本宣科”拿去教、去念。事實上,在鼓勵“人云亦云”的學習作風,此外是并無其他企圖的。更談不上認真的研究和學習!反复照抄的習慣,以至于風气到了小學,紅紅2一上學即寫批評孔老二,這位“孔老二”究竟是什么時人,作了些什么,也一點不知道。不久又批《三 字經》,《三字經》內容,也不明白。凡事人云亦云,亦得個“优”。作文課學校不教她們學“敘事”,作點基本功,卻教寫“評論”和什么“感想”。末了還是照抄,善于照抄便是“优”。更有趣是慶慶,因為事實上比黃帥高二級,書也讀得好得多,早在學校即做“學習委員”!批孔批林一到了學校,她把報紙上的文章,剪剪拼拼,搞出了一篇“新作”。事先不告百科3。抄好后才給爺爺看。百科反复讀過后,稱贊不絕口,以為又有思想,又有文才。到末后才明白是小慶慶變的新戲法,弄得一家大笑!面對一份嚴肅的現實,即普遍的消极情緒的有傳染性的浸潤擴張,許多有責的都若視而不見,卻避開現實,轉而來務虛,上下相欺相哄過下去,似乎沒有絲毫責任待盡,日子也過得心安理得。廣播大部分都以小學生為對象,安排節目,中學生教育即無由談起。除把下放作為正面正确思想的執行,唯林反對下放。因之造成一种气氛,誰不贊同下放,即是思想上与林合流。但也還是有初中三年生,正面詢問教師。張奚若一孫子十六歲,就質問過老師:“為什么同樣是高干子弟,有的讀完初中,即出國,為什么我們想在國內上高中也不許可?他們可出國深造,我們就得下去改造,區別是思想還是別的?”老師無從回答……就揍。另一面即不上課,居然就不了了之。不畢業也成。這自然只是一有趣小例,也依舊可以見出總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凡是從鄉下回來的,都感覺到無希望,無前途。特別是無書可讀。只要有點什么書讀,就可以支持下去。若新書又恰恰能激發他們的下放熱情,自然就更難能可貴了。可是,所有出版部門,都似乎對之沒有責任。出的書或連環畫,對之關心也只是對小學占大多數,對大些的人即不易起作用。八樣板戲和浩然的佳作,事實上卻還好,可是寫的光明面和下放學生見聞矛盾太大,因此對下放中學生,也起不了什么積极鼓舞作用。甚至特別激起反感。他們要的是真正針對他們當前的苦悶而下藥的作品。這里人民文學出版社,好多年來才在最近出一個報道性的短篇集刊,哪里抵事?搞文學的大都只注意到上面的意見,可不大注意到讀者的情緒和要求。因此過去四十年前,一個人可以用十年功夫,把作品支配以百万計讀者的感情和信仰,現在盡全國名作家的努力,加上最高的稱美,面對千万讀者時,還是起不了應有作用。為什么原因?似乎也從沒有人思考過,并由此出發得出些新的啟發,想辦法來重新抓抓這個問題。 我們搞的一行,就更糟糕,全國出了快達千万新文物,直到如今,并不曾引起搞“歷史”的專家認真注意過,并來好好利用它,使得新的史學研究,脫离了傳統的老方法,進而逐漸以文物為重點來弄清楚“勞動創造文化”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提得出嶄新證据。事實上,卻把原有底子也快拋盡了。 搞歷史總得懂文獻,在文獻上作作基本功,一般大學生對原材料既看不懂,也不必看,只“隨風轉”下去。指定抄什么名專家的作品或考古報告,就已足夠作“接班人”有余。長處是多善于望風承旨的搞什么“人”,卻极少能懂得必需讀什么書才能盡責。日子實在太容易混了,因此,上面人還另請調外面不少美工協助,改陳了三四年4,進展可极小,重點只是抓標題上的觀點,而對文物的認識,水平卻极低。有搞分段這部分是我們前院那位“大專家”作的孽,訓練出來的。因為一個館歸他領導業務廿年,他本人至今寫個文物卡片廿個字還不知道應當如何措辭!這种人居然在唯一國家歷史博物館領導業務廿年,自己倒退休了,卻留下廿卅個業務骨干命定的在作接班人。再加上新安排的外來的五處長,五副處長,五主任,五副主任,五科長,五副科長,再加五秘書,形成的多級制,大多數新來的長,卻對文物毫無基本知識,來“抓思想”,“抓政治”,“抓……”。用忙不過來的各种會不斷的開下去,要解決什么說不明白,能解決什么也就可想而知! 這還只不過是二百干部一個小机關情形。至于大如二表哥厂子,听說加了上千新人,每天交通車上下班,必有許多人挂在車外讓車帶來回。生產卻下降到真正可怕程度。因為來的多是干部,只能坐辦公室,開會,卻不能干活,也無興趣學習干活的! ……得之佩廿一來信,說今天下午可以到京,昨天向紅紅一說,使得她興奮到無以复加。過會會奶奶和紅紅必將去車站接她。她在信上不告車次,說免得我去接她,事實上這么一來,倒把紅紅急坏了,可能全個下午將在車站里等著!天气正轉好,我們大致將可在星期天去頤和園照些全家福的相寄給你。我一天永遠在忙工作,搞了大几十個小專題,將交叉的去分門別類積累圖資料,總的完成后,便是勞動文化史一個骨架。今年七十三四,還能有充沛熱情和精力并充滿信心的來搞工作,和文學所里人居多在彷徨無措中被動的強迫學儒法斗爭文件,情形不同十分顯明。所以由于條件不怎么好,沒有足夠的圖書,住處又那么窄,工作似乎還能從容不迫的在進展。搞的服裝資料第一試點本,今年得抄出說明廿五万字,補圖三五百,補圖事幸得王予同志為熱心拍照,問題不大。只是盡這兩個月時間內抄出新的樣本,或相當吃重,若能即時完成,明年或可付櫻這還只是本工作十分之一!全部完成得用圖八千,說明約七十万字,我還滿有信心能吃得下。此外小專題只要工作能力保持到目下水平,也肯定能陸續完成。從我學習經驗得來的結論,人必然還有极大的潛力(工作能量,記憶力能量,會通理解)可逐漸發掘出來,在短短數年中,完成過去人意想不到的工作量,而且還達到新的深度。但在一种無知無能的沓泄領導中,也會把每個人的頭腦變成木木的,呆呆的,以混日子而生而死。除外在影響外,也還有自己,是心怀遠志來做人,景當家作主”的責任,還是一個“混”,抓小利,爭小權,占小便宜,所有聰明才智都放在這些小處上,終其一生?這是人生的兩极,多數人在近代社會教育培養下,最容易學會阿諛、逢迎、貪污、無能,和運動中學來的新的政治世故,很容易接受身邊“現實”,用個“新現實主義”處理一切也消耗自己一生。所以國家令人憂心處,還不只是目前,最大痛苦也許還在將來。只是這個必然出現的將來,從現在种种,已大略看得出一個輪廓。 大學教改已試行了二年。搞這個的都還不明白目的何在。 教改若只從眼下一尺的遠近的政治效果作前提,所得的悲劇效果,是顯明不過的。若能從國家以后十年五十年發展去注意,去設想,必將有不少看法,和目前要求沖突矛盾,令人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一提出,不是劉少奇路線,就是蘇修路線。正因為有許多事,只知注意眼前,不明白國家在發展的需要,目下即已受過去廿年教學馬虎的影響,技術人材的极端缺乏。二表哥說,來北京和美國人打交道,新買了些机器,必選些人去美國學使用方法,也沒有人可胜任。末后厂中卻派了個五十歲老工程師去美,學掌握新銑床的技術,事實上一個三級工已足夠! 目前看來,批評家和有思想水平的干部已太多,而扎扎實實的工作人員研究人員還大大不夠。工作困難是必然的,但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決心和認識,將永遠不灰心的活下去,工作下去,學習下去。做一個普通一兵很不容易,可是必需做。 之佩回時必可得知更多事情。 從文 十月廿四 【注釋 1指當時的“評法批儒”運動。 2作者的孫女沈紅,當時只有九歲。 3指沈從文的連襟、博學的周有光先生。 4指大幅度改變博物館的陳列,以符合“文革”的新觀點。 劇變前夕 (1976年8月于蘇州) 小弟、之佩: …… 得大從北京消息,所有受震出毛病七千所房子,都將于十月節前搶修完好。小羊宜賓住處山牆若修好,一行四人仍回北京,還是比較合理。若北方到九月還不解除警報,南方長江邊卻已宣告無事,到時我和媽媽也許過南京四舅舅處暫住,我則利用在中山門里的博物館圖書進行工作,倒也是一 种辦法……我一失去東堂子1工作生活習慣,飲食睡眠習慣都大大改變,夜里總是在翻騰中半睡半醒的,白天卻在上午補睡,也不像能持久。因在北京近年來都是工作到夜十二點以后才睡,上午五點半前后即起。一個上午至少可以在大書桌邊整整消磨六到七小時,雖這事摸摸,那書翻翻,說不出什么具体成績,可是總不离本業。体力充分消耗,轉羊宜賓吃飯時,逐漸升級,總是一大碗,一會會即下肚。回去稍躺一會,再來翻翻寫寫,或來個把熟人商量商量工作,日子過得雖平板,卻較有條理。一成習慣,体力精神都顯明十分正常,比不少熟人都健康多多。這次一動,可把秩序全打亂了。 体力即不易維持,主要是吃喝變動大,起居變動也大。而且是無書可讀。所以最正常的打算,還是九月可望回京。不得已,才會去南京。 ……并候雙好。 從文 八月廿日上午 一、務必要把身体弄好,這是唯一我們擔心的事。也是你們對我和媽媽最大的支持。 二、有關工作,以目前總形勢計,只有多做事少說話為得計。因為有些方面下降,是一种社會組織种种必然的趨勢,隨同社會發展,在可見的日子內還要使人感到痛苦是必然的,無可避免的,也即決不是某一部門有三几人正義感可望挽回 頹勢。肯定還要經過些更大的痛苦才會好轉。越知道問題多的人,越“沉默”,即明白“趨勢”之不是一人或三數人可以點滴補救。 要對這個有更深的認識和理會,才能作到多做事,少說話,內中有极深遠意義。多做有益于人的事,少說無補于事的空話。 但是應當相信,任何惡趨勢都是會扭轉的,惟決不會在目下可以希望。 三、我這卅年能維持下去,工作信心未喪失,体力情緒也比不少熟人還健康,主要也像是從總的方面學會了最妥的自處之道,即用個“社會主義公民”的資格嚴格律己。凡事先想國家和公家,再考慮自己,所以永遠不至于灰心喪气。即所學本業,也不是什么一帆風順或得天獨厚,其所以取得与人不大相同的進展,就只是不斷努力結果,也即多做少說結果。任何當權的要人,都有理由在不得意時即消沉,只有真正明白“公民”的責任的人,才能在任何情形下,都十分認真的照國家所需要的去盡職。 【注釋 1作者東堂子胡同住處,“文革”中被壓縮剩一間。他從干校回京几年,一 人在這里工作和居住,每天一次到約兩里外小羊宜賓胡同,和夫人一起吃頓飯,并帶回另外兩餐。 給程流金一家1 (1976年10月于蘇州) 流金、宗蔻小妹: ……… 這信寫了好几天,因為被親友拉去看了一回桂花。太湖邊真正夠得上叫“果園鄉”的窯上的桂花。正當摘花時,有千百男女老幼正在忙到摘桂花。一個山接一個山,在階段整齊的花樹下工作,估計能及時摘下的,還不會到十分之二三,其余都不可免隨同一夜小雨而重歸泥土。桂花栽得并不太密,可是在盛開中多已把壓得彎彎的樹枝擋住行路人,無法通過。 真是一生奇觀。另外又看了一回角直保圣寺的泥塑,大約是五代時作品,水即近宋式,非唐式法。天气好,在小市鎮上吃得也很好……這么几天中,北京傳來的新消息,和蘇州市几條大街上的反映,對這次初初听來如“突然”,其實卻是“必然”的新問題,把我們所想象的几几乎在一夜之間便變成事實。使得每個成年人都像年輕了十歲。我們的國家或許正應合了《易經》上提到的“否极泰來”。把我在前信中為小妹等設想的明天,一下子全改變了。倒反而不免重新感到一點“杞憂”,就是更新的明天,要把青年問題由國家來處理得更合理一些。恐怕還要有些周折,折騰,甚至于還不免要受某种封建意識形成的習慣所影響,所干扰,走几年彎路,使年青人在希望中把青春送走。所以有些事,比如學習,有待于自己來解決的,看來還不少。舊的障礙去了,新的隨之而來的“看不慣”,“受不了”,使人消极因素,還是要培養“破藩決篱”的“干勁”和“沖勁”,才能加速促進社會合理化的進展。北京熟人來信說:“新的明天對于你的工作會感到需要,是明确的。”可是我自己卻以為第三回改業,也因之提出了“更有必要”的證据,能照所擬想的做去,可用時間雖不怎么多,可做的事或更配合得上明天的需要。這只看看今天對青年的“學習對象”的提法,也可看出,“于無路處走出路來”這句話,盡管出于魯迅之口,是不會特別提出鼓勵青年一代真正大膽走去的。 這些日子,在上海或北京,能接触到的,感覺到的,必十分多,盼能把無忌諱的瑣瑣小事告告。蘇州地方似乎也是“四人幫”向南京進行搗亂時一個据點。但是活動的方式,將受到一定制約,不會比上海某一區還花樣多些。習歷史的大致都可從歷史的進展中,早就看得出一個規律,即丑角佞幸,即或在任何新社會里,總還有的是种种机會向上爬,成為“寵幸”和“弄臣”,赫然不可一世。且因“投鼠忌器”,听之為所欲為,使人緘口結舌,同陷于無可奈何情形下。可是這些丑角,卻迫不及待的,在為人造陷阱時,預先為自己也作成了更多的陷坑。又自信极深,以為如何如何,即可趁机會做更多的坏事,同時也是极其愚蠢的事情。但冰山一倒,終不免弄得惊惶失措,自招毀滅。“四人幫”的惡行,前后恰恰個歷史規律卻又在中國出現過一次。我們不僅由今可以會古,亦可以由古可以鑒今。社會盡管變得异常迅速而劇烈,這個規律還是值得好好學習。特別是從當前推測“明天”,如何改造人思想,僅僅學習主席革命理論在中國的發展過程,還不容易真正触著許多人的靈魂中的封建意識的殘余。 似乎同時還要把學習如何做人,還要把一些乍看來早已過時,一作具体分析,卻還特別有用的做一個現代公民所需要的基本原則,牢牢記住不放,學得深而又懂得透,他才可望對于某种巧佞幸進之徒的虛偽詭詐,不擇手段的投机取巧的种种坏人坏點子,能有“鑒別力”和“免疫性”,國家的明天,才會真正有個嶄新的面貌出現,使下一代青年活得更庄嚴也更合理,而不至于成為陰險狡詐的丑角,把一切待發揚的有益于國家社會的長處,在重重挫折中毀去。下而至于使得八億人民都不知如何是好,上而直到使得政治局中几個主要成員,党和國家的最高負責人,各因有所忌諱,除在會議上相見外,平時竟不敢作一般性過從。若不能從這种現實的形成,取得一點教育,十分謹慎認真,對于“城狐社鼠”可作隱蔽保護的根本原因,有所認識,而作出更大的努力,加以合理的制約,則到另一時,還難免會出現這种歷史性的重复。更何況以目下而言,所謂几個特別突出的大知識分子,就早已學會采用儒家中“禮為尊親諱,力避犯逆鱗”的心術,和近代政術中的巧佞相結合,用來維持他個人的名位。而且形成的趨勢或影響,甚至于比几個彰名顯著的小人還具有持久的惡影響。一方面鼓勵到封建意識的抬頭,另一面也為“四人幫”的小細胞作成培養候補人的溫床。按照近代政治的“現實”習慣,總是把“焦頭爛額”的人尊為座上客,而不在意“曲突徙薪”的建議,加以深入分析和考慮。也可說因此對于中國的知識分子的本來特征——長處和弱點的認識,都還缺少應有理解。重視或輕視,都易過分,難得恰到好處。因此比較老實正派的,反而不如長于巧佞逢迎的吃香,受重視,有出路。只擔心知識分子搗亂不合作,卻樂于知識分子的逢迎捧場,也因之過去在蔣介石時代“獻九鼎”的名流,和在宋美齡身邊作“顧問”的人們,都成為吃得開的“不倒翁”、“×××”。而十分本分貼著國家需要默默低頭做事的人,反而覺得硬生生的不好對付,不易制伏,別有用心。今后是不是還有些不同認識?恐得有一二年時間才會看得出。 并候長幼佳好。 從文十九日 【注釋 1程流金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無從馴服的斑馬1 我今年已活過了八十歲,同時代的熟人,只剩下很少几位了。從名分上說,我已經很像個“知識分子”。就事實上說,可還算不得正統派認可的“知識分子”。因為進入大城市前后雖已整整六十年,這六十年的社會變化,知識分子得到的苦難,我也總有机會,不多不少攤派到個人頭上一份。工作上的痛苦掙扎,更可說是經過令人難于設想的一個過來人。就我性格的必然,應付任何困難,一貫是沉默接受,既不灰心喪气,也不呻吟哀歎,只是因此,真像奇跡一般,還是仍然活下來了。体質上雖然相當脆弱,性情上卻隨和中見板質,近于“頑固不化”的無從馴服的斑馬。年齡老朽已到隨時可以報廢情形,心情上卻還始終保留一种嬰儿狀態。對人從不設防,無机心。且永遠無望從生活經驗教育中,取得一點保護本身不受欺騙的教訓,提高一點做個現代人不能不具備的警惕或覺悟。政治水平之低,更是人所共睹,毋容自諱。不拘什么政治學習,凡是文件中缺少固定含義的抽象名辭,理解上總顯得十分低能,得不出肯定印象,作不出正确的說明。卅年學習,認真說來,前后只像認識十一個字,即“實踐”,“為人民服務”,和“古為今用”,影響到我工作,十分具体。 前面七個字和我新的業務2關系密切,壓縮下來,只是一句老話,“學以致用”。由于過去看雜書多,机會好,學習興趣又特別廣泛,同時記憶力也還得用,因此在博物館沉沉默默學了三十年,歷史文物中若干部門,在過去當前研究中始終近于一种空白點的事事物物,我都有机會十万八万的過眼經手,弄明白它的時代特征,和在發展中相互影響的聯系。特別是壇壇罐罐花花朵朵,為正統專家學人始終不屑過問的,我卻完全像個舊北京收拾破衣爛衫的老乞婆,看得十分認真,學下去。且盡個人能力所及,加以收集。到手以后,還照老子所說,用個“為而不有”的態度,送到我較熟習的公共机關里去,供大家應用。職業病到一定程度下日益嚴重,是必然結果。個人當時收入雖有限,始終還學不會花錢到吃喝服用上去。總是每月把個人收入四分之一,去買那些“非文物”的破爛。甚至于還經常向熟人借點錢,來做這种“蠢事”。因此受的懲罰也使人夠受的。但是這些出于無知的懲罰,只使我回想到頑童時代,在私塾中被前后几個老秀才按著我,在孔夫子牌位前,狠狠的用厚楠竹塊痛打我時的情形,有同一的感受。稍后數年,在軍隊中見那些殺戮,也有個基本相同的看法,即權力的濫用,只反映出极端的愚蠢,不會達到他們預期的效果。 使我記憶較深刻且覺得十分有趣的,是五×年正當文物局在北都舉行一次全國博物館工作會議時,或許全國各大博物館文物局的負責人和專家,都出了席。我所屬的工作單位,有几位聰明過人的同事,卻精心著意在午門兩廊,舉行了個“內部浪費展覽會”,當時看來倒像是很有必要的一种措施。事先沒有讓我參加展出籌備工作,直到有大批外省同事來參觀時,我才知道這件事。因為用意在使我這文物外行丟臉,卻料想不到反而使我格外開心。我還記得第一柜陳列的,是我從蘇州花三十元買來明代白綿紙手抄兩大函有關兵事學的著作,內中有一部分是圖象,畫的是些奇奇怪怪的云彩。為館中把這書買來的原因,是前不多久北京圖書館刊正把一部從英國照回來的敦煌寫本《望云气說》卷子加以刊載,并且我恰好還記得《史記》上載有衛青、霍去病出征西北,有派王朔隨軍遠征“主望云气”記載。當時出兵西北,征伐連年,對于西北荒漠云气變化,顯然對于戰事是有個十分現實的意義。 漢代記載情形雖不多,《漢書·藝文志》中,卻有個“黃帝望云气說”,凡是托名黃帝的著述,產生時間至晚也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這個敦煌唐代望云气卷子的重要性,卻十分顯明。 好不容易得來的這個明代抄本,至少可以作為校勘,得到許多有用知識,卻被當成“亂收迷信書籍當成文物”過失看待。 可證明我那位業務領導如何無知。我親自陪著好几個外省同行看下去,他們看后也只笑笑,無一個人說長道短,更無一 人提出不同意見。于是我又陪他們看第二柜“廢品”,陳列的是一整匹暗花綾子,机頭上還織得有“河間府織造”几個方方整整宋体字。花綾是一尺三左右的窄筘織成的,折合漢尺恰是二尺寬度。大串枝的花紋,和傳世宋代范淳仁誥敕相近。 收入計价四元整。虧得主持這個廢品展覽的同事,想得真周到,還不忘把原价寫在一個卡片上。大家看過后,也只笑笑。 我的上司因為我在旁邊不聲不響,也奉陪笑笑。我當然更特別高興同樣笑笑。彼此笑的原因可大不相同。我作了三十年小說,想用文字來描寫,卻感到無法著手。當時館中同事,還有十二個學有專長的史學教授,看來也就無一個人由此及彼,聯想到河間府在漢代,就是河北一個著名絲綢生產區。南北朝以來,還始終有大生產,唐代還設有織綾局,宋、元、明、清都未停止生產過。這個值四元的整匹花綾,當成“廢品”展出,說明個什么問題?結果究竟丟誰的臉?快三十年了,至今恐還有人自以為曾作過一件絕頂聰明,而且取得胜利成功偉大創舉。本意或在使我感到羞憤因而离開。完全出于他們意外,就是我竟毫不覺得難受。并且有的是各种轉業机會,卻都不加考慮放棄了。竟堅決留下來,和這些人一同共事卅年。我因此也就學懂了絲綢問題,更重要還是明白了一些人在新社會能吃得開,首先是對于“世故哲學”的善于運用。這一 行雖始終是個齊人濫竿的安樂窩,但一個真正有心人,可以學習的事事物物,也還夠多,也可說是個永遠不會畢業的學校。以文學實踐而言,一個典型新式官僚,如何混來混去,依附權勢,逐漸向上爬,終于“祿位高升”的過程,就很值得仔仔細細作十年八年調查研究,好好寫出來。雖屬個別現象,同時也能反映整個机构的…… 【注釋 1這是作者寫于1983年春的一篇未完成作品。 2新的業務指1949年以后的業務。 ------------------ 网絡圖書 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