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德魔日寇逞凶狂,綏靖政策終泡湯; 亡羊補牢猶未晚,晉階加官備戰忙。 話說 1939年9月,史迪威乘坐一艘陸軍運輸艦,經過長達4個月的海上漂泊,終于回到了美國。從戰火紛飛的中國大陸踏上离別四年的美國土地,史迪威似乎到了另一個世界。這時的美國正沉醉在羅斯福“新政”所帶來的經濟繁榮之中,人們對歐亞兩大洲日迫一日的戰爭威脅表現出近于茫然無知的冷漠。史迪威雖然回到遠离戰爭塵囂的祖國,并且剛剛得到一個令人喜悅的消息,但他的心里一點也不感到輕松。 那個好消息是他在回國的航程中听到的。8月3日,當他乘坐的運輸艦駛近檀香山時,美國的廣播電台里公布了他被晉升為准將的消息。原來,喬治·馬歇爾就在史迪威离華前的几天,越過了32位軍銜比他高的軍官,出任陸軍代理總參謀長。馬歇爾沒有忘記這位曾与之在歐洲戰場、天津步兵第15團、本宁堡步兵學校三次共事,并且十分賞識的老朋友、老部下。他上任后最先提名晉升准將的兩個人里,其中就有史迪威。史迪威的朋友們紛紛寫信向他表示祝賀,特別是一些和他有著大体相同經歷的“不走運的中國幫”,更為他而感到高興。他本人也完全有理由為此而感到欣慰,因為在軍官生涯中從上校升為准將是一道不大容易邁過的台階;而邁過了這道台階,就意味著年已56歲的史迪威還可以在美國陸軍中大顯身手。 但是,晉升軍銜的喜悅,并沒有能沖淡史迪威心中的憂慮和怨恨。就在他踏上美國土地的時候,德國于9月1日出動57個師、2500多輛坦克和2300多架飛机,對波蘭發動了閃電般的突然襲擊。德國的戰爭行動震撼了整個世界。不到一年以前,英國人和法國人曾經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拱手送給了希特勒,希特勒也信誓旦旦地表示,德國絕不再提出任何領土要求。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但是,不到一年,德國的坦克集群就轟轟地開進了与英、法訂有同盟條約的波蘭。事實已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人們,對法西斯侵略者的綏靖和妥協,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剛剛從中國回來的史迪威也清楚地知道,東方的日本也是遲早要對西方國家惹麻煩的。在中國,他親眼目睹了日本人那种大和民族不可一世的驕橫和武士道精神的戰爭狂熱。1939年2月,日軍占領了中國的海南島,直接窺伺南洋一帶的英、法、美屬地。6月,日軍武力封鎖了天津英租界。隨后又在上海、廈門的公共租界里尋釁滋事,向英、美施加壓力。這种日甚一日的戰爭威脅,不能不使史迪威感到深切的憂慮。 然而更使他感到憤憤不平的,是英美等西方國家在法西斯強盜咄咄逼人的侵略气焰面前,竟表現得那么麻木,那么軟弱,那么無所作為。面對日本武力封鎖天津英租界,英國駐日大使克萊琪竟与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在東京簽訂了《英日初步協定》,宣布“完全承認”日軍通過侵華戰爭所造成的既成態勢。年初,羅斯福總統向國會建議修改《中立法》,廢除武器禁運條款,以便向被侵略國家提供軍事援助。但是,孤立主義者在國會辯論中明顯占了上風,眾參兩院于6、7月間先后作出決議,拒絕修改《中立法》。不少的美國人還沉溺于“孤立主義”的幻想之中,他們以為東西兩面浩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构成了美國大陸的兩道天然屏障。只要美國不主動卷入戰爭,誰也對它奈何不得。由于孤立主義思潮的盛行,使美國軍方關于擴充編制、更新裝備的要求很難得到國會的批准。作為一名有強烈愛國心和責任感的美國軍人,史迪威對這种在戰云密布的情況下,仍然不重視充實美國國防力量的偏狹之見,心中充滿了怨恨。 史迪威怀著十分复雜、矛盾的心情,接到了對他的新的任命——出任駐扎在得克薩斯州薩姆豪斯頓堡的步兵第2師第3旅旅長。 就任之前,他有一個月的休假時間。利用這段時間,他先去了西點軍校,向那里的學員做了關于中日戰爭的專題演講,介紹了日軍的編制、裝備和作戰特點,也介紹了中國抗戰兩年來的一般情況。史迪威用通過直接觀察得到的經驗,使這些未來的軍事指揮官得以生動地了解現代戰爭的進展。 离開西點軍校,史迪威又去了華盛頓,向統帥部詳細匯報了中國戰況。在那里,他看望了身居高位、春風得意的馬歇爾。馬歇爾已在9月1日正式就任美軍總參謀長,并從少將直接領受了臨時上將軍銜。史迪威毫無拘束地向馬歇爾陳述了對遠東局勢的看法,表示了對美日之間不久就會爆發戰爭的极度憂慮。他認為,華盛頓的高層人物對遠東局勢的危險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和理解,并且抱怨那些人也許根本就沒看過他在武官任上就遠東問題所寫的報告。 馬歇爾十分了解這位性格直爽的老朋友,對他在慷慨陳詞中不時夾帶的尖刻語言并不在意。他認為遠東形勢确實十分緊迫,美國軍隊必須作好充分的戰爭准備。他對史迪威說:“喬,你的任務就是到薩姆豪斯頓堡去,幫助我們完成這項任務。” 9月24日,史迪威來到得克薩斯正式走馬上任。作為一名將軍,他已可以享受配備一名副官的待遇。他想到了曾在中國跟隨他四年的弗蘭克·多恩上尉。多恩1923年畢業于西點軍校,當時38歲,正當年富力強之時。他多才多藝,思想敏捷,是個活潑瀟酒的單身漢,還帶有一點和史迪威极為相似的高傲。多恩愉快地接受了史迪威的要求,在以后的許多年里他成了史迪威的重要幫手。 史迪威所在的第2師,滿員率只有50%。但這在當時的美軍中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師是美國僅有的三個編成步兵師之一。當時美國陸軍總兵力只有17.4万人,在世界各國武裝部隊的排名中,位于葡萄牙之后,保加利亞之前,名列第19位。除了第1、第2、第3師是有一半兵力的編成步兵師外,另6個步兵師只是空架子,二個騎兵師每師只有1200人,其他部隊以營為單位分駐在全國130個營地。當年美國陸軍參謀部戰爭計划處曾呈交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我國國防系統中最嚴重的薄弱環節》。報告尖銳地指出,當時德國已擁有90個師,意大利能集中45個師,日本僅在中國戰場就使用了50個師團,而美軍卻連一個滿員的戰斗師都沒有,這种狀態已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難怪史迪威和其他將軍們對美國國防力量的不足与毫無戰爭准備憂心仲仲、牢騷滿腹。 歐洲戰爭爆發以后,陸軍的情況開始有了一點改善。國會批准了一項補充撥款法案,給陸軍增加了一些軍費,同時還同意把每年度征兵16.5万人的限額,增加到21万人。盡管軍方對此并不感到滿足,但在當時“孤立主義者”和“干涉主義者”仍然爭論不休的情況下,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美軍參謀部根据這一情況,決定將原來每師4個團,約2.2万人的四四制編制,改為每師3個團,約1.1万人的三三制編制,并從原有的3個編成師擴大為5個編成師。同時,在此基礎上健全与完善軍戰術司令部和集團軍野戰司令部,以增強美軍的机動和快速反應能力。這次美軍編制改革的試點,就選在了史迪威任職的步兵第2師。 史迪威擔任的第3旅旅長職務,井不直接管理部隊。他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師長沃爾特·克魯格將軍,負責作戰指揮工作。第2師完成三三制編制改革后,即投入了緊張的冬訓,并在次年1月組織了在新編制下的第一次野外作戰演習。 根据克魯格師長的安排,史迪威在這次演習中負責指揮向美軍發起進攻的假想敵。多年軍事情報工作所積累的經驗,使他扮演起這個角色來顯得得心應手。他指揮的“侵略行為”,戰術多變,打破了軍事常規和傳統模式,使整個演習极為生動逼真。馬歇爾參謀長親自視察了這次演習,他對史迪威的戰役設想、進攻的突然性和變幻莫測的戰術行動感到十分滿意。這位當年本宁堡步兵學校的戰術系主任,總能在作戰行動上出其不意,別出心裁。 不久以后的5月間,美軍舉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第2師所在的第3集團軍7万多人承擔了這次演習任務。這次演習是對實行三三制編制改革后美軍机動作戰能力的首次全面檢驗,也是模仿德軍初期作戰的閃電戰方式組織的一次對抗演習。美軍的所有高級軍官都到場觀摩了這次演習。 演習部隊分為“紅軍”和“藍軍”。史迪威扮演了与在第2師演習中相同的角色,擔任發動侵略的“紅軍”司令。其麾下約有3万兵馬,准備從得克薩斯州向東,入侵“藍軍”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藍軍”有4万多,在數量上占有优勢。史迪威率領“紅軍”,利用夜晚發動突然進攻,至凌晨3時突破了“藍軍”國界薩賓河。隨后“紅軍”一面占領若干要點,打退“藍軍”的反擊;一面以大范圍、長距离的突襲行動,向“藍軍”后方發起了閃電攻勢。到夜幕散去,天空放明,“紅軍”前鋒部隊已突入“藍軍”腹地達110多公里,形成了對“藍軍”的分割包圍,并直指“藍軍”的首都亞歷山德里亞。在以后的戰斗進程中,“紅軍”靈活地變換戰術,頻頻對“藍軍”發動突然攻擊,牢牢地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史迪威從對中日戰爭的兩年直接觀察中,產生了必須做好應戰准備的緊迫感,他密切注視著現代戰爭的發展態勢。根据歐洲戰爭的最初進展,史迪威認為,現代戰爭已經形成了一种“革命性的進攻形式”,這就是空中攻擊、坦克集群、机械化步兵和空降兵協調一体的,全方位大縱深的攻擊。他努力使自己的作戰指揮体現出這樣一种“革命性的進攻形式”。而當時參加或視察演習的絕大多數的美軍軍官,他們的戰役、戰術思想仍然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水平上。史迪威那些“最令人惊异的”、“富有戲劇性的”進攻樣式,确實使他們耳目一新,稱贊不已。 演習結束后,講評教官公正地裁定“紅軍”獲胜。擔任“紅軍”司令的史迪威,因此次演習的出色指揮而在美軍中名聲大震,從而臍身于美國陸軍名將的前列。此后不久,任第3旅旅長不到一年的史迪威,在1940年7月1日被提升為第7師師長,并兼任該師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市奧德兵營司令。 此時歐、亞兩大洲的戰局發生了急劇變化,美國在東西兩大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在歐洲戰場上,德國于4月9日出動7個步兵師和1個摩托化旅,首先入侵北歐的丹麥和挪威。5月10日,德軍136個師,2600輛坦克,3800架飛机,對西歐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發動突然襲擊。隨后,又出人意料地穿越比利時与法國邊界的阿登山區,攻入法國境內。5月26日,英、法軍隊在面臨全軍覆沒的危急形勢下,從敦刻爾克向英國本土撤退。6月10日,意大利對英、法宣戰,并隨即出兵越過阿爾卑斯山侵入法國。17日,法國貝當政府屈辱地向德國提出停戰求降的要求。此時,盡管英國仍明确表示要堅決戰斗到底,但已明顯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英倫三島岌岌可危。 在亞洲戰場上,日本由于受到德、意巨大胜利的強烈刺激,其戰爭气焰愈益囂張。4月15日,日本外相有田八郎發表聲明,宣稱日本与東南亞諸國和南洋地區有著密切的關系,明顯表示了向南方擴張的意圖。7月,第二次近衛內閣粉墨登場,正式确定了“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的南進方針。新任外相松岡洋信又將其解釋為“大東亞共榮圈”,即把中國、泰國、印度支那、緬甸、馬來亞、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新西蘭、西伯利亞等地都划入了日本的勢力范圍。同時,日本還利用法、英在歐洲的失敗,分別向兩國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關閉了向中國運送物資的滇越鐵路和滇緬公路,中國的抗戰形勢更加艱難。9月,日本与德、意簽訂了矛頭明顯針對美國的《三國同盟條約》,并派兵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當然對歐洲和大西洋的危局更為關注,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嚴重形勢,也不能不引起他們的焦慮和不安。為了抑制日本的南進勢頭,羅斯福政府一方面加強了對華援助,在1940年一年里,共分三批向中國提供1.45億美元的貸款,以使中國的抗戰能拖住日本的南進步伐;另一方面,則采取了一些對日本的經濟制裁措施。繼當年1月終止《美日通商航海條約》之后,羅斯福總統于7月2日頒發命令,對武器彈藥、戰略原料和軍事器材三類物資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26日,又追加高品位油料和廢鋼鐵為出口限制物資。9月,又決定全面禁止對日本出口廢鋼鐵。 与此同時,美國政府進一步采取措施,加緊充實國防力量。5月,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決定將美國陸軍的編制數額增至37.5万人,并增撥軍費17億美元。7月,國會又批准追加國防費用50億美元。9月16日,國會通過了美國在和平時期的第一個義務兵役法,規定凡20至35歲的男子均應登記服兵役,并將每年的征兵數額擴大為90万人。 史迪威在這种情況下出任步兵第7師師長,自然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責任。第7師是個新編的三三制師,兵員缺額較多,裝備嚴重不足,要把這支部隊帶成能适應現代作戰需要的野戰師,几乎一切都得從頭做起。 史迪威一上任,就為接受大量補充的新兵忙得不可開交。新兵役法在國會通過后,全國有1600万适齡青年登記應征。史迪威的部隊也因此得以補充,編制數額的滿員率達到85%。大批新兵補充到部隊,營房、餐廳、行政樓和服務設施,都极度緊張起來,許多士兵不得不暫時住在帳篷里。為了應付這些事務,史迪威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 補充工作安排就緒后,部隊的訓練成為頭等重要的問題。第7師不僅新兵數量大,而且許多連、排的下級軍官也是剛剛從后備役軍人和國民警衛隊中抽調來的。為了全面提高部隊的各項素質,史迪威親自擬定了軍官和士兵的訓練計划。 他在第7師建立了一所軍官學校,首先從軍官的訓練抓起,經驗丰富的托馬斯·阿姆斯上校擔任校長。學校開設了技術動作示范、戰術和戰場指揮等課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上一節課,其他時間進行實際操練。史迪威每個星期要用三四天時間到學校檢查訓練情況,并親自指導年輕軍官演練進攻科目。他對軍官的管理十分嚴格,要求他們必須忠于職守,一絲不苟。同時,他也非常強調軍官的主動精神,希望他們在作戰指揮上能充分地自由發揮。第7師的絕大多數軍官,對史迪威充滿了敬佩和崇拜,當然也有一些人對他的過分嚴厲略有微詞。 士兵的訓練困難重重。第7師的武器、彈藥、火炮、汽車、坦克等裝備十分缺乏,許多新兵只好扛著木槍去操練。史迪威把和年輕的士兵在一起,當作最大的樂趣,他經常隨便地坐在士兵中間,臉上不時地掠過和藹的微笑,和大家一塊儿討論戰場動作和戰術問題,士兵們親切地把他稱作“喬大叔”。沒過多久,史迪威就走遍了第7師各部隊和奧德堡營地的大小山崗。由于他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又給他贏得了“飛毛腿喬”的美名。在史迪威的帶領下,士兵們很快就适應了艱苦的軍營生活,掌握了基本的技術和戰術,并保持了高昂的士气。 1940年9月,史迪威從准將晉升為少將。消息傳來,全師官兵都為之感到喜悅。副官多恩悄悄組織了一個慶賀儀式,想給史迪威一個意外的惊喜。這天,當史迪威乘車一進入軍營大門,排列在道路一側的大炮便鳴響了13聲,隨之軍樂隊奏起了歡快的樂曲,騎兵儀仗隊威風凜凜地敬禮致意,師部的軍官們整齊列隊向他祝賀。史迪威走出汽車,臉上沒有一點笑意。他板著臉,帶著几分怒容大聲吼道:“這是哪個家伙搞的?”為了不讓大家掃興,史迪威勉強地接受了禮儀,并簡短地講了几句話,隨后便命令官兵們各自回營。 史迪威是高傲的,但那實際上是他憤世嫉俗、不染濁塵的一种無奈。他十分厭惡有些人一升官晉銜就擺架子、講排場的做派。在那天的簡短講話中,他用一個幽默的比喻道出了晉升少將時的矛盾心情。他說:“猴子爬杆,爬得越高屁股暴露的越清楚。”當時的美軍剛剛走出長期不受重視的窘迫狀態,許多軍官由于職務、軍銜一直晉升很慢,都瞪大眼睛注視著新擴編部隊的每一個高級指揮位置。史迪威在僅僅一年的時間里,從旅長升到師長,又從准將升到少將,他當然要慎重留心,不能讓屁股暴露的太清楚,提防不怀好意的人端上一腳。 就在史迪威率領第7師緊張操練的時候,在歐、亞兩大洲獨立奮戰的英國和中國,處境愈益艱難。當時法國敗降,蘇聯与德國訂有互不侵犯條約,蘇日之間也正就締結中立條約進行談判。英國和中國獨自撐持,几近精疲力竭,都急迫地向美國伸出了求援之手。 美國從其自身利益考慮,同時也由于國內“孤立主義”的掣肘,深恐直接卷入兩洋戰爭,不愿過早地与英國和中國公開結成同盟。但是,羅斯福也深知,如果英國和中國一旦失敗,那么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將全部控制歐洲、亞洲、非洲、澳洲和大西洋、太平洋。軸心國的所有力量會一起壓向美洲大陸,那時美國也將無法自保。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英國和中國堅持下去。鉗制和削弱軸心國的力量。 1940年11月,羅斯福在大選中獲胜再次蟬聯美國總統之后,很快就將主要注意力轉向對外政策方面。12月29日,羅斯福以獨出心裁的“爐邊談話”方式,發表了他最成功、最精彩的一次演說。他靠坐在壁爐邊的一張沙發椅上,燃燒的爐火映紅了他的臉龐,使他的情緒更加激昂。他對著話筒說道: “我開誠布公地向美國人民聲明:如果我們竭盡全力支援那些保衛自己、抵御軸心國進攻的國家,而不是默認他們的失敗,馴服地屈從于軸心國的胜利,并坐待我們自己成為今后另一次戰爭的攻擊目標,那么,美國卷入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小得多。…… “顯然,我們必須十分迅速地把充足的武器送給他們,這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子孫就不會遭受別人一直在被迫忍受的戰爭苦難。…… “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偉大的兵工厂。對我們說來,這一工作的緊迫性不亞于戰爭本身。我們必須拿出在作戰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种決心、緊迫感、愛國主義和犧牲精神,以獻身于我們的工作。” 羅斯福的演說,贏得了美國公眾的廣泛支持。然而,英國和中國怎樣才能獲得美國的軍事裝備呢?一年以前,羅斯福雖然成功地說服國會修改了《中立法》,但迫于孤立主義者的壓力,仍保留了“現購”和“自運”原則。堅持這兩條原則,英國和中國就無法大量取得美國援助。 1941年1月,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了租借法案,要求授權總統將美國的國防物資,以租借等形式提供給對美國國防至關重要的任何國家。國會參眾兩院經過兩個月的激烈辯論,終于在3月11日通過了這項法案。不久,國會決定撥款70乙美元,供總統實施租借法案之用。美國的租借物資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和中國,當年中國即接到了總值約2600万美元的租借物資。6月,蘇德戰爭爆發以后,蘇聯也成為美國租借物資的受援國。 与此同時,美國還采取謹慎的步驟,秘密加強了和反法西斯國家的軍事合作。1941年1月29日至3月29日,美國与英國在華盛頓舉行聯合參謀會議,經過兩個月的磋商,擬定了代號為“ABC—l”的聯合作戰計划。4月,美國派代表出席了英國及英聯邦國家和荷屬東印度(即印度尼西亞)在新加坡召開的遠東防務會議,形成了名為“ADB”的對日作戰協定。6月,羅斯福總統推荐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歐文·拉鐵摩爾擔任蔣介石的政治顧問。8月,退役空軍上校陳納德率領的美國志愿航空隊來華助戰。以后,美國還相繼向中國派出了以克拉吉將軍為首的空軍代表團和以約翰·馬格魯德將軍為首的軍事代表團。由此,初步形成了美、英、中、荷等國的軍事合作,根据這四國名稱的英文字頭,又稱之為“ABCD戰線”。 隨著美國的立場和態度漸趨明朗,國內的戰爭准備也逐步得以加強。1941年5月底以后,美國陸軍連續舉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以增強部隊的集群作戰能力,全軍4個集團軍50万人相繼參加了演習作業。 最先開始進行演習的,是駐在西海岸的第4集團軍。史迪威指揮的第7師,在第3軍的建制下投入了這次演習。第3軍擔當假想敵“紅軍”,其任務是從洛杉礬地區北犯,奪取舊金山。在舊金山地區組織防御的“藍軍”,是第9軍的兩個師。 史迪威派出第7師精銳的机械化營,沿圣安東尼奧山谷向“藍軍”防線的結合部發動了猛烈攻擊。這次突襲選在了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部隊的行動极為隱蔽、突然。先頭部隊突破了“藍軍”防線后,迅速前進直指“藍軍”司令部,力圖打開奪取舊金山的通道。“藍軍”在數量上占有兩倍的优勢,立即調動兵力向“紅軍”的兩翼發起攻擊。 “紅軍”在進攻受挫的情況下,迅速搶占有利地形,加緊构筑工事,准備擊退“藍軍”的反沖擊。史迪威親臨前線,逐個視察了每一個陣地的炮位。這位年已58歲的“飛毛腿喬”走起路來比身邊的年輕參謀還要快,以致一位參謀抱怨說:“我的上帝啊!這位長官簡直像個牧羊人到處跑來跑去。”盡管“紅軍”逐漸處于不利的形勢,但第7師的官兵一直保持了高昂的士气。有的部隊在和“敵人”短兵相接的情況下,扔掉手中裝有演習用空彈殼的步槍,与對手展開肉搏。 這次“加州之戰”持續了一個多月,至6月30日演習結束。雖然“藍軍”最后獲胜,但第7師的表現也很出色。史迪威在演習講評時,稱贊了官兵們表現出的沉著自信和勇猛頑強,同時也要求大家認真思考存在的問題。演習過后,他又把部隊拉到野外,用了4天時間重新推演演習過程,逐一分析和講解了戰斗的各個細節,使全師的戰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不久,美軍進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調整,僅涉及的將級軍官就有20多人。這次調整的目的,在于用比較年輕的軍官替換年事已高的將軍們,以給美軍的高級指揮層注入新的活力。當時美軍經過大約一年的動員、訓練和編組,已擁有18個師90多万人,并計划在年底擴大到36個師170万人。美國陸軍的迅速壯大,對高級指揮軍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迪威在這次人事調整中再度得以晉升,從第7師師長出任第3軍軍長。即將离職的前任軍長沃爾待·威爾遜少將,史迪威接替他的職務非常滿意,他稱贊史迪威是美國陸軍47名少將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8月,史迪威指揮第3軍在華盛頓州的劉易斯堡,与第9軍舉行了又一次對抗演習。這次演習的主要目的,是檢驗高級指揮机關在大兵團作戰情況下的指揮和應變能力。陸軍部長史汀生和總參謀長馬歇爾都出席觀看了這次演習。史迪威充分發揮了他周密組織、勇猛進攻、沉著應付、靈活善變的杰出才能,給兩位對他已十分熟悉和賞識的陸軍最高首長,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史迪威絕不是那种善于阿諛逢迎之輩,他和馬歇爾、史汀生的關系,完全是下級對上級的忠誠和服從,与上級對下級的信任和賞識。馬歇爾當年任本宁堡步校校長時,曾對史迪威評价說,他不善言談,性格剛直,只知埋頭苦干,使得這位“陸軍中最聰明、最有教養的軍官難以為人所了解”。史迪威在這兩年的時間里,從軍銜到職務得以連續的晉升,固然离不開馬歇爾、史汀生的提名,戰前擴軍的机遇也給他創造了條件,但從根本上說,這完全是他杰出才華和勤奮工作所應得到的榮譽。這正是:兩年時光如荏苒,“紅軍”司令美名傳;從旅到軍三級跳,出類拔萃靠實干。 史迪威軍長的第3軍軍部,仍設在蒙特雷市的奧德堡。該軍的各部隊分駐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沿海一帶,擔任著美國西海岸南段的防衛任務。他巡視了各部隊的訓練和戰備情況,思考和准備著一旦戰爭爆發時的各种應急方案。史迪威常站在太平洋岸邊,眺望著無邊無際的海面,大洋另一端熊熊燃燒的戰火仿佛就在他的眼前晃動。他心里揣度著,不知何時那個干島之國掀起的濁浪,會把美國卷入戰爭的漩渦。 戰爭形勢在急劇惡化,美日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正迅速走向對抗。1941年7月18日,日本第三次近衛內閣成立,決心“不辭對英美一戰”。隨后,日本不顧美國的嚴厲警告,派兵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占領了該地區8個空軍基地和金蘭灣、西貢兩大軍港,构成了對英美在南洋地區屬地的嚴重威脅。 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戰爭气焰,美國不得不作出強烈反應。7月26日,羅斯福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同時,在菲律賓成立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部,由麥克阿瑟擔任司令官。8月1日,美國宣布對日本實行全面禁運。8月9日至12日,羅斯福總統与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大西洋紐芬蘭的阿金夏灣舉行秘密會晤,并隨后聯合發表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兩巨頭公開宣布,不承認法西斯國家用侵略造成的領土變更,并決心解除侵略國家的武裝。 但是,羅斯福總統和赫爾國務卿對日本仍心存幻想。當時日本雖然已与德、意結成同盟,但在具体利益上也不無分歧。羅斯福和赫爾企圖通過軟硬兼施离間日本与德、意的關系,阻止日本的南進計划。從1941年4月開始,赫爾便与日本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進行秘密談判。不過,由于雙方的要求相距甚遠,一直沒能達成妥協。11月近衛首相因在對美開戰問題上表示猶豫,被迫宣布辭職。戰爭狂人東條英机接受天皇敕命,出面組閣。東條一上台,就气勢洶洶地向美國提出了“最后通牒”式的強硬要求。 赫爾為拖延時間,盡量延緩戰爭的爆發,曾試圖向日本作出妥協,但由于英國和中國的強烈反對,終未敢答應日本的要求。美國和日本已如兩團積滿了電荷的烏云,隨時都可能碰撞出震天動地的霹靂閃電。12月6日,羅斯福抱著最后一線希望,親自致電日本裕仁天皇,呼吁天皇驅散太平洋上空的云團,維護“美日兩國間傳統的友誼”。電波騰空而去,但是,它能擋住那已隆隆開動的戰爭机器嗎?有詩曰:野村談判設圈套,東條備兵磨戰刀;養癰遺患必成害,与虎謀皮終被咬。欲知后事如何,巳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