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章 降服蠻楚


1.伐楚之計

  公元前六五七年冬天,楚國討伐鄭國。鄭國派特使星夜到齊國告急求救。
  齊桓公急忙請管仲進殿商議。
  桓公道:“鄭伯派使者告急求救,寡人意欲前往,仲父之意如何?”
  管仲道:“楚國是齊國的勁敵,也是中原各國的威脅,其狼子野心是要圖霸中原。鄭國是中原防御楚國的前哨,不能不救。不過,楚國這些年任用令尹(相國)治理國家,很有章法,國力頗強。楚成王意与主公一比高低。因此,必須討伐降服它,楚國降服了,鄭國的事情也就解決了。”
  桓公道:“楚國兵強馬壯,又有漢水險要屏障,伐楚有必胜的把握嗎?”
  管仲道:“主公這些年來,救燕存魯,城邢封衛,天下百姓深感主公的恩德,各路諸侯敬服主公的大義,如果聯合諸侯討伐楚國,沒有不服從命令的。”
  桓公不無擔心地說:“伐楚路途遙遠,大軍未到,楚國已有充分的時間准備。這一仗如果打不贏,寡人怎么向各路諸侯交待?”
  管仲笑道:“主公還記得蔡姬嗎?”
  桓公一怔,恨恨連聲道:“這個蔡侯,寡人非親手殺了他不可!”
  原來,蔡姬因蕩舟將桓公顛入水中,桓公怒气之下,將蔡姬逐回蔡國。蔡穆公一怒之下,逼追蔡姬嫁給了楚成王。
  管仲道:“這次伐楚要出其不意。蔡國与楚國接壤,大軍以討伐蔡國為名,一旦得手,立即向楚國發動進攻,可大獲全胜。”
  桓公道:“好!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江國和黃國過去一向听楚國調遣,前天派使者來討近乎,想与齊結盟,正好作為伐楚的內應。”
  管仲想了想,說:“江國和黃國是楚國的鄰國,如果加盟齊國,楚國必然憤恨,很可能要討伐他們。他們肯定不是楚國的對手,必然到齊國求救。要救,則道路太遠,不等齊軍赶到,就已亡國;如果不救,則喪失了同盟的大義。臣以為不結盟為好,可告訴使者,他們的心意主公收下就是了。”
  桓公思考了一陣子,說道:“仲父說的也是。不過,使者提到舒國助楚為虐,依仗楚國勢力,屢屢侵犯鄰國,不可不討。”
  管仲道:“舒國是楚國的爪牙,主公可給徐國國君寫一封密信,讓徐國偷襲舒國,可作為伐楚的橋頭堡。江、黃二君,各守本界,听候調遣。”
  桓公又道:“那鄭國怎么辦?”
  管仲道:“告訴鄭國,全力防守,齊國大軍已經出發,很快就到。等大軍一到,鄭伯要率軍到上蔡會合,共同進攻蔡國。這樣,鄭國軍心、民心安定,士气高揚,一定能頂住楚國的進攻。”
  桓公道:“仲父可立即修書,邀請宋、魯、陳、衛、曹、許各君,定于明年春正月元旦出兵,到上蔡聚齊,名為討蔡,實為伐楚!”

2.兵臨城下

  公元前六五六年春正月元旦,齊桓公命管仲為大將,率領隰朋、賓須無、鮑叔牙、開方、豎貂等,戰車三百乘,出發討伐蔡國。一路上,軍紀肅整,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百姓的愛戴和贊譽。
  离蔡國還有一百里路時,已是夕陽落山,大軍安下營寨。
  桓公剛剛用過晚膳,豎貂走進大帳。
  豎貂道:“主公,臣愿率一支兵馬,偷襲蔡城,收蔡城,作為集合各諸侯兵馬的地方。”
  桓公笑道:“愛卿想奪頭功呀!”
  豎貂道:“臣跟隨主公三十年了,這次想爭個頭功,給主公增添光彩。”
  桓公道:“好哇!愛卿可以向仲父討領一支人馬。”
  豎貂便到管仲大帳。管仲正在燭下彈琴。豎貂不敢惊動,立在帳外等候。
  管仲彈完一曲,喊道:“豎貂將軍,進來吧。”
  豎貂進帳,還沒開口,只听管仲說道:“豎貂將軍,是不是要奪頭功?”
  豎貂一惊:這管仲,真他娘神了!忙道:“正是,剛才已向主公……”
  不等豎貂說完,管仲打斷了他的話道:“要多少兵馬?”
  豎貂忙道:“須戰車一百乘,甲士三千。”
  管仲笑道:“軍令已寫好,拿去吧。”
  豎貂又吃一惊。他接過軍令,更是瞠目結舌,不多不少,正是戰車百乘,甲士三千。他心里納悶,管仲是神嗎?
  管仲笑道:“豎貂將軍,祝你旗開得胜。”
  豎貂忙道:“托仲父洪福!豎貂愿陣前立功。”
  管仲揮手道“去吧!”复又彈起琴來。
  豎貂點起兵馬,令戰馬摘下鈴當,馬蹄裹上褐布,乘夜向蔡城進發。第二天一早,已兵臨城下。安營扎寨后,稍事休整,即令攻城。他在戰車上高擎長劍,大聲喊道:“將士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憑我大齊兵車千乘,且有八路諸侯壯我軍威,蔡國彈丸之地,必敗無疑!將士們,沖啊!”
  戰鼓咚咚,震耳欲聾,響徹長空。齊國軍隊銳不可擋,似流動的大潮,壓至蔡城城門前。

3.蔡侯聞風而逃

  蔡穆公接到齊國的戰書,大惑不解。蔡國与齊國,遠無仇,近無恨,齊桓公為啥如此興師動眾,調集八國聯軍來討伐?想來想去,只有一件事,就是他妹妹蔡姬被齊桓公赶回家來,他又把蔡姬嫁給了楚成王。這件事一提起來他心里就有火。齊桓公也太過份,夫妻之間因為鬧得過份了一點儿就赶回家來,也太不給他這一國之君面子了。可他還不明白,齊是強國,蔡是弱國,要討伐蔡國一個齊國就綽綽有余了,為何如此興師動眾?是不是要顯一顯侯伯的威風?蔡國投靠楚國,這是地理的緣故。蔡与楚接壤,楚國強大,小國不依附大國怎么生存?他倒是想投靠齊國,可相隔千里之遙,真遇上了急難事,遠水不解近渴呀。如果齊桓公恃強凌弱,驕橫縱情,可那位相國管仲不是糊涂人,如果因為一個女子就興八國之師,可以說師出無名,這是報私仇、泄私憤……,他越想越气,齊桓公簡直欺人太甚!他刷地抽出長劍,即使是雞蛋碰石頭,他也要碰上一下。
  相國叔齊忙道:“君上息怒。兩軍對壘,且不可輕易從事!”
  蔡侯怒道:“兵臨城下,難道要寡人束手待斃不成!”
  叔齊道:“以臣愚見,齊侯舉兵,必有緣由。要摸清來龍去脈,才好對症下藥。君上要稍安勿躁,能緩則緩,能和則和,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輕率開城交戰,請君上慎思。”
  蔡侯呆呆地站著不動,叔齊的話很有道理。他頹然坐下,問道:“齊軍先鋒將軍是誰?”
  叔齊道:“回稟君上,齊先鋒將軍是豎貂。”
  蔡侯哼了一聲,道:“豎貂乃蠅營狗苟之輩,狗仗人勢,狐假虎威,又是貪利之徒,見財眼紅。”他轉念一想,又道:“叔齊、孔顏二卿。”
  叔齊、孔顏齊聲道:“臣在。”
  蔡侯吩咐道:“二位愛卿可帶金泉玉器一車,今晚上私訪豎貂,飽其私囊,賂其貪心,探明齊侯起兵的真情實意。”
  叔齊、孔顏交換了下眼色,齊聲道:“遵命!”
  夜幕落下了,天上繁星點點。
  叔齊、孔顏帶好禮物,出城來到豎貂大帳求見。
  軍帳中,豎貂已解甲卸盔,正飲酒自樂。呷一口酒,吃一點菜肴,哼哼著小曲儿,滿心的得意。這次當這個先鋒官,功勞唾手可得,因為蔡國他很了解,接蔡姬是他接的,送蔡姬也是他送的。正想得得意,侍衛進帳報告:“豎貂將軍,來了兩位客人,自稱是將軍的朋友。”
  豎貂一愣,心里話,在這里哪來的朋友?說道:“請他們進來。”
  叔齊,孔顏進帳,拱手施禮道:“蔡使叔齊、孔顏拜會將軍。”
  豎貂一怔,認得是蔡國的相國和大司行,故意擺出傲慢的樣子,臉上表現出矜持与鄙視,冷笑道:“二位來此是不是通報明日的戰事?”
  叔齊忙道:“豎貂將軍,咱們是老朋友了,听說將軍來此,特來拜會!”
  豎貂哼了下鼻子,道:“本將軍奉侯伯之命,任八國聯軍之先鋒,本將軍想一顯身手,讓蔡侯開開眼界,殊料蔡侯乃小小鼠輩,不敢与本將軍謀面。”
  孔顏怒發沖冠,剛要發作,被叔齊扯了扯衣服,好不容易忍住了。
  叔齊道:“不敢!不敢!君上不知將軍大駕光臨,將軍与蔡國素有舊交,未能遠迎,敬祈寬恕。”
  豎貂嚴厲地說:“二位今晚來,到底有什么事?”
  叔齊道:“蔡國彈丸之地,怎敢与將軍對壘!今日前來,是我君上的一片心意,將軍曾与君上几次謀面,舊情篤深,特遣微臣前來問候。”叔齊說完,故意看一眼身旁的武士,又意味深長地看著豎貂。
  豎貂心領神會,揮揮手令甲士退下,臉上表情也漸趨和緩。
  “二位有何話說?”
  叔齊赶緊遞上帛書,道:“這是君上的一份薄禮,特呈黃金百斤,白璧百雙,以酬謝將軍不遠千里之勞。”
  豎貂看一眼帛書,臉上迅即閃過一絲喜悅的神情,馬上又恢复到原來的模樣:“兵臨城下,蔡侯有什么打算?”
  叔齊道:“齊侯舉兵,君上大惑不解,不知蔡國犯了什么罪,使齊侯大動干戈?”
  豎貂狡黠地一笑,道:“蔡姬現在哪里?”
  叔齊道:“蔡姬被齊侯逐回家來,已嫁給楚成王了。”
  豎貂道:“這還了得!侯伯一時生气,讓蔡姬回來住一陣子,沒有侯伯的旨意,誰敢讓她再嫁!”
  叔齊道:“如果因為蔡姬,齊侯大興討伐之師,那我君上當面向齊侯請罪行不行?免得百姓涂炭。”
  豎貂冷笑一聲道:“你以為侯伯興八國之師,就為一個小小的蔡國嗎?有那么一個國,上不朝服周天子,在這里稱王稱霸,還想与大齊抗衡,這次要給他些顏色瞧瞧。回去對蔡侯說吧,不日八國軍兵一到,蔡國必夷為平地!蔡侯如果聰明,不如及早逃遁。”
  叔齊、孔顏明白了,忙道:“謝將軍點撥,微臣回去告知君上,早作安排,告辭!”
  豎貂看著禮單,得意地笑了起來。
  叔齊、孔顏赶回城中,將齊侯糾合七國諸侯,先侵蔡,后伐楚這一軍机向蔡穆公匯報,蔡穆公大惊失色,當夜率領宮眷,出奔楚國去了。

4.八國大軍,殺奔漢水

  七國軍隊已如期到齊,七國諸侯無一不到。許穆公奉齊桓公之命,先出兵襲取舒國,他雖身患重病,也抱病赶來。齊桓公立即嘉獎,將其序位排在曹伯之前。這七路諸侯的排列順序是:宋桓公、魯僖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八路兵馬一字儿擺開,煞是威武雄壯。戰旗獵獵,可蔽天日;戰馬嘯嘯,惊天動地;戰車如云,人馬如海。
  齊桓公意气風發,斗志昂揚,朗聲道:“今日舉兵,有勞各位賢侯,各位將士跋山涉水,千里征程,你們辛苦了!寡人深表感激!”
  宋桓公道:“齊侯討伐山戎,救下燕國;大義滅親,安定魯國;城邢封衛,恩重如山。大禮加于天下,大義布于諸侯,百姓傳誦,天子嘉許。齊侯有令,諸侯敢不應從?”
  魯僖公道:“借君之恩威,乃諸侯幸事!”
  鄭文公道:“區區小事,何足挂齒!”
  曹昭公、衛文公、許穆公也齊聲道:“區區小事,何足挂齒!”
  管仲面向七路諸侯,高聲道:“臣管仲拜見各路諸侯。此次主公大會諸侯,名為攻蔡,實為伐楚。現蔡侯畏罪而逃,不戰而胜。而楚成王据漢江之險,南方之遙,不事天子,不遵王命,無視我北方諸侯,自恃強悍,飛揚跋扈。昔日天子周昭王南巡于楚,一去不返,終至不歸。今日楚子有恃無恐,又不向天子敬納包茅之貢,無禮無義,何以至此!主公此次興兵,大合諸侯,乃替周室討伐,為天子除害。沒有如此正義之舉,主公不敢勞各位大駕!今日七路諸侯,有勞玉趾,效力我主公,微臣管仲向各位君上致敬!”管仲言畢,深深一揖。
  齊桓公道:“仲父所言,正是寡人所想。楚子肆虐,有恃無恐,不向周天子納貢。寡人身為中原盟主,理當為天子效勞,剪除逆賊,使天下和順。望各路諸侯,同心協力,与寡人進至漢水,向楚子問罪。”
  宋桓公道:“齊侯深謀遠慮,行此大義,寡人怎敢不從?”
  六路諸侯一齊拱手道:“听從齊侯調遣!”
  齊侯大聲道:“好!寡人督率前軍,進兵漢水!”
  管仲下令:擊鼓!”
  頓時,八路諸侯共同擊鼓。鼓聲陣陣,旌旗獵獵,八國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漢水。

5.管仲舌戰屈完

  齊桓公率八國聯軍,經過蔡城,望南而進,直達楚國邊界。只見在“楚”字界石旁停著一輛兵車,車上站著一個人,身穿寬袍大袖大夫朝服,道貌岸然,彬彬有禮。此人姓屈名完,是楚國大夫。屈完高聲對齊軍大將王子成父道:“請通報齊侯,楚國使臣屈完在此等候多時了。”
  王子成父一惊,急忙向桓公稟報:“主公,楚國已有准備,派使者屈完在前面恭候。”
  桓公吃了一惊,看看管仲道:“仲父,楚軍消息怎能如此靈通?”
  管仲看一眼豎貂,冷笑道:“此必有人泄露消息。”
  豎貂裝作沒事儿的樣子,說:“主公,蔡侯已逃到楚國,定是蔡侯報告了楚王。”
  桓公又問管仲道:“仲父,楚王既派使者在此等候,一定有話要說,誰去會會楚國使者?
  管仲道:“臣去會會這位使者,曉以大義,如果楚人通情達理,會自慚理屈,不戰而降,那可就再好不過了。”
  桓公問王子成父道:“楚使者帶多少人馬?”
  王子成父答道:“單人單車。”
  桓公道:“王子成父將軍,跟隨仲父會見楚使,一定保證仲父安全!”
  王子成父道:“主公放心。”
  管仲上了王子成父的戰車,來到屈完面前。
  屈完一見管仲,連忙拱手施禮。
  管仲也拱手還禮道:“屈完大夫有話請講。”
  屈完看著管仲說道:“寡君聞听齊侯率八國兵車前來討伐,派下臣屈完前來詢問,齊國与楚國既無舊仇,又無新怨。齊國居于北海,楚國居于南海,風馬牛不相及,不知齊侯是出于什么原因,大興討伐之師?”
  管仲道:“昔日周成王時,封我大齊先君太公到齊地,派召康公賜命,要我先君太公對五侯九伯各國,世世代代掌征伐大權,以輔佐周王室的安危。封地東至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凡有背棄周天子之命,或對周王室不恭敬者,可隨時予以討伐。自從周幽王被犬戎殺害,周平王遷都雒邑(今洛陽),諸侯各自為政,不事周室,致使周王室衰微。寡君奉周天子之命主盟中原,修复先業,已大見成效。你們楚國位于南荊,應當每年向周王室進貢包茅,供王室祭祀所用。可楚國連年不進包茅之貢,對周天子不恭不敬,為此,寡君率七國諸侯前來征討。還有,周昭王南巡至楚,突然駕崩,也是楚國的責任。為此,寡君興師討伐,楚國還有什么可說的?!
  屈完听完管仲的一番慷慨陳詞,心中十分佩服,說道:“周王室自己亂了朝綱,導致各路諸侯的不滿,不向周王室進貢,天下諸侯都這么干,并不是單單楚國如此。當然,作為諸侯國,不向周王室進貢,不管怎么說,這是不對的,寡君知罪了,從今往后,一定年年進貢就是了。不過,昭王南巡,是因翻船溺水而亡,要問罪只能去問漢水,寡君不能擔這個罪名。請齊侯所率兵馬在邊界駐扎,微臣立即回去向寡君稟報。”說完,掉轉馬頭,急馳而去。
  管仲回到大帳見齊桓公,桓公問道:“仲父,楚人可服罪?”管仲笑道:“楚使在大義面前,理屈詞窮,不得不認帳。”
  王子成父笑道:“仲父一席話,簡直是唇槍舌劍,有理有節。”
  桓公也笑道:“小小南楚,哪是仲父對手!下一步怎么行動?”
  管仲道:“楚人橫蠻倔強,單憑三寸不爛之舌是不能降服的,大軍繼續前進,造成兵臨城下的進攻聲勢,逼他降服。”
  桓公下令:“大軍向南進發!”
  一聲令下,八國軍隊一齊向南開進,到達离漢水不遠的陘山,管仲對齊桓公道:“主公,大軍就此屯扎,不要再向前走了。”
  宋伯道:“兵已到此,為什么不直達漢水,与楚軍決以死戰?”
  管仲道:“楚王既派使者來,必然做好了戰斗准備。一旦交戰,就沒有講和的余地了。雖然咱們打贏了,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現在咱們屯兵在這里,猛張聲勢,楚人必然害怕,估計要再派使者來,這樣,咱們就可以不戰而胜。咱們討伐楚國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尊重周王室,楚王只要服罪,只要保證向周天子俯首稱臣,按時進貢,就可以了。八路諸侯以討楚而興師,不傷一兵一卒;以服楚而凱旋,豈不是一件慶幸的好事嗎!”
  宋伯將信將疑地說:“恐怕楚王不會這樣听咱們安排吧。”
  管仲道:“咱們拭目以待。”

6.召陵定盟

  楚成王熊惲听蔡穆公說齊桓公率八國之兵討伐楚國的消息,又惊又怒,罵道:“齊侯小白欺人太甚,自以為當上了中原霸主,便不可一世了。寡人要讓他在漢水之畔栽個大跟頭,讓他見識見識寡人的厲害!”他拜斗子文為大將,厲兵秣馬,在漢水以南屯扎,擺開一副決戰的架式。听了大夫屈完的稟報,楚成王极為惱火,罵道:“齊侯小白簡直莫名其妙,難道為了區區一車青茅,就興八國大軍來侵犯?”
  屈完道:“雖然一車青茅不值錢,可是對周天子的態度,齊侯以此來犯,可以說是名正言順。”
  這時,探子來報:“齊侯率八國大軍,在陘山屯扎。”
  楚成王冷笑道:“哼,寡人看,齊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當了霸主,自以為得意,打著尊王的旗號,肆意胡作非為,蔡國不就是例子嗎?什么也別說了,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寡人要与齊侯決一死戰!”
  子文道:“齊相管仲,精通軍机,攻無不克,戰無不胜,既然齊侯傾八國之兵來侵犯,為什么在陘山屯扎,而不發動進攻呢?這里邊定有陰謀。”
  楚成王一听也有道理,他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是啊,齊侯不是號稱十万雄兵嗎?為什么不進攻呢?”
  子文想了想說:“君上,依臣之見,我們充分做好戰斗准備,還應該再派使者前往齊營,摸清虛實,察其意圖。從這個陣勢上看,似乎齊侯不象是非要打仗不可。問明情況后,或戰或和,再作決定。”
  楚成王點點頭,表示同意:“派誰去合适呢?”
  子文道:“還是派屈完大夫。屈大夫學識淵博,精明過人,又十分智慧,已經与管仲打過交道了,定能不辱王命。”
  楚成王道:“既然如此,就請屈完大夫再辛苦一趟。”
  屈完道:“臣有一個建議,望君上采納。”
  楚成王道:“屈大夫有話請講。”
  屈完道:“楚國不向周室進包茅之貢,是楚國的錯誤,臣已替君上承認了。君上如果承認這一點,那就沒有必要打仗,答應齊侯的條件就行了。如果是這樣,那臣就再去齊營,臣當努力化解楚、齊兩國的矛盾。如果是去下戰書,臣不能胜任,可另派別人。”
  楚成王道:“寡人派屈大夫為特使,有權處理任何重大事情。戰也好,和也好,由屈大夫根据情況自裁。”
  屈完道:“君上如此信任屈完,屈完決不辱王命!”
  屈完再至齊軍,見到王子成父道:“吾乃寡君特派使者,求見齊侯,有要事相告!”
  王子成父暗道:“仲父真神人也!”他讓屈完稍候,急忙奔進齊桓公大帳,說道:“君上,仲父果然神机妙算,楚王又派使者來了。”
  管仲笑道:“楚使复來,必是求和無疑,請君上以禮相待。”
  宋桓公惊疑地看著管仲,佩服得五体投地:“寡人今日親見,管相國真乃神仙下凡,連楚蠻也乖乖地听調遣!”
  齊桓公笑道:“仲父神謀,百不失一。”轉頭對王子成父道:“請楚使進帳!”
  屈完進帳,向桓公叩拜道:“參見齊侯。”
  桓公回禮:“屈大夫平身。不知屈大夫來此有何見教?”
  屈完道:“寡君因沒有按時向周王室進包茅之貢,引發齊侯率八國大軍來征討,對此,寡君已知罪了。請齊侯給寡君一個知過改過的机會,退兵三十里,寡君定唯齊侯之命是從!”
  桓公道:“寡人此次率軍征討,就是因為楚國不尊王室,只要楚國知罪改過,寡人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好吧,寡人退兵三十里,在召陵屯扎,以待消息。”
  屈完返回郢都,向楚成王稟報道:“齊侯已答應臣的要求,退師三十里。臣已代君上答應立即向周天子進貢包茅,君上不可失信。”
  楚成王冷笑道:“齊侯那么容易就退兵了?一定是害怕了吧!哼,這一車包茅事小,可丟寡人的面子事大。”
  屈完气憤地說:“君上授權臣去齊營講和,現在卻又出爾反爾,如此反复無常,定當引人恥笑!”
  子文也道:“齊侯等八國之君,尚不失信于一名楚國的大夫,難道能讓屈完大夫食言于君上嗎?君上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楚成王苦笑著點了點頭,說:“好吧,屈完大夫,可帶八車金帛,前往召陵犒勞八國兵馬,再准備一車青茅,讓齊侯等人驗收之后,直接向周室進貢就是了。”
  屈完帶著八車金帛,一車青茅,飛速赶到召陵,來見齊桓公。
  齊桓公向各國諸侯下令道:“將各國兵馬,分為七隊,分列七方,齊國兵馬屯于南方,与楚軍正面相對,等齊軍中戰鼓一響,其他七路兵馬一齊鳴鼓,器械盔甲務必要十分整齊,讓楚人開開眼界!”
  一切准備就序,齊桓公才与屈完見面。
  屈完呈上犒軍之物的禮單,道:“寡君委派微臣帶八車金帛,以犒勞八路兵馬。”
  桓公不屑一顧地看一眼禮單,對管仲道:“仲父,速令人將楚國的禮物分送各路諸侯。”
  屈完又指著青茅道:“這是青茅一車,請齊侯檢驗。”
  桓公看看青茅,微微一笑,道:“好了,青茅由屈大夫收管,向周天子進貢就是了。”
  屈完道:“齊侯驗過之后,今日即發往雒邑。”
  桓公不可一世地對屈完道:“屈大夫見過我中原之兵的陣勢嗎?”
  屈完道:“臣生于楚荊,長于楚荊,從未去過中原,也未見過中原雄兵。”
  桓公笑道:“請大夫同寡人同乘一車,開開眼界吧。”
  屈完登上桓公的戰車,只見八國之兵,各占一方,明盔亮甲,十分威整,一字儿排開,數十里不絕。
  桓公舉起鼓棰,在戰鼓上擊了一下,頓時,齊軍鼓聲大作,七路軍馬立即鳴鼓相和,鼓聲震耳欲聾,如雷霆万鈞,惊天動地。
  桓公喜形于色,對屈完道:“寡人有這樣的兵馬,要是戰斗,那定穩操胜券;要是攻城,那定攻無不克!”
  屈完卻不以為然,道:“君上之所以能為五霸之首,是因為君上能為周天子的利益辛勞奔波,能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伐山戎,封衛城邢,興滅國,繼絕世,以德威服諸侯。因此,才得到各路諸侯的敬服。如果君上依仗兵馬強盛,那情況就不同了。楚國雖偏遠弱小,還有方城為城,漢水為屏障。方城固若金湯,漢水深不可測,別說十万大軍,就是百万,恐怕也難說百戰百胜!”
  桓公听了,頓感慚愧,對屈完說:“大夫真是楚國的賢臣,見識過人,寡人愿与楚國修先君之好,大夫以為如何?”
  屈完道:“君上与楚國修先君之好,是楚國的福气,君上看得起楚國,寡君怎敢不為之鼓舞?請与君上訂盟好嗎?”
  桓公十分高興地說:“好,明日就在召陵定盟!”
  當晚,桓公留屈完在齊營中歇息,由管仲設大宴款待。
  管仲舉起一爵酒,笑道:“屈大夫學識可通天地,管仲佩服,來,為齊楚結盟,也為結識大夫,干杯!”二人同飲。
  屈完也舉起一爵酒,笑道:“管相國大名如雷貫耳,今日才得一見尊容,屈完三生有幸。管相國憑一車青茅不戰而胜楚國,在下五体投地佩服!在下敬相國一杯!”
  二人談得十分投机,一直談到深夜方息。
  第二天,齊桓公在召陵立壇,与楚國訂盟。
  桓公手持牛耳,為主盟,管仲為司盟。
  屈完代表楚成王宣讀了“自今以后,楚与中原各國世通盟好”的盟書。
  司盟管仲宣布歃血。
  桓公与屈完歃血,然后七國諸侯依次与屈完歃血。
  盟成。
  齊桓公神采飛揚地說道:“今日各路諸侯与楚國結盟,楚國從此每年按時向周王室進貢,任務已圓滿完成,各路諸侯辛苦了!寡人与各路諸侯就此告別,請各自率兵馬凱旋!”
  宋桓公御說臨行前找到管仲,問道:“管相國,寡人有一事求教,楚國的罪過,在于目無周天子僭號為大,自立為王,為什么討伐他卻以區區包茅為理由?”
  管仲笑道:“楚僭號為王已經三世了,中原各國將其視同夷狄,如果以此為由進行討伐,楚必然拼死抵抗,宁肯國破人亡也不會俯首帖耳听從調遣。這樣,勢必要進行惡戰。即使我們胜了,也不能長久在此駐扎,待大軍一撤,楚人肯定報复,這樣以來,南北從此戰禍就永遠不能停止了。我們以包茅之貢為由征討,楚人容易接受,區區一車包茅,楚人也不愿國破家亡,兵禍不斷。不就是進貢一車青茅嗎?可事雖小,罪過卻大,楚人服罪就是我們的胜利,再与楚國訂盟,這樣,南方就可以安宁一段時間了。”
  宋桓公佩服得連聲稱妙,順口吟道:
  “楚王南海目無周,
  仲父包茅善運籌。
  不用刀兵訂盟約,
  從此中原無南仇。”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