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蔣介石“剿共”已經得手,正在得意之時,忽有急電:“福建的19路軍叛變了!”蔣介石大惊,擊掌頓足,舉止失措,夜不成寐,哀傷地說:“中正誠不足以感人,才不足以弭亂,遭茲奇變,至可痛心。” 蔣介石不得不改變軍事部署,除命令西路軍、南路軍仍按原定計划“剿共”外,從主力北路軍中抽調9個師,從宁滬杭地區抽調2個師,共11師組成第二、四、五路軍,由第二路軍總指揮蔣鼎文統率,分由江西、浙江進入福建。命毛邦初為空軍指揮官,集中飛机于建甌,轟炸福州,并將駐南京的兩個炮團運到建甌。海軍軍艦也調到福建海面,蔣介石親飛閩北建毆坐鎮,直接指揮這場戰爭。 19路軍在福建,背靠大海無處可走,面向革命根据地,進退兩難。原來蔣介石將19路軍調往福建前線“剿共”,目的是以19路軍消滅紅軍或假紅軍之手消滅19路軍,以使兩敗俱傷,一箭雙雕,坐收漁人之利。蔣光鼐、蔡廷鍇等也知“剿共”難以取胜,但他們從保存實力出發,妄想排除共產党和紅軍勢力出閩西,在福建搞一個“模范省”,聯絡兩廣,在福建造成割据偏安之勢,因而率19路軍在漳州、廈門登陸立足后,糾集土著軍閥部隊和反動民團,采取步步為營的戰略行動,不斷進犯,蚕食閩西革命根据地和閩西游擊區,先后侵占龍岩、連城、新泉等大片革命根据地。紅軍東方軍入閩后,連續消滅區壽年、毛維壽、譚啟秀部5個團。蔣光鼐、蔡廷鍇深深感到,如不進攻紅軍,則必被蔣介石消滅,如果進攻紅軍,亦必被紅軍消滅。 此時,原19路軍老官長陳銘樞旅歐歸國,經香港回福建,爾后去廣州与兩廣領袖聚首,磋商進一步反蔣抗日計划。初步擬定成立西南國防政府,与南京蔣、汪中央對壘,并設想以1933年10月10日“雙十節”那天作為新政權成立的日子。計划擬出后,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十分積极,唯廣東陳濟棠因對閩方抱有戒心、堅持不為所動,致使這個計划流產。 蔣光鼐、蔡廷鍇、陳銘樞在困境下,受共產党共同抗日宣言的影響,決定把其原來的“反并反蔣抗日”的方針,改變為“聯共抗日反蔣”的方針,并派代表陳公培(共產党上海發起組成員,后脫党)去見彭德怀。彭德怀遵照周恩來的電示同陳公培會談,贊揚了19路軍抗日反蔣的行動,批評了他們來福建“剿共”的錯誤,同時對蔣、蔡等響應共產党的抗日宣言表示歡迎,請他們再派代表到瑞金談判。從此,紅軍同19路軍進入休戰狀態。 陳銘樞、蔡廷鍇等再派陳公培和徐名鴻帶著給毛澤東、朱德的信到瑞金談判。中央決定周恩來、葉劍英負責這次談判,并決定潘漢年与徐名鴻商談。毛澤東、朱德多次接見陳公培、徐名鴻。10月26日,雙方簽訂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蘇維埃中央政府并決定派潘漢年為常駐福州代表、黃火青為秘書。 19路軍領導人在与紅軍的合作關系初步形成后,解除了后顧之憂,于是開始籌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聯合李濟深、黃琪翔等反蔣反日力量,決定于11月20日發動事變。 李宗仁不滿于閩方聯共,致電福建:“切勿采取任何過激措施,徒給叛党賣國賊以口實,而陷自身于孤立無援的地位。”李宗仁雖然也同意“抗日重于剿共”,廣西与紅軍也有“防而不擊,互不侵扰”的“君子協定”,但不愿与共產党合作。李知閩變勢在必行,為補救計,李急電廣東胡漢民、陳濟棠:“不如合粵、桂、閩,在粵成立革命政府,彼既有路可行,或不致鋌而走險,如何?”廣東方面對此未有回答。 蔣介石已獲閩方情報,即邀請蔡廷鍇至廬山會晤,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入閩誘勸陳銘樞,均告失敗。蔣又派專机持親筆函來福州接蔡廷鍇往南昌,被蔡將飛机和飛行員扣留。 11月20日,閩變爆發,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選出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黃琪翔、方振武、蔣光鼐、蔡廷鍇、徐謙、何公敢、李章達、余心清等政府委員,公推李濟深為主席。廢除南京國民政府年號,改用公歷,定1933年為中華共和國元年,廢除青天白日旗,另行制定了上紅下籃,中間一顆黃色五角星的新國旗。政府下設三會兩部一院一局。李濟深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將福建綏靖公署撤銷,改組為人民革命軍第五方面軍總司令部,保存19路軍番號,將該路軍擴為1、2、3、4、5軍,總司令由蔡廷鍇兼任。又成立了“生產人民党”,以示与國民党完全脫离,由陳銘樞任總書記,發表了打倒蔣之國民政府的宣言。 閩變發動后,閩、粵、桂3省聯盟出現了深刻的危机,陳濟棠接受了蔣介石150万元重款后,以西南執行部名義發出對閩變“絕不苟同”的通電。廣西李宗仁、白崇禧等公開聲明:“奉行‘抗日剿共,親仁善鄰’八字,決不隨便附和人家。” 但李宗仁又私下向閩方表白“心有余而力不足”。 盡管如此,當蔣介石出動大軍、飛机、海軍對閩大舉討伐,狂轟濫炸時,李宗仁聯合胡漢民、陳濟棠通電責蔣,給閩方道義上的支持。李、白還致電蔡廷鍇,建議他集結軍力,固守閩西南若干据點,依靠兩廣為后方,待机發展。 蔣介石調走了9個師,使他煞費經營之封鎖政策,竟一旦而失全效。這是紅軍反“圍剿”的极好時机。毛澤東立即提出:以主力紅軍突破敵人的堡壘線,突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贛地區去,縱橫馳騁于杭州、蘇州、南京、蕪湖、南昌、福州之間,將戰略防御轉變為戰略進攻,威脅敵人之根本重地,向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作戰。這不僅能粉碎蔣軍向江西根据地的進攻,且能援助閩方新政權。毛澤東風趣地比方說:“這是和敵人換防。敵人要到中央根据地來,我們讓他,我們到江、浙一帶去打游擊,重新開辟一塊革命根据地。這樣一來,不但敵人的碉堡戰術、敵人所建立的堡壘封鎖線,統統失去作用;而且將迫使敵人不得不同紅軍打運動戰,紅軍就可以發揮所長,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毛澤東的這個作戰計划是英明的,蔣介石几乎是傾全國之兵力出動進行第五次“圍剿”,后方空虛,并已無兵可調,連守衛兵力也不敷調配,南京一帶重要城市的防務,只是依靠憲兵、警察和一些地方團隊維持。紅軍一旦突破封鎖圈,突進到敵人后方,完全可以開展胜利的游擊活動。 彭德怀也提出類似建議。他發了一個電報給周恩來轉博古,建議留5軍團守衛中央根据地,集中1、3軍團和7、9軍團向閩浙贛邊區進軍,依方志敏、邵式平根据地,威脅南京、上海、杭州,支持19路軍,推動抗日戰爭,打破第五次“圍剿”。 毛澤東、彭德怀的建議,正擊中蔣介石的要害,蔣最大的擔心,就是怕紅軍由閩北進到浙江、安徽、江蘇一帶去。那么必使蔣介石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而引起全國政局的變化。 但是,博古、項英等中央領導人和李德拒絕采取毛澤東和彭德怀的建議,并斥之為:“脫离中央蘇區根据地的冒險主義。”他們還認為,紅軍轉向蔣介石部后方,是等于幫助了19路軍,是喪失無產階級的革命立場,博古曾請示在莫斯科的王明該不該与蔡廷鍇聯合?王明回答:“在同他握手時,應朝他臉上啐唾沫。” 毛澤東寫給中央的信,全無音訊,十分著急,便去中央所在地瑞金葉坪,陳述自己的意見,但他得到的回答是:“蔣光鼐、蔡廷鍇都是坏蛋,打過我們,我們不能同他們聯合。” 毛澤東因反映了自己的意見,而受到了留党察看的處分。 周恩來、朱德几次向中央局和軍委建議,紅軍應乘机伏擊,痛殲入閩之蔣軍。蔣介石怕紅軍和19路軍配合作戰,命令陳誠、李默庵等以7個師的兵力向東山、得胜關集中,以与入閩蔣軍相呼應,并截斷紅軍入閩通路。周、朱聯名向中央建議:“立刻調1軍團及14師,准備會同3、5、9軍團主力,甚至3軍團主力一部,于東山、得胜關間与敵決戰。”這一建議也被博古和李德所拒絕。李德將主力紅軍西調,去進攻永丰地區敵人的堡壘線。 周恩來、朱德對李德、博古、項英誤失良机,憤慨致電博古、項英,要求:“給我們部署与命令全權,免致誤事失机。” 這個電報触怒了博古、李德、項英等人,于是,由李德以統一前后方指揮為名,向中央局提出撤銷紅軍總司令部和第一方面軍司令部,將前方總部撤回后方,并入軍委。中央局作出了相應的決定。1934年1月4日,周恩來、朱德被從前線召回瑞金,失去了對前線部隊的指揮權。 蔣介石除以大軍圍攻19路軍外,又用高官厚祿收買19路軍軍官,他竭力收買蔡廷鍇未果后,又向其下屬軍官下手。 結果19路軍5個軍長,除第5軍軍長譚啟秀力戰外,其余各軍軍長沈光漢、毛維壽、區壽年、張炎等都做了倒戈將軍,舉兵投降了蔣介石。福建政府孤立無援,又有內變。1934年1月15日,福建政府首府福州陷落。不久、龍岩亦失守。1月底,蔣光鼐、李濟深、陳銘樞、黃琪翔分別逃至香港,蔡廷鍇不久亦逃港,福建事變乃宣告徹底失敗。 蔡廷鍇等為保存19路軍的部分實力,同李宗仁、白崇禧商量后,在廣西成立一個團,安插在閩變失敗后离散的19路軍官兵。該團表面上屬桂軍,但軍餉由蔡廷鍇以原19路軍存下的公積金支付。這支武裝力量,是為嗣后兩廣“六·一”事變時,蔡廷鍇等人入桂重新組織19路軍的基礎。 蔣介石鎮壓了福建事變后,即將進攻福建的部隊組成東路軍,任命蔣鼎文為東路軍總指揮。回過頭來協同其他部隊重新開始對中央蘇區進攻,他采取的新戰術,不是長驅直入,而是“步步為營”的堡壘戰術,一邊前進,一邊筑碉堡,平均每天只挪動二三里,一步一步地朝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區和主力所在地進逼。 中共臨時中央于1934年1月15日,即福州陷落的那一天,在瑞金召開了六屆五中全會,討論和研究了形勢与任務、蘇維埃運動与任務等問題,補選了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改選了政治局。新的政治局委員有:博古(秦邦憲)、王明(陳紹禹)、張聞天(洛甫)、周恩來、項英、陳云、王稼祥、張國燾、朱德、任弼時、康生、毛澤東等12人。政治局候補委員為:劉少奇、關向應、鄧發、凱丰。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由博古負總責。 与此同時,中華蘇維埃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張聞天為人民委員會主席。此時,張聞天對博古的一些錯誤做法不滿,同他發生過爭吵。博古把張聞天安排在人民委員會主席位置上,目的是既削弱毛澤東在政府的權力(毛澤東原來擔任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人民委員會主席),又把策略問題上与自己存在一定分歧的張聞天從党的領導圈赶出去。 六屆五中全會,“左”傾冒險主義發展到鼎盛狀態。它不但對革命形勢作了完全錯誤的“左”的估計,夸大中國革命的社會主義成分,繼續發展了宗派主義的過火斗爭和打擊的政策,在組織上進一步對領導机构的宗派主義改造,而且在軍事上仍然強調進攻路線,接受了李德反對堡壘主義的“短促突擊”戰術,提出“為奪取新的蘇區与中心城市而斗爭”的口號,使紅軍由運動戰轉變為陣地戰。 會后,博古、李德命令紅軍處處設防,節節抵抗,推行“以碉堡對碉堡”和“短促突擊”,實行了消极防御的方針。在雙方兵力和武器裝備懸殊的條件下,自1月下旬至3月底,紅軍進行的許多戰役、戰斗都遭到失敗。 4月中旬,蔣軍集中了11個師分兩路,分別沿撫河西岸和河東岸,進攻廣昌采用梯次配備,河東受阻時河西推進,河西受阻時河東推進的戰法,交替筑壘推進,企圖從北面打開中央蘇區的大門。以博古為首的中共中央,決定調集紅軍主力堅守廣昌。由博古、李德赴前線直接指揮,提出“像保衛馬德里那樣保衛廣昌”、“為保衛廣昌而戰”、“胜利或者死亡”等口號。他們組織野戰司令部,司令員名義上是朱德,實際上是李德,博古任政委,顧作霖代總政治部主任。紅軍主力1、3、9軍團9個師堅守廣昌,實行以集中對集中,以主力對主力,以堡壘對保壘的陣地戰,結合所謂的“短促突擊”,同优勢兵力和武器裝備的敵人決戰,蔣軍用飛机輪番轟炸,用大炮猛烈轟擊。 蔣介石集歷次對付紅軍的經驗,擔心紅軍又轉移他去,未料正好相反,紅軍主力死守廣昌,蔣介石大喜過望,自問:“匪共怎么變得如此愚蠢?”令大軍攻擊勿怠,激戰18晝夜,雙方死傷甚眾。蔣介石大喜:“我拼得起,匪共拼不起!” 留守在瑞金的周恩來于4月27日致電博古、李德,建議紅軍撤离。此時,撫河東西岸敵人同時向廣昌發起總攻。紅軍反擊未能奏效,不得不于當晚撤出廣昌,向廣昌以西以南轉移。28日,蔣軍進占廣昌,中央蘇區的北大門果被蔣軍打開。 紅軍在廣昌保衛戰中傷亡達5500余人,占參戰總兵力的1A5。蔣軍也有重大傷亡。蔣軍自廣昌戰役得手后,气焰更加囂張,相繼又占領了建宁和古龍岡以北的銀龍下等地,中央蘇區進一步縮小。 7月上旬,蔣介石集中了31個師的兵力,從6個方向開始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發動新的進攻,并且相互聯絡通報,謹防紅軍主力轉移。博古、李德命令紅軍分兵把口,處處設防,形成“6路分兵”,節節抵抗的陣地戰。這正中蔣介石下怀,紅軍兵少,分而為六,則益少,犯了兵家大忌,蔣介石得悉紅軍如此布陣,興奮不已,知自己已穩操胜券了,他在日記中寫道:“此次匪共處處犯兵家之忌,得不敗乎?” 紅軍在高虎□、万年亭戰斗中,雖然殺傷蔣軍三四千人,自己的傷亡也很慘重,被迫后退。8月31日,廣昌的驛前失陷。至此,中央蘇區的東線和北線都被蔣軍突破,西線和南線也更加困難。中央蘇區的70個縣,只剩下6個了。 9月,蔣軍進逼興國、宁都、石城、長汀、會昌。毛澤東此時獻上一計:打破“圍剿”還有最后一線希望,即蔣軍主力向湖南中部前進,調江西的蔣軍到湖南中部而殲滅之。博古說:“毛同志又來他的游擊主義了。”遂不用,依舊分兵把守各地。 蔣介石認為紅軍已成瓮中之鱉,忍不住長噓一口气,几年“剿共”之戰,到此已接近全胜了。于是又在廬山開辦了訓練團。從7月至9月,先后辦了3期,每期仍為3周。這次的中心內容仍然是反共,但著重進行精神教育,即所謂的“軍人魂”教育。因為共軍即將被消滅,所以不再是滿嘴的反共詞句,而是從更高的角度開展精神教育。蔣介石說:“本團長此次之所以要召集我們全國的高級和中級官長到此訓練,就是要將這個做人的道理与做革命軍人的道理,傳授于大家。” 蔣介石在這次訓練中,先后作了29個講話。其主要內容是:(1)鼓吹軍人要有一個靈魂。這個靈魂便是蔣記的三民主義,其基本精神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2)鼓吹“一個政府、一個統帥、一個命令”;(3)鼓吹“不成功,即成仁”的決心;(4)將過去自私自利、貪污卑劣、驕奢淫佚、偷生怕死、互相欺詐、奪權奪利之一切頹風惡習和一切不好的思想行動,一掃而空。蔣介石的目的是想改善軍隊的面貌,使官兵能結成一体來為他賣命。 這次訓練果有效果,如第18軍各師,軍官的生活和士兵接近了,軍官無論職級大小,一律不佩武裝帶,而与士兵相同,在腰間扎一小皮帶,身著布質軍衣,腳穿草鞋或膠鞋,吃大鍋飯。這不僅表示与士兵同甘共苦,使士兵激動不已,打起仗來能效命沙場,同時減少軍官在戰場上的目標,以避免遭到紅軍的阻擊。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