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儒行 劉獻之 盧景裕 蕭德言 張楚金 怜才 沈約 唐高宗 天后 源乾曜 張建封 李實 韓愈 楊敬之 盧肇 令狐綯 崔鉉 高逸 孔稚珪 李元誠 陶弘景 田游岩 朱桃椎 盧鴻 元結 賀知章 顧況 陳琡 孔拯 后魏時的劉獻之少年時就好學,尤其精通《詩經》、《左傳》,博覽群書。他見到名家、法家的著作,就合上書譏諷地笑著說:“假如使楊朱、墨翟之流不作這种書,千年之后有誰認為缺少它呢。”劉獻之又對自己親近的朋友說:“我讀了屈原的《离騷》之后,認為他本來就是個精神不正常的人,死了一點也不可惜。”當時有人跟他學習,拜他為師,劉獻之說:“雖然立身之業有百行各不相同,但是最根本的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這四科中要以德行為首要的。你如果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關怀愛護你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能夠對國家忠誠、為人辦事守信譽、謙遜和藹、禮讓待人,不用你走出家門,你的名聲就可以遠播天下。假如你不能向上面說的那樣去做人,雖然你或閉門苦讀、或恭恭敬敬地拜師學業,只能做到博覽群書、增加你的知識。不過是象堆個土龍乞求上天降雨一樣,只是你幻想將來能功成名就。其實這樣做對你尋求成就事業之道有什么益處呢?孔子和他的門生們,起初也未悟到這個道理。后來看到吾立子上荐父母下愛兄弟的行為,這才回到家里效仿吾立子去孝敬父母、撫養兄弟的啊。天那!象孔老夫子和他的門生這樣賢達的圣人,怎么在立身的道理上也覺悟得這么晚呢?”由此,四面八方的學者都慕名來拜劉獻之為師。劉獻之對前來拜他為師的人感歎地說:“在淡泊功名這方面我比庄周老夫子還差得遠啦。”堅持辭卻來拜他為師的人。 范陽盧景裕,太常盧靜的儿子,司空盧同的侄子。少年時就喜愛安靜沉默,喜愛讀經史一類的書,安貪樂道,從來不將名利二字挂在心上,時人送給一個居士的雅號。盧景裕剛生下來時頭上就生有一叢白發,共四十九根,由此小名叫白頭。他特別偏愛《周易》、《庄子》,為這兩部書作過注釋,四十九歲那年去世。盧景裕性格端方嚴謹,雖然置身于幽暗的屋子中,也是正襟危坐、端庄持重。炎熱的夏日,從來不袒露肌膚。就是与自己的妻子相對而坐,也如跟貴客一樣的恭謹嚴肅。盧景裕官至中書侍郎。 唐時有個人叫肖德言立志于學。每當他研讀五經時,必須先洗漱更衣,然后正襟危坐地去讀。他的妻子問他:“你每日都這樣正襟危坐地看書,不累嗎?”德言回答說:“對先師的著述要恭敬,怎么能畏懼勞累呢?” 張楚金和越石同期參加鄉貢進士的選拔,州司想去掉越石而選拔楚金為鄉貢進士。楚金得知后跟州司說:“按順序選拔,越石比我年長,按才能選拔我不如越石,我堅決請求不要選拔我為鄉貢進士。”是時,李勣在這做都督。他听到這件事后贊歎地說:“這些貢生們原本追求的就是被選拔為進士,張楚金和越石這樣相推讓,把他們雙雙都荐舉為進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荐舉張楚金、越石二人都為鄉貢進士。 梁瑯玡王筠幼年時面貌清秀,文彩雋逸艷麗,沈約很賞識他。待到沈約任尚書令時,王筠在他手下任尚書郎。沈約對王筠說:“我從前同王融、謝朓等賢人一塊儿談詩論文,很是愜意。自歷經离亂以來,疾病与衰老相繼纏身,平生喜愛做的事情,十有八九都不想做了。然而一個吟詩,一個异文,卻歷盡劫難而不能罷手。想不到到了衰朽的晚年又逢盛世啊。從前,蔡伯喈一見王仲宣就贊歎地說:‘這不是王公的孫子嗎,我家有藏書上万卷,一定都送給你。’雖然不勤勉,卻愿意效仿先賢。”此后,每當商討書史時,王筠都一部接一部地翻閱著,不分白日和夜晚,以此來報賞沈約的知遇之恩。王筠為官,一直任到司徒左長史度支尚書。 胡楚賓寫文章很快,每次都是酒飲到要醉時再提筆寫。唐高宗每次詔令他來寫文章,必定用金杯或銀杯盛酒讓他喝,并將飲過酒的杯子賞賜給胡楚賓。 武則天游龍門,命令隨從的官員即景作詩。左史東方虯先得一詩,武則天賞賜他一領錦袍。待到宋之問的詩寫出來,武則天稱贊宋詩比東方詩高一籌,從東方手中奪回錦袍賞賜給宋之問。 源乾曜因為奏事符合玄宗皇帝的心意,玄宗喜愛他。于是他迅速地被升遷,官歷戶部員外郎、京兆尹,以至當朝宰相。有一天,玄宗獨自跟高力士說:“你知道我提升乾曜特別快嗎?”高力士回答說:“不知道啊。”玄宗說:“我認為他的相貌言談很象肖至忠,因此拔用了他。”高力士問道:“肖至忠不是曾經有負于陛下嗎?陛下為什么對他的怀念還這樣深呢?”玄宗說:“肖至忠到了晚年時才有失誤,剛任宰相時,不是人們都說我得一賢相嗎?”玄宗惜愛有才華的人,同時能厚待犯過過失的人。這件事情傳出去后,听到的人無不感動高興啊。 崔膺性情狂傲,張建封愛他的文采,接納他為賓客,并隨同自己去行營。睡到半夜,崔膺忽然大喊大叫惊動了軍營。士兵們都大怒,非要斬殺他吃肉不可。張建封將他藏起來。第二天聚宴,監軍在宴席上說:“我有件事与尚書你相約,一經約定你我都不能違背它。”張建封說:“可以。”監軍說:“我要請一個人,請的就是崔膺。”張建封回答說:“可以按約定的辦。”四處看了看,說:“我也要請一個人,請的也是崔膺。”宴席上的人都哈哈大笑。此后崔膺才得免一死。 李實官為司農卿,負責催收官租。肖祐正居喪期,沒有按期將官租運送來。李實大怒,召見肖祐。肖祐隨同運送租車一塊赶到,因此,李實沒有處罰他。正赶上皇上對他有所獎賞,應當立即上表謝恩,而這時經常与李實執筆的人有事不在,秉筆常方有特殊情況不能書寫,李實很著急,說:“召見服喪服的肖祐來見我。”肖祐應召而來,立即為李實擬好草稿。李實大喜,將肖祐請來當成英才向朝庭舉荐。唐德宗詔令讓李實問明居喪的日期,數著手指計算時間,到肖祐居喪期滿脫去喪服的第二天,將他由一介布衣而官拜拾遺。肖祐有文章遺留后世,善畫,喜好鼓琴,他的被發現与提升純屬偶然啊。 李賀字長吉,是唐室王孫。他的父親叫李□肅,在邊上任從事。李賀七歲時,就以能作長短句名聲轟動京師。當時在文壇上已負盛名的韓愈与湜贊賞李賀寫的詩篇,十分惊奇但不知到這個人。互相說:“這個寫一手好詩的人若是古人,我們不知道就罷了,若是同時代的人,我們怎能不知道呢。”在文友們聚會時,有人將李賀的父親李□肅的簡單概況告訴了他們。于是,韓愈与皇甫湜相約結伴騎馬前去登門造訪,請李□肅將李賀喚出來讓他們看看。不一會儿,從內室走出一位扎著兩個爪髻披著衣裳的少年。韓愈和皇甫湜不相信眼前這個孩子就是名動京師的詩人,請李賀當場作篇詩給他們看看。李賀欣然尊命,拿起寫詩的木板,在墨池中醮好墨筆,旁若無人地揮筆疾書起來。詩題叫《高軒過》,內容是這樣的:華裙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隱隱聲隆隆,入門下馬气如虹,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羅心胸,展前作賦聲磨空。筆補造化天無功,元精耿耿貫當中。龐眉書客感愁逢,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負天鴻,他日不羞蛇作龍。韓愈与皇甫湜看罷大惊,于是他們將來時騎的馬的嚼子連在一起,攜李賀返回,親手為他束發。李賀尚未成年,就遭受艱難的生活。后來他想參加舉拔鄉貢進士的科考,又遭到世人誹謗他不避家諱。為此韓愈寫了一篇辨“諱”的文章為他辯護。不幸的是,李賀二十六歲就去世了,未到壯年而夭折。 韓愈引荐后輩,為他們荐舉科第。因此有很多人投書韓愈,想以此晉身科第。當時人稱這些人為韓門弟子。韓愈官位升高后,不再這樣做了。 楊敬之為人公正惜才。他曾得知江表項斯很有才華,就送給他一首詩說:“處處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相逢說項斯。”因此,項斯就高科得中啦。 王鐐非常有才華,卻數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榜上無名。他的學生盧肇等一齊在春試考官面前舉荐王鐐說:“同盟者不相繼承,賢達的人受到諷譏,藺相如這位賢相卻要負薪去請罪,优秀的官員反到遭到打擊,這些都正常嗎?”同時,表揚王鐐說:“擊打石頭容易迸出火花,打動人的心卻非常難啊。今天在朱門的為官者,當年也曾痛恨朱門深啊。”負責春試的考官听了后,態度變得親切近人了。春試完了,王鐐果然考中。 唐宣宗坐朝,待對大臣們上殿跟皇帝討論朝政,一定等待他們呼吸平息下來,皇上才詢問事体。令狐綯向宣宗進荐李遠作杭州刺史,宣宗問:“我听說李遠有一句詩是這樣的:長日唯銷一局棋。怎么可以讓他任一郡之長呢?”令狐綯回答說:“詩人在詩中講的事情,不可信實啊!”仍然向宣宗進荐李遠廉洁明察可以任用。于是宣宗皇帝就允許他的進荐,任用了李遠。 尚書鄭愚,廣州人氏,從進士步入仕途。該人喜愛宣揚自己的經歷和高洁,名聲很高又好浮華,在一邊的胳臂上刺上錦紋。魏國公崔鉉鎮守荊南。鄭愚被任命為廣南節制,途經荊南,崔鉉以通常的禮儀接待他。鄭愚為進士的時候,未曾將自己的文章給崔鉉看過,這次才將它們給崔鉉讀。崔鉉讀過后,深深地贊歎說:“真可以在半邊的胳臂上刺紋以顯耀啊。” 孔稚珪,齊國會稽郡人氏,光祿大夫靈產的儿子,侍中道隆的孫子,張融的內弟。孔稚珪很有才學,和陸思曉、謝淪是朋友。孔稚珪不愿意干家務瑣事。院子里的蒿草長得可以沒人他也不鏟除。他家對面南山有一池塘,水中有蛙,每天春天蛙聲鼓噪,直傳入院中。仆射王晏有一次吹著笳敲著鼓前來拜訪他,听到蛙聲鼓噪,對孔稚珪說:“這些蛙聲真刺耳。”孔稚珪回答說:“我听你吹笳敲鼓還赶不上我的蛙鳴呢!”王晏听了后很難為情。孔稚珪官歷太子詹事,死后追封為光祿大夫。 北齊趙郡人李元誠,是巨鹿貞公李恢的孫子,簡公李靈的曾孫。性情放蕩怪誕,不愿意做家務事,把喝酒當成營生,官為太常卿。太祖想任他為仆射,卻疑慮他喝酒誤事。李元誠儿子李騷勸說他少喝酒。他說:“依我說作仆射不如喝酒快活。你愛仆射這個官職,應當不喝酒。”行台尚書司馬子如和孫騰,曾到李元誠家。見到他家庭院荒蕪空曠,周圍的院牆已經坍塌。李元誠披著被子獨自一人在喝酒,自得其樂,他妻子穿著很短的衣裙。李元誠看到他們進了院,忙招喚他妻子撤去他坐的褥子去換酒,來招待他們。二人感歎李元誠這樣好客,各自拿出自己的餉銀送給他。李元誠欣然接受一點也不推辭,將這些銀錢送給親朋。李元誠還有一個名字叫元忠。他官任儀同,領衛尉,被封為晉陽公。他去世后被皇上贈為司徒,追認為文宣。 丹陽陶弘景幼年聰慧,博覽群書。自從他閱讀了葛洪的《神仙傳》后,便產生了隱居山林、修仙養道的想法。他常常對人說:“仰觀青云白日所顯現的天象,离我歸隱山林修仙養道的時日不遠了。”陶弘景起初官拜宜都王侍讀,后來改遷奉朝請,這是一個閒職,定期參加一些朝會了事。齊武帝永明年間,陶弘景辭去官職歸隱茅山。茅山有個金陵洞,洞長環回一百五十余里,又叫華陽洞天,內有三茅司命的府廟,因此當時人叫它茅山。由這個洞名,陶弘景自號為華陽居士。此后,凡有記載他的書文,都用華陽居士這個稱謂。陶弘景隱居茅山,就象士大夫以能參加古代圣賢的禮教玄晏為榮、葛洪怀抱木皮守持本真一樣。陶弘景不但有林樂之好,而且尤為喜愛著書立說。晉紳庶士中仰敬他的人很多,有的不遠千里來拜謁他求道。陶先生曾說:“我讀修煉以外的雜書不到万卷,同時也讀有關修仙成道的書,權當小小的研究吧。”齊高祖問詢陶弘景:“卿歸隱泉林,山中有什么東西那么吸引著你啊?”陶弘景賦詩作答。詩中說:“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齊高祖讀詩后,非常贊賞陶弘景。 唐朝人田游岩,起初想以儒學做為進身為官的道路,屢次參加科考都不得中。之后,隱居嵩山侍奉母親。甘露年間,中宗皇帝游五岳居中的嵩山,訪問田游岩居所,田游岩出迎參拜。中宗皇帝命令中書侍郎薛元超進內室問候田游岩的老母,親自為田家居室門上題“隱士田游岩宅”六個大字,并且賜拜田游岩為弘文學士。 朱桃椎,巴蜀人士。生性淡泊不求有所做為,始終隱居不出來作官,身披獸皮用藤索纏縛,浪跡在民間。竇軌為益州長官時,听說這件事后讓人將朱桃椎喚來詢問他的生活狀況,并送給他衣服讓他穿上,同時強行讓他做鄉里的里正。朱桃椎一句話不說,轉身逃往深山中。朱桃椎隱居深山里,夏天赤身裸体,冬天冷了就用樹皮蓋在身上取暖。凡是別人贈送給他的一切物件,一律不接受。他將織好的芒鞋放在行人經過的道上,路人看見了,都說:“這是朱桃椎編織的芒鞋啊!”朱桃椎買米將對換的東西放在你家近前,你收取東西后也要將米放在原處。他都是到了夜晚悄悄從山林里出來取米,始終沒有人遇見過他。高士廉途經此地,听說這件事后,對朱桃椎非常敬重。他特意派人將朱桃椎請來,放下架子跟朱桃椎談話。朱桃椎答說完了轉身离去。高士廉每每談到此事,對朱桃椎都大加贊揚,稱他為奇世异人。蜀人都以出了個朱桃椎這樣的人而感到榮幸。 唐玄宗徵召嵩山隱士盧鴻,下三次詔書盧鴻才應召入朝。到拜見玄宗時,盧鴻不跪拜,只行鞠躬禮。玄宗問:“卿見了我為什么不依禮跪拜?”盧鴻回答說:“臣听說老子聃曾經講過:禮,不講忠信,不可用它來表示人与人之間的關系。山野之臣盧鴻,保證用忠信侍奉皇上。”唐玄宗既惊异又高興,賞賜盧鴻御宴,并下詔拜盧鴻為諫議大夫,賜給他官印、朝服。盧鴻一一辭謝不受。玄宗得知后越發感到他是奇人,另賜給他米一百石,絹一百疋,命人將盧鴻送回嵩山他隱居的地方。 唐玄宗天寶之亂,元結從汝濆率領鄉鄰南投襄漢,保全了一千多家人的性命。并且他在宛葉之間組織義軍,立下了護衛城池抵御賊寇的功勞。結天寶中師中行子。起初在商於山稱元子,逃難進入猗玗山稱猗玗子,或者稱浪士。打漁的人稱呼元結為倔老翁。酒徒們稱元結為放蕩的老翁。等到元結當官以后,同僚們稱他為漫郎。 賀知章性情豪放曠達,非常健談,當時朝野的賢達人士都傾慕他。陸象先是賀知章的姑表兄弟,知章對他非常親密。陸象先對人說:“賀大哥不論從文章詞賦,還是從舉止情態看,真真稱得上是個風流才子啊!”賀知章晚年越發放縱怪誕,更加不約束自己,自稱為四明狂客。他酷愛飲酒,而每次酒后必吟詩賦詞,而且動輒成篇成卷,文不加點,佳作連篇,而且出類拔萃。賀知章又善寫草書,。他的墨寶多被人索要當作珍貴的物品收藏。賀知章晚年請求還鄉為道士,并將自家私宅舍出為道觀。皇上准許了他。同時賜拜他的儿子為會稽郡司馬,并親手寫詩為賀知章送行。 顧況崇尚疏淡隱逸,接近在山野間修煉的術士。有一次當朝宰相將他招見來,說要給他一個最好的官做。顧況當場寫詩一首回答這位宰相:“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喚狂生。此身還似籠中鶴,東望滄溟叫數聲。”后來,在顧況的家鄉吳中,鄉人們都傳說他到晚年已經羽化升仙了。 陳琡,陳鴻的儿子。陳鴻曾給太傅白居易的名詩《長恨詞》作過注釋,文章的品位极高,是個优秀的官員。唐懿宗咸通年間,陳琡輔佐廉使侍常郭銓之在徐州做幕僚。這時的陳琡性情尤為耿介,不是跟他一樣人品的人不能跟他做朋友。跟陳琡同院有個好耍小計謀的人姓武,是元衡宰相的后人,就是汾陽公主的乘龍快婿。陳琡跟他共事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于是帶領全家退居于茅山。陳琡跟妻子分居,隔一座山。他穿短褂,腰扎絛帶,獨自燒香習禪。或一年,或半載,才跟妻子草草地見上一面。陳琡在任幕僚期間,只有流溝寺的長老跟他有來往。他也是穿著短褂跟長老見面。這期間,陳琡自述檀經三卷,現在還珍藏著呢。臨走時,陳琡留一章經卷給長老,說:“行走時如獨輪的車,經常畏懼道路傾覆。不動時如圓底的器具,經常害怕別的物件触碰它。動与不動都如此擔惊受怕,怎么能不盡早遠离俗世呢。”唐僖宗乾符年間,陳琡的弟弟陳璉又去輔佐薛能在徐州做幕僚。陳琡從丹陽撐著小船到彭門去看弟弟。薛能敬重他的為人,請他入城小住。陳琡堅決拒絕,說:“我已立過誓,不踏入公門啊。”薛能就帶船前往彭門拜訪陳琡。兩人談話投机,談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才返回。陳琡這個人哪,他的孤介和怪僻就是如此。 侍郎孔拯為遺補時,有一次上朝回家遇雨,沒有雨具,在一家房檐下避雨。到吃飯時,雨下的越來越大了。這家人將他請到客廳里,走出一位老者恭恭敬敬地迎候他,并送來丰盛洁淨的酒菜讓他吃,大概王公大臣家的酒菜也不一定有這丰盛。孔拯不好意思地表示謝意,并向老人借雨具一用。老人說:“我閒居這儿,不參与世上的事情,寒暑風雨我都不出去,准備雨具干什么呢?”就叫人到別家去借來雨具給他。孔拯离開這家人家,感慨得似乎忘卻了自己是個官員。對人說:“我避雨遇到的這位老人,一定是位大隱者啊!”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