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才名 上官儀 東方虯 蘇頲 李邕 李華 李白 好尚 房琯 韓愈 李約 陸鴻漸 獨孤及 杜兼 李德裕 潘彥 宋之愻 朱前疑 鮮于叔明 權長孺 唐高宗李治繼承太宗皇位后,天下太平無事,宰相上官儀獨掌朝政。一次,上官儀于拂曉前在皇城外等候上朝時,手中牽著馬韁繩,騎馬踏著月光沿著洛水河堤緩緩而行,邊走邊口中吟詩一首:“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聲音清亮,音韻鏗鏘。等候上朝的文武百官望著邊行邊吟詩的上官儀,心中暗暗贊歎道:“真如上界的神仙降臨到凡世上啊!” 左史東方虯常說:“二百年以后,請求跟西門豹作對句。”虯尤其善于作詩。跟他同時代的詩人沈佺期以擅長作詩聞名。燕國公張說曾說過:“跟沈三兄的詩比較,還應是東方虯的詩為第一。” 蘇頲小時候聰明俊秀,讀書的速度特快,掃一眼能讀千言。唐中宗景龍二年六月二日,內亂初定,蘇頲被提升為中書舍人,在太极殿后閣任職。當時蘇頲還年輕,剛剛擔當這項重任,各种文告詔書都讓他草擬,動則上万件,有人擔心他胜任不了。然而蘇頲手寫口說,沒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后來,主管文書的韓禮、譚子陽擔任抄寫詔書這項工作,屢屢對蘇頲說:“請你口述得稍慢一些,口述快了我們記不下來,恐怕會將我們的手腕子累坏了的。”中書令李嶠看到這种情形,感歎地說:“蘇頲文思若泉涌,是我們這些人所想不到的啊!” 李邕自刺史入京听候考核升遷。邕一向負有才名,卻屢遭貶斥。都認為他既能寫一手好漂亮的文章,又廣為交朋結友,是漢時賈誼、戰國時的信陵君。因此,朝內主事的達官貴人都忌恨李邕,使他被免去官職流落京師之外,一向有很大的名聲,朝中庸碌無識之輩卻不賞識他。李邕入京后每在路上行走,受到很多人的圍觀,以為他是前朝古人,或者認為他相貌不凡。一些士子爭相結納,登門拜訪,或者求人打探,索求李邕新寫的文章,暗中為科考試卷,竟然不能改動。天寶初年,李邕被升為北海太守。他性情豪放好侈華,不拘小節,喜歡騎馬狩獵,縱情享樂。稍后,柳績獲罪被關入牢獄,宰相吉溫令柳績誣陷李邕,朝內對他的功過爭議很大。吉溫用重金賄賂柳績,使其連續訴狀誣陷李邕,終于使皇帝頒發詔書賜李邕死。羅希奭攜帶詔書馳往北海郡,就地處死李邕。李邕很早就遠播才名,尤其擅長撰寫碑石記文。他一生為人撰寫碑石記文几百篇,接受饋送達許多万。自古以來靠賣文致富發財的,沒有人象李邕這樣的啊。 李華以他文學上的才華聞名于天寶末年。到至德年間,自前司升為員外,起用為宰相梁國公李峴的幕僚,任檢校吏部員外郎。當時,陳少游鎮守維揚,尤其仰慕李華的才名。一日,城門吏報告說李華已來維揚。陳少游大喜,返回到府上以簪笏之禮接待。稍許,城門吏又報告說:“李華已去拜訪功曹蕭參軍了啊。”穎、功曹是跟李華一樣的有才學的人啊。 李白初次自巴蜀到京都長安,住在旅店里,秘書監賀知章聞其大名,首先拜訪了他。見李白相貌不凡,并請李白拿出詩作拜讀。李白取出《蜀道難》給賀知章。賀還沒有讀完,就贊歎了几次,送李白一個雅號為“謫仙人。”李白酷愛飲酒,賀知章為此曾解下身邊所系的金龜作抵押換酒与李白對飲,兩人常常喝得一同醉倒,几乎沒有間斷過,由此,他們豪飲的聲譽日益烜赫。賀知章又拜讀了李白的《烏栖曲》,一邊仔細吟詠品味一邊贊賞地說:“這首《烏栖曲》可以讓鬼神哭泣啊!”《烏栖曲》詩如下:姑蘇台上烏栖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西山猶銜半邊日。金壺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有人說這首詩又叫《烏夜啼》,世上有李白兩首這樣的詩流傳,不知哪篇是真的。另一篇《烏夜啼》是這樣寫的:黃云城邊烏欲栖,歸飛啞啞枝上啼。机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向人問故夫,欲說遼西淚如雨。”李白才華飄逸、性情高傲,与任右拾遺的陳子昂齊名,一先一后,兩人志向相同。李白論及詩歌的發展時說:“梁陳以來,詩風綺麗艷薄已達极點。初唐詩人沈佺期又只崇尚聲律。能夠光复古人為詩之道的,非我李白莫屬啊!” 唐玄宗听說李白的詩名,下詔書召他入翰林院。并因李白才華橫溢超絕人上,儀表非凡,才識過人,而給他以优厚的待遇,沒有敕封他具体的官職。一次宮人要演奏聲律,玄宗對高力士說:“面對良辰美景,怎么可以只用樂伎奏樂為娛樂呢?倘若能有天才的詞人當場吟詩填詞,既增添樂趣又可向后世夸耀。”于是命宮人召見李白入宮。是時,宁王邀請李白飲酒。李白已喝得酩酊大醉,來到宮中,飄飄搖搖地拜見玄宗。玄宗知道李白不諳聲律,認為他不擅長,就命他為宮中的樂師作五言律詩十首。李白叩拜后說:“宁王賞賜臣酒喝,現在已經喝醉了。倘若陛下賜臣喝醉了也不要畏懼,臣才盡獻薄技。”玄宗說:“可以。”立刻命兩位內臣攙扶著李白,命人為李白研墨。將筆醮好墨,又命兩個內臣張開朱色絲絹擺在李白面前。李白握筆疾書,一點也不停頓,十篇五言律詩立等可取。而且一點不用改動,字跡遒勁鋒利,如龍舞鳳飛;律度對仗,沒有不精絕的。其首篇是這樣寫的: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樓巢翡翠,珠殿宿鴛鴦。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玄宗給李白以极厚重的禮遇,然而李白為文為人都落拓不羈,率直坦蕩,請求回歸故里。玄宗也認為李白不是長守朝政的棟梁之材,因此下詔書允許他歸山并賜以重金。李白曾有一次醉酒吟詩: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胡愧焉。三杯通大道,五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李白還有一首憶賀知章的詩:欲向東南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后來,李白漫游到潯陽,又為永王璘聘請為幕僚。永王璘反兵失敗,李白受牽連被發配到夜郎。這段事情在李白同時代的大詩人杜甫所作的詩《贈李白詩二十韻》,作了詳盡的記述。李白在去往夜郎途中得到玄宗的敕書返還,繼續在江南一帶賞山玩水,病死于宣城的采石,埋葬在謝公山上。范傳正任宣歙觀察使時,為李白立一碑,用來表彰李白的蓋世英才。李白年幼時就喜飲酒,在兗州學習時就經常飲酒,并在任城縣建造一座酒樓,每天与好友縱酒,很少有不喝醉的時候。當地人都知道李白能喝酒,隨著李白豪飲的名聲越來越大更加敬重他。 蘇州有洞庭,杭州有興德寺。太尉房琯說:“不游興德寺与洞庭,你就沒有見到過最美的景致。”壽安縣境內有一條噴水的石溪,是景致超絕的旅游胜地。貞元年間,房琯為了游客能順利觀賞這個絕妙的風景胜地,辭去縣令,帶人去鏟除林木,鑿通隧道,開通去石溪的道路。人們听說此事大為惊异。太和初年,博陵崔蒙任壽安縣主簿。他測量好道路標好路標,重新修筑好這條道路,人們才能去石溪游觀。又有太師顏真卿在石塊上刻上自己的姓名,有的放在高山頂上,有的埋在谷底,并說:“怎么知道就沒有高山變峽谷、峽谷變高山的時候呢?” 韓愈好奇,与客人一起攀登華山絕頂。登上絕頂后,回頭望來路險絕异常,認為無法返回山下,惊急得放聲大哭。寫封信拋下山給華陰縣令。縣令拾到信后千方百計設法接他返回山下,終于成功了。有個叫李千牛的孩子,同他的伙伴們一塊儿登慈恩寺塔,危險极了,躍出寺塔欄柵外,失足墜入塔下,偏巧腰帶挂在塔身釘子上懸在空中,風吹身搖,久久沒墜下地來。同千牛一塊儿登上寺塔的孩子惊恐得癱倒在塔欄柵內,嚇得爬不起來。寺院里的僧人遠遠地看見千牛懸垂在塔身半空,大聲急呼,惊動了寺內所有的僧人,都出來設法救援千牛。最后想出個將僧衣連結成繩的辦法,由塔上垂送給千牛,讓他握住衣繩,好長時間才慢慢將他拉上塔來。李千牛惊嚇得昏死過去,昏睡了一宿才蘇醒過來。 兵部員外郎李約,汧國公的儿子,接近于宰相儿子的地位。李約有個雅好,他非常喜愛深奧微妙的義理。李約聲名遠傳,品德操行都很优秀。他酷愛山林,琴藝、酒量、詞道,都高絕一時,終生不接近女色。李約生性喜歡結交名人,而不愛談論日常生活瑣事。他早晨起來隨便收拾一下頭臉,跟客人下下五道便是一天。李約收藏許多古器。他在潤州曾得到一片古鐵,敲擊它發出的響聲精越不凡,非同一般。他又豢養一猿名叫生公,經常讓它陪伴在身邊。有時趁著月色好的時候登舟游江,棄舟登金山,敲擊古鐵,彈撥琴弦,身邊的愛猿長嘯和鳴,一壺接一壺地飲酒達通宵,不等候賓客,直到喝醉了方休。李約曾佐助李錡為浙西幕僚,他初到金陵,与李錡閒談,多次說到招隱寺建筑宏大,風光不凡。一天,李錡于招隱寺內宴請李約。第二天,對約說:“十郎你曾經夸贊招隱寺不凡,昨天宴游我仔細地觀看了,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李約笑著說:“我所贊賞的是自然界粗獷的美。如果將遠山用翠幕遮起,將古松用彩帶裹住,在清泉中剖洗腥膻的鹿肉,用人工發出的樂聲扰亂山鳥的婉轉鳴唱。倘若這樣,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呆在叔父你的大廳里呢。”李錡大笑。李約愛好飲茶品茗,能夠自己制茶。常對人說:“茶必須用溫火炙,活火煎。所謂活火就是炭火燃出的焰火啊。”來了客人,品起茶來不限杯數,隨你飲。李約終日操持茶具為客人斟茶,不知疲倦。李約曾奉命去硤石縣東,因喜愛硤石縣東的清沏溪流,流連其間十多天忘了出發。 太子文學陪讀陸鴻漸,名羽,不知他的生身父母是何人。竟陵龍蓋寺有一僧人姓陸,在河堤上拾到一個剛剛生下的嬰儿,抱回寺院將他收養,這樣就以陸為這個孩子的姓氏。待到鴻漸長大成人,聰明俊秀,廣見博識,學問丰富,言辭飄逸,而且詼諧善辯,如同東方曼倩一樣。陸鴻漸酷愛飲茶,頭一個開創制茶的方法。至今賣茶的人家,用陶土燒制他的像,放在錫器間供奉,說陸羽能保佑他們茶好獲大利。到太和年間,复州有一個年老僧人自稱是陸姓僧人的弟子,常吟一首諷喻世人的詩歌:“不羡黃金壘,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唯羡西江水,曾向晉陵城下來。”陸鴻漸還撰寫了《茶經》二卷,流傳世代。今天的賣茶人為陸鴻漸制像塑身供奉他,是將他看作茶神啊。做生意時用茶祭奠陸鴻漸,不做生意時,用壺中水供奉他。 常州有個叫獨孤及的人,晚年特別嗜好鼓琴,眼睛患病也不去治療,其用意是不分散精力專門聆听琴音。 有個叫杜兼的人曾收聚到万卷書,每卷書讀后都親自題詞說:“花錢請人代筆抄寫來的書我親手校對的,你們讀它是為了知曉圣人的道理,拋棄它賣了它都是不孝。” 李德裕与同期好友一塊儿細訴衷情。有人詢問他喜愛什么物事?德裕說:“我喜歡從未見過的新書。”魏公崔鉉喜歡吃新煮的餛頭,認為這种食物最珍美。奉事他的人開宴前必提前一天到使院討要新煮的餛頭。豳公杜悰每餐早飯愛吃蒸飯肉干。侍中崔安潛愿意偷偷地看斗牛。雖然這些人都各有所好,然而他們都不貪圖錢財。跟那些喜歡象牙籌碼、用金壘牆、嗜錢如命、囤谷成山的貪婪者,豈不是相去甚遠嗎! 咸亨年間,貝州有個叫潘彥的人喜愛玩雙陸這种賭博游戲,每次外出都將賭具帶在身邊。一次出海,風急浪大把船撞破了。潘彥右手挾著一塊船板,左手死死抱住雙陸賭具,口中銜著玩雙陸用的骰子,在海上飄流了二天一夜才到達岸邊。兩手磨損得露出指骨,卻始終沒有丟棄雙陸,玩雙陸用的骰子也始終銜在口中。 洛陽縣丞宋之愻喜愛唱歌。他出任連州參軍時,連州刺史陳希古是個庸人,讓宋之愻教他家的婢女唱歌,又怕他偷看婢女。因此每日讓宋之愻手捧版笏掩面,站在庭院中呦呦地唱,讓他的婢女站在屋里隔著窗戶跟著學唱。听者沒有一個人不大笑的。 兵部郎中朱前疑其貌丑陋,他妻子貌美。武則天執政時,洛陽城內殖業坊有個西門酒家,有一婢女蓬頭垢面,傴僂肩,大腹便便,她睡覺時丑惡的樣子,世上沒有。但是朱前疑見到這個丑婢女卻异常喜愛,跟這個丑女人承歡交往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由此才知道,前人講的有個叫宿瘤的女人,項上長個大瘤,她丈夫非常喜愛她,不是沒有的事。唉!人世間的各种嗜欲怪癖,怎么這樣不同啊!從前听說周文王喜愛食昌鞽,楚王喜愛吃芹菹,屈原愛吃芰,曾皙愛吃羊棗,宋時的劉雍愛食瘡痂。《本傳》上說:劉雍前往吳興太守孟靈休處,孟靈休脫襪時,粘在襪子上的瘡痂掉落在地上,劉雍彎腰揀起來就吃啊。宋明帝喜愛吃蜜漬的蠩蛦,每次吃數升。由此看來海上逐臭的說法,陳君愛丑的故事,都是真實的。這是多么怪异的事情啊!此乃上天賦于他們的怪癖啊! 劍南東川節度使鮮于叔明喜愛吃臭虫。現時的人叫它蟠虫。每次散朝后,都讓仆人們采集三五升臭虫,立刻將它們用溫水浸泡,用這种方法抽盡它們的穢气,用酥油和各种調料放進鍋里熬煎,卷餅吃,他說味道實在是好。 長慶末年,前福建知縣權長孺因触犯刑律被流放。后來他以已故禮部尚書德輿的近宗之由,遇朝庭敕免恢复原來的資格,在廣陵逗留許多時日,府上的賓客見到他都投以鄙視的目光。權長孺將要進京求取官位時,臨行前,大家在禪智精舍設酒宴為他餞行。事前,狂士蔣傳得知權長孺有吃人指甲的癖好,于是在兵卒和雜役中間,給以少許量的錢尋得几兩剪下的指甲并沒洗干淨,就用紙包上。等到權長孺酒喝到高潮時,上前說:“今天為你遠去京城餞行,沒有什么好東西相送。現在我准備了不多的美味獻上來。”于是將紙包中的指甲送給權長孺。權長孺打開紙包一看,臉上欣然露出喜色,猶如得到千金的重禮似的,涎水流出口來,連連撮著吃了。他那得意洋洋的樣子,直令筵席上的眾賓客大吃一惊。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