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第282章 二八一 投機 文 / 竹下梨

    侯方域聽了,心裡便是有些失望,他對於武將,也是很瞧不起的。不過轉念一想,他雖是武將,看來文才卻也不錯,如此交往一番,倒也無礙。

    董策已經說話了:「侯公子,此間說話卻也不方便。相逢即是有緣,不若在下做個東主,吃個便飯?」

    侯方域笑道:「使得,使得。」

    ……

    「侯公子,在下這裡還有一聯,請公子鑒賞!」

    侯方域已經喝了不少酒了,他顯然酒量是不怎麼樣的,這會兒一張白皙俊俏的臉上已經是浮現出來兩片酡紅,這會兒倒是能顯現出他十六七歲的年紀來,分明就還是一個少年麼。

    他咧著嘴哈哈一笑,目光已經是有些迷離了,臉上露著嘻嘻的笑,一擺手:「說,董兄請說。」

    方纔這一段時間的熟悉,董策刻意的拉近關係,兩人現如今已經是足以稱兄道弟了,關係親近了不少。

    董策笑道:「侯公子聽好了。這上聯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嚇?」

    侯方域擰著眉頭,瞪著眼珠子,臉上露出思索的表情。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他口中喃喃的念了好幾遍,好一會兒,方才是頹然的歎了口氣:「唉,小弟實在是對不出來,實在是對不出來。董兄真真是大才,出的這幾個對子,俱都絕佳呀!哈哈哈哈哈哈,輸得不冤,小弟輸得不冤。」

    董策哈哈笑道,伸手一指他面前的酒杯:「滿上,喝酒!」

    「好好,喝,喝!」

    侯方域已經是喝的熏熏了,這種狀態下,是最不會拒絕別人的勸酒的,反倒是你若是攔著不讓他喝,他還會著急。

    這裡乃是一處靜室,大約有一丈五尺方圓,面積不算大,但若是屋裡就只有兩個人的話,則就會顯得非常寬敞了。屋子裡面裝潢的不算是豪華,但是頗為的雅致。

    地上是淡黃色的木板,四壁乃是以青磚為心兒,外面用黃色的膏泥塗抹了,在牆壁的外側下部,則是一層厚厚的木板,這些木板打磨的非常光亮,只是上了一層清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加工,保留了原始的樣子和形態。淡白色的原木和黃色的地板,兩種色調搭配在一起,顯得格外的淡雅素淨,很是符合這會兒文人士大夫的口味兒。

    屋裡陳設很簡單,只有兩張小几,小几後面各自放了一個蒲團,董策和侯方域一西一東,相距五尺,對面而坐。而在另外一邊靠牆的所在,則是放了一個茶几,上面放著一溜兒四個燭台,把屋子裡面照得亮堂。

    這裡是悅來客棧的雅間兒,也是悅來客棧價格最貴,但也是最少人問津的一個雅間。其位於客棧最深處的一個小院子裡,僻靜無人打擾,前面大堂的喧鬧完全傳不到這裡來。而且屋裡面的陳設,擺放,乃至於是構思和裝修,都是很花了一番心思的。

    這也是杜家娘子為了備著什麼時候有文人騷客上這兒來而特意建造的,花費很是不小,但是一年裡頭怕是也沒有幾個人入住,可以說是精明的她在生意上一個相當大的敗筆了。

    是以當董策流露出要宴請侯方域的時候,杜家娘子立刻便把兩人領到了這裡,而不出她預料的,這裡的環境果然是很合侯方域的胃口,立刻就決定了要在這裡。

    儘管從唐朝開始,就有眾人圍坐在一張圓桌上,一起吃飯的習慣了。但是一直到明朝,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官宦人家,尤其是儒學傳家的家族,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和不那麼熟悉親近的人吃飯的時候,還是採取分席的方式。兩人對面而坐,面前各自擺放著一些吃的喝的,就算是打個噴嚏都不會濺到對方身上去。

    董策兩人面前的小几上各自擺放了一堆菜餚,菜餚都很精美,有糖醋魚、鍋燒羊肉、蔥爆柏籽羊肉、鐵碗烤蛋、腐乳肉等,極為豐盛。

    這些都是典型的晉北菜。

    山西菜以鹹香為主,甜酸為輔,選料樸實,烹飪注重火功,成菜後講究原汁原味,擅長爆、炒、溜、煨、燒、燴、扒、蒸等多種烹飪技法,地域特點非常明顯,風味特色各異。

    而山西菜又是分晉中菜、晉南菜、上黨菜、晉北菜。其中晉北菜便是以大同、忻州等地為代表,由於遍地苦寒,冬天冷風如刀,尤其如此。地域上的特殊位置,使得晉北菜形成了以燒、烤、燉燜、涮等獨特的烹飪方法。口味偏重,油厚鹹香。

    油大鹽大,大口吃肉,份量十足。這些菜董策是很喜歡的。但是侯方域生於河南歸德,長於京城,遊歷江北,尤其是在揚州那一塊兒的時間,正是他從幼童長大為少年的時間段,那段時間對人的影響是極大的。揚州運河一帶菜系偏於清淡,是以他吃的並不喜歡,桌子上的菜餚幾乎沒動。

    但是他也不在乎,這一次本就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喝酒,或者說,最重要的是為了結識董策而來。

    侯方域對董策是有些好奇的,董策請他吃頓便飯,他自然是不方便推脫,於是便欣然同意。

    這頓飯已經吃了有小半個時辰了。

    董策前生便是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之人,無論是應付起官場上的朋友,商界的同仁,亦或是黑道上那些大佬們,都是很有一番能力。來到這個時代之後,身為軍人,接觸最多的乃是軍隊和刀兵,許多事兒直接上刀子解決,便單純了許多。但是這一身本事,卻是未曾落下。

    他若是想要刻意結交一個人,自然是讓人感覺如沐春風。

    現在侯方域便是這種感覺。

    宴會一開始,他三言兩語便是知道了,原來侯公子最大的愛好就是玩兒文字遊戲,而其中尤為喜歡的,便是對對子。若不是如此,他也不會因著這一副對聯就跑到悅來客棧來了。

    巧的是,董策也擅長這個。

    他不是沒讀過詩書,實際上,董策很喜歡古文,古文詩文的造詣在他那個時代算是很高的了。但是問題是,這個時代,古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怕是隨便來一個秀才都比他強不少。他也動過寫詩的想法,但是來到古代,靠著抄幾首詩就成名,其實真的是一件很扯淡的事兒。

    他是個軍戶,一個只上過私塾的軍戶,就算盛如唐宋,文盲率也要遠遠超過後世,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文盲。而作為一個社會地位,在文人眼中的地位身份還不如泥腿子小商販的下賤軍戶,竟然隨口吟出千古名句……誰信啊?

    不會每個人都傻到認為你是生而知之者的。再者說了,後世的文字發音和那個時代都不一樣的,說不定後世的一首名詩在當時文字並不完全是那些。而且就算是寫出一首極佳的詩來,也是絕對無法掩飾你在其它方面的薄弱的。你是抄了一首詩,但是其它的呢?人家讓你行酒令,說一句詩經中的文字作為第一句,你只要是接,就必須用詩經中的文字——問題是這些文人四書五經都背的滾瓜爛熟,你呢?

    三番五次之後你都對不上來,人家能不起疑心?

    古人又不是傻瓜,文盲多歸多,但凡登堂入室的,這方面的鑒定水平怕是要遠遠高於現代人。不懂對仗合轍平仄抄詩,不懂音律抄詞,那都是經不起古人一試的,往小裡說是私德有虧剽竊,嚴重點身敗名裂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還得應景兒。

    詩的種類也很多,四言五言七言,古風律詩拗體,寫景寫情寫思無所不包。所謂應景,就是抄詩要抄得貼切,賞花時候不能抄吟雪的詩,上元時你不能抄中秋詩,詩景不能對應,抄了也是白抄。

    所以董策不打算幹這等高風險的差事。

    不過對對子他是沒問題的,這個可以借口為有急智,完全可以托詞其它的都不會,就擅長此一小道而已。而他前世又恰好對這個感興趣,記住了不少很有趣兒,很難對的對子。

    一開始,他就把話題往這上頭引,侯方域果然是興趣盎然。

    兩人約下規矩,互相出題,一旦對不上,便罰酒一杯。

    結果出乎侯方域的意外,董策先出,他後出,結果董策出的前兩個對子,他沒一個能對上來的。當然,他出的那兩個,董策也沒對上來。

    這倒是不出乎董策的意外,畢竟他不是這個時代的文人,而就算是這個時代的頂尖文人,能不能對的上侯方域出的對子還是兩說。那些對子純粹就是玩兒文字遊戲,摳字眼兒,咬文嚼字來的。不過他自己對不出來,卻也能讓侯方域對不出來。畢竟他肚子裡面裝了許多後來的絕對,隨便拿出一個來,就足夠侯方域喝一壺的。

    這已經是侯方域要喝的第三杯了,董策也喝了兩杯。

    不過董策酒量很是不錯,不說千杯不醉,至少這個時代這些低度數的白酒,喝個幾斤是沒問題的。

    是以現在侯方域已經是眼神迷離。他卻還是神智很清醒,目光清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