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二十年后,我們的畫家還在敦煌。
  敦煌千佛洞已成為一個美麗的、世界著名的寶地。這個小小的綠洲上,長滿了樹木。從祁連雪峰消融下來的溪水奔流,經過丰美的草地和果園。春季里,杏花、梨花、桃花、李花、苹果花,輪番的開放。秋季里,來看畫的人,衣兜里都裝滿了成熟的、芬芳的、多液汁的水果。大西北戈壁上的金黃沙土,出的好瓜果。他們种上了許多本地的和外來的好品种。到了冬天,著名的敦煌香水梨可以當湯喝。
  它接受了全國和全世界的拜訪。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苑、南京畫苑、廣州畫苑等等都派學生和教授來。著名的藝術家、作家、學者川流不息。許多蘇聯和東歐的名畫家都來過。當代世界最杰出的墨西哥壁畫家和他的智利畫友來過。埃及的博物館長,印度專門研究阿旃陀藝術的教授,歐洲著名理論家,《藝術之意義》和《今日之藝術》的作者,也都來過。
  意大利《團結報》的記者剛走,坎特倍來大主教又來了。接著是羅馬尼亞的石油專家,然后又是蘇聯朋友。敦煌已經建立了大賓館,可以招待這些貴賓。它招待過國王、皇后、皇太后、王子、公主;招待過總統、首相、外交大臣、元帥、將軍;也招待過碼頭工人、煉鋼工人、紡織女工、貧雇農出身的模范人物、公社社長和社員、女司机、戰士以及詩人。它向全國、全世界敞開了大門。
  這是名不虛傳的一座藝術展覽館。四百八十個洞窟,每一個都經過整理,進行了建設。洞窟中,水泥地上,舖起了藝術家專門設計的地氈,其色彩、線條、風格与圖案,与各個洞窟相調和。每一窟都裝有刻鏤精致的門戶,平日上了鎖,要看時開鎖進去。進去時,帶上電燈:立式的燈、聚光燈、水銀燈。電線拉到洞外,洞外有插銷。這里已建起電厂,日夜供電。開亮了燈看畫時,光明燦爛。
  危危欲垂的洞窟,都已用鋼骨水泥,澆筑了柱子支承。在敦煌千佛洞進行基本建設之前,從玉門油礦上調來几台鑽机,探明了地層。一些加固井壁的,石油井的先進的固井方法,用在這里,加固了這里的洞窟。清華大學建筑系在這里實習時,几個名教授會同了建筑工程部兩個一級工程師,為千佛洞全區作了規划設計,繪了圖紙,經中央文化部批准,撥了專款,施工了。所有洞窟,煥然一新。木建筑全部按魏代、隋代、唐宋、五代舊制恢复,油漆得金碧輝煌。
  壁畫破損處,進行了必要的修補。自從尚達接受他第一批學生時起,他就訂立了這個條例:非經批准,任何人不得接触壁畫面。因此,自他到千佛洞之后,全部壁畫都按原樣保存下來了,完全無損。尚達和他的學生在二十年內進行了浩繁的工作。出版社精印了《敦煌壁畫集》、《敦煌唐代圖案選》、《敦煌彩塑》等等,受到國內外极大的歡迎。
  敦煌藝術研究院早已成立。現在,研究生都有很好的畫室,而且生活在光亮的現代設備的建筑物中。戈壁上筑了大水庫,公社開了荒。研究院建立了自己的牧場,他們能吃到牛奶和奶油。整個敦煌縣,今天是一個巨大的產棉區。從陝縣、靈寶來的棉農,三門峽水庫區的移民,在這里种出了纖維最好的白金花。
  這里也不像二十年那樣荒無人煙了。蘭新路通過安西。支線將經千佛洞,穿出當金山口,進柴達木盆地,這一路上出現了農場、工厂。
  尚達對敦煌千佛洞藝術最后有了成熟的看法:
  敦煌藝術,是我國勞動人民,歷第四世紀到第十四世紀的一千年,而集体地創作出來的一宗無比珍貴的遺產。
  敦煌藝術,包含著建筑、雕塑、繪畫三种造型藝術形式,彼此關連,交相輝映。
  敦煌藝術,在祖國的藝術傳統中,是最富有人民性的創造。在祖國的這一宗藝術遺產中,現實主義精神与浪漫主義精神得到了高度美妙的、范例般的結合。
  敦煌藝術,是美術史上從來也沒有提到過的無名的匠工們創作的。他們,古代的优秀的藝術匠師們,石窟藝術的創造者,將當時千百万人所關心的主題,千百万人的社會生活,現實和理想,表現為一個人,几個人,几百人的,大小不同的畫面。朴實和絢麗,兼而有之,吸收了外來影響,而又發展了中國民族色彩,它們既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又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歷史科學資料。
  敦煌藝術寶藏的保存,使我們有可能來理解一千五六百年來中國藝術的成長、演變和發展。它的整理研究、吸收、消化与再創造,使我們有可能繼承和發展古典藝術的經驗,推陳出新,創造燦爛的嶄新的社會主義的藝術。
  尚達的藝術思想,現在已臻于成熟。
  中國有兩大藝術寶庫。一為佛窟,一在皇室。漢武帝、梁元帝、隋煬帝、唐太宗、宋徽宗等等,都是大收藏家,但這些皇室的收藏無不毀于火,沉于水,被盜竊,被掠奪。大聚則大散,只留下了目錄和畫譜。明清皇室,也是收藏丰富。但1860年,1900年,兩次外國軍隊侵入北京,它們被劫走了一批。1911年,溥儀退位,盜運走一批。1937年,日寇進北京,故宮的重要書畫最初不知下落,后來卻南運到了黔蜀。它們在解放前夕,被盜運到了台灣。台灣的僵尸們竟把它們運到了美國!
  現在,佛窟藝術——敦煌千佛洞,西千佛洞与万佛峽,赫色爾千佛洞等新疆石窟,以及甘肅麥積山和炳靈寺的石窟,洛陽龍門,大同云崗和四川大足的石刻等,連同歷代寺觀壁畫,都得到了保護、整理和研究。敦煌千佛洞保存得尤好,研究得最到家。
  可是,皇室的藏品現在還沒有完全回到故宮博物院。溥儀攜走那一部分和二百年來轉輾在私人手中的古今巨跡,已陸續收回來了。大量珍品,劫數未盡,還在帝國主義的血手上,還需要進行斗爭!藝術應該歸于人民!它們是一定要被收回來的!
  二十年來,尚達和他的學生主要是做整理、臨摹和研究工作。創造精力,暫時得不到充分發揮。現在,創造的課題又提上了日程,他日益感到,藝術家的生存是為了創造。他們研究遺產,就是為了新的創造。藝術家應該敏銳地感覺這個世界,認識和反映人類的生活和理想。當藝術家看得更透澈更遠,思想得更為出眾的時候,他們應該把所見和所思說出來,大膽地表現出來。什么也不能阻擋他們去創造它們。藝術家應該有一种高度的責任感,言人之所不言。他們不是為了自我陶醉而工作。他們是在進行創造,是不能不工作,是迫不得已而工作的。他們有真理要宣揚。
  繪畫,本質上是表現人与他的環境的。繪畫,以人和生物、草木、樓閣、山川、气象為其形式,以人類的歷史,過去、現在和未來為其內容。中外古今的繪畫正是這樣做的,只有現代的頹廢藝術是例外。中國古代繪畫的成就最為杰出,而敦煌藝術所做到的,則是如此之丰富。現在,我們怎樣來表現我們的人民、時代、世界和理想呢?
  我們的畫家最近又拿起了調色板,熱忱地回到了創作生活中。一面創作,一面他積极地參加社會活動。他今天要去北京參加最近這屆人民代表大會。他打算馳車去酒泉,從那儿換乘飛机前去。那第一批來到的學生中,用忠誠的眼光看他的女畫家,現在是研究院副院長兼党委書記,送他上了車。
  尚黎,他的女儿,和他同行。一半是天意,一半是努力的學習和辛勤的勞動,她已成為一個优秀的雕塑家。
  他們馳車經過安西、橋灣、玉門、赤金、拐到老君廟。尚達后來几次去那儿,每次去都發現老君廟的變化最惊人。現在,荒涼的石油河上,已出現了一座越來越大越雄偉的工業城市。
  我們的地質學家,二十年后,也還在老君廟。
  此刻,他在玉門礦務管理局大樓前面的公園中。在他的腳下,八瓣梅正盛開,顏色鮮麗。沈健南能看到白楊夾道的小徑,在他的面前延伸。在公園外邊,寬闊的瀝青馬路像棋盤一樣布著。車龍水馬的馬路兩側,都是高大樓房。玉門市十几万人,是新中國的一個偉大的石油基地。
  我們的地質學家現在舉目四顧,他能看見東崗子和環繞的山頭上滿是井架。千百座石油井架,從一個山頭架到另一個山頭,只見井架如林,組成了雄偉的景色。的确,誰要沒有見過石油城,誰就沒有知道現代工業的雄偉气概!現在,沈健南在側耳傾听,仿佛能听到千百個選油站上,原油呼嚕呼嚕流動之聲。巨大的煉油厂已在新市區矗立。銀白的油罐,一座一座擺開,閃射銀光。整個玉門市,整個礦區,整個河西走廊,气勢浩蕩,展開在我們高瞻遠矚的地質學家前面。
  他看見,尚達馳車而來。他看見,尚達在公園門口下了車,挽著尚黎的年輕的手臂,走上白楊小徑,他看見他和她說了句話。她轉身走上另一條小徑。
  我們的地質學家站在公園中,在石座之上。他是一尊銅像。大理石碑上的金色字跡,說明了他的身世,他的成就。他在第一個五年計划開始后兩年,積勞成疾,不幸逝世。但他所獻身的事業,卻發展得蓬蓬勃勃。前景真是壯麗,無論是地質勘探、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石油工業,都一樣。整個國民經濟,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正是在這二十年內,特別是后十年內,發生了巨大變化的。這一切,他都看到了,透過他那付眼鏡。他看到了玉門的、祖國的、世界人類的輝煌未來。
  這些年,傅吉祥一直在他身旁,幫助他工作,在困難的時候支持他,一直到他彌留的時刻。傅吉祥當了礦務局局長。
  他也要去參加人代會。尚黎來了,找到了他。他們一起從管理局大樓中走了出來。
  尚達已在銅像底下盤桓了很久。當傅吉祥跑過來,呼喚他時,他正在构思:
  當年我們的地質學家來到這里,騎在駱駝背上,他眯細兩眼,露出雪白的牙齒,微笑著,神采奕奕。他逆著群山,望見了如林的井架將從這荒山上升起。他望見了新中國,他望見了一個遠比西方淨土更歡樂的世界,當他逆著大風沙,逆著蒼茫寥廓的河西走廊,逆著雪冠嵯峨的祁連山脈。
                  (選自《人民文學》1962年第2期、第3期)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