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賢婦 徐才人 盧氏 董氏 高睿妻 崔敬女 李畬母 盧獻女 鄧廉妻 肅宗朝公主 潘炎妻 劉皇后 河池婦人 賀氏 才婦 謝道韞 楊容華 上官昭容 張氏 杜羔妻 張睽妻 關圖妹 魚玄机 牛肅女 慎氏 薛媛 孫氏 徐惠是徐堅的女儿,出生后五個月就能說話。唐太宗把她選為宮中的才人,又特意將她遷升為隨軍充容。在戰事尚未平息,軍旅生涯尚未結束時,徐惠便給唐太宗上疏,勸諫不要修建宮室。她寫的奏章文詞极為典雅華美,皇上欣然采納了她的建議。 狄仁杰身為則天女皇的宰相時,有個姓盧的堂姨住在午橋南面的庄園里。堂姨有個獨生儿子,從來沒來過都城的親戚家。仁杰為皇上辦事勤勤懇懇,十分認真,直到年末才能休息几天。休假之日,仁杰便到庄園看望盧姨,正赶上表弟腋下挾著弓箭手里拎著山雉野兔從外面回家。他進屋后就侍候母親用飯,一面向旁邊的狄仁杰隨便地打招呼致意,并不把這位當朝宰相十分放在心上。仁杰便向堂姨說:“我現在是朝廷宰相,表弟喜歡干什么,我一定盡力讓他如愿以償。”盧姨說:“宰相的權勢自然是极為顯貴的。你姨只有這么個獨生儿子,我不想叫他去侍候女皇。”狄仁杰听了,心里十分羞愧。 武則天當朝時,太仆卿來俊臣權勢顯赫,專橫拔扈,深為朝廷官員所不滿和警惕,而上林令侯敏卻偏偏与他靠近。侯敏的妻子董氏勸誡他道:“來俊臣是個國賊,他的權勢不會長久的。有朝一日他垮了台時,他的奸党同伙就要首先遭到制裁。您應當對他敬而遠之。”侯敏听信妻子的話,漸漸与來俊臣疏遠了。來俊臣對此十分惱怒,立即將侯敏逐出朝遠放涪州武隆縣令。侯敏不愿赴任,想棄官留在家里,董氏說:“要速速离京赴任,不要希求留在這里。”侯敏便帶著家眷啟程,到了涪州府衙,將文書交給參州將。原來文書中另外多寫了一頁,當州將打開文書看時,看見了正式文書之外的文字,便大怒道:“你的名分德性都未修養好,憑什么資格去做縣令!”便不放他去上任。侯敏非常憂慮和納悶,妻子董氏說:“只管住在這里,不要企求去上任。”住了五十天,忠州的叛賊攻破了武隆縣城,殺死原來的縣令,連他的家眷也大都被抄斬了。侯敏一家則因未能及時上任而保全了性命。后來,來俊臣被殺,他的同党也被逐出朝廷流放到岭南,侯敏則因早已与他疏遠并被排擠出京城,所以又一次免受災禍。 趙州刺史高睿的妻子是秦氏。當默啜逆賊攻破定州守兵,兵臨趙州城下時,長史以下的官吏都去打開城門,迎接賊兵入城。高睿無計挽回局勢,便与妻子秦氏仰臥在床上服藥裝死。他倆被抬到默啜的住處,過了好長時間,默啜手持繡著金獅子的授帶紫袍展示給他看,說:“如果投降,我就給你大官做;不投降就殺死你!”高睿看了看沒有說話,只是轉過臉去看著妻子秦氏。秦氏說:“平生蒙受國恩,報答就在此時。今日接受逆賊加封的一品高官,也絕不是什么榮耀的事。”說完后,夫妻兩人閉上眼睛一言不發。過了兩天,逆賊知道不能使他們屈服,便把他們殺害了。 唐朝,冀州長史吉茂,要娶南宮縣丞崔敬的女儿給儿子吉頊當媳婦,崔敬沒有答應。吉茂用某种過失威脅崔敬,強行求親,崔敬害怕了,只好答應這門親事。吉茂選擇良辰吉日下了婚帖,并派花車前來迎親。花車來到了崔敬的門前,崔敬妻子鄭氏原先不知道這回事,便抱著女儿大聲哭道:“我們家門里從來沒有這個姓吉的女婿!”要作新娘子的那個女儿則躺在床上堅決不起來。這時,崔敬的小女儿便對母親說:“父親如今著急為難,我們應當舍身解救。如果是讓我們去作奴婢,還不可以拒絕,我們也是名門望族,這并不值得視作恥辱。姐姐如果不同意這門親事,我愿意去替她。”說完便登上花車走了。吉頊遷升為平章事,賢惠的妻子通達禮節,人們交口稱贊他們的美滿姻緣,以為是夫貴妻榮。吉頊后來因与河內王武懿宗爭權獲罪被貶,离開朝廷出任溫州司馬,最后死在那里。 監察御史李畬的母親為人清白正派。一次,李畬發放奉祿,祿米由差役送到家里,母親令人按照標准過數,結果多出三石,詢問多出來的原因時,差役說:“御史的祿米出庫時一向不將高出斗口的部分刮平。”母親又問應付多少車腳錢,差役又說:“給御史家送祿米一向不收車腳錢。”李母生气了,命令差役送還多出的祿米与應付的車腳錢,以此表示對李畬的責備。李畬得知后便追問倉庫官員,并且治了他的罪。各位御史見此情景,臉上都現出羞愧的顏色。 文昌左丞盧獻的二女儿原先許配給一個姓鄭的,丈夫早早去世,她便立誓不再改嫁。她姿色秀麗容貌端正,格調十分高雅。她有個姐夫叫李思沖,是羽林軍將領,姐姐去世之后他便奏請續弦,盧獻的二女儿便許給了他。兄弟們知道此事后,誰也不敢對她說。李思沖選好日子置備了丰厚的聘禮,帶上聘禮登門送去時,盧獻二女儿卻把他拒之于門外,并且高聲罵道:“老奴才,我可不是你的配偶!”于是跳牆出去,到了親戚家,剪去了滿頭秀發。李思沖將此事奏稟皇上,皇上的敕令不改變她矢志不嫁的決心。后來她出家當了尼姑,潛心修行,十分虔誠。 滄州弓高人鄧廉娶妻李氏,結婚不滿一年鄧廉就去世了。李氏年方十八,矢志守節,為丈夫的亡靈擺設牌位,每天三時供奉飯菜并在靈前哀哭,一連六七年總是身穿布衣素服不吃腥葷。忽于一夜夢見一位男子,容貌舉止甚為端庄篤誠,欲求李氏作自己的配偶,李氏在夢中沒有應許他。從此以后,李氏每天夜晚都能夢見他,但始終未接受他的請求。李氏以為他是個精魂鬼魅,便寫了符咒驅除他,結果未能除掉。李氏感慨地說:“我要矢志不變節,卻為此事屢屢干扰。大概是我的容貌尚未衰老的緣故吧。”于是用刀割掉了秀發,身上的麻布衣服從不洗滌,鬢角蓬亂也不梳理,臉上身上布滿了塵垢。那個鬼魅便在夢中向李氏稱謝道:“夫人的節操真如松竹一般堅貞,實在不能使你改變呀!”從此再也夢不見他了。滄州太守為了表彰李氏的貞節,在她的門前修建了牌坊,至今仍有貞節牌坊矗立在那里。 唐肅宗在宮中聚會宴樂,由歌女們化妝扮演戲劇,劇中有個身穿綠衣手持簡板的參軍。天寶末年時,有位蕃將阿布恩被判了刑,他的妻子被充侍在掖庭,此人擅長歌舞,便被分配在歌妓隊里。這次宴樂演戲時,肅宗便讓她來扮演參軍的角色。公主勸告肅宗道:“皇宮里的歌妓很多,為什么偏要這個人來扮演。如果阿布恩真是叛逆的話,他妻子也是同樣受刑的人,不宜于靠近皇上身邊。如果他是冤枉的,那又怎能忍心讓他妻子与歌妓們混在一起,充當笑樂的工具呢!我雖然非常愚昧,但深以此事不合情理。”皇上听了,也動了惻隱之心,于是停止演戲,赦免了阿布恩的妻子,并由此敬重公主的賢惠。 侍郎潘炎在唐德宗時任翰林學士。受到极為深厚的恩寵。他妻子是劉晏的女儿。一位京尹有事要見潘炎,一連几天未能見到,便向守門人贈送了三百匹細絹。夫人知道此事后,對潘炎說道:“哪有身為大臣,連京尹想要見面都要送給守門人三百匹細絹的道理!官場的可怕与身居高位的危險由此可知。”她急勸丈夫潘炎辭去官位。儿子孟陽剛被任命為戶部侍郎時,夫人非常擔憂,對他說:“以你的人才而得坐侍郎職位,我真害怕有災禍臨頭啊!”戶部衙門再三催促孟陽上任,夫人便道:“不行,不能馬上就位。你先把你的同學同輩請來聚會一下,由我觀察觀察看看。”儿子便將交往深厚的同僚都找了來,客人來到后,夫人垂下帘子在一旁仔細觀察了一番。聚會結束后,夫人高興地對儿子說:“他們都是和你一類的人,用不著擔憂了。”夫人問及坐在未位的那位身著慘綠衣服的少年是誰,孟陽答道:“那是補闕杜黃裳。”夫人說:“這個人跟別人都不一樣,將來一定是位有名的卿相。” 后唐太祖至州上源驛之變,太祖十分惱火,便要讓部隊掉過頭來去攻打對方。劉皇后當時正隨軍行進,便對太祖說:“您是在為國討伐賊寇,若以杯酒之微的個人恩怨而去攻城,過錯就在我們一邊,不如收兵回師,是非功過自有朝廷判定。”太祖于是收兵回師。天复年間,周德威的守軍被汴軍打敗,部隊四散潰逃,汴軍從而進逼城下。太祖臨危恐懼,便与德威商量出城去守云州,劉皇后說:“我听說國王要棄城而去邊外藩鎮,這是誰的主意?”太祖道:“這是存信他們的意見。”劉皇后說:“存信本是北蕃的牧羊小儿,哪管我們的成敗。國王常常恥笑當初王行瑜因為棄城而丟掉了根基,結果被人宰割,如今竟要效法起他來。國王曾經年避難于韃靼,几乎遭到陷害,幸因朝廷多事,才得重新返回來。如今一旦出城,就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故,怎么能去遙遠的北蕃云州呢?”太祖于是放棄了出城的計划。過了几天,逃散的人又漸漸聚集了起來,守軍將城池把守得嚴嚴的。這乃是劉皇后的功勞。 當年梁祖攻打歧隴的時候,領兵來到鳳翔。秦軍李茂員派戎校李繼朗率眾救援,秦軍一到即獲大捷,活捉梁兵七千余人。李繼朗率兵凱旋途中,在河池縣搶到一位少婦,很有姿色。繼郎很喜歡她,把她放軍營之中,往西行進了十五余里路程。每當逼她就范之時她便說:“我婆婆管束极嚴,丈夫嫉妒心极重,我愿以死來代替對我的侮辱。”秦軍官兵非常惱怒,強行脅迫其就范,但一直沒能使她屈服。官兵轉怒為笑,并對她表示同情怜惜,最終未能冒犯她;派人將她送回了家。 兗州有一戶平民百姓,婦媳姓賀,鄰里叫她織女。賀氏的父母以務農為生。丈夫是挑擔的商販,常年往來于郡城之間。賀氏初嫁為新婦時,未滿十天丈夫就外出經商。每次外出都是一連几年才回家,在家里住不了几天就又外出了。他用經商掙來的錢在外面養了別的女人,不給家接濟一個錢。賀氏知道這件事后,每當丈夫回家,他依然殷勤侍奉,臉上沒有絲毫不快的顏色。丈夫無可挑剔,心中不免有些慚愧,后來又無緣無故地辱罵賀氏,賀氏亦從不生气与他對罵。婆婆已經年老而且有病,經受著饑寒的煎迫。媳婦賀氏便給人家織布掙錢接濟家用,掙得的工錢如數交給婆婆,宁可自己挨凍受餓。婆婆又不知心疼儿媳,天天虐待她。賀氏生怕老人生气,更加畢恭畢敬,整日低聲下气,和顏悅色,以遂其心意,討她喜歡,自己從無怨言。丈夫時常把情人領到家里,賀氏便以妹妹相稱,臉上毫無怨恨的表示。賀氏為媳婦二十多年了,丈夫沒有在家里住上半年,而她仍能勉力奉養老人侍候丈夫,從來沒有怨言,堪稱賢惠孝順的女人啊! 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一天,王獻之在家里与一位客人談論文理,始終辯論不過這位客人。道韞打發使女告訴獻之道:“請讓我來為小郎解圍。”于是用青色綾緞當做幛子遮住了自己,隔著幛子与客人辯論起來,這位客人無論如何也不能辯論過她。 楊盈川的侄女叫楊容華,自幼善長詩文。容華曾寫過一首表現年青女子新妝情景的詩,喜歡這首詩的人都爭相傳誦。這首詩寫道:“宿鳥惊眠罷,房櫳乘曉開。鳳釵金作縷,鸞鏡玉為台。妝似臨池出,人疑月下來。自怜終不見,欲去复徘徊。” 唐朝的上官昭容,在母親剛怀了她時,夢見有個神仙投給她一杆极大的秤,用它可以秤量天下。出生滿月之時,母親鄭氏逗弄她道:“你就是秤量天下的人嗎?”小孩咿咿啞啞地答道:“是。”孩提之時家中遇難,上官昭容便隨母鄭氏配入掖庭。十四歲時,聰明穎達敏捷博識,顯示出無比的才華。則天皇后听說后便要考考她,只見她提筆即書,文章立成,全像早有成竹在胸一般。自從武周通天年間以后,在建立景龍文館之前,她一直掌管則天女皇的詔命文告工作。朝廷的軍國大計,生殺大事,多由她來裁決。至若搜求英俊人才,网羅擅長文辭的詞客強人,她更是竭盡其力。一時間,國內多有好文之士,朝廷少有不學之臣。一連二十余年,民間出現路無拾遺的升平景象,這是上官昭容善于輔佐朝政的功勞。然而晚年之時她卻多与宮外朋党溝通,玩弄權術,成為朝廷的危險人物,唐玄宗平息禍亂時,上官昭容被殺掉了。 燕文貞公張說的女儿嫁給了一家姓盧的。她說過要給公公求一個官職,等到父親退朝回家時便向他打听。父親不說話,只是指著支撐床的龜向她示意,女儿張氏便領悟其意,拜謝父親回到自己屋里,告訴丈夫說:“公公得到了詹事的官位。” 杜羔的妻子擅長寫詩。杜羔屢次參加科舉考試沒有及第,打算作罷回家。快要回到家時,妻子便先寫好一首詩寄給他,激勵他重返考場。詩中寫道:“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到來時近夜來。”杜羔看了此詩,立即返回京城,終于考中了。 唐武宗會昌年間,邊將張睽戍守邊防長達十几年未能回家,妻子侯氏繡回文作龜形詩,表達自己思念征夫的心情,繡成之后進宮獻給皇上。詩中寫道:“睽离已是十秋疆,對鏡哪堪重理妝。聞雁几回修尺素,見霜先為制衣裳。開箱迭練先垂淚,拂杵調砧更斷腸。繡作龜形獻天子,愿教征客早還鄉。”皇上為了表彰她的才華,敕令賜絹三百匹。 關圖有個妹妹天資十分聰明,所寫的文章和書信,無不情辭并茂生動感人。關圖常常跟同事們說:“我家有個進士,可惜不愛梳理。”后來關圖家客居江陵。有個姓常的鹽販子,積蓄了很多錢,是三峽人,也定居在江陵。此人与關圖交情深厚,關圖也把他當長輩對待。几年之后,這位常某去世了。他有個儿子,相貌風度頗為儒雅,而且略通文墨,關圖就把自己的妹妹給他做了妻子。此人就是后來很有名气的常修。關圖妹妹嫁過去后,便与常修一起讀書,刻苦修習二十余年,常修的才學十分淵博,遠遠超過了同輩人。咸通六年科舉及第,主考官是司空李公蔚。江東舉子羅隱落第之后返回故鄉,臨別有詩贈常修道:“六載辛勤九陌中,卻尋歧路五湖東。名慚桂苑一枝緣,繪憶松江滿棹紅。浮世到頭須适性,男儿何必盡成功。惟應鮑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風。”他還有一首《廣陵秋夜讀修所賦三篇》,同樣流露出對常修才華的敬重,寫成之后也寄給了常修,詩中寫道:“入蜀還吳三首詩,藏于篋笥重于師。劍關夜讀相如听,瓜步秋吟煬帝悲。物景也知輸健筆,時情誰不許高枝。明年二月東風里,江島閒人慰所思。”常修的名望如此之高,与妻子關氏的幫助和影響大有關系。后來常修去世,關氏親自動筆寫了一篇祭文,此文被當時人競相傳抄。 女道士魚玄机,字惠蘭,很有文才。唐懿宗咸通年間,她嫁給了補缺李億。后因丈夫不再愛她,便下山到咸宜觀當了道士。她曾寫詩悲歎自己的身世道:“易求無价寶,難得有心郎”;“蕙蘭銷歇歸春圃,楊柳東西絆客舟”。自此之后,她放浪情怀,是一個娼婦。后來竟然親手殺死侍婢,結果被京尹溫璋殺掉了。魚玄机有詩文集流行于世。 牛肅的長女叫應貞,嫁給了弘農楊高源。應貞在少年時期就特別聰明,好像有特异功能似的,有的人是“過目不忘”,她則能夠“經耳必誦”。十三歲時,就能背誦佛經三百余卷,正有儒家經書及諸子、史書等一百多卷,親族對此非常惊异。應貞以前未讀過《左傳》,正要教授給她,而她卻在一天夜晚剛剛睡下時,忽然背誦起《春秋》來,從魯惠公元妃孟子卒開始,直背到智伯貪而复,故韓魏反而喪之為止,共計三十卷,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一直背到天亮才停止。當她在背誦的時候,好像有人在一句一句地教她,或者是跟誰在對談。父親非常震惊,几次喊叫她,一直不回答,直到背完了才醒過來。問她為什么能夠這樣,她也不知道。打開原書試驗她時,背過的部分她已經十分精熟了,再問她什么她也不回答。應貞共寫下文章一百余篇。后來,她所學習的范圍,窮极孺、釋、道三教,文泛涉獵,博識多能。每到夜晚熟睡時,就在睡眠中与文人談論文學理論,交談的對方都是從前的知名人物,她就与這些人互相對答,而且時時出現辯論的高潮,這些人有王弼、鄭玄、王衍、陸机等。有時則与從前的知名人物談論文章的得失。就這樣,有時論文章、有時談理論;一談就是數夜不止。應貞在二十四歲時就去世了,也就是英年早逝。現在收集到她的文章《魍魎問影賦》若干章,此文的序言寫道:“庚辰之年,我患重病在床,長達一百天之久不能下地走動,疾病使我精神萎靡不振,身体疲弱憔悴。利用藥物治療,又使病痛有增無減。有感于《庄子》曾有‘魍魎責影’之義,因成《魍魎問影》之賦,借此也許能夠解除一些病痛吧。”賦的正文如下:魍魎問我的影子道:“你乃英達之人,聰明之子,學問包攬六藝,文章兼通百家,深諳道家之秘言,探得釋教之幽旨;既謹守著為婦之道,又希慕于治國安邦的大道理;不矯前人之枉獲取殊名,不毀現成之物顯露自己。如此賢淑忠恕之德,足可為精神之支柱,為何這樣姿貌疲弱、精神沮喪,以至煩冤于枕席之上、憔悴于衣巾之中呢?身為影子,你只能寄身于形何,形何与你相親相依。你為什么不教形体崇尚德性,自享天倫之樂,而使它不通于萊妻之樂道、鴻婦之安貧呢?難道痼疾纏身就不想生存,身處微賤就想輕生嗎?如今節令變移,冬去春回,陽光普照大地,暖气吹拂梅柳,冰雪融化為春水在房前潺潺流淌,空气煽動著和風徐徐送進窗里。所有這些均能消除憂愁減輕病痛,怡悅精神延年益壽。你為什么沉默不語、無所事事,給形体造成痛苦呢?”听了魍魎對影子這一通責問,我便憤然而起,与它爭辯道:“你居住在無人的地方,游蕩在鬼魅的故鄉;你的形狀圖畫在夏鼎上面、名字記載于《庄子》的篇章。你的見聞怎這么不夠廣博,言談怎這么不漂亮!影因有了日光而生,像因有了本人而現;這里的微妙道理豈是言談能說清的,哪能以節令与气象的變辨辯得明呢?影子隨著日光的晦与明而或滅或興,跟著形体的變更而變易。愚人怕見影而愚昧不明之劣性得以顯揚,智者看到影則遲暮之心頓生,或贊美或厭惡,全因各人自己而定,影本身有何過錯而受你譴責?況且,我听說,至道之精神在于深邃奧妙,至道之极致在于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通達之人听任性命之或長或短,有識之士不在乎時運之順利或阻塞;他們不為苦惱所糾纏,不為榮耀所迷惑,失掉什么不以為失,得到什么不以為得。你為什么竟然對我不賞芳春而惱怒,對我不看重華飾而加以譴責!另外,我的志向和操守,哪是你的智力所能理解的。”我的話還沒說完,魍魎便惊訝地站了起來,歎道:“我生于沒有人煙的境外,長在荒遠的地方,根本不懂得智者處身的志向和操守,所以前來問影。您既然談到玄理如此深奧微妙,我愿意終生藏匿,不再出面騷扰。”當年,應貞在夜晚睡眠時,夢到自己把書撕碎了吞食下去,每次做夢能吞食几十卷,下次做夢則又換一种文体來吞食,這樣的夢做了不知有多少次,于是她便能寫很漂亮的賦、頌等文章。她的筆名叫遺芳。 慎氏是北陵虔亭一書香門第的女儿,當三史嚴灌夫來此旅游時,兩人相識并結為美好夫妻,同年一起回到了蘄春。過了十多年,慎氏沒有生儿育女,灌夫便挑她的過錯將其休了,讓她回到二浙老家。慎氏慨然登上舟船,親屬們來到江邊送別。此時慎氏題詩一首,贈于灌夫以抒尚別之情。灌夫看了此詩深受感動,于是撕毀休書,夫妻和好如初。慎氏的這首詩寫道:“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云飛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濠梁人南楚材在陳穎旅游。日子久了,穎州太守因為敬慕楚材的儀表風范,便想把女儿許給他做妻子。楚材家里已經有了妻子,只因受到穎州太守的知遇,便忽然忘記了夫妻的情義,竟然答應了這門親事。于是打發身邊的家仆回家去取琴書,似乎已經無意回老家了。并且讓人捎信告訴妻子,自己要去青城求道,去衡山訪僧,已對仕途功名不感興趣了。妻子薛媛擅長書畫,而且能詩善文。她心里已經多少知道丈夫的心意,便對著鏡子畫了自己的形像,連同新寫的四首詩一塊寄給了丈夫。楚材收到妻子的畫像与詩之后,心里很覺慚愧,遽有雋不疑之讓,夫妻于是恩愛如初,白頭偕老。鄉親們為此事傳頌著四句順口溜儿:“當時婦棄夫,今日夫棄婦;若不逞丹青,空房應獨自。”薛媛當時寄給丈夫的一首《寫真寄夫》詩寫的是:“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端。已經顏索寞,漸覺鬢凋殘。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 孫氏是樂昌人,進士孟昌期的妻子,擅長寫詩。一天,她把自己的詩集全燒了,以為能文善詩本非女人家的事。從此之后,她便遵守婦人之道,專心治理家務。孫氏有一首代替丈夫贈給別人的《白蜡燭》寫道:“景胜銀釭香比蘭,一條白玉逼人寒。他時紫禁春風夜,醉草天書仔細看。”又有《聞琴》一詩寫道:“玉指朱弦軋复清,湘妃愁怨最難听。初疑颯颯涼風動,又似蕭蕭暮雨零。近若流泉來碧嶂,遠如玄鶴下青冥。夜深彈罷堪惆悵,霧濕叢蘭月滿庭。”還有一首《謝人送酒》詩道:“詩將清酒寄愁人,澄徹甘香气味真。好是綠窗風月夜,一杯搖蕩滿怀春。”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