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异木(兩門凡四十目) 主一州樹 偃桑 不晝木 蚊子樹 圣鼓枝 鹿木 倒生木 黝木 桄榔樹 怪松 楓人 楓鬼 楓生人 靈楓 破木有肉 江中楓材 河伯下材 斗蚊船木 交讓木 千歲松 汗杖 化蝶樹 涪水材 端正樹 崇賢里槐 三枝槐 癭槐 荊根枕 五重桑 蜻蜓樹 無患木 醋心樹 登第皂莢 辨白檀樹 藟蔓 藤實杯 鐘藤 人子藤 蜜草蔓 胡蔓草 野狐絲 東方荒野之外,有一棵豫章樹。這棵樹主一州的吉凶禍福。樹高一千多丈,樹圍一百多丈。樹干往上三百多丈的地方才開始有枝條。枝條四下敷張像幔帳一樣。樹上有黑色的狐狸和猿猴。樹主一州的吉凶禍福,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曾有九個大力士,拿著斧子來砍伐它,用這种辦法來占卜九個州的吉凶。砍完又平复的,這個州就有福;使樹受到創傷的,這個州的首領就會生病;砍完之后好長時間也不平复的,這個州的首領就會死亡。 東方有一棵大樹,高八十丈。樹枝全都張開,自相輔助。樹葉長一丈,寬六七尺。樹名叫桑。樹上自然生長著蚕。此蚕作出來的茧,長三尺。只繰一個茧,就可以繰出一斤絲來。還結有桑椹,長三尺五寸,圍長也是三尺五寸(這种桑叫偃桑,比一般的桑樹高大)。 很遠的地方有一座火山,山中生長著一种不分白天黑夜的樹木,白天黑夜都在燃燒,受到日晒和風吹火勢也不變得猛烈,受到大雨的澆潑火也不滅。 有一种樹很像冬青,果實生在樹枝之間,外形像枇杷子。果實每到成熟期就裂開,一群蚊子從中飛出,所謂果實只是個空殼罷了。當地人叫它蚊子樹。 含洭縣 水口下東岸,有一根圣鼓枝——也就是楊山的鼓枝——橫臥在山川之側。山洪的沖激,不曾使它移動過。各种鳥在附近飛來飛去,鳴叫不已,但是沒有往這圣鼓枝上群集的。撐船的誤把船篙触到圣鼓枝上,就一定會患上瘧疾。 武陵郡北面,有兩棵鹿木,是伏波將軍當年栽种的。這种樹木身上多節。 倒生木,依傍著山崖而生,根在上,頭在下。如果有人触到它,它的葉子就收攏;人离開之后,葉子又展開。它出在東海。 黝木,樹節像毒虫猛獸,可以用來做鞭子。 古代南海縣有一种桄榔樹,最頂上生葉。樹葉上有面。一棵大一點的桄榔樹,出的面可達一百斛。這面和牛奶一起吃,特別好吃。 南康有一棵很怪的松樹。從前,刺史每次讓畫工畫這棵松,就一定有几個樹枝衰敗憔悴。后來因為一個客人和一名歌妓在樹下環繞著它飲酒作樂,一日之后,這松樹居然死了。 岭中各山中楓樹很多。樹老之后,很多都長有瘤子。忽然有一天夜里,遇上一場暴雷驟雨,一棵楓樹上的瘤子就暗長了好几尺。南方人叫它“楓人”。越地的女巫說,用這种楓樹上的瘤子雕刻神鬼,特別靈驗。 《臨川記》說,撫州的麻姑山,有攀登的人,往四外望去,廬、岳、彭蠡,都比不上它。山上有黃連、厚朴和恒山楓樹。有棵活了几千年的老樹,已經化成人形,眼、鼻、口、臂全有,但是沒有腳。進山的人見到它,如果有人從它身上弄掉一小塊儿,全都出血。人們都把藍草像戴帽子那樣蓋到它的頭上,第二天去看就全都沒了,是楓子鬼。 江東江西的山中,有許多楓木人,生長在楓樹之下,像人形,高三四尺。夜間有雷雨,它就長得和樹一般高。見到人它就依舊縮回去。曾經有人把竹笠扣到它的頭上,第二天去看,竹笠居然挂到樹頭上去了。旱天的時候想要下雨,用竹針扎它的頭,然后舉行求雨的儀式就下雨了。人們把它從山上弄回來做成占卜用的盤子,极其靈驗。楓樹長在棗地上,就能出現這种情況。 南中有“楓子鬼”,樹齡极大的老楓樹可以化作人形,也稱之為“靈楓”。 有人破一根大木頭,發現木頭里邊有肉,能有五斤重,像是熟豬肉。 循海之間,每有人蓋房子,就讓村民到江中踩尋木材,長短粗細,需要什么樣的就找什么樣的。大致都是松材。那里的百姓常用它。也不知古時候是誰采伐的。埋在泥沙當中,既不朽爛,沒有虫子叮咬,又有如此之多,這事可真夠奇的。 中宿縣山下有供奉神像的房屋,溱水流到這里,波浪翻滾如怒。木筏泛到這里就沉沒,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世人認為這是河神截下來的木材。 樟木,江東人大多用它做船。這种船有和蛟龍爭斗的。 据武陵郡記載,白雉山上有一种樹,名叫“交讓”,各种樹木普遍茂盛之后,它才萌芽;并且每隔一年才繁榮一次呢。 《玉策記》說,千歲之松,樹皮破裂,凹凸不平,樹梢長年不長,遠遠望去,樹冠如偃仰的車蓋,那里面有東西,像青色的狗,有的像人,凡是這樣的,都有一万年的壽命了。 東方朔從西那汗國回來,帶回來十根聲木。皇上把這些聲木賜給大臣。人有病,木杖就出汗;人將死,木杖就折斷。俚俗有這樣的諺語:“生年未半杖不汗。” 長安城禁苑中有一棵大樹,在冬天的風雪里,忽然間它就長出茂盛的花葉來。等到花落結果,那些果都光燦燦的,像火一樣光明。几天之后,這些果子都變成蝴蝶飛去。到了第二年,唐高祖從唐國進入長安。這一定是前兆。 梓童郪縣,唐大歷七年夏天六月甲子日,涪水暴漲,沖下來几千根木頭,大大小小做梁做柁的都有。補修城內的房屋,全都用這些木材。喬林把這事記了下來。 長安之西的端正樹,离馬嵬坡三十里路程,是唐德宗皇帝駕臨奉天,看到它蔥蘢茂盛才賜給它美名的。后來有一個文士從這里經過,在客棧里題了詩,沒有署名。詩說:“昔日偏沾雨露榮,德皇西幸賜嘉名。馬嵬此去無多地,合向楊妃冢上生。”竟是如此風雅! 唐元和年間,一個叫陳朴的人,從崇賢里北街大門外自己的家里,依著門往外看。這正是黃昏時候,他看見一些好像婦人及老狐异鳥之類的東西,飛入一棵大槐樹里。于是他就把大槐樹砍倒,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槐樹一共三個杈,中間都是空的,一個杈中裝有獨頭栗子一百二十一個,中間用布包著一個死孩子,一尺多長。 唐相國李石,在河中永樂有一所宅子。庭中有一棵槐樹,三個枝,其中有兩枝直過堂前的屋脊,有一枝達不到。李石兄弟三人,他和一個叫李而的都登相位,而一個叫李福的只做過七鎮使相而已。 華州三家店西北的道邊上,有一棵槐樹,特別高大,枝葉蔥郁,環繞縈回,可以蔭蓋好几畝地。槐樹上有瘤子,形狀就像兩頭豬在互相追逐奔跑。反复地看那兩頭豬的口、耳、頭、足,全都象用泥塑的。 商人張弘,走到華岳廟前,忽然感到暈眩,不能繼續前進,就把馬拴到一棵金荊樹上,自己就地酣睡。馬好像受到惊嚇,拽出樹根來拖著就跑。張弘醒來,追上馬,發現那樹根形狀很像一只獅子,毛、爪、眼、耳、足、尾,全都具備。于是他就到華陰縣,找木工修理加工成一個獅形的枕頭,獻給廟里。守廟的常用柜子鎖著它。听說這事的行人,要拿一百錢送給守廟的,才能獲准看一看。 洛中的愿會寺,是魏時中書侍郎王翊舍宅建起來的。佛堂前長出一棵桑樹,直上五尺,枝條橫出,樹葉旁生,蔥蘢茂密,形如羽蓋。又高五尺,又是這樣一重枝葉,共是五重。每一重的葉和椹都不一樣。京城的人們,不管是道是俗,都說這是神桑。前來觀看的人很多。皇帝听了這事很厭惡,認為這是惑眾,就命令給事黃門侍郎元紀前去砍伐這棵桑樹。這一天云低霧重,陰沉昏暗。斧子砍到樹上,被砍之處立刻就流血到地,在場觀看的人,沒有不感到悲傷而哭泣的。 過去婁約住在常山,坐在座上。有一個村野中的老女人,手持一棵小樹,把它栽到婁約的庭院當中,說這是蜻蜓樹。年頭多了,這樹枝葉繁茂,气味芬芳。有一种身体赤紅尾巴很長的鳥雀,常常止息在這棵樹上。 無患木,把它點燃,气味极香,避邪惡之气。一名叫“噤婁”,一名叫“桓”。過去有個神巫叫瑤眊,能用符咒降伏百鬼,擒妖捉怪,用無患木擊殺這些鬼怪。世人爭搶著弄這种木頭做器縣,用它驅鬼避邪,因而就叫無患木。 杜篩仁曾經租房子住。庭院里有一棵大杏樹。鄰居的一位老人,每當挑水走到樹旁,一定會歎息說:“這樹可惜了!”杜師仁問老人怎么回事。老人說:“我會給樹木看病。這棵樹病了,讓我給它看看吧。”于是他就診視樹的一處,然后說,樹得的是醋心病。杜師仁用手指在虫咬處醮一下放到嘴里一嘗,味道确實像薄醋。老人拿著一把小鉤子往外鉤虫子,再三地鉤,鉤出一條小白虫,樣子像蝙蝠。于是就在樹的瘡中敷了藥。又警告說:“結了果之后,從青皮的時候起,就要標有記號,除去十分之八九,樹就能活。”杜師仁照他說的去做,果然那樹更加茂盛了。又說,杜師仁曾經讀過《栽植經》三卷,那上面說樹木确實有患醋心病的。 泉州的文宣王廟,庭院屋宇庄嚴高峻,開辦學校的盛況,在藩府是數第一的。庭院中有一棵皂莢樹,每當州中將有人登第,它就生出一莢。人們都習以為常了。梁貞明年間,它忽然生出一個半莢來,人們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就在這一年里,本州人陳逖,進士科及第;黃仁穎,學究科及第。黃仁穎感到羞恥,又去參加進士科考試。到了同光年間,原先生半莢的地方,長出一個完整的莢來。就是這一年,黃仁穎及第了。以后過了几年,文宣王廟被火燒。那一年閩地自稱尊號,不再向朝廷舉荐人才,直到如今。 劍門左邊的峭岩之間,有一棵大樹,生長在石縫中,好几圍粗,枝干純白色。人們都傳說這是一棵白檀樹。樹下常常有一條大毒蛇,蟠踞在那里守護著,村民不敢去采伐它。又說西岩壁的半腰處,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從這里走過的時候,都要朝西方擎起雙手頂禮膜拜,就像親眼見到了如來一樣。王仁裕于癸未年進入蜀地。他走到那岩下時,尤其注意地觀察了一番,來判斷向來的傳說是否屬實。這時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過的樣子。于是他就勒住馬轡久久觀望。那白檀,原來竟是一棵白栝樹!他親自經歷的大小事情漫天皆是。道路被夾在溪谷中,這類情形特別多,哪有什么毒蛇盤繞香檀樹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間有圓柏一棵,那就是志公戴著竹笠的頭;兩邊有上下走向的石縫,畫出了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縫,就是袈裟上的花紋了;那上面有斑斑駁駁的苔蘚,就勾勒描畫出山水圖案來。這才審定,那樹不是白檀樹,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弄明白了,才知道人們的誤傳沒有邊際呢! 藤實杯來自西域。藤有胳膊那么粗。葉子像葛花的葉,果實像梧桐的果。果實成熟之后堅硬結實,都可以酌酒。那上面自然生有花紋,明澈可愛。果實有杯子那么大,味道像豆蔻,既香美又有消酒的功效。士人提著酒來到藤下,摘花舀酒,竟然又用它的果實解酒。國人把它當成寶貝,不傳給東土。張騫通西域的時候入大宛而得之。這事記在《張騫出關志》里。 松楨就是鐘藤。晉安人用較大的鐘藤葉做盤子。 安南有一种叫做人子藤的植物,紅色,藤蔓的頂端有刺。它的籽實有如人形。昆侖島一帶焚燒它的籽實召集大象。即使在南中,人子藤也是難得的。 北天竺國出產一种植物叫蜜草,蔓生,大葉,秋冬也不凋落。由于屢經霜露,便積結成蜜,就像塞外大地上的蓬鹽。 胡蔓草生在邕間,是叢生植物。花偏,像梔子花,比梔子花稍大,不成朵,黃白色。葉与梔子葉略有不同。誤吃了胡蔓草,几天之內就死。喝白鵝白鴨血就能解。有的人把什么東西扔向它,禱告說:“我買你,吃了別讓我死。” 有一种草,蔓生,色白,花微紅,大小如同米粒,秦地人叫它野狐絲。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