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香江教父

正文 第692章 大學之夢(四) 文 / 機房裡的豬

    「校長,我們的校訓是『博約禮』,您也年年開學的時候都教導我們,說要『博約禮』。怎麼輪到您自己了,卻又推脫呢?」

    高校長愕然,這從何說起?知識深廣謂之博,遵守禮儀謂之約禮,自己只是想退休,怎麼就扯到了不遵守校訓?

    學生會那幫譁眾取寵的小傢伙,在高校長這樣的人眼裡,不過是小孩子的頑劣,年輕人的通病和活力而已。孫子明可不同,無論是才氣與成就,可謂是香港中大學最為傑出的大學畢業生,也是中大的驕傲。拋開師生關係,孫子明今日取得的成就,足夠讓高校長重視他的意見,這也給了他玩弄字眼的機會。

    沉穩得像中年人樣的孫子明,一邊喝了口茶,一邊捋著自己的思路,確保自己能自圓其說。

    「不不,那些只是社會生活中,由於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只是禮的表象。真正的禮,指的是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比如我們常說的禮教、克己復禮、禮治。禮本質上是一種道德規範,它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標準和要求,所以孔子才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

    等把高校長與黃師母兩位繞暈了,孫子明才幽幽道:「校長,不管我們拿的護照是英國的還是美國的,都無法否認我們的華人血統,無法割裂我們的化傳承,我說的對嗎?」

    「對」,兩人齊齊點頭,腦子裡已經將信將疑了,兩個學理工科的人,對這些古代漢語,哪有孫子明這樣的科班生熟悉?何況,眼前這個學生,從發家後就一直在支持教育事業,可謂是品德高尚之人。這樣的人,還不至於為了讓自己去幫忙,耍一些心計手段。

    可是讓倆位師長沒想到的是,孫子明歷來就是只要目標高尚,從來都是不擇手段的人;而且即使目標不高尚,也會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後耍心眼玩手段的人。

    「那我們回到辦學的事上來,您現在是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您作為教育家最大的禮,應該是興教勸學。如果新建的大學,只是在重複內地的教育模式,那確實沒必要再參與了;但它是對恢復學術自由、**的嘗試,您這樣的教育家如果拒絕參與,是不是不符合您的禮?」

    說完了,孫子明開始喝茶,等著高校長的答覆。

    高校長傷了半天腦筋,最終還是印了那句話,『對付不同的人,應該要採取不同的手段』。

    「子明,內地不比香港,法律大於人情。即使我明年卸任後,去你那當校長,我也搞不掂內地那些關係啊?」

    孫子明大喜,連忙放下茶杯,恭敬道:「您放心,與內地政府打交道的事,由校董會來負責。我們的企業在內地非常有影響力,當地政府一定會配合您的。

    您只要樹立起新大學的學術氛圍,其它的雜事,您想管就管,不想管就找幾個得力的助手。總而言之一句話,大學由您領導下的校務會管理,校董會只負責投資、募捐。」

    高校長為難地看向黃師母,讓自己學生這麼一說,還真有道理。如果能在內地恢復『學術**』,確實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不管自己拿的是哪一國的護照,血統總是改不了的,為自己民族盡力也是份內之事,也是作為炎黃子孫最大的禮!

    想頤養天年的師母也歎了口氣,微微點了下頭。經歷過大時代洗禮的人,或許不會把政權的更替放在心上,但對民族的認同卻是根深蒂固的。

    見妻子點了頭,高校長又沉吟了一陣,終於同意道:「那行吧,等放寒假時,我就開始組織人籌備。子明,我們可說好了,把學校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後,你要盡快找人接手。人老了,就會糊塗,最多是守成,不可能有大發展的。」

    孫子明連忙起身鞠躬,沒口子的感謝道:「謝謝謝謝」

    黃師母起身,幫孫子明又沏杯熱茶,作為他們看重的學生,這小子喜歡喝茶的愛好,還是記得的。

    剛坐下的孫子明,又連忙起身雙手接過,感謝道:「謝謝師母」

    已經年過花甲的師母,給丈夫換了杯熱開水,打趣道:「不謝,茶葉是你自己的,茶杯也是你的,我只提供開水而已。」

    高校長端著由國家級工藝大師製作的白瓷茶杯,也打趣道:「我們不喜歡喝茶,下次別送了。幸好你已經畢業了,否則學生會又得譏諷我,說我收受學生賄賂了」

    孫子明大汗,中大的學生會幹部簡直就是一幫混蛋,什麼話都敢說。49年離亂之際,中大接收了大部分流落到香港的燕大師生,也繼承了五十年前燕大的德性,相當一部分學生歷來是激進加沒腦子。

    打趣了兩句,已經準備北上去建校的高校長,也詳細地問起孫子明的計劃。

    孫子明也連忙接著剛才的話題,繼續道:「校長,新大學名叫『經世大學』,意思是經世致用,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在我們的設想中,將經世大學辦成一所研究型大學,同時重視本科教育。……」

    等孫子明說完辦學的宗旨後,高校長問出他所關心的問題。這是個商品經濟社會,有理想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物質基礎,也就是教授們的待遇。極少數人可以為了理想,放棄高薪厚祿、優越的生活,但絕大多數人還是要追求生活質量的。那些大師、知名教授也是凡人,沒有足夠的薪資待遇,不可能放棄歐美的高薪,跑到內地一個二線城市去任教。

    這一點,孫子明也早有準備,連忙道:「校長,您放心,教授們的薪水肯定會比國外高。我準備按照教授們原來的年薪標準,增加50%,而且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盡量讓他們的生活水平不低於國外的標準。……」

    />高校長夫婦吸了口涼氣,歐洲的教授還好點,美國的教授們那可是真正的高薪。高校長當初在耶魯、德國的sel研究中心當研究員時,年薪可是50萬美元,按這麼算,與自己名氣相當的,年薪會是75萬以上。當然,高校長這樣的水平,即使在美國也是頂尖的,但普通教授的薪水也不低啊,美國名校的教授們平均年薪可都在十萬以上!

    孫子明嘿然而樂,笑道:「校長,民國時的小學老師月薪80塊大洋,小學校長是120塊大洋,季羨林先生剛北大畢業,在濟南教中學國,一周十節課還不當班主任,月薪160塊大洋。我總不能連北洋軍閥都不如吧?反正您按歐美的薪資水平,再加50%就行,我們負擔得起教授們的薪水。」

    高校長瞪了孫子明一眼,「小子,這事可開不得玩笑的,你知道一所大學需要多少教職人員、多少開支嗎?你辦的是公益性質的私立大學,薪資按國外的標準,學費是不可能按外國標準的。」

    談到錢,孫子明是心裡最有底的,連忙道:「校長,您放心,這些錢真不算什麼。我讓手下大概算了下,我在美國的電影公司上市後,能每年贏利三至四億美元;我手上還有一批股票,目前價值約二百億美元,也會陸續注入學校……。」

    高校長伉儷震驚地看著孫子明,半晌才不可置信道:「子明,你沒有開玩笑吧?你有200億美元的資產,還準備全部用來舉辦教育?」

    可是讓倆人沒想到的是,孫子明語不驚人死不休式的,繼續講述他自己到底多有錢。

    「校長,您要建立一所真正的大學,我才跟您說實話的。這只是目前的價值,按我們的判斷,只要互聯網大潮來臨,那些股票最少值兩千億美元以上。即使不包括那些美國的資產,我在俄羅斯、內地的財產也是數以千億計,所以您不必擔心資金問題,只需把學校建成最好的。」

    高校長夫婦駭然地看著孫子明,這年輕人在香港上游社會中,號稱財神,名氣跟李首富不相上下。沒想到,李氏家族在商業上的成就,給這小子提鞋都不配!

    他們可不是那些勢利的小市民,一眼就能看穿香港的富豪們本質。那幫人其實都是香港的吸血蟲,是他們將香港從一個外貿型經濟體,變成了一個地產商人的天堂。香港的未來,在他們這些學究天人的人眼裡,只要內地完成人治到法治的轉變,香港就會迅速衰落,最終成為一個大中華地區普通一線城市。

    客廳裡一片沉寂,高校長沉默了半天,才從震撼中清醒過來,猶豫道:「子明,你能給我說說,你是如何在不到十年內,賺到如此多的財富嗎?」

    孫子明知道高校長的意思,財富都是有原罪的,自己發家如此之快,根本無法用常理來解釋。高校長是已經功成名就的人,如果自己的財產來歷不乾淨,會影響到他的清譽。高校長奮鬥一生,已經達到了作為一位科學家兼教育家,所能到達的人生最頂峰,即使創立一所世界級的名校,對於他來說,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事。

    苦笑了一陣,孫子明有點後悔這樣和盤托出,光鮮的背後,誰沒點見不得人的勾當啊?可是,高校長答應了出任第一任校長,自己的經濟實力就必須讓他知道,只有讓他心裡有數了,才能更好地把學校的基礎夯實。也幸好孫子明幹的事裡,只有綁架那件事見不得光,而且那事也始終牽扯不到他。沉吟了一陣,孫子明剔掉那點陰私事,說出了自己財富的來源。

    「校長,我檯面上的資產有三塊,香港、內地、俄羅斯的,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和投資眼光賺來的;隱藏在檯面下的財富有兩塊:一塊是在美國收購的公司股票,還有一塊是金融投機賺來的。

    91年日本樓市、股市突然崩潰;還有海灣戰爭爆發時,油價突然飆升;以及後來日本電子行業突然受到重創,這些事我和我的朋友們都參與了。前面的事,我們只是靠分析得出結果,然後順勢必而為;後面狙擊索尼、松下它們,完全是我和朋友們合作,給日本人設了個局。

    您知道c-cube實驗室吧?我從孫燕生手裡收購過來後,再交給我在燕大的同學,繼續組織人進行研究數字技術。這樣說吧,在民用電子產品領域,c-cube已經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實驗室之一。等大學開始招生時,我會將c-cube實驗室也交給學校,用於科研工作。」

    神情複雜的高校長,盯著自己的學生一陣,突然讚歎道:「你小子就是個不世出的妖孽,根本不能算是人!」

    孫子明嘿嘿一陣,湊趣道:「校長,現在心裡有底了吧,您儘管花,學生有的是錢。」

    高校長沒有被孫子明逗樂,反而臉色更凝重了,沉聲問道:「子明,你覺得這世界上,可能有聖人嗎?」

    孫子明也嚴肅了,正色道:「不可能有聖人,只要是人就會有私心雜念,只是一個度的問題。」

    接著孫子明也不避諱自己的一些私事,有選擇性地坦誠道:「校長,我是一個傳統的人,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妻子沒有生育能力,明娟其實是我和嘉明的私生女。

    子憑母貴,我和我妻子、嘉明是患難夫妻,所以明娟才會有部分財產繼承權。而以後的子女,不可能有與我共過患難的母親,自然就喪失了財產繼承權。當然,我會建立一個家族信託基金,用於扶助其他子孫,確保他們有本事的能出人頭地,沒本事的也能衣食無憂。」

    孫子明的言外之意,高校長聽明白了,如果不出意外,這年輕人的財產在他逝世之前,會絕大部分注入新建的學校。

    旁邊一直沒說話的黃師母,突然插嘴道:「子明,你既然這麼有錢,給中大捐點?」

    「對,我也正想說這事,中大是你的母校。」

    沒想到,孫子明搖頭拒絕了

    ,「校長、師母,哪天中大面向所有華人招生了,我才會捐贈的。我捐助台灣的輔仁、東吳、淡江三所大學,是因為它們屬於私立大學,而且不是以贏利為目的的學校。」

    「那新建的大學,會面向所有華人?」

    孫子明笑了笑,「校長,我還拿著英國護照在美國開公司呢,總得找個高大全的理由吧?未來的大學,華裔學生是重點,亞非拉貧困地區的學生也招,而且一視同仁地提供獎學金。」

    留學生的語言都是問題,如何與內地學生競爭獎學金?在海外生活過大半生的高校長,不由罵道:「奸商!你肯定還想著,巧立名目地去歐美私立名校大學捐贈,資助華人去那邊求學吧?」

    「校長英明!我來時還在琢磨,我得想盡辦法既賺了名聲,又不會肥水流到別人田里,便宜了那些鬼佬。」

    這一次,連黃師母都罵孫子明是奸商,他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我可沒那麼高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又商量了一陣學校的事,孫子明看時間不早了,起身告辭道:「校長,那學校的事就拜託了。」

    「嗯,我來安排。趕緊回去睡覺,看你這樣子,這段時間就沒怎麼休息。」

    第二天,孫子明把對這事感興趣的三哥、胡衛國從內地叫來,讓他們兩人負責跑手續與地政府協調,高校長負責學校的選址、規劃、及學校的籌備等一系列工作,自己則回了美國繼續拍《**日》。他自己在國內沒有人脈,參與進去只能是瞎指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