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七篇 “多元而卓越”的治校理念



  柏克利加大校園像是未來21世紀美國的縮影,對于一個正面臨种族危机的國家是很具啟示性的。田長霖在被各种挑戰包圍的同時,也同樣有机會創造出下一個世紀美國的社會典范。他使位于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柏克利加大,默默地進行著一個先進的社會工程實驗。田長霖堅守一個信條:“多元而卓越”(Excellence Through Diversity)。他相信處在一個多元的環境,更可以讓人成長、進步而不斷超越。但想在激進的柏克利校園平衡各种不同的利益團体,可能是高等教育中最困難的一項工作。

  根据1990年的人口統計,加州已經有41%的非白人居民,預計到了公元2000年,將沒有任何族群能占多數。對整個美國而言,這种變化似乎也將會發生在21世紀中期。因此,“文化多元主義”將成為尖銳的焦點。柏克利加大如同一個開放的實驗室,可以觀察未來美國政府要如何妥善處理變遷中的多元族群態勢。

  自田長霖1990年上任以來,多元化的狀況如浪潮般席卷著柏克利加大,爭議四起。平權政策被批評為犧牲教育品質的同時,田長霖也被批評沒有堅守學校的自由傳統。當他送足球隊到亞利桑納大學——一個不承認馬丁·路德·金博士紀念日的學校去比賽時,校園內的激進派抨擊他,并要求他辭職。1991年,當他決定在被反体制團体尊奉為60年代激進派圣地的人民公園建立排球和籃球場時,更激起了四天的暴力抗議活動。

  當人們談起柏克利加大,話題經常圍繞著嚴峻的預算刪減、仇視危机、慘烈的火災及猖狂的暗殺未遂等主題,這是一幅奇异的拼圖。美國國內左、右派觀察家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對柏克利加大投以嚴厲的眼光,柏克利加大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激烈的辯論。而在所有的激辯當中,平權政策的存廢和多元化的价值最受爭議。

  在地雷區中找出路

  曾有一度,贊成多元化的學生團体、少數族裔及激進教授們,認為該大學終于開始反映存在于校園外的現實世界,并開始評估自己的文化,認為与歐洲不相上下。但是這种成功導致保守派白人教授陣營的反彈,他們害怕多元化以后的壓力會減損自己在校園中的优越性。

  夾在中間的是田長霖,他領導柏克利加大進入下一個世紀的同時,必須在步步危机的地雷區中找出一條出路。他一再重申維護多元和优越性的目標,但傳統上占优勢的教員陣營(89%白人,84%男性),卻對他的政策提出反擊。

  前任校長海曼(I.M、Heyman)于1981年上任時,滿怀熱忱地宣布以多元化作為柏克利加大的中心目標。柏克利作為加大盟校之一,負有明确的任務,必須反映加州的种族多元狀態。海曼積极主張多元化的成果相當明顯。在1980年初,66%的大學部學生是白人;十年后,降為42%,新生班級中則僅占30%。午餐時間的史普羅廣場就像個小聯合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海曼經營的過程如此成功,卻引來教育部人權部門調查柏克利是否有歧視白人的嫌疑。

  校園中學生結构快速多元化了,但是這個現象并未延伸到教員階層。終身教員可以永久留任,各部門异常急切地維護自身的“校園自由”,許多白人教授就像封建領土般地保護既得利益、爭奪新資源,并且辯論不休。

  “校園优越”胜于一切

  經過九年的抗爭,海曼決定离職。主導校內會議決策的人士,或曾因海曼嚴峻地執行多元化教員系統,以致失去權威的主要成員,終于抓到了机會,趁机竄起。

  1989年12月,有29位柏克利教授自稱為“高等教育組織”( Higher Education Group ),共同簽署了一份長達十頁的信函給下一任的加大董事會主席賈德納,內容和下屆校長的任命有關。教授們對校園內的平權政策和多元趨勢表達強烈的不安,他們相信該趨勢將助長“知識階層的品質敗坏”。

  教授們寫道:“在進行优先派任和晉升時,我們應該要有限度,并且保護、提高柏克利作為全球學術、 科學及專業的領導地位。 ”在哀歎傳統教員和行政人員“共識”低落之后,教授們傳達了他們所期望的新任校長特色。他們寫道:“新校長必須以柏克利校園的傳統价值,以及教學和研究的品質為首要任務。”

  面對一個可能引起騷動的情況,賈德納選派了具有亞裔背景的田長霖出任校長職務。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無視“高等教育組織”的要求,而在這所全球最富聲譽的大學中,竟由少數族裔的成員擔任領導人。

  田長霖屢次聲明他對平權政策的承諾“絕不改變”。事實上,自從他上任后,每遇有公開場合,他就誠心地列舉出“多元化的优越性”。他曾經兩度擔任校務會議中少數种族及女性地位委員會的主席,早期他也曾支持柏克利大學部的美國文化課程要求,這是一項關鍵性的課程改革設計,以确保所有柏克利學生除了自己的文化之外,能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歷史。

  田長霖上任后,簽署信函給賈德納的教授們表示非常滿意,完全迥异于信中所傳達出的強硬心態。校務會議主席特羅(Martin Trow )教授后來解釋信中的情緒說:“過去,非常令人擔憂海曼過度掌控教員的聘用,或在基礎點上設立优先權……。我想或許是他制造了一种帶有敵意的气氛,在派任和晉升程序上,強化了种族的重要性。”

  “現在,我并不感受到以种族條件派任所帶來的壓力。我并不認為田校長制造了同樣的气氛,他只是堅定承諾校園多元化的基本原則,但是我想他不會做到像過去那般的程度,去操控聘用、升遷的程序。”

  另外一位簽署信函給賈德納的著名哲學教授錫爾(John Searfe ),無所忌憚地聲言:“現在美國出現一种歧視白人男性的現象。”但他也同意:“田長霖做得不錯。”

  兩位教授長久以來就以及對平權政策著稱,他們將平權政策譏為“优先派任”政策(Preferential Appointment)。柏克利教員中保守党派的領導分子,在田長霖上任后感到較為滿意,對柏克利多元化的承諾較為軟化。

  其中的改變可以歸因于田長霖与海曼之間的差异。海曼非常期望能夠一舉成功;但是田長霖相信循序漸進之法与追求和諧之道。海曼退休之際,曾表明“多元化”的承諾是他的“首要任務”,田長霖則把“校園优越性”擺在多元化的前面。

  种族大拼盤的校園

  每天,田長霖會花些時間在校園中漫步,望之猶如一位溫和友善的長者。

  中午時分,田長霖會走入人潮洶涌的史普羅廣場。這個极富傳奇性的廣場是60年代的長發嬉皮學生憤怒對抗体制,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大發議論的地方。一個世代過去了,今天的史普羅廣場是個各色种族匯聚之所。放眼望去淨是各族裔社團的攤位:亞裔美國人基督徒協會、非裔美國人衛生及教育促進會、少數族裔立法促進會等。如果將文化多元現象比喻為一個購物中心,史普羅廣場即是個典型的代表。

  一走進史普羅廣場,你就必須眼觀四面、耳听八方;各种標語和旗幟形成一幅种族大拼盤的景象。在超過330种已登記的社團中,至少有100种与种族有關的社團。兄弟會和姊妹會是白人文化的最后堡壘,也有屬于黑人和亞洲人的兄弟會和姊妹會。一個“少數民族”政党在推動平權政策及族群研究,而另一個以白人為主的“保守”政党,則設法改變政策,要求以經濟地位而非种族作為划分的標准。

  戴著黑框眼鏡。臉上泛著慈祥的笑容,田長霖一到廣場,學生們立刻認出他來,“校長來了。”兩個華人學生耳語。“你好,校長。”一位中國學生會的學生向田校長問好。“別忘了請我參加你們的文化之夜喲!”“一定,一定!”學生有些受寵若惊地說。每到一個攤位,田校長都親切地問候學生的工作進展。

  進入史普羅館,上千個學生正耐心地排隊選課。“我們能夠多開一些服務處嗎?”他一邊向學生拍肩、握手,一邊問職員。他走進家教中心,和學生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從有机化學的難題到飛漲的學費。“代我向你父母問好。”是田長霖親切的道別語。

  上任之初當他四處走動時,沒有人去和他說話,因為大部分學生在校園中從未看過校長。而讓校園气氛活躍起來,是田長霖治校期間的最大成就之一。對一些人來說,也許只是表面形式,然而,不管這是多么刻意的人際接触,卻正是90年代面臨分崩离析的柏克利加大最需要的。這個曾經發起言論自由運動的學校,比以往更需要一位慈祥、溫和与具有整合力量的人來領導。因為柏克利加大已面臨到种族多元化所帶來的強大壓力。

  种族和平共存的難題

  柏克利校園正處于“巴爾干化” 的階段, 但田長霖還是支持能提供少數族群“自我認同”及“自助”的种族團体。他也推動每年秋季班的多元丈化課程。

  社會學家達斯特曾提出三种多元主義路線:(一)少數族群放棄自己文化而被同化的“盎格魯順應型”;(二)少數族群維持獨特性及种族區別的“巴爾干化型”;(三)維持獨特性,但在政治、經濟及教育等公共領域仍有互動來往的“共存型”。達斯特認為,加州大學學生大部分都處于第二种分离主義的階段,但這是前進到第三种類型的必經過程。

  柏克利的社會變遷研究中心對校園种族關系做了兩年的調查。從一些學生在多元計划所作的期終報告,可以看出种族和平共存的困難性。報告日期是1991年11月:

  一位印地安學生寫道:“印地安學生要在柏克利生存,只有被同化一途;每天,我們都必須放棄一些自己,才能繼續留下來,而我們用來取代的東西對我們又是不健康的……。”

  一位亞裔學生說:“我們有很多白人朋友,每次我和室友要去參加亞洲人聚會時,他們就會尋開心地說是參加‘亞洲土風舞會’。我覺得真的很難選擇和一群朋友在一起,而又能被別人接受……。”

  一位黑人學生表示:“總有外在壓力逼著我照某种方式行事,以某种方式說話。在高中時,你必須以白人的模式說話。但到了這里之后,身邊的人好像在比誰更像黑人,所以我也順從了。”

  一位墨西哥裔學生無可奈何地敘述:“要在這個大學成功,你必須熟悉規則。你必須學習如何接近教授、如何得到幫助、如何為成績奮斗。如果你來自其他背景或其他生活方式,你就不知道怎么玩這個游戲……。”

  同儕壓力也要求學生必須和“自己人” 在一起。 來自洛杉磯的菲裔學生說:“很少有色人种學生會和白人來往而沒有罪惡感。你會被指責或說你老是与白人為伍。”

  但是許多人是進了柏克利加大之后,才開始認同自己的文化。“直到進了柏克利之后,我才警覺自己是亞裔美國人。以前,我總認為我是美國人。現在,我認為我是個亞裔美國人。”馮愛琳住在一個大部分都是白人的舊金山郊區。

  尖銳的种族意識激起了緊張對立。 凡事必須考慮“政治正确”(politicallycorrect ),形成一种敏感的气氛。例如,來自加州的一名白人學生,因為稱呼一位同學“黑人”而非“非裔美國人”以致受到冷眼。他說:“連最簡單的幽默感都沒有人肯接受了。”

  許多白人都有被新种族秩序鎮奪公權的感受。“如果我們要成立一個白人的社團,就會被罵成种族主義者。”

  “有色化”引發的議題

  在1980年初,三分之二的柏克利大學部學生是白人。隨著“有色學生”的涌入,自1988年之后,校園內就沒有多數种族了。今天,在2.1万名大學部學生中,只有39%是白人,而亞洲人占了31%,西班牙裔占了15%,黑人占7 %,美洲原住民則占1 %。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在1992年 7月新生入學時,亞洲人超過了白人,這是歐洲裔學生首度成為非多數族群。

  田長霖能夠在東西文化間悠游自得,并輕松自如地促進知識學術的交流,但柏克利加大复雜的校園原本卻不是個容易進行文化交流的地方。柏克利校園面對的种族分隔与平權政策的存廢,已成為美國文化多元主義的熱門辯論主題。

  當加州州長威爾遜把加州的財政赤字歸咎于大批的移民,又說中產階級正在逃离加州時,移民對美國的貢獻被覆蓋上一層陰影。在全國政壇上,角逐總統職務的布坎南(Pat Buchanan)也大搞強硬的种族政策。

  當美國正在快速的“有色化”時,許多問題也跟著浮現,少數民族究竟是要融入美國這個“大熔爐”中,還是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多元主義是否會造成毀滅性的文化裂隙?究竟是多元相加等于一呢?還是多元相加等于更多元呢?

  田長霖常向有這方面問題的人解釋:“身處一個多元文化的國際社會,如果不考慮差异性,优异性就沒有意義。事實上,差异性可以提升优异性。三十五六年前,我就像個難民。我從沒想到我會坐在這里,成為這所偉大學府的校長。這就是這個國家所提供的惊人机會。”

  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奧狄賽式流浪經驗,田長霖對于多元主義總是抱持樂觀的態度。“如果從膚色來看,我們的确有所不同。但這就是美國文化的獨特之處:我們有不同的次文化,但我們可以和平相處,共同創造一個更完善的多元文化社會。”

  平權政策存廢的爭議

  1995年2月,柏克利加大的黑人校董康納利(Ward Connerly)公開表示反對實施平權政策,對校園的多元化构成威脅。平權政策的存廢問題立刻在柏克利加大校園展開熱烈激辯,甚至引起种族之間的緊張气氛,在法學院信箱中,甚至發現“仇恨信件”,以不入流的字眼來辱罵有色族裔學生。

  平等權益政策的來源是這樣的:約在60年代初期,美國國會、法庭和當時在位的約翰遜總統,發現美國變成了兩個分裂的社會,一是白人社會,一是包括亞裔、黑人、拉丁裔和印第安人在內的非白人社會。他們發現,這兩個社會在法律上平等,但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平等,甚至有相當大的差距。為了改正這种狀況,美國國會遂通過“平等權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期能借此改進過去對少數族裔不平等的對待,并增加少數族裔在就業和就學方面的机會(方法包括從鼓勵錄用少數民族,到規定錄用少數民族的配額。)“平等權益法案”后來成為少數族裔和婦女權利運動深入發展的根据,針對美國社會存在的种族歧視和“白人种族至上”的現象,讓少數族裔和婦女同樣有權力升學、就業和發展經濟的机會,加大系統后來采用的配額招生政策,便是這項法案的結果之一。

  田長霖于1995年3月1日在對全校發出的公開信中指出,与种族主義有關的“仇恨信件”在柏克利加大校園內發生,毫不令人意外,因為大環境的現況并不好;然而他也強調,為了維持柏克利加大在學術界的領導地位,類似“仇恨信件”的行為絕不容許在校園內存在。

  由于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柏克利加大招生又已達到飽和,因此,成為平權政策爭論的焦點。“我有道義上的責任來告訴大家,我對此复雜而重要的事件的看法。作為亞裔移民,我曾是過去社會上一些頑固思想的受害者,這些經驗促使我愿意全力投入,追求人人平等的目標。”在田長霖剛開始擔任校長時,便訂下數條永久性的治校准則,其中揭示的主要精神為:柏克利加大之所以能保持領先地位,是來自各方面卓越的表現及其多元化的特色。

  他堅持:“如果柏克利加大在招收學生時,無法反映現實狀況,恐怕本校過去孕育世界級領袖的傳統將無法再持續。如果柏克利加大教職員的种族分布無法反映社區的多元化事實,我們就沒有盡到教導學生日后与其他族裔和諧共存的責任。”

  在辯論平等權益政策時,田長霖向大眾与學生呼吁:“別讓我們的情緒使社區分裂,我們應該以同一立場,并肩合作,以理性与寬容的態度來辯論。這段時間是痛苦的,充滿情緒的發泄,使有色人种輕易地就成為仇恨的目標。然而,我相信所有深具良知良能的人都會站在一起,共同打擊這种令人無法寬容的行為。”

  對于學校實行平權政策,田長霖認為那是一項保障校園多元形態及提升學術水准的有效工具。盡管這個政策不是包醫百病的万靈丹,但是作為一項過渡時期的措施,在依然存在著歧視和不平等的當前社會,它還是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針對有人指責平權法案的配額招生政策,降低大學學術水准的說法,田長霖以1994年秋季柏克利加大錄取的新生為例,不僅成員來自不同族裔社區,而且學術水准普遍高于十年前的新生,74%的學生在五年內畢業取得學位。但是在50年代中期,柏克利加大校園內絕大多數是白人學生,只有48%的學生在五年內畢業。

  董事會取消平權政策

  1995年7 月20日,加州大學系統的招生政策出現了一次歷史性的轉折。校董會不顧總校長与九大分校校長的一致反對,取消平權政策,以多數票通過了修改根据族裔配額制作的保障政策,恢复“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招生方式。根据加州大學校董會的決議,自1996年1 月計始,在人員的雇用及校園工程的承包上,取消將申請者族裔背景或性別列入考慮的做法;同樣的政策也自1997年1月1日開始在新生入學方面實施。

  田長霖在校董會公布取消平權政策后,公開表示“很失望”,但“不灰心”,并呼吁校內每一分子共同努力,研擬新對策,以維持柏克利加大多元化發展的目標。依田長霖的看法,取消平權政策對亞裔來說只會有短暫的益處,亞裔入學人數可能會增加一點,但是從長遠的眼光看來,他卻十分擔憂。

  因為這并不只是亞裔的問題,還關系到美國的少數民族或是新移民。此外,這也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雖然對亞裔學生入學可能略為有利,但是學校的職員、教授或決策階層中,亞裔仍然少得可怜。下層職員中亞裔很多,中、上層則很少,這是一個大問題。平權政策一旦取消,所有的保障都沒有了。所以田長霖不認為取消平權政策對亞裔有什么特別的好處。“真平等”尚未實現,是平權政策應保留的原因。另外,為增加學生未來的競爭力,也是田長霖認為平權政策不應廢止的因素。

  “在學校中,若只有少數黑人与西班牙語裔學生,其他都是黃种人与白种人,我們訓練的學生將不能面對日后的挑戰。現在加州的少數族裔已經占40%以上,馬上要超過50%。所以我們一定要考慮將來學生面臨的環境,絕對是多元文化的環境。”田長霖在電視上公開反對州長威爾遜提出的取消平權政策,因而得罪州長。不過他說:“我很尊重、敬佩州長,包括我們的華裔校董李信麟,他們都投票贊成取消平權政策。我認為這是民主社會,不同的意見也應該受到尊重。”

  引發強烈反響

  但平權政策宣布取消后,在學生當中引起很強烈的反響,并且几度進行示威。1996年3 月14日,加大校董召開三月份校董例會,其中一項討論議題是:是否要重新考慮1995年7月做出的取消平權法決議。

  數十名柏克利加大學生一大早就赶到舊金山校董會會議室旁听,向校董會施加壓力。在校董會議中,學生董事提議,要求恢复入學平權政策,結果遭到駁回与延遲討論。在听眾席上的學生們曾想上前在主席台上示威,逼迫校董們當天就此議題表態,并推翻去年的決議,讓平權政策重回加大校園。

  學生在校園示威時,要求校長田長霖宣布不按照校董會決議執行校務。田長霖公開表示不能這么做,只要做校長一天,他堅持必定執行董事會的決策。若良心上沒有辦法執行的話,他會辭職。在決議之下,他還是會努力促進校園的多元化。他強調,學校的任務是繼續吸收加州境內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优秀學生,并且訓練成為加州未來的領袖。他深具信心,每一個自柏克利加大畢業的學生都比以往要更了解現代社會多元化的面貌;多元化是使學生、校園,乃至整個加州受益的主要因素。

  道德勇气受贊賞

  有人認為田長霖公開反對平權政策的取消,非常有傲骨,但對他的“政治生涯”不利,不過新聞媒体与社區大力贊賞他有“道德勇气”。道德勇气雖在政治圈不流行,但田長霖以學者自居,認為講真話是他的責任。

  《奧克蘭論壇報》表示了支持田長霖的立場,認為他在日前加大討論平權政策中,不惜為支持平權法案挺身而出,乃基于他早期在美求學飽受歧視的經驗,使他深知种族歧視的弊害,贊揚他是少數几位為平權政策而戰的“英雄”。

  許多社會上的多數族裔并不了解身為少數族裔的感覺,少數族裔需要有自我的尊嚴与信心,才能在參与主流社會時,感覺自己是享有与他人相等權利的一分子。該報評論“田長霖支持平權法案的做法非常令人敬佩,因為他身為柏克利加大校長而出此言,況且他又是出任加州大學總校長呼聲最高的人選,他的此番作為非常了不起。”

  同聲譴責二0九提案

  加大九個校區的校長都反對校董會1995年的決定。田長霖和洛杉磯加大校長楊格(Charfes Young )于1996年10月20日挺身而出,在南加州帕沙迪納市聯合公開表示支持平權法、譴責“二0九號提案”(Proposition 209)。該提案將取消政府在合約承包。雇用和大學入學等方面的种族和性別优惠。

  田長霖和楊格校長在記者會上說,他們是以一般公民的身份發表以上意見,并不代表學校。楊格校長講到二0 九號提案時說:“它的影響將是极端負面的。維持多元性是重要的,尤其是高等學府。柏克利加大和洛杉磯加大可能受到最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我們有必要站出來說話。”田長霖則說:“這項提案是在暗示,目前社會上种族和性別歧視已經不存在了。事實上,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地步。我們需要改革平權法,卻不是一下子就將它取消。”

  柏克利承諾計划

  校董會取消平權政策,威脅到柏克利加大繼續保持多元化學生結构的能力,加州大學校董事會的決議禁止以种族保障入學許可,而這曾經是柏克利吸引优秀少數族裔學生最有效的方式。當1997年秋季開始取消平權政策后,柏克利的非裔、拉丁裔、和印地安人學生人數都大幅下降。

  取消平權政策造成的最大問題是:大幅降低校園多元化的生態。美國人口已趨向多元化,加上經濟全球化,使得“提高學生對其他文化的敏感度”,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所有著名的教育机构在錄取學生的時候,都特別考慮种族因素,以使他們的學生結构保持多元化。而加州大學系統竟成為第一個除去這項考慮的主要大學。但是,做為一所公立大學,柏克利加大有義務服務加州民眾;不讓加州的少數族群有机會進入校園,就等于背棄了一項最重要的使命。

  針對平權政策被取消, 田長霖干1995年9月7日宣布成立 “柏克利承諾計划”(The Berkeley Pledge ),這項創制是為了讓柏克利繼續保持多元化,忠實反映加州人口結构。田長霖也撥了100 万元來實行這項計划,并且指示一個新的工作小組對維持校園多元化做建議。“柏克利承諾計划”致力于增加合格、有競爭力的少數族群和弱勢團体學生入學,并承諾協助每個优秀的學生都有能力就讀柏克利。該計划保證加大會繼續努力,加強加州從幼儿園到高中十二年級學生的外招工作,成立“柏克利專校”(The Berkeley Academy),并把學校所有暑期外招計划都歸到該專校之下統一領導。

  1996年7月25日上午,“柏克利專校”800名暑期班的非洲裔、拉丁裔、亞裔等初、高中學生,在柏克利加大赫茲音樂廳(Hertz Hall),向田長霖校長作長時間的起立致敬,感謝他幫助加州中小學提高教學品質,以及幫助少數族裔清寒學生入讀高等學府所作的努力。

  “柏克利專校”從1995年9 月開始籌划,次年二月正式展開工作,六月開始,全加州及部分外州共3000名初、高中學生,聚集在柏克利校園參加各种課程,包括電腦在化學研究上的應用、在柏克利地方法院模擬實況的法律常識課、為年輕音樂家舉辦的專場音樂會,甚至還有為五歲幼儿舉辦的戶外旅游及魚類解剖課等,整個暑期計划共有十几种課程。7月18日,350名家長与學生相聚在一起,暢談如何成為柏克利大家庭的一員。

  田長霖校長在學生們的熱烈掌聲中發表演說,他稱這個集會“很酷”,看到台下的學生,就像看到了柏克利和美國的未來和希望。“今天,同學們在柏克利學園暑期班六個星期的苦讀和多場考試,就像是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比賽,而最后,每個人都將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面對更嚴峻的挑戰。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加州大學有義務為全加州的年輕人提供教育机會。每個人不論膚色、宗教、种族,都有各自的才能,你們一定要建立自信,敢于對自己說:田長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努力實現美國夢。”

  田長霖堅持“多元而卓越”的治校方針,在“柏克利承諾”計划中,向全加州各族裔——包括优秀但家境清寒的高中生——敞開大門。這項創舉,其影響和貢獻,無疑是“卓越”的。

  頗具募款魅力

  因為政府對教育的撥款逐年減少,籌款是作為美國大學校長重要的任務之一。田長霖在任期內為柏克利加大籌募到約8 億美元的款項,其中約有5000万美元來自亞洲,其余來自美國本土与其他族裔。田長霖在籌款方面為什么那么杰出?為什么有人喜歡把錢主動“送”給他,他到底具有什么樣的魅力?這是許多人都感到好奇的。

  田長霖經常前往各地為學校募款,近的如在加州做巡回募款演說,遠的則到世界各角落——与可能捐款的公私立机构或個人懇談。經過馬不停蹄的奔波,成果相當惊人。以1993年度來說,就替學校籌到1.2億美元,不但超過前六任校長的募款成績,還在全美公私立大學中(除去醫學院部分,柏克利加大沒有醫學院)名列第二。

  有一個膾炙人口的籌款故事是這樣的:田長霖有一次前往台灣、香港,在搭机時碰到一位全然陌生的中國人;從香港回國時又碰到另一位陌生人。這兩人都不是校友,在与田長霖一席談話后,卻都應允捐贈100万美金給柏克利加大。

  听起來很不可思議,其實田長霖的籌款魅力是靠長期累積的名聲与努力得來的。在籌款時,田長霖必須深具創意,他要想出讓別人捐錢的名目与理由。他必須提出足夠好的見解,說出一套別人可以信服的道理,讓人心甘情愿地掏出錢來。

  例如1996年8 月29日向沙特阿拉伯校友募捐時,校友會當天即宣布捐出200 万美元給柏克利加大。沙特阿拉伯很少捐錢到美國,捐錢給柏克利加大讓很多人感到好奇与惊訝。許多人不知道田校長在這方面,已下了不少功夫,包括前往沙特阿拉伯与校友見面、商討在學校增加伊斯蘭教相關文化的課程。田長霖認為美國大眾對伊斯蘭教的了解非常有限,假如在柏克利開設一個研究講座,必然可以增進人們對它的理解。200 万元的捐款是在煞費周章的情況下才取得的。

  結合人心、加強校友對學校的向心力是田校長的要務之一。他經常在世界各地奔走,把學校最新的發展告訴校友,也把學校的需要傳達出去。許多當年拿獎學金取得學位的窮學生,搖身一變為成功的企業家、學者之后,都會欣然產生回饋母校之心。

  田長霖努力工作的精神与態度,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做校長期間,總共只休過一次假,而那一次是發生在任內第一年。因為辦公室搬家需整理之故,秘書堅持他休假兩個星期。全家好不容易決定到黃石公園度假兩周,結果才去了一個星期,田長霖就把全家人又帶了回來。

  田長霖雖然大半年都在世界各地游走,但心都是放在校務上,每天都要做許多決定,工作緊張而忙碌。在籌款方面,既要使出全力,又不能一開口就向人要錢。他像一名傳教土,宣揚學校的教學与學術研究成果,讓校友与外間的人士了解,對柏克利加大有信心,增強校友的向心力,將他們的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的秘訣是:抓住人們的心,讓人產生被需要的感覺。人們因此而很難拒絕他。

  參加校友會的籌款聚會是很辛苦的,例如參加沙特阿拉伯校友的活動,在旅館中凌晨一點才入睡,清晨六點就起床赶飛机飛回北加州。11點鐘到校后,立刻開始一天的校務處理。

  馬不停蹄的四處奔走,田長霖總是不厭其煩的解釋治校方針。未來發展等等。他比歷任校長都賣力、勤快,付出更多的心血与精力;所以也比其他校長在籌款上做出了更好的成績。

  在田長霖主持校務的几年當中,正是柏克利加大財務最捉襟見肘的時期。因當時加州經濟不景气、州政府大幅削減學校預算,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田長霖采取減縮人員、調漲學費等措施,并一連串施行教授提前退休計划。為緩解校方財務上的壓力及解決所衍生的种种困難,田長霖將工作重點擺在籌款上,并積极發展与世界各地的關系。籌款同時,田長霖也拉近了大學与社會的距离,經由頻繁的接触,學校對工商業界以及人文、藝術各領域的需求,有更切實的了解,進而在教學方針上做出适度的調整。

  億万富婆慷慨解囊

  柏克利加大自由風气很盛,不乏貴族与富家子弟就讀。他們也捐款給學校,感謝加大的栽培。這其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舊金山上流社會一位世界知名的富家之妻,想到柏克利加大繼續進修,但与一般學生不同的是,她需要乘坐私人噴气式飛机到奧克蘭机場,再從机場開車到柏克利讀書。由于其家族的名聲十分響亮,為了不受影響,她用了一個假名注冊,穿著也与普通學生沒有兩樣。她在化學系選課,十分努力地念書。但一學期下來,成績單上有一門課居然得了“F ”。她的自尊心大受打擊,但卻沒有退縮。第二個學期,她決定重修這門課,在自己家中的地下室裝修了一個化學實驗室,并請家教替她補習化學。她成天認真地做功課、做實驗,第二個學期結束,她過關了,化學老師給了她一個“B ”。她樂坏了,也對柏克利加大的學術品質更具信心。高興之下,她捐給柏克利加大500万美元,并且連續捐了五年,總共2500万美元。

  這位富豪之妻在第二學期一門課中曾得到一位熱心助教的協助,心生感激而想要答謝他。學期大考之后,她問這位助教要不要趁暑假去歐洲玩玩,她有一位朋友要到歐洲度假兩周,有來回机票,如果他有興趣,可在某月某天于奧克蘭机場与她會合。助教半信半疑,猜測這個學生可能是空中小姐,送免費机票給他。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年輕的助教赶赴指定的地點,卻發現一架私人家華飛机。他被帶上了飛机,那一刻,他才明白,這位孜孜不倦的學生竟是億万富婆。

  挪威王子樂當加大學生

  另一個故事,和“王子”有關。不是童話中的王子,是如你我一般也食人間煙火的真正于。

  走在柏克利加大校園,若看到一位英俊高挺、金發碧眼的美男子,最好多瞧兩眼,因為你可能看到的是挪威未來的國王。將會繼承王位、今年23歲未婚的挪威皇儲馬格那斯(Haakon Magnus),1996年8月27日在美國對挪威的電視報紙媒体召開記者會,表示1996年起,將成為柏克利加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希望在柏克利加大被視同一般學生看待。

  挪威王子曾在挪威海軍官校讀了兩年,他不愿意在美國媒体曝光,是怕在讀書期間受到記者干扰,但是讓挪威媒体獲得皇家重要消息,是挪威皇室的傳統。駐舊金山的挪威文化資訊部門領事對美國媒体表示,挪威王子現在還未打算會見美國媒体,但將來他要离開時,會公開談談他在美國的經驗。

  挪威王于在記者會上興致勃勃地談及他的課業和他對自己的期許。他比其他美國學生晚兩年成為大二生。在挪威,學生晚一年進大學,而且所有男子必須服役一年。他在讀書期間,選擇住在國際學生宿舍內。

  他不要護衛,并要求和一般學生一樣生活。他和一位物理系的學生同住,該室友并未經過校方特別安排或篩選。這是他可以撇開皇族身份、獨立自主的好机會。他希望嘗試平民的生活,能像普通學生一般优游自在。

  挪威皇室和貴族一向都是選擇英國牛津大學就讀,現任國王就是牛津畢業的。這是美國的大學第一次被挪威王室相中。王子第一次旅居在外,是其個人的一個里程碑,王室也特別小心,派了隨身侍從跟著。

  他決定就讀柏克利加大之前,曾經在母后的陪伴下參觀過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頓、喬治城大學等名校,也和各校校長見過面,最后他選擇了柏克利加大。在此一年,皇室就与柏克利加大聯系,田長霖也与挪威大使總領事見面談過數次。挪威王子選擇公立的柏克利加大就讀,而非選擇其他私立的貴族學校,最吸引他的正是柏克利加大多元化的師生結构与環境。王室認為,未來的領袖必須擁有廣闊的世界觀与圓融的胸怀,在多元的環境中磨練与學習才是最佳的途徑。田長霖校長在王子心中,也扮演了一個极具鼓勵性的角色。假使一個在美國境外接受大學教育的人,能夠擔任美國一流大學校長,可以推想,美國一定是個充滿机會的地方。

  億万富翁拿學位

  接下來,是一名富翁的故事。

  一位五十多歲的商人,25年前在東南亞地區就已經是最有錢的人,他僅有小學五年級的學力,在印尼打工、在新加坡開過計程車。他自學成功,現在在英國、紐約、舊金山、香港等地都設有工厂。他成為億万富翁后,卻始終因為有一個愿望未實現而耿耿于怀。多年前,這位億万富豪在香港的一個場會見到田長霖,喜出望外。他悄悄地對田校長說:“我母親一天到晚罵我沒受教育,我現在很想回學校讀書,但我要的是真正的學位,不是送給我的。”

  田校長對他說:“你可以來柏克利試試看,但不要告訴任何人你的身份,你要是能達到水准,我們可以頒給你同等學力證書,但你讀書期間這么龐大的產業怎么管理呢?”富翁回答:“我可以暫時把公司業務交給其他人,若有重要決策我才出面處理。”

  這位富豪于是在柏克利加大附近買了一棟房子,白天穿牛仔褲上課,認真讀起書來,但每天清晨三點他的傳真机不斷有資料進來,六點鐘東岸華爾街股市開盤他也沒閒著。田長霖在普通的漢堡店碰到過他几次,但平常沒事時他不會去打扰田校長。有一天,田長霖接到他的來電:“田校長,最近我要到倫敦去處理業務,有一個禮拜必須缺課。”田校長告訴他:“只要把教師交代的課業做好,就不會有問題。”

  其實在柏克利加大上課,缺不缺課根本沒人管。這位認真的學生后來取得碩士學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一次他向田校長提起要捐錢給相克利加大,田校長說:“等你拿到博士學位再說吧!”

  ------------------
  亦凡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