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李少君 孔元方 王烈 焦先 孫登 呂文敬 沈建 李少君是山東人。漢武帝因為好道術招募天下懂道術的方士。李少君在先秦時代著名方士安期先生那里得到了煉丹的秘方,但由于家里窮,買不起煉丹的金石原料和草藥,就對弟子們說:“我又老又窮,就是再賣力气地种田,也湊不上買藥煉丹的錢。听說當今天子漢武帝愛好道術,我想去朝見他,求皇帝和我一起煉丹,皇上一定會很愿意。”于是李少君把安期的煉丹秘方上奏漢武帝說,“丹砂可以煉出金丹,吃了金丹就能成仙。我曾經在海上漫游,遇見了仙人安期先生,他經常吃一种像瓜一樣大的棗子。”漢武帝對李少君很尊重,賞給他不少東西。李少君曾經和武安侯一起宴飲,座上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李少君問老人的姓名,老人說了姓名后,李少君說,“我曾經和你的祖父一起夜里游玩宴飲過,那時你很小,跟你祖父在一起,所以我才認識你。”在座的人听了李少君這番話都大為惊奇。有一次,李少君看見漢武帝有一件舊銅器,就對武帝說,“我認識這件銅器。春秋戰國時的齊桓公曾把它擺在自己的床頭。”漢武听李少君這么一說,就細看銅器上刻的字,果然是春秋時齊國的銅器,從而知道李少君己活了几百歲了。但李少君看上去只有五十來歲,臉色紅潤皮膚很光滑,牙齒像少年人那樣整齊。漢朝的王公貴族們听說李少君能使人長生不死,都對他万分敬仰,給他送的金錢堆積如山。李少君就用這些錢偷偷買了原料煉成了仙丹,然后對武帝說,“陛下如果不能除掉驕奢淫逸的惡習,仍然貪圖美女縱欲無度,到處征戰討伐,喜怒無常,使冤魂流落在荒野,讓城市里常有殺頭的重刑,那就絕不能煉成仙丹修成大道。”李少君把自己不會衰老的秘方給了漢武帝,然后就假稱自己生了病告辭。這天夜里,漢武帝夢見和李少君一起登上河南的嵩山,半路上有個神仙拿著旌節騎著龍從云中降下來,說太乙真人請李少君去。漢武帝惊醒了,立刻派人打听李少君的情況,并且告訴親近的大臣說:“我昨夜夢見李少君离我而去了!”李少君病重時,武帝去探視,李少君讓人把他煉仙丹的秘方完全記下來,還沒說完就死了。武帝說:“李少君不會死,他是登了仙界了!”李少君剛要入殮時,尸体忽然不見了,衣服連扣子都沒解開,好像蟬蛻一樣。漢武帝更加后悔,恨自己沒有向李少君更多的求教道術。李少君生前和任朝議郎的董仲躬是好朋友,董仲躬一向有病,身体消瘦气血不足。李少君就給了他兩副藥和藥方,讓他用戊巳年間生長的草、當地出產的油脂、黃精的根和野獸的脂膏,秋天先枯死的根、春天百花的膏汁,在十二月上旬把上述藥料合放在銅器中熬,讓一個童子沐浴得十分洁淨,讓他看好火候,把熬好的膏再制成雞蛋大的藥丸,三只藥丸一個療程。吃了一副藥丸,身子就會非常輕快,吃了三副,舊牙脫掉生出新牙,吃了五副以后,年歲增長了但腰不彎背不駝。董仲躬為人剛強正直,精通《四書》《五經》,但對道術一點也不入門,還經常嘲笑那些服丹藥學道術的人,常常上書給漢武帝,認為人壽天定,衰老是正常的,不是學道術能長生不老的。李少君知道董仲躬對修道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性格就是這樣,改變不了他的認識。李少君給董仲躬的藥,董仲躬根本就不吃,也不理睬李少君講解的道學方術。李少君走后几個月,董仲躬病更重了。他曾听說了漢武帝夢見李少君成仙而去非常遺憾后悔,就想起了李少君給他的藥。董仲躬試著服那藥,只吃了半副,就覺得身輕体壯,病立刻好了。服完一副藥之后,就覺得像年輕時那樣精力充沛,這時他才相信真的有長生不死的道術。于是董仲躬就辭去了官職,向道士們求教,但得不到正确圓滿的回答。后來雖然他頭發不白精力旺盛,但還是活到八十多歲就死了。死前叮囑他的儿子董道生說,“我曾得到李少君的仙藥,起初不相信,后來服藥見效,卻不能解釋藥力的來源和修道的方術,只有怀恨于九泉之下了。你要尋找人間懂得道術的人,向他學習修道的要訣,常服仙藥,就會超化成仙了。”當時還有個文成將軍,也得到了李少君的傳授。文成將軍是漢武帝的臣下,后來由于得罪了武帝,武帝派使者去殺他。文成將軍對使者說,“請替我質問皇上,他為什么不能忍耐几天而毀了大事呢?如果皇上仍然愛好修道,可以在三十年后到成山去找我,我會成全他,不會怨恨他的。”使者殺了文成將軍以后,回來向漢武帝轉告文成將軍的話,武帝听后命人打開文成將軍的棺材,棺材中卻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只竹筒。武帝怀疑是文成弟子偷去了他的尸体藏起來了,就到處搜查了解文成的去外,終于相信文成將軍是成仙而去了,就十分后悔殺了文成。后來武帝又征召方士,又在陝西淳化縣甘泉山建了甘泉宮祀奉道家始祖太乙真人,又另外建了一座廟祀奉文成將軍,每次祭禮,武帝都是親自主持。 孔元方是河南許昌人。他經常服用松脂、茯苓、松籽等藥,老年時變得十分年輕,容貌像四十多歲的人,卻元節、左元放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們都是既不讀《四書》、《五經》,又不問世事,專門研究道術。孔元方為人善良仁慈,粗衣素食,喝酒從不超過一升,當時有七十多歲。有一次,几位道士請孔元方一起喝酒,輪到元方干杯時,元方行了個酒令:他把拐杖拄在地上,手扶著拐杖頭朝下腳朝上倒立著,用另一只手拿著酒杯倒著喝酒,結果誰也不會像他這樣飲酒。孔元方有妻有子,但從不積存錢財,只是很下力气地种田。有一次,孔元方家里失火了,人們都來救火,往外搶救衣物糧食家具,但孔元方卻不往外搶東西,反而蹲在篱笆前看火。他的妻子催他赶快搶救財物,孔元方笑道:“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有什么可惜的!”孔元方又在河邊岸上鑿了一個一丈見方的洞,然后鑽進洞里,不吃不喝,一兩個月也不出來,家里的人他也不讓到洞里來。洞前有一棵柏樹,長在大道后面的荊棘草叢里,擋著那個洞。有時弟子有急事想找孔元方,也找不到他住的那個洞。后來從東方來了一個少年,名叫馮遇,愛好道術,想跟隨孔元方學道。他一來就找著了孔元方的那個洞室。孔元方說:“別人來都找不到我,你卻一來就找到了我,看來你是值得我傳授道術的人。”孔元方就把兩卷寫在白布上的經文給了馮遇,并對他說:“這上面寫的是修道的要點,四十年才可以傳授一個人。如果四十年到了還找不到值得傳授的人,那也不能因為年限到了胡亂傳授,須等八十年,如有兩個人可傳授,就傳給兩個人。誤傳或不傳,就犯了‘閉天道’的罪,不該傳的卻傳了,就犯了‘泄天道’的罪,這兩种罪都會連累子孫而受到懲罰。現在我已經把道術的精要傳給你,我就可以去了。”于是孔元方就扔下妻子儿女進了西岳華山。五十年后,孔元方回過一次故鄉,當時的人還有認識他的。 王烈字長休,河北邯鄲人,經常服用野生姜和鉛,活到三百三十八歲時面貌還很年輕。他攀登險峻的山峰時健步如飛。王烈青年時曾是太學中的書生,常和人們議論《四書》、《五經》和諸子百家的著作,非常博學多才。任中散大夫的醮國人嵇叔夜(即“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很敬重王烈,常常向他請教。并和他一起進山游玩采藥。后來王烈獨自進了山西太行山,有一天他忽然听見山的東部發生了山崩,隆隆的轟鳴好像打雷。王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赶去看。只見大山崩塌了几百丈,兩面都是青石,石中有一個直徑一尺寬的洞,洞里不斷流出像骨髓般的青泥。王烈試著把那泥團成了圓球,不一會圓球就成了石頭,好像把熱蜡團成球凝固以后的樣子。那泥丸散發出一股粳米飯般的香气,放在嘴里咀嚼也有粳米飯的味道。王烈就團了象桃子大小的泥丸帶了回來,對嵇康說:“我得到了一件奇怪的東西給你。”嵇康很高興,王烈就把泥丸拿出來,一看泥丸已變成青石丸了,一敲還發出銅的聲音。嵇康就讓王烈領他到山崩處去看,那崩塌的山卻恢复了原來的樣子。后來王烈又進了河東的抱犢山里,看見一個石窟,里面有個白石的架子,上面有兩卷寫在白布上的經文。王烈拿來看,不認識上面的字,不敢把經卷拿走,又放回白石架上。但他照著經卷上的字記下來几十個字,回來給嵇康看,那些字嵇康全都認識。王烈十分高興,就領上嵇康到山中石窟去讀經。去的路都記得很清楚,但走到那里,卻怎么也找不到石窟了。王烈后來私下里對弟子說:“這是因為嵇康不該得道,所以那石窟才閉上了。”按照神仙經里的說法,神山五百年裂開一次,其中會流出來石髓,如果能服用了石髓,就可以和天地一樣活得長久。王烈先前得的石丸,肯定就是石髓了。河東聞喜的人,大都世世代代祀奉王烈。晉代永宁年間,王烈去陝西洛南縣的洛川一帶漫游,和人比賽射箭。王烈用的是需二石力量才能拉開的弓,在百步的距离射靶,十箭九中。一年以后,王烈又到洛川去,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者名叫張子道,恭敬地向王烈施禮,王烈連站都不站起來。同座的人很奇怪,張子道說:“我七八歲時見他時,他就是現在這副容貌,現在我九十多歲了,他仍是一副少年的面孔。”后來,人們不知道王烈去了哪里。 焦先是河東人,已經活了一百七十歲。經常服食白石,并把白石分給別人,像煮土豆那樣煮熟了吃。焦先還天天進山砍柴,然后把柴分給別人,先從村頭第一家開始,一家一家地分給柴禾。焦先每次把柴禾背到住家的門外放下,主人看見后,就把焦先請到屋中坐下,并請焦先吃飯,焦先就坐下,也不和主人說話。焦先如果把柴禾背來而主人不在,他就把柴禾放到門外轉身就走,年年如此。魏文帝即位之后,焦先在河邊蓋了一間草屋,自己一個人住進去。屋子里不放床,只舖著草墊子,滿身都是泥污,像在泥里打了滾似的。有時他几天吃一次飯,行為很規矩,也不和女人來往。他的衣服破了,就賣了柴買件舊衣服穿上,不論冬天夏天都是一身單衣。當時當太守的董經听說后就來拜訪焦先,焦先卻不說話。董經就更覺得焦先是大賢人。后來焦先的草屋被野火燒毀,人們跑去看,只見焦先端坐在火中,草屋燒成灰燼之后,焦先才慢慢站起來,連身上的衣服都沒燒著。后來焦先又把草屋蓋起來,忽然下了一場大雪,很多房子都被大雪壓塌了。焦先的草房也倒了。人們去看,怕焦先已經凍死,就扒開草房尋找,只見焦先躺在雪底下熟睡,面色紅潤,呼吸均勻,像在炎夏喝醉了一樣。人們都認為焦先不是凡人,很多人想和他學道。焦先說:“我哪里會什么道術呢?”焦先一會儿老,一會儿又很年輕,這樣活到二百多歲,后來就离開大家走了,也不知去了什么地方。那些向他請教道術的人,連一句話也沒從他那里得到。 孫登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常常住在山中的地洞里,彈琴、讀《易經》。他冬夏都穿單衣,十冬腊月,人們見他頭發長得一丈多長披蓋在身上御寒。孫登的面容非常年輕,几代人看見他都沒有衰老變化。他常到街上乞討,得到的東西轉手就給了窮人,自己一點也不要,人們也從來看不到孫登吃飯。當時當太傅的楊駿把孫登請去,但問他什么他都不回答。楊駿贈給孫登一件布袍子,孫登就要了,但一出門就向人借了把刀,把袍子割成兩半,扔到楊駿的門前,又把袍子用刀剁碎了。當時人們都說孫登是瘋子,然而后來楊駿犯罪被斬首,大家才明白孫登剁碎楊駿的袍子是一种預示。當時,孫登剁碎了楊駿送他的袍子后,楊駿一怒之下把孫登抓了起來,孫登就突然死了。楊駿給了一口棺木,把孫登埋在振橋。几天后,人們卻在董馬坡看見了孫登,就捎信給洛川的朋友。嵇康有修道的志向,曾向孫登請教,孫登不理他。嵇康就提出一些問題,故意詰難他,但孫登竟不在乎地自己彈琴。過了很久,嵇康只好走了。孫登說:“嵇康這人年輕有才,但見識太少,不善于保護自身。”過了不久,嵇康果然犯了罪被斬首。嵇康很善于彈琴,孫登卻能彈一根弦的琴,而且也能彈成完整的樂曲。嵇康對孫登的琴技感歎佩服,覺得用一根弦彈出樂曲簡直是不可思議。 呂恭字文敬,青年時就好服養生延年的藥。有一次他帶著一個仆人一個婢女,進太行山中采藥。忽然遇到了三個人。他們問呂恭,“你這樣不辭勞苦地爬山越岭,是不是要尋求長生之術啊?”呂恭說:“我确實是尋求長生之術,但一直沒遇到好的藥方,只好采些草藥服用。希望多少有點益處。”三個人自我介紹,一個姓呂字文起,一個姓孫字文陽,第三個人姓王字文上,三個人都是天界太和府里的神仙。呂文起對呂恭說:“我們有時也來這里采藥,以便成全那些新學道的人。你既然和我同姓,名字中也有一個字‘文’跟我相同,這是你的仙緣,命中應該得到長生。你如果能跟著我采藥,我就告訴你長生不老藥的仙方。”呂恭立刻跪拜說:“今天遇見仙人真是我的大幸,只怕我糊涂愚笨,當不好仙人的徒弟。如果仙人能收留點化,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了。”呂恭就跟著仙人采了兩天藥,仙人授給他一個仙藥秘方讓他帶回去,讓他回家鄉再看看親人們。呂恭向三位仙人辭別,仙人們說:“你跟我們采了兩天藥,世上已過了二百年了。”呂恭回到家鄉,見自己家中只剩下個破舊的空房子,也沒有找到一個子孫后代。后來遇見一個當年鄉親几世后的一個后代,名叫趙輔,就向他打听呂恭家的后代都在哪里。趙輔說:“先生是從哪儿來的呢?竟向我問這么久遠的事。我曾听前輩說當年有個呂恭帶一仆一婢進太行山采藥,再也沒回來,可能是讓虎狼吃掉了,至今已二百多年。听說呂恭有個几世后的孫子叫呂習住在城東十几里的地方,是位道士,老百姓都尊奉他。去打听一下,會很容易找到的。”呂恭按趙輔的話找到呂習家,敲門打听。仆人開門問他找誰,呂恭說:“這是我家,我當年隨仙人采藥,至今已二百多年了。”呂習又惊又喜,光腳跑出來跪拜說:“仙祖今天回來,真讓我又惊又喜啊!”呂恭就把仙方傳授給呂習,然后就走了。呂習當時已八十歲,服藥后立刻變成青年,活到二百歲時也進了山,他的子孫后代也不再老死。 沈建是丹陽人,世代都作長吏。但唯獨沈建不肯作官,專門研究道術,學習修煉服丹的方術和返老還童的秘訣。他還會醫術,病人不管病情輕重,經他一治就好,因而有好几百家人侍奉他。有一次沈建要出遠門,就把一名男仆、三名婢女、一頭驢十只羊寄存在某人家里,讓男女仆人和驢、羊都吃了一枚藥丸。沈建臨上路時對那家主人說:“我把他們寄留在你家,只住你的房子,不用你給他們吃的。”說罷就走了。那家主人挺惊訝,心想在我家連人加牲口寄存了十五口,卻一個錢也不留,真拿他沒辦法。沈建走后,主人給仆人們吃飯,但他們一聞飯的气味就嘔吐,根本不吃。拿草喂驢和羊,驢羊不但不吃,還對主人又頂又踢,主人十分奇怪惊訝。雖然一百多天不吃飯,但仆人們面孔紅潤气色极好,比吃飯還要健康,驢和羊也是驃肥体壯,比精心喂養的還好。沈建三年后回來,又給奴仆和驢羊吃下一枚藥丸,他們才又開始正常的飲食。但沈建卻從不飲食,仍健步如飛。他有時來有時去,這樣過了三百多年,后來竟不再見到他,不知去了何處。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