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三路大軍襲波蘭,從此問世閃擊戰; 移師西線再尋釁,黃色計划表悲觀。 曼施坦因听到這一消息之后,馬上讓這個師派出了一位傳令軍官,乘飛机前去傳達命令。這個軍官乘坐一架斯托卡型聯絡飛机,在隊伍開進的上空好不容易找到了這個團,聯絡机在黑暗之中降落在縱隊的前頭,才把他們制止住了。曼施坦因這才松了口气。對于發動戰爭這樣大的事,豈可反复無常? 1939年8月31日傍晚17時,集團軍總部又接到了新命令: “D日——1.9;H時——0415” 由于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倫德斯特和曼施坦因對這個新命令最后能否實行,都深表怀疑,所以准備好了一切預防措施,隨時准備懸崖勒馬。他們都是整夜未眠,一心盼望著希特勒再次收回成命。但一直等到凌晨,再沒有接到更改的命令,于是德國入侵波蘭的戰爭終于打響了。 波蘭曾經在歷史上被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波蘭取得了獨立,波蘭同蘇聯和德國于1934年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在德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中,波蘭從中獲取了409平方英里的捷克領土。德國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已經從西、南、北三面包圍了波蘭。 “白色作戰計划”規定,德軍入侵波蘭總兵力約150多万人,其中42個師是正規部隊,其中包括24個步兵師、3個山地師、6個裝甲師、4個輕裝師、4個摩托化步兵師外加一個騎兵旅。另外還動員了16個新組建的師,若干個党衛軍師,也將參加對波蘭的第二波到第四波的攻擊。德國空軍的主力分成兩個軍團(航空隊),分別配屬南北兩個方向的集團軍。德軍對波蘭作戰計划的基礎,就是想盡量利用其邊界的全長,以便從一開始起就能包圍波軍。因此德軍部署的側面的兵力,分成兩個距离較遠的集團,而中央的奧德河一華爾塔盆地地區,几乎是門戶洞開的。 德軍北方集團軍,總司令博克上將,參謀長沙爾穆茲將軍,下轄第3和第4兩個軍團,共5個步兵軍和1個裝甲軍。第3軍團在東普魯士展開,由庫赫勒將軍率領,第4軍團由克魯格上將率領,在波米拉尼亞展開。北方集團軍的任務就是首先切斷但澤走廊內的波軍,而后由東普魯士南下,從背面攻擊維斯拉河上的波蘭守軍,并從東北方向迂回華沙。 曼施坦因所在南方集團軍的兵力比較強大,實施主要突擊,共汁8個步兵軍和4個裝甲軍,下轄3個軍團,由南向北分別為:第14軍團由利斯特上將率領,在上西里西亞、摩拉維亞東部和斯洛伐克西部展開;第10軍團由賴歇瑙上將率領,在上西里西亞周圍和克勞茲堡南部展開,第8軍團由布拉斯可維茲上將率領,在西里西亞中部展開。南方集團軍的任務是首先殲滅西里西亞地區的波軍集團,而后從西南方向迂回華沙。 這兩個集團軍由兩個方向以華沙為目標實施向心突擊,突破波軍防線后,合圍并殲滅各孤立的波軍集團。 波蘭統帥部也曾制定了對德國的作戰計划,如果德國進攻波蘭,乘德軍主力尚未東調之机,波軍首先向北進攻,奪取但澤和德國的東普魯士,以消除北方的威脅,在西部和西南部邊境采取守勢,阻止德軍的進攻,等待英法軍隊和寒冬的到來,再向西粉碎德國。波蘭在8月24日局部動員,30日宣布總動員,由于時間倉促,只動員了部分步兵師和騎兵師,武器大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舊貨,空軍雖然有衛000余架飛机,但不夠現代化。 波蘭軍隊根据上述企圖,預定編為七個軍團和另外三個戰役群,沿東普魯士配置了兩個軍團和一個戰役群,沿西和西南部邊境配置了四個軍團,另外一個軍團和兩個戰役群配置在維斯拉河以東地區,作為預備隊。 希特勒的戰役欺騙手段取得了成功,使波軍統帥部的作戰計划沒有來得及實施。在發動波蘭戰役之前,德軍除了大張旗鼓地修筑德波邊界的工事之外,還以演習為名,向德波邊界集結軍隊和作戰物資,部分德軍扮成但澤軍隊的模樣,從東普魯士開進但澤,德國的法西斯組織黑衛團,也以進行体育比賽為名進入但澤,在開戰前的但澤,采取許進不許出的措施,到處張貼“同志諸君,請免尊口,以免后患”之類的恐怖標語。 在外交方面,1939年5月德國提出要求波蘭交還但澤走廊,希特勒于7月表示,德國方面絕不至于因但澤問題引起沖突,8月又派戈林向波蘭駐德大使表示但澤問題乃小事,同意通過調停和談判加以解決。8月25日,德國派遣了一艘戰艦武裝訪問了但澤。此外還特地派遣一個軍事代表團訪問了波軍總參謀部,并向波蘭軍事當局解釋:“德國進攻波蘭全是謠傳,德國确定不動員。”8月31日晚間,開戰前的數小時,德國外交部長還假裝非常親熱的樣子接見了波蘭駐德大使,并舉行了會談,會談后,柏林電台立即廣播了德國的和談方案。 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50分左右,正是人們酣睡的時候,德國撕毀了1934年簽訂、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出動了2500架飛机,集中了上万門大炮,不宣而戰,首先向波蘭海爾半島上的海軍航空站和浦克机場,暴風驟雨般地投下了第一批炸彈和燃燒彈,剎那間,轟炸遍及了波蘭全國。數小時內,波蘭境內重要軍事目標均遭到了連續轟炸,波蘭空軍的21個主要机場同時遭到襲擊,交通通信樞紐、電站、橋梁等行政中心遭到破坏。同時,偽裝成友好訪問的德國戰艦“霍爾斯坦”號,也在但澤附近的港口向波軍的軍用品基地開了炮。 1939年9月10日,法國的甘末林將軍給波蘭駐法國巴黎的武官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后來為曼施坦因的部隊繳獲。信的內容是回答波蘭人詢問波蘭何時能得到法國有效的軍事援助,甘末林要求波蘭駐法國的武官轉告波蘭統帥部的斯米格雷元帥: “在東北地區中,我們正規師的半數以上都開始行動,自從我們越過國界之后,德軍開始進行激烈的抵抗,盡管我們有了一些進展。可是我們卻被陷在靜態戰爭之中,而敵人對于防御卻有良好的准備,同時我們還缺乏必要的炮兵。 “所以我已經履行了我的諾言,在法國動員后的14天,我的主力開始發動攻勢。” 由此看來,法國确實答應過波蘭人,但要過整整的14天才能開始發動攻勢。實際上,法軍在西線上的兵力早已超過德軍甚遠。法軍100多個師的兵力躲在馬奇諾防線的背后。9月3日,法英向德國宣戰,宣戰后一個月,英國才向法國派出了四個師的兵力駐在法比邊境。 南方集團軍按照白色方案的部署,于1939年9月l日拂曉時分,越過了波蘭國界,但集團軍總部最初卻沒有跟進,還設在圣十字架修道院中。該修道院是天主教會的一個訓練机构,位置在萊希城的郊外,院里有許多空著的教室和宿舍,作為一個戰時的高級司令部,實在是一個理想不過的地方。 集團軍司令部工作人員過的是一种斯巴達式的生活,所吃的食品与普通士兵并無二致。年輕的參謀人員還不覺得怎樣,像倫德斯特和曼施坦因這般年紀并過慣优越生活的人,有點吃不消。尤其是晚餐,天天吃軍用面包和壓硬了的腊肉,非常影響胃口的消化。修道士們十分同情他們,把自己种的蔬菜拿來給他們吃。晚飯后,倫德斯特和曼施坦因及司令部的年輕參謀軍官們,時常与修道院中的主持閒聊。主持把他在世界各地傳教的經歷講給他們听,情節相當動人,使他們大開眼界。時間雖然短暫,但對于緊張的軍旅生活之余,也算是一种調劑。 9月1日攻擊發起后,這种輕松沒有了。曼施坦因整夜待在辦公室中,焦急地等待前線傳回來的戰報。必須經過好几個鐘點,集團軍參謀部才會接到層層傳來的前線消息。 曼施坦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前線生活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他也理解前線官兵此刻的心情。大凡參加過戰爭的人都知道,前線的官兵神經最緊張的時候是在攻擊發起之前,在戰壕中等待預定時間的到來;可到了攻擊發動起來,在第一線的將士們就如釋重負,完全忙于周圍的戰斗,對于其他事情反倒不再關心,心安理得,听天由命。 而現在曼施坦因待在集團軍司令部中,又有一种相反的体會:攻擊的開始就是等待的開始,一個集團軍參謀長是不能老是向下屬各軍團、各軍師詢問戰況的進展,這樣只會把他們弄得更緊張。所以最好還是靜候佳音。一般認為坏消息傳得快,但根据曼施坦因多年的參謀生涯,德軍的傳統卻是相反,戰況發展順利,消息就傳得快;如果攻勢發生了頓挫,則前線就會是一片沉寂,或者是交通線被敵人切斷,或者是下級部門不愿意把當前的坏情況直接報給上級,總是希望在情況稍好之后,再來報告好消息,頗有報喜不報憂的味道。 所以必須等到第一批戰報送來之后,不管是好是坏,高級司令部中的人才能解除緊張的心理。這种滋味可想而知,自己辛辛苦苦地建立起來的部隊,能夠不辜負自己的期待嗎?尤其是這次使用了如此大規模的全新兵种——裝甲部隊,其使用情況會盡如人意嗎?在德波邊界打響之后,德法邊界能不能頂住法國人的攻擊呢?進攻發起之后的最初几個小時內,曼施坦因就是在這种緊張不安中度過的。 不久,第一批戰報終于傳來,攻勢的進展与曼施坦因制定的進攻計划大致吻合。曼施坦因按照“白色作戰計划”,把南方集團軍的兵力分成了三路,第一路的第10軍團,所轄的5個軍(霍斯將軍的第15摩托化車、希維德勒將軍的第4步兵軍、霍普勒爾將軍的第16裝甲軍、勒布將軍的第11步兵軍和隨后跟進的魏特夏將軍的第14摩托化軍)從上西里西亞進攻,后面跟了集團軍總預備隊的第7軍 南方集團軍司令部給德軍第10軍團規定兩個目標,其右翼第15摩托化軍与第4步兵軍,加上后面跟進的第7步兵軍,擊敗波蘭拉登附近的波軍;左面的一支,德軍第16裝甲軍、第14摩托化軍和第11步兵軍負責切斷波軍從羅茲地區到華沙的退路,勿使波軍主力退守華沙。到了9月9日,第10軍團基本完成了任務,包圍了波軍的整整一個軍團(7個師)。盡管波軍奮力突圍,還是無濟于事,于9月12日悉數被殲。德軍共俘虜波軍6万余人,繳獲火炮130門。 第二路德軍由第14軍團從格里西亞突破,渡過桑河,從南面掃蕩維斯拉河一線的波軍,并与北方集團軍的東翼會合。第14軍團由布歇將軍的第8軍、金尼茲將軍的第17軍、克萊斯特將軍的第22裝甲軍、貝爾將軍的第18山地軍組成。這個軍團的任務是包圍在克拉考地區的波軍。第14軍團的作戰是相當艱苦的,尤其是布歇將軍的第8軍對波蘭國境的要塞攻擊。9月15日,德軍攻占了波蘭的盧俄和普里齊斯爾地區,肅清了這一地區的波軍并与北方集團軍的左翼取得了聯系。 第三路擔任接應,由第8軍團下轄第13軍和第10軍,以及党衛軍摩托化師,對整個南方集團軍,從北面給予縱深梯次的保護。 在戰役開始后的前九天,戰斗進展順利,都是按照曼施坦因事先制定好的作戰進度表進行的。但司令部的作戰參謀已經提醒曼施坦因,波軍在波茲南省區集中了強大的兵力,于是曼施坦因在9月8日和9日,兩次指示南方集團軍北翼的第8軍團的參謀長,要他特別注意北面的搜索。估計波軍大約有10個師的兵力夾在維斯拉河以南,羅茲与華沙之間。9月10日清晨,第8軍團司令部突然報告說,其下屬的第30師,已經從北面受到了奇襲,波軍的兵力相當強大,該軍團為了穩定戰局曾經一再發動反擊,但都失敗了,這支波軍估計可能是從波茲南省區中撤退出來的主力,因此請求集團軍迅速派一個裝甲軍來支援。如若不然,波軍很/能向南把德軍已經占領的羅茲城重新奪回。 曼施坦因向倫德斯特建議,暫時不答應第八軍團的這一請求。曼施坦因認為,即使有一個局部嚴重的危机發生,也不會對整個作戰發生重大影響,反而給南方集團軍提供了一個贏得重大胜利的机會:現在既然波軍主力在維斯拉河以西投入戰斗,如果在這一地段將其殲滅,可以省卻波軍在華沙城下再建戰線的可能。 倫德斯特同意曼施坦因的判斷,并沒有忙于直接增援第八軍團,而是開始了一個包圍該部波軍的計划,投入了集團軍總預備隊的兩個師,向東迂回,在拉登附近的一個輕裝師也被抽調出來,擔負包圍的任務。已經抵達華沙南部的第16裝甲軍、第10步兵軍,都轉過頭來從東面投入對這支波軍的圍攻,第八軍團的任務就是盡量地擋住波軍,等到德軍形成合圍之時,才轉入反擊。 這樣一來,第八軍團就要承受波軍相當大的壓力。為了激勵前線德軍的士气,倫德斯特上將与曼施坦因親臨第八軍團司令部督戰。鑒于此役關系過于重大,兩人決定他們直接指揮這一戰役。9月18日,由賴歇瑙將軍指揮德軍第10軍團的兩個軍從南面和東面、第八軍團指揮兩個軍向北發動反攻,并同時切斷波軍西逃的退路。為了有把握起見,曼施坦因向陸軍總部請求北方集團軍派出德軍第三軍,從北面渡過維斯拉河加強對波軍后背的攻擊。波軍看到四面被圍,企圖沿著維斯拉河撒向華沙的門戶——莫德林要塞。于是曼施坦因又緊急從拉登地區抽出第15摩托化軍,去封鎖這條路線。 波軍又對突圍作了几次嘗試,先是向南,然后是向東南,最后又轉向東西,但都沒有奏效。于是,在9月18日,波軍完全崩潰,戰線沉寂下來。9月20日,各軍團上報此次戰役的戰果:第10軍團俘虜了9万人,大炮320門,飛机130架和戰車40輛;第8軍團也俘虜了9万波軍,裝備不計其數。波軍在此戰役中,共損失了9個步兵師、3個騎兵旅,另外10個師的兵力也被擊潰。 下一個目標就是華沙。隨著布楚拉河會戰波軍的慘敗,莫德林要塞的波軍將要收縮回華沙。南方集團軍的下一個任務就是匪上這支波軍部隊退守華沙,最好是在波軍撤退的途中就消滅他們。 鑒于蘇聯于9月17日也對波蘭開始采取軍事行動,蘇德雙方決定以維斯拉河為界,希特勒希望赶緊占領華沙,命令德軍必須在9月底之前拿下華沙。9月25日,曼施坦因調集全部的軍團炮兵。 17日那天,德國電台廣播了限令華沙當局于12小時內投降的最后通牒,此時,波蘭政府和波軍統帥部早已撤出華沙,波軍統帥部宣布對該城死守到底。 曼施坦因指揮奉命攻占該城的德軍第八軍團,大致沿華沙城的圓環式鐵路進逼,對華沙构成一道嚴密和連續的封鎖線。為了避免華沙城內的巷戰,曼施坦因建議使用德軍优勢的炮兵和飛机轟炸的聯合效力,來迫使華沙投降。如果還不奏效,則采取斷水斷糧的方法。希特勒早就有使用空軍轟炸華沙的打算,因此很快得到了他的批准。 9月25日,德軍開始向華沙外圍的要塞、据點以及重要補給中心發動了炮擊。隨后,局部的攻擊也開始了。為了配合華沙保衛戰,華沙西南的波茲南、托斯、羅茲等地共約10個師的波軍殘部,會合起來對華沙南面的德軍進行了反擊,使華沙堅持了10余天。9月26日,德國空軍開始向華沙城內散發傳單,警告該城即將受到轟炸,并要居民投降。因為波軍仍繼續頑強抵抗,所以在同一天下午,德國空軍開始轟炸華沙。 9月27日中午,倫德斯特和曼施坦因視察了曼施坦因以前當師長的第18師,它剛剛攻下了華沙防御線上的兩個堡壘,突然听到了波軍愿意投降的消息。 9月28日,波蘭守軍司令与德軍第8軍團司令布拉斯柯維茲將軍之間簽訂了降約,降約上規定,對于平民人口和負傷的波軍,應立即予与救濟,對于英勇的被俘虜的波軍應盡量維持其軍人的榮譽。軍官被准許保留其軍刀,士兵在完成其必要的處理之后,即可獲得自由。 雖然波軍的主力在布楚拉河會戰和華沙保衛戰中都被殲滅殆盡,但在格里西亞東部和桑河下游的波軍,還不時有零星的抵抗。這時,南方集團軍司令部突然接到了統帥部的命令,把剛剛向第14軍團投降的波蘭盧俄城,交給蘇聯軍隊接收,并把整個集團軍。的兵力都撤到里賓特洛甫在莫斯科所划定分界線的后方,這條線東南從波蘭的烏左克山口起,到普里齊門斯爾,然后再沿著桑河与維斯拉河,直到華沙。曼施坦因對元首的這一決定感到憤憤不平,南方集團軍在那兩條河北岸所做的戰斗都是浪費精力,反倒讓俄國人坐收漁利。 波蘭戰役結束了,83万波軍全部覆沒。南方集團軍一共俘虜波軍52.3万多名,野戰炮1401門,机關槍7600挺,飛机274架,坦克96輛以及其他武器裝備。南方集團軍死亡、負傷、失蹤軍官1260人,士兵3万余人。。 10月5日,也就是華沙陷落的第8天,希特勒在華沙城內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式,所有駐扎在該城附近的各師都參加了這次慶典。曼施坦因協同倫德斯特,以集團軍負責人的身分參加了典禮。 原定在閱兵式結束之后,离開華沙之前,元首希特勒接見參加波蘭戰役的高級指揮官們并与之會餐。這次接見的地點選在華沙城郊的一個舊的飛机庫中,會場特地安排了一張大桌子,附近一個師的野戰廚房專門為這次會見准備了丰盛的食品。德軍的高級將領們都盼望著元首的到來,親身受到元首的眷顧和褒獎,那才風光。 但元首使他們大失所望,希特勒只是進到這個舊飛机庫里轉了一圈,看了看桌子上舖的白色台布和陳列的秋花,什么也沒說,轉身就走,跑到外邊与部隊坐在一起就餐。他喝了几口湯,并且与周圍的士兵閒談了几句之后,就直接登上了已經發動的飛机。 元首飛走之后,給正在興頭上的德軍高級軍官們兜頭一瓢涼水。軍官們議論紛紛。曼施坦因也認為,元首這樣做确實過分,這种故意的做作雖然可以表達元首有“接近群眾”的美好品格,但他的行動卻不一定能起到好的作用,不會贏得軍人真正的贊許。曼施坦因覺得,在贏得波蘭戰役的胜利之后,國家元首為了尊重全体作戰部隊起見,最應該接見他們的指揮官。這樣一定更會贏得軍人們的擁戴,把軍官們晾在一邊的做法,是很失人心的。 波蘭戰役結束之后,在給最高統帥部的報告中曼施坦因檢討了得失:在戰爭最初的几個星期中,決定胜負的兩個因素是:其一,裝甲部隊對波軍作正面的突破,它們一直滲透到波軍的后方深處,德軍的步兵師緊隨前進。其二,波軍的空軍必須被消滅,德軍步兵和裝甲兵沒有來自天空的威脅,加之波軍的通信网被德軍有效的攻擊所切斷,使波軍對作戰不能有任何集中的控制。 “贏得整個波蘭戰役是因為以下兩個條件得以成立:第一,為了在東線保持必要的优勢起見,我們在西線就必須准備作相當的冒險。假使西方國家盡可能地提早在西線發動攻勢,則戰局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波蘭統帥部如果不是把兵力分散配置,以圖守住所有的東西,而是集中力量于要點之上爭取時間,苦撐到聯軍打到萊茵河為止,那么德軍統帥部就不得不叫停。作為波軍個人而言,必須承認,他們作戰是很英勇的。” “德國之所以取得成功,進軍速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速度又取決于大量地使用坦克部隊,坦克部隊使用得成功,又取決于它的非傳統用法。空軍的支援、步兵与裝甲兵的成功協同也是一個原因。” “實際上,真正成功的原因在于,德國軍人發現了一种方法使戰爭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靜止模式中解脫出來,在新工具——裝甲部隊的幫助下,發明了机動作戰的戰爭藝術,這才是德國成功的真正秘密,也是閃擊戰的精髓。” 報告中特別提到了布楚拉河會戰,這是波蘭戰役中南方集團軍的一個杰作,把整個波蘭的兵力一网打盡,破坏了波軍統帥的兩個企圖:在維斯拉河灣与德軍背水一戰,或者牽制德軍的重兵集團,從而使維斯拉河以南的波軍退往華沙。這一戰役使波軍的這兩個企圖都沒有實現。 1939年10月15日,曼施坦因在羅茲城南方集團軍總部,見到了德國陸軍總部的胡辛格上校,他們過去同在一個部門工作,彼此是老朋友了。胡辛格上校帶來了一個消息:這個月底,南方集團軍總部將移往西線,現在的駐防將由第八軍團接替。 1939年10月21日,曼施坦因奉命到設在左森的陸軍總部去接受新的作戰命令。赴總部的途中,他順路去看望了李格尼茲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也去看了自己的妻舅——他在波蘭戰役中負了重傷,正躺在林茨的布里斯勞醫院中養傷。 波蘭戰役結束之后,由于南方集團軍不久就開到了西線,曼施坦因沒有在波蘭擔任占領軍的任務。他渴望著下一次戰爭,渴望著在波蘭戰役中嶄露頭角的裝甲兵和閃擊戰再一次得到實踐。 南方集團軍司令部于1939年10月24日抵達了西線的科布倫茲,并接管了為了西方戰役而新建立起來的德軍A集團軍。A集團軍當時下轄德軍第12和第16兩個軍團。其前線各師沿著比利時南部和盧森堡的邊界,一線展開,并且占領了攻擊出發陣地。陣地的縱深,則一直延續到萊茵河的東岸。 科布倫茲市是A集團軍總部的所在地,這座美麗的城市坐落在萊茵河畔。集團軍司令部設在城內的一家名叫里森·弗爾斯霍托夫的旅社,這里對曼施坦因是再熟悉不過的:他在青年時期在附近名叫恩格爾斯的小鎮上充當入伍生的時候,他總留連于這個旅社建筑的优美。但是今天,由于法英已經對德國宣戰,這里不久將受到戰火的威脅。 這座曾便曼施坦因傾心的建筑,帶有明顯的中世紀教堂的風格,裝飾得很華麗,也很寬敞,只是窗戶比較小,加之周圍參天的樹木,陽光能透過的時間很短,所以房內略顯陰暗。 距离這棟房子不遠處,有一片樹林,看上去飽經風霜,已經有了相當的年頭儿了,樹林正中,立著一塊古色古香的石碑,那是1812年由法國駐科布倫茲的占領軍司令官所樹立,碑文亦由法文書寫,內容是紀念拿破侖皇帝率領他的軍團遠征莫斯科,渡過萊茵河。碑上記敘了拿破侖的功績,通篇都是華麗的辭藻。但在這塊碑文之下,又有一段碑文,為1814年拿破侖被打敗后,俄軍駐科布倫茲的占領軍司令所撰,大有“立此存照”的意味。兩段碑文并存,确實有點諷刺意味。 “如果元首希特勒能見到這座石碑和碑文,不知他是作何感想!”每當路過這里的時候,曼施坦因都禁不住暗想。 曼施坦因自己的辦公室設在旅社的古老建筑之中。在此之前,這里一直是德國陸軍駐科布倫茲師的師部,現在這個師已經開拔到前線,這里已經是人去樓空了。 為了加強南方集團軍司令部的參謀工作,曼施坦因建議,從A集團軍司令部的作戰部門調來了一位名叫特雷斯考的中校軍官,他也在陸軍參謀部當過軍官,為人頭腦敏銳,風度优美,非常有才能,在陸軍參謀部第一處(即作戰處)擔任作戰參謀,而曼施坦因恰好在這個處中擔任過作戰處長,因此可以說是曼施坦因的老部下。 特雷斯考日后在曼施坦因所擬定的西線作戰“曼施坦因計划”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這位中校的夫人是德國前軍政部長和參謀總長法爾肯海因的女儿,在柏林的社交界有著非常廣泛的關系。為能使這個計划取得參謀總部的首月,特雷斯考夫婦沒少在柏林奔波。作為回報,曼施坦因出任裝甲軍軍長和軍團司令之職的時候,也曾想再把特雷斯考調來做自己的參謀長,但數次都被陸軍總部拒絕了,原因很簡單:“別處也需要像他這樣有才干的人。” 特雷斯考后來在1944年7月間,作為謀刺元首希特勒的主謀而被槍決。 德軍A集團軍在科布倫茲的整個冬天,都是在沉悶和壓抑的气氛中度過的。對法國的進攻,曼施坦因認為最好的時机應該是第二年即1940年的春天,或者更晚。而希特勒卻希望在1939年秋天打響;被證明這個季節不行后,他又幻想能夠在冬季發動攻勢。這位元首非常寵信戈林的空軍气象專家給他預測的一段良好的天气,一旦有這樣的天气,他就立即發出用代字的命令,要部隊開始進入最后的集結地。 可是每一次,空軍气象專家的預測總是失敗的,不是大雨滂沱,使地面變成了爛泥潭,就是嚴霜大雪,使戰車与飛机無法出動。其結果是一再收回成命,這种反复無常的作法,對于指揮官和部隊來說,都是同樣的頭疼。 曼施坦因親自起草了一份報告,向最高統帥部訴苦:連續的大雨已經使攻勢的部署暫時不能執行。希特勒認為這是陸軍將將畏懼作戰的借口,于是就派來了他的侍衛長希孟德將軍,親自來視察地面的情況是否有他們所報告得那么嚴重。 曼施坦因派特雷斯考來應付希孟德,他們兩人過去曾是一個團隊中的老戰友,特雷斯考拉著希孟德在寸步難行的泥泞的耕地上“視察”,整整的一天,晚上掌燈時分才回到集團軍司令部,希孟德完全被累垮了。自從那以后,希特勒就再也不用這种方法來檢驗集團軍關于天气惡劣的報告了。 對朝令夕改最傷腦筋的應該是集團軍總司令倫德斯特上將,他這個人是很缺乏耐性的。在這個時候,許多文件像洪水一樣沖進集團軍司令部,幸虧德軍陸軍中有一條不成文規定,那就是指揮官應該不親細務,所以倫德斯特總司令可以不必理會這些文件,每天上午還能夠在萊茵河畔長時間地散步。他把這些他不愿意看的文件總是丟給他的參謀長曼施坦因,等曼施坦因處理完畢之之后,也到河邊去活動一下的時候,他們再一起回來。 這年的冬天,气候也顯得十分特別,天气格外地冷,萊茵河水結了冰,時常雨雪交加,倫德斯特卻只穿一件薄薄的軍用雨衣出去散步。曼施坦因屢屢勸他,有時甚至是向他提出抗議,他卻告訴曼施坦因說,他自己這一生當中,從未穿過大衣。這位年老紳士始終保持著他在入伍生團中所養成的斯巴達精神。 “現在我已經到了這般年紀,總不至于再去買一件吧?”他有點開玩笑地對他的參謀長說。 倫德斯特還有另外一個習慣,也使曼施坦因回憶起自己在入伍生時代中的生活。當倫德斯特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中,等候部下的口頭報告時——曼施坦因和其他參謀人員,每天都要把情況向他報告——他總是用一本偵探小說消磨時間。當時,偵探小說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只能作為一种消遣,而不是高深的軍事理論著作。他有時也覺得當著部下的面看這种書很是難為情,所以就要了小小的花招,把偵探小說放在抽屜中看,一見有人進來就迅速地把抽屜關上。這些下級們也故意裝做什么也沒看見,一本正經地向他匯報。這是在少年候補軍官學校時代所采用的老辦法。當時,曼施坦因在上自修課時,就經常采用這种方式來對付教官。 1939年11月中旬,古德里安將軍的第19軍軍部移到科布倫茲,改歸A集團軍指揮。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有了較多的接触。 為了鼓起高級軍官對戰爭的狂熱,納粹党魁們在柏林進行了一連串的講話,主講人有戈培爾、戈林等人,希特勒也于11月23日親臨訓辭。听眾都是三軍的將領。 “空軍的將領們,在戈林的領導之下,是絕對可靠的;海軍的將領也可以信任,但是党對于陸軍的將領們卻并不敢這樣的信任。”三人的講話都表達了同一意思。于是剛剛進行完波蘭戰役的陸軍將領對此是大感不平。 回到科布倫茲之后,古德里安找到了集團軍參謀長曼施坦因,表達了對此的不滿。曼施坦因也同意古德里安的意見,認為陸軍將領們對于這樣大的侮辱是不應該一聲不吭的。倫德斯特司令官卻不肯多管閒事,他對這個事件早就一目了然,他至多只愿意去。和陸軍總司令談談。 曼施坦因干1939年10月21日到左森的陸軍總部,去代表人集團軍受領“黃色作戰命令”任務的時候,就察覺到陸軍總部的情緒似乎十分消沉,這与剛剛在波蘭取得的胜利的喜慶气氛是极不融洽的。曼施坦因在當天的日記中記下了當時的感受: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上將、主管作戰的首席參謀次長斯圖普納格將軍和陸軍總參謀部的作戰處長格萊芬堡上校,他們三人所作的合奏,顯得非常低沉。 他們向曼施坦因隱約道出了陸軍總部對這個進攻西線的黃色作戰計划并沒有信心,他們根本就不相信德軍能在西線取得決定性的胜利。這個計划只是在希特勒的屢屢催促之下才制定和頒發的。后來陸軍總司令和陸軍總參謀長到A集團軍總部視察時,也憂心忡忡地表達了這一個意思。這未免使得曼施坦因大感惊异,在剛剛指導過德國軍事史上最卓越的戰役之一后,陸軍總部在最高統帥部中的地位就下降得如此之低,這种情況著實地令人費解。 波蘭戰役之時,外部并沒有听說過希特勒与陸軍總部的爭執。在西線發動陸上攻勢,具体應該由陸軍總部決定如何完成這一任務。可在9月27日,希特勒事先并未与陸軍總司令商量,就直接向三軍各總司令宣布,他已經決定在同一個秋季在西線發動攻勢,并且准備侵犯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的中立。陸軍總部不得不承認了這一即成的事實,于1939年10月9日,以訓令的方式,重申了希特勒的這一決定。 曼施坦因的心里涌起了陣陣的悲哀,陸軍總部完全是自動地屈服了。它頒發了一個自己對之都毫無信心的作戰訓令。陸軍總部已經蛻化成一個純粹技術性、執行性的机關,放棄了對陸戰所應負的指導責任。現在,希特勒与他的最高統帥部不僅決定陸軍應該進行何种戰爭,而且連時間、地點和方法也都事先決定了。 在貝克被免職之后,陸軍總部中第一個能与希特勒直接接触的人就是新任的參謀總長哈爾德上將。他來自巴伐利亞的參謀部,精通一切參謀業務。自他代替貝克出任總參謀長之日起,就密謀打算推翻希特勒,希特勒自兼陸軍總司令之后,哈爾德實際上就是希特勒的參謀長了。對于德國軍隊的傳統來說,一位參謀長對他的總司令缺乏信心,甚至要存心反對總司令,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從陸軍總參謀長的位置上來說,他要使總司令希特勒領導F的陸軍獲得胜利;而從一個叛逆者來說,他卻不能取得這种胜利,使他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加之哈爾德上將對部隊缺乏同情心,使他成功的机會极為渺茫。1939年秋季中,陸軍總部就是由這樣的兩個人領導的。 不知哈爾德上將到底將元首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