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香江教父

正文 第693章 大學之夢(完) 文 / 機房裡的豬

    孫子亮他們跑手續非常快,中大學還沒考試完,他們已經把該辦的手續都辦完了,只等著教育部最後討論通過。因為在他們的申請中,要求給予經世大學與民辦大學不同的待遇,即給予經世大學學士學位授予權。

    不過,讓孫子亮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教育部給的遠比他們要求的多得多。

    教育部研究完他們辦法方案後,認為完全符合當前的政策,也符合學術**的原則。而且出於對內地第一所公益性私立大學的重視,經過部長辦公會討論,除了直接給予經世大學學士學位授予權外,會議上還決定:經世大學正式開學後,所聘請的教授,只要在國外或國內有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的,將直接允許他們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國家承認其學歷、學位。

    換句話說,經世大學除了經費、行政管理自主外,與國內其他公立名牌大學沒有兩樣,教育部在鼓勵經世大學引進國外優秀人才。

    這個消息從教育部一傳出來,立即轟動了全國,更引來了眾多的質疑和不滿聲。

    這兩年,各類民辦學校如雨後春筍,但都是後娘養的。學生不但要承受比公立高校更高昂的學費,還要參加全國成人高考,才能拿到國家承認的學歷,而且這些學歷在求職時,又受到各用人單位的歧視。

    為此央視特意做了期專題訪問節目,教育部的高教司司長,拿著經世大學的辦學方案,解釋道:「經世大學的首任校長,目前是香港中大學的高校長,被世界譽為『光纖之父』。按他起草的辦學方案來看,除了中及相關專業外,其餘專業的教授將從哈佛、耶魯等歐美名校聘請,連講師也將是歐美名校畢業的碩士、博士。這樣的師資力量在國內,恐怕連清華、北大等有數的幾所高校外,都不如他們。……」

    此言一出,不滿與質疑聲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羨慕與期待。國內的名校,再牛也牛不過那些歐美名校,人家敢聘請那樣的師資,就意味著人家除了底蘊稍差外,教學水平最低也將與清華、北大是一個級別的。

    正當全社會熱議經世大學的籌建時,高校長也提前結束他在中大學的任期,帶領著經世大學籌委會北上。

    ……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何況數十億美元的基建工程,還能極大的拉動地方經濟發展,這種投資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當代及千秋』的大好事。

    孫子明老家的省政府,一聽說自己省裡最爭氣的子弟,想回鄉辦一所大型公益性私立大學,書記、省長直接攤開地圖讓高校長自己挑,滿口答應拆遷、安置工作由政府承擔。

    高校長一干人,跑遍了省城周邊縣市,最後看中了寧鄉縣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水微坪。這裡依山傍水、風光秀麗還有大片的小丘陵,屬於不適合耕作的高酸紅壤區。也正因為這裡不適合耕作,所以不但人煙稀少,而且有為數眾多的古樟、馬褂木、白玉蘭和紫玉蘭。

    籌備組裡的建築專家一接到高校長的電話,趕過來一看也非常滿意。大學裡沒有古木,就像家裡沒兩件字畫,總有點暴發戶式的淺薄,而這些古樟、玉蘭和紫玉蘭之類的參天大樹,很好地彌補了新學校在這一塊的不足。

    聽聞高校長找好了地址,正在美國搞《**日》後期攝制的孫子明、已經跑完手續在各處忙生意的孫子亮、胡衛國他們也趕了過來。在設計師們的規劃前,大家相當佩服高校長的眼光,這地方好啊,不但風光秀麗,而且只要離國道只有幾百米,就可謂是交通便利。

    選定了校址,習慣了快節奏的孫子明,當即把四億美元劃到籌備組賬上,三哥和胡衛國他們也放下手頭上的事,開始與當地政府商談購地事宜。水微坪地處偏僻又不適合耕種,當地政府幾乎沒花什麼錢,就把土地徵收過來了,等到雙方正式商談時,湘人『敢為天下先』的性格顯露出來了。

    一直陪著考察組的鄧副省長接到省委電話通知後,找到了正蹲在一個小土坡上,與胡衛國、孫子亮他們商量事情的高校長,商量道:「高校長,我們聊幾句?」

    高校長他們連忙停下來,讓圍在旁邊的手下走遠點,笑道:「鄧省長,您太客氣了,有什麼事儘管說。」

    雖然鄧副省長與高校長年齡相差不大,但對真正的大知識分子有種本能的敬重,接過孫子亮的煙抽了幾口,笑著解釋道:「高校長,教育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書記他們開過省委擴大會了,決定將這些土地免費贈予經世大學,包括未來的三通一平(水通、電通、路通和場地平整),都由我們省政府來負責。」

    孫子亮、胡衛國他們多精明啊,以為政府要學校的股份,連忙道:「鄧省長,領導們多慮了。未來的大學會劃一部分股份給地方政府,招生方面也會有所照顧的。親不親,家鄉人嘛。」

    然而,孫子亮他們再精明,也不是處於那個官位,很多事情無法理解高官們的想法。鄧副省長連忙擺手,低聲道:「不不,你們誤會了,省裡沒有那個意思。」

    幾人愕然,鄧副省長低聲解釋道:「經世大學不是以贏利為目的的民辦大學,這是真正的公益性大學。辦成後,不但能提高湘省的教育水平,也能拉動一部分經濟增長。於情於理,政府都要大力支持,而不是沾你們的便宜。」

    明白了,鄧副省長的意思是這所大學是個公益事業,既然是公益事業,政府的土地就是免費提供的。就像邵六叔到處給學校捐教學樓、圖書館,政府不可能接收了他老人家的捐款,還問他收土地款、各種稅費了。

    鄧副省長大樂,笑道:「對,就是這個道理。開學後,你們學校繳納的稅款,會當成地方政府捐款全部返回給學校,用於資助貧困學生的學業。當然,這筆錢是我們地方政府捐贈的,資助範圍要略微傾向一點本省子弟。」

    這事是好事,但孫子亮與胡衛國交換了個眼色,拉著高校長到旁邊低聲說了幾句,最後還是決定婉拒。

    無償接收土地、捐款,就欠了政府的人情,未來學生在政治上有訴求的時候,學校的立場怎麼辦?學生永遠是熱血的,雖然孫子明他們認為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上街/示/威/游/行,但學校也不能剝奪人家思考、參與政治的權利。

    商量完,高校長笑瞇瞇地站在旁邊不說話,胡衛國笑呵呵道:「鄧省長,領導們的好意,我們心領了。領導、高校長,要不我們這樣吧,50%土地款、稅款當成學校對湘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捐款,另外50%當成給寧鄉縣的基礎建設基金。以後我們學校要在這邊扎根,總要與當地群眾搞好點關係嘛。」

    盛名之下無虛士啊,鄧副省長心裡讚歎了句,打圓場道:「你們是不是誤會了什麼?像這樣的純公益事業,如果政府一點表示都沒有,你讓我們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往哪擱啊?」

    孫子亮也連忙解釋道:「鄧省長,您誤會了。親不親,家鄉人呢。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一貫主張公平競爭、守法經營,如果學校免費接受政府的資源,這與我們各自公司的企業化有衝突。」

    既然這樣,鄧副省長也不勸說了。沒幾天,省政府出台了一個政策,大力扶助不以贏利為目的民辦學校,繞個彎子又把學校的稅款和土地款還給了孫子明他們。(三年後,經世大學正式開學,湘省這項政策也由中央採納,在新的《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公益性的民辦學校與公立學校平等,享受一切國家免稅、扶助政策。由於這一政策由經世大學而創立,又被媒體戲稱為『經世法案』)

    正在與寧鄉縣政府談判的高校長、胡衛國他們,一接到件通知,則有點哭笑不得。

    縣政府一方,本來就作了半賣半送的打算。投資幾十億美元的學校,建在自己地盤上,將直接拉動本地經濟,而且還是金燦燦的政績,這可是天上掉下大餡餅的大好事,所以他們將土地款主動壓低,生怕籌備建校的高校長他們不滿意。當縣裡的領導們,接到件後更是按上面政策辦,直接安排土地、交通、城建部門開工,生怕『經世大學』反悔,更改辦學地址。

    可胡衛國他們不行,他們事業做到這個份上,連在生意場上都會給合作夥伴留有餘地,何況這是公益事業,更要憑良心做事的。經過高校長和孫子亮、胡衛國三人商量,決定扣除一億美元的籌備經費、設計費用,剩下的三億美元當成工程款,用於改善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再繞個圈子還給當地群眾。

    當只準備象徵性收千把萬美元的縣政府,接到籌備組的《關於捐建寧鄉縣交通規劃方案》時,全縣都沸騰了。三億美元啊!在九五年,這個錢還非常值錢的年代,三億美元可以連全縣的鄉村公路,都改成柏油路,就更別提縣城建設了。

    經世大學的義舉,經省電視台一報道,立即引起了社會的再次關注。可是當各大媒體記者去採訪時,那位正在審核設計圖紙的高校長,只是輕飄飄地一句解釋,『為師之道,端品為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經過記者一解讀,高校長的意思即:經世大學所做的,是給未來的學生樹立一個榜樣,教育他們如何做一個道德高尚、有社會責任心的人。

    ……

    四年後經世大學正式開學,憑著強大經濟實力、雄厚的師資力量、自由的學術氛圍,在國內的高校中卓爾不群。

    十年後,當國內各個高校接連爆出學術告假、師生不/倫等醜聞時,經世大學依舊學風嚴謹,學生們不為紛亂的世情所動,只知道刻苦學習、積極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

    十三年後,高校長因為在纖維中傳送光以達成光學通訊的開拓性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孫子明等校董會成員破例為他塑銅像,安放在經世大學主教學樓前。

    二十五年後,經世大學培養出首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六十年後,當九十歲的孫子明辭世時,經世大學已經擁有二十七名諾貝爾獲得者教授,成為與哈佛、耶魯齊名的世界著名大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