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隨感錄37




  近來很有許多人,在那里竭力提倡打拳。記得先前也曾有過一回,但那時提倡的,是滿清王公大臣〔2〕,現在卻是民國的教育家〔3〕,位分略有不同。至于他們的宗旨,是一是二,局外人便不得而知。

  現在那班教育家,把“九天玄女傳与軒轅黃帝,軒轅黃帝傳与尼姑”的老方法,改稱“新武術”,又是“中國式体操”,叫青年去練習。听說其中好處甚多,重要的舉出兩种來,是:

  一,用在体育上。据說中國人學了外國体操,不見效驗;所以須改習本國式体操(即打拳)才行。依我想來:兩手拿著外國銅錘或木棍,把手腳左伸右伸的,大約于筋肉發達上,也該有點“效驗”。無如竟不見效驗!那自然只好改途去練“武松脫銬”那些把戲了。這或者因為中國人生理上与外國人不同的緣故。

  二,用在軍事上。中國人會打拳,外國人不會打拳:有一天見面對打,中國人得胜,是不消說的了。即使不把外國人“板油扯下”,只消一陣“烏龍掃地”,也便一齊掃倒,從此不能爬起。無如現在打仗,總用槍炮。槍炮這件東西,中國雖然“古時也已有過”,可是此刻沒有了。藤牌操法,又不練習,怎能御得槍炮?我想(他們不曾說明,這是我的“管窺蠡測”):打拳打下去,總可達到“槍炮打不進”的程度(即內功?)。這件事從前已經試過一次,在一千九百年〔4〕。可惜那一回真是名譽的完全失敗了。且看這一回如何。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號。

  〔2〕滿清王公大臣指清朝端王載漪、協辦大學士剛毅等人。他們都是清朝王公大臣中的頑固分子。戊戌變法失敗后,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想廢黜光緒帝,立載漪的儿子溥躇為帝位繼承人,但遭到各國駐華公使的反對。他們便“贊助”義和團,提倡打拳,企圖利用正在興起的義和團對付外國勢力。

  〔3〕民國的教育家當時濟南鎮守使馬良寫了一本《新武術初級拳腳科》,曾經北洋政府教育部審定為教科書,教育界一些人也對此加以鼓吹。

  〔4〕義和團在一九○○年抵抗帝國主義八國聯軍的戰爭中,曾有“神靈附体,槍炮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