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八二0年, 雨果在路上遇見上斷頭台的魯弗爾。殺貝利公爵的凶手毫無引人同情之處;他身体肥碩,長著兩片薄嘴唇,一個象嫩骨片似的鼻子,兩只眼睛發著玻璃似的藍光。《悼貝利公爵之死》的作者用他孩童時代的极端保王主義痛恨著殺人的凶手;但是,眼看著一個健全的人被拉去活活殺死,又覺可怜。他對凶手的憎恨變成對受難者的怜憫。他思考之后,第一次正視死刑問題,覺得社會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經過冷靜的思考,將罪犯因百受到懲罰的舉動加之于罪犯,深以為怪。他因此想寫一本書,反對斷頭台。 一八二五年夏末,一天下午,雨果上羅浮宮圖書館,路上遇著朱爾·勒費佛爾。勒費佛爾挽住他的手臂,把他拉向費拉伊碼頭。大群人從各條馬路口涌出來,向格萊夫廣場前進。 “發生了什么事?”雨果問。 “有一個名叫讓· 馬爾丁的,殺死了親生父,今天要受斷手殺頭的刑罰。我此刻正在寫一首詩,描寫一個弒父的逆子被處死刑。我特地來看看這個罪犯,但是我怕獨自一個人受不了。” 看人被處死必須引起恐怖情緒,這正是非看不可的理由,但可怕的景象將是一种刺激,又促使雨果為反對死刑而斗爭。 到了兌換局大橋,人极擁護,不能前進,雨果和勒費佛爾終于到達達格萊夫廣場。廣場四周的人家都擠滿了人。這里的住戶把朋友們請來看熱鬧,桌上擺滿了酒和水果,窗口都用高价出租一空。年輕婦女靠著窗子,一手執杯,高聲大笑,或者對年輕男子賣弄風情。賣弄逗樂的勾當讓位給另一种更大的快樂,送犯人的囚車到了。 犯人面向車尾。他背后站著劊子手和助理人員。犯人頭上蒙著黑布,身上穿著白襯衣和灰布褲子,在越下越大的雨里直哆嗦。監獄忏悔師,蒙台斯教士,在向他說話,拿一個耶穌十字架讓他吻。 雨果面對著斷頭台的側面,只看見一支紅色的木柱。一隊兵士圍住一塊空場子,場子中央立著斷頭架,囚車開進場子。讓· 馬爾丁下車,在助理人員攙扶之下,走上了斷頭台。忏悔師跟在他后面;隨后書記官也上台去,高聲宣讀判決書。劊子手除下犯人頭上的黑布,露出一個惶恐万狀的年輕人的臉孔,將犯人的右手用鐵鏈拴在木柱上,抓住一把斧子,高高地舉起——雨果不忍再看,別轉了頭,只听得人群里發出一聲“呀!”報告犯人的痛苦已經停止,雨果神色始定。 又一次,他遇見路劫犯特拉波德的車子。特拉波德原來是個老頭儿,兩手反綁著,光禿的腦袋反映著陽光。 仿佛死刑有心不讓雨果忘掉它,雨果又一次和囚車碰了頭。這一次,斷頭台干的是雙工。被處死的人有兩個,是殺害兌換店主的約瑟夫的馬拉古狄和拉達。雨果注意到兩個犯人臨死的態度完全不同。拉達長著黃頭發,臉色蒼白,神气頹喪,渾身哆嗦,兩腳站立不穩;馬拉古狄長著黑頭發,身体壯健,他昂著頭,毫無懼色,看他上斷頭台仿佛是赴宴一樣的自在。 有一次,下午兩點左右,雨果上市政府廣場,又看見了斷頭台。那晚有人被處死刑,劊子手在做預演。鍘刀落下來不夠爽利,劊子手在刀槽里加些油再試,方稱滿意。這劊子手在大白天眾目睽睽之下,一面和看熱鬧的人閒聊,進行這樣的演習;在這同時,一個絕望的人正在監獄里,呼天搶地的發狂發怒,或者由于恐怖之极而變得麻木無知,听憑人把他捆綁起來,在雨果看來都是不堪入目的景象。這場殺人的演習和殺人行為本身同樣令人憎厭。 第二天他便開始寫《死囚末日記》,三星期后全篇寫完。每天晚上他把白天寫好的部分讀給人听。愛德華· 貝爾當听過一次朗讀,和戈斯蘭談起,戈斯蘭這時正排印雨果的《東方集》,听了這話,要求雨果給他這部散文作品。作同簽字后,他取稿子來讀。作者有意讓書中主角保持絕對非人稱式,使讀者讀了不和任何個別罪犯聯系,而看作所有罪犯的代表。關于罪犯的身世這段文字算是已經失落;戈斯蘭勸作者,為銷售計還是把“那一段找出來”為是。雨果說,他認為戈斯蘭先生是他的出版人而不是合作的伙伴。這是兩人交誼冷淡的開始。 《東方集》于一八二九年一月出版,三星期后《死囚末日記》也跟著出版。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