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十四、從拉納卡到本——古里安


  中國駐塞浦路斯林大使是我北大老學長,經參處二秘小陸是我北大師兄,他開著使館的奔馳260一直把我送到拉納卡机場。新華社分社的陳德昌夫婦象囑咐三歲的孩子,關照個沒完沒了。
  在候机廳問詢處旁的長沙發上,我們終于找到Sunnit公司的代表。這位西裝革履的瘦高男子建議我們先去咖啡廳坐坐,一會儿他會找到我的。
  20分鐘后,瘦高男子鬼鬼祟祟地進了咖啡廳,象接頭的地下工作者一樣示意我跟他去。在候机廳廁所旁,已聚集起10來個旅客。兩位便裝的猶太男女逐一檢查旅客們的行李。一位戴眼睛禿頂的猶太男子正用一箱儀器探試旅客們的行李。一位大胡子阿拉伯旅客的箱子的夾層被撕開,東西散落一地。一位要到特拉維夫當保姆的波蘭女人正被一位女警察盤問。
  輪到我,那位禿頂戴眼睛的猶太人并不動手檢查我的行李。只是說他是警官,為了我和大家的安全必須配合他一下。他先問我從哪里來,在巴格達干什么,在約旦去了哪里,住在尼科西亞什么地方、這些行李是不是全是我自己的、有沒有什么陌生人碰過我的行李、是否有人送我電子玩具和巧克力,當他听說我是乘中國大使館的車到机場的從未与任何陌生人接触之后,表示沒有問題,感謝我的合作。我端起萊卡想要拍一張安檢的場面,這位禿頂猶太立即制止了我,讓我為他和大家的安全考慮一下。
  一刻鐘后,那位漂亮得象《三個偵探》中的波蒂的女便衣走到我面前:“我是警察,為了你和大家的安全請回答我的問題。”接著,把剛才的提問几乎重复一遍。提問過程中,美麗的大眼睛直逼我,一眨不眨。回答完問題,我早已出了一頭冷汗。女便衣說感謝合作,之后掏出一卷不干膠紙,撕下几片一厘米見方的小黃紙,在上面用記號筆畫上個希伯來符號,逐一貼在我的5件行李上。整個安檢結束,既未開包也未用探測器。
  直耗到晚上七點多飛机才起飛,据說這种不定時的改變時間也是為了對付恐怖分子。飛机是老式的螺旋漿飛机,象二次世界大戰時的B—17轟炸机。机內很簡陋,算上安檢人員,兩個駕駛員、旅客和我共有14人。飛机滑跑時震耳欲聾,我就坐在駕駛員背后,越過他的肩膀,可以看到發著綠色熒光的儀表板。地中海上空細雨蒙蒙,小飛机在風雨中上下顛簸。窗外漆黑如墨,只能看到雨滴打在我左側舷窗上划出的直線和前排駕駛員膝蓋旁雷達屏幕上飛轉的綠色影象。
  飛行了一個多小時之后,左前方四十五度天際出現一線金光,駕駛員說那是海法。舉目望去,以色列籠罩在一團桔黃色的燈光之中,若隱若現,神秘安靜。
  特拉維夫(Tel Aviv)是以色列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也是以色列最大的城市人口聚集點。它位于巴勒斯坦西岸中部,大致北起雅爾貢河下游,南到雅法灣,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
  差一刻九點,我們的破飛机吼叫著在本——古里安机場大雨淋過的跑道上著陸。當飛机起落架平穩地接触地面,机上旅客齊聲鼓掌。大胡子的駕駛員扭過頭問我:“飛得怎么樣?”我問:“你是問駕駛技術還是問飛机?”“兩者。”“飛絕了!”我豎起大拇指,“可美國飛机造的也不錯。”沒想到,這家伙竟大為不滿:“嘿!這飛机可是我們自己造的,型號叫‘阿爾法’。”
  諾大的机場內靜悄悄空無一人,剛才的旅客眨眼間如水銀瀉地不見蹤跡。循著英、阿、希伯來文路標,我扛著被雨水弄得溫淋淋的行李爬上二樓敲開移民局辦公室的大門。一位著土黃軍褲的中年漢子開門發給我一個防毒面具、一支注射器和一小瓶棕色藥粉,揮動著肥厚的大毛手。教我如何躲避飛毛腿,中毒后如何自我注射,如何將藥粉涂到被糜爛型化學武器弄傷的皮膚上。
  机場問詢處的小姐听說來了個中國人,一聲尖叫又招呼出一大幫人圍著我看新鮮,刨根問底地研究中國人与日本人、朝鮮人的區別。我幫他們概括了一下:凡是象我這樣一米八几的大漢一般都是中國人,其他各國一個比一個矮。
  深夜,在我落腳的特拉維夫希爾頓飯店一樓,我濕淋淋地赶到以色列新聞部辦公室。一位官員正在鎖門,“你是蘇聯人?”他指了指我攝影背心左上角的五星紅旗。“不,中國,北京。”他“哦”了一聲再次打量了我半天:“對不起,我從未見過北京來的中國人。我馬上就給你辦采訪證。你打算呆多久,10天?我先給你開15天。如果不夠,我再給你延期。”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