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節 女性激憤的呼聲:《方舟》


  中篇小說《方舟》7 是張洁最富于個人特色的一篇作品,它以女性所特有的尖銳、激憤和性別意識,敘寫了在社會變動和個人覺醒中的女性生存處境,敏感地表現了知識女性在奮力掙脫舊式的人身和精神鎖鏈的同時陷于新的异化狀態時所面對的痛苦、絕望和抗爭等复雜心理狀態,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張洁作為一個痛苦的理想主義者的自我形象的刻畫。
  如果說,《愛,是不能忘記的》所敘寫的還是一种帶有理想和浪漫色彩的愛情在現實中的境遇,那么,《方舟》則是這种理想和浪漫走向現實的嚴峻考驗。《方舟》中的三個女主人公都是知識女性,曹荊華研究馬列主義哲學、柳泉是一家進出口公司的翻譯,梁倩則是一位導演,她們曾是中學的同學,在走過了坎坷的人生道路之后,又都在离婚或者夫妻分居后住進同一套公寓房。于是,這里便成了她們擺脫現實的痛苦和不幸的“方舟”. 但“方舟”的意象既象征著被庇護、被救贖,同時也意味著一种飄無定所的漂泊感,整篇小說都籠罩著孤獨無援的悲劇性氛圍,正如題記所預示的那樣:“你將格外地不幸,因為你是女人”. 小說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作家以密集的內心獨白和議論的方式,表現了作為現代知識女性的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的焦灼、孤獨与悲涼感受。作為知識女性,她們已經意識到舊有的生存狀態的無意義,和伴隨著社會改革出現的自我更新的必然,對离婚的毅然選擇和离婚后的艱難奮斗就是這种覺醒的体現。她們并不滿足于一般意義上的女性的政治和經濟地位的獨立和解放,而是清醒地意識到必須在這個基礎上,“以充分的自信和自強不息的奮斗來實現自身存在的价值”,即通過為社會盡責任、做貢獻來實現自我。“和舊式婦女相比,對她們這類女人來說,所思慮、所悲傷,耗盡全心關注的,早已有了不同的內容,就連她們表現悲哀的方式也已經不同了。”為了實現一個新的自我,女主人公們首先付出了犧牲婚姻、愛情和平靜安宁的巨大代价,她們奮力擺脫舊有的人身和精神鎖鏈,然后為自己規定了一個理想目標,接下來就是一連串充滿艱辛、磨難、苦痛和眼淚的孤軍奮斗。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她們的特立獨行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道德觀念的擠壓,她們不得不在人与人難于溝通的環境中孤獨地掙扎。不管是已經离异的荊華、柳泉,還是欲离而不能的梁倩,都遭受到一些居心不良的男性的覬覦和騷扰;在工作和事業上,她們又都不同程度地被社會習慣勢力推至傳統的競爭規范中。而更難于擺脫的桎鋯,則是她們內心的羈絆和作為女人的先天特性,在實現自我和擔負起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責任之間的選擇終歸是一种兩難。這樣,她們的奮斗之路就注定變得十分艱難、坎坷,小說中的三位女性在事業上的成功和她們所付出的代价相比足以令人悲哀、扼腕。因此,在實現女性价值的奮爭中,她們又無可奈何地陷入了新的异化狀態之中,即使在各自的崗位上她們依靠個人的艱苦不懈的奮斗,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同時又難免出現了一种新的壓抑,即為了實現新的人生价值目標,她們不得不重新壓抑自我天性中的一部分自由:包括作為女性的自然欲望的需求,這樣,她們就如在小說《方舟》里所描寫的那樣,一個個都顯得那樣孤獨、雄化,甚至都不同程度体現出某种變態心理。比如,她們都有點歇斯底里;在她們身上看不到女性特有的溫柔、优美;甚至在她們看來,男人都是那么委瑣、卑劣,即便是值得信任的男人(如支書老安、科長老董)也都顯得相當軟弱,處于“泥菩薩過河”的境地。這表明作家和主人公一樣,對男性存在著普遍失望的情緒,這是對理想愛情的失望,也是對現實生存狀態的憤慨。這樣,作家和主人公一樣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認知了女性現實生存狀態的缺陷:舊有桎鋯還沒有完全清除,又陷入了新的异化困境。《方舟》的可貴之處就是沒有回避現實生活中這樣一种女性處境的嚴峻性,它用文學的方式表現了當代知識女性所面臨的新舊因素交織、困境与希望并存的生存狀態。
  小說在敘述結构和敘述方式上,都有著鮮明的特色。作者善于將人物放在理想与現實的沖突交點之上,把多种情感交織在一起,支撐或撕扯著人物的內心,使心理描寫富于戲劇性和抒情意味。為了直接切入人物心理,作品的敘述改變了通常的固定視點,每一個章節大体由一個人物視角敘述,人物視角的交叉變化使每個主要人物都能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大量的內心獨白,頻繁的隨感式議論,使敘事、抒情与議論達到了和諧与統一。

  注釋:
  1 引自周揚《繼往開來,繁榮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文藝--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文藝報》1979年第11-12 合刊。
  2 同上。
  3 引自戴厚英《〈人,啊人〉后記》,花城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353 頁……
  4 《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初刊于《朔方》,1980年第2 期。
  5 引自張賢亮《滿紙荒唐言》,收入《寫小說的辯證法》,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5頁。
  6 《哦,香雪》,初刊于《青年文學》1982年第8 期。
  7 《方舟》,初刊于《收獲》1982年第2 期。

  ------------------
  轉自宇慧文學世界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