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這時期,維克多——歐仁也一樣——已經在路易大王學院學習哲學、物理和數學。 他們的數學教師居伊亞先生性情最和易;他面容丑陋,但丑陋中透著慈父一樣的和气,學生們都叫他居伊亞爸爸。他精神常不集中。他有一种無傷大雅的怪癖,走起路來,才喜歡提著袍子的下裾,象是在跨水溝。他從講台座椅上走到黑板前,也要提著袍子。他長著個复面形鼻子,惹學生們笑,自己也同意這鼻子可笑。有一天,一個學生不懂什么叫多面体,老師說:“你看我的鼻子。” 教哲學的是麻格拉先生。他跟拉里維埃和哥爾第埃兩人一樣,原先也做過教士。他感覺在做教士的日子里,穿著長袍穿夠了,做了教師之后,不愿意再穿。但是,他的服裝仍然是嚴肅的;他常穿著便禮服,鈕扣都鈕緊,還戴著白領結。他蒼白的臉上長著密密的麻點,他看了這些麻點,自覺得米拉波十分相像,他努力模仿米拉波的舉動和姿態,很成功;模仿他的演說可差多。他講哲學,結論歸到唯物主義。他班上的學生人數比居亞少得多,他教哲學不談哲學,卻對一班年青學生大談其感覺論。 受過學院光榮表揚的人也難免有幼稚的舉動。麻格拉先生看見維克多听講的時候,做筆記十分專心認真,深為喜歡。其實是,維克多自己訂了一條規律:筆記本同一頁上的每一行必須用同一個字母——a或d或其他一個字母——開頭,這項工作需要細心的安排,把字擠緊,或放寬,使所需要的那個它母恰巧落在第一格里。維克多專心致意地搞這工作,從不厭倦,曾屢次受到表揚。不幸,麻格拉先生有時也提出問題來問他,這才發現,他雖注意听講,卻什么也沒听見。 麻格拉先生仍什么重視這机械式的听講人,到了中學生大會考的時候,他讓維克多去參加,說: “我的希望在你的身上。受過法蘭西學院表揚的人,到大學里無論如何也是該得獎的。” 但是,大學比學院還難;維克多竟毫無所得,會考試題倒是便于發揮想象力的:《證明上帝的存在》。 他考物理,運气比較好,得了副榜第六名。和哲學相反,物理十分引動他的興趣。物理教師蒂哀先生用的是直觀教學法,他的第一堂課是一局台球法的分析。他用球和球,球和台邊的碰撞來解釋投射角,反射角,球形体的彈性等理論,既有趣又具体。他在醫學院也有課。有一天,他把路易大王學院的學生帶到醫學院去觀察一种光學現象,叫他們都用望遠鏡看東西。他對維克多說: “來,你用這望遠鏡,看那邊寫著什么字,看得清看不清?” 維克多不用望遠鏡,隨口讀道: “婁莫亞納主教建筑工地。” “好家伙,”老師大吃一惊,“望遠鏡就是你的兩只眼睛。” 物理學的試題:《露水的理論》,是一位臉色嚴冷、下頷突出而高傲的人物出的,維克多還沒見過這人,原來就是居維埃。 整個假期,對維克多,可以說是一個長的節日。因他受了學院表揚,他母親的朋友個個都來賀喜。阿貝爾自從約瑟夫下台以后,早已脫掉軍裝軍志,轉業作了生意人;他自己另有住處,時常在他自己家里招待朋友,而且朋友很多。其中有一個特別叫維克多看了眼熱的是印刷愛齊雷。關于這人,我前面已經提過。他的服裝闊綽而且整齊,一向受人注目。他的上及是橄欖色,后裾作鮸魚尾,這是當時最時髦的服裝。胸前兩排銅鈕扣,直升到肩膀,爍爍發光。比較保守的時髦人的上衣腰部做在背上,齊雷的上衣腰部卻在后腦勺下。他的帽子,歪戴在右邊耳朵上,左邊露出一大把燙成蓮蓬似的鬈發。他的褲退左右各有一條闊道,這條闊道仿佛就表示他在花花公子隊里待級的袖章,褲管在膝蓋骨處突然收窄,向下漸漸放寬,到盡尖給他按上兩只巨象一樣的大腳。 維克多如何羡慕這套輝煌的時髦服裝,那就不用說了;他看著自己身上窮學生的衣服,不禁滿面凄愴。因此,有一次他在母親面前,大膽吐露有穿鮸魚尾上衣的愿望。但是,一向在精神方面對孩子們可說有求必應的雨果太太,听了這關于服裝方面的要求,十分不以為然,并且嚴厲提醒維克多,一個人的价值在他的才學,而不在他的衣裝。 阿貝爾有一群搞文學的朋友,維克多和歐仁跟他們來往日密,漸漸結成團体,為進一步團結,還組織了聚餐會,每月一日,在舊趣劇院路一愛埃童餐館里舉行。餐費,連酒在內,每客兩法郎。餐席上菜肴簡單,但詩詞卻很多。在吃完飯,進茶點的時候,每人必須拿出一點他上一個月所寫的作品。這些少年人態度很認真,在這里受人歡迎的可不是飲酒即興之類的小品。維克多一次讀了一首《最后一個歌者》,又一次讀了維吉爾的《阿奇美尼特》,又一次讀了賀拉斯諷刺詩的翻譯。 在這聚餐會上大家興高采烈,其唯一不愉快的時刻是餐館侍者向客人收餐費的時候。第一位客人不難應付;他毫不忸怩地伸手到口袋里,忽然表示詫异,忘了帶荷包。但是其他的人不能個個都在這同一天忘掉帶荷包,不知如何是好。于是這一群人中間的洛茨啟爾特,阿貝爾微笑說: “讓我來做一次便宜的東道。” 凡沒有帶錢的人,都由他代付餐費。 學校開學也沒有中斷這种文藝聚餐的活動。維克多有隨時出校的自由,還可以帶歐仁一同去,不過歐仁性情孤怪,喜怒不常,時常不愿去。 維克多則是每次必到。 有一天,一個聚餐同志得了一個靈感: “你們知道我們該怎么做么?”他問。 “怎么做?” “我們來寫一部集体創作吧。大家合起來寫一篇小說。” “再說明白些。” “很簡單。比方說,我們算是一群軍官,在作戰的前夜,為消遣時間,大家在一起講故事。這就保證了作品的一致性,各人不同的寫作方法又增加了作品的多樣性。將來作品發表不署作者姓名,讀者在同一部書里可以讀到各种不同的風格,必定十發惊喜。” “妙极,妙极!”一桌子人都熱烈地表示同意。 計划通過了。大家規定了每一篇故事的長度:全書不得超過八開本兩大冊,使讀者在買書的時候不致負擔太重。除此之外,每人可以自由選擇題目。在分手的時候,阿貝爾總結了大家的意見。 “現在,”他最后補充說,“不是揣著手不做事的時候了。為了督促工作,訂下一個交卷的日期是必要的。大家想一想,該定多少時候呢?” “兩星期。”維克多說。 大家朝他看看,以為他開玩笑,但是維克多正在不懂怀疑的年齡。他堅持說: “對呀,兩星期。” “兩星期寫一部小說!”馬利杜納說,“想出故事,還要寫成文字,這不是鬧得頑的。” “我兩星期准能完卷。”維克多肯定地說。 “得了。” “我打賭。” “好,請大家吃一頓。” “對,請大家吃一頓。” 這月的十五日,文藝聚列會會員都收到維克多的通知,說他已經寫成一篇中篇小說,凡愿意听讀這篇小說的人請于當晚八點駕臨齊雷家中便是。 當晚大家到齊。維克多讀了《布格·雅加爾》。 馬利杜納承認自己輸了東道。并且大家异口同聲說:請一次客還不夠,這值得每人都請一次。 阿貝爾第一個——并且也是最后一個——實踐了諾言。其余的人沒錢學他的榜樣,沒工夫寫各人承擔的部分,因此,作品只到維克多的一篇為止,請客也只到阿貝爾的一次為止。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