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白幽求 王太虛 王子芝 劉商 唐真元十一年,秀才白幽求,多年赴試不第。那年赴試又落了榜,后來就跟著新羅王子過海游覽,在大謝公島,夜里遇上大風,他和几十個与自己情況類似的人一起被風飄走,他們所乘的船象駿馬疾行一樣,在海里走了兩天兩夜,也不知走了几千里還是几万里。風稍穩定,船走得慢了,看見有山林,就調整船的航向,向那里駛去。等到船到它的前面一看,山高万仞,南面半山腰,有城牆,台閣門宇都很壯觀華麗。白幽求拴好船往上攀登,在到達城還有一二里的地方,都有龍虎列隊坐在道的兩邊。看見白幽求,就全神貫注地看著白幽求。白幽求前進的道路令人恐懼,想要請求跟隨的人幫助,結果是脫口而出,但又盤旋不敢上前,在大樹下徘徊。樹枝被風吹動,相互磨擦發出的聲音,象人說話朗誦詩歌的聲音。白幽求仔細听它說的是什么。是說:“玉幢橫貫在淺藍色的空虛,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游移不定仍舊不前進,不正當的內省還是難去掉。”白幽求听了之后,還是猶疑不敢向前。一會儿,有一個穿紅衣服的人從城門出來,傳達命令說:“西岳真君來游覽。”眾龍虎都俯身伏在地上說:“還沒到。”白幽求趁机小步快跑向前,只見穿紅色衣服的人頭也不回就進去了。白幽求進退不得,左右眾龍虎又一刻不停地看著白幽求。白幽求正在徘徊,門里出來几十個人,龍虎奔跑,那些人都騎著它們下山去了。白幽求也跟著他們。到白幽求拴船的地方,那些騎龍虎的人都踩著海面往前走,不一會儿,消失在遠方碧綠的海面上。白幽求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好。正在船中吃飯中間,忽然看見從西面來了一隊打旗幟和符節的隊伍,將近有一千人。在隊伍的前面,有鸞鶴青鳥飛行引路,這些人有的騎龍騎虎,有的駕龜駕魚,其中有一個人駕著紅鬣馬,穿紫云日月衣,頭上張開著一頂青綠色的車蓋,象風一樣快的來到。白幽求只得俯身伏在地上,一動不敢動。來的大隊人馬進入城門,白幽求又跟在后面偷看他們。眾龍虎按照以前的位置列隊,和樹木花草鳥雀等一起,都和著拍節周旋進退,象舞蹈一樣。白幽求也身不由己地手舞足蹈起來。過了吃頓飯的工夫,紅衣人手拿著一公文,對龍虎說:“到水府真君那里去。”龍虎沒有上前。紅衣人于是看著白幽求,示意他接受公文,白幽求不知到哪儿去。紅衣人說:“出使水府。”紅衣人用手指著前方,白幽求隨著紅衣人所指,身子象乘風一樣,下了山進入海底,雖然進入了水中,但卻感覺不到有水,朦朧之中好象是在白天行走,也有樹木花卉,碰它們發出佩玉之聲。一會儿,到了一座城,城里宮室很雄偉。守城門的人吃惊地看著,然后俯身伏在路旁。不一會儿,有几十個人,都是龍頭身上長滿了鱗,手里持握著旗幟棍棒,引導白幽求進入水府。真君在大殿下面朝北接受符牒。白幽求參拜完起來,就出了門,這時已有龍虎可以乘騎,并有隨從跟著,庄重整齊地順利通行。眨眼之間來到原來的地方,白幽求到了門口,還不敢進去。他雖然沒吃什么,但也不覺得饑餓。一會儿,有人尋找水府使者,白幽求一邊答應一邊走了進去,先到殿前參拜,后被引導到西廊下,接著眾使者之下就坐。所用飯食都不是人世間俗人飯食的味道。白幽求問眾使者中的人,這是什么地方。回答說:“這是各位真君的游春台。主人是東岳真君,春夏秋冬有彼此不同的位置,各自在他自己的方位,主人也各自隨著地方進行分配。”那殿東的廂房下,排列玉女几百人。奏樂,白鶴孔雀抬起翅膀,挪動足爪,再應和深奧玄妙的歌曲,翩翩起舞,天晚了才出殿,在山的東面和西面是迎月殿,還有一個宮觀是望日用的。到了申時明月出來了,各位真君各作迎月詩,其中一個真君的詩說:“日落了云煙和水都變成了深黑色,驪珠的顏色是否會無光呢?寒冷的月光射出千万里,好似白霜遍及千家門。”又一個真君的詩說:“月光從東方開始升起,仙女嫦娥追逐影子來,柔媚的月光爽心又悅目,月光影子布滿游春台。”又一個真君的詩說:“金烏落山清清的波濤成了青綠色,隱藏在深黑色中的天与它緊相連,在那天地分辨不清的地方,忽然吐出光芒明晰的圓月。”又一真君的詩接著說:“金烏沉入大海的西岸,蟾光從天的東頭吐出。”忘掉了詩的下一句,其余的詩一起都忘掉了。賦詩結束,一個真君就命令表演夜戲。一會儿,童男玉女三十多人,有的坐空虛,有的走海面,笙簫管弦鳴,互相唱和。有唱步虛歌的,所有的不下几十几百人。白幽求記得其中有一首歌,歌詞說:“鳳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元君夫人踢云語,冷風颯颯吹鵝笙。”到了四更天,有一個穿紅衣服的人走進來,鞠躬屈膝說:“天要亮了。”听到真君的吩咐后,一邊答應一邊小步退出。眾真君命令起駕各自告別休息。第二天,昨日那個穿大紅衣服的人屈膝對眾真君說:“白幽求已經充當水府使,有功勞。”眾真君商議說:“就授予他游春台洒掃。”白幽求煩惱不安,叩拜乞求退歸故鄉。一個真君說:“你家在什么地方?”白幽求回答說:“在陝中。”真君又說:“你要回歸故鄉有什么戀戀不舍的呢?”白幽求沒有回答。真君又說:“讓他跟我來。”穿大紅衣服的人指著西岳真君讓白幽求跟著西岳真君走。眾真君也各自下山,并自己有龍虎鸞鳳、朱鬣馬龜魚和各种旗幟符節等。每個真君都有一千多人,踩著海面行走。白幽求也駕著船跟隨在西岳真君后面,自然有便利的風,速度快如閃電。天大亮的時候,到了一個島嶼,只見西岳真君飛上天走了,白幽求因為受船限制,不能飛升,于是,离開船上了島,目送西岳真君,還可以隱隱約約看見旗幟符節直至漸漸沒了。白幽求方才悔恨大哭,但已經晚了。因而只得沿著遙遠曲折的路往島上走。走了很長時間,才看見有人煙,慢慢地走上前去詢問這是什么地方,人家說是明州。白幽求又高興回到了故國。白幽求從這以后停止吃糧,經常吃茯苓,好游山玩水,多半在五岳活動,根本不再想做官了。 東极真人王太虛,隱居在王屋山中。唐懿宗咸通壬辰年,王屋縣令王畬,平素的志向就崇尚道術,經常念《黃庭經》,常常想自己給《黃庭經》注解。然而,他并沒有了解《黃庭經》深奧玄妙的道理,只是天天背誦五六千遍而已。他听說王屋山中的一些山洞中別有天地,是神仙所居住的洞府,就請求去做王屋的縣令,想要构屋住在他們當中,希望經常獲得觀光和禮敬。王畬被罷了官,于是絕粒咽气几個月,稍微覺得精神旺盛,身体輕健,就進入了洞中,并發誓不再返回。最初走了二三十里,其中有的寬廣明朗,有的幽暗泥黑,摸著洞壁彎著腰走。經過三五天,忽然眼前展現出寬闊平坦的天地,懸崖峭壁插入天空,高高拔起,可達万仞(古代長度單位,唐時六尺五寸為一仞)。下面有一個象鑲在山石中的房屋,可以坐几百人,石床、書案、茶几,擺設得很整齊,好像有人居住似的。書案上有古經一軸,王畬沒有敢去拿,而是跪下、拱手、叩拜說:“下土的賤臣,形狀混濁,气質污穢,但總是羡慕長生之道,非常幸運進入神仙的洞府,瞻仰神靈的府第,這是万劫之中的良好机會。現在看見上天的遺跡,玉石書案上的深奧玄妙的經書,不敢擅取。愿意真仙教訓庇祐,允許俗眼翻閱經卷,就是受了久遠無窮的恩惠。”他長時間的叩頭,乞求報應的征兆。忽然有一個人坐在書案的旁邊說:“你難道忘了嗎?緱氏的后裔,能夠愛好道術,可以名列青簡了。我是東极真人,你的同姓,這是《黃庭》寶經,我作的注解。現在就傳授給你,又贈給他桃子。王畬得了几斗。東极真人說:“這桃子,吃了它的人,白日可以飛行;這桃核,輾成粉末服用,不只能夠治好病,也可以延壽。你雖然有志向,但不可以居住在這。二十年后在這個山上相會吧。只在勤勉,會得道的。”說完,就不見了。王畬也不敢久住,攜帶著東极真人贈送的桃核和黃庭寶經回來。把桃核輾成粉末服用,身体健康,沒有疾病,臉和身形也越來越年輕。人世間于是就有傳寫東极真人所注解的《黃庭經》本了。 王子芝,字仙苗,自己說是河南緱氏人。經常游覽于京師和洛陽之間。年齡很老的老人說,五十多年來,看他總不見老,身形相貌總象四十歲左右的人,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歲。他喜好養气并且喜歡酒。原來的蒲帥琅琊公重盈坐鎮的初年,王仙苗居住在紫极宮,縣令對他很看重,又听說他喜歡酒,每天送給他三榼酒。有一天王仙苗外出,遇見一個樵夫,在紫极宮門前挑著擔子,相貌异常,覺得很奇怪。于是買了他的柴,厚償了木柴的价值,樵夫得到錢,也不推讓就走了。王子芝派人暗中跟隨在他的后面。樵夫直接快步走到酒店,開怀暢飲,盡興而歸。過了几天又來了,王子芝對他說:“我知道你好酒,我有縣令送給的味道醇厚的酒,用酒抵柴价,可以嗎?”樵夫說:“可以。”樵夫僅僅飲了几盂,就對王子芝說,這酒好啊!不過,還遠遠赶不上解縣石氏的酒,我剛才從那來。遺憾的是剛才沒有飲酒的伴侶,不能盡興地品嘗。王子芝于是降階握著樵夫的手,和他一起圍著溫酒的火爐飲酒。王子芝向樵夫乞求說:“石氏的美酒可以弄得來嗎?”樵夫點頭,就讓取丹砂朱筆,書寫一符,放在火上,煙還沒有斷絕,有一個小僮立在面前。樵夫囑咐他,你領著王尊師的仆人,提著這兩個榼,只往石家去取酒,我等待和王尊師盡興一醉。當時已經天黑了,門已經上了閂。小僮對王子芝的仆人說:“你可以閉上眼睛。”于是手搭他的頭,人和酒壺都從門隙出去,已經到了解縣,攜帶酒返類比的。半夜,樵夫對王子芝說:“我已經醉了。我招呼一個客人陪伴你喝酒,可以嗎?”王子芝說:“行。”樵夫又用丹砂朱筆寫了一道符,放在火上。眨眼之間,滿屋异香,隨后有一個人進來,儀表庄嚴大方,眉清目秀,須髯根根見肉,腰間下垂紫帶,手里拿著書簡,向樵夫揖拜后就坐下了。舉飲滿杯的酒,酒過兩巡,兩個酒壺的酒快要沒了。樵夫燒了一根鐵筷子,烙了穿紫衣服的人一下說:“可以走了。”當時東方亮了,于是供手告別。樵夫就對王子芝說:“認識先前來的人嗎?一會儿,可以到河神廟去看一看。”王子芝送走樵夫,就到廟中,看見了夜里來共同喝酒的人,竟然是廟中的神。鐵筷子的烙印依稀還在。趙均郎中時在幕府,親眼所見,可以驗證此事。弘文館校書郎蘇悅也寄寓于中條,非常熟悉事情的來龍去脈。那以后,王子芝再遇到樵仙,另外向王子芝傳授了修煉的秘訣,因而王子芝成為地仙了。 劉商,是彭城人,家在長安。青年時期很好學,并且善于記憶,精于思考,深入鑽研文學,有胡笳十八拍傳世,在世上盛行。儿童婦女,全都能詳盡地背誦它。劉商進士考試登第,選到台省作郎官。但他的性情愛好道術而沉浸在其中,每逢遇見道士,就拜他做老師,并給予資助。自己煉丹服气,沒有不努力和懇切的地方。常常歎息光陰太短促,身体漸漸衰老。早晨開始就如車馬疾行,晚上方能停止,只是自己勞累辛苦,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呢?古代的賢人都棄官而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獲得出世。有幸已經完成了儿女的婚姻嫁娶,不再被世俗所累,難道比去各地方遠游還不好嗎?由于這樣想,劉商就借口有病請求辭官,穿上道服東游,進入廣陵,在城內街市遇到一個道士,正在賣藥,聚集的人非常多。道士賣的藥,人們都說很有效。道士在眾人當中看見劉商,他看著劉商,覺得和常人不同,就停止賣藥,拉著劉商的手登上酒樓,對劉商殷勤勸酒,道士談的內容,是從秦漢以來歷代的事,談的非常逼真,都象親眼所見一樣。劉商很惊异,象對待老師那樣尊敬他。劉商又說了神仙道術很難學得。等到晚上,劉商到客店栖息。道士下樓,一閃就不見了。劉商更加惊奇。第二天,劉商又在城內街市上尋訪他。道士仍然賣藥,看見劉商越發高興,又領著劉商上了酒樓,高談勸酒,拿出一個小藥囊贈給劉商,并戲吟說:“無事到揚州,相攜上酒樓。藥囊為贈別,千載更何求。”劉商記住了他的戲吟,天黑了才告別离去。以后,劉商屢次尋找道士,再也沒有見到,劉商就打開了藥囊看,里面用多重紙包了一個小葫蘆,得到了九粒藥,象麻籽。劉商按照道士的口訣吞下了藥,立刻覺得精神清爽,也不饑餓,身体輕健,心里清醒。過江游茅山,過了好久,又去宜興張公洞。正當劉商游張公洞的時候,喜愛灶畫溪的景色。就在胡父渚用茅草蓋屋居住,隱居在山中。附近的樵夫還看見過他,他說:“我是劉郎中。”然而,卻不知道他居住的地方。他已經成為地仙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