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正文 九十四章 大展宏圖之地 文 / 竹下梨

    董策看出了手下人的疑惑,笑道:「之前兵備道大人與我說的話,你們也都知道了,讓咱們招募流民,屯田練兵,練出一支新軍來!可是練新軍,所需得有多少?人,地盤兒,住處,武器,鎧甲……這些都要,可是問題是,這些現在都沒有,問起劉大人來,也是含糊其辭。哪怕這些都拋開不說,咱們最起碼也得有糧食,沒得糧食吃,什麼新軍?架子還沒搭起來就立刻要垮台潰散!」

    「新軍的規模不小,想想你們這幫鳥廝的飯量,一個個肚子跟無底洞也似,只見進去多少也塞不滿!」董策輕輕甩著馬鞭打趣道,眾人都是一陣笑,尤其是王渾這個大肚漢,笑的最是沒心沒肺。

    「要養活一個健壯兵丁,再加上每天要大強度的訓練,每日揮汗如雨,糧食消耗又得增加不少。宋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說,便是只行軍,不操練的士卒,一日也要兩升糧食,咱們大明升大些,就算是一個人一天一升五合糧,一年下來就是接近五石多的糧食,再加上軍戶的家屬子女甚或是老人,怕是養活一個軍戶就要十幾二十畝地。按照五百軍丁算,也有七千畝。若是按照一千軍丁算的話,則更是一萬四五千畝開外。這鎮羌堡哪裡還有這麼大的空地讓咱們開墾?更何況,選址一定是要選在十里鋪下轄的,這是咱們的跟腳,若不然的話,去了別人的地盤兒,萬事都不順遂。」

    董策指了指四周:「哪裡還有地方比這兒更為合適?距離安鄉墩和十里鋪都很近,地方也大,更是水土豐潤。你們瞧瞧……」

    順著董策指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兩條河在這裡蜿蜒通過,河流都是相當寬,因著剛下了大雨,水量都是極為充沛,其中有一條河,更是水流湍急,離得這麼遠也能聽到動靜兒。

    這兩條河,一條自西北而向東南,另外一條則是自東向西,兩條河剛好是劃了一個斜斜的十字。在兩條河的沿岸,便是大片大片的荒地。

    董策問過了那些老人,這才知道,原來西北東南流向的那河流便是從十里鋪旁邊穿過去的飲馬河支流,也有個名頭,曰甘河,取其水甘甜之意。至於那條自東向西的河流,則是洢水河的上游。這兩條河都是北邊兒山中發源的,而不是時令河,因此不虞有斷流之危險,無論如何,總能維持。

    「種田,無非是水土二字而已。兩條河從此地而過,就有了灌溉之保證,無論旱澇,影響都不算大。至於土質……」

    「我查閱過史料,這裡雖然拋荒,其實此處土地,異常之肥沃。」董策繼續道:「先秦之時趙國武靈王之時,就曾經在此地屯田練兵。之後前漢武帝,揮戈匈奴,也曾經在此地屯田。之後曹操為魏王時,五胡亂華之時,這裡都是人煙稠密的糧食高產區。便是國朝初期,也曾經在此屯墾,並設了一個百戶所。」

    「沒道理現在就不能種地了!」董策笑道:「我問過十里鋪中老人了,之所以此地的土地拋荒,一個原因除了是此地確實乃是古戰場遺址,埋骨無數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灌溉渠淤塞。」

    董策一擺手:「走,咱們頭前看看。」

    眾人打馬過去,一路過來,果然是瞧見了不少灌溉渠的痕跡,只不過這些灌溉的溝渠水利都是已經荒廢淤塞了而已。

    大明北地素來就乾旱少雨,近五六十年來小冰河時代降臨後更是如此,因此土地對河流灌溉的依賴性極大。而自從萬曆朝末期東林黨當政以來,這些年大明朝的水利就沒有一處是正兒八經維修的,水利荒廢,土地自然就大量的拋荒了。

    石進搖搖頭:「真是可惜這上好的土地了,若是能將此地的灌溉溝渠重新疏通修繕,再建出更小更窄的那些通水渠來,用不了多久,這裡就又是一片沃土肥田!」

    董策手下這些人大半都是農戶出身的募兵,便是出身軍戶的王通王羽這些人,是時常下地幹活兒的,因此聽了都是連連點頭,知道董策說的不虛。

    蘇大成長的像是老農,也著實是種地的一把好手兒,他跳下馬,顧不得一地的濕滑泥土,在地上掏了一把,放在眼前細細的看看。

    好一會兒之後回頭向董策興奮道:「大人,此地土質是上好的青粘土,顆粒大,不黏手,攥一把能攥出油來!」

    周伯在一邊補充道:「而且一般青粘土往下挖,能挖出黑土來。」

    「哦?」董策眉頭一挑,這還真是個意外之喜。

    在這片東亞大地上,黑土一般只分佈在現在被建奴佔據的關外松花江左近,卻沒想到此處也有,這可是號稱『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最適合耕種的肥沃土壤啊!

    接下來的兩個時辰,眾人策馬這片地方細細的走了一圈兒,對這裡的也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

    這裡土質肥厚鬆軟,土層深厚,幾乎沒有碎石牽絆其中。大石頭是看著挺多挺駭人的,實則多集中在石山左近和溪谷兩岸,而且是大石,而不是碎石。種地最怕的不是那等山丘一般的巨石,繞過去就是了,怕的卻是土中的碎石,不但妨礙耕地,稍一不慎還會把寶貴的犁鏵給損壞。

    由於兩條河流都是斜穿這片荒原,則石山南邊交匯,因此每一寸土地距離這兩條河流都不算太遠,只要是下力氣開挖溝渠,就可以把這片地區全部覆蓋進灌溉網之中來。

    不消得董策再說,他們就已經是對這裡極為的中意了。

    為何選在此地,董策自然還有自己的算計,只不過那些是大的戰略方面的事情,卻是不太適合向手下們提起了。

    看完之後,眾人便自策馬往安鄉墩而去,這一次不但是出來觀察屯墾之地,也是順路回安鄉墩。畢竟那裡才是生身立命之本。十里鋪那邊善後完畢,繳獲的戰馬,俘虜,外加搜出來的那些戰利品都已經早先一步運往安鄉墩。那些救下來的百姓,則是王通在那兒盯著,一應供應,董策都交給了王緒年。

    十里鋪的日常事務,董策並不感興趣,於是劉大庫便自告奮勇攬了下來。後者是十里鋪主管後勤輜重和庫藏的總旗,原來算是許如桀的副手之一,很是驕橫狂妄,對董策向來有些敵意。

    幾人在回去的路上,都是興高采烈的討論著屯田練兵之事。董策已經把這些都跟他們說了,眾人都是興奮不已——一旦練兵,手下的人多了,大人自然是陞官兒不消說,咱們豈不也是水漲船高?現在大夥兒身上都已經掛著總旗,小旗的虛銜兒了,主要出了缺,也有資格立刻就補缺成為軍官。

    「要屯田,先得平整土地,除掉荒草,這些土地都拋荒許多年了,怕是一定要深耕才成。」

    「若是能把下面的黑土翻上來,就再好不過了。」

    「哪有這般容易?要深耕,就得大犁,大鏵,人力拉不動,只得用牛!咱們歷次繳獲,倒也有三五頭牛,可這麼大的土地,如何夠用?買牛,打造犁鏵,又是一筆銀錢。」

    「千頭萬緒,總還是個人字!」

    「其實也不必開墾太多的土地,得看招募下多少人手,按人手劃拉。那些草也未必都要除了,還能養羊養馬,餵牛,豬也吃。這些牲口以後可不用咱們操碎心!」

    「誰說不是!今天兒的出去給他們打草!豬他老人家是我大爺!」

    ………………

    眾人七嘴八舌的在那兒說著,董策也不制止,也不說話,只是在那兒笑吟吟的看著。自己手下這些心腹,以後都是要當大用的,讓他們從現在開始就多多學著管理,學著多方位的思考問題,也是一樁大好事。

    似乎又有雨絲落下,風雨如晦,董策卻是意態悠閒的仰頭望天,嘴角噙著一絲笑意。

    這裡,就是我董某人,大展宏圖之地!

    ————————————分割線——————————

    董策回到安鄉墩,便得到消息:方才兵備道劉大人遣人過來,招董策前去見面。

    董策顧不得外面還是斜風細雨,聞言立刻帶著的石進等人出發。一行六人全都披了甲冑,兵器及身,為了給戰馬御寒,還在馬身上批了一層毛氈。

    倒不是董策為了耍派頭,而真是忌憚於侯家偉那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套路。自己若是單槍匹馬的,萬一被侯家偉派人幹掉怎麼辦?就算之後侯家偉必死無疑,自己跟他一命換一命,當真也是虧大了。

    策馬之間,董策恍然發現,自己自從來到這個時空以來,還未對任何人有過這麼大的忌憚。

    哪怕是兵備道劉若宰也沒有。

    想到這一點,董策頓時是悚然一驚,趕緊把這年頭掰開了碾碎了細細的尋思。良久之後,便發現,自己之所以最忌憚侯家偉,蓋因除了他之外,別人都不能給自己造成生命的威脅。便是劉若宰,他敢直接下令殺了自己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