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飛馬”換大炮,陳毅一著妙棋,新四軍鳥槍換 炮;大鵬灣上漁炮顯威;從敵人到戰友,50年風 雨,我炮兵司令員与日軍炮兵戰俘的傳奇故事 “飛馬”香煙与平射炮 陳毅在下棋。難得將軍有這樣的好興致。 与陳軍長下棋的是一位身穿原白對襟布褂、白發飄逸、頗有些仙風道骨的老者。他是當地一位有名的私塾先生。先生姓劉,据說還是晚清的舉人。 老先生棋藝不凡,陳老總顯然遇到了對手。 早年求學時,陳毅是正門考入北大的高材生,聰穎過人,才思敏捷,文章詩賦更是華美不凡。在校時便特受文苑大豪、北大文科教授王統照的賞識,在王主辦的文學雜志中,時常可以看到陳毅的文章。兩人在寫稿与發稿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即便陳毅后來投筆從戎,他的許多儒雅之气仍未有絲毫的削減。例如,他愛吟詩賦詞,一生中与毛澤東唱對多首詩歌,留下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他喜歡棋枰對奕,在黑白世界中可以不吃不睡。建國后,又是他大力倡導揚我國威的圍棋事業,從而使得圍棋這朵古老的奇葩,在建國后极其困難的條件下得以生存和飛速發展。 今天与劉先生能坐到一起下棋,其中也有一段隱情。 一個月前,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陳毅剛剛接任新四軍軍長,面對日軍的重重封鎖,他正感無從下手時,這位劉先生來了,他們進行了第一次對奕,結果陳毅以兩目半告負。 劉先生沒有一句客套話,只是指了指棋局,飄然而去。 陳毅反复審視棋局,最終發現左下角的一塊棋其實還有成活之道,只要巧妙地利用對方的弱點,完全可以殺出一條血路。 棋局如戰局,陳毅由此得到啟示,連續在敵人防范的夾縫中巧出奇兵,戰則必胜,很快便扭轉了被動的局面,使得新四軍不但在江北站住了腳,而且聲威大震,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和歡迎。 第二盤棋是在黃橋決戰前夕, 雙方苦戰了一晚,共下243手棋,劉老先生一條大龍終于被屠,陳毅心情大快,第二天指揮黃橋決戰,大胜韓德勤,消滅了反動派1.1万人馬。 取胜之后,陳毅才品出其中的味道不對,以劉老先生的棋力,怎會讓自己把一條性命攸關的大龍屠掉呢? 終于,陳毅明白了,劉先生讓自己放手縛龍,心情大暢,正是為了讓自己在隨后的戰場上一展雄才啊! 這一回,陳老總提前聲明:雙方一定要拿出真本事,分個輸贏高低,拼個你死我活! 劉老先生笑笑,慨然應允。 開始雙方落子飛快,至中盤兩條大龍相互絞殺后,棋盤上便沒有一寸安生之地了,處處硝煙彌漫,刀刀橫梗咽喉,粗看雙方死子累累,細看卻都有可喘之气。 正在陳毅苦思不下時,晚飯的時間到了。 陳毅執意留老先生進餐。 此時后勤部長跑來報告,軍中財力告急,原來准備購置的醫藥、彈藥和10門平射炮的計划,都因經費不足而無法解決。 自皖南事變,蔣介石將9000名新四軍將士圍困于十万大山中,約有2000余人突圍,6000余人一部被打散,大部犧牲或被俘。新四軍重新組建后,蔣介石仍然极盡封鎖圍剿之能事,不但斷絕了原來允諾的各种供給,而且還處處制造摩擦,以圖尋找再次向新四軍發難的口實。 陳毅送走劉老先生后,發現桌上有一包沒開封的香煙,這肯定是劉老先生忘下的,陳毅正要喊警衛員送回,忽然想起,劉老先生并不吸煙,他為什么將一包香煙丟在這里,莫非有什么用意? 忽然之間,陳毅醒悟過來,這一定是劉老先生的暗示,新四軍的駐地江蘇淮南一帶盛產煙葉,我們的經費緊張,為什么不能自己動手,開辦一個煙厂呢?听說辦煙厂投資并不大,但利潤十分可觀,對于改善新四軍的給養、裝備肯定大有益處。 這個想法在軍党委會上一提出,立刻得到贊同,副軍長張云逸立刻調集人員,籌集經費,用買一頭豬的价錢購買了卷煙設備,短時間內一個卷煙厂就上馬生產了。 1942年春天的一個上午,淮南銅城鎮的一座茶館里坐滿了人,有外地的商人,有當地的煙農,有煙厂的工人,還有几名新四軍的后勤干部。大家圍坐成一堆,鴉雀無聲。桌面上擺著從當時敵占區運來的,在解放區市面上銷售的各种牌子的香煙。有大刀牌、小刀牌、翠鳥牌……煙紙的外觀印得花花綠綠,其中有一种叫飛馬牌的,煙盒上畫著一匹騰空飛躍的駿馬,這就是新四軍自己生產的飛馬牌香煙。今天的集會叫品煙會,新四軍的干部和工人們把自己生產的香煙同敵占區的擺在一起讓商人們試吸,孰优孰劣,分個清楚,看看能不能打開市場。 商家們開始品煙了,只見他們首先看清品牌,然后打開盒封,從里面彈出一顆煙卷,划著火柴,悠悠地點著,然后閉目凝神,細細地品味。 兩個多小時后,几种香煙都已品嘗,然后開始評判。 從吸煙的效果看,這几种名煙都從頭燃到尾,沒有截火現象。灰燼呈灰白色,紙不結殼,質量不相上下。再檢驗煙絲,就分出高下了,大英牌香煙含煙筋在20%上下,其他牌子的更多,惟有飛馬牌則無煙梗子,一色金燦燦的純葉,吸上一支,一片芳香。色、香、味均屬上乘,無論從哪個角度評判,都該奪魁。而且价格十分低廉。 評判結果出來后,贏得了一片掌聲,商人們紛紛伸出大拇指,夸贊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飛馬牌香煙響當當,我們有多少要多少……” 只這一場評判會,飛馬牌香煙便立刻美名遠揚,紅遍大江南北。 在市場上站住腳后,煙厂又更新了設備,擴大了生產規模,還到上海高薪聘請了兩位工人老師傅坐陣指導,使香煙質量不斷提高。一年后,煙厂有了相當的規模,每天都有2000條左右的飛馬牌香煙飛出工厂,飛向各地。 日本人和蔣管區發現了新四軍生產的飛馬牌香煙已經占据了相當的香煙市場后,大為恐慌,在水陸碼頭,交通要道設卡,想封死飛馬煙的足跡,把新四軍困死在淮南的荒野地區。 但是只要貨好,价格有賺頭,商人們則費盡了心思把飛馬煙倒運出境。他們事先准備了許多大英香煙的空盒,然后把飛馬煙裝進空盒里,越過封鎖區后再恢复本來面目,有的干脆就不再換盒了,贈送親友時只需說一句:“請注意,看是什么牌子?”“嘗嘗看,人家‘四太爺’的貨色怎樣?”“四太爺”指的就是新四軍。 后來,更有一些大商人精印了大批大英牌空盒運到銅城,把飛馬牌香煙整船整車地運出去。于是,“飛馬”一舉突破了敵偽對根据地的封鎖,名揚京、滬等大中城市。 從此以后,不僅新四軍的軍費開支大為緩解,地方政府的稅收大為增加,因香煙進口而造成的資金外流現象基本截止,而且使當地煙農的收入也大大增加。當然,新四軍用這些錢不但買回了急需的醫藥、彈藥,還有一批批重型机槍、平射炮等大型武器。 后來,陳毅离開了銅城,也再沒有同那位老先生下棋,但每每議及此事,他都會感慨万端地提起這位老人。 香港大鵬灣上的游擊隊 香港淪陷后,日軍便把這里當做一個運輸中樞。他們從中國搶劫的大批財物和戰爭資源,都從這里運回日本。由日本本土運送到中國和東南亞戰場上的軍火及軍用物資,也都在這里轉運。 ,1942年,廣九鐵路被我東江縱隊攔腰切斷后,日本鬼子為了繼續進行戰爭,又利用水上的优勢,開辟了一條從香港到汕頭的海上運輸線。 看到日軍把一船船殺人武器運到中國的各個戰場上,又把中國的寶貴資產偷運出去,東江縱隊的官兵們既气憤,又痛心。 4月的一天, 東江縱隊稅收班班長王錦忽然接到上級命令,給他們班補充了20多個戰士,并指示將他們班改成海上游擊隊。王錦和大伙一听到這個消息,都高興地揮動著拳頭說:“這回該出出气,給日本鬼子點顏色看了!” 游擊隊成立初期,沒有海上作戰經驗,裝備也很差,只有三條小木船和一挺重机槍,這樣的條件,怎么能和敵人的艦艇作戰?怎么能切斷敵人的運輸線呢? 這個時候,東江縱隊的政委林平同志來了,他了解了游擊隊的情況后指示說:“你們的任務是切斷敵人的運輸線,但首要的工作是要團結好當地的漁民;有了漁民的支持,你們的工作就會順利地開展起來。漁民既是你們戰胜海洋的老師,又是你們的耳目和偵察員。 其次要刻苦訓練, 早些适應海戰的需要,早些使你們這些‘旱老虎’變成‘深水龍’。至于武器,我們的經費很困難,不可能直接給你們裝備,還是老規矩,敵人的手里多得很,就等你們去奪取呢!” 林政委的這番話,撥亮了他們心頭的燈盞,使他們明确了斗爭的方向。 大鵬灣,位于南海之濱。這儿的人民,多靠捕魚為生。千百年來,他們風里來,雨里去,冒著生命危險捕一點魚蝦,還要給漁霸交納稅賦,要給海匪上貢捐款。日本鬼子占領后,見了中國老百姓的漁船就抓,見了漁民就殺,漁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了。現在,漁民們都不敢去遠海捕魚,只能在海邊捕點魚崽細蝦維持生活。 在工作中,游擊隊的同志們還了解到,這儿的漁鄉也算是老革命根据地,群眾早期就受過革命影響,還參加過當年的廣州起義和省港大罷工,有很好的革命基礎,只要認真發動群眾,就一定能播下革命的火种,燃起抗日的烽火。 于是,海上游擊隊立刻行動起來,他們首先除掉了當地的漁霸、漢奸鄭寡婦和陳豬仔等一干敗類,廢除了套在漁民頭上的各种苛捐雜稅,又幫助漁民成立了漁民鄉政府,建立起漁民小學和各种群眾組織,同時救濟生活貧困的漁民,組織他們修船補网,出海捕魚,開荒生產。 漁民翻了身,真心地擁護游擊隊,隊伍也在這里扎下了根,還吸收了十多個漁民參加了隊伍。于是,游擊隊便在大鵬灣的羊槽灣,開始了緊張的海上練兵。 海上訓練,首先要克服暈船。游擊隊里的同志大多是北方人,第一次出海,才航行了十多海里就都躺在船上嘔吐起來。有的人吐完了飯,再吐水,最后竟然吐起血來。漁民听說部隊遇上了困難,都主動跑來介紹航海經驗,傳授防止暈船的秘方。’ 漁民出身的吳滿友、石觀福,成了大家海上訓練的骨干。每次出海,他們既搖櫓,又掌舵,當教師、做示范,還替暈船的同志端湯送飯;返航后,為了讓同志們休息好,又主動代崗、放哨。 接連一個多月,大家白天黑夜在海里漂,在日頭里晒,衣服整天都是潮濕濕的,個個嘔吐得臉色蜡黃,頭昏腦漲,但為了戰斗的胜利,都咬緊牙關堅持著,以堅強的毅力与各种困難進行著斗爭…… 終于,游擊隊員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習慣了海上的生活。 在漁民的幫助下,游擊隊的武器裝備也多少有了一些改善,除了原來的重机槍和十几支步槍外,還裝備了一些漁民常用的漁炮。這种漁炮大多用炸藥和鐵砂做成,多用于手拋,平時主要用于炸魚,但由于它輕便,在海戰中威力較大,所以便成了游擊隊的重要武器。 在海上作戰,要想消滅敵人并奪取武器裝備自己,就要求能跳上敵船,進行白刃格斗。跳船,跟在陸地上跳高跳遠可不相同,首先要掌握好平衡,會使用巧勁,否則在船上站都站不住,更不要說跳了,特別是從小船往大船上跳,就更加困難。 剛開始,有的人腿一蹬,船一歪,還不等跳起來,已經掉到大海里去了。有的人眼看著上了大船,可是腳剛落地,船身一歪,又重新掉到海里。 在學習跳船的過程中,有碰掉腳趾甲的,有崴了腳脖子的,有撞破膝蓋的,跳腫腿的……可大家誰也不把這些傷放在心上,一次、兩次、三次……終于又越過了這一關。 海上射擊,也是個新課題。海上目標時起時伏,想构成“瞄准基線”十分困難。漁民鄭大爺知道后,特地向他們介紹當年打海匪的射擊經驗,手把手地傳授射擊要領,很快,大家就把這門技術學到了手。 經過三個多月的苦練,游擊隊員們學會了海上作戰的多种本領,“旱老虎”真的變成了“深水龍”。 1942年8月23日, 海面上出現了一艘日本鬼子的炮艇,這家伙在海面上橫沖直撞。根据确切情報,鬼子為了便于海上運輸,新近成立了一個“海上挺進隊”,由一個日本軍曹任隊長,另外還配備了三艘普通机動船。 縱隊司令員命令游擊隊,趁敵人建隊之初,對海上情況不熟悉,采用夜襲戰,堅決拔掉這個“活動据點”。 濃云遮住了月亮,水天茫茫,西南風呼呼地吹著,把白帆鼓漲得像挂在桅杆上的大鼓。游擊隊的兩條小船,在吳滿友、石觀福、丘求等帶領下,乘風破浪,向黃竹角駛去。 第一次參加海戰,大家心里都有些緊張。 一會儿,夜空突然飄下大雨來,雨點扑扑地打在白帆上,打在大家的身上。游擊隊員們都興奮起來,有的說:“這是老天保佑,咱們想啥就來啥,敵人怕啥就偏給啥……”還有的說:“這樣的風雨天,鬼子肯定貓在窩里,咱們一掏一個准……” 深夜兩點,夜幕里突然閃出兩道手電光,這是游擊隊發現敵情的信號。同志們立刻靜默下來,悄悄駛入黃竹角海面。這時發現敵人的三條大船綁在一起,敵人的哨兵以為風雨天不會有什么情況,正抱著槍在船舷上昏睡呢! 按照預定計划,2號船飛快地向敵船左側駛去,1號船則直插敵船的右方。 小船飛快前進,眼看就要接近敵人了,敵人的哨兵不知發現了什么,大聲喝問:,“你們是什么人?”話音剛落,就響起了槍聲。 敵人已經有了警覺,偷襲只有變成強攻。不待敵人再打出第三槍,我游擊隊的火器便同時開火了,一道道火舌,織成一片火网,向著敵船籠罩過去。 正當我游擊隊1號船准備向敵人發起攻擊時, 海上風力驟減,敵人趁机向我船開火。吳滿友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力划起槳來。 就在敵人集中火力向我1號船射擊的時候,我2號船從左邊隱蔽地接近了敵船,在离敵船還有20多米遠近時,小曾便一連投出兩顆漁炮。隨著兩聲巨響,敵船馬上燃燒起來了。 乘敵人慌亂之際, 我1號船上的石觀福也投出一顆漁炮,命中了敵船。中間的敵船一看勢頭不妙,升帆就跑。正在船頭打机槍的丘求眼明手快,順手操起一根竹篙,鉤住了敵船的帆繩。只見他用力一蹬,小船隨著竹篙一蕩悠,他就如飛一般划過海面,落到了敵人的船上。 只見他手舉漁炮,大聲厲喝道:“哪里跑,快投降!” 這時,其他戰士也從被炸起火的敵船上,跳到了敵人要跑的船上。 敵人一看這些戰士們手舉漁炮,個個威風凜凜,急忙降帆求饒。 這一仗打得真漂亮,只是打掃戰場時,沒有找到那個鬼子軍曹,一問俘虜,才知道炮一響,他就搶先跳海逃生了。 首戰初胜后,大家情緒特別高漲,接著游擊隊又在南沃口、大浪口等地截獲了几條滿載軍用物資的敵船,消滅了大鵬灣的海匪。經過一連串的打擊,敵人的單船再不敢在海上獨自航行了。 鬼子丟了“海上挺進隊”后,惱羞成怒,糾集了香港、九龍的陸、海軍,對大鵬灣開始了殘酷的大掃蕩。游擊隊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采用了避實擊虛的戰術,与敵人進行著周旋。 一天凌晨,一個漁民跑來游擊隊報告說,發現敵人一艘電船,兩只大木船,停泊在水頭沙山角。 敵船竟然敢在那儿停留,肯定是有所仗侍。可是敵人護航的炮艇藏在哪里呢?電船和大船上的兵力、裝備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為了打好這一仗,游擊隊召開了一個特別會議。會上,有的同志建議說:“在陸地上,我們可以化裝偵察,在海上為什么就不可以呢?只要能弄清敵人的情況,我們就好下手了。” 他的話提醒了大家,經過研究,支部确定先派三位同志,化裝成漁民,暗藏漁炮,划一條小船接近敵人,作為突擊隊。主力部隊埋伏在水頭沙岸邊,隱蔽接敵,打它個措手不及。 于是,游擊隊偵察員一色漁民打扮,分乘兩條小船,在水頭沙山角后上了岸,借著岩石的掩護,悄悄地接近了敵人。只見三條敵船并排靠在一起,最大的是電船,有300多吨,兩邊的貨船,都裝著100多吨的軍用物資。有三個鬼子在海里游泳,五個鬼子坐在電船的甲板上聊天。 按照預定計划,偵察員楊元、羅興、鐘國階手提一串鮮魚,向著鬼子走去。 鬼子開始一愣,后來看到是几個漁民打扮的人,手里還拎著鮮魚,便立刻放松了戒備,放下手中的武器,嘴里“哇啦哇啦”喊叫起來。 正當鬼子准備跑過來搶魚的時候,小鐘胳膊一掄,一顆漁炮不偏不斜地飛上了電船,轟隆一聲便爆炸了。這時游擊隊的同志們立刻沖了上去,槍聲炮聲響成一片。 被打暈了頭的鬼子清醒過來,將一挺輕机槍架在船頭,對著游擊隊員“嘩嘩”地掃射起來。 楊元此時已經跳上敵人的木船,見旁邊的船上有鬼子在頑抗,便又准确地拋出一顆漁炮。轟隆一聲,敵人的机槍啞了。 戰士們跳上電船,敵人一看,大勢已去,只好乖乖地舉手投降。在海里游泳的三個鬼子,赤著身子跑上海灘,還沒等穿上衣服,便當了俘虜。 這一次海戰后,海上平靜了許久,但鬼子很快又玩起了新花招。 一天晚上,漁民鄭大爺報告說,海上有一條日本人的大木船在活動,大船被帆布蒙蓋著,看不出是什么船,也不知船上載的什么東西。 王錦隊長認為,這只船有兩個可能,一個是鬼子偽裝的運輸船,企圖趁我們不明底細,蒙混過關。另一种可能是敵人的軍船,船上藏有重兵,當我們輕易出擊時,他們就會突然從船上鑽出來,狠狠地咬我們一口。 不管是什么東西,我們都要去會會它!王隊長下了決心。 經過一番細致准備,游擊隊的船便出海了。駛過海關口海面,便發現了那艘不明來歷的船只。 王錦用望遠鏡一看,啊,好高的船帆啊!船身雖被蒙蓋著,但基本可以斷定不是商船。 王隊長立刻命令大家作好戰斗准備,然后警覺地向敵船慢慢逼近。 距敵船300多米時, 敵船突然向我開火了,這完全證明了游擊隊早先的判斷。對此游擊隊早有防備,他們的船隊船小,靈活,在風浪里前后起伏移動,目標很小,敵人不容易擊中。 “按照作戰計划,大膽地靠上去!”王錦下達了作戰命令。 小船像一條條蛟龍,乘著風浪,從四面向敵船圍攻上去。 敵人原來想乘游擊隊不備,打他們一個伏擊。沒想到游擊隊有備而來,而且集中了优勢兵力,加上船多船小,火力猛烈,戰斗一開打,敵人便覺得吃不住勁了。3號船靠近敵船左側后, 戰士鄒來一連投出三顆漁炮,但敵人也早有准備,漁炮落到帆布上,都停留不住地滾了下來。3號船此時處于不利的位置,還沒等調過頭來,船帆便被敵人的炮火擊中了。在這緊要關頭,只見吳滿友像一只靈巧的猴子,冒著彈雨,爬上桅杆,重新扯起船帆,使小船脫离了險境。 1號船上的磨盤机槍,不停地向敵人射擊,2號船也邊打邊前進。丘求一連投出兩顆漁炮,由于時机得當,漁炮一落地便炸,敵船上立刻濃煙滾滾。 在這致命的打擊下,敵船上的船篷、船板、桅杆……被炸得飛向了天空,鬼子的斗志崩潰了,有的拼命往海里跳,也有的在船上瘋狂地胡亂射擊。 大家見鬼子還在抵抗,便又投了几顆漁炮,敵船迅速下沉,很快便被大海淹沒了。落海的鬼子有的抱著船板,有的揪著木箱,還有的想弄翻游擊隊的船,戰士們火了,干脆開始了海上打靶,一陣槍打、槳砸、竹篙戳,把鬼子全部消滅在了大海里。 從此,日本鬼子的運輸船,沒有大型的鐵甲艦護送,再也不敢在這條海路上通行了。而鬼子的艦艇又极少,很難抽調出來專門保護運輸船。這樣一來,大鵬灣上平靜多了,紅日藍天,白帆點點,漁歌蕩漾,海鷗翔集。海上游擊隊為抗日立下了大功。 一張照片的回憶 王大田將軍是原濟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當筆者采訪他時,他從皮包里拿出一張45年前的照片。這是一張黑白照片,是1950年拍照的。右邊的一位是我們面前的這位王司令員,中間的一位,血气方剛,雙目炯炯,他是一位日本士兵,叫山本胜。 說到他們之間的交往和結下的生死情意時,王司令員熱淚盈眶。 那是在抗日戰爭的后期,當時王大田在新四軍1縱1團任作訓科長。在淮安縣東橋戰斗中,俘虜了十多名日本士兵,其中有一個小隊長,叫山本胜。剛被俘時,他態度十分蠻橫和強硬,整日沉默不語,還帶頭絕食,与新四軍相對抗。 但是,新四軍的同志們沒有灰心泄气,而是針對他們的抵触情緒,耐心反复地進行教育,深入細致地做工作。經過一段時間苦口婆心的教育,山本胜慢慢開始覺悟了,認識到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罪惡,戰爭給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帶來的苦難,最后自覺參加了日本反戰同盟,成了我們的戰友。 1945年夏,新四軍1縱奉命拔掉蘇北平橋据點,1團擔任主攻。為了減少傷亡,盡快完成任務, 縱隊派出了一個炮兵連加強1團的攻堅力量。山本胜就是炮兵連的炮手。 根据戰斗需要,團長把這個炮兵連直接交給王大田指揮。 戰斗打響了,我軍按照預定計划開始了炮火覆蓋,可是擔任山炮射擊手的山本胜每次發炮,炮彈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有時候還出現跳彈。 王大田靜下心來,這才發現這個小個頭炮手左瞄右瞄地在裝模作樣,他根本沒有打算去擊中目標。王大田火了,他知道這個小個子士兵一定認為日本人打日本人不光彩,于是便嚴厲地說:“山本胜,你听著,我們寬大是有條件的,如果你再不命中目標,我就執行戰場紀律了……” 說罷,便從腰間把手槍拔了出來。 山本胜一看害怕了,他矯正了一下標尺,第一炮就轟掉了碉堡的一角,第二炮便炸塌了一面牆,沒有几炮,便把整座炮樓轟成了廢墟。 “打得好,打得好哇!我要給你記功……”王大田激動地摟抱著山本胜動情地說,剛才的那些不愉快早就忘得一干二淨了。 從此以后他們就相識了,山本胜射擊技術高超,是個极難得的神炮手,而王大田也是個性情豪爽的漢子,由此,他們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抗戰胜利后,內戰烽煙又起,山本胜便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東野戰軍第29軍炮兵團任參謀,后任副營長,跟隨部隊先后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從長江一直打到廈門。在渡江戰役攻打江陰要塞時,由于炮兵隔江射擊,江上陰云密布,風大浪急,命中率很低,我們的渡船在江中受到對岸國民党炮火的嚴重威脅。山本胜又拾起了他的老本行,跑到炮位上,親自瞄准操炮,發發擊中目標,有效地壓制了敵人的火力,掩護我們的船隊和步兵沖上了對岸…… 此次戰斗中,山本胜榮立了二等功,還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党,介紹人就是王大田。 說到這里,王副司令員感慨地說:“在入党時,他說,雖然我很不幸,參加了一場罪惡的戰爭,但是我又很幸運,我找到了真理,我想把我的名字改一下,今后就叫我林胜吧……” 1950年,全國解放了,党和政府考慮到要有一大批日本人回國開展中日友好活動,便動員軍隊中的日本人回國。當時組織上找到林胜,要求他回國去開展工作。林胜猶豫地找到王大田,讓他幫著拿個主意。 王大田說:“你是党員了,要服從組織決定,回國后,要為改善中日關系,增進兩國人民的睦鄰友好關系多做工作。” 林胜緊拉著王大田的手說:“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舍不得离開你,舍不得离開中國……”說著,淚水一串串滾落下來。 1951年,王大田接到緊急命令,隨志愿軍入朝參戰。臨行時走得匆忙,未能給林胜送行,沒想到這一分手竟然一別至今。 打那以后,由于歷史的原因,王大田和林胜隔海相望,卻沒有机會重聚。1979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后,林胜曾來中國找過王大田,可是由于久未通信,王大田的工作單位又一再變動,离境的時間到了,林胜只好怀著遺憾离開了中國。 事后,當王大田知道這一實情后,也禁不住扼腕歎息。 彈指一揮間,近50年過去了,當筆者离去時,從王大田副司令員深邃的目光中和不盡的歎息里,听得出他的思念是多么沉重。王大田和林胜都已是鬢發蒼蒼的老人,他們這對在戰場上相識相知、結下生死情意的戰友,在有生之年,還能得以相見嗎?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