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章 慧眼識英雄


1.豎貂自宮

  豎貂在宁越家碰了一鼻子灰,回來后連罵了好几天“宁越老賊”,這老家伙真不知好歹。他知道宁越的后台是上卿國子,也明白只靠他和易牙、開方三人是形不成對管仲的威脅的。如果宁越肯挑頭,那么上有國子,下有他們,就可以和管仲較量較量了。他身為中大夫,不好直接拉國子,宁越是最好的人選。原先他只知道宁越對管仲的相地衰征有看法,通過這次廷辯,他發現宁越對管仲的官山海也持反對意見,這相地衰征和官山海是管仲的兩根支柱,宁越敢在朝廷上公開反對,說明他与管仲積怨已經很深了。因此,他才拿了玉璧去拜仿宁越,不料被他侮辱了一頓,還把玉璧摔坏了。看來,只有靠自己了。他對桓公也很不滿,這几年,他几乎跑遍了中原各國,四處搜尋美女,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名了,可他的后宮總管職務卻至今沒有到手。他也曾直接對桓公提過,可桓公總是笑而不答。他又通過長衛姬做工作,長衛姬告訴他,桓公之所以不讓他進后宮,因為后宮全是女眷,男人一律不准進后宮。如果要進后宮,那只有宮刑之人才行。這宮刑就是割掉生殖器,豎貂當然不干。現在看,實現自己的相國夢,必須當上后宮總管,要當后宮總管,只有閹割自己的生殖器了,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他下了決心。
  這天晚上,豎貂約集易牙、開方密商此事。
  豎貂說:“這些日子我想了許多,管仲的地位是不好動搖的。主公已拜他為仲父,誰再反對他就等于反對主公了。可太陽不能老在正午,我們比他年輕,要等待,要沉住气。易牙弟為此已賠上了一個儿子。開方弟的目的已基本上達到,就剩下我了。”
  易牙不滿地說:“主公也是,豎貂大哥對主公這么忠心耿耿,為搜尋美女跑斷了腿,操碎了心,可連后宮總管也不給。”
  開方道:“也難怪,后宮是主公享樂的地方,夫人、如夫人和侍妾、宮女都是些如花似玉的美人儿,能放心讓一個男子漢進去嗎!”
  豎貂痛苦而堅定地說:“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路了,就是自宮。”
  開方大吃一惊,搖頭反對:“不可,不可,這太殘酷了。”
  易牙想了想,說:“我很佩服大哥的丈夫气概,不過,這一來大哥可要絕后了。”
  豎貂咬咬牙道:“我已有兩個儿子了,不會絕后的。”
  開方關切地說:“那,嫂夫人她……,愿意嗎?”
  豎貂苦笑道:“她怎么會愿意!顧不得她了,咱們要干大事情,我豁出去了。”
  開方道:“大哥,此事還得三思而行。”
  豎貂一掌拍在案上道:“我決心定了!長衛姬也快生產了,我要進后宮。管仲死了以后,齊國的天下就是咱們的!易牙弟,這事就拜托你啦!”
  易牙為難地說:“摘雞閹狗我是干了不少。給人干,這活儿我可是頭一遭。”
  豎貂為他鼓勁道:“干吧,只要保住大哥這條命就行。”
  第二天,豎貂和易牙選了宮中側殿的一間密室。易牙很有經驗,把這間密室堵得嚴嚴實實,不留一點空隙。然后火烤,水蒸了三天進行消毒。因為宮刑之后,創口极易感染,服刑者須在消毒的密室中靜養一百天才行。易牙准備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用開水煮了三遍,豎貂用的被褥,衣服及一切用品都進行熱水消毒。
  豎貂要受宮刑了。他先脫了衣服,將全身洗干淨,下身用溫水洗了三遍,躺在榻上,將兩腿擱在特別制作的木架上,用繩子拴牢,再用繩子把身子固定好。不管發生什么情況,豎貂都一動不能動了。
  操刀的是易牙,開方在門口守衛。
  易牙從鍋中撈出匕首,看著豎貂:“大哥,你后悔嗎?”
  豎貂十分緊張,呼吸急促:“不后悔!三弟,動手吧!”
  易牙看了看受刑部位,又道:“大哥,這一刀下去,你可就——”
  豎貂不耐煩地吼道:“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就動手吧!”
  易牙又道:“大哥,你可得咬緊牙關,要不要把嘴堵上?”
  豎貂吼道:“不用,快下手吧!”
  易牙把牙一咬,下刀了。頓時鮮血如注。
  豎貂痛苦地大叫了一聲,昏厥過去。等他醒過來,易牙已收拾完畢,捆住他的繩子也早解開了,只是下体疼痛難忍。
  易牙端著一碗煎好的藥湊上前來:“大哥,一切很順利,你喝藥吧?”
  豎貂一仰脖將藥灌下肚去,他抹抹嘴說:“三弟,你做得可真干淨利落!”
  易牙扶他躺下:“好好躺著,能睡就睡。你放心,一切有我和二哥照料。”
  開方進來,笑道:“大哥,真好樣儿的!”
  豎貂苦笑道:“不這樣怎么能當后宮總管!哎喲,我的娘哎!”
  桓公听易牙說豎貂自宮,大為感動,急忙跟著易牙來到密室,要見豎貂。
  把門的開方一見桓公,急忙跪倒在地:“臣開方拜見君上!”
  桓公道:“愛卿平身,寡人要見豎貂愛卿。”
  開方忙答道:“君上不能進室,需一百天之后才行。”
  易牙喊道:“豎貂將軍,君上來看望你了!”
  豎貂在里屋喊道:“君上,臣不能給君上叩頭,死罪死罪!”
  桓公也大聲說:“愛卿對寡人如此忠心耿耿,寡人十分感動。愛卿好好養傷,百日后你就是后宮總管!”
  豎貂激動地大聲道:“謝君上圣恩!”
  易牙、開方一齊跪在地上:“我倆代豎貂將軍向君上謝恩!”

2.知音

  公元前六八一年春天,齊桓公為譴責宋桓公違背北杏盟約,采納管仲的計策,派隰朋討得周天子之命,出兵討伐宋國。周厘王派大夫單蔑,率一百乘戰車与齊軍一起討伐。陳、曹二國也申請派軍隊配合齊國,愿為前鋒。桓公便派管仲先率一軍先行,會同陳、曹二國軍隊。他与隰朋、王子成父、東郭牙等統帥大軍跟進,約好在商丘集合。
  戰車隆隆,戰馬嘯嘯。整齊威武的齊國軍隊,斗志昂揚,意气風發,雄糾糾、气昂昂地開出臨淄南門。
  齊桓公好色,每次出行,都帶著夫人侍女。這次管仲也把婧和一名侍女帶上,夫妻同乘一車。她依靠在管仲怀中,嬌滴滴地問道:“相爺,為何要討伐宋國?”
  管仲摸著婧的秀發,笑道:“夫人,你怎么又問,不是告訴過你了嗎?”
  婧撒嬌地說:“相爺再說一遍不行嗎?”
  管仲道:“去年三月,君上奉周天子之命,在北杏与諸侯會盟,主要目的是鞏固宋桓公的君位,可宋桓公御說竟敢不遵王命,私下背盟逃會,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這還了得!”
  婧又問道:“相爺,打仗很危險嗎?”
  管仲笑道:“打仗哪有不危險的,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可有些仗非打不可,要打就要打贏。”
  婧笑著說:“看來這次伐宋,相爺定是穩操胜券了!”
  管仲肯定地點點頭:“那是當然,正義王師討伐不講信義之人,戰必胜。”
  婧突然用手捂住管仲的嘴,把頭靠近車窗,掀開窗帘朝外望,管仲也隨著向窗外看去。
  只見峱山腳下,站著一個身穿粗布褐衣的男子,一只手拍著牛角在高聲唱歌。
  婧道:“相爺請听,這人唱的歌,不是平常的山歌俚曲,蠻有味道呢!”
  管仲笑道:“面對青山,獨自一人引吭高歌,倒是別有一番情趣。”
  婧側耳仔細听了一會儿,說:“相爺,這唱歌的,象在說些什么給人听。”
  管仲也似乎听出了什么,說道:“此人气質不凡,獨具一格。可惜軍務緊急,否則倒真該見他一見。”對馭手道:“停車!”
  駿馬收韁,車輪嘎然停止了轉動。
  管仲對侍衛道:“去,給那牧牛之人送酒肉去,賞賜于他,快去快回!”
  侍衛答應一聲,跳下車,拿出一包肉,一小壇酒,向牧牛人走去。
  車隊緩緩繼續前進。
  一會儿功夫,侍衛气喘吁吁地跑回來,縱身跳上車,說道:“不識抬舉的家伙!”
  管仲問:“怎么個不識抬舉法,說來听听。”
  侍衛道:“我拿著酒肉赶到牧牛人跟前,對他說:‘放牛的,相爺賞你酒肉,快點接著。’可那人連理都不理,頭也不回,話也不答,兀自唱他的古里古怪的歌儿。我生气地轉到他面前,對他說:‘哎,你這人是怎么回事儿,我們相爺賞賜你酒肉,給你!’他這才看了我一眼,接過酒罐,連聲謝也不說,更惱人的是,他打開封蓋,舉起酒罐,把酒全洒在地上。我火了,喝斥他說:‘對相爺如此不恭不敬,你可知罪?’他朝我微微一笑,說了一句話。嗨,真是個怪人!”
  管仲越听越有興趣,忙問:“他說的什么,你快說呀!”
  侍衛想了想,說:“浩浩乎白水,浩浩乎白水哪!”
  管仲一下怔住了:“浩浩乎白水……”他凝神沉思,自言自語地重复:“浩浩乎白水……”
  婧道:“相爺,你不記得這首古詩了?”
  管仲惊疑地看了婧一眼,說:“怎么,夫人記得這句古詩?”
  婧想了一想,說:“妾記得古有白水之詩:‘浩浩白水,倏倏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此人很有學問,是想當官。”
  管仲一拍婧的肩膀道:“夫人記性真好,這首詩我忘得影也沒了。對對,是白水之詩。看來,此人謝絕我的美酒,是想見我一面。”對侍衛道:“傳我命令,人馬就地休息。”
  侍衛急忙鳴鑼,軍隊立即停了下來。侍衛高聲道:“相爺有令,就地休息。”
  管仲對侍衛道:“你去將那牧牛人帶來見我。”
  侍衛飛也似地朝牧牛人跑去。
  婧在車廂內取出琴,彈起《浩浩白水》,邊彈邊唱。
  牧牛人來了,遠遠地就听見了婧的琴聲和歌聲,停步不前,凝神傾听。
  管仲在車內道:“請牧牛人過來。”
  侍衛回身道:“快,相爺請你到車前說話。”
  宁戚沒有動,大聲問道:“車上坐的可是齊相管仲?”
  侍衛一听火了,厲聲道:“君上拜相爺為仲父,不准直呼姓名,此人大膽,待我去教訓教訓他!”
  管仲連忙制止,跳下車來,答道:“在下正是管仲。”
  宁戚道:“听許多人說管相國禮賢下士,有謙謙君子之風,如今居高臨下,矜持踞傲,讓人大失所望。”
  管仲一惊,對牧牛人作了一揖,肅容說道:“管仲失禮,請教先生尊姓大名。”
  宁戚還了一揖,答道:“衛國山野草民,賤名宁戚。”
  管仲道:“管仲軍務在身,千里出征,途經荒山腳下,忽聞先生對天長歌,特駐足兵馬領教。”
  宁戚道:“宁戚是長歌當哭,沒敢想管相國能駐足停頓。既然相國誠意領教,宁戚也就一吐為快。”
  管仲道:“先生請賜教。”
  宁戚道:“宁戚乃在野之人,走了不少地方,聞听齊國聲名日隆,威風赫赫。宁戚欽佩齊侯是位擎天立地的人,此乃天意所為,齊國稱霸,一統天下,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相國乃天地造化之人,可惜獨木難支,曲高和寡,難以左右逢源。”
  這句話正中管仲的痛處,他感歎一聲道:“先生所言甚是。可要尋求知音,談何容易!”
  宁戚道:“伊尹出身卑微,卻輔佐商湯建立商朝;太公望出身貧寒,卻輔佐周武王統一天下。山野之中,多有賢才,王侯將相宁有种乎?宁戚唱浩浩白水,在于仿效自由自在的游魚。如今,魚置于地上,宁戚才長歌當哭。如若相國有滔滔之水,宁戚想游弋其中,上可佐相國縱橫天地之間,下可為齊國播种五谷雜糧。故自荐于相國,如果相國唆笑,權當宁戚痴人說夢,就當作耳旁風好了。”
  管仲細看宁戚,雖然身体清瘦單薄,但器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十分賞識,大有一見鐘情、相見恨晚之意。
  管仲對宁戚道:“先生所言,使管仲頓開茅塞。我看先生談吐不凡,英華過人,當推荐于君上。”回頭吩咐:“筆墨伺候!”
  管仲倚車修書一封,親手交給宁戚,道:“管仲軍務繁忙,不能當面向君上荐舉先生。再過兩天君上親率大軍前來,必定路經此地。請先生將此書信呈于君上,必獲重用。”
  宁戚將書信接過來,看也沒看,藏進怀中,問道:“請問車上何人彈琴?”
  侍衛道:“是相爺夫人。”
  宁戚看了管仲一眼,道:“宁戚欽佩!”
  管仲上車,對宁戚作了一揖,道:“再會!”
  戰車前進,漸行漸遠,管仲三次回頭向宁戚招手。
  宁戚看著遠去的馬車,惊喜交加,熱淚奪眶而出。

3.“君要擇臣,臣也要擇君”

  宁戚与管仲的這次相見,是他精心安排的。他出身卑賤,家境貧寒。盡管如此,但他下決心要出人頭地,干一番大事。他酷愛讀書,同管仲一樣,從小愛動腦筋。從十八歲開始,他便到處游歷,一邊給人家打工糊口,一邊了解各諸侯國的情況,七、八年的時間,中原几十個諸侯國他轉了個遍。他知道,要施展自己的才華,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有位開明國君。他本想為衛國效力,可衛惠公是位平庸的國君,胸無大志,統治衛國三十多年,沒有什么建樹。衛懿公繼位后更糟,這是位標准的花花公子,只知道吃喝玩樂。他打听到齊桓公是位明君,而且有管仲作相國,特別是從北杏之會到柯地之盟,他為齊桓公的開明大度所折服,對管仲大膽改革的膽略和气魄,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決心到齊國去助管仲一臂之力,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他听說一位牛販子要到齊國做買賣,便主動要求幫他干活,只要管飯,不要工錢。牛販子一听十分高興,他就這樣來到了齊國臨淄。不几天的功夫,他就了解到齊國宮廷內部的許多情況,也打听到伐宋的消息,他便以牧牛為由,在這通往宋國的必經之路上等待管仲。
  与管仲一見面,使他激動不已。管仲确實了不起,談吐之間處處展露出他那經天緯地之才。他不想卑躬屈節地向管仲乞求,想出了用唱歌的辦法,試試管仲有沒有學識。他見戰車上飄揚著一面寫著“管”字的大旗,便高聲唱了起來。他一邊唱一邊瞄著管仲的戰車,他多么想管仲能停下車啊!管仲的車果然停下來,并派侍衛給他送來了酒肉。他十分激動,可他見不到管仲不行,就把酒洒在地上,又讓侍衛把“浩浩白水”帶給管仲,他料定管仲是會見他的,果然不出所料。他知道,凡是有遠大抱負的人,有識之士,從來不拘小節,從來瞧不起那些屑瑣卑微的小人。他故意將了管仲一軍。管仲非但不生气,反而謙虛地向他請教,親筆寫荐書,真仁人君子也!
  這兩天,宁戚一步也不离開峱山。他不時掏出管仲的荐書,看了一遍又一遍,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實現自己理想的最佳位置。他知道管仲這份荐書的份量。齊桓公拜他為仲父,大小國事一律交他先處理,簡直就是太公望与周武王一樣。他高興万分。他激動不已。他眼巴巴地瞅著通往臨淄的大路,盼望著齊桓公的到來。這兩天對宁戚來說,簡直是度日如年。
  來了!齊國威武的大軍開過來了!只見旌旗招展,繡帶飄搖,盾牌滾滾,戟矛如林,戰車如云,卷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宁戚見一面繡著“方伯”二字的大黃旗,斷定那輛車上坐的就是齊桓公,便拍著牛角,放開喉嚨,高聲唱了起來,唱了一遍又一遍。
  南山石呀光燦燦,
  有條鯉魚長尺半。
  生不逢堯与舜禪,
  短褐單衣破又爛。
  從早放牛直到晚,
  長夜漫漫何時旦?
  桓公坐在車里見路邊有人唱歌,听著不大順耳,便令侍衛把宁戚叫到車前。
  桓公一看宁戚,身穿破爛衣服,赤著腳,不堪入目。不過此人眼里透出一股英气,便問道:“你是什么人?”
  宁戚也不施禮,說道:“山村野人,名叫宁戚。”
  桓公見宁戚不叩拜,全然不懂禮節,生气地說:“你一個放牛的,怎么敢唱歌譏諷時政?”
  宁戚一听,心里佩服,這桓公果然英明,是听出道道來了,便笑笑說道:“我唱的是山歌,怎么譏諷時政?”
  桓公有几分生气地說:“當今太平盛世,上面天子英明,下面百姓安居樂業。寡人身為盟主會合各路諸侯,命令沒有不遵從的,戰必胜,攻必克,堯舜盛世,也不過如此!你怎么說:‘生不逢堯与舜禪?’還說‘長夜漫漫何時旦’,難道這不是譏諷時政嗎?”
  隰朋、東郭牙、豎貂、開方等一齊下車,來到桓公車前。
  宁戚冷笑道:“堂堂大國之君,目光何以如此短淺?小人雖山村野民,卻也听說那堯舜盛世,百官廉正,諸侯賓服,天下安定,可說是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百姓樂業,國泰民康,不愧為太平景象。可今天,王室衰微,紀綱不振,教化不行,風气敗坏。君上雖想一統諸侯,但北杏之會宋桓公背盟而逃,柯地之盟又受魯將曹沫劫持,中原各國兵戈不息,戎狄不斷侵扰,中原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君上卻說是‘太平盛世’‘堯日舜天’,豈不令有識之士齒冷?”
  桓公越听越气,大軍剛剛出城,便遇這么顆喪門星,十分惱火,厲聲喝道:“大膽匹夫,竟敢出言不遜,拉下去斬了!”
  兩邊武士一聲喊,擁了上去,抓住宁戚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往路邊推。
  宁戚面不改色,仰天大笑,道:“好啊,昔日夏桀無道,殺了龍逢;殷紂無道,殺了比干;今天齊侯殺宁戚,可謂鼎足而三了。我可以同這龍逢比干兩位賢人并列在一起,成為第三位賢人啦,哈哈,殺吧!”說著,頭也不回,邁開大步往前就走。
  隰朋來到桓公車前,小聲說道:“君上,臣看此人威武不屈,浩然正气,并非尋常牧夫可比,一定是個有才能的人,雖直言得罪,應予以赦免。”
  桓公听了宁戚的話,心中也震動了一下,此人不怕威逼,不懼刀斧,頗有剛直不阿之气。他暗暗稱奇,听了隰朋的話,怒气也漸平了。
  豎貂大聲說:“牧牛之徒也敢辱罵國君,那還了得?非殺不可!”
  蔡姬在車內對桓公說:“君上,妾看此人胸藏韜略,膽識過人,不能殺,可以為君上所用。”
  桓公沉吟道:“此人太狂妄了!”
  蔡姬道:“大賢不拘小節,大禮不辭小讓,君上能赦免仲父一箭之仇,難道不能赦免此人一言之罪嗎?”
  桓公笑著點點頭,道:“好,今天是個吉祥的日子,寡人就赦免他不敬之罪,松綁!”
  武士們為宁戚解去綁繩。
  桓公從車上下來,走到宁戚面前,重新打量了他一番,說道:“寡人跟你開個玩笑,不過是試試你的膽略罷了。很好,不愧為一名壯士。”
  宁戚從怀中取出絹書,雙手呈給桓公,道:“有仲父書信一封,請君上審閱。”
  桓公一惊,忙接過絹書,展開讀道:“臣奉命出師,行至峱山,遇衛人宁戚,此人不是一般的牧夫,而是當世有用之才,君上宜留以自輔,若棄之而被他國所用,則齊悔之莫及矣!”
  讀罷荐書,桓公笑道:“好,仲父慧眼識英才,所荐果然不錯。”轉向宁戚:“既然有仲父的荐書,你為何不先呈上來?”
  宁戚道:“當今之世,群雄并起,列國紛爭,不但君要擇臣,臣也要擇君。君上如果喜听諂媚之言,厭惡直言相諫,那草民宁愿死在刀斧之下,也不會將仲父的書信取出來的。”
  桓公笑道:“這么說,你還是相信寡人了?”
  宁戚誠懇地說:“君上能捐棄前仇,信用仲父;今日草民激怒于君上,君上又能寬大為怀,赦草民不敬之罪。不愧為一代明君!草民愿竭盡全力,為君上效犬馬之勞!”
  桓公大喜,道:“請与隰朋大夫同車,隨寡人伐宋。”

4.舉火授爵

  日落西山,晚霞滿天。
  齊軍宿營了。一座座帳篷如雨后的蘑菇;一堆堆篝火,如繁星點點。
  齊桓公興致勃勃地走進帳篷,迫不及待地對侍女道:“快,快為寡人更衣。”
  侍女為桓公除去戎裝,換上君服。
  桓公吩咐侍衛道:“去請隰朋大夫帶宁戚前來見寡人,為宁戚准備一套大夫冠服。還有,請眾大夫到寡人的大帳議事。”
  侍衛應聲而去。
  豎貂、開方走進大帳。豎貂自宮之后,終于如愿以償,得到了垂涎已久的后宮主管的位子,一天到晚,不离桓公左右,對桓公的一言一行,他都了如指掌。此時見桓公面呈喜色,便試探著問道:“君上更衣,可是為了封賞宁戚?”
  桓公點頭道:“寡人要拜宁戚為大夫!”
  豎貂搖搖頭道:“君上,一個山野牧夫,怎能一躍而為大夫?”
  桓公認真地說:“大才不可小用,何況還有仲父的荐書。”
  開方道:“君上,臣在衛國時,從來沒听說過宁戚這個人,看來是無名之輩。此地离衛國不遠,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如果确有才能,再封官也不遲。”
  桓公堅定地說:“還打听什么?寡人親自所見,又有仲父推荐,還會有錯!再說,有雄才大略的人,一船不講究生活小節,難免有些這樣那樣的毛病,如果訪查出來,想用他還覺著不放心,不用又未免可惜。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寡人的主張。”
  豎貂立即見風使舵,朝開方使了個眼色,奉承道:“君上如此胸怀大度,如此賢明,真是為臣們的福气。”
  桓公看了豎貂一眼,微笑不語。
  東郭牙、賓須無、王子成父等大臣們魚貫進入桓公的大帳,只見大帳內燈火通明,如同白晝。
  齊桓公朗聲道:“眾位大夫,今日行軍路上,寡人遇到了衛國人宁戚。此人性情豪爽,膽魄過人,才識超群,仲父也修書舉荐。寡人決定,拜宁戚為大夫。”
  東郭牙道:“恭喜君上又添臂助!”
  王子成父也道:“宁戚确實非同凡響,不奉應,不阿諛,是位剛直壯士,應當重用。”
  隰朋進帳,向桓公施禮道:“君上,宁戚在帳外候宣。”
  桓公大聲道:“排班奏樂,宣宁戚進帳。”
  隰朋、東郭牙等群臣立即分列兩班。音樂頓起。
  宁戚身穿短衣,腳蹬草鞋,走進大帳,叩見桓公。
  桓公對宁戚作揖道:“宁戚,寡人拜你為齊國大夫,望你与眾大夫同心協力,勤勞國事,輔助仲父,早成霸業。”
  宁戚叩拜道:“謝君上知遇之恩!”
  桓公道:“為宁戚大夫更衣!”
  侍衛引宁戚出大帳,進側帳,穿上大夫服,戴上大夫冠,蹬上大夫鞋。真是“人是衣裳馬是鞍”,這一打扮,宁戚簡直判若兩人了。他走進大帳,精神煥發,英气勃勃,光彩照人。
  桓公大聲道:“宁戚大夫,寡人今日舉火授爵,望愛卿忠心不貳,效力大齊。”
  宁戚跪拜:“臣万死不辭!”

5.宁戚獻計

  齊桓公率領大軍來到宋國的邊界,管仲在路邊迎候:“君上辛苦,臣管仲恭候已久。”
  桓公道:“仲父勞苦。陳、曹兩國軍隊到了嗎?”
  管仲道:“陳宣公、曹庄公都已率兵來到,周天子也派大將單子蔑率軍來到。”
  桓公高興地說:“好,好!”
  管仲道:“請君上先到大帳休息。”
  桓公向站在身后的宁戚招呼道:“宁戚大夫,過來見過仲父。”
  宁戚走上前來,對管仲深施一禮,道:“宁戚參見仲父。”管仲還禮,笑吟吟地道:“主公善于用人,管仲甚感欣慰。
  望宁戚大夫大展雄才,為君上早建大功。”
  宁戚真誠地說:“仲父教誨,宁戚永志不忘。”
  桓公吩咐道:“仲父,請陳侯、曹侯、單子蔑將軍到大帳商議軍情。”
  一會儿,陳宣公杵臼、曹庄公射姑、周天子使者單子蔑進帳,分賓主而坐。
  兩側,管仲、隰朋等齊國官員分班列坐。
  齊桓公道:“周天子派單子蔑為使者,令寡人与陳、曹二君率師伐宋。如何伐宋,我們要商議個万全之策。”
  陳宣公道:“請盟主發令,杵臼唯命是從。”
  管仲注目宁戚。
  宁戚會意,道:“依臣之見,暫且不必進兵。仲父主張稱霸不用兵車。此次奉天子之命伐宋,大兵壓境之勢已成,但以兵車取胜,不如以德取胜。”
  豎貂冷冷地道:“如何以德取胜,倒要听听宁戚大夫高見。”
  宁戚不理他,對齊桓公道:“宋國背盟而逃,我們奉天子之命來討伐,是宋國理屈,我們理直。但宋是大國,若背城一戰,難免殺傷太多。如能派一能言善辯之人,說服宋國前來請罪訂盟,雙方免動干戈,方是上策。”
  齊桓公問陳、曹二君:“兩位意下如何?”
  陳、曹二君點頭:“此計甚好。”
  豎貂冷笑道:“計是好計,但誰能去說降宋國呢?”
  開方:“宁戚大夫獻上這樣的好計,想必已經成竹在胸了。”
  宁戚仍不理他們,對桓公說:“臣雖不才,愿前往宋國,憑口中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宋公前來訂盟。”
  齊桓公:“好,寡人命宁戚大夫為使者,前往宋國。”

6.唇劍舌鋒

  宋桓公御說听說齊桓公以周天子名義,會合陳、曹等國來討伐,急忙召集大臣商量對策。大臣們有的主張打,有的主張和,爭得不亦樂乎。宋桓公也定不住調,心里火燒火燎。
  相國戴叔皮走上殿來:“稟君上,齊國派使者前來。”
  宋桓公忙問:“齊軍現在何處?”
  戴叔皮道:“現离城二十里。”
  宋桓公不解地問:“大軍不動,只派來使者,是何用意?”
  戴叔皮道:“必是前來游說,想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我堂堂宋國出城投降。”
  宋桓公又問:“齊國使者是何人?”
  戴叔皮冷笑道:“姓宁名戚。不過是個村野牧人,剛由管仲推荐當了大夫。”
  宋桓公問:“寡人應如何對待他?”
  戴叔皮道:“主公把他召來,故意冷落,看他如何動作。如若出言不當,臣這里舉紳帶為號,令兵士將他拿下。齊國勸降之計便破產了。”
  宋桓公道:“好,依計而行,武士伺候。”
  八名武士手持戈矛,跑上殿來,分列兩旁。
  殿上气氛頓時緊張起來。
  宋桓公在殿上端坐。戴叔皮立于桓公側前方,喊道:“帶齊國使者上殿!”
  宁戚寬袍大帶,昂然而入,對兩側執戈武士不屑一顧,旁若無人地走至殿堂門里,停步,對宋桓公長揖道:“齊國使者宁戚參見宋國國君。”
  宋桓公端坐不動,面色僵冷。
  戴叔皮嘴角挂著冷笑。
  宁戚將手放下,仰面望著殿頂,突然大聲說道:“危哉危哉,宋國大難臨頭啊!”
  桓公臉現震惊之色。
  戴叔皮嘴角的冷笑消失。
  宋桓公道:“我堂堂宋國,兵精糧足;寡人居上公之位,在各國諸侯之上。危險從何而來?”
  宁戚平視宋桓公問道:“君上自以為比周公怎樣?”
  宋桓公道:“周公乃是圣人,寡人怎敢与周公相比?”
  宁戚道:“周公正當周朝鼎盛時期,天下太平四海安定,尚且能夠吐哺握發,接納天下賢士。而君上你所處的境地,外有群雄并起,你爭我斗,內部變亂疊起,兩任國君被弒,人心惶惶,國無宁日。你即使效法周公,禮賢下士,猶恐天下有識之士不來為宋國效力。而你卻妄自尊大,蔑視賢良,怠慢來客,縱然有治國之良策,愛君之忠言,君上能听得到嗎?長此以往,宋國難道不是很危險嗎?”
  宋桓公听此番言語后,臉色漸漸由震惊而變得嚴肅、虔誠,不知不覺,站起身來。
  戴叔皮見勢不妙,赶緊注目宋桓公,舉起自己腰上的紳帶。
  宋桓公故作不見,對宁戚作揖道:“寡人即位以來,從未听過君子的教誨,剛才多有怠慢,失禮之處,望先生不要見怪。”
  戴叔皮咳嗽連聲,手中紳帶頻舉。
  宋桓公仍故作不見,卻對武士揮手道:“退下!”
  執戈武士退出。
  戴叔皮無可奈何地放下紳帶,尷尬地站在那里。
  宋桓公誠懇地道:“先生大才,必有良謀,望先生賜教。”
  宁戚面對宋桓公侃侃而談:“如今王室衰微,天子失權,諸侯离心离德,君臣倫理顛倒,弒君篡位之事時有發生。我齊國國君不忍心看天下大亂,這才恭請王命,与各國諸侯會盟。北杏會盟确定了君上的宋國君主地位,但君上卻棄會而逃,等于自己否定了那次會盟,也就否定了君上的國君之位。現在天子震怒,派遣王室大臣与各國諸侯前來討伐,可謂義正詞嚴,師出有名,不用交兵,胜敗之數已可判定。”
  宋桓公誠惶誠恐,道:“先生所言极是。寡人一時失于計較,鑄成大錯,現在該如何是好?”
  宁戚道:“依臣之見,不如備辦進見之禮,与齊會盟。這樣既不失對天子應有的禮節,又与盟主交好,不必興師動眾,宋國安如泰山,君上的國君地位也有了保障。”
  宋桓公點頭道:“先生此計甚好。不過,齊國大兵壓境,胜券在握,能受寡人的禮物而与宋國修好嗎?”
  宁戚笑道:“君上大可不必顧慮。齊侯寬宏大量,不念舊隙。曹沫手劍劫齊侯,齊侯卻赦他無罪,且歸還淪陽之田。君上既然有誠意修好,齊侯怎會不答應?”
  宋桓公又問道:“那么,應該帶些什么禮物作進見之禮呢?”
  宁戚道:“齊國旨在与鄰國交好,并不貪圖禮品,禮輕情重,貴在真誠。”
  宋桓公臉上愁云飛散,高興地說:“就按先生說的辦,寡人立即派使者跟先生去向齊侯謝罪,請求再訂盟約。”

7.宋公請罪

  宁戚去宋國說降宋桓公,齊桓公老不放心,一是他對宁戚的才能還不甚了解,二是怕宋桓公傲慢無禮,加害宁戚。他派出的探子不斷來報,還沒發現凶險的征兆。管仲卻胸有成竹,他對宁戚深信不疑。
  齊桓公不無耽心地問管仲:“仲父,宁戚此去能完成使命嗎?”管仲笑道:“君上放心,宁戚此行,定然不辱使命。”
  齊桓公道:“宁戚如果完成使命歸來,就立了一大功,寡人定然重加賞賜。”
  管仲剛要說什么,侍衛來報:“回稟君上、仲父,宁戚大夫与宋國使者帳外候宣。”
  齊桓公一怔,看看管仲,管仲急忙道:“快請宁戚大夫進帳!”
  宁戚進帳,叩見桓公道:“臣宁戚叩見君上。”
  桓公急忙讓宁戚平身免禮,問道:“宋肯請罪加盟嗎?”
  宁戚把他說服宋桓公的經過說了一遍,齊桓公大喜過望,對宁戚道:“好,好!宁戚大夫可是立下了大功了!”他轉而對管仲道:“仲父慧眼識英雄,慧眼識英雄啊!”
  管仲笑道:“主公過獎,沒有主公的英明決斷,就沒有宁戚大夫啊!”
  宁戚也笑道:“主公、仲父,宋使還在帳外听宣呢!”
  桓公忙道:“對對,快快有請,快快有請!”
  宋使進帳,叩見齊桓公,道:“蔽國君致意齊侯,修書一封,面呈齊侯。”
  桓公接過國書,展開看道:“御說叩拜齊賢侯殿下:孤一時失計,北杏之會鑄成大錯,致使齊侯率王師、曹、陳之軍興師問罪,孤知罪,今派人獻上白玉五十,黃金千鎰,請予笑納,御說請求重新合盟,听從齊侯調遣。”
  齊桓公和顏悅色,對宋使說:“討伐宋國是奉天子之命,寡人哪敢自主妄為!請你轉告宋公,所獻金玉,寡人轉呈天子,并轉達宋公加盟之意。一個月后,請宋公赴鄄(今山東鄄城北)會盟。”
  一個月后,齊桓公与宋桓公、陳宣公、衛惠公、鄭厲公諸中原強國會盟于鄄,齊桓公霸主地位已經形成。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