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第一位鑄劍師──前國防軍將軍保羅·豪塞爾 第二位鑄劍師──軍事精華論者菲李克斯·斯坦因納 党衛隊一舉剿滅党內政敵統領的另一支打手武裝──沖鋒隊,成為納粹党唯一的軍事組織后,党衛隊全國領袖很快就認識到,僅僅依靠那些只有堅強的納粹思想而無軍事知識的普通党衛隊隊員作為特別机動部隊的后備兵源,是不可能建立起一支新型部隊的。希姆萊的目標非常明确,他要建設一支特別能征善戰的、充當“新德國的革命性的核心部隊”,用以取代日益“僵化”的國防軍。這樣,希姆萊就迫切需要一批精通戰爭和軍事理論的專家,用以取代約塞爾夫·狄特里希那類粗漢,從而真正使特別机動部隊成為一支精銳部隊,一柄鋒利的黑色利劍。 然而,希姆萊碰上了一個极其為難的情況。他需要有經驗的職業軍人為他的部隊進行整訓。但是,在傳統的職業軍人心目中只有傳統的國防軍,他們大多數都瞧不起党衛隊的這批政治打手,因而很難獻身于一支其地位僅僅跟警察稍有不同的部隊。為此,党衛隊全國領袖非常苦惱,他必須想出一個對策來掩蓋建立党衛隊特別机動部隊的真實目的,必須給他的這支部隊找一個較之希特勒和國防軍在命令中給它下達的任務更常規的任務,讓世人感到特別机動部隊与國防軍一樣,都是武器攜帶者,在特別机動部隊里同樣會享有与國防軍一樣的榮譽,甚至較之國防軍更高的容榮譽。希姆萊偷梁換柱、瞞天過海的宣傳,蒙住了一些職業軍官的眼睛,他們受這支新型警衛部隊的虛假宣傳現象所誘惑加入了特別机動部隊行列。在他們的意識中他們服役的部隊,是一支正常的軍事部隊,是一支“現代化的實驗部隊”,而不是納粹党的政治衛隊。 一個偶然的机會,党衛隊法官保羅·沙爾費給希姆萊送來了第一位貨真价實的前國防軍將軍──保羅·豪塞爾。沖鋒隊在奧登瓦爾德進行軍事演習,保羅·沙爾費恰逢他的老戰友──當時身穿沖鋒隊旗隊長制服的保羅·豪塞爾。沙爾費与豪塞爾寒喧一陣后,不失時机得對豪塞爾說:“沖鋒隊已如西下之陽,不如到党衛隊來吧!” 豪塞爾本對沖鋒隊沒有好印象,見老友提出加入党衛隊的事,便同意了。 豪塞爾是勃蘭登堡人,個子高挑,瘦骨嶙峋,正好与脖子短粗、身材矮小的巴伐利亞人狄特里希形成鮮明對照。豪塞爾出身于普魯士軍官團,是一個經過正規訓練的總參謀部軍官的儿子,生于1880年,儀表堂堂,處處顯示出普魯士風度。但是,他那淵源的家學和瀟洒的舉止,卻引起了不少國防軍軍官的嫉妒。特別是他略帶挖苦的俏皮談吐,更在等級森嚴的國防軍中樹立了不少敵人。他們經常誹謗、排擠他,然而這一切都不能動搖他在國防軍中的地位。因為,他不僅精通軍事謀略,而且有扎實的實際知識和丰富的軍事經歷,他受過步兵訓練,進過軍事學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東、西兩線的陸軍總參謀部任職,任過第二軍區司令部參謀長、第十步兵團團長、馬格德堡步兵司令。最后于1932年1月退役,時為中將頭銜。豪塞爾退役后,百無聊賴,就參加德意志民族党的前線戰士組織“鋼盔團”的活動,把這項工作作為愉快的消遣。參加“鋼盔團”后,他立即升為柏林——勃蘭登堡地區領袖。在“鋼盔團”被迫并入沖鋒隊時,沖鋒隊參謀長羅姆授予他沖鋒隊預備隊旗隊長頭銜。 現在党衛隊法官保羅·沙爾費將他推荐給希姆萊,他便穿上了希姆萊發給他的党衛隊旗隊長制服,并且十分樂意為党衛隊全國領袖效力。而希姆萊得到豪塞爾后,如獲至寶。他知道,豪塞爾這位前國防軍將軍所具備的才能以及其冷靜的頭腦,正是著手改編和建設武裝党衛隊所需要的。 1934年12月14日,希姆萊正式發出指示,將政治預備隊改編成營,并与領袖警衛旗隊合并成党衛隊特別机動部隊。在這次改編中,希姆萊給他這位“寶貝”旗隊長豪塞爾安排了一項關鍵性的任務:特別机動部隊戰士缺什么,豪塞爾就教他們什么——紀律、服從、操練、敢于拼殺等軍事知識。 保羅·豪寨爾開始成為希姆萊手中未來的“黑色利劍”的第一位鑄劍師。 1935年初,保羅·豪塞爾在不倫瑞克公爵府邸創辦了第一所党衛隊士官學校,招收大批前警官、舊軍人和地方青年入學,對他們進行規范的軍事教育。這所士官學校与國防軍軍官保羅·萊托在特爾獲浴場開辦的士官學校不一樣。豪塞爾的士官學校的目的是培育一批有朝一日能擔任党衛隊部隊營、團級干部的接班人,而萊托的士官學校是為國防軍培育軍事骨干。在國防軍中呆過多年的豪塞爾很快認識到,他只有以國防軍的素質和精神為藍本進行訓練,將國防軍多年積累并行之有效的軍事知識及技能傳授給這些學員,才有可能為党衛隊特別机動部隊培養出一批真正的軍事骨干, 特別机動 部隊才能成為一支精銳的、有戰斗力的部隊。為此,豪塞爾對党衛 隊全國領袖說: “党衛隊必須建立一支首先以國防軍訓練教程為基礎的部隊,因為這种教程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盡管希姆萊討厭國防軍,但他也知道,現在他手下這批政治打手只是烏合之眾,根本不懂軍事常規,更不具備一支軍事部隊所必備的紀律,這一點,國防軍卻要比特別机動部隊強多了。希姆萊自然不會反對豪塞爾的訓練計划,他決心將除了世界觀方面以外其他所有訓練權力完全交給豪塞爾。希姆萊對豪塞爾說:“你是對的,你可以開始你的教程了。” 豪塞爾不愧為一個教練能手他把他的家學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累的經驗,通過由淺入深、理論与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灌輸給了他的學員。這些早年的警官、國防軍服役期滿的中士和熱情的青年軍人眼界大開,完全被豪塞爾內容扎實的施教手藝引住了,都為即將成為一名有教養且精通軍事的職業軍官而自豪。在豪塞爾規范的訓練下,這批士官學校的學員更堅定了特別机動部隊是一支正常的与國防軍沒有什么差异的部隊的信念。很快,一批批經豪塞爾之手培訓出的軍事骨干,被派到分布各地的党衛隊突擊大隊(營建制)。這些營有了這批軍官后,逐漸發展成團:慕尼黑的三個突擊大隊組成了党衛隊第一團(“德國”團),配備并采用備有戰馬的步兵團編制;在漢堡的三個突擊大隊組成党衛隊第二團(“日耳曼尼亞”團);在柏林的領袖警衛旗隊擴充為一個摩托化步兵團;1938年在維也納建立第四個步兵團,即党衛隊第三步兵團,又叫“領袖”團。 1936年夏,這支特別机動部隊的建立已具有規模。希姆萊暗自欣喜,眼看著已邁出了他提升為党衛隊首腦以來所夢想的做一個偉大的軍事領袖的第一步。希姆萊要用這支部隊与國防軍抗衡。如果這支党衛隊武裝力量能被訓練成精銳部隊,那么,一旦与國防軍將軍們發生公開沖突,他這一支武裝就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為了酬謝和進一步拉攏為訓練這支部隊立下功勳的豪塞爾,希姆萊將豪塞爾正式安排進党衛隊自己的這支小型部隊的領導崗位,將旅隊長豪塞爾提升為特別机動部隊督察員為他建立了一個類似師司令部的部門,在党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領導下,負責監督部隊的裝備和教練工作。 然而,在明爭暗斗的党衛隊中,党衛隊的各路政治和軍事頭目開始時并不愿意自動承認豪塞爾的權威,特別是普通党衛隊的地區總隊長們,他們實在不想交出過去由自己建立起來的這些武裝——政治預備隊的監督權,它是他們用來炫耀門面的一項裝飾品,是他們權勢的象征。地區總隊長們的抵触情緒,希姆萊自然能理解,正如他在一項命令中指出的那樣: 監督只是包括教練要求的范圍……不触及党衛隊地區總隊范圍內的特別机動部隊以外的地區職權。 這項命令清楚地說明,豪塞爾這個半路加入党衛隊的前國防軍中將,還不可能成為党衛隊這個‘家”中的真正主人。這一點,精明的豪塞爾也有所意識,他只能小心謹慎地工作,以免引起這些党衛隊地區領袖的反對。不過豪塞爾還是抓住了希姆萊想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銳部隊的心理,時時對其施加影響。在希姆萊的幫助下,豪塞爾逐漸能向党衛隊地區總隊發號施今了。 豪塞爾在希姆萊的支持下,排除了背后的傾軋,剛能像他在士官學校里一樣行使“黑色利劍鑄造師”的職權時,又遇到了從特別机動部隊里日出來的一個憤憤不滿的敵手——領袖警衛旗隊長狄特里希。這個巴伐利亞的粗漢常以曾是總理衛隊長為榮,根本不把豪塞爾放在眼里。更沒興趣接受普魯士人豪塞爾的監督。由于他特殊的經歷和現任的職務,就連希姆萊也不敢對他大喊大叫,凡事都要讓他三分。鑒于狄特里希的情況,希姆萊深知如果處理不好豪塞爾的后患。為此,希姆萊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在給特別机動部隊的命令中,將對警衛旗隊進行監督的權力留給了自己,督察員僅僅“可以參加“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的勤務工作。” 狄特里希和他的警衛旗隊自由散漫慣了,他們心中有一种优越感,自然經常到處惹是生非。不少納粹官員向希姆萊告狀,希姆萊深知所告之事都是真的。但他仍不想以自己的命令去触動狄特里希領導的警衛旗隊。不過,他也不想再撒手不管,他決定給這個令他頭痛的巴伐利亞粗漢寫封規勸信,然而語气卻十分委婉: 親愛的塞普(約瑟夫),這當然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你的領袖們如此親切地對我個人表示尊重,否則党衛隊警衛旗隊就成了一樁叫人難辦的事情,它可以隨自己的心意想干什么和不想干什么,根本不必考慮來自上面的任何命令了…… 希姆萊的規勸沒起到作用,自命不凡的狄特里希和人的警衛旗隊仍然我行我素,經常跟國防軍的士兵進行毆斗,甚至未經國防軍同意,擅自征集有兵役義務的人……。警衛旗隊叫人惱火的事情沒完沒了,作為首席教官監察員的豪塞爾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得對狄特里希暫時讓步。而警衛旗隊的肆無忌憚的行動,卻令党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首腦憂慮和擔心:“要是警衛旗隊違背一切規章、命令和諾言,繼續這樣擅自行動,我看將會發生很大問題。” 到這個時候,希姆萊也坐不住了,再次給狄特里希寫信,語气也變得更強硬些了: ……我最后一次實實在在地請你不要再干這些事情。我不可能向國防軍承認,我對督促警衛旗隊遵守對整個党衛隊特別机動部隊具有約束力的規章和命令無能為力。我也不可能容忍警衛旗隊一再任意胡鬧…… 對狄特里希而言,希姆萊的勸說与警告,又一次失敗了。但是不久,狄特里希改變了主意。迫使他改變立場、同意讓督察員豪塞爾施加更多的影響、訓練他的士兵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有一天,狄特里希突然發現,沒有一個特別机動部隊的士兵看得起他的警衛旗隊,人們管他的士兵叫“柏油士兵”——不懂基本的軍事知識。他開始意識到,警衛旗隊的优越感只是他們的孤芳自賞而已,警衛旗隊由于從不間斷的檢閱和執行封鎖交通的任務,無法學習戰斗訓練的基礎知識,長此下去,警衛旗隊的戰斗力將喪失殆盡。1938年,狄特里希同意警衛旗隊与特別机動部隊互換營、連長,豪塞爾的學生逐漸地把軍事紀律帶進了警衛旗隊,警衛旗隊也因為這一次換血,戰斗力大大提高,成為未來武裝党衛隊的一支精銳師的骨干力量。 豪塞爾這位“黑色利劍”首任鑄劍師的全部軍事思想,可以逐漸在整個特別机動部隊里貫徹了。但是他的軍事思想很快就又遇到了挑戰。一些原先的軍人和納粹主義的魯莽漢,鑽進特別机動部隊,他們反對豪塞爾的建軍原則,認為豪塞爾致力效仿國防軍的做法是落伍的、保守的和不可能有發展的。他們在特別机動部隊里傳播一种信念,特別机動部隊的使命就是成為新德國的革命的核心部隊,取代日益僵化的國防軍;他們給特別机動部隊的青年人,注入一种警衛軍的傲慢,自認是德國的中堅。他們就是德國當時的軍事精華論者。 軍事精華改革派的思想,很符合希姆萊的意識。希姆萊最反感國防軍,當然不希望自己這支特別机動部隊以國防軍為榜樣。他必須讓它保持納粹党的武裝的根本,必須讓它超過國防軍,而不是跟在國防軍后面學步。軍事改革派頭目、党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原國防軍軍官菲立克斯·施坦因納成了推姆萊的座上賓。希姆萊命令他對党衛隊特別机動邵隊“德國”團進行改革。 菲立克斯·施坦因納成了希姆萊手中未來“黑色利劍”的第二位鑄劍師。 施坦因納1898年出生于東普魯士,是一個薩爾斯堡流亡者家庭的后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于西線的一次事件,使這位當時二十歲的少尉連長變成了反對保守的陸軍總司令部的叛逆者。在1918年的突破戰役中,為了擺脫大部隊与大部隊相持不下、消耗實力的膠著狀態,德國前線軍官想了一個主意,他們把优秀的士兵從戰壕里抽出來,組成了一支突擊部隊。這支精干的突擊部隊与大部隊相比,具有靈活机動的特點,它仿佛是束在大部隊柔軟腹部的鋼條,是防御的核心力量,進攻的尖刀。這支机動的戰斗部隊一投入戰場,戰局立即發生了變化,挽救了德國軍隊。直接參与并目睹整個戰役的施坦因納,為這支經過近戰訓練、并配備了火焰噴射器、机槍、手槍、手榴彈、鐵鍬的突擊小隊震惊了。他認為一個軍事歷史的新時代開始了。這個新時代,即不屬于优劣混雜的大批人馬,也不屬于傳統的單獨作戰的武士,而唯獨屬于精干的戰斗小分隊。 然而,施坦因納的理論并沒有市場,國防軍后來接班的將軍們,認為施坦因納的理論太“單純”,甚至很“幼稚”。他們跟后來任党衛隊旅隊長的塞塞爾的看法一樣,認為突擊隊之類的机動部隊,只是在緊急情況下解決某些問題的一种方法。就正規軍和正規軍行動而言,它始終只能是例外現象,只能起到付屬的作用。1932年,施坦因納任科尼斯堡第一步兵團上尉連長后,跟國防軍的教條主義者的矛盾愈來愈激烈。將軍們計划在下一次戰爭中,仍然用一支義務兵役制的國民軍進行作戰,他卻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軍事精華論的概念。軍事精華論的理論大致是:總体戰要求的大部隊必須能進行防御性作戰的行動,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高度精銳部隊快速作戰的戰斗實体,即最現代化的核心部隊。這支部隊的數量不要太大,但它能夠“在閃擊戰中把敵人分割開來,然后將其失去聯系的部隊逐個殲滅”。 一個上尉与將軍們對峙,結果只有一個。施坦因納對國防軍失望了。這時,他突然發現希姆萊的特別机動部隊的未來就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那种核心部隊。 施坦因納開始奉命對特別机動部隊“德國”團提出改革設想,盡管這個設想与國防軍傳統軍人、特別机動部隊督察員豪塞爾的思想對立,但在希姆榮的支持下,還是在“德國”團的一個營開始了實施。他中斷了一直占主導地位的在營房院子里進行机械性的操練,將部隊拉出野外,將訓練重點改為在廣泛的水平上開展競技比賽,他要將他的士兵個個都訓練成狙擊手、獵手和競技能手。优胜劣汰的競爭原則成為他訓練士兵的一條法則,他要求他的士兵在任何條件下都能生存,都能保護自己,都能勇敢地面對各种殘酷無情的現實。 施坦因納的訓練課程有時令人目不忍睹。為了訓練士兵求生的本能和錘煉他們的意志和体力,他命令士兵挖個人掩体的同時,命令裝甲車或坦克發動起來。在轟隆隆的坦克聲中,士兵們惊恐地、揮汗如雨地拼命挖。時間一到,施坦因納就命令那些龐然大物碾過掩体,檢驗掩体的可靠程度。很多士兵由于挖的掩体深度不夠,或不結實,被坦克和裝甲車碾死或壓成殘廢。面對血肉模糊的士兵尸体,施坦因納叫士兵就地掩埋他們。在這項訓練中,每個士兵都清楚地知道,他們只有拼命挖,否則,他們挖的俺体很可能就是埋葬自己的墳墓。冷酷的施坦因納還有一項更殘酷的訓練內容:為了檢驗士兵的膽量,他讓受訓的士兵頭戴鋼盔,立正站好,把拉了導火索的手榴彈,放在士兵的頭盔上。在轟隆的爆炸聲中,不少士兵倒在了血泊中,有的被嚇得精神失常。 在施坦因納嚴酷的操練下,一支置生死于度外的具有“屠夫精神”的部隊開始成長起來。為消除嚴酷訓練和未來戰斗帶來的疲勞、辛苦和心理上的恐怖,施坦因納致力拉平隊員与領袖之間的差別,增加他的士兵中的同志友誼。他要求,領袖、副領袖必須与隊員相互進行軍事技術比賽,打消根深蒂固的級別差异。在他的部隊里,各層領袖必須從下至上選拔,必須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這一做法,不僅刺激了隊員的積极性,而且促進了部隊內部團結。党衛隊士官學校徹底与國防軍的体制決裂,只要完成基本訓練成績合格,就可提前承認其候補軍官資格。為此,施坦圍納提出,未來的士官必須在進入軍事學校之前,先到特別机動部隊服投兩年,打破一切框框,不受文化教養和出身的影響;党衛隊營地的柵門和房門徹底打開,部隊管理部門的領袖,在他們結束專業學習畢業之前,必須進行一次軍事訓練。在他的苦心經營下,特別机動部隊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軍官、軍士和士兵之間精誠團結和相互尊敬的感情,這种感情在陸軍中中—般是陌生的。 在作戰訓練上,施坦因納又獨辟路徑,拋棄了傳統的集團作戰方法,把軍事基本單位班變成突擊隊,把“德國”團分成若干突擊隊。他對這些突擊隊的訓練目標是:足以迅捷地纏住敵人,進行近戰,同時又仍然保持著團的編制。為此,他加強了特別机動部隊的裝備,以高度靈活和速射武器更替國防軍通常用的卡賓槍,為突擊隊配備了沖鋒槍、手榴彈和工兵爆破炸藥,把通常穿的陸軍作戰制服換為新型的偽裝茄克和偽裝軍服。施坦因納迅适建立起一支軍事健儿部隊,這支部隊能在二十分鐘內走完三公里路程,這一點也令國防軍大吃一惊。 具有運動員姿態、輕松而又靈活的士兵類型,然而卻又具有高級水平的行軍能力和站斗力…… 施坦因納一時名聲大噪,他致力于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別是在党衛隊特別机動部隊里,他享有明星地位,特別机動部隊的官兵已把他當作實際領袖,聲望超過了他們最初的首席教官豪塞爾。希姆萊也由于這場改革而輕易地受了施坦因納的影響,把這個執拗的東普魯士人作為他的“推心置腹的寵儿”。然而,這位軍事精華論專家盡管磨亮了希姆萊手中的“黑色利劍”,但希姆萊還有對他不滿的地方。菲立克斯·施坦因納去見他時,不夠恭敬。特別是他不想結婚,也拒絕退出教會(這是党衛隊中升官晉級的先決條件),很使希姆萊暗中惱火。不過希姆萊還是裝成熟視無睹的樣子,听之任之。因為他需要施坦因納,就像當初急需豪塞爾一樣。他們是他手中特別机動部隊這柄“黑色利劍”的鑄造師,离開了他們,希姆萊手中的“黑色利劍”將失去其光芒。 然而,希姆榮畢竟是個納粹狂熱主義和集團神秘論者,他不能允許党衛隊和特別机動部隊离開它們的政治軌道,他必須經常給它們灌輸納粹政權所需要的世界觀,使党衛隊特別机動部隊這柄“黑色利劍”永遠為納粹政權服務。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