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此卷宋版原缺,予考家藏諸書得十一人補之,其余缺文尚俟他日,十山談愷志(本卷原缺,談氏初印本有此卷,未知所出,后印本撤出。附增識語云云,今將初印本此卷附錄于后,以資參考)。 洗氏 衛敬瑜妻 周迪妻 鄒待征妻 竇烈女 鄭神佐女 盧夫人 符鳳妻 呂榮 封景文 高彥昭女 李誕女 (以下俱缺) 義成妻 魏知古妻 侯四娘 鄭路女 鄒仆妻 歌者婦 洗氏,高涼人,世代為南粵首領,部落有十余万人。洗氏自幼就賢惠聰明,未出嫁時,就能安撫部落中的民眾,壓服各方粵人。高涼太守馮寶听說了她的志向和操守,娶她為妻子。她常常与丈夫馮寶一起,參与決策訴訟,使這里的行政措施和法令井然有序。侯景反叛,都督蕭勃調集軍隊支援,并派遣刺史李遷仕去召見馮寶,馮寶想要前往,洗氏怀疑他也要反叛,就阻攔了他,后來果然反叛。馮寶死后,岭南大亂,洗氏又使人們歸順于她,百粵之地平靜下來。當時洗氏的儿子馮仆還小,但由于洗氏的功勞封他為信都侯,皇帝下詔書冊封洗氏為高涼郡太夫人,賞賜一駕挂著刺繡帷幔懸垂著絲質网繩套著四匹馬的安車,鼓樂喧天,儀仗旗幟飄拂,并持有旌節,如迎接刺史一級官員的儀式。儿子馮仆死后,百粵人稱夫人為圣母。王仲宣反叛,夫人率師平亂,并披甲騎馬,親自到各州去安撫,岭南一帶全部安定,又被冊封方譙國夫人。幕府中的長史,及所屬官吏都授給印章,遇事不必先上奏,可以自行決斷處置。皇后還賜予她各种首飾及一套宴禮服。當時番州總管趙訥十分貪婪殘暴,當地土著人紛紛逃亡或反叛,夫人上了一份密封章奏要求給他論罪,皇帝下詔讓夫人對當地的民眾進行安撫并招之歸順。夫人親自帶著詔書,自稱是朝廷的使者,經歷了十几個州,宣揚講述皇帝的恩惠,凡是她所經過的地方全都歸順。文帝賜給夫人臨振縣湯沐邑。死后謚號為城敬。 洗氏是高州保宁人。身高七尺,很有智謀,有三個人的力气,兩只乳房長二尺多,有時冒著酷暑遠行,便把兩只乳房搭在肩上。秦朝末期五岭之地起禍亂,洗氏招集選派兵丁,固守家鄉,使得許多少數民族的部落酋長不敢侵襲。等到趙陀稱王,占据整個岭南地區時,洗氏便帶上要贈送的二百擔軍裝和物資去拜見,趙陀极為喜悅。洗氏与他談時政論兵法,智謀和辯才都縱橫自如,趙陀竟辯駁不倒她,委托她治理高涼之地。她的恩威震動了遠近的民眾,相鄰的州郡都依附于她。如今岭南多有洗姓,那大多數都是她家族的后代。 衛敬瑜的妻子,十六歲時就死了丈夫。父母及舅舅姑姑都打算讓她改嫁,她割掉耳朵立誓,決不改嫁。她家住著一窩燕子,經常是雙雙伴飛,后來忽然變成了單飛燕,此女有感于它的孤處,便用一根絲線系在它的腳上作記號。第二年,這只燕子果然又飛回來,還帶著以前的絲線,她寫詩道:“昔年無偶去,今春又獨歸。故人恩義重,不忍更雙飛。” 周迪的妻子某氏。周迪很善于做買賣,往來于廣陵,正好遇上畢師鐸叛亂,人們都互相搶掠出賣而賺錢吃飯,周迪已經餓得快要死去了,妻子道:“如今想要回去,就不能兩全了。你有老人在世,我們二人不能一塊死,只希望把我賣掉以便救濟你返回去。”周迪不忍心,妻子決然地來到販賣人口的店舖,賣錢數千都送予周迪。走到城門的時候,守門人盤查審問,怀疑他們是在欺騙,便要与周迪去店舖核實,此時見妻子的頭已經置于她依靠的橫梁木上。周迪包裹起剩余的尸骨歸來后把她埋葬。 鄒待征的妻子名字叫薄,是武康縣尉自牧的女儿。待征到江陰做官,薄也跟隨而去。袁晁叛亂,待征扔掉官印逃跑躲避,薄被敵人搶走,想要污辱她,薄不依從,告訴她家的一個老女仆,并讓她告訴待征說:“我的義節不能玷污,我宁可投江而死。”敵人退走后,得到了她的尸体,她的聲譽傳遍了江南。听說此事的人有個叫李華的寫了一篇《哀節婦賦》:“去年群盜并起,橫行于沿海江浙一帶。江陰的千家万戶,都化為一片片凝血。他們無石不燒,無玉不斷。巍巍薄女,名節光耀,自牧之女,鄒郎之妻,洁白的品德,芬芳的姿質,是女中的英豪。鄒待征避禍,藏于叢生的草木之中,她仿佛被拋棄了一樣,被捕捉而成為囚徒。當時是在泥沙中盡力爬行,极力盼望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而被投降的官吏告密。夫人托一個白發老婦給帶話,老婦被夫人所感動,于是把夫人的話轉達給鄒待征。兵亂解除后去尋找尸体,發現于江畔。哀風為她蕩起水波,云气為她結成孤云。鳧雁為她哀鳴。日月為她蒙輝。端標移景而恒直,盛開的香花即使遭了嚴霜而香气依然存在。知道孩子的誰也不如自己的父親,最可信的是長輩的話。” 烈女姓竇氏,小字桂娘。父良,建中初為汴州戶曹掾。桂娘美顏色,讀書甚有文。李希烈破汴州,使甲士至良門取桂娘去。將出門,顧其父曰:“慎無戚戚,必能滅賊,使大人取富貴于天子。”桂娘既以才色在希烈側,复能巧曲取信。凡希烈之密,雖妻子不知者,悉皆得聞。希烈歸蔡州,桂娘謂希烈曰:“忠而勇,一軍莫如陳仙奇。其妻竇氏,仙奇寵且信之。愿得相往來,以姊妹敘齒,因徐說之,以堅仙奇之心。”希烈然之。因以姊事仙奇妻。嘗間謂曰:“賊凶殘不道,遲晚必敗,姊因早圖遺种之地。”仙奇妻然之。興元元年四月,希烈暴死。其子不發喪,欲盡誅老將校,俾少者代之。計未決,有獻含桃者。桂娘曰:“希烈子謂分遺仙奇妻。”且以示無事于外。因為蜡帛書曰:“前日已死,殯在后堂。欲誅大臣。須自為計。”次朱染帛丸如含桃。仙奇發丸見之,言于薛育曰:“兩日稱疾,但怪樂曲雜發,盡夜不絕,此乃有謀未定,示暇于外,事不疑矣。”明日,仙奇薛育各以所部兵噪于衙門,請見希烈。烈子迫出拜,愿去偽號,一如李納。仙奇曰:“爾悖逆,天子有命。”因斬希烈妻及子函七首以獻,陳尸于市。后兩月,吳少誠殺仙奇,知桂娘謀,因亦殺之。(出《樊川集》,原缺,据談氏初印本附錄) 奉天縣有兩個姓竇的女子叫伯娘、仲娘,雖然生長在鄉村荒野,但自幼便有志向和節操。她們居住在与邠州相鄰界的地方。唐朝永泰年間,有草賊數千人手持兵器,進入她們的村落,進行搶劫。他們听說這兩個女子很有姿色。當時姐姐十九歲,妹妹十六歲,他們正藏在岩洞里,賊徒們想要對她們強行污辱,于是先從洞中拽出伯娘,走了數十步,又拽出了仲娘,賊徒們相互望了望,心中都很滿意。等走到深谷邊上,伯娘說了聲:“我怎能受你們這些強盜的污辱!”便跳下深谷去。強盜們還在惊懼中,仲娘也跳下去。谷深有數百尺,姐姐很快就死去了,仲娘摔得腳斷臉破,遍身流血,斷气很久又曾蘇醒過,強盜這才作罷而去。京兆尹第五琦感歎二女的貞烈,便奏于皇帝,皇帝下詔表彰了她們的世家,并永久免除她們的丁役,二女的葬事花費全部由官家付給。京兆尹曹陸海,頭一個寫賦贊美她們。 烈女姓竇,字桂娘。父名良,唐朝建中初為汴州戶曹。桂娘生得很美,從小讀書,很有文采。李希烈攻破汴州,派兵到竇家把桂娘搶走,快要走出門的時候,回頭對她的父親說:“多加慎重不要悲傷,我一定能滅掉這些賊寇,讓大人在天子那里取得富貴。”桂娘是因為有才能和姿色,李希烈才讓她伴隨于自己身邊的,因此她很快就巧妙地取得了李希烈的信任。凡是李希烈的机密,連他的妻子都不知道的,桂娘全都能夠听到。李希烈要回蔡州時,桂娘曾對他說:“要論忠誠和勇敢,全軍誰也不如陳仙奇。他的妻子竇氏,陳仙奇是极寵愛信任的,我希望能与她互相往來,以姊妹相論,好對她慢慢勸說,以便使陳仙奇的心更堅定。”李希烈答應了她。于是桂娘把陳仙奇的妻子當做姐姐來事奉。桂娘曾為离間李、陳之間的關系而對她說:“李賊凶殘無道,早晚會失敗,姐姐應該及早謀划投奔的地方。”仙奇的妻子同意這樣做。興元元年,李希烈暴死,他的儿子遲遲不公布,他打算全部殺掉那些老將校,讓少壯派取代。計謀尚未決定時,來了一個進獻櫻桃的人,桂娘說:“希烈的儿子請你分出一些贈送給仙奇的妻子。”并以此來表現出自己對外面沒有任何不正常的事。于是她在一片蜡帛上寫道:“李希烈前日已死,靈柩停放在后堂。其子打算誅殺各大臣,你們自己要想好計謀。”接著用紅色把帛丸染得如櫻桃一樣。仙奇發現了帛丸看到字后,告訴薛育說:“兩天來一直對外稱病,只是演奏一些雜怪樂曲,徹夜不停,看來是有計謀沒有定下來。其實這是想對外表示出空閒無事,好不讓人們生疑。”第二天,仙奇、薛育各自派兵到衙門喧嘩,請求見希烈。希烈的儿子被迫出來拜見,并愿意去掉偽號,仍如過去一樣稱李納。陳仙奇道:“你等叛逆,天子有令!”于是斬了希烈的妻子儿子等七人的頭獻給朝廷,并把他們的尸体陳于大街上示眾。兩個月后,吳少誠殺了陳仙奇,他知道前事出于桂娘的謀划,于是也殺了桂娘。 唐朝大中五年,兗州瑕丘縣鄭神佐的女儿,二十四歲,已答應嫁給馳雄牙官李玄慶。鄭神佐也是個當兵的,戍守于慶州。當時党項叛亂,鄭神佐戰死。鄭女的母親先已死去,他們沒有男儿。鄭女因為父親戰死在邊城,再也無法回來,便剪去頭毀掉女子的相貌,獨自一人前往慶州,護送父親的遺体回來。將遺体運送到瑕丘縣進賢鄉馬青村,与母親合葬,便住在墳地的房子里,并親手栽种了松柏,發誓永不嫁人。節度使蕭俶將此事寫成文狀奏予皇帝說:“在鄉里之中,很少懂得禮教,而鄉村女子的本性,尤其不明白做人的正道。但是鄭氏女子把悲痛完全凝結在墳墓中,以深深的悲哀怀念父親,她投身于沙漠,收回了父親的遺骨。從遙遠邊陲,能回到她故鄉,并由悼念亡親的悲郁之情而聚結為對敵人的仇恨,決心守護墳墓而發誓不再嫁人,應該表彰這种孝道精神,鼓勵這种忠貞的節操。”皇帝下詔表彰了她的家庭。并贊揚道:“由于賞罰和教化使天下太平,男人忠誠女人堅貞,講禮儀而能自我防范,講正義而不苟且偷生。大筆生輝,閨房的名聲大振,《關睢》符合雅的教化,這是第一個被稱為文明的。” 盧夫人,房玄齡的妻子。還是在房玄齡地位卑微時,有一次他病得將要死了,于是對她托言道:“我病得快要死了,你還年輕,不可守寡,你要善于侍奉那個后來人。”盧夫人哭著進入帷帳中,剜出一只眼珠示于房玄齡,以證明自己決不會有二心。恰巧房玄齡的病康复了,房玄齡對她終身都很敬重。可是考察一下《妒婦記》,那里面也有盧夫人,為什么在房玄齡卑微的時候她很賢惠,而到他地位顯赫時她便有了妒忌之心呢?我于是很有些感慨。 玉英,唐朝時符鳳的妻子,生得十分美麗。符鳳因獲罪而被流放于儋州,走到廣州時,被當地的土著人殺死,并威脅玉英供他們奸淫。玉英道:“我只一個女人,哪里能侍奉這么多男子?請推舉出一個年長的人來。”強盜們答應了她,便請她去換衣服。過了一會儿,玉英身著盛服站在船上,罵道:“受賊人的污辱,不如一死!”于是跳入海中。 許升的妻子呂氏字榮。許升年輕時是個賭徒,不修養自己的品行。呂榮曾經親自去操持家里的產業,以便奉養她的婆母。并多次勸他鑽研學業。許升每次有不良行為,她就流著眼淚對他進言規勸。呂榮的父親長期積蓄的憤恨終于暴發出來,于是要叫回呂榮打算讓她改嫁。呂榮歎息道:“這個命中應有的遭遇,在道義上也是不該离异再嫁的。”始終不肯回去。許升因此受到感動而自勉自勵,于是到外地去求師學習,終于取得功名。不久被本州推荐任命為官,走到壽春縣時,被強盜殺害。刺史尹耀捕捉到了那個盜賊,當呂榮去大路迎喪的時候,听說捕到盜賊。便來到州府,請求戮殺仇人,尹耀听允了她的要求,呂榮便親手砍下盜賊的頭,用以祭奠亡靈。后來郡內遭遇寇賊,強盜們要奸辱她,她越牆而走,強盜持刀將她追獲,說:“從我則生,不從我則死!”呂榮說:“為了節操道義,決不讓身子受到污辱!”強盜于是將她殺死。這一天,刮起了大風下起了暴雨,雷擊電閃,強盜恐慌了,立即叩頭謝罪,并把她埋葬了。 殷保晦的妻子,是封敖的孫女,名絢字景文,會寫文章,并擅長草書、隸書。殷保晦任校書郎時,黃巢進入長安,夫妻一起藏于蘭陵。第二天,殷保晦逃走,賊人喜歡景文的美色,想要娶她,被她嚴厲拒絕。賊人好話說了千千万,封景文仍不答應。賊人勃然大怒道:“從我則生,不然的話,正好用你來潤滑一下我的劍!”封景文罵道:“我乃是公卿之后,守節而死,雖死猶生!”一直不肯依從賊人而讓他得手,于是被殺害。保晦回來,左右告訴他說:“夫人死了!”保晦痛哭而死去。 高愍女,原名叫妹妹。父親高彥昭,原來在正己手下做官,等到讓他歸順時被他拒絕。于是留下他的妻子儿女為人質,派他去駐守濮陽。唐朝建中二年,高彥昭帶著城池歸府河南都統劉玄佐,因而他的家屬全被屠殺。當時他的女儿才七歲,母親李氏可怜她還年幼,請求免她一死去做婢女,他們答應了她的要求,可是女儿不肯,道:“母親哥哥都不免死,還依靠誰活著?”母親和哥哥將要被執行,于是遍拜四方,女儿問為何要拜,母親說:“這是向神禱告乞求。”女儿道:“我們家是因為忠義而被殺,神怎么不知道而還要去拜它?”她問過父親在哪里,便面向西方痛哭,再拜而后赴死。德宗對此女很惊歎,下詔由太常博士為此女立謚號為“愍”,許多儒士都爭相為她寫悼念文章。后來高彥昭隨劉玄佐援救宁陵,收复汴州,被授予穎州刺史,朝廷記載了他的忠君事跡。他在穎州任職二十年而未遷調,死后追贈為隘州都督。 東越的閩中縣有一座庸岭,從下面到岭頂要走數十里路。在岭北坡的陰濕地帶,有一條大蛇,長有七八丈,身圍有一丈,當地的土著人對它常常感到恐慌。東治的都尉以及所屬縣邑的長吏們多有被蛇咬死的,于是使用牛羊祭祀,可是仍然不太平,或者給人托夢,或者告訴巫師,說想要吃十二三歲的童女。都尉令長們都很擔憂害怕,就一起去尋找那些婢奴生的或罪犯家的小姑娘先領來養著,到了八月初,便祭送到蛇洞口,蛇到晚上就出來將她吞食了。年年如此,前后已送去了九個童女。有一年,快要到祭禮的日期了,可是沒有招募童女。將樂縣李誕家有六個女儿沒有一個男儿,他的小女儿名叫李寄,應招要去,父母不讓,李寄道:“父母不要相留,如今只生了我們六個女儿,沒有一個男儿,你們雖有孩子也像沒有一樣。我活著不會有緹縈拯救父母那樣的功勞,不能供養老人,白白地浪費衣服糧食,活著也對家庭無益,不如早點死了。把我賣了,還可以少得一點錢用來供養父母,這不是一件好事嗎?”父母仍然疼愛她不讓她去,然而終于沒能禁止,李寄還是去了。她去求要到一把好劍和一條咬蛇犬,到了八月初,便到廟中來坐,怀中藏著劍并領著狗。她先把几石用蜂蜜炒的滋粑放在洞口,到了晚上蛇便出來了,那蛇頭大如谷倉,眼睛如二尺鏡,聞到滋粑的香味,先去吞食。這時李寄放出狗,那狗扑上去便咬,李寄隨后沖上去用劍砍殺。那蛇于是竄出洞來,到了廟的庭院便死了。李寄到洞中去察看,得到那九個童女的頭骨,全舉在手中走出來,悲痛地說:“你們太怯弱了,全都被蛇吃掉,實在太可怜了!”于是李寄緩步而歸。越王听說此事后,娶李寄為王后,授予她父親將樂縣令,母親及姐姐們也都有賞賜。從此東治之地再也沒有妖邪作亂,那贊頌李寄的歌謠至今還在流傳。 漢源縣人義成的妻子,到了壯年也沒生儿子。丈夫死了將要埋葬,在沒有下葬之前,她先含上一口毒藥酒,等到就要入墓時,她撫著棺材吞酒而死。于是把他們一起合葬。當時皇帝從上奏的文書中知道了這件事,下詔書給予表彰并賜予布帛。此事見于常琥國志。 唐朝時,工部尚書魏知古,性格文雅正直,善于寫文章。七十歲時,死于任上。他的妻子蘇氏開始并未哭,等她來到之后,先是用香水為他擦洗身子,再給他口中含上玉換好衣裳之后,一聲痛哭而死去,与尚書同日合葬。當時人們十分惊奇她的節操,認為這是從前沒有過的。 唐朝至德元年,史思明叛亂尚未平息,衛州曾有侯四娘等三名婦女,刺血為誓拜于軍前,要求加入正義之師去討賊。 鄭路兄弟有到江南去做官的,他們把船停泊在江中的小島旁,突然來了一群強盜,他們就把所有的金帛等貴重物品都陳放在岸上,任賊人隨便拿取。可是賊人卻一件不要,說:“只要得到侍御史的小娘子就滿足了。”鄭路的女儿是個美人,賊人是在暗中知道的。骨肉親人面面相顧,不知該如何回答為妥,而鄭女卻欣然同意隨他而去。那賊也有小船,便載她而去。鄭女對那賊人道:“你雖然以偷盜為生,可是能沒有家和親屬吧?然而我家是士大夫家族。如今既然要做你的妻子了,怎么能對我無禮相逼呢?要是到達你所去的地方,見到你的親屬,能把你的妻子安頓托附好我就滿足了。”那賊人說:“行。”鄭女又指著帶來的兩個婢女道:“你既然以偷為名,就不該有這些婢女,為你打算,不如把她們送回我家好。”那賊人因為她貌美,她說什么他都順從,因此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便親自划槳,載著二個婢女走了。鄭女于是跳江而死。 后梁朝末期龍德壬午年,襄州都軍務鄒景溫調任去徐州,仍然掌管都軍之務。他有一個很強健的仆人(姓名已不詳),仗著自己有武功而勇猛有力,便獨自与妻子騎驢上路。走到宋州東芒縣的碭澤,這里平素多有強盜,路經這里的人凡有孤單的,很少能免除被搶劫殺害的,這天他便与妻子在這里的坡旁雙柳樹下歇息,他大聲講道:“听說此地平素多有豪客,怎么沒一個敢來与我決一胜負啊!”話音剛落,便有五六個強盜從樹叢中跳出來,一人從后邊雙手將他抱住,与他拼搏并把他扑倒,那賊手下的眾徒便立即按住他的脖子,抽短刀將其斬斷。這個仆人隨身攜帶的武器,絲毫沒有用上,是乘其不備而襲擊的。他的妻子在旁邊,沒有表現出一點惊慌,只是假裝地大喊道:“痛快!今天才洗刷掉我的恥辱。我本是良家之女,遭到他的搶掠,才到了這里,誰說沒有神明啊!”強盜們認為她很真誠而沒有殺她,帶著她和行李并赶著兩頭驢一起向南走去。走了將近五六十里,到了亳縣的北界,在孤庄的南面開始休息。庄子的大門站著帶兵器的人,那是在這里警戒和守衛村庄的人。那婦人便徑直走到村民的家中。強盜們也認為她去要吃的,沒有怀疑她。婦人于是哭著去拜見了村中的總首,并且講述了她的丈夫剛剛遭屠殺的情況。總首听說后,秘密地召集他手下的人,一起把他們拘捕綁上,只有一人逃走。然后給他們戴上刑具押送亳城,他們都被斬首于市并陳尸示眾。那婦人則返回襄陽,削發為尼,立下終身當尼姑的志向。 南中地區有一個大帥,世襲爵位,然而十分放縱蠻橫。有一個善于唱歌的女子,与她的丈夫從北方來,那女子很有姿色,大帥听說后便召見了她。每次到大帥的府第,總是与她的丈夫一起來,輪唱和聲,歌聲回旋繚繞。大帥想要和她做愛,那女子拒而不允。大帥便秘密派人害死她丈夫并把她安置于別室,還為她置辦了珍珠翡翠等許多首飾,以取悅于她的心。過了年后大帥到她那去,那女子也欣然接待,而且情意十分纏綿。等到上了床,那女子突然從衣袖中拔出一柄雪亮的匕首,按住大帥想要制服他,大帥拉住她的胳膊抽身逃走。那女子去追他,正好有兩個奴仆在她到來之前搶先關上大門,因此幸免逃脫。隨后便派人捉拿她,那女子已自己砍斷脖子。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