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十五、生活在面具后面的以色列


  昨夜(2月1日)特拉維夫沒有遭到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襲擊,人們在不安中度過了二月的頭一個周末。這天,只有一架為Salamis 私人所有的“阿爾法”式小飛机載著14名旅客在特拉維夫降落。所有航班早已因海灣戰爭而中止了到以色列的飛行。
  在特拉維夫机場二樓,移民辦事處的民防人員向剛入境的旅客免費提供防毒面具。雖然剛剛晚上九點,机場已沒有任何交通工具進特拉維夫城區。
  2月2日早晨,特拉維夫陽光明媚,西臨碧波万頃的地中海,气候溫濕。也許由于是周末安息日,所有的商店都關了門。我怎么也找不著飯吃。我們的特拉維夫希爾頓飯店的法國大菜貴且不說,我連菜單都看不懂。指揮我的攝影部讓我餓了上街找小飯舖,渴了喝衛生間里的水,攝影部副主任林川說,歐洲自來水符合衛生標准,省出美元用在刀刃上。
  位于市中心的華人餐館Tenli chow的主人因為怕轟炸已不知去向。一位名叫哈雅肯(Hayarkon)的出生于巴格達的猶太人說“飯館全關門了”。他自告奮勇地推荐我去他朋友開的一家小館子Avazin吃“希希立克”,好歹填飽了肚子。
  街頭,行人很少。特拉維夫的王府井——阿蘭布(ALENBU)大街也沒有什么人。到處是“請隨身攜帶防毒面具”的提示。在拉馬特岡Ramate Gan,一群身背防毒面具的市民正圍著一處前一天被“飛毛腿”導彈炸毀的民宅發呆。出租車司机說:“到目前為止,已有14人死亡,192人受傷。”廢墟插了一面六角形的“大衛星旗”,旁邊樹立起一塊高4米,長10余米的藍色巨型木牌,上用白油漆書寫著該區區長的一句話:“拉馬特岡在它公民支持下堅強挺立(Ramate Gan stands firmly behind its citizens)。”廢墟旁,一台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計划重建一座新屋。
  豪華的希爾頓飯店(Telaviv Hilton)的第六層修建了防毒室。住在這里的賓客被告知,一旦有空襲警報,應立即進入六樓防毒室。我的好朋友、日本《新聞周刊》攝影記者村田信一由于忘帶防毒面具而不許回希爾頓飯店。
  猶太出租司机ABRAMOVIZ HAIME 的車里也放了防毒面具,望著明亮的藍天,他自言自語道:“但愿今夜平安無事。”
  2月2日晚,我和加拿大攝影記者喬正漫步德里希沙龍大街,突然響起了空襲警報,鬼哭似的警報聲在四周嗚咽,抬頭仰望,只有高樓叢中一線青天。家住該街99—G —9號的小伙子嘉迪連拉帶拽地把我倆弄上他家的二樓。這是一間大約只有10平方米的空屋,門窗縫上貼滿了塑料密封膠條。小伙子最后一個進屋,手忙腳亂地用膠帶紙封死身后的大木門。他命令我們戴上防毒面具,見我沒有,就大聲訓斥:“如果讓警察碰上,非罰你兩百謝克(合120美元)不可。”小伙子嘉迪是拐角上意大利餐館的小老板,受過民防訓練,是名志愿人員。
  其實并非我有意試探以色列法令的穩固性,因為,如果我戴上防毒面具,就非得摘下眼鏡不可,而這樣我就找不到焦點了。況且單憑一個防毒面具,對薩達姆的兩元化學武器,真起不了任何作用。我心里清楚,防毒面具只不過是穩定民心的鎮靜劑而已。
  与此同時,在有十七層高的特拉維夫希爾頓飯店,工作人員正將所有旅客赶入設在六層的防毒室,然后用黑塑料布和棕色膠條封閉進入六層的所有通道。
  而警報一響,閒不住的各國記者則各執采訪器械沖出房間,聚集在希爾頓門外仰望星空,屏气凝神靜候“飛毛腿”划破夜空。各國記者還賽著炫耀自己的軍用品,那天,“台視”朱增有左腿上綁著一只防雨軍包,上面用黑漆噴著:“T3—75式防護面具”,他自稱這种面具要比以色列的好。我從巴格達地攤上買來的一條共和國衛隊腰帶也頗使他們羡慕。美國CBS的約翰·海古德更是全副武裝,好似一個陸戰隊員,他頭戴藍色美軍防毒面具,綠毛線軟帽,緊裹防雨夾克,手戴黑皮手套,肩扛攝像机,腰纏電池塊,憋得他接連在原地做蹲下站起,還向我招手:“唐,來一張,讓我媽媽看看我有多威風。”
  一個名為《以色列——生活在面具背后》(lsrael——life behindthe Mask)2月8日中午在特拉維夫希爾頓開幕。共有40幅黑白、彩色照片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海灣戰爭以來的以色列人民的生活,几乎每張照片都有防毒面具。
  《耶路撒冷郵報》刊登了一張漫畫:堅守前線的士兵給自己家中頭戴防毒面具的老母打電話,詢問戰況如何。這是一場全新的不分前方与后方的戰爭,連特拉維夫海灘上纏綿春宵的情侶也手不离防毒面具。
  据該影展組織者說,他們試圖通過圖片展示“以色列如何一夜之間被拖入了一場戰爭,老人、婦女、儿童全成了士兵,這些士兵全部用防毒面具武裝自己。……這是一個不是戰場的前線。”
  2月8日是伊拉克“63年革命節”,也恰逢猶太教安息日(sabbath ),由于巴格達宣稱它擁有比飛毛腿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SS—12,使參加影展開幕的來賓更加膽戰心惊,人人屁股后面挂著一包防毒面具。
  在耶路散冷猶太教圣殿內和哭牆下,成千上万的猶太教徒身背防毒面具,冒雨祈禱。人們耽心夜里會有“飛毛腿”來訪,因為巴格達一定會以此紀念自己的“六三革命節”。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