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陳鸞鳳 建州山寺 蕭氏子 周洪 蕭浣 僧文淨 徐智通 雷公廟 南海 陳義 葉遷韶 元稹(“稹”原作“積”,据明抄本改) 裴用 東陽郡山 段成式伯 智空 唐朝元和年間,有個叫陳鸞鳳的,是海康人。自負義气,不怕鬼神,鄉親們都稱他為后起的周處。海康有座雷公廟,當地人虔誠地這里打掃祭祀。祈禱祝愿的事多了,妖邪妄誕的現象也時時發生。當地人每年听到第一聲雷響時,就記下了這個日子,以后每旬的這一天,所有工作都不能干。如果有人不相信這個而違犯了,夜晚睡下時必遭雷擊而喪命。這种應驗就像回聲那么准。當時正赶上海康地方大旱,當地人來到雷公廟祈禱降雨然而毫無響應,鸞鳳十分惱怒,說道:“我的家鄉乃是雷公的故鄉,雷公身為神靈不降福,況且又受到人們如此虔誠的祭奠和供奉!如今禾苗已經枯死,池塘已經干涸,牲畜都拿米做了供品,還要這座廟干什么?”說完他便舉起火把燒它。當地的風俗是不允許人們將黃魚和豬肉摻到一起吃,有誰這樣吃了,也是必定被雷擊死。這一天,鸞鳳手持竹制砍柴刀,站立在田野里,將當地風俗所忌諱的這兩樣東西摻在一起吃了下去,站在那里等待著雷擊。果然有怪云出現,妖風頓起,迅雷挾著暴雨向他襲來。鸞鳳便將手中的刀在空中揮舞起來,果然砍中了雷公的左腿,將它砍斷了。雷公跌落在地上,形狀象熊和豬一樣,身上有毛有角,還有青色的肉翅膀,手里握著短把的金剛石斧,傷處血流如注。此時,云和雨都消失了。鸞鳳知道雷公并沒有什么神威,便跑到家里告訴親人道:“我把雷公的腿砍斷了,請你們快去觀看!”親人听了又惊又怕,跟著他一起前去觀看,果然看到雷公的腿已被砍斷,乖乖地躺在地上。鸞鳳又舉起刀來要把雷公的脖子砍斷,還要吃它的肉。眾人將他拉住,制止他說:“雷公是天上的神靈,你是下界的凡人,再要加害雷公,必定使我們全体鄉民遭受災禍。”眾人死勁儿扯住他的衣襟,致使鸞鳳不能奮力舉刀去砍雷公。不一會儿,又有烏云雷電籠罩上來,挾帶起受傷的雷公和它的斷腿离去了。接著便下起了大雨,從中午一直下到傍晚,干枯的禾苗都复蘇挺立了起來。由此,鸞鳳便遭到老幼鄉人們的一致訓斥,不許他回家。鸞鳳只好帶著刀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妻子的哥哥家。到了夜晚,他又遭到雷霆的襲擊,住的房子也被天火燒光了。他又持刀站在院子里,雷公終于未能傷害他。事后有人將他從前砍傷雷公的事告訴了妻兄,于是又被赶了出來。鸞鳳又到僧人居住的房子里落腳,到了夜晚同樣被雷擊触,跟以前一樣遭到天火的燒害。鸞鳳知道已經沒有容納自己的地方,他便趁夜舉著火把走進石壁上天然開成的岩洞里,雷火再也不能來襲擊他了。在岩洞里住了三夜之后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自此以后,海康一帶每當遭逢旱災,當地人便湊錢給鸞鳳,求他按照從前的辦法將黃魚和豬肉摻在一起吃下去,象上次那樣持刀站在田野里,每次都有滂沱大雨從天而降,而鸞鳳本人一直遭不到雷擊。這樣過了二十多年,民間稱鸞鳳為求雨大師。到了太和年間,刺史林緒得知此事,便把鸞鳳召到州府衙門,詢問此事的前因后果,鸞鳳說:“在我年輕力壯的時候,气威膽壯,心如鐵石,諸如鬼神雷電之類完全不放在眼里,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拯救万民百姓。天帝即使掌握著天下万物的生殺大權,又怎能使雷鬼恣意逞凶呢!”說完便將自己那把刀呈獻給林緒。林緒送給他很多錢,作為獻刀的報酬。 唐朝侍郎柳公權,曾經听到親友說,元和末年他住宿在建州的一座山寺里,半夜醒來時,听到門外一片喧鬧聲,便隱蔽在窗后從縫隙間偷偷察見。見有几個人揮舞斧子砍削木頭制造雷車,雷車的樣子就象畫上畫得那樣。看的時間長了,忍不住打了噴嚏,頓時四面一片漆黑,他的兩只眼睛便什么也看不清了。 唐朝長慶年間,蘭陵一家姓蕭的有個儿子,以膽大勇猛著稱。他在湘楚一帶游歷,到了長沙,住宿在仰山寺內。這天夜里,他滅掉腊燭獨自一人呆在屋里。突然有雷鳴震得房檐都在顫動,好長時間雷聲也不平息。一會儿又听到西面牆腳下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蕭依仗著自己力大過人,從沒懼怕過什么。床前有一根粗大的木棒,他便操起木棒走到西牆跟前,彎腰扑了過去,一下便打中了目標。只听棒下發出尖厲的叫聲,好象在呼喚什么。他便連續扑打了几十下,叫聲于是停止了。風也停了,雨也停了。蕭高興地說:“妖怪已經死了!”等到天亮時,西牆下面見有一個鬼,形狀极為奇异。通身都是青色,駝背而瘦小,有把鐵斧頭一根木樁,用麻繩捆他的身上。過了一會儿,他便急促地喘起气來,十分困苦的樣子。蕭便將這些情況統統告訴寺里的僧人,讓他們來觀看。有人說:“這是專管打雷的鬼,是天帝的使者。你為什么侮辱天帝?大禍就要臨頭了!”當地居民擺上豬羊与酒等供品進行祭祀,一會儿便有一縷昏黑的云气從屋里冒了出來,飛出門戶升上天空,那個鬼也跟著去了。接著又響起了雷聲,響了几頓飯的功夫才平息。蕭見此狀,膽气更威更壯,當地人都稱他為壯士。 唐朝有個隱士叫周洪,他說,寶歷年間,有十几個客人來到鄉下避暑飲樂。突然來了一陣暴風雨,有個東西從天上落下來,象大母猴一樣,兩只眼睛一閃一閃的。眾人見了都嚇得鑽到床底下去了。突然間,這個東西便跳上門前的台階向四周觀看,眨眼之間,它又不見了。等到風息雨停后,眾人從床下慢慢爬了出來,互相看了看,只見各人的耳朵里全塞滿了泥土。當地人說,以前遭到雷聲震動時,牛被震得渾身顫抖,禽鳥則從天空震落到地上。而這些客人則只是覺得有些震動而已。 唐朝有個叫蕭浣的人,他剛到遂州,便營造了兩根幡竿,贈送給寺院。交接時舉行佛事慶典,祭奠儀式結束后奏起了音樂。這時,突然響起迅雷震擊著這兩根幡竿,幡竿全被霹靂轟擊成碎片。等到第二年幡竿遭受雷擊的這一天,蕭瀚就死去了。 唐朝金州水陸院僧人文淨,因為夏季房子漏雨,雨水滴在頭上,于是就變成個小瘡。過了一年,小瘡變得象個大桃子。第二年五月以后,由于雷雨震擊,文淨頭上的那個贅疣被擊穿一個孔洞。文淨當時正在酣睡中一點也不知覺,睡醒后只感到頭上的贅疣疼痛。讓人來察看,只見穿孔處好象用刀割的一樣,里面有個東西隱藏著,就象一條龍蟠在里面的樣子。 唐朝有個人叫徐智通,是楚州的醫生。在一個夏季的夜晚,他借著月光在柳樹成排的河堤上散步,忽然發現有兩個陌生人站在河的橋上說笑。這倆人沒想到徐智通就站在他們附近的暗影里,于是互相談論起第二天如何取樂。一個說:“什么也比不上去南海赤岩山弄珠子玩有意思呀!”另一個說:“赤岩山主人喜歡喝酒,到那里去的客人個個都要喝得醉醺醺的。我明天下午有事要去西海,去赤岩山恐怕又要因喝醉酒而耽誤事。倒不如就在本郡的龍興寺前,与你比比技藝吧。”問:“你要表演什么把戲?”答:“寺前有百余棵老槐樹,我發一聲雷響,把它們劈成細條,它們的長短粗細,都象筷子一樣。你將什么技藝与我相比?”那個答道:“寺前一向是本州郡游戲作樂的場所,每天前來圍觀的群眾,總共不下三万人。我將發一聲雷響,將這些人的發辮全都劈散開來,并讓他們的每一縷頭發上都有七個結。”于是二人大笑,約定好后便离去了。徐智通見此,大為惊异,立即去告訴了六七個好朋友。天剛放亮,他們就來到寺前,先在那里等候著。當時天气晴朗,將近中午時,忽然有兩片象車輪大的云彩出現了,靜靜停留在寺廟的上空。剎那間,就變得天昏地暗,咫尺之遠都不能分辨事物。不一會儿,又發出兩聲雷鳴,人与牲畜都被震倒在地上了。等到天放晴時,只見寺前的槐樹林子,一棵棵都被劈成碎片,散落在地上,全部象計數用的竹簽子,大小粗細,沒有不相象的。而寺前挑擔做買賣的、演戲賣唱的、圍著看熱鬧的,共計數万人,每人的發辨全部都散開了,每縷頭發上又打著七個結。 在洛陽京城的天津橋有一個書生,一天,他遇到兩個風貌气概与眾不同的老年人,便在一旁偷听他們的談話。他們正在說,第二天中午,要在寺廟里比賽誰的手法快。一個說:“你打算怎么比?”答道:“我要發一聲響,讓在寺內听講的人的驢馬尾巴全都結在一起。”一個便說:“我要發一聲響,讓十丈高的旗杆全部碎成計算用的簽子,并且每十根為一堆。”書生听了,便与一兩個親密朋友相約,第二天一早就到寺廟等候。到了中午,果然雷雨交加,一聲霹靂響過后,香客們走出寺廟觀看,見他們的驢馬數百匹尾巴全都結到了一起。又一聲霹靂響過,便見十丈高的旗杆倒在房前碎成一根根簽子,每十根堆在一起。 雷州西邊有座雷公廟,百姓每年祭祀時,都要配享連鼓雷車。如果有人把魚和豬內摻合在一起吃了,此人就會立即遭到雷擊,因此,人們對這座雷公廟既敬重又懼怕。每逢大雷雨過后,常常在野外找到黑色的石頭,人們稱它為“雷公墨”,敲擊起來鏗然作響,晶瑩光洁猶如涂了漆一般。另外,如果在霹靂響過的地方,在地上或樹上得到象用斧子砍削成形的小木樁,人們稱它為“霹靂楔”,小孩將它佩帶在身上,都能鎮惊避邪;孕婦拿來磨碎當做催生藥服用,一定十分靈驗。 南海每當夏秋之間,有時云霧籠罩,天色暗淡,同時會看到象彩虹一樣的一段光彩出現,有六七尺長。出現這种天象時,一定會有台風發生。因此,人們稱它為台風之母。如果突然有惊雷震響,那么台風就不會發生了。使船的人常常以這些現象作為征侯,事先做好防備。 唐朝時候,從羅州往南二百里直至雷州,屬于海康郡。雷州南面緊靠大海,此郡大概因為雷多而取了這個名字。雷的聲音每每就象在屋頂和房檐上。雷州北面地勢較高,也多雷,雷聲響時就象在一丈之外。當地人對于雷十分虔敬而且畏懼,常常准備酒肉來祭奠它。如果有人把豬肉与魚摻到一起食用,霹靂就會降臨到他頭上。在雷州南部地方有一种棹樹,用它煮出的水浸泡酸梅和李子,習慣上稱為“棹汁”,若將“棹汁”与豬肉摻在一起食用時,也會致霹靂臨頭,如有違犯這一禁忌者必定立即得到報應。牙門將陳義的傳記中記載道:陳義就是雷的子孫。從前陳義的母親在一個因雷雨大作而變得昏暗的白天,在院子里得到了一個很大的卵,把它覆蓋几個月后,卵殼破裂,有個嬰儿鑽了出來。從那以后每天都有雷神扣打門戶,進入他的房間,好象在給他喂奶的樣子。過了一年多,小孩能吃食物了,雷神就不再來了。母親便把這個小孩當做自己的親生儿子,陳義就是從卵中生出來的那個嬰儿。另有傳說道,曾有個雷州居民,養了只獵犬,生著十二只耳朵,此人每當出去打獵時,必定抽打獵犬,憑著它有几只耳朵活動來判定扑獲獵物的數量。這只獵犬的十二只耳朵從未全部活動過。有一天,十二只耳朵全都活動了,他出去打獵時,看到野獸便不再追逐,來到海邊沙灘上大聲嚎叫。人們跑來一看,見他撿到十二只大卵往回走。他將大卵放在屋里后,忽然來了一陣風雨,就象從屋子里生出來的。雨過天晴后再到屋里察看,卵都破了,只有蛋殼留在那里。事后,當地人將那蛋殼一個個分別拿回家里,每年都按時進行祭奠。直到今天,凡是當年拿到蛋殼的人家,都成為當地的豪門望族。有時赶上云霧籠罩的陰暗的傍晚,當地人稱這是雷公在耕地,第二天拂曉到田野里一看,就會發現果真有耕墾的痕跡。有這种情況出現,便是吉祥的征兆。另外,還常常有雷火出現在田野里,每當雨過天晴后,就能拾到黑色的石頭。有的呈圓形,有的呈方形,人們稱為“雷公墨“。凡是有人訴訟投狀子,必定以用“雷公墨”混和著普通墨來書寫,才是吉利。如果有人得了病,就打掃出一間空房子,擺設酒食供奉,吹吹打打,舉著旗傘蓋,到數十里以外去迎請雷公,回來之后,殺豬宰牛進行祭奠。因為祭品擺放在門前,鄰人便不敢隨便進去。有人誤入就被視為冒犯,是最大的不敬,必須拿出豬和牛來謝罪。三天之后又要送雷公,儀式和禮節与迎請時一樣。還有傳說道,曾有個雷州居民,在雷電大作時看到空中有個怪物,長著豬腦袋,身上全是鱗甲,形狀十分奇异,他便掄刀去砍,這個怪物便跌落在地上,鮮血流到路上,而雷聲愈加尖厲。當天晚上,怪物騰空而去。此后,揮刀亂砍的那個人居住的房子,連續遭到天火的焚燒,他雖然逃走了,天火仍然去燒他的房子,父老兄弟便把他逐出家門。他只好在靠山的地方搭間茅屋供自己藏身,但天火之災又跟著他降臨,他便到石崖的岩洞里居住,災禍這才停止。有人說,那個人的刀仍然存在。雷州居民畫來供自己祭祀的雷公像,都是豬腦袋,身上有鱗。 唐朝時候有個叫葉遷韶的,是信州人,小時候整年在野外打柴或放牧。一天,他正在大樹下面避雨,大樹被雷劈開了,很快又合到了一起。雷公被合上的樹夾住,無論怎樣用力也下不來。遷韶用石片把樹分開后雷公才得以脫身。雷公慚愧地向他致謝,并對他約定說:“第二天還到這個地方就行。”遷韻按雷公說的來到這里時,雷公也來了。它把一卷用篆字寫成的書送給遷韶,說:“照這本書上寫的去做,就可以招來雷雨,驅除疾苦,立功救人。我們兄弟五人,你要想听雷聲,只喊雷大、雷二就行,保證應聲而出。但是,雷五性情剛烈暴躁,沒有危急的事情,你不要喊他。”從此,遷韶寫符招雨,每次都收到极大功效。他曾在吉州大街上喝得大醉,太守把他抓去大加訓斥,并想對他施加苦刑。遷韶在堂上大聲呼叫雷五。當時吉州境內正值大旱,天空烈日炎炎。忽听霹靂一聲巨響,人們都被震倒在地上。太守見此,急忙走下台階,對遷韶以禮相待,請他招雨。夜間果然下起了大雨,田野里于是吸足了水份。遷韶能夠求雨除害的事,因此傳遍遠近各地。他到滑州游歷時,正赶上久雨不晴,黃河水泛濫成災,官吏們整日為防水淹而辛勞,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遷韶便在長二尺的鐵片上畫了符,拿來立在河岸上,洪峰象小山一樣奔涌而來,然后順著河床滾滾流下,不敢越過立符的界限,人們終于避免了被水淹沒的災難。這件事至今仍在傳揚。有人得了病請他給畫符,他便絕不挑撿筆与墨的优劣,寫完就送給人家。這些符都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遷韶多半在江浙一帶周游,喜歡吃腥葷,不按照修道的規矩約束自己。后來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唐元稹(“稹”原作“積”,据明抄本改)鎮江夏。襄州賈墅(明抄本“墅”作“塹”)有別業。构堂,架梁才畢,疾風甚雨。時戶各輸油六七瓮,忽震一聲,瓮悉列于梁上,都無滴汙于外。是年稹卒。(出《劇談錄》,明抄本作出《酉陽雜俎》) 唐朝,元稹鎮守江夏。襄州賈墅有座別墅,他在這里建造堂屋,剛把房梁架好,就來了狂風暴雨。當時,他所管轄的住戶每戶都繳納六七瓮豆油。突然一聲雷響,所有的油缸都排列在房梁上,沒有一滴油污洒在缸外面。這一年,元稹去世了。 唐文宗太和年間,濮州有個叫裴用的軍吏,家資富有,六十二歲時病故。埋葬后第十天,雷霆襲擊他的墳墓,棺材飛出約一百步遠,尸骨与靈柩摔碎后散落滿地。他的家屬立即選取其他地方重新安葬,仍然用大鐵鏈子把棺材綑牢。沒多久,又象前次那遭到雷擊。再次選取异地重葬,不滿十天,又一次同以前那樣遭到雷擊,而且連棺材和尸骨都化為灰燼,再也不能收拾了。于是只好擺設靈位,招回魂魄來進行安葬。 唐朝東陽郡,座落在浙江岸邊,郡城旁邊有一座方圓几百里之大的山,江水彎彎曲曲地環繞此山流過,進出郡城的船只行駛起來十分不便,行旅之人頗以此山的阻隔而苦惱。常侍敬昕于大和年間出任東陽郡太守。這座大山在一天晚上被云霧籠罩著,天色十分昏暗,狂風夾著雷電,劇烈地震動著房屋,江水翻騰奔涌,大有沖出江堤之勢,人們見此情狀,無不惊恐惶惑。直到天亮才雨過天晴。人們來到山下觀望時,只見大山已被從中間劈開,兩邊相距几百步遠,江水從這里一直穿流過去,原來環繞彎曲的河道,全被石頭填平了。從此以后,再沒有環山繞行的困苦了。 唐代段成式的堂伯父,年輕時住在陽羡親人的舊房子里,碰上夜晚打雷下雨時,常常在閃電的光亮中,看見有几十顆人頭晃動,一顆顆人頭比小筐還大。 唐朝晉陵郡建元寺內有個僧人叫智空,是本地人,道業和修行之深聞名于當地,已有七十多歲了。一天晚上,大門已經關閉了,忽然起了大風雷,就象從禪堂內升起的一樣。雷聲隆隆不絕,狂風吹滅了蜡燭揚起了塵土,四周十分黑暗,房檐被雷聲震得直抖。智空惊惶地環顧四周,自語道:“我拋棄家人落發為僧,至今已有四十八載。暴雷如此逞狂,莫不是神龍有生我气的事情?如不是這樣,就是有罪該當被雷震死?”后來雷聲更大了,他又坐下來禱告說:“我從少年起修學佛教,當和尚已有五十余年,難道我的行為違背了佛祖的教義嗎?如若不然,就是有褻瀆神龍的地方吧?如果是這樣,我怎敢逃脫死亡的懲罰?如若不然,那就希望赶快讓天開晴,以使全寺的僧人得到解脫。”說完,只听一聲巨響,好象就從身邊發出,坐墊和床舖都被崩碎了,一陣黑煙襲來沖得他神魂顛倒,于是惊嚇得仆倒在地上。過了一頓飯的功夫,聲音才平息下來,云散月出,天气晴朗。但他感覺到有一股腥臭气味,好象就在自己屋內,于是舉著蜡燭察看起來,在牆腳下搜到一張蛟龍的皮,有几丈長,鮮血流了滿地。原來這座禪堂北面有一棵槐樹,有几十丈高,槐樹被雷震死,沿著紋理被劈開了,里面有蛟龍蟠踞的痕跡。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