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五歲的小伊莎多拉便開辦了自己的“舞蹈學校”。 ●十一歲,她開始了自己的初戀,且激情持續了兩年。 ●為了生存,伊莎多拉不得不滿足經理的低級要求,跳“刺激性”的舞蹈。她歷經苦難。 ●在芝加哥,伊莎多拉陷入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的情网。他吻了她,并向她求婚。但她不解風情。 ●伊莎多拉和經理的關系破裂了,因為她不想當藝妓。 1877年5月26日,伊莎多拉·鄧肯在美國的舊金山降臨人世。 按照伊莎多拉自己的說法,她的性格在娘胎里就已經定了,她在娘胎里便開始跳舞。母親怀她的時候,痛苦得經常說:“這個孩子一定很不正常,”而且預料會生下一個怪物。 伊莎多拉一生下來,似乎就開始手舞足蹈。母親此時不由得大叫:“我沒說錯吧,這孩子是個瘋子。”后來,伊莎多拉成了全家和朋友們的笑料:他們給她穿上衣服,放在桌子上,然后演奏音樂曲子,于是她便隨著舞起來。 伊莎多拉還在襁褓之中時,父親和母親便离了婚。孩子們都由母親撫養。她的母親很窮,家里雇不起佣人,也請不起家庭教師。由于繳不起房租,他們經常被房東赶走,一次甚至連續搬了15次家。 五歲時,伊莎多拉就到公立學校讀書了,因為在外工作的母親必須給這個好動的孩子找個安置的地方。 伊莎多拉大約六歲時,有一天,母親回家發現她召集了六七個街坊上的孩子——他們小得還不會走路——讓他們坐在她面前的地板上,教他們揮動手臂。母親問她在干嗎,她說這是自己辦的舞蹈學校。鄧肯夫人覺得很有趣,就坐在鋼琴前面為她彈奏樂曲。后來,這個“學校”繼續辦了下去,而且大受歡迎,鄰居的小姑娘都來了。他們的父母給伊莎多拉一點儿錢,讓她教她們。伊莎多拉成了世界上年齡最小的“舞蹈教師”。 伊莎多拉十歲的時候,來學跳舞的小姑娘越來越多了。她對母親說自己已經會掙錢了,這比上學重要得多,上學只會浪費時間。她把頭發梳攏,盤在頭頂上,自稱十六歲。就年齡來說,她的個子很高,誰听了都會相信。她的姐姐伊麗莎白是由姥姥撫養大的,后來也和他們住在一起,參加了教這些班的舞蹈。需要她們的人越來越多,舊金山許多有錢人家都請她去教舞蹈了。 伊莎多拉從來沒見過父親。有一次她問姨媽,她是不是有過父親。姨媽回答說:“你父親是個惡魔,毀了你母親的一生。”從此以后,她總是把他想象成圖畫書中有角有尾巴的惡魔。在學校里,當別的孩子談到他們父親的時候,她則一聲不吭。 伊莎多拉七歲時,全家住在三樓的兩間四壁空空的房間里。有一天,她听見前門鈴聲響,到前廳開了門。來人是一個頭戴禮帽的紳士。他說: “請問,鄧肯太太家在哪儿住?” “我就是鄧肯太太的小女儿,”伊莎多拉回答。 “這就是我的翹鼻子公主嗎?”那位陌生紳士說。 他突然把伊莎多拉抱在怀里,淚流滿面,不斷地吻她。伊莎多拉非常惊訝,問他是誰,他流著淚回答:“我就是你爸爸。” 伊莎多拉一听,高興极了,連忙跑進去告訴全家。 “來了個人,他說他是我爸爸,”伊莎多拉說。 她的母親一下子站了起來。她臉色蒼白,神情激動,走進隔壁房間,隨手鎖上了門。她的哥哥一個鑽到床下,另一個躲到碗柜后面,姐姐則突然歇斯底里大發作。 “叫他走開,叫他走開,”他們叫喊道。 伊莎多拉非常詫异,但她走到前廳,很有禮貌地對他說:“家里人不大舒服,今天不見客。” 她的父親听了,拉著她的手,要她跟他一起去散散步。 下樓來到街上,走在他旁邊,伊莎多拉茫然不解地想:這個漂亮的紳士是我的父親,可他不像我一直想象的那樣,既沒有長角,也沒有長尾巴呀。 父親把她帶到一家冷飲店,讓她把冰激凌和點心吃了個夠。伊莎多拉十分興奮地回到家里,可是發現全家人情緒卻非常沮喪。 “他真漂亮,明天還要來,給我多多的冰激凌。”她告訴他們說。 但是全家人拒絕見他。不久以后,她的父親回到洛杉礬他的另一個家去了。 以后,伊莎多拉有几年再沒見到父親,一直到他又一次突然出現。這一次,她的母親大發慈悲見了他。他送給他們一所漂亮的房子,里面有大舞蹈室、网球場、倉房,還有一座磨坊。 鄧肯夫人是一名音樂教師,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是在音樂和詩歌熏陶之中度過的。每天晚上,母親坐在鋼琴旁,一彈就是几個鐘頭。孩子們的奧古斯塔姨媽也很有才气。她常來他們家做客,并且常常參加一些私人的業余演出活動。她長得很漂亮,一雙黑眼睛,一頭烏亮的頭發。她嗓子很甜,要不是她父親把和戲劇相關的一切都看成屬于魔鬼的東西,她一定會成為一個前途無量的歌唱家。 “我宁愿看見我女儿死,也不愿看見她在舞台上演出。”她的父親當時這么講。 搬進父親給他們的那所大房子以后,首先是伊莎多拉的哥哥奧古斯丁的“劇院”在庫房里開張了。他把客廳里的皮毛墊子割了一塊作胡子,扮演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的小說《瑞普·凡·溫克爾》中的瑞普·凡·溫克爾。 他演得非常逼真,小伊莎多拉坐在餅干箱上看戲,感動得直流淚。 這個小小的劇院越辦越好,在鄰里中受到熱烈的贊譽,因此,后來他們就想到海濱會巡回演出。伊莎多拉跳舞,奧古斯丁朗讀詩歌,然后合演一出喜劇,伊麗莎白和雷蒙德也扮演了角色。盡管伊莎多拉當時才十二歲,其余的孩子也不過十几歲,他們遍及圣克拉拉、圣羅莎、圣巴巴拉等海濱地區的巡回演出卻非常成功。 伊莎多拉童年時的主導精神,是對當時所生活的社會的狹隘束縛,對強加于生活的种种限制不斷反抗,以及對東方日益向往。在她的想象中,東方一定是比較寬廣的。當時她常常在家人和親友面前侃侃而談,而且總是這樣結束她的演說:“我們一定要离開這個地方,在這里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 在全家人中,小伊莎多拉是最有勇气的。當家里一點吃的也沒有了,她就自告奮勇到肉舖去。耍點小花招,誘使肉舖老板賒給一點羊肉片。派到面包師那儿去的也是她,去左說右說,央求面包師繼續讓她家賒購。出門辦這類事,小伊莎多拉總是得到真正的冒險樂趣,特別是成功的時候(而她總是成功)。高高興興地回家,跳著舞,手里拿著戰利品,心里的歡欣就跟搶掠得手的強盜一樣。這是很好的一种教育,因為從哄騙凶惡的肉舖老板中,她學得了一种本領,后來能夠對付凶惡的經理人。 一次,鄧肯夫人因為商店不肯收購她編織的一些東西哭了。伊莎多拉便從她手里接過籃子,把她織的帽子戴在頭上,織好的手套戴在手上,挨家挨戶兜售叫賣。東西不僅全部賣掉了,她帶回家里的錢還比商店給的多上一倍。 有些家長說,他們工作是為了給孩子們留下很多的錢。不知他們是否意識到,這樣做正好是把這些孩子生活中的冒險精神一筆勾銷了。因為給子女們留下的錢越多,孩子們就越軟弱無能。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放手讓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兩條腿走自己的路。這是伊莎多拉·鄧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的經驗。 一到晚上,鄧肯夫人給孩子們彈琴,小伊莎多拉就即興表演舞蹈。 有一位可愛的老太太是她家的朋友,常去她們家消磨晚上的時間。她從前在奧地利的維也納住過,她說伊莎多拉使她想起了意大利著名芭蕾舞演員范妮·艾斯勒,常常給她們講述艾斯勒大獲成功的故事。她總是說:“伊莎多拉將成為范妮·艾斯勒第二。” 她的話激勵了小伊莎多拉的雄心壯志。 老太太讓鄧肯夫人把伊莎多拉送到了舊金山一個著名的芭蕾舞教師那里去學習。 但是,伊莎多拉并不喜歡這位教師的課。當他讓她用腳尖站立起來的時候,她問這是為什么,他回答說:“因為這樣美。”伊莎多拉說那很丑,不自然。上完三課以后,她就不去了,而且永遠也沒有再回去。 在小伊莎多拉看來,那個芭蕾舞教師稱之為舞蹈的那些僵硬而陳腐的体操動作,只是扰亂了她的理想。她追求的是一种与此不同的舞蹈。她說不清它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然而她探索著,走向一個看不見的世界,一旦找到鑰匙,她就能夠進入這個世界。 离開學校以后,伊莎多拉依然喜歡讀書。他們一家當時住在奧克蘭,那里有一所公共圖書館。盡管离家很遠,她還是跑著步,或是跳著舞,跳跳蹦蹦到那里去。 圖書管理員名叫艾娜。她鼓勵小伊莎多拉看書,當她向她借好書的時候,她總是顯得很高興,美麗的眼睛充滿著熱情。艾娜曾經和伊莎多拉的父親熱戀過,她顯然是他終生鐘情的對象,大概是這根看不見的命運之線把伊莎多拉引向她的。 那時伊莎多拉讀了狄更斯、薩克雷、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還讀了無數小說,有好有坏——貪婪地什么都讀。往往坐在白天搜集來的蜡燭頭的亮光下通宵讀書,直到黎明。那時伊莎多拉還堅持記日記,并為它發明了一种秘密文字,因為這時候她有了一個巨大的秘密:陷入了情网。 除了儿童班以外,伊麗莎白和伊莎多拉還收了一些年紀較大的學生。伊麗莎白教他們跳交際舞,如華爾茲、瑪祖卡、波爾卡等等。 這批學生中有兩個青年,一個是醫生、另一個是藥劑師。藥劑師長得英俊瀟洒,名字也挺漂亮——弗農。 伊莎多拉當時才十一歲,由于云鬢高聳,衣衫垂地,所以看起來要大一些。她狂熱地愛上了他。但她不知道弗農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在那樣的年紀,她實在不好意思去吐露自己的愛情。 他們一起去參加各种舞會,他几乎每個舞都和她一起跳。舞會以后,伊莎多拉遲遲不能入睡,直到凌晨還在寫日記,敘述自己极度狂喜的心情:“我在他的怀抱中飄飄蕩蕩。” 弗農在一家藥房里工作,小伊莎多拉常常為了經過他面前,不惜走上好几里路。有時候還鼓足勇气走進店里跟他打個招呼。她甚至找到了他租住的那所房子,經常在晚上從家里跑出來,去看他窗口的燈光。 這种激情一直延續了兩年,伊莎多拉受盡了相思之苦。 最終,弗農宣布和奧克蘭上流社會的一位姑娘結婚,伊莎多拉只得在日記里寫下自己的失望和痛苦。在他舉行婚禮的那一天,看著弗農和一個蒙著白紗、貌不出眾的姑娘一起走向圣壇,伊莎多拉仿佛落入了無底深淵。此后,兩人的聯系斷了。 多年后,伊莎多拉在舊金山演出。一天,一位白發蒼蒼,但看起來很年輕、漂亮的男子走進她的化妝室。她一下子認出了他,是弗農。伊莎多拉想,過了這么些年,總可以把年輕時候的熱情告訴他,他可能會感到有趣。然而,他卻异常害怕,馬上就和她談到他的妻子,他對妻子的眷戀之情始終不衰。 這就是伊莎多拉的初戀。她愛得發狂。而從那以后,伊莎多拉從沒有停止過瘋狂的戀愛。 受所讀書籍影響,伊莎多拉打算离開舊金山到國外去旅行,想隨同某個大劇團出去。于是,有一天她去拜訪一家巡回劇團的經理,請求允許給他表演一下舞蹈。 試演是在一個又大又黑、空蕩蕩的舞台上進行的。鄧肯夫人為女儿伴奏。跳完以后,經理沉默了一會儿,然后轉過身來對鄧肯夫人說: “這种玩意儿不适合在劇場演出,它更适合于教堂。您還是把小姑娘領回家去吧。” 伊莎多拉大失所望,但她并不死心,又開始想別的主意出國。她邀集了全家人來商量,侃侃而談,說了一個多鐘頭,向他們講清楚了為什么在舊金山再也不能待下去的种种理由。鄧肯夫人有點困惑不解,但她樂意跟伊莎多拉到任何地方去。于是她們兩人決定先期出發去芝加哥。伊莎多拉的姐姐和兩個哥哥留在舊金山,等有朝一日伊莎多拉給全家掙得財富后再來接他們。 她們到達芝加哥時,正是大熱的6月。她們隨身只帶了一只小提箱和伊莎多拉祖母的一些老式首飾,外加二十五美元。伊莎多拉盼望能立刻得到聘用,這樣一切事情便會十分順利和簡單。但事實并非如此。伊莎多拉拜訪了一位又一位經理,給他們表演舞蹈,但他們都像最初的那位一樣,說:“好倒很好,只是不适宜舞台演出。” 過了几星期,她們的錢漸漸花光了,典押首飾也沒有弄到多少錢。后來,不可避免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她們付不出房租,行李全被扣留;再后來,她們被拒于門外,身無分文,只得躑躅街頭。 伊莎多拉的外衣衣領上有一個小小的上等真絲花邊,在炎炎烈日下,她東奔西走,轉了一整天想賣掉它,總算在傍晚的時候把它脫了手,賣了十美元,足夠再租一間房子了。至于剩下的錢,伊莎多拉想了個辦法,買一箱西紅柿。以后接連一個星期,她們就吃這些西紅柿度日。吃不著面包,也沒有鹽吃,可怜的鄧肯夫人衰弱得連坐都坐不起來了。每天一早伊莎多拉就出門,想盡辦法去見經理。最后她只好決定,只要有工作,干什么都行。于是她便去找一家職業介紹所。 “你會干什么?”介紹所的人問她。 “什么都會。”伊莎多拉回答。 “哼,依我看,你什么也不會!” 絕望之中,有一天伊莎多拉去找共濟會教堂屋頂花園的經理。他嘴里叼著一根很粗的雪茄,帽子壓住一只眼睛,傲慢地看完了她的舞。 “嗯,你長得不錯,”他說,“風度也挺优美。如果你肯改變一下,不跳這些,跳點有刺激性的玩意儿,那么我可以雇用你。” 想到家里餓得發暈的媽媽,伊莎多拉便問他:“你所說的‘刺激性’是指什么?” “嗯,”他說,“不是你跳的這些。得穿短裙,加點花邊,還得甩大腿。你可以先跳點希腊舞蹈,然后再轉動花邊裙子,甩開大腿,那就引人注目了。” 但是她上哪儿去找帶花邊的裙子呢?伊莎多拉知道,開口借支或預支是沒有好處的。她只說了一句明天我帶刺激性的東西再來,就走了出來。 那天正是芝加哥通常特別熱的天气。她徘徊在大街上,又餓又累,差點暈倒。她忽然看見旁邊有一家百貨公司的一個分店,便走了進去,要求見經理。 她被引進辦公室,一位年輕人坐在寫字台后面,瞧上去很和气。于是她向他解釋,明天上午她需要有一件帶花邊的裙子,如果他能賒給她,她一定訂了合同就付款。 這位年輕人應允了她的請求。若干年以后,伊莎多拉又遇到了他,這時他已經成了百万富翁。 伊莎多拉買了做裙子的白色和紅色布料,還有荷葉花邊。挾著這一大包衣料回到家,她的母親已經气息奄奄了。 但鄧肯夫人堅持從床上坐起來,為女儿赶制服裝。她干了整整一夜,直到黎明才縫完最后一個褶子。 伊莎多拉帶著這套服裝再去拜訪那個經理,樂隊已經做好了試演的准備。 “你用什么音樂?”他問。 伊莎多拉事先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隨口說了一句:“《華盛頓郵車》吧!”這是一首當時很流行的歌曲。 音樂奏了起來,伊莎多拉盡最大努力給經理跳了一段“刺激性”的舞蹈,邊跳邊編。 經理簡直高興极了,從嘴里取出雪茄,說道:“跳得不賴!你明天晚上就可以上台,我要替你宣布一個特別節目。” 他給了伊莎多拉周薪五十美元,并且預付了她一個星期的錢。 伊莎多拉用了一個藝名在屋頂花園登台表演,獲得很大成功。但她心里膩味透了。 到了周末,經理提出要續約,甚至進行一次巡回演出。 伊莎多拉拒絕了。雖然幸免餓死,但這种違背自己的理想,只是取悅于觀眾的事,伊莎多拉真不想再干了。她這樣做,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這一年的夏天是伊莎多拉一生中最為痛苦的時期之一。以后再到芝加哥的時候,每次看見大街,她就會感覺到饑餓、惡心。 但是,在這次可怕的經歷中,鄧肯夫人從來沒有提出要回家去。 一天,有人給了伊莎多拉一張名片,介紹她去見芝加哥一家大報的女助理編輯安勃。伊莎多拉去見了她。她個子很高,瘦精精的,約摸五十多歲,紅頭發。伊莎多拉跟她談了關于舞蹈的見解。 安勃非常熱情地傾听著,并邀請伊莎多拉和母親到“波希米亞人”俱樂部去,說在那里可以見到文學家和藝術家。 當天晚上,她們去了俱樂部。俱樂部只是一幢高大樓房頂部的几間空蕩蕩的房間,里面有几張桌椅。盡是些与眾不同的人物,是伊莎多拉從未見過的。安勃站在他們當中,用男人般的嗓子大聲喊道: “豪放的波希米亞人,一起來吧!豪放的波希米亞人,一起來吧!” 她每喊一聲,他們就舉起啤酒杯,用歡呼和歌唱來回答。 在這歡呼聲中,伊莎多拉跳起了那种充滿宗教色彩的舞蹈。那些“波希米亞人”有點迷惑不解,不知如何是好。不過他們還是認為伊莎多拉是一位討人喜歡的小姑娘,邀請她每天晚上都去參加。 那些“波希米亞人”是一群奇特的人,其中的詩人、藝術家和演員,什么民族的人都有。他們只有一點是共同的:全都一文不名。有不少“波希米亞人”,如果不是來俱樂部吃由安勃供給的三明治和啤酒的話,根本沒有東西吃。 那些人中間,有個叫米羅斯基的波蘭人。他四十多歲,一頭蓬松的紅鬈發、紅胡子、藍眼睛,通常坐在角落里抽著煙斗,面帶一絲冷笑,觀賞“波希米亞人”的余興節目。在所有看伊莎多拉表演的人中間,只有他懂得她的理想和作品。 他也非常窮,不過常邀請伊莎多拉和母親到小飯館去用餐,或者帶著她們乘電車到鄉下樹林里去野餐。他很喜歡野菊花,不管什么時候來看伊莎多拉,總是抱一大堆野菊花。因此,以后一見金紅色的野菊花,伊莎多拉就會聯想起米羅斯基的紅頭發和紅胡子…… 他是詩人兼畫家,非常古怪,曾在芝加哥經商謀生,但根本不會做買賣,在那儿几乎餓死。 那時伊莎多拉還只是一個小姑娘,還太年輕,對他的不幸或愛情絲毫不解。她當時對人生的看法也純粹是抒情的、羅曼蒂克的,還不解風情。很久以后,她才明白自己激起了米羅斯基的狂熱感情。 這個四十多歲的人瘋狂而愚蠢地墮入了情网,愛上了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 鄧肯夫人顯然缺乏預感,仍允許他們長時間單獨在一起。 面對面地單獨相處,在林子里長時間地散步,產生了心理效果。最后他忍不住吻了她,并向她求婚。伊莎多拉當時相信,這是自己一生中一次偉大的戀愛。 夏天快過完了,她們手上的錢也花光了。在芝加哥已經沒有什么指望,她們必須遷居到紐約去。 但怎么去呢? 一天,伊莎多拉在報上看到,著名的奧古斯丁·戴利和他那個由艾達·里恩擔任明星的劇團正在芝加哥。她決定去見這位大人物,因為他享有美國最喜好藝術、最有審美能力的劇團經理的蜚譽。 接連好几個下午和傍晚,伊莎多拉站在劇場通往后台的門口,一次又一次將她的姓名通報給戴利,求他接見。但是人們告訴她,他太忙,只能讓她見他的助理。伊莎多拉堅決不肯,說一定要見戴利本人,有十分重要的事情相告。 最后,在一天的薄暮時分,她終于被允許謁見這位大人物。他長得漂亮,但是對于陌生人總是顯出一副挺凶的樣子。伊莎多拉被他嚇住了,不過終于鼓足勇气,發表了不同尋常的長篇演說: “戴利先生,我有一個重要的想法向您講,在全國恐怕只有您能理解它。我發現了舞蹈,發現了已經失傳兩千年的這种藝術。您是卓越的舞台藝術家。但您的舞台上缺少一樣東西,然而正是它曾使得古希腊戲劇那樣偉大,那就是舞蹈藝術——悲劇合唱隊。沒有它,等于頭和軀干失去了運載它們的雙腿。現在我把這种舞蹈貢獻于您的面前。我給您帶來了足以使我們整個時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想法。我在什么地方發現它的呢?是從太平洋,從內華達山脈波濤起伏的松樹林。我看見了年輕的美國在洛基山頂峰翩翩起舞的理想丰姿。我們國家最杰出的詩人是沃爾特·惠特曼。我發現的舞蹈足以同惠特曼的詩媲美。我實在可以說是惠特曼精神上的女儿。我要為美利堅的儿女創造出一种表現美利堅精神的新舞蹈,給您的劇院帶來它所缺少的那個生命所系的靈魂——舞蹈演員的靈魂。因為您知道……” 這位大牌經理不耐煩地插話:“得啦,別說了!別說啦!” 伊莎多拉竭力不去理睬他,一個勁儿講下去:“因為您知道,”她提高了嗓門,繼續講道:“戲劇是從舞蹈中誕生的,第一個演員就是舞蹈演員。他載歌載舞,悲劇就是這樣誕生的。舞蹈演員原來那种偉大的藝術一天不返回劇院,您的劇院就一天不可能有真正的表演!” 戴利看到這個瘦小、古怪的孩子竟敢如此放肆地用這种口气教訓他,真不知該如何對待,他只是回答了一句: “好吧,我在紐約排演的一部啞劇里,有一個小角色。你10月1日可以來參加排練,如果合适,就雇用你。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伊莎多拉。”她回答。 “伊莎多拉,挺好听的,”他說。“好了,伊莎多拉,10月1日我們在紐約再見吧。” 伊莎多拉喜出望外,急急忙忙跑回家去告訴母親。 “媽媽,到底有人賞識我了,”她說。“鼎鼎大名的戴利先生雇用我啦。10月1日以前咱們必須赶到紐約。” “好的,”鄧肯夫人說,“可是,用什么去買火車票呢?” 這确實是個難題。伊莎多拉急中生智,給舊金山的一位朋友發了個電報: 榮獲戴利先生之聘,10月1日須抵紐約,火速電匯旅費一百元。 奇跡居然發生了,錢寄來了。同時來的還有她的姐姐伊麗莎白和哥哥奧古斯丁。見了那份電報,他們都來投奔她。一家人都乘上火車,滿怀憧憬、高高興興地前往紐約。 伊莎多拉心想,社會怎么說也一定會承認我的!如果她當時能夠稍稍想到以后將熬過多么令人精疲力盡的漫長歲月,才得到這种承認的話,恐怕她就會勇气頓消。 米羅斯基想到即將与伊莎多拉离別,傷心之至。不過,他們發誓永遠相愛。伊莎多拉還向他解釋,如果她在紐約發跡,他們結婚就不成問題了。其實,她并非當真對結婚抱什么信心,只是當時只有這樣做才能叫她的母親心里高興。 紐約給伊莎多拉的第一個印象,是它比芝加哥更美麗、更藝術化。另一方面,能夠重新來到海濱,伊莎多拉非常高興。住在內地城市,她總覺得气悶。 他們在一家供應膳食的客棧里住了下來。那里寄宿的旅客光怪陸离,也像“波希米亞人”一樣有個通病:誰若付不起賬單,隨時都有被攆出店門的危險。 一天早晨,伊莎多拉去戴利劇場后台的大門口報到,又一次被領去見這位大人物。她想再次向他解釋那套主張,但他忙得很,而且滿腹心思。 “我們已從巴黎聘請了啞劇明星簡·梅。”他說,“如果你能演啞劇,可以給你分配一個角色。” 雖不情愿,但伊莎多拉除了接受這個角色外,別無他法。于是她把劇本帶回家去研究。整個作品在她看來非常愚蠢,同她的理想志趣很不相稱。 第一次排練就令伊莎多拉大失所望。 梅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女子,脾气极坏,動輒大發雷霆。伊莎多拉被告訴說,指指對方,是表示“你”,使勁地按著胸口是“愛”的意思,還有用力捶胸,則是表示“我”的意思。這一切對她來講簡直滑稽可笑。伊莎多拉沒精打彩地做著,做得糟透了。 梅大為不悅,去向戴利告狀,說伊莎多拉根本沒有才華,不能胜任這個角色。 伊莎多拉听到這番話,馬上想到全家都將流落在一個可怕的客棧里,听憑那個鐵石心腸的女店主擺布。她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前一天見到個瘦小的合唱隊歌女被扣押了行李,攆到大街上的情景,同時又想起可怜的母親在芝加哥遭受的种种苦楚,不由得淚水奪眶而出,簌簌地沿著兩頰滾落下來。 看到她那副凄慘可怜的模樣,戴利先生臉色變得溫和了。他拍拍伊莎多拉的肩膀,對梅說:“您看,她哭起來倒還是挺有表情的,她能學會的。” 但是這些排練對伊莎多拉來說簡直是活受罪。然而,年輕人适應能力強,她總算進入了這個角色的情緒。 梅扮演皮埃羅一角。有一場戲,是伊莎多拉向皮埃羅表露愛情。在三段不同的音樂里,她必須走過去,在皮埃羅面頰上吻三次。在彩排時,她這一段表演得非常賣勁,竟把嘴上的紅唇膏印在梅的白臉蛋上了。這一下,梅立刻火冒三丈,給了伊莎多拉一記耳光。 然而排練越往下進行,伊莎多拉越欽佩這位啞劇女演員异乎尋常、充滿活力的表情。 首演之夜來臨。鄧肯夫人坐在第一排,看著女儿的表演,簡直不堪目睹。即使這樣,她也沒有提出要回舊金山。但是伊莎多拉看出母親大失望了。費了這么大的勁,得到的結果卻是如此可怜! 在這出啞劇排練期間,是沒有工資的。他們被攆出了那家客棧,搬進兩間沒有任何家具的房間。 由于沒錢坐車,伊莎多拉經常步行到戴利的劇場去。為了抄近路,她常常在泥地上奔跑。沒有錢,她就不吃午飯,躲在舞台兩側的包廂里,精疲力竭地打個盹儿,然后餓著肚子繼續參加下午的排練。這樣過了六個星期,直到啞劇上演了一個星期以后,伊莎多拉才拿到工資。 在紐約演了三個星期以后,劇團接著走碼頭演出,一個地方演一場。 伊莎多拉每周掙十五美元,除了一半作一切開支外,另一半寄給母親維持生活。當劇團在小站下車后,伊莎多拉不去住旅館,而是提著旅行袋,步行去尋找便宜的客棧。一切費用在內,每天至多只能花五十美分,所以有時她不得不拖著沉重的腳步走上几英里路,才能找到合适的住所。有時她到的客棧,住著非常奇怪的鄰居。一次,她住的房間門鎖不住,那里的男客人喝醉了酒,一個勁儿地想闖進她的房間來。伊莎多拉怕极了,把沉重的大衣柜拽過來堵住了門。即使那樣,她也不敢上床睡覺,警戒地坐了一夜。 梅是個不知疲倦的人,每天都召集排練,但總是不合她的心意。 伊莎多拉隨身帶了几本書,不時翻閱。她每天都給米羅斯基寫一封長信,算是給自己的一點安慰。 這樣巡回演出了兩個月,最后,全班人馬回到紐約。戴利不幸蝕了本,梅也就回巴黎去了。 伊莎多拉又去見戴利先生,試圖吸引他對她的藝術發生興趣。但是,他一點也听不進去,對伊莎多拉提出的任何主意都毫無興趣。 “我打算派一個劇團出去表演《仲夏夜之夢》,”他說。“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那個仙女場面里跳舞。” 伊莎多拉主張舞蹈表現凡人的感覺和情緒,對仙境之類她一點不感興趣。不過,生活所迫,她還是答應了。 《仲夏夜之夢》開演的時候,伊莎多拉穿的是一條白色和金黃色薄紗做成的直筒長裙,還插有一對金絲編成的翅膀。伊莎多拉對這副翅膀十分反感,覺得真是滑稽可笑。于是她對戴利先生說,不用假物她同樣能夠表現出翅膀來。但戴利固執得很。那天晚上是伊莎多拉第一次單獨登台表演舞蹈,她覺得非常高興。 她終于一個人站在一個大舞台上,在大批觀眾面前跳舞了。她跳得很好,觀眾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用他們的話來說,她“打響”了。當伊莎多拉走進台側,滿以為戴利先生會高高興興地過來向她祝賀,沒想到他勃然大怒,沖她大發雷霆:“這里不是舞廳!”可是觀眾好像不理睬他的叫嚷,依然為這個舞蹈鼓掌。 在紐約演了兩星期后,《仲夏夜之夢》也“上路”了,伊莎多拉又得恢复那种沉悶的旅行和尋找客棧的生活了。只是她的薪水已加到每周二十五美元。 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伊莎多拉非常難過。她的美夢、她的理想、她的抱負,全成了泡影。在劇團中她也沒交上几個朋友,他們都把她當作怪人。伊莎多拉常常捧著一本古羅馬詩人馬庫斯·奧列留斯的書,在布景后面走來走去,她試著采取斯多噶學派的哲學來減輕自己常常感覺到的痛苦。不過她在那次旅行中交上了一位朋友——一個叫莫德·溫特的姑娘,是扮演泰坦尼婭王后的。她長得很甜,討人喜歡,但是有個怪癖:靠吃柑子過活,從來不吃別的食物。几年以后,伊莎多拉听說她死于惡性貧血症。 戴利劇團的明星艾達·瑞痕是一位著名的女演員,盡管地位比她低的演員非常不喜歡她,但伊莎多拉在劇團中唯一的樂趣就是觀摩她的表演。艾達很少同伊莎多拉參加的那個巡回劇團在一起,伊莎多拉返回紐約,經常可以看到她的表演。她是世界馳名的超級明星之一。這位大藝術家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屑于博得劇團里人的好感。她非常驕傲,連向大家問聲好也覺得十分勉強。 在戴利劇團整整兩年里,伊莎多拉未有机會同瑞痕小姐說話。 在巡回演出《仲夏夜之夢》的過程中,劇團到了芝加哥。伊莎多拉又能与心上人會面,真是高興极了。正好又是夏天,只要沒有排練,他們就到森林里去做長時間的散步。伊莎多拉越來越佩服米羅斯基的聰明。几星期后,當她動身回紐約的時候,他們已經商量好,他隨后就去紐約和伊莎多拉結婚。 伊莎多拉的哥哥听到了這個消息,經過一番打听,發現米羅斯基在倫敦早有家室。鄧肯夫人惊愕万分,堅持要女儿跟他分手。 全家都搬到紐約后,他們設法搞到了一間帶洗澡間的工作室。由于伊莎多拉想不放置任何家具,留出空間來跳舞,所以只買了五個彈簧床墊。他們給工作室四周的牆壁統統挂上帷幕。白天把這些彈簧墊子豎起來,晚上就睡在墊子上,沒有床舖,大家合蓋一床被子。 就在這個房間里,伊麗莎白開始辦舞蹈學校,像在舊金山一樣。奧古斯丁加入了一個劇團,經常去外地巡回演出,很少在家。雷蒙德則嘗試從事新聞工作。為了彌補支出,他們白天把工作室接鐘點轉租給教念白、音樂、唱歌的教師們。但是只有這么一個房間,這樣一來,全家就不得不外出散步。他們曾在中央公園的雪地里跑來跑去,以便使身体暖和一些,然后再走回來,站在門外諦听。 此時,在劇團里,戴利先生出了個高招,想把日本藝妓這种形式搬過來。他要伊莎多拉加入四重唱,而她生來連一個音符也不會唱!其他三個人都說伊莎多拉老是使她們走調,因此她時常張著嘴巴,美滋滋地站在那里,其實一聲也不吭。 為了充當藝妓這事,伊莎多拉和戴利先生原已很僵的關系最終破裂了。 一天,他穿過熄了燈的劇場走過來,發現伊莎多拉躺在一間包廂的地板上哭泣,便彎下腰問她出了什么事。伊莎多拉說,對他那個劇團接二連三干的蠢事,再也不能忍受了。但是,他說他對“藝妓”一點也不比伊莎多拉更喜歡,只是不能不從經濟利益著眼。然后為了安慰她,順手在她的后背上撫摩。這個動作把伊莎多拉給惹火了。 “我有我的天才,你們既然用不著我,又何必把我留在這儿?”她說。 戴利先生惊訝地瞪了她一眼,“哼”了一聲走開了。 這是伊莎多拉最后一次見到戴利。几天之后,她鼓足勇气申請辭職。在這個劇團里,同樣的台詞、同樣的手勢,沒完沒了地重复,一個夜晚接著一個夜晚,都使伊莎多拉感到厭惡。 离開了戴利,伊莎多拉回到卡內基會堂的工作室。身邊的錢已寥寥無几,但她再一次穿上了那件白色的練功衣,鄧肯夫人為她伴奏。由于白天她們很少有机會使用這個工作室,可怜的鄧肯夫人只得為女儿通宵達旦的彈琴伴奏。 這時的伊莎多拉已被美國鋼琴家、作曲家埃斯爾伯特·奈溫的音樂深深地吸引住,并為他的音樂《那吉蘇斯》、《奧菲莉亞》、《水仙女》等創作了舞蹈。 一天,伊莎多拉正在工作室練功的時候,門忽地開了,沖進一個年輕人。他兩眼冒火,怒發沖冠。他向她沖過來,大聲嚷道: “听說你用我的樂曲跳舞,我不准,我不准!我的音樂可不是舞蹈音樂,誰也不許用它來跳舞!” 伊莎多拉拉著他的手,領他到一把椅子旁邊。 “請坐,”她說,“我要用你的樂曲跳個舞給你瞧礁,要是你不喜歡,我發誓以后決不再用它來跳舞。” 于是伊莎多拉用他的《那吉蘇斯》跳給他看。從那美妙的曲調中,伊莎多拉早已發現作曲家對于年輕的那吉蘇斯的想象:他站在小溪旁看著看著,終于對自己的影子發生了愛戀,最后衰竭而死,成了一朵水仙花。 最后一個音符的聲響還沒有消逝,埃斯爾伯特已經從椅子上跳起來,沖過來一把把她抱住,兩眼噙滿淚水,凝視著她。 “你真是個天使,”他說,“你真是個歌舞女神。我創作這個樂曲的時候,心目中所看到的恰恰就是你表現的形象。” 接著她又為他跳了《奧菲莉亞》和《水仙女》。他越看越入神,最后主動地坐到鋼琴邊來,為伊莎多拉即興創作了一首稱之為《春天》的美妙舞曲。 埃斯爾伯特完全陶醉了,立即建議跟伊莎多拉在一起,在卡內基音樂廳里舉行几次演出,并將親自為她伴奏。 埃斯爾伯特親自籌備,預訂會場,設計海報,并且每天晚上都來跟伊莎多拉一起排演。 埃斯爾伯特·奈溫擁有一個偉大作曲家應有的一切才能。他本來可以成為美國的肖邦,可惜他終生坎坷,不得不以整個身心頑強奮斗,導致了嚴重的疾病,終至不幸夭折。 第一次演出非常成功,接著舉行的几次,在紐約轟動一時。如果她們講究實際,物色到一位出色的經理人的話,那他們很可能就此發跡,可是當時他們簡直對此一竅不通。 在觀眾中有許多社交界名媛。演出既然成功,在她們紛紛邀請之下,伊莎多拉得以出入紐約各式各樣的客廳。這時,伊莎多拉根据奧馬爾·卡揚的一首詩編了個舞蹈,跳的時候,有時由奧古斯丁,有時則是伊麗莎白為她朗誦。 夏日漸近。伊莎多拉接受阿斯特夫人的邀請,和母親、伊麗莎白一起到她的新港的別墅去。 新港是一個時髦的游樂胜地。阿斯特夫人在美國的地位,就像女王在英國那樣,前來拜謁她的人比覲見英國女王陛下還要誠惶誠恐。可是伊莎多拉倒覺得她和藹可親。 她安排伊莎多拉在她的草坪上演出。新港最有身价的人物就在草坪上看伊莎多拉跳舞。伊莎多拉一直保存著這次演出的一幅相片。在這張相片上,德高望重的阿斯特夫人坐在亨利·萊爾身邊,范德比爾特、貝爾蒙特和菲什等几個家族坐成几排,圍繞著她。 伊莎多拉還在新港其他別墅里跳過舞。可是那些貴婦人极為吝嗇,給的“賞錢”連盤纏和膳食都不夠。同時,盡管她們欣賞伊莎多拉的舞蹈,并且認為挺优美,但沒有一個人對她的舞蹈稍微有一點點的理解。 整個來說,新港之行給他們留下的只是不愉快的印象。在伊莎多拉的心目中,那些人是那么趨炎附勢、銅臭熏天,對藝術一竅不通。 在那個時代,人們認為藝術家低人一等,只是高等雜役罷了。 伊莎多拉渴望找個比紐約更合适的環境。于是她向往著倫敦,向往著在那邊可能遇到的作家和畫家——喬治·梅雷迪克、亨利·詹姆斯、瓦茨、斯溫伯恩、伯恩·瓊斯、惠斯勒……這些名字多么富有魅力。實際上,在紐約的全部經歷中, 伊莎多拉沒有發現任何人對她的理想表示同情和贊助。 与此同時,伊麗莎白的學校越辦越興旺,他們從卡內基會堂的工作室搬進溫莎旅館底層的兩個大房間,每星期的租金是九十美元。但是,不久他們就發覺學生所交的學費還不夠支付房租和其他費用。表面上看來很成功,其實銀行帳戶上卻出現了赤字。溫莎旅館气氛陰沉,他們還得想方設法應付較大的開支。 一天晚上,伊莎多拉和姐姐坐在火爐旁,盤算著怎樣弄到足夠的錢來償付那些帳單。突然她大聲喊道;“解救我們的唯一出路,就是旅館失火燒光。” 三層樓上住著一位很有錢的老太太,房間里布滿了古董家具和名畫,她習慣于每天上午八點整下樓到餐廳進早餐。她們決定由伊莎多拉出面向她借錢。 第二天早晨,伊莎多拉向她告借,不料那天正巧老太太心情非常不好,拒絕借錢給她,還抱怨咖啡不好。 “我在這家旅館里已經住了多年了,”她說道,“要是他們不給我好一點的咖啡,我可要离開這儿了。” 當天下午她真的离開了,整個旅館突然失火,旅館的一切都化為灰燼,老太太也被燒成了焦炭! 伊麗莎白鎮定自若,英勇地把她那舞蹈學校里的學生搶救了出來,領著她們挨個儿手牽手逃出那座樓。但她們喪失了全部家當,其中包括十分珍惜的家庭照片。她們在同一條街上白金漢旅館的一個房間里暫栖一時。几天后,和初來紐約時一樣,不名一文了。 “這是命運,”伊莎多拉說,“我們必須到倫敦去。” 此時全家只剩下四個人了。奧古斯丁有一次跟一個小劇團去巡回演出,扮演羅密歐,愛上了扮演朱麗葉的一個十六歲的姑娘。 一天,他回家來宣布了自己的婚事。 這件事被家人看作背叛行為。鄧肯夫人大為惱火,跟伊莎多拉第一次看到父親時一樣,走進另一個房間,“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伊麗莎白用沉默來回答,而雷蒙德簡直是歇斯底里發作。對奧古斯丁稍稍有點同情的只有伊莎多拉一人。她愿意同他一起去看望他的妻子。 他把她領到小街上一座陰暗的公寓里,爬了五層樓,走進一個房間,看到了“朱麗葉”。她容貌秀麗,身体虛弱,好像有病似的。他們悄悄告訴伊莎多拉,她已經怀孕了。 這樣一來,去倫敦的計划勢必要把奧古斯丁排除在外了。全家把他看作旅途中掉隊的人,不配跟他們一道去追求遠大前程。 他們再次像初夏時一樣待在空蕩蕩的工作室里,一錢不名。伊莎多拉想出一個主意,去找她曾經在她們大廳里跳過舞的有錢太太們,央求她們給一筆錢去倫敦。 她首先訪問了住在五十九道街的一位太太。她住的那幢大廈下面就是中央公園。伊莎多拉對她訴說溫莎旅館失火,他們喪失了所有行李,并告訴她自己在紐約得不到知音,而确信在倫敦能夠找到賞識自己的人。 最后,那位太太走到書桌旁,拿起筆來簽了一張支票,折好交給伊莎多拉。 伊莎多拉兩眼噙著熱淚向她告別,跳跳蹦蹦地走出來。可是走到五道街,她才發現這張支票只有五十美元,這實在不夠全家去倫敦的費用。 接著,她想再到另一位百万富翁的妻子那里去試試。她走過五十個街區才到達那家的公館。 在那里,伊莎多拉受到一個老年婦女更加冷淡的招待。她認為伊莎多拉的請求是非分的,把她教訓了一頓。說要是當初伊莎多拉學的是芭蕾舞,她對這個請求的看法也許會兩樣,而且她曾听說有個芭蕾舞演員發了財呢! 那時已是下午四點,伊莎多拉還沒吃過午飯。那位太太一看,似乎有點過意不去了,便叫來男管家,送來一杯咖啡和几片烤面包。 伊莎多拉的眼淚滴進咖啡里,洒到面包上,但還是竭力想使那位太太相信他們非去倫敦不可。 “總有一天我會名揚四海,而您將因為賞識一位美國天才而聲譽大振。”伊莎多拉對她說。 最后,這個擁有六千万財產的貴婦人也給了她一張支票。又是五十美元!她還加上一句:“你掙到了錢,得還給我。” 就這樣,伊莎多拉對紐約一個又一個百万富翁的妻子游說了一番,終于湊足了三百元這個可觀的數目,做為去倫敦的旅費。 但是,要是指望到達倫敦之后多少還剩點錢的話,這筆錢連買普通輪船的二等艙票還不夠。 幸虧雷蒙德出了個好主意。他在各個碼頭附近兜了一圈,終于找到了一艘運牲口到赫爾的小船。船長被雷蒙德的訴說感動,答應把他們當作旅客帶走,雖然這樣做是違反船上規章制度的。 一天早晨,他們只帶几個旅行包上了船,因為箱子都在溫莎旅館燒光了。 正是這次旅行的影響,使雷蒙德成為素食者。眼見二三百頭可怜的牲畜從美國中西部平原運到倫敦,在貨艙里掙扎著,日夜相互用角抵触,用最令人哀怜的聲音嚎叫。這种情景深深地印入他們的腦海。 后來,當伊莎多拉坐著大型定期班輪豪華艙室的時候,經常想起這次乘坐牲口船的航程。當時,他們吃的只有咸牛肉和淡而無味的茶,床舖硬梆梆的,船艙很小,食物又不足。可是在前往赫爾的兩星期旅程中,他們都十分快樂。用自己的真實姓名乘坐這樣的船,畢竟有點不好意思,于是他們就簽上了伊莎多拉外祖母的姓氏——奧戈爾曼。伊莎多拉改名為瑪吉·奧戈爾曼。 船上的大副是個愛爾蘭人,他跟伊莎多拉一起在了望塔上消磨了几個月色皎洁的夜晚。他不斷對她說:“真的,瑪吉·奧戈爾曼,要是你同意的話,我可以做你的好丈夫。” 好心的船長有時晚上拿出一瓶威士忌來,給他們加上檸檬做熱飲料喝。 不管怎么艱苦,他們還是生活得非常愉快,只是貨艙里那些可怜的牛羊的哀鳴聲使他們心中難受。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