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九章


        劉鄧首長表彰趙章成發明平射炮;霍州戰“五虎”,
        天皇親賜山炮落入八路軍手中;日軍吉田旅團長
        假仁索炮遭拒絕

               改炮英雄趙章成

  1942年4月,山西長子縣石哲鎮。

  這里有一個日軍的核心炮樓,約10多丈高,占地百余畝,崗樓外挖有護城壕,壕內有齊腰深的水,壕溝外還設有木樁和鐵絲网。炮樓內駐有日本鬼子一個中隊,還有一部分偽軍。

  八路軍129師的兩個團為了攻占這個炮樓, 已經打了整整兩天了,可是由于炮樓火力猛烈,守衛森嚴,加之樓高牆厚,我軍的小炮居然對它毫無辦法。尤其是我軍裝備最多的迫擊炮,炮彈發射出去都是拋物狀落地,不是打得太遠,飛過了炮樓,就是打得太近,落到護城河里或者崗樓前的空地上。偶爾有一顆炮彈落到崗樓頂上,又由于樓頂是鋼筋水泥結构,迫擊炮彈在上面炸裂開來,只等于鬼子頭上響個炸雷,對崗樓內的敵人毫發無損。

  劉伯承和鄧小平得知這個情況后,立刻騎馬赶到了石哲鎮。在望遠鏡里,他們看到了八路軍對這個崗樓的一次進攻作戰。

  首先是炮火准備,但我們的炮彈一發發爆炸之后,看不出對敵人的絲毫威脅。隨后是步兵的沖鋒。炮樓內的敵人開始還擊了,歪把子机槍嘟嘟地吼叫著,把我們的戰士壓得抬不起頭來。炮樓內敵人的小炮也開始發射了,炮彈准确地在戰士們進攻的隊形中央爆炸,許多戰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劉伯承看到這一幕時,痛楚地閉上了眼睛。

  他馬上命令步兵暫停攻擊,又吩咐參謀長將師部直屬炮兵營調來,重新部署兵力,重新組織進攻。

  有了炮兵營平射炮的直接火力支援,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只見戰斗一開始,我軍的炮彈准确地擊中了鐵絲网、鹿砦,為步兵的沖擊開辟出通道。然后炮彈一齊密集飛向敵人的崗樓,有的炮彈甚至准确地鑽進了崗樓上的射孔,在炮樓里面轟然爆炸……

  崗樓里頓時黑煙滾滾,火光沖天,不知炮彈引爆了什么,又發出了轟轟的爆炸聲。我步兵乘勢沖殺過去,他們英勇地跨過鐵絲网,毫無懼色地跳進護城河,前仆后繼地沖向炮樓……

  終于,崗樓內的敵人泄气了,一個炮眼里,探出一根小木棍,木棍上挑著一塊白毛巾,表示投降。

  鄧小平同志看完總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進攻炮樓戰斗中犧牲在敵人炮火下的那些戰士的身影總在他腦海中映現。

  “劉師長,對付敵人的炮樓,最有效的武器還是平射炮和山炮,可是我們的部隊目前裝備最多的是迫擊炮。這家伙分量輕,攜帶方便,另外拋物線高,打山地游擊戰很适合,可是拔据點、打炮樓就用不上。咱們能不能改一改,讓迫擊炮也能打平射目標呢?”鄧小平面對著戰斗總結,操著濃重的四川話問。

  劉伯承點點頭說:“我也在想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在蘇區,打的也是游擊戰,可那是山地游擊戰,經常是你在這個山頭,我守那個山頭,有時候是隔著山頭打仗,迫擊炮能夠隔山轟擊,對我們的用處的确很大。可現在是平原作戰,而且多數戰斗都是以對付日軍的据點或者堅固的炮樓為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以前的戰法,我們的攻堅武器也要有相應的改變……”

  “如果能把我們的迫擊炮改裝成平射炮,那就好了,不但武器裝備可以得到迅速改善,而且不需要花費多少資金,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劉伯承沉思著:“是啊,可是誰來完成這個任務呢?”

  “趙章成,把這個任務交給他怎么樣?”鄧小平探詢地說。

  “炮兵主任趙章成?我看行!”劉伯承贊許地說。

  趙章成在紅軍時期就已成了炮兵專家。他大渡河上顯神威,腊子口上揚英名,誰都知道,紅軍里有個趙章成,善使一門鐵炮,指哪打哪,彈無虛發……

  1942年5月,在趙章成的直接領導下,在129師全師范圍內抽調了20余名迫擊炮手和有經驗的指揮員,組成迫擊炮平射和特种射擊研究班,向迫擊炮的平射發起了技術攻關。

  參加攻關的炮手們吃不下,睡不著,發揚了刻苦攻關的首創精神,經過三個月的辛勤研究試驗,于8月試制成了迫擊炮平射的拉發裝置,試驗發射一舉成功。

  從此以后, 129師的各部隊都學會了用迫擊炮平射來打碉堡了,而且這家伙攜帶輕便,使用簡便,射擊准确,威力奇大。

  1943年4月, 劉伯承、鄧小平親自簽批了嘉獎令,表彰了趙章成的功勞:“師炮兵主任趙章成同志,研究迫擊炮平射裝置,業已成功,將來益助戰斗彌補我炮火不足之弱點,收效必大。此种無產階級創造性,實值得全師干部戰士學習。”

  為在全師推廣這一經驗,師炮兵部還舉辦了兩期訓練班,共培訓了百余名迫擊炮指揮干部和炮手。

  中央軍委得知這一情況后, 對此十分重視,于1943年11月電令129師:“聞悉你師研究成功迫擊炮平射裝置,甚好。請將迫擊炮平射裝置的构造与使用方法,速派干部帶樣來延安教授。”

  從此,迫擊炮平射平打,竟成了一項重要戰法,各部隊的攻堅能力大大提高,日本鬼子躲在炮樓里也覺得不安全了,整天惶惶不可終日,深怕哪一天便會喪身在八路軍的迫擊炮下。

              日本天皇親賜的山炮

  1942年4月16日, 霍州榆武公路上,一支由汽車、馬車和馬拉炮車組成的日軍混成兵團,大約有400余人,在所謂日軍“五虎將”之一吉田一郎旅團長的率領下,耀武揚威地走了過來。

  “打! ”八路軍太行第3軍分區代司令員劉昌毅一聲令下,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八路軍健儿立刻槍炮齊發,向著公路上的小鬼子開了火。我軍的火炮引爆了敵人的炮彈,公路上預先埋設的地雷同時發揮了威力,把一隊鬼子打了個措手不及,炸得人仰馬翻。

  鬼子在我炮火的猛烈轟擊下,實在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連車上的野炮都無法架起射擊,只好丟棄十多輛汽車和大炮,扔下160多具尸体,連滾帶爬地逃走了。

  “小鬼子逃跑了,打掃戰場嘍!”戰士們歡呼著沖向公路,從鬼子的尸体上解下我們急需的槍支和彈藥。

  突然,有一個戰士喊:“過來看啊,這儿還有一架大炮!”

  那時,八路軍的裝備很差,迫擊炮都很少,更不要說山炮了。劉昌毅司令員听說繳獲了鬼子一門山炮,心里簡直樂開了花,馬上赶到現場觀看這門大炮。

  當他一溜小跑赶到這門山炮跟前一看,頓時心里涼了半截,說是炮,其實只是一個炮架,沒有炮筒,兩個膠皮輪子也燒焦了,冒著黑煙,生出一股嗆人的膠臭味。

  “炮筒呢?”劉昌毅轉身問負責打掃戰場的王連長。

  “沒,”沒發現!”王連長回答。

  “打掃戰場不徹底,有炮架,肯定就有炮筒,你們順著敵人逃跑的路線,好好找一找,肯定有炮筒。”劉昌毅急切地說。

  “是,一定找到炮筒!”王連長一揮手,帶著一個班出去了。

  不一會儿,前面就傳來了歡呼聲,一個滿身泥水的戰士扛著炮筒,气喘吁吁地跑過來,邊跑邊大聲喊:“劉司令,找到了,找到了……”

  劉司令員一看,果然是一尊炮筒,他高興地迎上前去,幫助那戰士從肩上放下炮筒。

  “這小鬼子還挺狡滑,打了敗仗,乖乖投降不就得了,卻把這炮筒子卸下來,丟到了前面的河灣里……”王連長一邊擰衣服上的水,一邊樂呵呵地說。

  這炮筒有人的大腿粗,兩三米長,筒身雖然沾滿了泥水,但完好無損,輕輕一擦,瓦亮油光。

  劉司令員上下撫摩時,忽然感覺到炮口上好像有一串花紋,仔細一瞅,原來上面還刻有兩行小字。在炮筒上刻字,這還十分少見,他忙用衣袖擦去炮筒上的泥污,仔細審視,原來,這兩行小字刻的是日文,上面的一行字大一些,下面的一行字小一點,‘好像是什么落款。劉司令員只認識那几個大字,那是用日文寫的“武運長久”,下面的小字寫的就不知是什么了。

  打了胜仗,又繳獲了鬼子的一門山炮,大家甭提多高興了,什么疲勞呀饑餓呀,全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有說有笑地撤离了戰場。仗雖然打完了,可這場漂亮的伏擊戰卻一直挂在戰士的嘴邊上。當然,每次議論起來,都少不了那門山炮。有的戰士還給它編了段順口溜,相互傳唱,那詞是這樣寫的:“八路軍,沒山炮,小鬼子,送來了。缺了胳膊又少腿,炮筒還從水中撈。抗日將士不計較,戰場殺敵立功勞。”后來,這段順口溜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整個太行山區。

  大約過了半個月,一天,劉昌毅司令員正在司令部里看文件,警衛員進來報告說,日本鬼子派了一個維持會長來,說是有急事商量。

  開始,這位警衛員也沒當什么事,后來左右盤問,才知道他帶來了日軍少將吉田一郎的一封信,是為那門山炮來的。那維持會長還哭咧咧地說,他的家人都被關在鬼子的馬圈里,如果不見到劉司令,天黑前把信親自交到他手里,全家人都得被處死。

  警衛員听到這里,覺得事情蹊蹺,這才跑來報告。

  為了把事情搞清楚,劉司令員答應見見這位維持會長。

  几分鐘后,警衛員把一個50多歲的老頭帶進屋來。顯然這老頭對自己的命運揪著一份心,滿頭滿臉地冒熱汗珠子。

  維持會長顧不得擦一把臉上的汗水,哆哆嗦嗦地從怀里掏出一封信,結結巴巴地說:“劉司令,皇軍,哦,不不,是日本人限我三天之內把這封信送到,還必須親手交給你,不然我們全家就死了死了的,今天已經是最后一天了,請將軍看完信后,務必給我寫個回條,我好回去贖全家人的性命……”

  劉司令員接過信來,仔細地看起來。

  信是日本翻譯官寫的, 全文是這樣的:“將軍閣下勳鑒:4月16日,皇軍在榆武公路上与貴軍遭遇,丟失山炮一門,聞悉該炮現存于貴部。此炮乃天皇陛下親賜給吉田旅團長的,吉田將軍視此炮為最高榮譽,如其命也,將軍如能奉還,皇軍將滿足閣下提出的一切條件,此奉,大安。”

  看罷信,劉司令員既喜又憤。喜的是,原來繳獲的山炮是日本天皇親賜給所謂“圣戰英雄”的,怪不得炮筒上還刻著兩行字。現在,山炮成了八路軍的戰利品,而且已經修复,八路軍可以利用這門山炮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了,這豈不是對天皇發動侵華戰爭的最好“報答”和最大諷刺嗎?气憤的是,明明是日軍發動侵略戰爭的鐵證,是他們屠殺中國人民的凶器,被我繳獲之后,竟然還能找上門來,像做買賣似地搞交易,真是欺人太甚!

  信中還大言不慚地說什么,只要能把炮還給他,他們能滿足閣下的一切條件。條件?中國人民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日本鬼子放下屠刀,繳械投降,不知這個條件吉田能不能滿足啊?

  劉昌毅司令員義正詞嚴地對那位維持會長說:“你回去告訴吉田一狼,這門山炮是八路軍用鮮血和生命從戰場上繳獲的,它在中國的土地上不知造成了多少血案,殺害了多少中國人,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的鐵證,他想要炮可以,讓他七天以后自己到白庄來取!”

  維持會長點頭如搗蒜“嗯嗯”地听著,當听到最后讓吉田七天后自己來取時,立刻如釋重負,慌忙不迭地說:“一定轉告,將軍的原話我一定一字不差地轉告……”說完,回去交差了。

  維持會長走后,劉昌毅司令員把早已想好的一條妙計立刻付諸行動。在未來的戰斗中,為了讓這門來歷不凡的山炮發揮更大作用,他急忙將王連長找來,囑咐了一番,讓他盡快把山炮整修好,再設法多弄些炮彈。另外,再選几名好炮手加強訓練。

  五天之后,王連長把炮修好了,劉司令員前來檢查訓練成果。這一天,陽光格外燦爛,修飾一新的山炮在陽光下閃爍著幽藍的光彩。炮手們按照王連長的口令,有條不紊地操作著,炮口高高昂起,左右靈活地轉動,顯得格外威武、神气。

  到了与吉田一郎約定的時間了,八路軍事先將山炮埋伏好,准備讓吉田好好嘗嘗“天皇炮”的滋味。可惜,狡猾的吉田嚇破了膽,沒敢到白庄來。

  不久,在子洪口戰斗中,這門“天皇炮”作為八路軍的重型武器參加了戰斗。它雖然口徑不大,但打得遠,打得准,每回發射的炮彈,都像長了眼睛似的一發接一發地落到敵人頭上,炸得日本鬼子抱頭鼠竄,尸橫遍野。

  步兵兄弟在前面喊:“炮兵老大哥,謝謝你們,省點勁打,不然,鬼子都讓你們打光了……”

  這次戰斗, 共斃傷日軍210余人,其中有二分之一是被這門山炮炸死的。當劉司令員從望遠鏡里看到一群群侵略者葬身于這門日本天皇親賜的山炮炮口之下時,心里感到十分愜意,驀然,他想起了中國的一句俗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此,這門山炮成了八路軍的正式裝備,一直跟著劉司令員轉戰南北,打擊日寇,直到抗戰胜利。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