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東線攻擊開始的那一天,令交戰雙方官兵們印象最深的与其說是一夜的流血混戰,不如說是這個地區的那一場漫天的大雪。雪片密集而厚重,气溫已經降到零下30℃以下,交戰雙方的凍傷者比戰傷者更加痛苦難熬。 到28日天亮的時候,持續了一夜的猛烈攻擊開始和緩。天色薄明,無論是中國軍隊還是美國軍隊,雙方終于有了空隙審視自己目前的處境了:中國的第二十軍六十師占領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線,切斷了位于下碣隅里的美陸戰一師南逃的退路;第二十軍五十八師已進至上坪里地區,三面包圍了下碣隅里,五十九師占領了死鷹岭和新興里等陣地,美陸戰一師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間的聯系已被割斷。中國第二十七軍八十一師占領了赴戰湘西側,美第七步兵師与陸戰一師已經分別被孤立。第二十七軍的八十師包圍著美第七步兵師于新興里。在柳潭里,美陸戰一師先頭 部隊与中國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徹夜戰斗,形成對峙的局面。 中國指揮官判明:這個地區的美軍的數量,比預想的數量多出一倍,而且其裝備的精良遠在中國軍隊之上。 美軍指揮官判明:美軍已在這個寒冷的不毛之地被大批的中國軍隊分割,如果不采取措施,只要天再一次黑下來,中國士兵的喇叭再一次吹起來的時候,他們恐怕就要完蛋了。 應該說,中國軍隊于東線第一夜的攻擊,至少在戰術上是存在漏洞的,于是,黎明時中美軍隊在柳潭里所形成的對峙局面,成了令中國指揮官們預想不到并且感到很頭痛的現實。中國指揮官在天亮的時候才意識到了其指揮上的不妥,于是決定轉變打法,即先集中兵力打擊位于新興里的美步兵七師三十一團和相對脆弱的美陸戰一師指揮所以及簡易机場所在地下揭隅里。 這個決定至少從戰術上符合中國軍隊在其歷史上所形成的戰術思想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的基本內容是:集中优勢兵力,孤立分割敵人,實施重點包圍,力求各個殲滅——昨夜中國軍隊開始攻擊的時候,如果能圍柳潭里之敵而不打,集中攻擊下媽隅里并將其拿下,天亮時的形勢將會對中國軍隊有利得多——這樣的話,史密斯師長肯定會為把自己的前沿指揮所設置在哪里而大傷腦筋。 凌晨時分,在興南港美軍陸戰一師大本營里的史密斯師長由于徹夜未眠而顯得神色疲倦。這個參加過二戰的老兵沒等到午夜就明白了一個真理:陸戰一師從在這個該死的地方登陸時起,自己所做的抵触、違抗、反對阿爾蒙德的一切動作——不管這些動作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現在證明都是正确的,自己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其中最了不起之處在于,自己几乎冒著喪失職業軍人前途的代价,贏得了在下碣隅里修建簡易机場的時間。作為陸戰隊,目前最重要的是保住分散在上百公里路線上的中間部位——下碣隅里的安全,這是确保空中支援的中樞,是讓陸戰一師的士兵盡可能多地活下來的最關鍵的部位。 這一夜,中國軍隊對下碣隅里的攻擊并不十分猛烈,并且沒有占領它,這對陸戰一師的命運來講,真是一個万幸。 天亮了,史密斯師長乘坐直升机向下碣隅里飛去。 這一次,史密斯在飛机上憑肉眼就可以看清楚,中國軍隊已經把分布著陸戰隊的那條公路分割成了一段段孤立的段落。由于美軍執行轟炸的艦載飛机還沒有來,沿著這條公路,中國士兵在雪地上移動的身影歷歷在目。“中國人多得無法估計”,史密斯后來回憶道,“至少是陸戰師的十倍”。 下碣隅里是位于長津湖南端的一個小鎮,三條簡易的公路在這里分岔,小鎮成為一個交通中樞。除了東面的一個高地外,這里是坡度平緩的盆地。南端可以供運輸飛机起降的簡易跑道維持著陸戰一師的后勤命脈。這里設有陸戰一師的前方指揮部,集中著陸戰一師的勤務部隊。負責這里安全的是陸戰一師一團三營營長里奇中校,他指揮的部隊是三個連。同時,由于運輸的問題,七團二營的營部和一個火器連也在這里駐留。在中國軍隊開始攻擊之前的27日的白天,里奇中校指示作戰參謀制定了防御方案,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會明白,防御下碣隅里的要點只能是東面的高地和南面的机場。 實際上,在阿爾蒙德給陸戰師下達“北進”命令的當天,陸戰一師師指揮所的大部分人員以及第十軍派來的直屬隊,已經陸續到達了下碣隅里,這使小鎮突然間人洗車流擁擠不堪。在史密斯師長的堅持下,机場的簡易跑道在加緊施工,D連的士兵們奉命不分晝夜地干活。當夜幕降臨,柳潭里的美軍開始受到攻擊的時候,簡易机場的施工現場依舊燈火通明,而跑道僅僅完成了四分之一的工程量。這個史密斯師長非要不可的簡易机場, 在未來的若干天里,即使在中國士兵已經沖上跑道和美軍士兵進行肉搏戰,中國軍隊的迫擊炮彈下雨一樣地落下來時,跑道的施工工作都沒有停下來,美軍士兵一邊舉槍射擊,一邊開著推土机。這條用美軍士兵的生命換來的跑道終于在陸戰一師的撤退中起到了几乎是決定性的作用,史密斯師長用它救了成千美軍士兵的生命。 27日11時,美軍陸戰一師和美陸軍步兵七師在下竭隅里開設了指揮所。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也飛到了下碣隅里。阿爾蒙德和史密斯在指揮所的帳篷里密談了將近一個小時,談了些什么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阿爾蒙德沒有談到改變計划的問題,原因很簡單:麥克阿瑟沒有改變進攻計划的命令。從帳篷里走出來的史密斯臉色平靜。阿爾蒙德隨后親臨一支已經在中國軍隊包圍之中的小部隊,向這支小部隊授了一枚勳章。在授勳儀式上,阿爾蒙德居然對士兵們這樣說:“現階段是對后退之敵人的追擊,要迅速地推進到鴨綠江去。”与阿爾蒙德的論調相反,史密斯師長在向部隊下達的命令中,根本沒有“鴨綠江”這三個字,而且史密斯早已決定一輩子不會再提到那條跟自己以及自己的士兵們沒有一點關系的中朝界河。 史密斯師長命令的要點是:各部隊迅速打開互相聯系的通路。 下午13時,位于古土里的陸戰一師一團團長普勒上校命令二營D連向下碣隅里方向攻擊。該連在走出大約一公里路程的時候,在漫天大雪中突然遭到中國軍隊的猛烈襲擊,并且受到了三面包圍。普勒上校立即命令該連撤退,結果一直到將近黃昏的時候,D連才從包圍中突圍而出,跑回古土里。D連在這次行動中損失官兵38人,惟一所得是知道了襲擊他們的是中國第二十軍六十師的一七九團。 28日的整個白天,中國軍隊一直處在調動和隱蔽防空的狀態中。 黃昏很快就來了。黃昏時分美軍陸戰一師的態勢是:在長長的山間土路上,部隊仍被壓縮在柳潭里、德洞山口、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興里五個相互孤立的環形陣地中。 史密斯師長決定在下碣隅里過夜,他明明知道,下碣隅里必是今夜中國軍隊的首要的攻擊目標。 史密斯守著一台吱吱亂叫的收訊机,收听著各部隊的戰報。 西線傳來的戰況令他心惊肉跳:沃克的第八軍團不但開始了全面瘋狂的撤退,而且美第二師在其退路上一個叫三所里的地方,被突然出現的中國軍隊封堵了。 既然西線已經崩潰,陸戰一師還有什么必要再在東線上往前推進? 既然已經證明中國軍隊企圖在這片荒山野岭中消滅陸戰一師,那還談什么推進到那條界河邊去形成聯合國軍的“鉗形攻勢”? 史密斯不斷地給阿爾蒙德報告陸戰一師的危險處境。 但是,他就是沒有收到阿爾蒙德任何“修改進攻計划的只言片語”。這意味著,陸戰一師的任務依舊是:從柳潭里向北、向西進攻。“真是太愚蠢了,”史密斯后來回憶道,“看來,我們要為我們的生存而戰了。” 史密斯給柳潭里的七團團長利茲伯格的作戰指示是:“掘壕据守。” 史密斯給下喝隅里的陸戰部隊下達的作戰指示還是:“掘壕据守。” 這時的下碣隅里是脆弱的。雖然天黑的時候史密斯正式下達了“任命里奇中校為下調隅里地區統一防御指揮官”的命令, 但能夠指揮目前在下揭隅里的美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當里奇清點下周隅里自己有權指揮的所有兵力之后,清點的結果令他吃惊不小,這里的美軍基本上是個大拼盤:3913人分別來自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南朝鮮軍等58個單位,很多是10人以下分屬不同系統的先遣隊或者聯絡隊。這些士兵中很多人并不是戰斗兵,而是工程技術員和通訊人員。 雪時大時小,黃昏是寂靜的,寂靜得令人恐懼。偶爾,有零星輕武器的射擊聲傳來,更增添了整個蓋馬雪原的肅穆。 向下揭隅里正面進攻的是中國第二十軍的五十八師。這是這支部隊自渡過鴨綠江以來面臨的第一場真正的戰斗。其一七二團在西,一七三團在東,一七四團為預備隊。當黑夜降臨的時候,所有參加攻擊的士兵都已經子彈上膛,刺刀出鞘。 在五十八師面前主陣地上防御的是美軍陸戰一師一團的H連和三連。為了在堅硬的凍土上挖出工事,美軍士兵們把炸藥裝在罐頭盒里引爆。他們還把上千只麻袋裝上了土,壘成了工事的胸牆。在陣地前,設有地雷、餌雷、絆索照明彈以及可由手榴彈引爆的五加侖汽油罐和蛇腹形鐵絲网。机槍、無后坐力地、坦克炮和迫擊炮、榴彈炮也部署完畢。在兩個連的分界線上,美軍布置了兩輛坦克。 在H連和I連的背后,就是燈火通明的簡易机場施工現場。 20時,天又開始下雪了。 22時30分,美軍陣地前的絆索照明彈爆炸了。在照明彈的光亮中,美軍看見的是分成若干試探性小組的中國士兵在尋找美軍陣地的側翼位置和正面的縫隙。中國士兵的試探小組后退以后,中國軍隊的炮火准備開始了。迫擊炮彈落在美軍的陣地上,美軍士兵們縮在工事里,握槍的手開始發熱。中國軍隊的炮火准備持續了30分鐘后,突然,三聲喇叭聲響起,美國兵下意識地從胸牆上探頭往前看,他們看見的情景是:“中國士兵的沖擊陣形如同地面突然沸騰起來一般”。 抵進美軍陣地前沿的中國士兵立即進入陸戰一團組織的火网中了。 在火力配置十分強大的美軍火网面前,中國士兵只有直面必須的傷亡。中國土兵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前赴后繼地沖上來。 中國士兵和他們的指揮官對美軍火力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只要沖過美軍強大的火力,等真正短兵相接的時候,美軍士兵就不行了。 一個小時后,H連陣地的中央部位被中國士兵突破了。短兵搏斗中,H連放棄了他們的陣地向后退,連長科利上尉在連指揮所里看見了中國士兵向他扑過來的影子。美軍士兵一直退到正在施工的机場跑道上。正在施工的D連士兵以身邊的輕武器和H連的士兵一起向中國士兵進行反沖擊,勉強把中國士兵赶出了跑道。然后D連的士兵繼續施工。H連的士兵在營部派來的通信兵和工兵的支援下,開始向中國士兵一次次地反沖擊,其結果是指揮增援部隊的美軍指揮官被打死。科利上尉對中國的“60毫米和82毫米迫擊炮和重机槍火力的出色射擊”感到佩服。H連的陣地上布滿了中國士兵,但還有美軍士兵混在其中,在雪夜里,雙方士兵互相辨別都很困難。午夜時分,一團再次組織起由工兵、駕駛兵組成的反沖擊部隊,向占領H連陣地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美軍的這次反沖擊奪回了部分丟失的陣地,雙方在這個局部形成拉鋸式的對峙局面。 I連連長費希爾是個大個子。他從一條戰壕跑到另一條戰壕,中國人的子彈竟沒有打中他這個顯眼的目標。I連的陣地曾兩度被中國士兵占領,由于陣地上的兩幢房屋被打中起火,火 光把陣地照得通亮,這是中國士兵很不喜歡的事情,加上!連的迫擊炮沒有受到壓制,連續不斷地又發射出1000多發炮彈,中國士兵最終沒有占領I連的陣地。 在東面高地防御的重要性非常明顯,因為站在高地上就可以俯瞰整個下媽隅里了。但是,美軍在高地防御兵力的配備卻令人感到奇怪。預定擔任防御的陸戰一師一團的G連沒有到達,在中國軍隊開始進攻前的一個小時里,里奇中校才勉強拼湊起來一支防御部隊,是由以美陸軍第十工兵營D連為主的一支雜牌軍。D連由77名美國人和90名南朝鮮人組成,他們來下碣隅里的任務不是打仗,而是修理車輛和坦克。當他們得知讓他們去守陣地,而指揮他們的是一名海軍陸戰隊的上尉時,士兵們怨气沖天。晚20時,這支滿腹怨气的隊伍才到達高地,剛在殘缺的戰壕中蹲下來,中國軍隊的進攻就開始了。几乎是頃刻間,D連的防線就垮了。中國士兵把和他們對抗的這支雜牌部隊赶下了山頂,77名美國工兵在短促的戰斗中損失了44人。 南朝鮮的90人中有60人傷亡。負責指揮這支雜牌軍的海軍陸戰隊上尉在混亂的槍聲中被打死。上尉的通信兵是個名叫波多勒克的一等兵,這個一等兵一個人背著一台無線電台藏在山上沒能跑下來,于是他不斷地向指揮所報告著中國軍隊是怎么沖上陣地的。 快天亮的時候,美軍才組織起一支在坦克掩護下的勤務部隊,勉強在高地的一側构成与中國士兵相對的一條防御線。 這時,下碣隅里落入中國軍隊之手,几乎僅僅是個時間問題了。 但是,占領東面高地的中國軍隊沒有繼續攻擊。 為什么不一舉擴展戰果,突破美軍薄弱的防御線? 史密斯師長的判斷是:也許中國軍隊缺乏足以維持縱深沖擊的戰斗力量。接下來史密斯立即意識到了另一個值得他慶幸的現象,那就是美軍環形陣地中堆積如山的彈藥和油料,如果這些物資受到哪怕是一發炮彈的打擊,它們所引起的爆炸和大火對于美軍來講都絕對是災難性的。但是,雖然中國第五十八師的炮兵對美軍防御前沿的射擊是精确和有成效的,但他們沒有向美軍這些极其危險的裸露物資發射過一顆炮彈。 即便如此,東面高地的丟失對下碣隅里的美軍也是致命的。 因為這個高地不但扼守在通往古土里的路邊,而且用步槍就可以把子彈打到下碣隅里環形陣地的任何一個位置。 從黎明開始,在里奇中校的監督下,副營長邁亞斯指揮美軍向高地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沖擊。 美軍知道,天一亮,中國軍隊通常不會主動攻擊,而且能把轉入防御的中國土兵的帽子掀掉的美軍飛机就要來了。 天亮時,一位中國連長接受了高地的防御任務,他的名字在1950年以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為全中國人民所熟知和敬仰,而且至今是中國第二十軍的驕傲,他就是一七二團三連連長楊根思。 楊根思,1922年生于中國江蘇省泰興縣五官鄉一個叫做“羊貨郎擔”的小村庄里。在极端貧苦的歲月中長大的楊根思,22歲那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后的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党。在28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的代表,這個榮譽足以說明他在數年的戰爭中表現是何等的优异。 配備給三連連長的兵力是一個排。包括楊根思在內,所有士兵身上的干糧是三個煮熟了但早已經凍得堅硬的土豆。除了這三個土豆之外,士兵們身上能夠裝東西的口袋里,全部塞滿了手榴彈。 營長對楊根思說:下碣隅里外圍的所有陣地都已經在中國 軍隊的手里了,天亮以后,部隊准備停止攻擊,進行調整和防空,等天黑后再進攻。而大亮后,美軍首先進攻的就是這個高地,而我們是絕對不能讓美軍的這個企圖實現的。“不許讓美軍爬上高地一寸!”這是營長最后的命令。 黎明的時候,雪下得更大了。楊根思和他的士兵們在高地上用積雪构造工事。連續在嚴寒中戰斗,士兵們的鞋和腳已經凍結在一起,失去了知覺,手指也彎曲困難,無法一下拉開槍栓,饑餓的襲擊更是難忍。 天大亮了,美軍的炮火准備開始了,同時,從興南港外美軍軍艦上起飛的艦載飛机也來了。高地頓時被濃煙籠罩起來。沉重的爆炸聲和尖銳的彈片聲混合在一起,陣地上黑色的雪和凍土飛濺起來,濃烈的硫磺味令中國士兵窒息。美軍飛机投下的汽油彈令黑色的雪也燃燒起來。中國軍隊沒有防空炮火進行還擊,年輕的中國士兵只有縮在簡易的工事中忍耐著,并且被不斷飛濺起來的鋼鐵碎片和凍土掩埋著。中國士兵互相呼喚著,讓自己的戰友幫助包扎傷口,或者讓戰友把自己從塌陷的工事中挖出來。 炮火之后美軍的第一次沖擊開始了,但是很快就被中國士兵們密集的手榴彈打了下去。 接著,又是更加猛烈的轟炸。 這次,在爆炸聲中,出現了一种令楊根思警惕的聲音,他認為這是坦克的炮擊聲。果然,他在高地的一側發現了八輛美軍的坦克。 如果坦克加入了美軍的陣地戰,就說明美軍要開始少有的強攻了。 美軍冒著中國士兵們的手榴彈,已經擁到陣地前沿了。 兩軍的士兵混戰在一起。美軍的炮火停止了,美軍的飛机在高地上低空盤旋,陣地上只能听得見士兵們的搏斗聲。中國士兵中沒有人后退一步,美軍士兵看見他們即使滿臉是鮮血,并且雙目已經失明了,卻仍舊會向他們沖過來,只要抓住他們中間的一個便永遠不會松開手。 一次又一次,楊根思發現了美軍攻擊的弱點,他派出半個班從山腰繞到高地的側后,在沖擊的美軍后面突然開火。同時,他親自帶一個士兵,帶上炸藥,把距离陣地前沿最近的一輛美軍坦克給炸毀了。美軍支持不住退了下去。 在美軍飛机的再次轟炸中,楊根思命令士兵們把犧牲戰友的尸体掩埋了,同時命令八班長帶人下去運手榴彈。 八班士兵將手榴彈帶上來的同時帶來了營長的一張字條,上面的字跡潦草,但意思明白:不許丟失陣地。 上午10時,美軍的又一輪攻擊開始了。這次的攻擊比任何一次都猛烈,天上飛机密集的程度是中國士兵前所未見的。 美軍在里奇中校的嚴令督戰下,組成了“特攻隊”,向高地發起了堅決的攻擊。 高地前布滿了美軍士兵的尸体,中國士兵的人數也在不斷地減少。 楊根思看見重机槍排排長向他爬過來。 排長說:“机槍子彈沒有了。” 楊根思問:“人還有多少?” 排長說:“除了我,還有個負傷的兵活著,還有連長你。” 楊根思說:“你和那個戰士下去,向營長報告情況。” 排長問:“你呢,連長?” 楊根思說:“我在這里守陣地。” 楊根思獨自站在東面的高地上,從這里他可以看見美軍的運輸机在下碣隅里簡易机場的跑道上起飛和降落。机場的四 周,戰斗也在進行中。高地下的公路上看不見美軍的車輛,這就是扼守高地的結果。現在,高地上很寂靜,只能听得見倒在前沿雪地上的雙方傷員音調很奇怪的呻吟聲。楊根思沿著高地的四周走了一圈,然后他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把自己藏起來。 美軍的炮火准備和飛机轟炸又開始了。 這次炮擊和轟炸的時間很長。 隨著炮擊的減弱,美軍士兵開始向高地上爬。 楊根思看見了美軍中一面藍色的旗幟,他不知道這是美軍陸戰隊的軍旗。 爬行中的美軍士兵沒有受到射擊,他們覺得這個高地上也許沒有活著的中國士兵了。 在接近山頂的時候,美軍士兵們直起了腰。 就在這個時候,美軍士兵們看見了一個中國軍人像突然從地下鑽出來一樣,在他們面前站了起來。軍人的雙臂里是一個巨大的炸藥包,炸藥包土的導火線已經點燃,正冒出黃色的硝煙。 這個中國軍人棉帽子兩側的帽耳朵搖搖晃晃的。 他大步地向他們沖過去。 楊根思沖到那面陸戰隊的旗幟下時,他怀中的炸藥包爆炸了。 美軍陸戰隊藍色的旗幟破碎著飛上了落雪的天空。 与旗子的殘片一起飛舞起來的是人体的殘肢。 楊根思令美軍士兵的攻擊靜止了。 自這個時刻起,一直到美軍全部撤出這個地區,美國人始終都沒能踏上這個可以俯瞰下碣隅里全貌的高地一步。 不久以后,在北朝鮮北部的這個普通的小山上,立起了一塊石碑,石碑是由北朝鮮長津郡百姓從很遠的海邊運來的一种白色石頭雕刻成的。几十年過去了,石碑始終矗立在綿延起伏的朝鮮半島的北部,紀念著這位名叫楊根思的中國軍人。 在美陸戰一師于下揭隅里作戰的時候,在新興里,美步兵第七師從28日晚開始受到了中國第二十七軍八十師連續不斷的攻擊。到29日拂曉,第七師在外圍陣地上遺棄的尸体已有300多具。中國第二十七軍八十師的多數士兵凍傷嚴重,后勤供應又難以跟上,但部隊還是一度沖進了新興里。交戰雙方在一個環形陣地上進行著殘酷的拉鋸戰斗。据守新興里的美軍指揮官是美第七師三十二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他的部隊主要是由第七師三十一團的三營、三十二團的一營、美第五十七炮兵營組成。當麥克萊恩團長在混戰中被打死后,第七師開始陷入空前的混亂之中。眼看著第七師就要被中國軍隊全殲了,阿爾蒙德做出一個令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感到极為憤怒的決定:要求史密斯擔負起指揮陸軍第七師的任務,并且要求陸戰∼師從柳潭里派出一個團把第七師解救出來。陸戰一師位于柳潭里的部隊此時已在中國軍隊的包圍之中,自顧不暇,危在旦夕,正琢磨著怎么逃出厄運呢,何談派出一個團去救該死的陸軍!然而史密斯究竟是軍人,他真的派出一支小部隊朝著新興里的方向試探了一下,但立即就被中國軍隊打了回來。美陸軍步兵第七師在中國軍隊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攻擊中股不來增援,代理團長法恩中校終于下達了“自行突圍”的命令,這樣的命令在戰場上等于宣布官兵們各自逃命。法恩上校定下的突圍目標是下褐隅里方向。而突圍剛開始,這位代理團長就受傷了,失去指揮的美軍官兵們倉皇中潰散成散兵,跑得滿山遍野都是。 根据戰后南朝鮮戰史記載,美第七師位于新興里的官兵最后逃回下唱隅里的共計670人。而戰前在那里的美軍三個營的總人數應該是2500人。南朝鮮戰史在注解這個統計數字的時 候說:“三百人判明陣亡,其余均失蹤。” 無論具体的統計數字可信程度如何,美陸軍步兵第七師三十一團的徹底覆滅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這是中國軍隊在整個朝鮮戰爭中殲滅美軍一個整編建制團的少有戰例之一。 中國軍隊最終沒有占領下碣隅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個原因不容忽視,就是有一支美軍部隊居然從中國軍隊布了的死亡封鎖線上沖了過來,到達了急需要增援的下碣隅里。盡管這支部隊人數不多,但給了處在覆滅邊緣的下碣隅里的陸戰一師一個有力的支持。這支增援部隊就是被稱之為“德賴斯計爾特遣隊”的混合部隊。 這支混合部隊是在史密斯師長向下碣隅里派出的一個美軍步兵連被打回來之后重新組織起來的。史密斯給這支特遣隊下達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增援下碣隅里。” 特遣隊的總指揮官是德賴斯代爾,英國人,海軍中校,英軍第四十一支隊的指揮官。這支英軍支隊隸屬于美國海軍陸戰隊。特遣隊配備的部隊有:美第一坦克營的五個坦克排,有“潘興式”坦克29輛;美海軍陸戰隊一團一個連,車輛22台;美步兵第七師三十一團一直呆在古土里的一個連,車輛22台;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人員,車輛66台,另外就是英軍第四十一支隊本身,車輛31台。 29日中午,增援部隊出發。這是一支讓中國士兵看起來十分豪華的部隊:17輛坦克在前面開路,中間是100多輛汽車,后面是門輛坦克壓陣。在他們的頭頂上,有兩架“海盜”式戰斗机掩護。同時,位于古土里和下碣隅里的美軍炮兵以105毫米榴彈炮和107、sl毫米迫擊炮全力地向他們要通過的道路進行著密集的炮火支援。 德賴斯代爾特遣隊一出發,就受到中國軍隊的猛烈阻擊,他們用了四個小時才前進了四公里。從公路兩側中國軍隊陣地上射下來的迫擊炮彈和机槍子彈使汽車上的英軍和美軍士兵們一次次地跳下車進行隱蔽還擊,坦克也停下來開炮,但是他們無法完全壓制住中國軍隊的射擊。天黑了下來,德賴斯代爾特遣隊倒霉的時候到了。先是走在前面的坦克手說,前進的道路已被中國士兵破坏,就是坦克能沖過去,汽車也無法過去。再說,中國士兵隨時可能從公路邊的陣地上沖下來,拼刺刀可不是英軍和美軍士兵喜歡的事。接著,除了坦克里的通訊還能維持之外,所有的通訊設備全部被打坏了。黑暗給英軍和美軍士兵帶來了巨大的恐懼,而嚴寒隨著太陽的落山開始令所有的士兵感到即使不被打死也會被凍死。德賴斯代爾通過坦克里的電台向史密斯師長請示該怎么辦,史密斯的回答依舊很簡單:繼續向下碣隅里前進。 等著德賴斯代爾特遣隊的是中國第二十軍六十師的一七九團。無法想象這些中國士兵是如何在嚴寒之中得不到補充而沒被凍死的。英軍和美軍士兵在天寒地凍中看見的是黑暗里不斷向他們沖過來的中國土兵,有時是隨著喇叭聲而來的,有時是靜悄悄地來的,然后就是下雨似的手榴彈。德賴斯代爾中校和他的副官都負傷了,汽車被打坏起了火,道路很快就被堵塞了,后面的汽車開到了路邊的溝里。特遣隊的部隊混合在一起,序列開始混亂起來。最可怕的是,沒等負傷的德賴斯代爾整頓出現混亂的部隊,他發現跟隨他前進的僅僅只剩一小部分部隊了。 后面的部隊已經被中國軍隊切斷成為數截。這位英國軍官知道,和中國人打仗,一旦面臨這种局面,就意味著最嚴重的時刻到了。 沿著由南向北的公路,特遣隊被中國軍隊分段包圍:集中在一條溝里的美陸軍的兩個排和一些海軍陸戰隊士兵,以陸戰隊 負責宣傳的軍官卡普拉羅上尉為首被壓縮在一個土坎后面,以負責汽車運輸的海軍軍官希利少校為首的則躲在汽車下面,還有擔任后面掩護的那些坦克所形成的另一個孤立的群体。這些被包圍的英軍和美軍官兵各自進行著抵抗,中國軍隊的輕武器和迫擊炮使他們的傷亡不斷增加。中國士兵們靠近投出手榴彈,然后消失在黑暗中,不知什么時候又沖了上來。那些有裝甲保護的坦克手們立即掉轉方向往回開,在遭受巨大損失之后陸續逃回古土里。而失去坦克掩護、汽車也被打坏的士兵面臨的只有絕望了。公路上被孤立人數較多的是由一個美軍陸軍軍官帶領的大約250人左右的群体。陸軍軍官名叫麥克勞林,是阿爾蒙德第十軍司令部作戰部長助理,兼第十軍与海軍陸戰隊聯絡負責人。麥克勞林指揮把傷員集中起來圍成圈,并且派出偵察員偵探突圍路線,但人派出去就再也沒回來。麥克勞林決定堅持到天亮,天一亮,飛机來了就有活的希望了,可是到了這种時候,已沒人肯听他的指揮了。几個士兵上了一輛吉普車開始逃跑,結果車沒開出去多遠就全部成了中國軍隊的俘虜。 凌晨4時左右,已經渾身麻木的麥克勞林少校看見一位中國軍人帶著一名被俘的美軍中土來到他的面前。 麥克勞林中校嘴唇顫抖地問:“你是來投降的嗎?” 中國軍人說:“我是軍使。我們同意你們派少數人把重傷員送回古土里,條件是剩下的人必須向中國軍隊投降。” 麥克勞林看看天空,說:“我考慮一下。” 麥克勞林想估計一下什么時候才能天亮,他想把談判拖到那個時候。他跟負傷了的其他軍官們交換了意見,然后又和同樣處在中國軍隊包圍中的希利少校取得了聯系,希利說他還有一點彈藥,他不想投降。麥克勞林清點了自己這個抵抗体的彈藥和可以戰斗下去的人數,發現子彈最多的士兵也只有八發子彈了,人堆里絕大多數是仍在大聲呻吟的重傷員。 麥克勞林少校說:“我們投降。” 中國土兵們蜂擁而上,不顧一切地爬上汽車卸那些戰利品,這些戰利品中有不少是中國士兵們急需的食品和可以防寒的被服。 在中國土兵們卸戰利品的時候,一些美國士兵悄悄地溜了。 在這段公路上,特遣隊投降的人數是240人。 由德賴斯代爾親自率領的特遣隊先頭部隊由于此時接近了下碣隅里,他們已經能看見從簡易机場上射出來的雪白的燈光。 只有冒死前進了。他們在距离下碣隅里只有一公里的地方受到中國軍隊几乎令他們覆滅的攻擊,德賴斯代爾第二次負傷,不得不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位上尉代替他指揮。最后,這位上尉終于在下碣隅里向里奇中校報到了。 德賴斯代爾特遣隊向下碣隅里的增援行動以損失一半的代价完成了。 脆弱的下碣隅里的防御得到了加強,盡管德賴斯代爾特遣隊到達下碣隅里的人數只有300多人。 特遣隊到達后沒多久,中國軍隊向下碣隅里的攻擊又開始了。 這是一場絕死的戰斗,雙方都表現出不顧一切的決心。中國軍隊的迫擊炮射手終于發現了美軍防御陣地中的一個絕好的目標,這一次,中國炮兵的炮彈擊中了美軍堆積如山的汽油桶,燃燒起來的大火令整個下碣隅里亮如白晝。 始終占領著有利地形的中國軍隊在經過反复攻擊并且彈藥消耗嚴重和士兵傷亡巨大的情況下,沒能攻下下碣隅里。 30日清晨,美第十軍派駐陸戰一師的高級參謀福尼上校從古土里飛到了威興,向阿爾蒙德軍長報告了陸戰一師目前的情 況。 此時,麥克阿瑟已經命令朝鮮戰場上的聯合國軍“全面撤退”。 阿爾蒙德立即飛到了下碣隅里。 在那里,阿爾蒙德召開了有陸戰一師師長和步兵第七師師長參加的會議。 阿爾蒙德終于宣布了“向南撤退”的命令,同時授權史密斯師長指揮長津湖地區所有美軍的撤退行動,同時授權他“可以破坏影響撤退的一切裝備”。 史密斯師長對這個已經太遲了的決定沒有顯示出一點興奮。這時他對阿爾蒙德將軍說的話是:“一、撤退的速度取決于后送傷員的能力;二、陸戰隊愿意戰斗到底,并把大部分裝備帶回去。” 就這樣,其悲慘程度在美軍歷史上极其少見的、對于美軍士兵來講如同煉獄般的長津湖大撤退開始了。 而史密斯師長在給他的美軍陸戰一師下達的撤退指令中有一句措辭讓以后世界許多軍史學家們長久地品味著。 史密斯師長面對損失慘重的陸戰一師說:“陸戰隊,向南進攻!” ------------------ 圖書在線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