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崔蠡 盧肇 丁棱 顧非熊 李德裕 張濆 宣宗 盧渥 劉蛻 苗台符張讀 許道敏 崔殷夢 顏摽 溫庭筠 盧彖 翁彥樞 劉虛白 封定卿 馮藻 趙琮 唐朝崔蠡被任命為知制誥(官名),死了母親。舊時,母喪期間要离任守孝。崔蠡回到洛陽家里。時風儉朴,探望病人,茶和藥而已,不送錢也不送布。所以,即使是高級官員家,也較貧苦。他們的寵姬愛子,也得穿粗布衣服。崔蠡占卜了母親的下葬日子。一天,他的本家中有學子來謁見,被把門人阻止,說主人居喪期間,不會見客人。那人說:“我是崔氏家族的人,知道太夫人下葬的日了不遠,所以來見他。”被崔蠡听到,請到屋里,同他說話。那人直接就說:“我知道你的官職很高,但是很清廉。太夫人故去,辦喪事不能沒錢。我是太夫人的孫子是你的子侄輩,家里又有錢,愿意拿出三百万來資助。”崔蠡感動于他的慷慨,心中稱奇。但是僅表示謝意,拒收他的錢財。這個人多次考試,都沒有中第,也确實屈才。崔蠡喪假期滿,做了尚書右丞(尚書省次官),并擔任主考。這個人去應試,取中狀元。人們覺得奇怪,說崔蠡做主考,應該公正。那個人的文章主要論述經濟,中第可以,中狀元就不夠。有人用這件事來責問崔蠡,崔蠡說:“他本來就中了進士,不過做狀元是我為了私恩。”就把先前的事如實相告,大家才佩服。崔蠡的名望也因此越高。 李德裕做宰相,把一些華而不實的人淘汰掉,起用一些貧寒之士。對于朝貴的党羽,李德裕毫不客气,因此同他們結怨。因為這樣,權貴們不同他往來,門下也沒有什么賓客。學子盧肇是宜春人,有才華。李德裕曾在宜陽任官,盧肇把自己的文章拿給他看過,所以彼此了解,并且跟隨他到了長安。每次見面,李德裕對他很客气。舊時的慣例,禮部放榜,要提前請示宰相。會昌三年,王起做主考官,問李德裕有什么打算。李德裕說:“我沒有什么要求,但是象盧肇、丁棱、姚鵠這樣的人,能不讓他們中進士嗎?”于是,王起取中他們。 盧肇、丁棱中了進士。放了榜,需要過堂,參謁宰相。要由榜首表示敬意,需要謹慎。當時盧肇為狀元,因故不能出席。第二名是丁棱,該由他來致辭。但是他有口吃病,而且其貌不揚。見了宰相,本應表示我等得中進士,應當感謝宰相栽培。可是,他累得滿面流汗,一門說棱等登、棱等登,說不出后面的話來,只好作罷。左右的人都發笑。次日,有人取笑他,說:“听說你擅長彈箏,能給我們彈一曲嗎?”丁棱說:“哪有這事?”那人說:“你昨天說棱等登、棱等登,不是彈箏的曲音嗎?” 顧況的儿子顧非熊為人滑稽,口才甚好。由于譏諷那些權貴家的公子哥儿,惹惱了這些人。在他們的排擠下,顧非熊在科場考了三十年,也沒被取中。為他叫屈的人很多。唐武宗會昌中期,陳商做主考,放榜時仍然沒他的名字。武宗怪罪沒有顧非熊的名字,讓禮部收回原榜,重新放榜,取中了顧非熊。這樣以來,天下窮苦的讀書人,都能自勉自勵。詩人劉得仁作了一首賀詩。大意是,我小的時候,已經開始讀你的詩了,雖然你很晚才高中,但這是皇上的知遇。 李德裕不是進士出身,很妒嫉進士出身的人。做了宰相之后,經常以權勢侮謾他們。李德裕早先做藩府從事時,同住一院的李評事是宏詞科的進士,跟李德裕做一樣的官。當時有一讀書人打算把自己的文章送給李評事,但錯送了李德裕。那人請求討回,說我的文章是送給進士李評事的,不是給你的。所以李德裕竭力排斥進士出身的人。 會昌(武宗年號)五年,陳商做主考,取張濆為狀元。翰林院复核,推翻原意,張濆等八人落榜。趙胃南贈其一詩,大意是:不必有什么尤怨,李白那樣的才華誰都得認同,堪稱世間的光彩,照耀蓬萊山頂。 唐宣宗极為喜愛談論科舉。經常問及朝臣們的出身,其中如有聲明自己是哪科的進士,一定非常高興。會問及中試時詩、賦考的什么題目,主考是哪一位。假如有文章和名聲好的人偶然沒有考中,他一定會表示惋惜。曾經親自題寫: “李道龍為鄉貢進士”。 唐朝陝州廉訪使(官名)盧渥,在參加科舉時很有名聲。曾經在滻水地方留居,碰到微服出訪的唐宣宗。他感覺出宣宗是一個大貴人,禮貌地回避。唐宣宗卻跟他作揖見面。問及,自稱是進士盧渥。宣宗請他贈詩,并把詩放在袖子里,騎著騾子走了。過后唐宣宗跟宰相談到盧渥,讓他告訴禮部取中他。盧渥很不安,擔心受到冒稱進士的羞辱。宰相問盧渥:“你跟皇上有什么來往?”盧渥如實相告,并沒有人認為他恥辱。原因是當時盧渥已成名。后來盧渥由廉訪使被征召入朝,做主考官。正值黃巢兵犯長安,考試沒有終場。大夫(官名)趙崇開他的玩笑,說你是個大肚子生不出進士的主考。姓盧的沒有做過主考官,宰相盧攜以為恥辱,所以提拔盧渥做主考,竟然沒有做成。 荊南一帶讀書人少,在貢舉上被稱為天荒。大中四年,劉蛻以荊南府解中進士。當時崔鉉鎮守荊南,以錢七十万資助劉蛻,稱為破天荒錢。劉蛻回信致謝,大意說几十年來不出人才是因為沒有好的教化,現在一千里外,再不能稱為天荒了。 苗台符六歲能作文章,聰明無比。十几歲博覽群書,著《皇心》三十卷。十六歲考中進士。張讀也是很小就擅長吟詩作賦。十八歲中進士。跟苗台符是同年。兩人又一起在少師(官名)鄭薰(任宣州地方官時)那里作佐官。兩人經常在宣州西明寺的東廓下,張貼他們的詩作。有人暗中批注說:兩個前進士,一對小孩子。苗台符十七歲死去,張讀做到禮部侍郎。 許道敏被鄉荐入京,宰相很了解他。那年冬天,主考官到貢院開始籌備工作之前,謁見宰相。宰相對主考官盛贊許道敏,讓取中他。考官授命而去。許道敏知道這個情況,更加刻苦用功,准備應考。將近考期,員外郎張希复娶牛宰相的女儿。結婚那天,請許道敏給他做儐相。許道敏籍著這個喜慶的机會,飲酒賦詩,洋洋洒洒,高談闊論,婚禮非常圓滿。沒過几大,宰相因為處理事務复奏時不合皇上的意,被罷,去做地方官。人們擔心牽連,主考不敢取中許道敏。許道敏深受打擊,接著又死了老人。二十年沒好運气。到大中六年崔璵主考,才高高得中。他的同年張讀僅十九歲。就是張希复和牛夫人的儿子。 禮部侍郎宗室李瑤主考,崔殷夢中進士。崔殷夢是夷門節度使崔龜從的儿子。第一名進士名於壤。於壤對李瑤進言,說堂堂男子漢以自己出身顯貴來夸耀,高人一等是不足取的。關試(謝師恩后于吏部待職為關試)時借出身高貴為名,求任好的地方或好的官職很沒意思。請侍郎不要循規蹈距。李瑤說很對。一天,於壤等同年進士到李瑤那里去問安,坐下之后,李瑤笑著對於壤等人說:“昨天大梁相公(指崔龜從)來信,請你們和崔殷夢一起到他那里去做客。馬匹和人役都准備好了,很快會回來,請各位做好准備。”於壤等人因為是李瑤的意思,只好服從。 侍郎鄭薰做主考官。舉人中有一人名叫顏摽。鄭薰誤認為他是顏真卿的后代。當時徐淮一帶還有戰亂,為了激勵忠烈之士,便取顏摽為狀元。關試謝恩的日子,鄭薰問顏摽家世。顏摽回答說:“我是一介寒士,沒有什么廟院,不是世家。”鄭薰才知道自己弄錯了,低頭無語。后來被無名者嘲笑說: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摽作魯公。意思說,胡涂的主考官好沒頭腦,把顏摽當成了顏魯公的后代。 溫庭燈下寫詩沒有草稿,袖著手,一吟而就。舊時唐詩多八句為一首,故此考場里的舉子們稱他為溫八吟。 崔沆中進士,授官為主罰錄事。同年盧彖請假,到洛陽去參加鄰居為他舉行的慶宴。住了很多日子。同年們到曲江亭子宴會。盧彖用轎車載著歌妓,穿著普通的衣服,牽著馬籠頭,引來許多人圍觀,被教坊頭目告發。崔沆的判詞大略是,戴著普通人的帽子,跟在氈車的旁邊。尋花問柳之期,就斷了同年的情誼。現在剛剛得到了地位就這樣胡鬧,可知后來所為了。 翁彥樞是蘇州人。去參加進士考試。有一蘇州和尚,是侍郎裴垣家的常客(裴垣后來拜相)。和尚年老,裴家很优待他,即使中門以內,也可以進出。和尚手持捻珠,閉目誦經。不是吃飯、睡覺,從不停止。裴垣被任命做主考。他的儿子裴勳、裴質在家中議論考試情況,和尚在場,也不避諱。准備中誰、落誰,都被和尚听得明明白白。和尚回到寺里,翁彥樞去拜訪他。和尚問翁彥樞:“你對考試前途有什么想法?”翁彥樞說心里沒底。和尚說:“你想中第几名?”翁彥樞以為和尚開他的玩笑,順口答第八名就行。和尚又到裴家去,裴勳、裴質還在那里議論。和尚忽然把眼珠一瞪,說:“是你父親做主考還是你們做主考?科考進士是國家的大事,朝廷委派侍郎(指裴垣)做主考,本意是讓他革除以往的弊端,讓貧苦的讀書人有個奔頭。當今科舉,由你父親主持,難道他是木偶嗎?你們弟兄想選中的人都是些權貴的公子哥儿,連一個有才學的貧苦學子也沒提過。我說的你們認可不?”板著手指從頭數到尾,不差一個。把其中的曲曲折折,揭露無遺。裴勳、裴質很害怕。問和尚有什么要求,并且以錢財利誘。和尚說:“我老了,要錢財做什么用?我的同鄉翁彥樞,一定要中的。”裴勳、裴質立即答應列在末等里。和尚說,非第八不可。裴勳、裴質不得已,只好答應。和尚說給我立個字据。翁彥樞考中,按和尚的要求,中了第八名。 劉虛白跟裴垣同學。裴垣做了主考,劉虛白還是個考生。考試那天,劉虛白向裴垣獻了一首詩,大意說,二十年前這樣的夜晚,也是這樣的燈燭,這樣的風。能有几個二十年呢?我還在穿著麻布的衣服侍候你啊。孟棨比崔沆年長。放榜那天,孟棨向主考崔沆表示謝意。崔沆流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老師。”兩人都流淚。孟棨考了三十多年。長孫藉跟張公是好朋友,張公稱藉為兄長。張公曾經勸過長孫藉做點別的。藉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在這里借用,意思說早上考中,晚上死了也可。 大中后期,進士風很盛。舉子們只要能跟封定卿、丁茂珪交往,就能得中進士。但是他們兩個人卻都是考了二十年才考中的。為什么他們這樣慢而人家這樣快呢?先前,李都、崔雍、孫□鄭嵎被稱四君子,他們看中和交往的,才有了中第和晉升的机會。所以有人說,要想運气好,四君子就是榜樣。 唐朝的馮藻是常侍馮宿的儿子,是馮涓的叔父。馮氏家族是一個出進士的學問家族。但是,馮藻的文彩不高,而且熱中功名。考了十五次,不中。有一個相識的道士跟他說:“我曾‘入靜’替你看了。你一生都考不中,但能做官。”馮藻不肯相信。又考了十次,已經考了二十五年。親家勸他作罷,謀個官職算了。馮藻說即使一生無成,我也再考五次。三十次再考不中才去謀官。做到峽州牧,死于散騎常侍任上。 趙琮的岳父是一位將軍。趙琮久試不中,很窮困,妻族的人都瞧不起。岳父、岳母也是一樣。一天,地方官犒勞軍隊(稱為春設)。岳父家搭了棚子,一家人坐在棚上看。他的妻子雖然跟他受窮,也不能不去。但是,她的衣服很破,將軍家的人嫌棄,就用布帘子把她隔開。宴會高潮,廉訪使忽然差人傳呼將軍。將軍又惊又懼,馬上前往。廉訪使在大廳里接見他,手里拿著一封信,笑問:“趙琮是你的女婿嗎?”將軍說是。廉訪使說:“剛才來了關報(也稱邸報),他中了進士。”就把信交給將軍,那封信就是抄的榜文。將軍拿著榜文就跑。跑回之后就喊:“趙琮中進士了!”妻族立即把布帘子撤掉,跟她同席,并且給她換了華麗的衣服,送她回去,表示慶賀。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