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田倉 臨海人 陳甲 麻姑 謝盛 李嬰 許憲 益州人 章安人 元稚宗 王曇略 廣州人 東興人 陳莽 沛國人 齊朝請 伍寺之 蘇巷 阮倪 邵文立 梁元帝 望蔡令 僧曇歡 釋僧群 竺法惠 冀州小儿 后漢時溪夷人田強,派儿子田魯据守上城;派二儿子田玉,守中城;小儿子田倉,守下城,三個堡壘依次排開,當時是為了阻擋王莽。光武二十四年,派威武將軍劉尚征討他們,劉尚的軍隊還沒有到達。田倉曾抓住一只白鱉作羹湯,點起烽火請兩個哥哥來,兩個哥哥來到后并沒有什么事。等到劉尚的軍隊真的來了,田倉命令點起烽火,田魯等兄長以為不真實,沒有援救,田倉就戰死了。 吳代末年,臨海人進山打獵。半夜時分,有一個人身長一丈,穿黃色衣服系著黃腰帶,前來對獵人說:“我有仇敵,明天要与我決戰,你看見后要幫助我,我自當報答你。”獵人說:“自然要幫助你了,何必談報答的話。”那人說:“明天早飯后。你可去小河邊,我的仇敵從北邊來,我從南邊出來迎敵,佩白帶的是我,佩黃帶的是我的仇敵。”獵人答應了。天亮之后,果然听到河岸北邊有聲音,象狂風暴雨,草木都四面倒下,再看南岸,也是如此。只見兩條大蛇,長十多丈,在河邊相遇,就互相盤繞著打起來,蛇身有白鱗的漸漸敵不住了,獵人就拉弓搭箭射那條黃鱗的,黃鱗的蛇當時就被射死。傍晚,又看見昨天來的那人來答謝,說:“你可以在這里打獵一年,過年就不要來了,一定記住,再來一定有大禍臨頭。”獵人說:“好。”于是就不在這里打獵了。几年以后,竟忘記了那人說的話,又前去打獵,又看見佩白帶子的人告訴他說:“我說的話你不听,現在要報仇殺你的人怨恨太大,一定會報复你,什么時間,怎樣報复不是我所能知道的。”獵人听說后非常害怕,剛要走,就看到三個穿黑色衣服的人,都張著大口對著他,獵人當時就死了。 吳郡海鹽縣北鄉亭里,有一個士人叫陳甲,原籍是下邳人。晉元帝時,搬到華亭居住,常去東野的大湖邊打獵。有一天打獵時,忽然看見一條大蛇長約六七丈,其形狀象只大船,黑黃五色,盤臥在岡下。陳甲就拉弓射死了它。但他不敢向別人說起這件事。三年以后,陳甲与同鄉在一起打獵,到了從前看見大蛇的地方,就對同鄉說:“三年前我在這儿殺了一條大蛇。”當天晚上就夢見一個人,黑衣服黑頭巾,來到他家,問他說:“當年我昏醉時,你無緣無故殺了我,因為那時我醉了,看不清你的面目,所以三年了,我也不知道是誰殺了我,沒想到今天你自己來送死。”陳甲當時惊醒。第二天早晨患肚子疼病死了。 晉孝武帝大元八年,富陽有個叫麻姑的人,好吃魚湯。還有個叫華本的人,好吃鱉湯。兩個人很要好。有一天,麻姑看見一只大鱉,大如鍋蓋,但頭和尾象大蛇。抓到后綁起來,經過一個月,全變成鱉了,就拿來作了肉湯,告訴華本來吃,味道很香,但麻姑不肯吃,華本就強讓她吃,麻姑只好吃了一小塊,吃后就很惡心,嘔吐一頓,就生病了。覺得喉嚨里有東西,塞在喉嚨里咽不下去,張開口讓華本看。華本看見有一條蛇,張開嘴吐著舌信,華本嚇得逃跑了,后來總算病好了。華本后來在家里抓到一條大蛇,粗約六七寸,長五六尺,打死后作了湯,說是用魚肉做的,招呼麻姑來吃,麻姑覺得味道特別好,一再要求華本把蛇拿來看看,華本因為喝醉了,讓家人捧著蛇皮蛇肉給麻姑看,麻姑一看,便吐血而死。 晉安帝隆安年間,曲阿百姓謝盛,有一天坐船到湖里采菱角。看見一條蛟龍向船邊游來,謝盛就划船躲開,但蛟龍又尾隨在船后,謝盛便用魚叉叉死了它。回到家里還很害怕。到了元興年間,普天大旱,謝盛和同路的几個人步行走到湖中,只見當年叉死蛟龍的叉子還在地上,就拾起來說:“這是我的叉子。”別人問他是怎么回事,他就把當年的事如實說了。沒走几步,就覺得心痛,回到家里一宿就死了。 東晉安帝義熙年間,鄱陽李嬰、李滔兄弟二人,善使弩箭。曾射死一只駝鹿,砍下四條腿,懸挂在樹上,然后烤著髒器,正要一塊儿吃,看見山下走過來一個人,身長有三丈多,那人邁著大步,手里拿著一個大口袋,來到后就收拾起那只駝鹿的頭、骨骼和皮,還有正在火上烤著的雜肉,一起裝到那個大口袋里,徑直背著下山去了。李嬰兄弟倆不一會儿全死了。 晉義熙年中,余杭縣有座仇王廟。高陽人許憲任余杭縣令。許憲的儿子在仇王廟旁邊放火圍獵,并在祠堂前大便。忽然有三只白獐從屋中跑出,許憲的儿子拉弓射它們,忽然看不見獐子的蹤影,許憲的儿子又用火燒圍獵,但火反向他扑面而來,他想要逃跑卻不知向哪里跑,不一會儿就被燒死了。許憲后來也因為過錯而被免職。 南朝宋國元嘉初年,益州刺史派三個人進山砍柴。這三個人在山里迷了路,忽然看見一只大龜,大得好象車輪,四只腳各踩一只小龜朝前走。還有一百多只小黃龜跟在它的后邊。三人向大龜叩頭請大龜指示出路。大龜伸了伸脖子,好象明白了他們的意思,三個人就跟著大龜走,終于找到了出山的道路。其中有一個人無緣無故抓了一只小龜,宰殺后做了龜湯吃了。不一會突然死了。只有沒吃龜肉的人沒有什么意外。 南朝宋元嘉年間,章安縣有個人曾殺過虎。到海口時,看見一只大螃蟹,象大草帽一樣,蟹腳就有三尺多長。他把它抓來煮吃,味道美极了。當天晚上,這人就作了一個夢,夢一少婦對他說:“你吃了我的肉,我要吃你的心。”第二天,這個人就被老虎吃了。 南朝宋國的元稚宗,河東人。元嘉十六年,跟隨鐘离太守阮愔在郡中任職。阮愔派稚宗到很遠的一個村子去。郡中役吏蓋苟、邊定二人隨從。走到一百姓家,忽然恍惚好象睡著了,過了很長時間也不醒,這家老百姓以為死了,把他抬出門外,正要准備殯葬用的東西。但稚宗經一晚又能說話了。稚宗說,當初有一百多人,把稚宗捉走,去了几十里地到了一個佛院,眾僧人行止飲食,和世間沒有什么兩樣。其中有一個和尚說:“你好打獵,現在應該受到報應。”說著就拉過稚宗,扒皮剝肉,完全象對待牲畜那樣,又把他放到熱水里洗,拽著嘴弄出來,剖切一頓,好象要剁成肉醬,再放到大鍋里煮,放在火上烤,都已熟爛了,又讓他恢复原樣,他痛苦万分。經過多次這樣折騰才停止。又問他:“你想活不想活了?”稚宗嚇得連忙磕頭請求饒命。于是一個和尚讓他蹲在地上,用水澆灌他,說:“灌一次除掉五百個罪過。”稚宗苦苦哀求要多灌几次。沙門說:“只要灌三次就行了。”這時看見有几只螞蟻,道人說:“這雖然是小生命,也不可以殺,更不要說比它大的了。魚肉從此就戒掉吧,到了齋會的時候要穿新衣服,沒有新的洗干淨的也可以。”稚宗趁這個机會問他:“和我同行的有三個人,唯獨我遭此苦難。是什么原因?”道人說:“那兩個人已經知道自己的罪過,知道后再也沒有犯,只有你愚蠢糊涂,不知道怎樣改悔,所以今天用這种辦法懲戒你。”然后就蘇醒了,過了几天能起床下地,從此稚宗再也不打漁狩獵了。 宋朝譙國城有一個叫王曇略的人,平常殺牛做成牛肉干賣。有一天,又要殺一頭牛,這頭牛看見刀,就跳著不肯前進想要逃跑,曇略很生气,就先用刀刺瞎了牛眼。過了不一會儿。曇略的眼睛無緣無故也流出了血。 南朝宋國元嘉年間,廣州有三個人一起到山上去伐木。忽然,他們看見在石窠里有三個蛋,有量米用的升那么大。他們拿回來煮著吃,剛剛把水燒熱,就听到樹林里發出了象刮風下雨的聲音。不一會儿,一條大蛇出來了,粗約三尺,長約四五丈。直奔大鍋而來,銜著三個蛋就走了。后來三個人不久都死了。 臨川東興,有一個人進山,抓到一只小猿猴,就帶回家。母猿隨后追到這人的家。這人把小猿猴吊在院中的樹上,給它看。母猿便拍著臉頰對著人,象哀求他放掉小猿,只是不能說話罷了。這人堅決不放,后來竟然把小猿打死。母猿悲傷地呼喚著,一跳多高,落在地上死了。這人破開母猿的肚子一看,腸子全都斷裂了。未到半年的時間,這人的全家都得了瘟疫,不長時間滿門死盡。 臨川的陳莽,少年就以射獵為職業。有一天,和別人一起追鹿進山,看見一棵大樹,直徑有九尺多。陳莽在樹下休息,忽然有一團白气,离地面約有十多丈,陳莽連忙用箭射,好象射中了什么,滿地淌血,這時听到空中有人說:“正好射中大王。”不一會儿,看見一條大蛇挂在樹上,身上有一支箭。立刻,就有一群蛇從四面包圍過來。陳莽雖然奮力驅赶擊打,然而來的蛇太多,都盤繞在陳莽的身上,發出咂咂的聲音,一會儿就四散而去,這時再看陳莽,只見一堆白骨了。 沛國有一個讀書人,他的妻子一胎生了三個儿子,快要二十歲了,都只能發聲不會說話。有一天,忽然有一個人從門前經過。見此情景,就問:“這是什么聲音?”主人回答說:“是我的儿子,都不會說話。”客人說:“你自己反省一下,為什么會這樣?”主人很惊异,思考很久,才對客人說:“我小的時候,床頭上有燕窩,里面有三只小燕雛,它們的母親從外面找到食物喂它們,三小燕雛都張開嘴接著,每天都是如此。我就把手指伸到燕窩里,燕雛也張開嘴來接。于是我就用三根薔刺喂它們,它們就都死了。過去有這樣的事,現在太后悔了。”客人說:“這就是了。”說完,沛國人的三個儿子都會說話了。這大概是能知過的原因吧。 齊國有個叫奉朝請的人,家中豪華奢侈,如不是自己親手殺的牛,就覺得不好吃。到三十多歲時,得了病,當病勢沉重時,看見一頭大牛向他奔來,他全身就象被刀刺一樣,大叫而死。又有一個江陵人高偉,到齊國共有几年了,一向到幽州的大淀里捕魚。后來也得了病。每天都覺得群魚咬他,也死了。 南野人伍寺之,看見樹上有一個怀孕的猴子,就登上樹搖晃著把猴弄死了。有一天作夢,夢到一個人自稱是神,責問他為什么殺猴,應該受重責。伍寺之就化為一只老虎,進入山中,現在不知在哪里。 新野有個叫蘇巷的人,經常同妻子到野外去种地。每次到庄稼地里時,就會有一個形狀象蛇的動物來,長有七八尺。全身發出五色之光。蘇巷很奇怪,就給它食物吃,經過几年都是如此。蘇巷的產業逐漸增加了。他妻子后來偷偷地打死了它。從此就得了能吃的病。每天吃十五斗飯還不飽,不多時就死了。 阮倪,性情非常殘忍狠毒。有一天喝醉酒出了城,看見一頭不知誰放的牛,他就拿刀直伸到牛的舌根,割下來回家用火烤著吃了。這以后阮倪有了一個儿子,這孩子生來就沒有舌頭。人們都認為是他殘害牛的報應。 梁時的小庄嚴寺,坐落在建業定陰里,原來是晉朝零陵王廟地。梁武帝天監六年,由度禪師監督修造。當時有個叫邵文立的人,世代都以屠宰牲畜為職業,有一次,要殺一只鹿,這只鹿跪著流出眼淚,知道自己要被殺死,但因那鹿怀揣著一只小鹿,不久就要臨產了,就跪著哀求,其聲凄切,邵文立沒有饒過它,它就同小鹿一同被宰割了。而邵文立就因此而得了病,眉毛胡須脫落干淨,身上也生了很多瘡。他后悔不已,深深地責怪自己,到度禪師那里求道,并發下宏大誓愿,把家產賣光,買了這塊地皮,建此佛廟。 梁元帝名繹,母親叫阮修容,曾經丟失一粒珍珠。元帝當年還很小,是他把珍珠咽到肚子里,反說是左右侍人偷去了,于是就燒烤魚眼來詛咒偷珠人。過了一宿珍珠就找到了,而元帝也立刻瞎了一只眼。這大概是魚的報复吧。 梁孝元帝在江州的時候,有一個人任望蔡縣縣令,經劉敬叛亂,縣衙被焚燒了,縣令寄住在一座寺廟里。百姓用牛和酒作禮物送去,縣令讓人把牛殺了,拆除了佛像和其它陳設,舖床安凳,就在廳堂上接待起賓客來。而那條牛還沒有被殺的時候自己解開繩索一直走到台階下下拜請求免死,縣令感到很可笑,就命令左右把牛殺了。酒足飯飽,縣令躺在屋檐下休息,不知不覺睡了一覺。等醒了以后覺得渾身發痒,抓搔一陣好象出疹子似的,后來變成癩瘡,十多年后死了。 后周武帝時,敷州的義陽寺有個和尚叫曇歡,他有几百只羊,每天都派小和尚和寺里的雇工到山谷中放牧。后來,有個小和尚說:“經常有個人來驅赶我們的羊。”曇歡覺得蹊蹺,有一天多帶了几個人,親自去看一看。果然看見有一個人站在東岸的大樹下,很遠就對曇歡說:“你當和尚的畜養豬羊,罪過太大了,你不久的將來就會知道。何必還費力護衛呢”曇歡听了很生气,驅馬繞過山谷想找他理論,但到了那地方根本找不到蹤影。過了不長時間,朝廷取締佛教,財產也被沒收,公私的事也牽扯不清,資財被分淨光。曇歡被迫還俗后,因貧病而死。 釋僧群清貧守節,僅吃蔬菜等素食,住在羅江縣霍山上,自己修建茅屋,在海中孤獨地住著。他的住處山上面有個大石盂,盂中的水深有六尺,平常有清清的溪流流出來,這個地方風景秀麗,古時相傳,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僧群于是也不食人間煙火了。他的房屋到石盂中間隔著一條小山澗,平常用一根木頭作小橋。過了小橋到石盂去打水,已經一百三十年了。這一天也太巧了,忽然看見一個折了翅膀的鴨子,舒展著翅膀擋在橋頭。和尚想用錫杖把它撥走,又怕傷害了它,沒辦法只好回去。這樣和尚斷了水几天就死了。臨死的時候對左右的人說:“我少年的時候,曾經折斷了一只鴨的翅膀。”發生這件事就是報應啊。 竺法惠和尚,本來是關中人,為人耿直道行很高。有一天走到嵩高山,忽然對身邊的弟子法昭說:“你過去曾折斷一只鴨腳,這事帶來的災禍就要來了。”不一會法昭就被別人扔的東西折斷了小腿,于是造成了終生殘疾。 隋開皇初年,冀州城外,有一個小孩,十三歲,經常偷鄰居家的禽蛋,燒烤著吃。第二天早晨,有人敲門招呼這個小孩,小孩的父親讓他出去看看,只見一個人對他說:“官府讓你去。”小孩就說:“叫我去服勞役吧,我去拿點衣服和干糧。”那人說:“不用。”就帶著小孩走了,村南邊過去是桑田,已經耕完還沒下种。走到這里時小孩忽然看見道的右邊有一個小城,四面是門樓,油漆著紅色很庄嚴。小孩很奇怪,說:“什么時候有了這個城?”那人呵斥他說:“不要說話!”這樣走到城的北門,那人讓小孩進去,小孩剛邁進門檻,城門突然關閉了,一個人影也沒有,只是座空城,地上都是熱灰和小碎火,也不深,才沒過腳踝。小孩哭喊著往南門跑,剛到南門,南門又突然關閉。又往東門、西門跑,也都是剛到即關。沒跑到時開著,等跑到了就關上。當時村里人都出來种田采桑,男男女女人很多。都看見小孩在耕地里哭,又四面奔走。都說:“這小孩瘋了嗎?一大早就上這儿來玩也不休息。”到了該吃飯的時候,采桑的人都回來了,小儿的父親就問:“看見我家孩子了嗎?”采桑人回答說:“你的孩子在村南跑著玩,招呼他也不肯回來。”父親就跑到村外,很遠就看見小孩還在跑。于是大聲招呼他的名字,只叫了一聲小孩就停住了,城里的灰火也突然不見。小孩倒在地上,嚎哭著對父親說了經過。父親一看他的腳,半個小腿以上,血肉焦干,膝蓋以下,紅爛得象用火烤了一樣。父親把小孩抱回家治療養傷。大腿以上的肉還同以前一樣,膝蓋往下成了枯骨。鄰居們听說這件事,都到那小孩跑的地方看,只見腳印還很清楚,根本沒有什么灰火。做好事就會有好結果,做坏事就會到處是地獄。有一個道惠法師,原來是冀州人。与小孩家不遠,親眼看見這件事。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