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羅斯福從格羅頓公學畢業后,曾一度想進安那波利斯市的海軍學院,將來當一名海軍軍官。但年邁的父親堅決反對。他耐心地解釋說,作為能夠繼承財產的孩子,不應該選擇海軍職業。因為那會遠离家鄉,并且生活艱苦。而學習法律,則能使一個人將來從事任何一种職業。于是羅斯福就進了哈佛大學。由于他在格羅頓的最后一年中已經學習了進哈佛所必需的16個學分以及大學新生的一些課程,因此,他在1900年9月進哈佛時,雖名列1904屆新生中,但實際上是從二年級讀起的。 哈佛大學位于波士頓附近查爾斯河畔的坎布里奇,創建于1636年,有著悠久的足以自豪的傳統。波士頓這座號稱"世界的中心"、"美國的雅典"的城市,以擁有顯赫的新英格蘭名門世家,雄偉的州議會大廈,別致新奇的圖書館、美術博物館而著稱于世。哈佛的一位歷史學家說,波士頓是附在四周大學身上的一條"社會水蛭",繁華的燈塔山的性感女侍總希望招待哈佛那些出身名門的"誘人的青年男子"。不過剛進大學的羅斯福還沒有對女孩子產生興趣。他只是在二年級時同作家理查德·達納和亨利·朗費羅的孫女弗朗西絲相愛,后因母親反對而分手。羅斯福同許多格羅頓公學的老同學一起進了哈佛,校園里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貴族學校的畢業生。他和萊恩洛普·布朗合住在威斯特摩利大院27號的一套三室一廳的公寓里,地點在哈佛著名的"黃金海岸",是一個租費昂貴的公寓和高級俱樂部集中的地區。大學生活自由開放,格羅頓那种簡片刻板的生活頓成歷史。他們用三角旗、獎品、圖畫、標本、船舶模型、波斯地毯等把房間布置得很有气味,极富大學生的浪漫情調。 這年12月7日,羅斯福72歲的父親因心髒病去世,給羅斯福留下了大約12万美元的遺產,也給他樹立了一個具有自由思想的傳統美國紳士的形象。在此后的許多年里,薩拉·德拉諾·羅斯福夫人就成了海德公園羅斯福家族的主人,她從她父親沃倫·德拉諾那里繼承了130多万美元的遺產。丈夫去世后,她讓妹妹勞拉陪她在海德公園度過了一個孤獨而無聊的冬天,隨即就搬到了波士頓的一套住宅,那儿距儿子的住處僅相隔几條街。她這樣做,既慰藉了自己精神上的孤獨和渴望与儿子親近的需求,又使得自己得以經常照料儿子,以實現丈夫對儿子遠大前程的遺愿。在薩拉的性格中,權威的思想在逐年增長,她似乎更傾向于置儿子于自己的"監護"之下。聰明的富蘭克林為了不傷害母親的感情,開始學會了迂回和規避。他在母親的住處招待賓客,也常外出參加午餐會和郊游。他甚至擔負起海德公園和坎波貝洛的一些責任。在暑期,他用盡量多的時間陪著母親。他們像以往那樣自由自在去歐洲旅行。但一當薩拉提起關鍵性的話題——羅斯福家的生活道路,他就巧妙而机智地顧左右而言他。羅斯福并沒有一味地以那种不加理睬、我行我素的態度來表達他并非真心的反抗。在隨和与溫順的背后,羅斯福似乎開始蘊藉著一股沖破和反抗陳舊框架的力量,這些素質終于在"新政"年代的實驗中表現出來了。 哈佛大學的生活丰富多彩,散漫自在,學生中來自名門世家的富家子弟占了相當比例。一個人在社交圈和体育活動中成就的好坏往往決定了他在校園里的聲譽和地位。羅斯福又一次面臨著他在格羅頓時的難局:他身材瘦長,体重僅146磅,几乎沒有拿手的運動項目讓他出人頭地。他竭盡全力,弄得傷痕累累,才好不容易地當上了一年級橄欖球隊的后邊鋒,可是,僅僅維持了兩個星期,他就給撤換了下來。后來他被選為一支三流橄欖球隊的領隊,才總算平衡了一下他受挫后的失重心理。他還致力于划船比賽和合唱隊的排練,但終竟未能在正式隊員中占有一席之地,好在他被選為新生合唱隊的秘書,這才減輕了對他的又一次打擊。然而,最大的打擊來自他在社交活動中的努力。哈佛當時名目繁多而等級森嚴的社交俱樂部林立,那些最高級的令人向往的俱樂部大都是直接通向波士頓乃至全國上流社會的橋梁。其中最精英的受人尊敬的是"波爾柴蘭"俱樂部,20多年以前他的遠房堂兄西奧多·羅斯福曾是其會員,而現在不知什么原因它卻將富蘭克林·羅斯福拒之門外。埃莉諾·羅斯福后來認為,這次打擊使羅斯福產生了一种自卑心理,甚至成為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之一。當然,所有這些打擊和挫折多半是因羅斯福身体上的缺陷導致的,它們与智力無關。從不一味悲觀的羅斯福只好迂回到其他方面,用長豈不懈的努力所換回的成就來沖淡或者撫平心靈的創傷。羅斯福只好參加了名片稍差的旗幟俱樂部,并擔任起所屬圖書館的首席管理員。不久,他采納了波士頓一位售書商的建議開始藏書,起初收藏一般關于美國的書籍,后來范圍縮小到只限于軍艦內容的書籍、雜志和圖片。他還被選入哈佛聯合圖書館委員會。隨后,他又加入了其他的几個社交俱樂部。臨近畢業時,他以2/3的票數當選為优等生委員會常務主席。 羅斯福是個不易在打擊面前自暴自棄的人。他急切地渴望靠成功在哈佛出人頭地,并藉此贏得同學和社會名流的青睞,他依舊熱衷于參加課外活動。1901年,他以自己出色的表現被選為哈佛《紅色校旗報》的編輯。這時,他的遠房堂1兄西奧多·羅斯福正如一顆耀眼的政治明星,冉冉升起在美國政壇上空。這無形中給他帶來了几份額外的榮耀。1900年,還在紐約州州長任上的西奧多被共和党全國代表大會推選為麥金利的副總統候選人。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大選前夕沖破慣例采訪了校長查爾斯·W·艾略特,詢問他打算在兩党之間投誰的票。此舉居然獲得成功:當《紅色校旗報》率先登出富蘭克林采寫的獨家采訪報道時,輿論大嘩,全國各大報刊紛紛轉載了這條新聞。大選前夜,他參加了由波士頓的大學生們舉行的聲援共和党的千人火炬游行。選舉結果,麥金利——羅斯福獲胜。1901年9月6日,總統麥金利遇刺,8天后身亡,西奧多·羅斯福繼任為美國第26屆總統。隨著羅斯福這個姓氏知名度的驟然提高,富蘭克林·羅斯福屢屢巧妙地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為自己掙得了不少榮譽和好處。他不失時机地利用一次作業任務以自己的家族為題寫了一評論文。他讓母親把海德公園家中放在祖傳《圣經》旁的那些布滿灰塵的家族記事本寄來。在對祖先們的活動及其關系作了一番考證和研究之后,他寫道:“如今紐約的一些有名望的荷蘭家族現在除了他們的名字之外,什么也沒有留下,他們的人數屈指可數,他們缺乏進取性和真正的民主精神。羅斯福家族朝气蓬勃并富于生命力的一個原因,或許是主要原因,正在于他們具備了這种民主精神。他們從不認為自己生在优越的殷實之家就可以雙手插進口袋而坐享其成。与此相反,他們認為,出身于富裕高貴之家的人沒有任何理由不對社會履行天職。羅斯福家族的人之所以在各個方面都能被證明是优秀的公民,正是因為他們自幼就受到了這种思想的熏陶。"隨后,羅斯福在分析這些"优秀公民"何以會對美國社會作出重大貢獻時,強調了荷蘭人的頑強和執著——而這一切都沉淀、沿襲并展現在羅斯福家族的成員身上。顯然,他在這里所謂的"真正民主精神"并非一般政治學意義上的民主,而是指一种能夠積极主動地通過為社區公眾事業服務來獲取社會地位的素質。 ------------------- 1《Harvard Crimson》在國內譯法不一。Crimson意指緋紅、絳紅色。哈佛大學的校旗是一种少見的絳紫緋紅色,亦稱Crimson。參見趙一凡《美國文化批評集》三聯書店1994年版,第229頁。 西奧多·羅斯福的成功,無形中促使富蘭克林·羅斯福將注意力和精力較多地投向課外政治活動。一般而言,像他這個年齡的大學生的政治思想遠未成型,他們大多處于那种不受駕馭,追求异端邪說,蔑視權威,視政治為游戲的過渡時期。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相對地顯得沉穩和正統一些。他一度參加了哈佛共和党人俱樂部,并似乎有意識地將大學里的政治活動視為一种向更廣闊領域大展宏圖的實習場所。 1902年上半年,他幫助建立了"支援布爾人1基金會",并以哈佛《紅色校旗報》編輯的名義給南非開普敦市匯去336美元。從至今還保存著的羅斯福在哈佛期間的作業上看,當時羅斯福的社會政治觀點基本上是一個雜糅著政治上的保守主義、經濟上的正統觀念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大雜燴。他贊同西奧多·羅斯福關于改革目標是為了醫治國家最明顯傷痛的觀點,欣賞并支持他對抗大壟斷公司時所表現的那种居高臨下的、進攻性的戰斗气概。新任總統以白宮主人們從來沒有過的聲調宣稱,"政府現在就必須干預以保護勞工利益,使大公司屈從于社會福利,并懲治狡詐和欺騙行為,就像過去多少世紀以來政府懲治罪惡勢力那樣。……這個國家最有權勢的人也在法律面前負有責任。"2 ------------------- 1住在南部非洲的荷蘭人后裔。 2Richard Hofstadter:《The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 And the Men Who Made It NewYork》1948,P226-227 与其說是年輕的富蘭克林深為新任總統那非凡的歷史洞察力和政治膽略所折服,毋宁說是他兩次從中感知到了當年的西奧多·羅斯福還在格羅頓演說時就表達了的令他激動不已的信念。西奧多深信行政部門應進行更廣泛的領導。他認為"做國家需要所要求做的任何事情——除非這种行為被憲法所禁止,這不僅是總統權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總統的責任"。西奧多擴大了政府的調控權限,加強了政府對商務企業的監督,并致力于對自然資源的保護。他的這些舉措及其風格不僅使他儼然成為一名從事進步主義事業的政治改革家和道德促進者,而且讓人們聯想到多年以前的安德魯·杰克遜總統。富蘭克林的父親是個傳統的民主党人,但富蘭克林在1904年首次有權投平時卻選了共和党人。這除了家族親情的認同意識在起作用之外,他還認為西奧多是一個比民主党候選人更好的民主主義者。 西奧多·羅斯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富蘭克林政治道路上的啟蒙者。但是,正當這個主張“開口慈祥溫柔,手中提根大棒,定能暢通無阻"的總統試圖擴張海軍勢力并与西歐列強互爭雄長時,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W·艾略特站出來指責他不失為一個野心勃勃的沙文主義者。西奧多立即回擊,稱自己的老校長是"一個沒有多大作為的故作多情者,只知道依賴國際仲裁",他培養的學生將是"軟弱、怯懦的人,這些人將會侵蝕我們种族的优良戰斗气質"。也許是受這場論戰1的影響,富蘭克林對西奧多總統的外交政策采取了區別對待的理性態度,他對其极具侵略意味的"門羅主義的引伸原則"將信將疑,而對西奧多其他方面的外交活動深表贊賞。正是這位手舞"大棒"的西奧多·羅斯福,卻讓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得以審理其第一宗案件,提議退還中國的庚子賠款,調停1904年的日俄戰爭并促使日俄雙方締結《普茨茅斯條約》。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對于這些,年輕的富蘭克林簡直是佩服极了。 ------------------- 1(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國政治傳統》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211頁。 哈佛《紅色校旗報》是一份有4個專欄、共8版的較正規的校報,它擁有自己的社址、印刷机和報童。其內容長篇枯躁乏味,新來的富蘭克林·羅斯福使它增色不少,可能因為羅斯福同哈佛橄欖球隊長萊思洛普·布朗是關系密切的室友,也可能是羅斯福善于揣摸和迎合大多數學生的興趣和口味,《紅色校旗報》堅持偏重橄欖球消息的報道和体育評論。羅斯福撰寫了大量言辭激烈的球評文章,反复強調"一支球隊需要一种進取精神和堅定的決心"。后來,他听取了別人的意見,才將評論的調門放溫和了一些。他還致力于促進哈佛校園的改革運動,在一組針對校方的社論文章中,他堅持校方應給哈佛大學陳舊的宿舍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主要是在他的努力和堅持下,校方終于接受了這個建議,他因此贏得了一些名聲。羅斯福兢兢業業的敬業態度和鍥而不舍的精神,為他的哈佛《紅色校旗報》編輯生涯划上了完滿的一筆。1903年夏,成績出眾的羅斯福在激烈的競爭中被選為該報主編。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他為爭取更高的地位而苦斗不已的"強烈的勁頭"。這時,他已經以三分的成績從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為了保留住主編這一職位,他決定繼續在哈佛呆上一年,他進了研究生院,但并未將精力放在學業上。他把《紅色校旗報》管理得井井有條,几乎所有的社論都出自他這個主編之手。他耐心教導低年級的編輯同行,要嚴肅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處理同學校和周圍同學的關系,并且要自愛,要向高處走,必須始終勤奮。前進的道路是寬廣的"。一位編輯回憶說:“透過他的和藹,可以感到一种沒有摩擦的領導作風。"羅斯福后來寫道,"哈佛《紅色校旗報》的經歷為我后來擔任公職作了最有用的准備"。 查爾斯·W·艾略特是哈佛大學的第21屆校長(1869—1909在職),也是該校几個世紀的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三位校長之一。他思想深邃,銳意改革。他大力引進德式教育,改革傳統課程設置,他主張教育的首要宗旨是使科技文化為國家和社會服務。其觀點成為美國現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來源。他在大學中首創了選修課制。當時的哈佛學界名流云集。羅斯福的老師中就有美國歷史邊疆學派的創始人弗雷德里克·J·特納教授,英國文學專家喬治·杰特里基教授,心理學和實用主義哲學權威威廉·詹姆斯教授,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艾布拉姆·安德魯教授,政治學界的重鎮艾伯特·洛厄爾教授,還有對哈佛傳統的實用主義哲學流派進行猛烈挑戰的喬塞亞·羅伊斯教授,等等。羅斯福學的主修課有英法文學、拉丁文、地質學、古生物學、美術和演講術。但他的興趣主要集中在社會科學方面,他選修了十几門歷史課和大量的政治學、經濟學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有:歐洲史、英國史、美國史、美國政治、立憲政治、美國立法傾向、國際法、國家法、貨幣法規以及有關金融、運輸和企業方面的古典經濟學課程。這些課程似乎非常适宜于培養一位未來的政治家,但是政治學方面的課程大多內容枯躁、教條,且与現實相去甚遠。羅斯福曾抱怨國家法這門課程,說它只強調立憲程序和抽象的法律理論,而不重視政治現實,"好像一盞沒有電線的燈泡"。他希望從政治學中學到關于"實行一种政治制度的具体計划——包括預選、政党預備會議、選舉和立法的具体計划"。但當那位戴著近視眼鏡、也許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講課最枯躁無味的講師走上講台時,他只好和其他同學爬出后窗,順著太平梯溜之大吉。同在格羅頓公學一樣,他成績平平,僅達到"体面的及格水平"。1945年4月28日,《哈佛畢業生通報》認為必須指出,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大學時代從不逃避困難,也從不選用運動員所用的那种輕松的名聲不好的教學大綱。另外,羅斯福在哈佛期間學習經濟學課程的情況,需強調一下。他在第1學期學習了穆勒的《經濟學原理》,其中還輔以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哈德利當時的修正觀點。第2學期學的是國際貿易与關稅、銀行、托拉斯、勞工与社會保險等4個方面的內容,教師A·P·安德魯講的是正統經濟學,但器具改革思想。在哈佛的最后一年,他選修了4門經濟學課程:運輸經濟學、公司經濟學、銀行与主要銀行制度史、近代貨幣立法的經驗与理論概述。講授這些課的教師中不乏主張改革的人,他們反對自由放任主義,也不贊成政府干預過多,他們主張政府應該出面管理那些出現弊端的環節。可以認為,這些課程為羅斯福經濟思想的初步形成打下了基礎。 事實上,哈佛也不大可能真切而具体地傳授給羅斯福一些作為未來政治家的治國韜略及其實用操作技巧,它只是以其整体氛圍賦予羅斯福一种气質或稟性,一种對事物通体上的判斷力和理解力。哈佛大學歷史上共出了5位美國總統,亞當斯父子便是其中之二,他們的后裔、同是哈佛畢業生的亨利·亞當斯曾寫道:哈佛是一所具有寬容精神和自由主義色彩的學府,它把青年們培養成高尚体面的公民,然后輸送到社會上去。但是,它"從未企圖培養出公眾領袖。……它傳授的知識有限,而且連這有限的知識也沒有教好。但它卻使學生們思想開闊,沒有偏見,對事實不甚了了,但溫良大度"。這段話貼切地說明了哈佛對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那种潛移默化而又全方位的影響。盡管羅斯福在哈佛沒有充分顯示出赫伯特·胡佛10年前在斯坦福大學所表現出的政治才干和領袖气質,但他确實從4年的經歷中得益匪淺并受用終生。他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教室之外,并且作為一名公認的优等生順利畢業。這些成就往往是在他經歷了一系列類似的不被承認、排擠、冷嘲熱諷等打擊之后取得的。他沒有陷入因受挫和自身缺陷所可能導致的無窮無盡的自卑情結中,而是將其"埋在心底"。對此,曾長期在羅斯福手下工作的雷克斯福德·G·特格韋爾1將之總結為性格的深沉。他在1957年出版的《民主主義者羅斯福》一書中分析道:“早在哈佛的時候就無法猜透富蘭克林的心思,在他當總統后更是如此。他不讓任何人識破他的內心活動。……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父親、家庭教師、皮博迪和朋友們對他的教育和影響使他養成了深沉的性格。情感不外露,因為它可能流露出內心的激動。他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承受病痛、困難和失敗的折磨,自幼養成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悲觀失望的性格。富蘭克林想把自己天生的缺陷隱藏起來,把明顯的弱點掩蓋起來,把幻想中重大的但還模糊不清的想法埋在心底。他最明顯的一個缺陷是他成長得晚。結果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一些令人不解的東西,他了解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一些事情,但他不能准确說出為什么會發生這些事情。他盡了最大努力來掩蓋這种遲疑心理。當他在哈佛畢業時,他的深沉性格實際上已發展到了頂點。”的确,堅韌不拔的隱忍和深沉的性格支撐其他的自信,即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抱有絕對的平靜和自信,使他在日后面對來自未知領域的險惡挑戰時,一次次藉此涉險過關,并顯示出惊人的獨創性和靈活性。當然,這种含而不露的深沉和靈活性很容易被人聯想到一點如狐狸般的狡猾。1904年6月,羅斯福正式告別了哈佛大學。他的家世、教養、特殊身份以及教育程度使他產生了一种优越意識。他躊躇滿志,意气風發,認為自己"應該在美國社會中成為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薩拉·羅斯福也承認,"他的父親和我總是對富蘭克林寄予极大的期望。……我們認為他應當能取得优胜,一旦他确實成功時,我們很高興,但并不吃惊。總之,他有許多其他孩子所不具備的條件。” ------------------- 1雷克斯福德·G·特格韋爾系羅斯福智囊團成員之一。曾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1933年成為羅斯福工作班子的成員,參与制定《農業調整法》,歷任農業部副部長(1934—1937)、波多黎各總督(1941)、芝加哥大學學部委員。著述丰富。埃莉諾堂妹 羅斯福從哈佛大學畢業后不久,就宣布与安娜·埃莉諾·羅斯福訂婚。 埃莉諾屬于羅斯福家族的奧伊斯特灣支系,是西奧多·羅斯福的胞弟埃利奧特和安娜·R·霍爾的女儿。若嚴格地論輩份,富蘭克林是她的遠房堂叔。兩人很早就相識,當年在海德公園的儿童室里,5歲的富蘭克林背著兩歲的埃莉諾兜圈子時就感到十分快活。同富蘭克林相反,埃莉諾的童年充滿了平視、孤苦和酸楚。 她的父親埃利奧特是個英俊的運動員,同時又是個常常夜不歸宿、在外縱酒無度的花花公子。他非常疼愛女儿,可是在女儿6歲時离家出走了。母親是出名的美人,但身体柔弱、性格怪戾、為人刻薄。她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管教女儿,將幼小的埃莉諾提前送到冷清的修道院去上學。一有客人來訪,小埃莉諾就咬著手指躲在暗處,總要等到母親吆喝她的綽號后才敢出來。母親指著女儿對客人解釋:這孩子古怪滑稽,長得又丑又老,我們都叫她老奶奶。小埃莉諾的任何一點小小過失都會招致母親過分的懲處。這些做法深深地傷害了埃莉諾幼小的心靈,她因此變得自卑、羞怯、敏感,并認定自己是個招人討厭的丑姑娘。每當母親苛刻地對待她時,父親的形象就驀然高大親切起來。父親偶爾回來探望一下小女儿,這時可怜的埃莉諾就顯得無比的快樂和滿足。母親在她8歲時患白喉症去世。埃莉諾和弟弟霍爾·羅斯福就由外婆撫養。憂郁而容易傷感的埃莉諾整日陷入病態的幻覺中,有時一連几個小時枯坐在窗前,怔怔地望著門前那條灰白的馬路,渴望父親回到自己的身邊。其實父親已永遠不能再回來了,他因酒精中毒病死在療養院,也有人說是醉酒后騎馬摔死的。對父親的熱烈向往成了她童年回憶中僅存的一絲亮點。在此之前,特德叔叔1曾為她的前途四處奔走,他要求法院承認埃莉諾的父親已經失去自制力,以便把財產轉在埃莉諾名下。 ------------------- 1特德(Ted)系西奧多(Theodore)的昵稱。富蘭克林与埃莉諾訂婚后也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為特德叔叔。 外婆V·G·霍爾的家在赫德遜河畔的第沃里,處于海德公園的上游。埃莉諾和弟弟在這幢陰森森的大宅院里處處受到霍爾家族陳規陋習的限制。她的一群姨媽卻是風流漂亮,不受管教。其中一位斷言埃莉諾將是個沒有絲毫希望嫁出去的老姑娘。另一位常當著外甥女的面為自己接連不斷的愛情挫折而歇斯底里。小舅舅瓦利嗜酒如命,整日里耍著酒瘋。置身其中的埃莉諾感到頭暈目眩,并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多年后她承認,這种環境"像煉鋼那樣鍛煉了我"。 15歲時埃莉諾被送到倫敦近郊愛倫伍德鎮的一所由法國人索維斯托小姐辦的女子學校。熱情開朗的女校長對羞怯自卑的埃莉諾諄諄誘導,耐心地啟發她那被壓抑著的潛在素質。3年后,這位美國姑娘出落得雖不算漂亮,卻也端庄平靜,儼然一名有教養的愉快的歐洲姑娘。1902年春,富蘭克林在回家的火車上邂逅多年不見的埃莉諾。他發現初入社交界的埃莉諾長成了一個身材修長(近6英尺)的大姑娘,濃濃的秀發,一張透露出自信与沉著的臉龐,衣著時髦,健談且見解不凡。富蘭克林完全被她給迷住了。從此兩人開始了來往。埃莉諾回國后即在紐約市東區平民區從事社會福利工作。 1903年秋,富蘭克林向她求婚,她立即就滿口答應了。 母親薩拉以种种理由試圖阻止和拖延這門婚事。一向溫順的儿子這次表現得比母親還有主見。另外,埃莉諾哀婉的來信也多少打動了薩拉的心腸。1905年3月17日,這對新人特地趁特德叔叔來紐約度圣帕特里克1節之便舉行了婚禮。由皮博迪博士主持的婚禮進行得体面而隆重。總統叔叔親自將侄女交到新郎手中。總統的蒞臨引起了全國對婚禮的關注。新娘帶來了10万美元的嫁妝。他們依照舊時的奢華傳統去歐洲歡度蜜月,在那里他們分享著美國總統的殊榮。 ------------------- 1帕特里克(約390—460)是古代基督教愛爾蘭都主教。紐約有很多愛爾蘭移民后裔。 母親薩拉為他們安排好了一切,她實際上主宰了這個家庭。入秋后他們回到紐約,先在母親為他們租的一套房子里住了兩年。隨后,薩拉在第65街購置地產并建成了兩套緊鄰的住宅——中間有一條過道和一扇相連的門,富蘭克林夫婦和母親各住一套,藉此她緊緊地監管著這對年輕夫婦。1906年5月,女儿安娜出生。他們在以后的10年里又有了5個儿子(其中第2個在8個月時死于流感)。孩子出生后,專制的母親更是插手一切,她總是繞過埃莉諾去負責孩子的教養。埃莉諾多次試圖反抗但每次都勞而無功。一直到1921年羅斯福患了脊髓灰質炎,埃莉諾才成功地爭脫束縛,并為丈夫創造了一种積极向上,令人振奮的環境。 在從哈佛畢業后的五年里,富蘭克林·羅斯福一直游移不定。他于1604年秋進入哥倫比亞法學院。情景一如既往,他的學習成績平均為3分,第一學年就有兩門課——契約法和訴訟程序僅得2分,只得補考。繁瑣精細的法律條文令他索然無味,比起此時与埃莉諾的熱戀,法學概念抽象而枯躁。他沮喪地給老校長期博迪寫信說,“我正在試圖對這种工作有所了解"。他沒有參加畢業考試,所以在1907年离校時沒能拿到法學學士學位,他只是在此之前通過了紐約律師協會的考試。 羅斯福隨即進入了座落在華爾街54號著名的卡特——萊迪亞德——米爾本法律事務所,在這里充當一名初級書記員。第一年見習期沒有薪水,第二年開始拿微薄的工資。他只能整天泡在辦公室里打雜,間或受理一些小官司。他缺乏經驗,律師才能也不出眾。有時他靠投机取巧,靠繞開實質內容而專攻訴訟形式,也居然打贏了一些小官司。通過一些不大的訴訟案件,尤其是通過在律師事務所里所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才,羅斯福比較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國家。他后來被調到該事務所的海事法律部,他才對工作有了些興趣。此外,每個周六下午,事務所年輕同事們的自由聚會也讓他感到些興趣。同事們都視他為一個与自己沒有利害沖突的樂天派。 這段時光平靜而尋常。傳記作家們一般稱之為羅斯福的"靜止階段"、"社會心理發展的暫停期"或"韜光養晦的6年"。在海德公園,羅斯福承擔了一些与其地位相稱的具有獻身社會意味的義務工作。他參加了志愿消防隊,成了一名義務消防隊員。他擔任了赫德遜河水上游艇俱樂部副主席和圣詹姆斯主教派教會的教會委員。此外,他還是波基普西第一國民銀行的董事。通過積极參加這些組織和協會的活動,羅斯福初步掌握了同各階層人士打交道的技巧,并很快成為該社區中年輕活躍的棟梁。他樂觀隨和,同鄰居搞得很熟,口碑很好。這樣,羅斯福已不知不覺中按著前人慣用的方式,為日后自己在這個社區競選某個職位打下了基礎,這實際上等于在他實現自己遠大目標的征途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 書香門第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