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冬季的第一個月,威爾遜他們步人了以剛果盆地為中心的赤道非洲森林地帶。雖是冬季,但熱帶雨林深處帶給他們的仍是難以忍受的炎熱。為了行程的方便,威爾遜在當地的俾格米人中雇佣了一名叫拉特爾的中年男子作向導。 据拉特爾介紹,俾格米人分為四大群体:賽加人、特瓦人、羞色拉人和姆布帶人。主要分布在几內亞、喀麥隆、加蓬、剛果、安哥拉、扎伊爾等國家。俾格米人主要靠狩獵為生,每次集体出征狩獵時,都要在距早已搭好的草棚300米遠的地方燃起一堆“獵火”,陸續到來的人們聚集在火堆周圍。然后,人們用燒過的樹枝敲打獵网和樹杆,同時向森林中的諸神祈禱,保佑他們出師順利,滿載而歸。捕獲獵物之后,人們便興高采烈地將其運回草棚前。他們中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首先將較大的獵物的頭砍下來,獎給清早點燃獵火的人。中型的獵物一般將前股帶肋骨分成雙份,后股帶腰分為兩份,將其四份加以熏制。對于小的獵物則簡單得多,不必分割,只要完整地進行加工就可以了。他們這樣精心制作肉類,是為了与附近農耕民族交換農產品和生活必需品。至于剩下的其他部分,如內髒、蹄子則當天吃掉,這些東西都要平均分給每一個參加捕獵者,而沒有加入捕獵的家庭也人手一份。 威爾遜等人在此觀賞到了一場別有情趣的舞蹈,在俾格米人獵狩的一生中,捕獵大象被看成是一种既十分危險又非常神圣的壯舉。正因如此,多次捕獲到大象的人則被視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圖麻”,倍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這是俾格米人狩獵一生中最高榮譽,在捕獲大象前,獵手們要跳“大象舞”,由一個人扮成大象,象牙用舉起的雙臂代替,他的動作十分逼真,惟妙惟肖,而其他人則做著各种獵狩的動作,展示即將在獵場上出現的一幕幕惊心動魄的場面,以增強人們的信心,保證狩獵獲得成功。 俾格米人還有一种習慣,讓威爾遜等人感到惊詫,那就是他們最喜歡吃白蟻。白蟻出洞,則預示大雨降臨。每當天气悶熱,下雨之前,白蟻自動离開巢穴,向平地轉移。俾格米人抓住這個絕妙的時机,邊捉邊吃,律津有味。而平時,在無雨的情況下,他們就采取煙熏的辦法將白蟻攆出洞來。 在不斷地交往和了解中,威爾遜得知俾格米人發育成長較之一般人要快,在他們八、九歲時,性机能就已發育成熟,便開始過性生活,進行自由和不受限制的性交,這個時期一直持續到結婚時為止。婚后夫妻之間是不准背叛的,家庭制度的神圣使得他們之間少有犯罪和敵對現象發生。 俾格米人的信仰与眾不同,他們把森林視為至高無上的神,稱自己為“森林的儿子”。他們是不允許砍伐正生長著的樹木,要取暖作燃料使用的,必須是干枯死亡的樹枝。湯姆森為取火,特意砍伐了一即將枯萎的樹木,就在第二天,當地的大量俾格米人高舉長矛追擊他們,連向導拉特爾也不例外。万般無奈,威爾遜等人被驅赶出了該森林地帶。盡管如此,俾格米人珍愛自然的信仰卻深深打動了探險小組,只是西斯科多少有些失望,因為他在俾格米人的地盤上又沒發現什么珍寶。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